MSDS_甲酯

合集下载

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32144--正戊酸甲酯

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32144--正戊酸甲酯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正戊酸甲酯;缬草酸甲酯化学品英文名:methyl n-valerate;methyl pentanoate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邮编: 传真: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正戊酸甲酯624-24-8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可能有害。

对人的刺激作用阈浓度为20mg/m3 。

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口服活性碳,导泻。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甲基丙烯酸甲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甲基丙烯酸甲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能发生
禁忌物:
氧化剂、酸类、碱类、还原剂、过氧化物、胺类、卤素。
灭火方法: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
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
包装类别:

储运注意事项:
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不宜大量或久存。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易挥发液体。并具有强辣味。
主要用途:
用作有机玻璃的单体,也用于制造其他树脂、塑料、涂料、粘合剂、润滑剂、木材和软木的浸润剂、纸张上光剂等。
熔点(℃):
-50沸点(℃):101
相对密度(水=1):
0.94(20℃)相对密度(空气=1):2.86 Nhomakorabea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等。
燃烧热(kj/mol):
甲基丙烯酸甲酯
标识
中文名:
甲基丙烯酸甲酯;α-甲基丙烯酸甲酯
英文名:
Methyl methacrylate;Methacrylic acid,methyl ester
分子式:
C5H8O2分子量:100.12
CAS号:
80-62-6RTECS号:OZ5075000
UN编号:
1247危险货物编号:32149IMDG规则页码:3259
其他: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甲酸甲酯安全数据表(MSDS)

甲酸甲酯安全数据表(MSDS)
危险特性
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反应活性数据
稳定性
稳定

避免条件
受热。
不稳定
聚合危险性
可能存在

避免条件
受热。
不存在
禁忌物
强氧化剂、碱类。
储运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溶于水、乙醇、乙醚、甲醇。
外观与气味
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
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闪点(℃)
-32
爆炸极限
4.5%~32.0%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美国TVL-TWA
OSHA 100ppm,246mg/m3; ACGIH 100ppm,246mg/m3

2-氯丙酸甲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2-氯丙酸甲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2-氯丙酸甲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1.化学品和公司信息化学品名:2-氯丙酸甲酯化学品标志:MPMMACAS号:108-65-6公司名称:ABC化学有限公司2.成分信息本品采用纯度为99%以上的2-氯丙酸甲酯。

3.危险性概述3.1急性毒性:吸入和皮肤吸收会导致急性中毒,对眼睛有刺激性。

3.2对环境的危害:对水体和土壤有刺激性,并可能对水生物产生毒害。

4.急救措施4.1吸入:将患者移到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立即送医院急救。

4.2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同时提起上下眼睑。

如刺激仍存在,就医。

4.3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和温和肥皂冲洗受污染的皮肤。

如刺激仍存在,就医。

4.4食入:不要诱导呕吐。

如果患者清醒,立即用大量清水漱口至少15分钟。

如果患者失去知觉,不要强制进食,立即就医。

5.消防措施5.1灭火介质:干粉、二氧化碳、泡沫、干砂。

5.2防止火势蔓延:远离点火源和高温物质。

5.3防止自燃: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6.泄漏处理6.1个人防护:穿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护服。

6.2泄漏处置:先将泄漏液体收集到合适的容器中,然后用溶剂清洗受污染的区域。

将收集的液体正确处置。

7.操作安全7.1通风:操作时需保证足够通风,避免吸入蒸气。

7.2防护装备:操作时应戴上化学护目镜、防护手套、长袖衣物和防护鞋。

7.3禁止操作:禁止使用明火、电击等易引起火灾的操作步骤。

8.储存和运输8.1储存: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

避免与氧化剂和酸性物质接触。

8.2运输: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密封状态,防止泄漏。

防止与酸、碱、氧化剂等物质同运输。

9.法规信息根据当地法规要求正确处置此物质。

10.毒理学信息10.1急性毒性:微毒,吸入和皮肤吸收会导致急性中毒。

10.2眼刺激:对眼睛有刺激作用,可能引起眼部不适。

10.3皮肤刺激: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皮疹、灼烧和瘙痒。

丙烯酸甲酯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丙烯酸甲酯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丙烯酸甲酯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86、09CAS号:96-33-3危险货物编号:32146UN编号:1919化学品安全说明书1、物理与化学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大蒜的气味。

熔点(℃):-75沸点(℃):80、0相对密度(水=1):0、9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97饱和蒸气压(kPa):13、33(28℃)溶解性:微溶于水。

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燃烧热(kJ/mol):无资料2、主要用途用于聚丙烯腈纤维的第二单体,胶粘剂。

3、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闪点(℃):-3(O、C)引燃温度(℃):468爆炸下限%(V/V):1、2爆炸上限%(V/V):25、0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空气。

禁配物:酸类、碱类、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4、毒性及健康危害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20前苏联MAC(mg/m3):5TLVTN:OSHA10ppm,35mg/m3[皮]; ACGIH2ppm,7mg/m3[皮]TLVWN:未制定标准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高浓度接触,引起流涎、眼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严重者口唇发白、呼吸困难、痉挛,因肺水肿而死亡。

误服急性中毒者,出现口腔、胃、食管腐蚀症状,伴有虚脱、呼吸困难、躁动等。

长期接触可致皮肤损害,亦可致肺、肝、肾病变。

5、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第 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危险货物编号:32146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32140--异丁酸甲酯

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32140--异丁酸甲酯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异丁酸甲酯;2-甲基丙酸甲酯化学品英文名:methyl isobutyrate;isobutyric acid,methyl ester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邮编: 传真: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异丁酸甲酯547-63-7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

丙烯酸甲酯MSDS

丙烯酸甲酯MSDS
有害蒸气的实际浓度,调整隔离、疏散距离
火灾:火场内如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800m。
考虑撤离隔离区内的人员、物资
·疏散无关人员并划定警戒区
·在上风处停留,切勿进人低洼处
·进入密闭空间之前必须先通风
泄漏处理
·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
·使用防爆的通讯工具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用关阀、堵漏等措施,以切断泄漏源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就医
储罐、公路/铁路槽车火灾
·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
·用大量水冷却容器,直至火灾扑灭
·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发生异常现象,立即撤离
·切勿在储罐两端停留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就医
·沸点:80.0℃
·相对密度:0.95
·闪点:-3℃
·爆炸极限:1.2%~25.0%
用途
·用于制塑料、树脂、涂料和黏合剂,也用于皮革、纺织品和纸的加工




·佩戴全防型滤毒罐
·穿封闭式防化服




隔离与公共安全
泄漏:污染范围不明的情况下,初始隔离至少100m,
下风向疏散至少500m。然后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根吸道的刺激症状,严重
者出现呼吸困难、痉挛,发生肺水肿。误服急性中
毒者,出现消化道腐蚀症状,伴有虚脱、呼吸困难、躁动等


甲基丙烯酸甲酯安全资料表MSDS

甲基丙烯酸甲酯安全资料表MSDS

甲基丙烯酸甲酯安全资料表MSDS标识中文名:甲基丙烯酸甲酯;a-甲基丙烯酸甲酯英文名:methyl methacrylate;methacrylic acid,methyl ester分子式:C5H8O2分子量:100.12CAS号:80-62-6危规号:32149理化性质性状:无色易挥发液体,并具有强辣味。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等。

熔点(℃):-50沸点(℃):101相对密度(水=1):0.94(20℃)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相对密度(空气=1):2.86燃烧热(KJ/mol):最小点火能(mJ):饱和蒸汽压(kPa): 5.33(25℃)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10聚合危害:聚合爆炸下限(%):2.12稳定性:稳定爆炸上限(%):12.5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易聚合引燃温度(℃):435禁忌物:氧化剂、酸类、碱类、还原剂、过氧化物、胺类、卤素。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在受热、光和紫外线的作用下易发生聚合,粘度逐渐增加,严重时整个容器的单体可全部发生不规则爆发性聚合。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

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毒性急性毒性LD507872mg/kg(大鼠经口)LC5012412mg/kg(大鼠吸入)对人体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麻醉作用,有刺激性。

急性中毒:表现有粘膜刺激症状、乏力、恶心、反复呕吐、头痛、头晕、胸闷,可有意识障碍。

慢性影响:体检发现接触者中血压增高、萎缩性鼻炎、结膜炎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百分比增高。

急救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HAZARDS IDENTIFICATION
Potential Health Effects: EYE CONTACT: May cause eye irritation. INHALATION: Negligible at ambient temperature. Vapors produced by heating, or finely misted materials may irritate the mucous membranes and cause dizziness, and nausea. SKIN CONTACT: Prolonged or repeated contact is not likely to cause significant skin irritation. Thermal burns are possible on contact with material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INGESTION: Page 1 of 5
sed containers at temperatures between 50°F and 120°F, and keep away from oxidizing agents, excessive heat, and ignition sources. Store and use in well ventilated areas. Do not store or use near heat, spark, or flame. Store out of the sun.
6. ACCIDENTAL RELEASE MEASURES SPILL CLEAN-UP PROCEDURES
Remove sources of ignition, contain spill to smallest area possible. Stop leak if possible. Pick up small spills with absorbent materials such as paper towels, "Oil Dry", sand or dirt. Recover large spills for salvage or disposal. Wash hard surfaces with safety solvent or detergent to remove remaining oil film. Greasy nature will result in a slippery surface.
9.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ppearance: Odor: Boiling Point: Vapor Pressure: Vapor Density: Solubility in Water: Specific Gravity: % Volatiles: Evaporation Rate: Pale Yellow Liquid with slight solvent smell Mild >200oC <2 mm Hg: >1 (Air=l) Insoluble 0.88 (Water=l) <2% by Volume < 1 (Butyl Acetate= 1)
Page 3 of 5
thick smoke.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1. CHEMICAL PRODUCT AND COMPANY IDENTIFICATION
Product Identification General Product Name: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Product Description: Blend Synonyms: CAS Numbers: Methyl Palmitate: 112-39-0 Methyl Stearate: 112-61-8
No hazards are anticipated from ingestion incidental to industrial exposure.
4. FIRST AID MEASURES
EYES: After initial flush, remove any contact lenses, and continue to flush eyes with water for at least 15 to 20 minutes. Seek medical attention if irritation develops or persists. INHALATION: Remove to fresh air. Seek medical attention if symptoms persist. SKIN: Wash affected areas of the body with soap and water. INGESTION: Give one or two glasses of water to drink. If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develop, consult medical personnel. (Note: Never give anything by mouth to an unconscious person.)
8. EXPOSURE CONTROL IPERSON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NTROLS: Use only with adequate ventilation. Facilities storing or utilizing this material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an eyewash facility and safety shower. RESPIRATORY PROTECTION: If vapors or mists are generated, wear a NIOSH approved organic vaporjmist respirator. PROTECTIVE CLOTHING: Safety glasses, goggles, or face shield recommended to protect eyes from mists or splashing. PVC coated gloves recommended to prevent skin contact. OTHER PROTECTIVE MEASURES: Employees must practice good personal hygiene, washing exposed areas of skin several times daily and laundering contaminated clothing before re-use.
10. STABILITY AND REACTIVITY
GENERAL: This product is stable and hazardous polymerization will not occur. INCOMPATIBLE MATERIALS AND CONDITIONS TO AVOID: Avoid contact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HAZARDOUS DECOM POSITION PRODUCT: Combustion produces carbon monoxide and carbon dioxide along with
Page 2 of 5
Do not puncture, drag, or slide container. Drum is not a pressure vessel; never use pressure to empty. Only use hoses and gaskets that are made of fluorinated polyethylene, fluorinated polypropylene, Teflon, Teflon lined, or Viton®. Use of nitrile, natural rubber, or Buna-N type rubbers, which are commonly found in fuel systems, is only allowed for blends of petroleum diesel with concentrations of biodiesel below 20%. For blends higher than 20% biodiesel only steel, mild steel, stainless steel, aluminum, fluorinated polyethylene fluorinated polypropylene and fiberglass vessels are recommended. Use of tanks or lines made of brass, bronze, and copper or lead, tin, and zinc (i.e. galvanized) may cause sediment formation and filter clogging and are not recommended.
Company Information
2. COMPOSITION/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 This product may contain 0 0 /0-100 0 of the Product identified above. This product /0
contains no hazardous materials.
5. FIRE FIGHTING MEASURES
Flammable Properties: Flash Point (Method Used): 130.0° C min (ASTM 93) Auto-ignition Temperature: N/A Flammable Limits in Air: LEL: N/A UEL: N/A Extinguishing Media: Dry chemical, foam, halon, carbon dioxide, water spray (fog). Note: Water stream may splash the burning liquid and spread fire. Special Fire Fighting Procedures: Use water spray to cool drums exposed to fire. Unusual Fire and explosion Hazards: Oil soaked rags can caus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f not handled properly. Before disposal, wash rags with soap and water and dry in well ventilated area. Fire Fighting Instructions: Evacuate non-emergency personnel to a safe area. Firefighters should use 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to avoid exposure to smoke and vap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