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工程答案要点
分离工程试题及答案

分离工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是分离工程的主要目标?A.分离固体和液体B.分离固体和气体C.分离液体和气体D.分离化学物质答案:D2.分离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A.蒸馏B.结晶C.萃取D.过滤答案:A3.以下哪个过程不属于固体分离工程?A.沉淀B.离心C.过滤D.萃取答案:D4.分离工程的主要原理是根据物质的什么性质进行分离?A.化学性质B.物理性质C.生物性质D.机械性质答案:B5.下列哪个设备不属于分离工程中常用的设备?A.蒸馏塔B.过滤器C.离心机D.反应釜答案:D二、填空题1.分离工程的目的是将不同物质进行_______。
答案:分离2.常用的固体分离方法有________、过滤等。
答案:沉淀3.蒸馏是根据物质的_______性质进行分离的。
答案:沸点4.离心技术是利用物质的_______差异进行分离的。
答案:密度5.过滤器是用来分离_______和液体的设备。
答案:固体三、简答题1.请简述固体分离工程的常用方法。
答:固体分离工程的常用方法包括沉淀、过滤等。
沉淀是利用物质在溶液中形成固体颗粒的性质进行分离,通过让固体颗粒在溶液中聚集形成沉淀,然后通过过滤将沉淀分离出来。
过滤是通过筛选或者滤纸等材料将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这些方法都是根据固体颗粒与液体的物理性质差异进行分离的。
2.蒸馏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请简要介绍其原理及应用领域。
答:蒸馏是根据物质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蒸馏过程中,将混合物加热至沸腾,液体中的成分会根据其沸点的高低逐渐蒸发出来,然后通过冷凝器将蒸汽冷却成液体,从而分离出不同组分。
蒸馏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药品工业、食品加工等领域,例如在石油炼制中用于分离原油中的不同馏分,制药过程中用于提取药物中的纯净成分等。
四、解答题请根据你对分离工程的理解,对以下问题进行解答。
1.为什么需要进行分离工程?答:分离工程是为了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以便获取纯净的物质或者提取其中有用的成分。
分离工程施工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1、说明分离过程与分离工程的区别?答:分离过程:是生产过程中将混合物转变组成不同的两种或多种相对纯净的物质的操作;分离工程:是研究化工及其它相关过程中物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分离过程中分离设备的共性规律,是化学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际分离因子与固有分离因子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答:前者是根据实际产品组成而计算,后者是根据平衡组成而计算。
两者之间的差别用级效率来表示。
错误:固有分离因子与分离操作过程无关3、怎样用分离因子判断分离过程进行的难易程度?答:分离因子的大小与1相差越远,越容易分离;反之越难分离。
4、比较使用ESA与MSA分离方法的优缺点。
答:当被分离组分间相对挥发度很小,必须采用具有大量塔板数的精馏塔才能分离时,就要考虑采用萃取精馏(MSA),但萃取精馏需要加入大量萃取剂,萃取剂的分离比较困难,需要消耗较多能量。
通常,分离混合物优先选择能量媒介(ESA)方法。
5、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不同,传质分离过程可分为哪两类?答:平衡分离过程:采用平衡级(理论板)作为处理手段,利用两相平衡组成不相等的原理,即达到相平衡时,原料中各组分在两个相中的不同分配,并将其它影响参数均归纳于级效率之中,如蒸发、结晶、精馏和萃取过程等。
大多数扩散分离过程是不互溶的两相趋于平衡的过程。
速率分离过程:通过某种介质,在压力、温度、组成、电势或其它梯度所造成的强制力的推动下,依靠传递速率的差别来操作,而把其它影响参数都归纳于阻力之中。
如超滤、反渗透和电渗析等。
通常,速率控制过程所得到的产品,如果令其互相混合,就会完全互溶。
8对乙苯和三种二甲苯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进行选择。
(1)列出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的有关性质:沸点、熔点、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偏心因子、偶极矩等,利用哪些性质的差别进行该二元物系的分离是最好的?(2)为什么使用精馏方法分离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是不适宜的?(3)为什么工业上选择熔融结晶和吸附分离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1)熔点、偶极矩(2)沸点接近,相对挥发度太小(3)凝固点、偶极矩相差较大,故可采用熔融结晶、吸附法进行分离。
分离工程习题完整答案

分离工程习题主整答案第一部分填空题非常全的一份复习题,各个方面都到了。
1、分离作用是于加入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的逆过程。
2、衡量分离的程度用表示,处于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度是。
3、分离过程是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来达到分离目的。
4、工业上常用表示特定物系的分离程度,汽液相物系的最大分离程度又称为。
5、固有分离因子是根据来计算的。
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过程的基础。
相平衡的条件是。
z ?1 )条件即处于两相区,7、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满足计算求岀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8、萃取精憎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
9、最低恒沸物,压力降低是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的组分增加。
10、吸收因子为,其值可反应吸收过程的。
11、对一个具有四块板的吸收塔,总吸收量的80%是在合成的。
12、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
13、精饰塔计算屮每块板于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确定。
14、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
15、多组分精憎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型计算和型计算。
16、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
17、吸收过程在塔釜的,它决定了吸收液的。
18、吸收过程在塔顶的限度为,它决定了吸收剂中。
i 0, i19、 ?限度为,在操作下有利于吸收,吸收操作的限度是。
i 0, i20、若为最高沸点恒沸物,则组分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与饱和蒸汽压的关系式为1 SPlo1S?P?2121、解吸收因子定义为,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为。
22、吸收过程主要在完成的。
23、吸收有关键组分,这是因为的缘故。
24、 ?图解梯级法计算多组分吸收过程的理论板数,假定条件为,因此可得出的结论。
25、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
26、恒沸剂的沸点应显著比原溶液沸点以上。
27、吸收过程只有在的条件下,才能视为恒摩尔流。
28、吸收过程计算各板的温度采用来计算,而其流率分布则用来计算。
29、 ?在一定温度和组成下,A,B混合液形成最低沸点恒沸物的条件为。
30、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气体屮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的流程。
分离工程答案.doc

30.吸收蒸出31.全回32.双向传33.进料时补加一定的萃取剂 34.稀35.增36.吸收蒸出y N+l,i 、 Ki N,i 22.塔顶釜两块参考答案第一部分1.分离剂、混合过程2.分离因子、固有分离因子3.混合过程、分离剂4.分离因子、理想分离因子5.气液相平衡、板效率6. 气液传质分离、所有相中温度压力相等,每一组分的化学位相等7. £火涅泊,£7^ Y1、物料平衡和相平衡8.萃取剂回收段 9.小1O.A = —.难易程度 11.塔顶釜两块板 12. 用蒸魅惰性气体的蒸出塔、用再沸器的蒸出塔、用蒸馅塔13.组成、泡露点方程 14. L = AV 15.设计、操作 16.分配组分 17_2W+U > 该组分的最大浓度 18.乃..、自身挟带Kj TV,/ ,侦 i19. L = AV 、温度降低,压力升高、*^脚,pS i2O./f yMy-^ 21.S ,=VK/L 、V = SL 23. 1个、单向传质24. 三组分物系中,XA 与x s 的比值与共沸物中组分A 与组分B 的相对量一样、 CtAB,CtSB25.分配组分 26.大10K 27.贫气吸收 28.热量衡算、简捷计算 37. 溶质由气相溶于液相,Pi>Pi*,yi>y ;、38.清晰分割、非清晰分割39.进料热培、热量衡算41.组成的改变、相平衡方程42.塔釜43.衡摩尔流44.对非理想溶液出现不收敛,不归一,计算易发散45.多股进料、侧线采出、设中间冷凝或中间再沸器46.逐板计算、矩阵法、松弛法47.减少塔数目,节省能量48.不稳定态、稳定态、时间间隔、物料变化49.通过一定压力梯度的动量传递、通过一定温度梯度的热量传递或不同温度物流的直接混合、通过一定浓度梯度的质量传递或者不同化学位物流的直接混合50.理论板数、级效率51.级效率52.分离要求高、最困难53.系统、过程54.可逆55.大于56.溶解能力、扩散能力57.表面吸附、膜的选择渗透作用58.膜分离、吸附分离59.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60.5埃、小于5埃61、机械分离、传质分离62、平衡分离过程、速率控制过程63、能量、物质64、过滤、离心分离65、膜分离、渗透66、吸收、萃取67、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的比值68、组成69、修正的70、Y1P10/Y2P20 71、化学位72、逸度73、修正的74、露点议程75、16、17、小78、大79、泡点80、降低落81、气液两相82、过冷液相83、过热气相84、气相85、Ni=Nv-Nc86、固定设计变量、可调设计变量87、可调28、越少89、越多90、不变91、正92、大33、负94、增大95、底96、顶99、顶100、难97、P20、P10101、易98、底102、有利不利104、有利105、反比正比107、正比108> 可逆109、最后110、最后111、先分离多层113、单层114、强115不强116、距床层入口的距离117、吸附剂中吸附质的浓度118、吸附剂119、时间120、流出物中吸附剂的浓度121、流出物122、镜面对称相似关系第二部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d.21、c 22、a23、a 24、b25、d.26、b27、a28、a29、c30、a.31、a32、c.33、d.34、c.35、a.36、d37、b.38、b.39、b.40、d.41、d.42、d.43、d.44、b.45、c.46、d.47、d.48、d.49、d.50、a.51、c.52、b.53、a.54、c.55、b.56、b.57、c.58、a.59、a.60、c.61、d.62、d.63、b.64、b.65 >a.66、c.67、a.68、d.69、d. 70、c.71、c.72、d.73、d.74、b.75、d.76、c.77、c.。
生物分离工程部分习题和答案

2 生物分离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答:生物技术的主要目标产物是生物物质的高效生产,而分离纯化是生物产品工程的重要环节,而且分离工程的质量往往决定整个生物加工过程的成败,因此,生物分离纯化过程在生物技术中极为重要。
3 分离效率评价的主要标准有哪些?各有什么意义?(ppt)答:根据分离目的的不同,评价分离效率主要有3个标准:以浓缩为目的:目标产物浓缩程度(浓缩率m)以纯度为目的:目标产物最终纯度(分离因子a)以收率为目的:产品收得率(%)5 在设计下游分离过程前,必须考虑哪些问题方能确保我们所设计的工艺过程最为经济、可靠?(ppt)答:<1>、目标产物性质及其共存杂质的特性 <2>、充分考虑目标产物商业价值<3>、考虑生物加工过程自身规模 <4>、采用步骤次序相对合理<5>、尽可能采用最少步骤 <6>、产品稳定性与物性<7>、产品规格与型式 <8>、生产过程中废水等排放6 下游加工过程的发展趋势有哪些方面?(ppt)答: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第二章发酵液预处理一解释名词凝聚剂:让不稳定的胶体微粒(或者凝结过程中形成的微粒)聚合在一起形成集合体的过程中所投加的试剂的统称。
过滤:利用多孔介质(如滤布、微孔膜、致密膜)截流悬浮液中的固体粒子,进行液固分离的过程。
离心:在离心力作用下,利用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密度差达到沉降分离目的。
细胞破碎:利用外力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使细胞内容物包括目的产物成分释放出来的技术包含体:指细胞或细菌中高表达的蛋白质(也可以汇同其他细胞成分)聚集而成的不溶性颗粒。
二简答题1 为什么要进行发酵液的预处理?常用处理方法有哪几种?答:提高过滤速度与过滤质量改变发酵液性质(黏度↓、颗粒 、颗粒稳定性↓) 去除部分杂质使产物转入到易处理的相中(通常是液相)方法:加热、调节、pH、凝聚、絮凝2 凝集与絮凝过程有何区别?如何将两者结合使用?常用的絮凝剂有哪些?答:凝集:在中性盐作用下,由于双电层排斥电位降低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
分离工程简答题汇总

分离剂:某种形式的能量或不同于原料的某种物质。
分离过程的重要作用:a.分离装置的经费占总投资的50%—90%;b.提高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c.对环保起重要作用。
分离过程可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
对象上:前者为两相以上的混合物;后者为均相混合物。
过程上:前者是机械分离,后者是加入分离剂后产生了不同相。
传质分离又可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
平衡分离过程特征:该过程是借助分离媒介(如热能、溶剂、吸附剂)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成两相系统,再以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处于相平衡的两相中不同等的分配为依据而实现分离。
速率分离过程特征:该过程是在某种推动力(浓度差、压力差、温度差、电位差等)的作用下,有时在选择性透过膜的配合下,利用各组分扩散速率的差异实现组分的分离。
固定设计变量数:描述进料物流的那些变量(如进料的组成和流量)以及系统的压力;可调设计变量:由设计者来决定的. 郭氏法的可调设计变量:串级单元数目、分配器数目、侧线采出单元数目、转热单元数目。
清晰分割:若馏出液中除了重关键组分外没有其他重组分,而釜液中除了轻关键组分外没有其他轻组分。
宽沸程物系:是指构成混合物的各组分的挥发度相差悬殊,其中一些很易挥发,而另一些则很难挥发。
热衡算主要的取决于温度。
窄沸程物系:各组分的沸点相近。
热量衡算主要取决于气相分率,而不是温度。
多组分精馏与二组分精馏在含量分布上的区别:(1)在多组分精馏中,关键组分的含量分布有极大值;(2)非关键组分通常是非分配的,即重组分通常仅出现在釜液中,轻组分仅出现在馏出液中;(3)重、轻非关键组分分别在进料板下、上形成几乎恒浓的区域;(4)全部组分均存在于进料板上,但进料板含量不等于进料含量。
非分配组分:在多组分精馏中,只在塔顶或塔釜出现的组分。
分配组分:在多组分精馏中,在塔顶和塔釜都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共沸精馏:如果所加入的新组分和被分离系统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形成最低共沸物从塔顶蒸出,这种特殊精馏成为共沸精馏。
分离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分离工程复习题及答案1、分配系数:指一定温度下,处于平衡状态时,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和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之比,以K表示。
分配系数反映了溶质在两相中的迁移能力及分离效能,是描述物质在两相中行为的重要物理化学特征参数。
分配系数与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也与温度、压力有关。
在不同的色谱分离机制中,K有不同的概念:吸附色谱法为吸附系数,离子交换色谱法为选择性系数(或称交换系数),凝胶色谱法为渗透参数。
但一般情况可用分配系数来表示。
2、絮凝: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这一现象或操作称作絮凝。
通常絮凝的实施靠添加适当的絮凝剂,其作用是吸附微粒,在微粒间“架桥”,从而促进集聚。
胶乳工业中,絮凝是胶乳凝固的第一阶段,是一种不可逆的聚集。
絮凝剂通常为铵盐一类电解质或有吸附作用的胶质化学品。
3、层析分离:根据蛋白质的形态、大小和电荷的不同而设计的物理分离方法。
各种不同的层析方法都涉及共同的基本特点:有一个固定相和流动相,当蛋白质混合溶液(流动相)通过装有珠状或基质材料的管或柱(固定相)时,由于混合物中各组份在物理化学性质(如吸引力、溶解度、分子的形状与大小、分子的电荷性与亲和力)等方面的差异使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而得以分开。
流动相的流动取决于引力和压力,而不需要电流。
用层析法可以纯化得到非变性的、天然状态的蛋白质。
层析的方法很多,其中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等是目前最常用的层析方法。
4、吸附分离: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再用适当的洗脱剂将其解吸达到分离纯化的过程。
5、分子印迹技术:将各种生物大分子从凝胶转移到一种固定基质上的过程称为分子印迹技术。
6、反渗析:是指在推动力作用下,溶剂(水)从高溶质浓度一侧到低溶质浓度一侧,克服渗透压作用的过程。
7、共沉淀分离是利用溶液中主沉淀物(称为载体)析出时将共存的某些微量组分载带下来而得到分离的方法。
硕士研究生分离工程思考题答案

1.1、什么是绿色分离工程,实现的途径。
答:绿色分离工程是指分离过程绿色化的工程实现 。
途径:对传统分离过程进行改进、优化,使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甚至于没有。
手段:开发及使用新型的分离技术1.2、化工分离技术的特性答:化工分离技术的重要性、化工分离技术的多样性、化工分离技术的复杂性1.3、化工分离技术发展的特点答:1、竞争促进了分离过程的强化:化工塔器的内件:高效塔板、规整填料和散装填料发明层出不穷2、耦合分离技术引起重视:综合了两种分离技术的优点 ,可以解决许多传统的分离技术难以完成的任务3、信息技术推动了分离技术的发展: 4、根据国情,加速分离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1.4 、简述分离过程的集成化答:1、反应过程与分离过程的耦合2、分离过程与分离过程的耦合3、过程的集成:(1)传统分离过程的集成(2)传统分离过程与膜分离的集成(3)膜过程的集成1.5、分离过程的种类与特性答:分离过程:借助一定的分离剂,实现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级(Fractionalization )、浓缩(Concentration )、富集(Enrichment )、纯化(Purification )、精制(Refining )与隔离(Isolation )等的过程。
1、扩散式分离过程—— 涉及物质从进料向一股产品流的扩散传递。
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 。
(1)蒸发、蒸馏和干燥等(根据挥发度或汽化点的不同);(2)结晶(根据凝固点的不同);(3)吸收、萃取和沥取等(根据溶解度的不同) ;(4)沉淀(根据化学反应生成沉淀物的选择性) ;(5)吸附(根据吸附势的差别);(6)离子交换(用离子交换树脂);(7)等电位聚焦(根据等电位pH 值的差别);(8)膜分离(超滤、反渗透、渗析等)、场分离(电泳、热扩散、气体扩散等)(根据扩散速率差) 2、非扩散式分离过程(即机械分离过程) —— 完成产品相的分离 。
(1)过滤、压榨(根据截留性或流动性差异) ;(2)沉降(根据密度或粒度差);(3)磁分离(根据磁性差);(4)静电除尘、静电聚结(根据电特性);(5)超声波分离(根据对波的反应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分离技术复习题(2016)1.判断萃取剂萃取能力强弱顺序并分析原因:(1)(C4H9O)3 P O;(C4H9O)2(C4H9)PO;(C4H9O)(C4H9)2 PO;(C4H9)3 PO;(2)(C4H9O)2P(O)OH;(C4H9O)(C4H9)P(O)OH;(C4H9)2P(O)OH;(3)(C8H17)3N;(C8H17)2NH;(C8H17)NH2;1、判断萃取剂萃取能力强弱顺序并分析原因:(1)中性含磷萃取剂:以上萃取剂其萃取作用的关键是磷酰基(≡P=O),磷酰基(≡P=O)中O原子上的电荷密度越大,其萃取能力越强。
因为C4H9O-的电负性大于C4H9-,故C4H9O-的吸引电子能力大于C4H9-,C4H9-一般看做给电子基团。
故萃取能力为:(C4H9O)3 P O<(C4H9O)2(C4H9)PO<(C4H9O)(C4H9)2 PO<(C4H9)3 PO;(2)酸性含磷萃取剂:对于含有=PO(OH)磷(膦)酸萃取剂来说,酸性含磷萃取剂的pKa(离解常数Ka的负对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pKa越小,萃取剂的酸性越强,萃取剂的萃取能力就越大。
由于酸性(C4H9O)2P(O)OH>(C4H9O)(C4H9)P(O)OH>(C4H9)2P(O)OH,故其萃取能力为(C4H9O)P(O)OH>(C4H9O)(C4H9)P(O)OH>(C4H9)2P(O)OH。
2(3)胺类萃取剂:在胺类萃取剂的分子结构中,起萃取作用的活性基团是能够给出电子、具有相当“碱性”的氮原子。
胺类萃取剂的结构对萃取能力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分子中烷基的诱导效应,也要考虑由于取代烷基造成的空间效应。
靠近氮原子的烷基出现支链,由于空间效应会降低胺类萃取能力。
伯胺和仲胺的分子结构中,既有亲电子的氢原子,又有亲核的氮原子。
机胺的碱性强度可用pKb(碱的离解常数Kb的负对数)表示,其值愈小,碱性愈强,则萃取能力愈大。
其碱性大小为(C8H17)3N<(C8H17)2NH<(C8H17)NH2;2.为下列分离过程选择分离技术(可以不止一项),并说明理由:(1)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2)从含铜工业废水中回收铜;(3)稀土元素的分离;(1)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分子蒸馏法:该技术是运用不同物质的分子运动自由程度之差别而实现分离的,可以在远离沸点下操作,具备蒸馏压强低、受热时间短、分离程度高等特点,能大大降低高沸点物料的分离成本,极好地保护热敏性物质。
故分子蒸馏技术特别适合于高沸点、热敏性的物料,尤其是挥发油类、有效成分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天然产物的分离,如玫瑰油、藿香油等。
(2)从含铜工业废水中回收铜电解-电渗析串联分离技术:电解法是一种化学方法,其在处理含高浓度金属离子废水的过程中可有效回收90%的金属,但电解废液不能直接排放到环境中;而电渗析是一种物理方法,可以高效处理低浓度金属离子的废水,并且渗析后的出水可达到直接排放水平。
将这两种方法结合,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化学-物理串联技术,先利用电解法处理高浓度金属离子废水,然后利用电渗析法处理电解产生的低浓度金属离子的电解液,进一步回收金属并将电解液处理为可直接排放的废水。
3稀土元素的分离离子交换法:首先将阳离子交换树脂填充于柱子内,再将待分离的混合稀土吸附在柱子入口处的那一端,然后让淋洗液从上到下流经柱子。
形成了络合物的稀土就脱离离子交换树脂而随淋洗液一起向下流动。
流动的过程中稀土络合物分解,再吸附于树脂上。
就这样,稀土离子一边吸附、脱离树脂,一边随着淋洗液向柱子的出口端流动。
由于稀土离子与络合剂形成的络合物的稳定性不同,因此各种稀土离子向下移动的速度不一样,亲和力大的稀土向下流动快,结果先到达出口端,达到分离的目的.3. 计算0.01mol/L 的FeCl 3溶液中(其中加入了足量的HClO 4以防水解)各组风的浓度。
已知Fe (Ⅲ)-Cl-配合体系中逐级稳定常数为:k1=4.2, k2=1.3, k3=0.04, k4=0.012 (25℃,μ=1.0) Fe 3++Cl - FeCl 2+[][][]2.4132==-++Cl Fe FeCl k FeCl 2++Cl - Fe +2Cl[][][]3.1222==-++Cl FeCl FeCl kFe +2Cl+Cl - Fe3Cl[][][]04.0323==-+Cl FeCl FeCl kFe3Cl +Cl - Fe-4Cl[][][]012.0434==--Cl FeCl FeCl k[][][][][][][][][][][][][][]01.01*2*3*41*2*31*214333233343223=++++=++++-+-+-+-++-+++Cl Fe k k k k Cl Fe k k k Cl Fe k k Cl Fe k Fe FeCl FeCl FeCl FeCl Fe[][][][][]-++-++++4322432FeCl FeCl FeCl FeCl Cl[][][][][][][][][]01.01*2*3*4*41*2*3*31*2*214333233=++++=-+-+-+-+-Cl Fe k k k k Cl Fe k k k Cl Fe k k Cl Fe k Cl[][][][][][]13-2.51E 09-2.09E 06-5.24E 0403.401.00359.943223===-==-=-++-+FeCl FeCl FeCl E FeCl Cl E Fe4. 简述液膜的结构、分离过程及其应用百度它利用选择透过性原理,以膜两侧的溶质化学浓度差为传质动力,使料液中待分离溶质在膜内相富集浓缩,分离待分离物质。
基本概念一种以液膜为分离介质,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操作。
液膜分离涉及三种液体:通常将含有被分离组分的料液作连续相,称为外相;接受被分离组分的液体,称为内相;成膜的液体处于两者之间,称为膜相。
在液膜分离过程中,被分离组分从外相进入膜相,再转入内相,浓集于内相。
如果工艺过程有特殊要求,也可将料液作为内相,接受液作为外相。
这时被分离组分的传递方向,则从内相进入外相。
液膜分离与液液萃取虽然机理不同,但都属于液液系统的传质分离过程。
液膜分离也有称为液膜萃取的。
水溶液组分的萃取分离,通常需经萃取和反萃取两步操作,才能将被萃组分通过萃取剂转移到反萃液中。
液膜分离系统的外相、膜相和内相,分别对应于萃取系统的料液、萃取剂和反萃剂。
液膜分离时三相共存,使相当于萃取和反萃取的操作在同一装置中进行,而且相当于萃取剂的接受液用量很少。
1)液膜的结构:液膜是由一层很薄的液体组成,该液体可以是水溶液也可以是有机溶液。
液膜把两个组成不同又可以互溶的溶液隔开,而组成液膜的溶液与这两个溶液是不互溶的。
被隔开的两相中的一些组分可以通过液膜的选择渗透或转移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液膜结构:② 开两个水溶液的液膜是有机溶液,常用W/O/W 即“水相/有机相/水相”来表示; ②隔开两个有机溶液的液膜是水溶液,即用O/W/O 即“有机相/水相/有机相”来表示。
(2)分离过程包括:制乳化液、传质、澄清、破乳等步骤 。
即:首先将选择好的膜溶剂、表面活性剂、流动载体和膜增强剂以及待包封的内相试剂制成油包水或水包油型乳状液。
再将此乳状液加入料液相中形成W/O/W 或O/W/O 型乳化液。
其中间一层即为液膜。
料液中的待分离溶质便 通过液膜渗入内相。
经过一定时间后,经澄清,实现乳状液与料液的分相,富集了待分离组 分的乳化液经破乳后回收内相浓缩液。
而膜相物质仍可返回去重新作为成膜物质循环使用。
(3)废水处理:除去水中的有害金属离子和有毒有机物。
湿法冶金:应用前景好。
医学上:用途广泛,液膜 人工肾等用于临床外,还可以做成液膜解毒剂及缓释药物。
液膜解毒剂是用膜内包裹的药剂 捕集膜外有毒物质。
若将药物包在膜内就可以做成缓释药。
在药物的分离上,如对生物碱、黄连素、氨基酸的分离纯化很有用。
制备新型固定化酶:将酶包在液滴内即成。
主要用于生化反应,也可以将外相中酶的底物转移到内相实现分离5.设计分离工艺:(4) 图(a )为A 、B 、C 三种酶在AOT 反胶团溶液中溶解度随pH 变化的关系曲线,请设计用反胶团萃取来分离这三种酶的工艺路线。
(5) 图(b )为某有机物D 在超临界CO 2中溶解度随压力变化的关系曲线(温度50℃),请设计用超临界CO 2萃取从含D 的固体物料分离提取D 的工艺路线。
A B 溶解率/%pH 溶解度/(g /L )P/MPa(a) (b)(1) 通过调节PH 来实现分离。
先把PH 调为9,A 酶的溶解度很小,保留在水相中而与其它两种酶分离,把相分离后得到的反胶团相(含B 、C 两种酶)的PH 调到11,B 酶的溶解度很小被反萃取到水相,而C 酶留在反胶团相中。
C 酶预PH 值为13的水相接触后,将C 酶饭萃至水相中。
图(b )为某有机物D 在超临界CO 2中溶解度随压力变化的关系曲线(温度50℃),请设计用超临界CO 2萃取从含D 的固体物料分离提取D 的工艺路线。
6.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20分)一种乳状液膜萃取提取铜的工艺乳状液制备:以20%(重量)ENJ-3029(分子量为2000的聚酰胺衍生物)作表面活性剂和加强剂,10%(重量)Lix64N为载体,88%Sioon(异烷烃)为溶剂组成膜相溶剂,按O/W比2/19重量比)滴加反萃剂(Cu30g/L,H2SO4150g/L),在室温下以1000-2000r/min搅拌停留10-20min。
制备好的乳状液与料液(2.5g/Lcu, pH=2.0)以流比2/1(W:300ml/min,O:150ml/min)泵入第一个混合室,混合液依次通过四个混合室,从最后一个混合室溢流到澄清室,在此两相分离,萃余液排放,含富铜液的乳状液流入静电破乳器。
铜的萃取率可达98%。
问:(1)分别写出内相、膜相、外相的组成。
内相:外相:含Cu2+的料液,乳状液滴内相:包含较高浓度的酸膜中流动载体:Li×64N(以HA表示) (2)膜相添加表面活性剂的原因?答:能显著改变液体表面张力或两相间界面张力的物质,是制造液膜固定油水分界面的最重要组分(3)如果改成普通溶剂萃取法,画出简单流程图。
参与萃取的水相和有机相组成分别是什么?参与反萃的水相组成,有机相大概组成?参与萃取的水相是含铜的料液,有机相是LIX984+煤油,反萃取的水相是废电解质,有机相是富铜液。
(4)乳状液膜法萃取效率高于普通溶剂萃取法的原因是?传质推动力大,速率高,且试剂用量少。
液膜的选择性好。
液膜萃取可同时实现萃取和反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