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干燥实验

合集下载

实验七-干燥实验

实验七-干燥实验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12.6 12.7 12.9 13 13 13.1 13.1 13.1 13.1
图 7-2 干燥失水曲线
计算说明: 以时间为横坐标,失水量为纵坐标,做干燥失水曲线,如图 7-2 所示。 干基含水: X
G1 Gc W总 - W1 13.1 0.1 4.81kg水 / kg绝干物料 Gc Gc 2 .7
5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的分别对应的 H1 和 H2,两者取平均即为干燥器内的平均湿度 H。
6
1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干燥速率是指单位时间、 单位干燥表面积上汽化的水分质量, 计算公式如下:
u Gc dX dW Ad Ad
(3-1)
由式(3-1)可知,只要知道绝干物料质量 Gc (kg)。干燥面积 A( m 2 )、单位干燥时 间 d (s)内的湿物料的干基水含量的变化量 dX(kg 水/kg 干料)或湿物料汽化的 水分 dW(kg), 就可算出干燥速率 u。在实验处理实验数据时,一般将式(3-1)中 的微分(dW/ d )形式改为差分的形式( W / )更方便。
2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和湿球温度。 ⑧ 待毛毡恒重时,即为实验终了时,关闭加热。 ⑨ 十分小地取下毛毡,放入烘箱,105℃烘 10~20min 钟,称重毛毡得绝干 重量,量干燥面积。 ⑩ 关闭风机,切断总电源,清扫实验现场。 2、注意事项 ① 必须先开风机,后开加热器,否则,加热管可能会被烧坏。 ② 传感器的负荷量仅为 400g,放取毛毡时必须十分小心以免损坏称重传感 器。
五、 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
湿毛毡(干燥面积 13.3cm*8.5cm*2,绝干物料量 18.5g,加水 25g)。实验数据记录见表 7-1。

干燥实验报告

干燥实验报告

引言概述:本文将对干燥实验进行详细的阐述与分析。

干燥是很多工业和实验室中常用的技术,它可将材料中的水分以各种方式去除,从而提高其质量和稳定性。

本次实验将采用特定的干燥方法,对不同材料的干燥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

通过本篇报告,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干燥实验的原理、设计和结果。

正文内容:一、干燥方法选择1.理论背景和方法原理2.不同干燥方法的优缺点比较3.选择适合实验的干燥方法二、实验设计1.实验目的和过程2.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3.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4.实验组和对照组设计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干燥实验结果数据统计a.实验组材料干燥后的质量变化b.实验组材料干燥后的水分含量分析c.对照组材料的质量变化和水分含量分析2.实验结果对比与评估a.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质量变化对比b.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水分含量对比c.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评估四、干燥机理探究1.干燥机理的理论解释2.实验结果与干燥机理的关联分析3.干燥机理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展望五、实验应用与改进1.干燥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案例介绍2.干燥实验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探讨3.干燥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总结:通过本次干燥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干燥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设计了合适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通过对照组的结果对比,我们得出了实验组的干燥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结论。

同时,我们还进一步探究了干燥机理,并介绍了干燥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案例。

我们提出了干燥实验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探讨,并指出了干燥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本次实验不仅加深了对干燥实验的理论理解,同时也提供了实际操作中的参考价值和应用前景展望。

干燥实验实验报告思考题(3篇)

干燥实验实验报告思考题(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干燥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干燥设备的使用技巧。

3. 分析干燥过程中物料的性质变化。

4. 评估干燥效果,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二、实验内容1. 干燥实验的基本原理2. 干燥设备的选用与操作3. 干燥过程中物料性质的变化4. 干燥效果的评价三、思考题1. 请简述干燥实验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干燥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2. 在干燥实验中,如何选用合适的干燥设备?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干燥设备及其适用范围。

3. 在干燥过程中,如何控制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这对干燥效果有何影响?4. 请分析干燥过程中物料性质的变化,如水分、温度、粒度等,并说明这些变化对干燥效果的影响。

5. 在干燥实验中,如何评价干燥效果?请列举几种评价方法。

6. 在干燥过程中,如何防止物料发生结块、焦化等现象?请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7. 请分析干燥过程中能耗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降低能耗的方法。

8. 在干燥实验中,如何提高干燥效率?请从物料、设备、工艺等方面进行分析。

9. 请举例说明干燥实验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如化工、食品、医药等行业。

10. 在干燥实验中,如何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请提出相应的措施。

11. 请分析干燥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解决方法。

12. 在干燥实验中,如何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性?请提出相应的措施。

13. 请简述干燥实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14. 在干燥实验中,如何提高干燥设备的利用率?请提出相应的措施。

15. 请分析干燥实验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意义。

16. 在干燥实验中,如何提高干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请提出相应的措施。

17. 请探讨干燥实验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的作用。

18. 在干燥实验中,如何根据物料特性选择合适的干燥工艺?19. 请分析干燥实验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作用。

20. 在干燥实验中,如何降低干燥过程中的能耗?四、实验报告撰写要求1.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等部分。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化工原理中,干燥是一项重要的工艺过程,在化工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干燥是指将物料中的水分蒸发或者挥发出去的过程,以达到降低物料含水量的目的。

干燥实验是化工原理课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干燥实验,可以了解不同干燥方法的原理和特点,掌握干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及其影响规律,为工业生产中的干燥操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实验目的。

本次干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物料进行干燥实验,掌握不同干燥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了解干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及其影响规律,提高学生对化工原理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

干燥是通过热量传递,使物料中的水分蒸发或者挥发出去的过程。

常见的干燥方法包括自然风干、日晒干、空气干燥、真空干燥、喷雾干燥等。

不同的干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物料和工艺要求,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不同物料样品,如粉状物料、颗粒状物料、纤维状物料等。

2. 分别采用自然风干、日晒干、空气干燥、真空干燥、喷雾干燥等不同干燥方法进行实验,记录每种干燥方法的操作步骤和关键参数。

3. 观察并记录不同干燥方法下物料的干燥效果,包括干燥时间、干燥后的含水量、物料的外观和质地等。

4. 分析比较各种干燥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不同干燥方法适用的物料范围和工艺要求。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记录了不同干燥方法下物料的干燥效果数据,并进行了分析比较。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干燥方法的优缺点,了解不同干燥方法适用的物料范围和工艺要求,为工业生产中的干燥操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干燥实验,我们掌握了不同干燥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了解了干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及其影响规律。

同时,我们也对不同干燥方法的优缺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可以根据物料的特性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干燥方法。

这对于化工生产中的干燥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干燥实验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注意安全防护。

实验七 干燥曲线及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实验七 干燥曲线及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实验七 干燥曲线及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⒈了解干燥设备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 掌握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⒉ 学习物料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⒊ 加深对物料临界含水量Xc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

⒋ 学习恒速干燥阶段物料与空气之间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⒈ 在空气流量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测量物料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和临界含水量。

⒉ 测定恒速干燥阶段物料与空气之间对流传热系数。

三、实验原理对于一定的湿物料,在一定的干燥条件下(温度、湿度、风速、接触方式)与干燥介质 相接触时,物料表面的水分开始气化,并向周围介质传递。

干燥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恒速干燥阶段。

在过程开始时,由于整个物料的湿含量较大,其内部的水 分能迅速地达到物料表面。

因此,干燥速率为物料表面上水分的气化速率所控制,故此阶段 亦称为表面气化控制阶段。

在此阶段,干燥介质传给物料的热量全部用于水分的气化,物料 表面的温度维持恒定(等于热空气湿球温度),物料表面处的水蒸汽分压也维持恒定,故干 燥速率恒定不变。

第二个阶段为降速干燥阶段,当物料被干燥达到临界湿含量后,便进入降速干燥阶段。

此时,物料中所含水分较少,水分自物料内部向表面传递的速率低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气化速 率,干燥速率为水分在物料内部的传递速率所控制。

故此阶段亦称为内部迁移控制阶段。

随 着物料湿含量逐渐减少,物料内部水分的迁移速率也逐渐减少,故干燥速率不断下降。

影响恒速阶段干燥速率和临界含水量的主要因素有:固体物料的种类和性质;固体物料 层的厚度或颗粒大小;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空气与固体物料间的相对运动方式。

恒速阶段的干燥速率和临界含水量是干燥过程研究和干燥器设计的重要数据。

本实验在 恒定干燥条件下对毛粘物料进行干燥,测定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目的是掌握恒速段干 燥速率和临界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四、实验装置干燥器类型:洞道;洞道截面积:1 # A=0.13×0.17 = 0.0221m 2 、2 # A=0.15×0.20 = 0.030m 2加热功率:500w—1500w; 空气流量:1-5m 3 /min; 干燥温度:40-120℃。

实验七干燥实验

实验七干燥实验

实验七干燥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2、学习物料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3、加深对物料临界含水量Xc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

4、计算恒速阶段的干燥速率以及降速阶段干燥速率线斜率。

5、学习用误差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估算。

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为洞道式循环干燥器(见图1),其基本参数如下:洞道尺寸:长1.10米、宽0.125米、高0.180米;加热功率:500w—1500w;空气流量:1-5m3/min;干燥温度:40--120℃;天平:量程(0-200g),最小秤量值0.1g;干、湿球温度计。

图1 干燥实验装置原理图1-风机,2-孔板流量计,3-倾斜式压差计,4-风速调节阀, 5-电加热器,6-干燥室7-试样架,8-热重天平, 9-电流表,10干球温度计,11-湿球温度计,12-触点温度计13-晶体管继电器,14—加热开关,15,16—片式阀门三、实验内容1、每组在某固定的空气流量和某固定的空气温度下测量一种物料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和临界含水量。

2、测定恒速干燥阶段物料与空气之间对流传热系数。

四、实验原理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Ⅰ物料预热阶段;Ⅱ恒速干燥阶段;Ⅲ降速阶段图2。

图中AB 段处于预热阶段,空气中部分热量用来加热物料。

在随后的第Ⅱ阶段BC ,由于物料表面存在自由水分,物料表面温度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tw ,传入的热量只用来蒸发物料表面的水分,物料含水量随时间成比例减少,干燥速率恒定且较大。

到了第Ⅲ阶段,物料中含水量减少到某一临界含水量时,由于物料内部水分的扩散慢于物料表面的蒸发,不足以维持物料表面保持润湿,则物料表面将形成干区,干燥速率开始降低,含水量越小,速率越慢,干燥曲线CD 逐渐达到平衡含水量X *而终止。

干燥速率曲线只能通过实验测得,因为干燥速率不仅取决于空气的性质和操作条件,而且还受物料性质、结构以及所含水分的性质的影响。

干燥速率为单位时间内在单位面积上汽化的水分质量,用微分式表示,则为3 (kg/m ) (1)dw u s Ad τ=式中:u —— 干燥速率 [kg/m 2s] A —— 干燥表面 [m 2] τd —— 相应的干燥时间 [s] dw —— 汽化的水分量 [kg]因为dxG dw c -= 所以式(1)可改写为图2 干燥速率曲线(2)c c G dx G x dwu Ad Ad A τττ∆==-=∆ 式中: c G —— 湿物料中绝干物料的质量 [kg]x —— 湿物料含水量 [kg 水/kg 绝干料] 负号表示物料含水量随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干燥实验的实验报告

干燥实验的实验报告

干燥实验的实验报告干燥实验的实验报告一、引言干燥是指将物体中的水分去除的过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

干燥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干燥速度和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本实验选取了几种常见的物质进行干燥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湿度计:用于测量环境湿度;- 水分含量测试仪:用于测量物质的水分含量;- 不同物质样品:如食盐、洗发水、纸张等。

2. 实验方法:1) 设定实验环境:将实验室温度控制在25℃,湿度控制在50%;2) 选取不同物质样品,记录其初始重量和水分含量;3) 将样品放置在干燥箱中,设定不同的温度和时间;4) 定期取出样品,使用水分含量测试仪测量其水分含量;5)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干燥速度和效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食盐干燥实验:食盐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物质,我们将其放置在干燥箱中,设定温度为60℃,时间为2小时。

实验结果显示,食盐的水分含量从初始的10%降低到了2%。

说明在较高温度下,食盐的干燥速度较快,且效果较好。

2. 洗发水干燥实验:洗发水是一种含有大量水分的液体,我们将其放置在干燥箱中,设定温度为40℃,时间为4小时。

实验结果显示,洗发水的水分含量从初始的80%降低到了20%。

说明在较低温度下,洗发水的干燥速度较慢,但仍然能够达到一定的干燥效果。

3. 纸张干燥实验:纸张是一种吸水性较强的材料,我们将其放置在干燥箱中,设定温度为50℃,时间为3小时。

实验结果显示,纸张的水分含量从初始的30%降低到了10%。

说明纸张在中等温度下,能够较快地干燥,并且干燥效果较好。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干燥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温度对干燥速度和效果有重要影响:较高温度能够加快干燥速度,但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物质的质量损失;2. 不同物质的干燥速度和效果存在差异:易溶于水的物质干燥速度较快,吸水性较强的材料干燥速度较慢;3. 干燥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干燥效果:适当延长干燥时间可以提高干燥效果,但过长的时间可能造成能源浪费。

实验7 干燥实验(修改)

实验7  干燥实验(修改)

实验7 干燥实验(Ⅰ) 箱式干燥器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气流常压干燥设备的基本流程和工作原理;2. 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物理意义及测定方法;3. 了解操作条件改变对不同干燥阶段所产生的影响.二、实验任务1. 测定物料(纸板或其他)在恒定干燥工况下的干燥速率曲线及传质系数kH ;2. 研究风速对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影响;3. 研究气流温度对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影响.三、基本原理干燥操作是采用某种方式将热量传给湿物料,使湿物料中的水分汽化分离的操作。

干燥操作同时伴有传热和传质,其过程比较复杂。

目前仍依靠实验测定物料的干燥速率曲线,并作为干燥器设计的依据。

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如图3.12所示)。

物料在预热(Ⅰ),其表面的温度很快接近于热空气的湿球温度t w 。

随后,进入恒速阶段(Ⅱ)。

此时物料表面温度t w 维持不变,干燥速率不变。

降速阶段(Ⅲ),物料表面已无液态水存在,由于物料内部的扩散速速率小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汽化速率,干燥速率会逐渐降低,直至达到平衡含水量时,干燥速率降至零为止。

Ⅱ和Ⅲ交点处物料的含水量称为临界含水量(以Xe 表示),通常在预热阶段所需干燥时间可以忽略。

N Ac图3.12 干燥速率曲线1. 干燥速率曲线干燥速率是指单位时间从被干燥物料的单位汽化表面积上所汽化的水分量。

它可以表示为:A dWN Ad τ=(7-1) 式中: N A — 干燥速率,㎏/(m2·s);A — 被干燥物料的汽化表面积,m2; τ— 干燥时间,s ;W — 从干燥物料中汽化的水分量,㎏. 为了便于处理实验数据,式(7-1)可改写为:A WN A τ∆=∆ (7-2) 式(7-2)中的湿物料质量差可由相邻两次质量差得到:()()1+-=∆i s i s G G W (7-3)与之对应的物料干基含水量为X m : 21++=i i m X X X (7-4)其中:()cci s i G G G X -=式中:G c —绝干物料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7 实验七干燥实验在化学工业中,常常需要从湿的固体物料中除去湿分,即去湿。

干燥是利用热能去湿的单元操作,热能可以以对流、传导、辐射等形式传递给固体物料,干燥设备有流化床干燥器、盘架式干燥器等。

本干燥实验装置为洞道式干燥器,洞道式干燥器的结构多样,操作较简单,适合用于物料连续长时间的干燥,尤其在砖瓦、木材、皮革等干燥中广泛应用。

7.7.1 实验目的(1)了解洞道式循环干燥器的结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

(2)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及其在工业干燥器的设计与操作中的应用。

(3)掌握影响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化干燥速率的途径。

7.7. 2 实验基本原理干燥是利用热量去湿的一种方法,它不仅涉及到气、固两相间的传热与传质,而且涉及到湿分以气态或液态的形式自物料内部向表面传质的机理。

由于物料的含水性质和物料形状结构的差异,水分传递速率的大小差别很大;概括起来,它受到物料性质、结构及其含水性质,干燥介质的状态(如温度、湿度)、流速、干燥介质与湿物料接触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对干燥机理的研究尚不够充分,干燥速率的数据还主要通过实验测定。

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即干燥介质湿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及湿空气与湿物料的接触方式恒定不变,将湿物料置于干燥介质中测定被干燥湿物料的质量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则得图7-7-1所示的干燥曲线,即物料含水量~时间曲线和物料温度~时间曲线。

干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Ⅰ物料预热阶段,Ⅱ恒速干燥阶段,Ⅲ降速阶段(加热阶段);恒速干燥阶段与降速阶段交点处的含水量称为物料的临界含水量X。

图中AB段处于预热阶段,d X较小)。

空气中部分热量用来预热物料,故物料含水量和温度均随时间变化不大(即τd/在随后的第Ⅱ阶段BC,由于物料表面存在足够的自由水分使物料表面保持湿润状态,所以t,湿空气传给物料的热量只用于蒸发物料表面的水物料表面温度恒定于空气的湿球温度wd X较大)。

随着水分不分,物料含水量随时间成比例减少,干燥速率恒定且较大(即τd/断的干燥汽化进入空气,物料中含水量减少到某一临界含水量X时,由于物料内部水分的扩散慢于物料表面的蒸发,不足以维持物料表面保持润湿,则物料表面将形成“干区”,干燥过程将进入第Ⅲ阶段,干燥速率开始降低,含水量越小,速率越慢,干燥曲线CD逐渐趋X而终止。

在降速阶段,随着水分汽化量的减少,湿空气传给物料的显热较于平衡含水量*水分汽化所需的潜热多,热空气传给物料多余的热量则使物料加热升温。

图1中物料含水量曲线对时间的斜率就是干燥速率u,若干燥速率u对物料含水量进行标绘可得图2所示的干燥速率曲线。

干燥速率曲线只能通过实验测得,因为干燥速率不仅取决于空气的性质和操作条件,而且还受物料性质、结构及所含水分性质的影响。

干燥速率为单位时间、单位干燥面积上汽化的水分质量,用微分式表示为τd d A w u =(7-7-1) 式中u ——— 干燥速率,kg/(m 2·s );A ——— 干燥表面,m 2 ;τd ——— 相应的干燥时间,s ;w d ——— 汽化的水分量,kg 。

因为X G w d d C -=,并且当各数据点的时间间隔不大时,τd d X 可以用增量之比τ∆∆X 来代替, 故式(7-7-1)可改写为τττ∆∆-=-==A X G A X G A w u C C d d d d (7-7-2) 式中 C G ——— 湿物料中绝干物料的质量,kg ;X ——— 湿物料干基含水量,kg 水/kg 绝干料。

负号表示物料含水量随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1()()1()(++-=⎪⎪⎭⎫ ⎝⎛---=∆-i s i s C C i s C C i s C C G G G G G G G G G X G (7-7-3) 式中 )(i s G 、)1(+i s G ——— 分别为τ∆时间间隔内开始和终了时湿物料的质量,kg 。

图2中的横坐标X 应为τ∆时间间隔内物料的平均含水量。

122)1()(1-⎪⎪⎭⎫ ⎝⎛+=+=++C i s i s i i G G G X X X (7-7-4) 以u 为纵坐标,平均含水量X 为横坐标,即可绘出干燥速率曲线。

7.7. 3 实验装置与流程实验采用洞道式循环干燥器,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块状物料(如纸板),其流程如图7-7-3所示。

空气由风机1输送,经孔板流量计4、电加热器5送入干燥室9,然后返回风机循环使用。

由片式阀门13补充一部分新鲜空气,由片式阀门2放空一部分循环空气,以保持系统湿度恒定。

电加热器5由电器面板6上的智能数显调节仪设定操作温度,使进入干燥室空气的温度恒定。

干燥室前方装有干球温度计7和湿球温度计8,干燥室后装有出口温度计12,用以确定干燥室的空气状态。

空气流速由风速调节阀14调节。

注意:任何时候阀14都不允许全关,否则电加热器就会因空气不流动而过热,引起损坏。

除非两个片阀2和13全开。

电器面板6上装有电源开关、电流表以及可以显示实验过程中的孔板两端的压差、空气湿球温度、干燥室前、后及孔板流量计入口的空气温度。

图7-7-3 干燥实验流程示意图1—风机,2—片式阀门(排出空气),3—入口温度计,4—孔板流量计,5—电加热器6—电器面板,7—干球温度计(干燥室入口温度),8—湿球湿度计,9—干燥室,10—电子天平 11—试样架,12—出口温度计(干燥室出口温度),13—片式阀门(吸入空气),14—风速调节阀7.7. 4 主要设备、仪器(1)风机湿空气输送风机为YSF7122型。

(2)孔板流量计洞道式干燥器中空气流量采用孔板流量计计量,其体积流量可按下式计算ρ/003544.0R Vs = (7-7-5)式中Vs ——— 流经孔板的空气体积流量,m 3/s ;R ——— 压差计示值,Pa ;ρ ——— 流经孔板的空气密度,kg/m 3 ,状态和Vs 状态相同。

流径孔板的空气体积流量与孔板处压力(表压约544Pa )和空气入口温度有关,故其密度可由下式计算T T /1.351)/273)](544103360/(103360[293.1=+=ρ (7-7-6)其中T ——— 空气入口温度,K 。

干燥室中空气的流速是影响干燥速率的重要参数,本装置设计最大风速为 2.8m/s 。

干燥室中空气的风速可以采用热球式风速仪对干燥室中区(悬挂试样的区域)进行测定。

如果孔板流量计的压差示值300≥R Pa ,平均风速也可按下式计算TT S Vs U 12=(7-7-7) 式中 U ——— 按流量计算的平均风速,m/s ;S 2 ——— 干燥室流通截面积,S 2=0.15×0.2=0.03 m 2;T 、T 1 ——— 空气入口温度和干燥室前温度,K 。

(3)电加热器电加热器为湿空气提供热源,在开启电加热器前应先启动风机,以保证有空气通过加热室,而后才能开启电加热器。

电加热器不锈钢加热板在瓷片上制成,每片电功率约1000瓦,共4件,组成4组。

其中有二组投入运行,二组备用,如果发现某一组有故障(这时该组的电流表不动),可以停机打开电加热室上盖,将有故障一组的接头换接到备用组的接头上即可继续运行。

投入运行的两组电热丝中,一组由智能数显调节仪控制,另外一组通过组合开关由手动控制,用于起动或冬季辅助加热。

起动时这两组都供电,到达预定温度时根据当时情况关去一组,调节电位器,使温度平缓,如果其中一组关去后长期达不到预置的控制温度(欠温失控)应重开这一组。

相反如果超温失控,则应关去其中一组。

(4)温度控制为实现恒定干燥条件下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干燥系统温度需维持恒定,因此,干燥器采用一套双三位智能数显调节仪来直观操作控制干燥室进口温度。

温控系统的操作方法如下① 熟悉数显调节仪操作步骤后,依次开启电源总开关(空气开关)、仪表电源开关和风机开关。

② 在调节仪显示面板上设定实验所需的温度值。

③ 开启两组加热器(主加热器和辅助加热器)。

实验设备起动初期,在温度到达设定温度时应注意监视,看情况开、关加热按钮或调节电位器使系统温度稳定。

当温度稳定后让系统自行运行。

(5)湿球温度计干燥系统中湿空气的湿度可通过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确定,而湿球温度则可由图7-7-4所示的湿球温度计测定。

为了减小辐射和传导传热对湿球温度计的影响,要求被测的介质以较高的流速流过湿度计的感温泡,使介质对湿度计有较强的对流换热。

本装置是利用干燥室内的正压,使空气按图4中箭头方向向外排出,以获得较高流速,同时湿气往外排出也可避免系统内湿度增加。

湿球温度计安装前应检查图4中A 处是否畅通;水从喇叭口加入,注意加至刚到U 形管下端顶部为止,不要过多,以避免流入风道内。

实验过程,视蒸发情况,中途加水一、二次确保湿球温度计正常工作。

7.7. 5实验操作步骤及要点(1)实验前量取试样尺寸(长、宽、高)确定干燥面积,并称量绝干试样的质量。

(2)将已知绝干质量的试样放入水中浸泡片刻,让水分均匀扩散至整个试样,然后取出称取湿试样质量。

(3)检查电子天平是否灵活,并复零位。

(4)往湿球温度计内加入适量的水。

(5)依次开启电源总开关、仪表电源和风机开关,适当打开片阀2和13,调节风速调节阀14至预定风速值。

(6)在干球温度显示面板上设定实验所需的温度值,按下主加热器和辅助加热器开关,开始加热;待温度接近预定温度时,视情况增减辅助加热器,直至温度控制稳定后,让系统温控自动运行。

图7-7-4 湿球湿度计(7)待空气状态稳定后,打开干燥室门,将湿试样放到支架上,关好干燥室的门;记录湿试样重量初始值,同时启动第1只秒表(实验用2只秒表)。

(8)待水分失去3g 后,停第一只秒表,与此同时开动第2只秒表,记下干燥时间;以后每失去3g 水,均记下其干燥时间;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试样接近平衡水分为止。

(9)实验结束,先关电加热器,使系统冷却后再关风机,卸下试样,并收拾整理现场。

7.7. 6 思考题(1)测定干燥速率曲线有何意义?它对设计干燥器及指导生产有些什么帮助?(2)何谓对流干燥?干燥介质在对流干燥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3)为什么说干燥过程是一个传热和传质过程?(4)什么是临界含水量?简述干燥中的临界含水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5)为什么在操作中要先开鼓风机送气,而后再开电加热器?(6)测定湿球温度时,若水的初始温度不同,对测定的结果是否有影响?为什么?(7)在70~80℃的空气流中干燥,并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能否得到绝干物料?为什么?(8)试分析恒速干燥阶段与降速干燥阶段的干燥机理。

(9)有一些物料在热气流中干燥,希望热气流相对湿度要小,而有一些物料则要在相对湿度较大些的热气流中干燥,这是为什么?(10)使用废气循环对干燥有什么好处?干燥热敏性物料或易变形、开裂的物料为什么多使用废气循环?(11)恒定干燥条件是什么?请结合干燥速率()w w t t r U -=α说明为什么在恒定干燥条件下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为常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