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根字知常》阅读及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 参考答案

语文  参考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命题立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3.【参考答案】(1)法律认为,教唆命令打人的人是首犯,妇人的丈夫是从犯,而且不是他的本意,不应判处死刑。

(译出大意给3分;“以”“当”各1分)(2)案件了结,英宗认为有损国家体面,不想公布他的罪行。

(译出大意3分;“狱具”“暴”各1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与翻译的能力。

【参考译文】张洞,字仲通,开封祥符人。

父亲张惟简,官为太常少卿。

张洞自幼聪明,鹤立鸡群。

张惟简很赞许,就抱着去见乡中占卜者。

占卜者说:“公子长相不一般,必定能考中进士,将来应当以文学政事显扬。

”开始读书,每天数千字,做文章非常敏捷。

不到二十岁,已经大有声名,自许大有作为。

随即考中进士,调任颍州推官。

有一叫刘甲的百姓,强迫其弟刘柳鞭打妻子,过后扔掉棍棒,夫妇二人相拥哭泣。

刘甲大怒,逼刘柳再打,结果妇人被无辜打死。

吏人判处她丈夫极刑,知州欧阳修准备听从。

张洞说:“法律认为,教唆命令打人的人是首犯,妇人的丈夫是从犯,而且不是他的本意,不应判处死刑。

”众人不听,不得已报朝廷评议,果然如张洞所言,欧阳修很器重他。

宰相陈执中将下葬,张洞和同事们谥为荣灵,他的孙子向朝廷申诉,诏命人重议,改谥为恭,张洞驳斥道:“陈执中身为宰相,无功德而罪恶多,活着时不能依法罢免他,死后也应正名以示斥责。

”但朝廷最后还是采用了先前的意见。

当时天下久安,官僚士大夫崇尚虚名,以宽厚沉默为有德,于事无所补益,张洞认为这对朝廷不利,又说:“谏官靠进谏来震动皇帝无数,不数年就位进显职,为何这样。

应加重他们的责任而减缓他们升迁的速度,使端正优秀的人才渐渐显露,而让浮躁的人断绝想望。

”代理开封府推官。

祁国公宗说倚仗是皇帝近亲,骄横不法。

案件了结,英宗认为有损国家体面,不想公布他的罪行。

张洞说:“宗说罪在不恕,虽然如此,但是陛下要惩办他,却难以公布他的罪行,仅将他坑杀数位无辜之人依法判罪就可以了。

”英宗高兴的说:“你可谓识大体。

苏轼《东坡》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苏轼《东坡》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苏轼《东坡》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苏轼《东坡》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苏轼《东坡》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的全部内容。

苏轼《东坡》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5分)(3)第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全诗中有何作用?(4分)(4)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4分)5.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的环境特点.(2分)6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参考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3分)(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2分)(3)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1分)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1分)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1分)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1分)。

(4)“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2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铿然"却表现了作者行走时的愉悦,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

《宋史·张根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宋史·张根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宋史·张根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宋史·张根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

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

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

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①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

时年三十一。

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

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

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

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

”遂请罢钱塘制造局。

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

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

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青苗米,口米﹑常平振贷流民。

诏褒谕之。

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

大略谓:“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

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因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

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

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

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

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

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

”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

因力陈其弊,益忤权幸,乃擿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

既又言根非诋常平之法,以摇绍述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

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

以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五》)注:①貤:通“移”。

转移;转赠参考译文: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

上常临镜,默默不乐。

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注】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

②同平章事:官职名,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

③允:符合(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选贤与能________②女有归________③及为相________④上常临镜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3)下列划线的字与“大道之行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D.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4)在【甲】【乙】两文中,谈到大同社会,他们提出了什么相同的观点?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王冕①者,诸暨②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③,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④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⑤若不见。

安阳韩性⑥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⑦。

(选自《宋学士文集》)【注释】①王冕(miǎn):明初著名画家、诗人。

宋史·谢灵运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谢灵运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谢灵运传阅读答案附翻译谢灵运,陈郡阳夏人也。

祖玄,晋车骑将军。

父,生而不慧,为秘书郎,蚤亡。

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谓亲知曰:我乃生,那得生灵运!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关,江左莫逮,从叔混特知爱之。

袭封康乐公,食邑二千户。

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不就。

为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

性奢豪,车服鲜丽,衣裳器物。

多改旧制,世共宗之,成称谢康乐也。

抚军将军刘毅镇姑孰,以为记室参军。

毅镇江陵,又以为卫军从事中郎。

毅伏诛,高祖版为太尉参军,入为秘书丞,坐事免。

高祖伐长安,骠骑将军道怜居守,版为谘议参军,转中书侍郎,又为世子中军谘议、黄门侍郎。

奉使慰劳高祖于彭城,作《撰征赋》。

宋既立,仍除宋国黄门侍郎,迁相国从事中郎,世子左卫率。

坐辄杀门生,免官。

高祖受命,降公爵为侯,食邑五百户。

起为散骑常侍,转太子左卫率。

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

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

庐陵王义真少好文籍,与灵运情款异常。

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

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

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

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

在郡一载,称疾去职。

从弟晦、曜、弘微等并与书止之,不从。

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关。

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放为娱,有终焉之志。

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

(《宋书列传二十七》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秘书郎,蚤亡蚤:通早B.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异:以为异C.文章之美,江左莫逮逮:赶得上D.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致:达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 B.奉使慰劳高祖于彭城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与灵运情款异常 D.有终焉之志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谢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的一组是宋史·赵良淳传阅读答案附翻译王鼎字鼎臣,以进士第阅读答案附翻译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阅读答案附翻译宋史·郭浩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宋史·康保裔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宋史·张浚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宋史·黄裳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吕祖泰,字泰然阅读答案附翻译杜范,字成之,黄岩人阅读答案附翻译马仁瑀,大名夏津人(宋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宋史·邓若水传阅读答案附翻译余玠,字义夫,蕲州人阅读答案附翻译吕诲,字献可,开封人(宋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阅读答案附翻译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阅读答案附翻译宋史·王居安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阅读答案附翻译张栻字敬夫,丞相浚子也阅读答案附翻译宋史·赵立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宋史·刘安世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宋史·慈圣光献曹皇后列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宋史·何郯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杨允恭,汉州绵竹人(宋史·杨允恭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宋史·吴猎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宋仪望,字望之阅读答案附翻译李绚字公素,邛州依政人阅读答案附翻译宋史·郑侠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宋史·赵概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阅读答案附翻译①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关,江左莫逮②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③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④既不见知,常怀愤愤⑤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⑥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谢灵运祖父声名显赫,父亲天质平平,谢灵运却早年聪颖异常,深得祖父和堂叔的喜爱。

文言文翻译两大关键——着眼3处,考虑6点

文言文翻译两大关键——着眼3处,考虑6点

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语句内容、语意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把这个句子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文言文翻译对理解文言文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学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的是考生文言文的综合能力和做题的细心程度,是文言文的重点,也是最容易失分的点。

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可按以下两步骤进行。

一、从3处着眼——明确得分点在哪里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命题人设置文段中的某一句作为翻译题,说明此句有特殊之处。

或考其中的某实词、某虚词,或考其中的某句式,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首先要思考所翻译句的命题点在哪里,抓住了命题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

这3个得分点在前面3个学案中已详细讲解,本处仅作简要说明。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提示:在翻译句子之前,请先找出“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然后再作解释)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

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

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

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

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

”遂请罢钱塘制造局。

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根)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

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

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

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

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

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

”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五》) 1.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关键实词:“累”译为“拖累”;“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良的人;“不肖”,古今异义词,译为“坏人”;“振”译为“振作”。

部编版八年级上半期考试语文讲解

部编版八年级上半期考试语文讲解
部编版八年级上半期考试语文讲解
• 1.D(3分)
•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及字形的辨 析。A项, kuì/ kuì,zhàn/ zhàn, dǐ/ dǐ, /,不容质疑 ——不容置疑; B 项,zào/ zào, nì/ nì, píng/bǐng, zhàng/ zhàng; C 项zhǔ/zhǔ ,xiāo/ xiāo ,jīng/jīn, wù/ wù;D项, xuān/xuān, tí/ tí,qī/ qī, quē/ quē。 故选D。
4
• 5.D(3分)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把握能力。D项, “该数据对普通用户毫无意义,伹一旦被警 察或不法分子获取,后果将不堪设想”,原 文是“该数据如果被他人知道,后果真的不 堪设想”。故选D。
• 6.C(3分)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A项, 原文说的是“如果能安装个手机安全类的 APP,就什么都不必费心了”,是假设;B项, “所以只要是二维码,绝不要扫描”,太绝 对;D项,“选文第②段加点的词语 ‘目前5’
水瓶一只饭碗(就)足够了。”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 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而往!” 富和尚说:“我几
年来(一直)想雇船往下游(南海)走,(直到现在)还
没去成。你凭借着什么去呢?”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
把(到过南海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显出惭愧的 样子。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
• 10. A(3分)
7
• 1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 题2分,共4分)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分) (1)凿石头挖泥土,用簸箕装土石运到渤
海的边上。(2分)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分) (2)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蜀地边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附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附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孙亮①方食生梅,使黄门②至中藏③取蜜渍④梅,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⑤,藏吏叩头。

亮问吏曰:“黄门尝私从汝求蜜耶?"吏曰:“向求,实不敢与。

”黄门不服⑥。

亮曰:“此易知耳。

”令破鼠矢,矢里燥。

亮大笑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首服,左右莫不惊悚。

【注释】①孙亮:孙权的儿子,很小就做了三国时东吴的皇帝。

②黄门:宦官。

③中藏:宫中仓库。

④渍:浸、蘸。

⑤藏吏:管理仓库的官吏。

⑥服:认罪。

(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B.向求,实不敢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此易知耳/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令破鼠矢/国破山河在(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3)孙亮是如何判断老鼠屎是黄门刚放入蜜中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孟子,名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2)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B.人恒过(经过)C.衡于虑(同“横”,梗塞、不顺)D.而后喻(了解、明白)(3)本文围绕哪两个话题来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的?(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并举一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5)你认为文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今天的人们增长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根字知常》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

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

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

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①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

时年三十一。

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

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

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

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

”遂请罢钱塘制造局。

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

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

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

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

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

诏褒谕之。

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

大略谓:“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

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因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

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

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

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

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

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

”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

因力陈其弊,益忤权幸,乃擿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

既又言根非诋常平之法,以摇绍述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

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

以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五》)注:①貤:通“移”。

转移;转赠。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屏处十年屏:隐居
B.安得不豫为之计豫:参与
C.乃罢其狱狱:案件
D.犹虑不称虑:担忧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根劝谏皇上为政节俭的一组是()(3分)
①遂请罢钱塘制造局②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
③愿陛下靳之④亦愿日削而月损之
⑤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⑥因力陈其弊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④⑤D.④⑤⑥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张根很有才华,刚满二十岁,就考取进士功名。

曾布等多名官员上书表扬他的操行和道义,为此,徽宗把他召入皇宫。

张根借机向皇帝提出了建议。

B.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

他鉴于当时水灾频发,请求减免租赋,发放洛口米粮、常平青苗米,救济流民。

C.张根调任两浙,辞职不赴任,于是写下奏疏通过驿站上奏朝廷。

奏疏中力陈贪官横行和自然灾害环生导致的国库空虚,敌国窥伺、盗贼频起的严重局面。

D.张根的多次上书,触怒了权贵佞臣,他们罗织罪名,先将张根贬为监信州酒。

不久又以张根诋毁常平之法等为借口,再次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

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5分)
(2)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5分)参考答案:
4.B(事先)
5.A(②是对“洪州失官锡”的看法⑤是当时官员的贪赃情况⑥是张根批评官场的贪腐风气)
6.C(“力陈贪官横行”无中生有)
7.(1)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

(“累、被动句式、耗、不肖、振”各一分)
(2)权贵宠臣很是愤恨,谋求能够中伤他的事件,轮流进上谗言言,皇帝察辨张根的忠诚,没有加罪于他。

(“侧目、所以、交、罪、宾语前置”各一分)译文: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

年幼时入太学,刚满二十岁,考上进士。

调任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

应当改任京官,因为四亲在堂,希望把给父母的恩封转给祖父母,把妻子的恩封转给母亲,于是离职,得任通直郎,成全了他的志向。

当时年仅三十一。

乡里有个贤者叫彭汝砺把这件事写出来,自以为不如他。

闲居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书说明他的义行,徽宗召他到宫。

他对皇帝说:“陛下日理万机,所依靠的是心而已。

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

希望陛下清心寡欲,来消除祸乱的源头。

”于是请求罢去钱塘制造局。

皇帝高兴地赞美他,任命他为亲贤宅教授。

不久,出任杭州通判,提举江西常平。

洪州官府中失了官印,把上千兵吏关起来审治。

张根说“:这是有关部门不仔细查管的过错。

现在羁押无罪之人,而索要不可得之物,怎能带来和气呢?”于是停止这个案件。

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

他又因为水灾多,乞求蠲免租赋,发放洛口米、常平青苗米,赈贷流民。

诏令褒扬他。

徙官两浙,谢绝不听,于是写下条疏交驿站传奏。

大概说:“现在州郡没有两个月的储积,太仓没有一年的积蓄,军需匮乏,边备不周。

东南水旱,盗贼常常发生,西、北二国窥伺日久,怎么能不预先计谋?”于是条列茶盐、常平等利处与弊端,于是说:“从现实考虑,应该节制的大项目,最首要的是土木之功,现在赐给大臣一栋房子,有时耗费百万。

我所管辖的二十个州,一年上供才三十万缗而已,甚至不足以供足造一栋住宅的费用。

拿住宅来尊宠元勋盛德之臣,犹恐不够,何况赐给那些阿谀邀恩者呢。

即使有赵普、韩琦佐命定策之大功,希望陛下也要吝惜赏赐。

其次如田园、邸店,虽然不如赏赐宅第那么多,也希望日削月损。

像金帛之类,也不可不节制啊。

”书表奏上,权贵宠臣很是愤恨,谋求能够中伤他的事件,轮流进上谗言,皇帝察辨张根的忠诚,没有加罪于他。

不久因为花石纲强行占有漕舟,官府买一根竹子耗费至五十缗,却大多落入诸位大臣之家。

于是力陈弊端,更加忤逆权贵,于是摘录张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认为傲慢不恭,责令他为监信州酒。

不久又认为张根诋毁常平之法,摇动继承新法的政策,再贬为濠州团练副使,安置在郴州。

不久因讨伐淮贼有功,获准自便居住。

以朝散大夫身份死于家中,终年六十岁。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