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之比较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最早提出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是A.圣路易编制法B.道尔顿制C.巴达维亚法D.活动课时制【答案】 B2、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
A.心理指导B.择业指导C.心理咨询D.交往指导【答案】 B3、下列表述中属于学生隐私权的是()。
A.学生获得的荣誉B.学生的日记C.学生的尊严D.学生的财务【答案】 B4、干燥综合征的特异性抗体是()。
A.抗PM-1抗体B.抗SSA抗体C.抗SM抗体D.抗核仁RNA抗体E.抗着丝点抗体【答案】 B5、19世纪初,()学校出现了“导生制”,对班级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A.美国B.法国C.捷克D.英国E.德国【答案】 D6、心理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中的()。
A.不平衡性B.互补性C.阶段性D.顺序性【答案】 D7、尿糖检测的最佳标本是()。
A.晨尿B.3小时尿C.随机尿D.导尿标本E.24小时尿【答案】 C8、“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C.疏导原则D.教育的一致性原则【答案】 B9、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B.教育的公共性日益淡化C.教育的复杂程度越来越低D.教育的理论自觉性越来越低【答案】 A10、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心理学家为()。
A.布鲁纳B.桑代克C.斯金纳D.奥苏贝尔【答案】 A11、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C.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答案】 A12、下列有关学校课程表述正确的是()。
A.学校课程是一级课程B.学校课程是为了保证全国统一、共同的教育教学质量C.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D.学校课程采用研制-开发-推广的开发模式【答案】 C13、我国现行学制属于()。
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之比较

SC TNG2 N0圆 CE E0Y0 O. I &CL 1 j E H0. . I N 。 3 。 1 1
孔子 的教育心理 思想 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之比较①
宋 文香 孙友德 ( 台南 山学院 山东龙 口 2 5 0 ) 烟 6 7 6 摘 要 : 育心理 学正 式成 为一 门独立 学科的 历史很 短 , 教 尚不足 百年 , 但我 国的教 育心理 学思 想, 已孕 育于历经 千年 的教 育哲 学思想 早 之 中。 孔子 作 为我 国古代最 早的 思想家 和教 育家 , 在教 育实 践 中形成 了 自己 的比较完 整的教 育心理 思想 。 着教 育心理 学的不 断发展 , 随 现代教 育 心理 学理论 的 内容也 日趋 完善 。 在今 天 , 孔子 的教 育心理 思想 无论 在 结构体 系还是 具体 内容 方面对现 代教育 J 理 学仍有很 大 c . t .
和 思 想 家 , 孔子 、 子 、 如 孟 苟子 等 在 论述 教 育 问题 时 , 经具 有 一 定 的 教 育 心 理 思 想 。 已 孔
1 1 孑子教 育 心 理思 想的 基本 观点 . L
孔 子 的 教 育心 理 思 想 是 以 一 定 的 理 论
孔 子 虽 然 没 有 对 学 习进 行 明确 的阶 段 划 分 , 在 他 的 教 育 思 想 中 把 学 习 看 作 一 但 个过 程 。 合 《 语 》 《 庸 》 论述 , 立 结 论 和 中 的 “ 志、 学、 问、 思、 博 审 慎 明辩 、 习 、 行 ” 时 笃 可
的启 发意 义 。
关键词 : 孔子 教 育心理思 想 教育心理 学 教 科书 中 图分 类 号 : 4 G 文献 标 识 码 : A
教 育 心 理 学 作 为 一 门独 立 的 心 理 学 分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孔子认为教育对政治的作用非常大.他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而"信"必由教育而来.孔子还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上论证了教育的作用.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但他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他的本意可能是鼓励人们奋发学习,不要做困而不学的下民,但毕竟又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上者,甚至武断地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孔子还明确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并付诸实践.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他的"有教无类"就是在主张"人人平等地受教育",算是现代社会意义上的"普及教育"的思想鼻祖.孔子主张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而"士"的标准就是"君子"或"君子儒,即把"君子"当作教育的培养目标.他明确提出作为一个"君子",一要能"修养自己,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二要有"使亲族和朋友以及老百姓都得到安乐"的治国安民之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孔子所主张的教育内容主要有四项:历史文献,行为规范,待人忠诚与信实.即《论语•述而》中说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还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孔子的具体教育内容就是"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关于教学的思想,因材施教,首先,孔子十分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如《论语•先进》载: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另外,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也有不同的要求,"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孔子还允许或鼓励学生有不同的专长.在他的学生中,各方面的人才都有."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但孔子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还是倾向于培养"恭敬","温和"的个性.《论语•先进》载:"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按朱熹的注解:"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就是说只有当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地诱导,引发,"开其意","达其辞".他还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也就是说,教师既不要"失人",也不要"失言",教学应"当其可".学思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只学习不加思考就会迷乱而不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空泛而不实.他还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诫学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但同时又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事事处处都应运用思考,极力反对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论语•阳货》)的人.学以致用.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也就是说,尽管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叫他去处理政务,却行不通;派他去出使外国,却不能独立应对.书读得虽多,又有什么用处呢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培养学生是为了推行其政治抱负,训练学生能够出仕为宦,治理一方,所以他很强调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立志乐道.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一个人应当确立什么样的志向呢孔子认为应该"志于道",应该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他极力称赞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颜回是"乐道"的表率.孔子特别强调立志乐道要有恒心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能经受困难的考验,即"磨而不磷,涅而不缁"(《论语•阳货》).自省自克.孔子认为道德教育贵在培养道德自觉,应从自我做起,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一个人能克制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言行都合于"礼"的规范,就是"仁"了,也就是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标准.身体力行.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他反对"言过其行",认为"君子耻其言过其行"(《论语•宪问》),"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他反对言行脱节,主张"慎言".甚至主张"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意思是先脚踏实地去做事,做了以后再说也不迟.他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改过迁善.孔子把道德修养的过程,看做是改过迁善的过程.他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但文过饰非,把过错掩盖起来,这是不对的,正如子夏所说的:"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子张》)有"过"不要紧,关键要能改"过","过则无惮改"(《论语•学而》).他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孔子思想是历史的产物,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它的光辉思想长期以来受到人们赞同.对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调整人与人的关系,遵守公共道德观念,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它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至于孔子的政治,法律,哲学思想受全世界人的认可.孔子开创的儒家道德精神与伦理逐渐成为引领民众道德生活的道德文化理念.尤其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在当今世界上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和谐的指导意义.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一、有教无类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辉的思想,就是“有教无类”。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心理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中的()。
A.不平衡性B.互补性C.阶段性D.顺序性【答案】 D2、“举一反三”属于()。
A.纵向迁移B.顺向迁移C.逆向迁移D.特殊迁移【答案】 D3、孔子伟大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
A.《大学》B.《论语》C.《孟子》D.《中庸》【答案】 B4、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 。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答案】 A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诸方面包括()A.品德、智力、体力B.德育、智育,体育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D.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答案】 A6、泰勒的“课程原理”中最关键的步骤是()。
A.确定课程目标B.选择课程内容C.组织课程内容D.讲授提纲【答案】 A7、患者女,43岁,因腹痛1天前往医院就诊断。
尿干化学分析仪:亚硝酸盐(+),白细胞(+),红细胞(-);细菌121/ul,尿红细胞4.5/ul,尿白细胞8.98/ul。
显微镜镜检:红细胞0~1/HP,白细胞0~3/HP,细菌偶见。
结合三种方法结果。
可以判断干化学法亚硝酸盐结果为假阳性。
关于亚硝酸盐检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阴性结果可排出菌尿的可能B.标本放置时间过久可呈假阳性C.尿液中含有亚硝酸还原酶导致假阳性D.阳性不能完全肯定泌尿系统感染E.标本被亚硝酸盐或偶氮试剂污染可呈假阳性【答案】 A8、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答案】 C9、下列表述中不属于课外辅导的作用的是()。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孔子的教育思想属于世界普适价值。
其“有教无类”(不分阶层,人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的思想,是当代“平权”运动、“教育公平”理论的先驱;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时习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后生可畏”等思想,以及孔子所推崇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的教、学态度等,堪称古今通用的“师道”、“学道”。
孔子学说被介绍到西方后,孔子就与希腊古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享有盛名。
他和莎士比亚一样,相信和谐、等级、社会秩序和奉行爱国主义。
绝大部分西方人对孔子尊敬有加。
因此孔子的思想特别是教育思想对当代的教育界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天何言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四季轮转,万物滋生。
苍天还需要说话吗?孔子是借这句话告诉我们,其实,有时候无言也是一种教育。
你看,苍天从来没有说话,但它却厚载万物,承载着四季轮回,谁不说天地的胸怀最宽广呢?孔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商量的语气。
他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所以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反过来想想自己教育学生的时候,总是声色俱厉,经常指责学生不该如何如何,很少跟学生温和地讲道理,所以学生同样的错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如果教师采用无声的教育不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吗?要求学生不要乱扔纸屑,我们弯腰拣起学生扔的废纸,此处无声相信比有声更能教育学生。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弟子子贡曾经请教说,有没有这样一个原则,它是我们终身都应该遵守执行的。
孔子说,有的,这就是宽恕。
宽恕的意思是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与这个原则相伴随,孔子主张: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也要帮助别人达到;不愿意别人以某种方式对待自己,自己就首先不要用这种方式对待别人。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选择题 汇总练习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选择题汇总练习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2021.4】在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
比如孔子认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主要体现的是孔子关于心理发展的()。
A. 先天与后天的关系B. 年龄阶段C. 个体差异D. 道德水平【2019.4】以下关于孔子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中,体现其学习方法的观点是()。
P33A.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 有教无类【2022.4】孔子认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一观点针对的是()。
A. 学习方法B. 学习动机C. 教学对象D. 如何做教师【2020.10】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 夸美纽斯B. 裴斯泰洛齐C. 普莱尔D. 福禄贝尔【2019.10】以下被尊称为儿童心理学奠基人的是()。
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福禄贝尔D.普莱尔【2016.10】被称为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入的是()。
A.达尔文B.普莱尔C.杜威D.皮亚杰【2019.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原则有()。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E.伦理性原则【2020.10】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E.伦理性原则【2018.10】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中,强调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指的是()。
A.教育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022.0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间题来源于教育实践,研究成果也将服务于教育实践。
这是发展教育心理学基本研究原则中的()。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016.10】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必须和教育实际密切结合,以充分保证其实际效用,这指的是()。
孔子教育心理意义

浅谈孔子的教育心理和教学方法及现实意义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也是世界上公认的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的各种思想,特别是教育思想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仅谈谈他的教育心理和教学方法及现实意义:在教育心理方面,我们知道搞教育的人不重视心理研究,搞心理学的人不重视教育实践,在目前国内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已是相当普遍的现象,甚至成为一种偏见。
目前各类层次的教育工作者因对教育心理方面重视不够,研究不够,给教育工作造成不少的影响。
但是在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在当时还没有心理学这门科学,人们对心理现象还毫无认识的情况下,孔子却能敏锐地观察出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心理活动,并对这些心理活动作出深刻分析,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加以灵活运用,从而取得良好效果。
孔子对教育心理的贡献不仅在中国古代教育家中绝无仅有,在世界的古代教育家中也极为罕见。
下面我仅列举几个主要方面,对孔子的教育心理学造诣之深就可见一斑:关于学习动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说明孔子认识到求学需先立志,即先解决动机问题,才能使学习有内在驱动力,不致半途而废。
关于学习的三种不同心理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说明孔子已认识到学习的内驱力不仅与动机有关,还与意志和情感有关,并且按内驱力大小把学习的心理境界分成三个层次:想学、好学、乐学。
其中“乐学”是最高层次,可以产生最大的内驱力。
孔子的这一发现是对教育心理学的莫大贡献。
孔子的这种观点其实与我们现在的心理学原理、动机与意志品质、动机与目的、动机与需要等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动机与目的是紧密联系,又是有区别,而且还要能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动机和目的之间具有同一性或者一致性,二者都属于动力系统的范畴,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也就是行动的动机,另外,目的和动机又能相互转化,在某一场合是动机,在另一场合转化为目的,在某一场合是目的,在另一场合转化为动机,动机是行动的内部原因,是解决为什么行动的问题;目的是行动的目标与结果,是解决行动的方向问题。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反思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反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孔子作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贯穿整个华夏民族。
他的教育目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标签:孔子教育思想;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几乎已经完全普及的成绩让世人震撼。
然而今天的中国仍然存在着崇洋媚外、过分拔高国外教育思想的风气。
一提到欧美、日本等国家的教育思想,总会以一种仰视的角度去看待它们,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国外正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李静了2000多年时间的洗礼和考验,并在后人不断完善和更新发展下,几乎集聚了整个中华民族所有的教育智慧,已经不是孔子一人之思,而是中华之思。
因此,孔子的教育思想不仅应该被深入探究,更应该成为我国教育自信的强大后盾。
一、教育目的论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地位和权威逐渐被瓦解,群雄割据,“邦分崩离析”。
作为宋国没落贵族的后代,孔子一心想要“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空有一腔热血却没有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因此孔子希望通过自己办教育来传播自己的主张和报复。
为实现恢复周王室、国富民强的治国理想,孔子将教育目的的定位为“学而优则仕”。
[1]这里面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指出有博学的知识应该成为度量一个人才的标准,对于没有足够学识的人不能够委以重任,否则便会成为“贼夫人之子”而祸国殃民个。
另一方面,想要成为国家的栋梁,只有渊博的知识远远不够的,还得有一定的时间能力。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学不在多而在于实用性,在于将知识与时间问题想联系的能力。
可以看出,孔子的教育目的要是培养博学而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治国人才。
孔子的教育目的放在现世也是适用的。
我们现在的教育培养的不应该是接受知识的机器,而应该是能够将学到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之比较摘要: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历史很短,尚不足百年,但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早已孕育于历经千年的教育哲学思想之中。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比较完整的教育心理思想。
随着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内容也日趋完善。
在今天,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无论在结构体系还是具体内容方面对现代教育心理学仍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孔子教育心理思想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在我国历经千年的教育哲学思想中已经孕育有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在论述教育问题时,已经具有一定的教育心理思想。
孔子虽非专门的心理学家,但在数十年的教育实践中,他逐步形成了自己比较完整的教育心理思想,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伟大的教育心理思想家。
他的教育心理思想对现代教育心理学内容和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有些内容在今天仍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1 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
孔子教育心理思想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教育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学习心理思想、德育心理思想、差异心理思想、教师心理思想、
教学心理思想等多个方面,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非常相近。
1.1 孔子教育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
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是以一定的理论观点为基础、为指导的,可以归纳为如下四个基本观点:性习论、学知论、发展观、差异观[1]。
孔子不仅提出了人的心理的发展问题,同时还具体地提出了毕生发展观,意识到人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从而提出了年龄特征与心理发展阶段论。
“性相近,习相远”,孔子既看到了人的生性、自然本性,也看到了人的习性、社会本性;既看到了先天因素在人性发展中的一定作用,也看到了后天因素(主要为环境与教育)给予人性发展的重大影响。
孔子主张人“学而知之”,是一位“学知论”者。
1.2 学习心理思想
孔子虽然没有对学习进行明确的阶段划分,但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把学习看作一个过程。
结合《论语》和《中庸》的论述,“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辩、时习、笃行”可以看作是孔子对学习过程的划分。
现代教育心理学一般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动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五个阶段[2]。
孔子的学习阶段论与这五个阶段基本上是符合的。
孔子提出多闻、多见、慎思、时习的学习方法,这些符合学习者的学习规律,与现代教育心理学中的很多学习策略相似。
孔子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重视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对
学习的影响。
如:他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等,这些思想在今天仍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1.3 德育心理思想
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能。
德育心理与品德培养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到目前为止,关于品德心理结构的观点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结论。
三位一体的心理品德结构理论把品德看成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统一体。
四要素理论认为完整的品德心理结构应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成分。
孔子是提出关于品德结构及其发展思想的杰出先驱,他将道德品质划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成分,并将其形成看作是一个过程,即道德认识阶段、道德情感阶段、道德意志阶段和道德实践阶段。
孔子也特别重视道德行为的持续实践。
1.4 差异心理思想
孔子根据自己长期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对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作了较系统、较全面的考察与论述。
现代心理学认为,考察心理的个别差异,一般可以从心理类型与心理品质两个方面来进行评定。
孔子在考实心理的个别差异特别是智力和性格的个别差异时,也注意到了这两个方面,并从智力类型、能力、性格和学习志向、学习态度、学习专长等方面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如,孔子从智力类型的差异和智
力品质的差异两个方面来总结智力的个别差异。
孔子按照人们的智力水平而把智力划分为上智、下愚和中人三种类型。
现代心理学按照智力水平把儿童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等。
1.5 教师心理思想
孔子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教育家,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很多学生也是著名的教育家。
他对自己和学生都提出了不少有关教师心理方向的要求。
孔子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有着卓越独到的见解,他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无隐无私、以身作则等主张不仅是他长期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且也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在教师心理思想方面的最大贡献,就是对教师的品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以身作则、教学相长等。
另外,孔子认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善于了解学生、善于启发诱导、善于因材施教等方面的能力。
1.6 教学心理思想
无论是古代教育理论还是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对象问题始终是一个首先面临的问题。
孔子提出了“建国君民,教学力先”的思想,极力主张扩大教育的对象,明确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想实现“学在四夷”的局面。
事实上,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还可引伸到学生个别差异不影响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这个立足点。
孔子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很多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对现代教育教学影响深远。
如目前世界各国正
在大力提倡的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都是孔子教学经验的核心。
另外他还提出学思并重和由博返约等原则。
孔子教育教学心理思想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他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温故知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知行合一、为人师表等教育教学心理思想和方法,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值得人民教师继承发扬。
2 我国现代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通常所说的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学生及教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主要是指学生如何学习和教师如何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包括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的过程,以及制约学生学习的各种条件,如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策略、教学心理、学校群体心理、学习与教学的测量与评定及教师心理等。
通过分析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内容可以对现代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有大概的了解,下表是对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较有代表意义的教育心理学方面的教科书内容进行统计得到的结论。
通过表1可以看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有所变化,但大部分内容保持稳定。
这些教科书的内容十分庞杂,重点在于学习,兼顾到各个方面,涉及面比较广,不尽一致,但大体可以分为五部分:发展心理、学习与教学心理、品德心理、个体心理差异、评价
与测量。
孔子教育心理思想的内容与上表的统计结果基本一致,发展心理、学习与教学心理、教师心理、品德心理、个体心理差异等都有所涉及。
孔子的差异心理思想的内容非常全面,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的个体心理差异的内容基本一致,并且提出了因材施教,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孔子在学习心理中注意到了性格、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对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孔子的德育心理思想和教师心理思想对后世研究、发展教育心理学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日趋完善,理论内容不断丰富,整个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呈现下列良好趋势。
研究取向日趋完善,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学问题;关注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原认知的研究;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测量以及个别化教学研究继续受到重视等。
心理学在我国作为一门科学,是由西方传入的。
在西方心理学传人中国之前,我国是否就没有心理学呢?不错我们没有心理学但有心理学的思想,但我们“数典不能忘祖”。
我们一方面不应妄自菲薄,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另一方面也不宜肆意拔高这些心理学思想的理
论水平,以致犯国粹主义的错误。
我们要反对这两种倾向,努力做到给历史以本来面目。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是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期,主要是追随西方的潮流,翻译和介绍了多种版本的教科书。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潘淑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980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
目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工作者们正在不断地吸收国外先进的科研成果,结合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的实际,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教育心理学将以更丰硕的成果立于国际教育心理学之林。
参考文献
[1]燕国材.中国心理学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78.
[2]高觉敷.中国心理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38,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