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

合集下载

实验一常用仪器的使用(示波器、万用表)

实验一常用仪器的使用(示波器、万用表)

实验⼀常⽤仪器的使⽤(⽰波器、万⽤表)实验⼀、常⽤电⼦仪器仪表使⽤模拟电⼦技术实验中,常⽤的电⼦仪器仪表主要有双踪⽰波器、低频信号发⽣器、低频交流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万⽤表等。

这些仪器仪表的主要⽤途以及与实验电路的联系如图所⽰。

⼀、实验⽬的初步了解常⽤电⼦仪器的功能与使⽤⽅法;掌握⽤⽰波器获取稳定波形并测量有关参数的⽅法。

2、会⽤万⽤表测试晶体⼆极管、三极管;学习使⽤半导体特性图⽰仪测试晶体管的⽅法。

⼆、实验仪器双踪⽰波器: GOS620;函数信号发⽣器:SG1651;交流毫伏表: SG2172;直流稳压电源: SS1792C;数字万⽤表: MS8222D 半导体特性图⽰仪:XJ4810或XJ4820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交流毫伏表测量低频信号发⽣器输出的正弦信号电压:将低频信号发⽣器(或称信号源)的输出端接⾄交流毫伏表输⼊端(注意:两仪器必须“共地”)。

将信号源波形选择置“正弦”,频率调为“ 1kHz”,输出衰减先置于“0dB”,调节“输出幅度”旋钮,使LED数字表头指⽰值V S 为 11V 左右(峰—峰值)。

然后,将毫伏表量程由最⼤档位100V逐级切换为10V档,观察该表读数,使读数为4V。

依次按下信号源“输出衰减”⾄20dB、40dB、60dB,并相应调整毫伏表量程。

分别记录毫伏表读数,结果填⼊下表:2、⽤⽰波器观察波形将⽰波器“ Y1轴输⼊”端接信号源输出端(两仪器仍必须“共地”),参照附录I.2中有关GOS620双踪⽰波器观察波形的⽅法,调节“Y1灵敏度”,“X灵敏度”及“触发⽅式,触发电平”等旋钮,使荧光屏上得到⼀稳定的正弦波。

保= 4V,依次改变f S为:100Hz、1kHz、10kHz、100kHz,并适当持信号源VS调整X轴扫描速度,观察所测波形。

3、⽤⽰波器测量波形的周期和幅度将频率为 1kHz、幅度为3V左右的正弦信号送⼊⽰波器输⼊端。

将⽰波器扫描开关“T/cm”上的微调旋钮置“校准”位置,此时,“T/cm”的指⽰值即为屏幕上横向每格(1cm)代表的时间,再观察被测波形⼀个周期在屏幕⽔平轴上占据的格数,即可得信号周期T wT w =T/cm×格数调节⽰波器 Y通道的灵敏度开关“V/cm”,使屏幕上的波形⾼度适中,此时,“V/cm”的指⽰值即为屏幕上纵向每格代表的电压值,再观察波形的⾼度(峰—峰)在屏幕纵轴上占据的格数,即可得信号幅度V (峰—峰):V (峰—峰)=V/cm×格数注意:被测信号若经⽰波器 10:1探头输⼊,测得的电压值再乘10,才是实际值。

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

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

4、收集器
• (1)集气瓶、水槽 • (2)贮气瓶 • (3)试剂瓶 • (4)导气管
4.1 集气瓶、水槽
(1)集气瓶: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 注意事项: ①不能加热,如果燃烧反应有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 或铺少量细砂; ②收集气体时按气体密度不同选择瓶口方向; ③瓶口磨砂,用磨砂玻璃片涂凡士林封盖。 ④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应装满水再倒置收集。
一、常用仪器分类
1、加热器 2、计量器
4、收集器 5、干燥器 7、其它仪器
二、常用仪器的使用
3、分离器 6、夹持器
1、加热器
(1)试管 (2)烧杯 (3)烧瓶 (4)锥形瓶(5)蒸发皿 (6)坩埚 (7)石棉网(8)三角架、泥三角 (9)酒精灯
1.1 试管
(l)试管:用来盛放少量药品、常温或加热情况下进行少量 试剂反应的容器,可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
使用时,只要打开活塞,液体即进入中间球内,与固 体接触而产生气体。停止使用时,只要关闭活塞,气体就 会把液体从中间球压入下球及球形漏斗内,使固体与液体 不再接触而停止反应。
符合启普发生器原理的制气装置:
以下装置也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7.9 试管架
7.10 药匙
用于取用固体粉末或小颗粒。
4.2 贮气瓶
(2)贮气瓶:用于贮存少量气体。

4.3 试剂瓶
(3)试剂瓶: 分类:细口瓶、广口瓶和滴瓶。 细口瓶、滴瓶用来盛放液体试剂; 广口瓶用来盛放固体试剂。
Hale Waihona Puke 4.4 导气管(4)导气管:即玻璃导管
5、干燥器
(1)干燥管 (2)干燥器 (3)洗气瓶
5.1 干燥管
(1)干燥管:用于气体的干燥或吸收。 注意: ①固体试剂应装满干燥管,小口处可塞一些玻璃丝; ②大口进小口出。

实验一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和使用

实验一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和使用

04
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
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整理
01
将实验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
性。
数据分析
02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计算平均值、
标准差、相关性等。
数据可视化
03
通过图表、曲线等方式将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便于
理解和解释。
误差分析和实验改进
误差来源分析
酸度计
总结词
测量溶液pH值的仪器
详细描述
酸度计是一种测量溶液pH值的仪器,通过电位法原理,将溶液的pH值转化为电 信号进行测量。它具有准确度高、测量范围广、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 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分光光度计
总结词
测量物质吸光度的仪器
详细描述
分光光度计是一种测量物质吸光度的仪器,通过将物质暴露在特定波长的光下,测量其吸收光的能力。它广泛应 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用于测定物质浓度、反应速率等参数。
02 掌握实验一所用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 项。
03
了解实验一所用仪器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04
了解实验一所用仪器的安全注意事项和事 故处理方法。
02
实验常用仪器介绍
电子天平
总结词
高精度测量工具
详细描述
电子天平是一种高精度的称重仪器,用于测量固体、液体和粉末等物质的质量。 它具有快速、准确、易操作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等实验领域。
酸度计的使用
总结词
测量溶液的酸碱度
VS
详细描述
酸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酸碱度的仪器 。使用前应先校准仪器,确保准确性。然 后将电极放入待测溶液中,等待数值稳定 后即可读出酸碱度。使用后应清洗电极, 并保持干燥。

实验室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规则

实验室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规则

固定资产风险防控一、背景介绍固定资产是企业长期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固定资产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损失、盗窃、损坏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对企业的经济利益和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风险防控机制,对于保护企业的固定资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风险评估与分类1.风险评估在进行固定资产风险防控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通过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类型、数量、价值、存放地点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风险程度。

可以采用风险评估矩阵或其他评估模型,将风险进行分类和定级,以便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2.风险分类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风险特点,可以将固定资产风险分为以下几类:- 自然灾害风险:如地震、火灾、水灾等对固定资产造成的损害风险。

- 人为破坏风险:如盗窃、破坏、恶意破坏等对固定资产造成的损害风险。

- 技术故障风险:如设备故障、电力故障等对固定资产正常运转造成的风险。

- 维护管理风险:如固定资产维护不及时、管理不规范等对固定资产造成的风险。

三、防控措施1.自然灾害风险防控- 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包括灾害发生时的疏散、抢救、修复等措施。

- 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在灾害发生时能正常运转。

- 加强对固定资产存放地点的安全防护,如加装防火、防水设施等。

2.人为破坏风险防控- 建立严格的出入管理制度,对进入固定资产区域的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和登记。

- 安装监控设备,实时监控固定资产区域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3.技术故障风险防控- 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固定资产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 定期进行电力设备检查,确保供电正常,防止电力故障对固定资产造成损害。

- 建立设备备份和恢复机制,以防止技术故障对固定资产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4.维护管理风险防控-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固定资产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使用

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使用

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化学反应过程,验证理论知识。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正确使用各种仪器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1.试管:试管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用于少量物质的反应。

使用时,应将试管倾斜,避免液体溅出。

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或铁夹固定,以免烫伤。

2.烧杯:烧杯用于加热较多量的液体。

使用时,应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均匀受热。

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液体,防止局部过热。

3.烧瓶:烧瓶用于加热较多量的液体,适用于沸腾实验。

使用时,应将烧瓶瓶颈处垫上石棉网,以防止破裂。

加热时,要轻轻摇动烧瓶,使液体均匀受热。

4.锥形瓶:锥形瓶常用于滴定实验。

使用时,应将锥形瓶洗净,并用待测液体润洗。

滴定过程中,要轻轻摇动锥形瓶,使液体混合均匀。

5.容量瓶:容量瓶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使用时,应先将容量瓶洗净,然后用待量液体润洗。

在读数时,要保持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水平。

6.漏斗:漏斗用于过滤和转移液体。

使用时,应将漏斗紧贴容器口,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过滤过程中,要定期清洗漏斗,以保持过滤效果。

7.滴定管:滴定管用于准确量取和滴定液体。

使用时,应先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然后用待量液体润洗。

滴定过程中,要控制好滴定速度,避免过量。

8.量筒:量筒用于粗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使用时,应保持量筒平放,读数时保持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水平。

9.玻璃棒:玻璃棒用于搅拌和转移液体。

使用时,应避免玻璃棒与容器壁碰撞,以防破裂。

10.集气瓶:集气瓶用于收集和储存气体。

使用时,应将集气瓶洗净,并用少量水润洗。

收集气体时,要避免气体泄漏。

11.酒精灯:酒精灯用于加热实验物质。

使用时,应先点燃酒精灯,然后用火柴点燃。

熄灭时,应用灯帽盖灭,避免用嘴吹灭。

12.水槽:水槽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或洗涤仪器。

使用时,应将水槽装满水,保持水流通畅。

以上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些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的实验报告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学习电子技术实验中常用电子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电路实验箱的结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接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

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公共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

1.信号发生器信号发生器可以根据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

输出信号电压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挡开关、频率粗调和细调旋钮进行调节。

输出信号电压幅度可由输出幅度调节旋钮进行连续调节。

操作要领:1)按下电源开关。

2)根据需要选定一个波形输出开关按下。

3)根据所需频率,选择频率范围(选定一个频率分挡开关按下)、分别调节频率粗调和细调旋钮,在频率显示屏上显示所需频率即可。

4)调节幅度调节旋钮,用交流毫伏表测出所需信号电压值。

注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2.交流毫伏表交流毫伏表只能在其工作频率范围内,用来测量300伏以下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

操作要领:1)为了防止过载损坏仪表,在开机前和测量前(即在输入端开路情况下)应先将量程开关置于较大量程处,待输入端接入电路开始测量时,再逐档减小量程到适当位置。

2)读数:当量程开关旋到左边首位数为“1”的任一挡位时,应读取0~10标度尺上的示数。

当量程开关旋到左边首位数为“3”的任一挡位时,应读取0~3标度尺上的示数。

3)仪表使用完后,先将量程开关置于较大量程位置后,才能拆线或关机。

3.双踪示波器示波器是用来观察和测量信号的波形及参数的设备。

双踪示波器可以同时对两个输入信号进行观测和比较。

操作要领:1)时基线位置的调节开机数秒钟后,适当调节垂直(↑↓)和水平(←→)位移旋钮,将时基线移至适当的位置。

2)清晰度的调节适当调节亮度和聚焦旋钮,使时基线越细越好(亮度不能太亮,一般能看清楚即可)。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其使用实验仪器是化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合成和测量等实验操作。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初中化学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1.烧杯:烧杯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玻璃器皿之一,主要用于溶液的配制、稀释和酸碱滴定等实验。

使用时,将待操作物质放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杯子或蒸馏水进行冷却。

2.钳子:钳子是一种夹取物体的工具,在化学实验中经常用于夹取烧杯、试管、漏斗等。

使用时,将待夹取的物体放入钳子前端的夹具中,通过手柄控制夹紧力度。

3.试管:试管是一种常见的玻璃管状容器,用于加热反应、溶解物质、观察物质的性质等实验操作。

使用时,将试管立于支架上,加热或加入待操作物质,可以使用试管夹来保持试管的稳定。

4.镊子:镊子是一种用于夹取微小物品的工具,如固体物质、小样品等。

在化学实验中,可以用镊子将试剂、滤纸等移动到想要的位置。

5.准直仪:准直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光线平行度和测量溶液折射率的仪器。

主要用于检测光学性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校正和调整。

6.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微小物体的工具,如细胞、细菌、颗粒等。

使用显微镜时,将待观察的物体放置在物镜下,通过调节聚焦轮使镜头与物体平行,然后通过镜片观察显微镜中放大的影像。

7.秤:秤是用来测量物质质量的仪器。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使用平衡秤来确定固体样品的质量,也可以使用天平或电子秤来进行测量。

8.漏斗:漏斗是一种用于分离和过滤液体或固体的工具。

常见的漏斗有普通漏斗、分液漏斗和滴漏管等。

使用时,将待分离或过滤的物质放入漏斗中,通过漏斗的倾斜角度和出口的控制来控制物质的分离和过滤。

9.pH计:pH计是一种测量溶液酸碱性的仪器。

使用pH计时,将电极浸泡在待测溶液中,通过仪器的显示屏上的数字来读取溶液的酸碱程度。

10.恒温水浴器:恒温水浴器是一种用于控制温度的仪器,主要用于加热和恒温反应容器。

使用恒温水浴器时,将实验容器放入水浴器中,控制温度按钮将水浴器的温度调到所需的温度。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实验一 常用仪器使用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实验一 常用仪器使用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实验一 常用仪器使用
实验一 常用仪器使用
一、实验目的 学会正确使用音频信号源、万用表、示波器
二、实验仪器 音频信号源、万用表、数字示波器
三、测试线认识 1.双头鳄鱼夹测试线,一红一黑为一付
每个测试位两付,实验结束后放置于中间抽屉内。
三、测试线认识
2.示波器测试线,又称BNC测试线
5.信号接 入示波器 观测波形
1.频率调 到250Hz (25×10 ),输出 衰减打到10分贝
4.调节输出 细调,使万 用表的读数 为1.4V
2.万用表 调到交流 电压量程
3.万用表 接到信号 源输出端
五、实验要求:
1. 预习; 2. 严格按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不正常时应及时报告
指导老师; 3. 认真作好调测记录、实验总结,写好实验报告; 4. 实验完毕,整理好工作台,经指导老师进行操作评分后
1.测试音频信号源在不同“输出衰减”档时的电压: 完成表2-1-2(信号源频率为1KHz,波形为正弦波,
输出为最大值MAX)
“输出衰减”dB 示波器测试值
0 -10 -20 -30 -40 -50
1. 输出频率置 于1KHz
(10×100)
5.按下测 量键
4.按下自 动运行建
2.衰减旋钮 置于0分贝
方可离开实验室; 5. 注意安全,爱护公物。
整理
1、夹子线放在中间的抽屉,探头和表笔放于 右边抽屉。
2、关闭仪表电源,万用表旋钮旋至“OFF”档。 3、万用表和电路板放在桌面右侧。 4、将凳子放回原处再离开。
3.细调旋到 最大(MAX)
6.按下测 量键
2.用示波器测试音频信号源的输出电压波形:
正弦信号 DF1206 旋钮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 >>123
实验五 负反馈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多级放大器的测试方法。
2. 了解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电路
图 5.1
三、预习要求
1. 复习反馈放大器工作原理及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μF kΩ
2. 熟悉本实验电路各元件的作用及实验内容和步骤。
3. 写出预习报告,并在预习报告上画好测试表格。>>12
1.2.4 用毫伏表测量交、直流混合波形的信号,读数代表什么含义?
1.2.5 用毫伏表测量非正弦波形的信号,读数代表什么含义?
1.2.6 用示波器测量直流信号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2.7 用示波器测量交、直流混合波形的信号,从不同的输入端(AC端或DC端)输入信号,屏幕波形各代表什么含义?
1.2.8 人的语言信号波形与唱歌信号的波形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如果想要观察你自己的语音信号波形,应当怎么办?
4. 根据实验习题和实验要求来设计实验数据表格,供实验时记录数据用。
5. 课下试作有关实验,修改实验数据表格,带问题来上课,边做边讨论。
三、实验电路与测量原理
实验测试电路如图4.1和4.2所示。1.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
图4.1
图4.2
低频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v是指输出端的交流电压与输入端的交流电压之比,即 (4-1)
在测量电压放大倍数时,需用示波器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毫伏表或示波器分别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按上式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对实验电路图4.1,其电压放大倍数与电路参数的关系为 (4-2)
其中 。对低频小功率管,rbe可用如下关系式表示 (4-3)
对实验电路图4.2,其电压放大倍数与电路参数的关系为 (4-4)
(1) 利用Rb和Rb2的分压作用固定基极电压VB。
由实验图3.1可知,当RB、RB2选择适当,满足I2、远大于IB、时,则有
(3-1)
式中RB、RB2和VCC都是固定的,不随温度变化,所以基极电位基本上为一定值。
(2)通过IE的负反馈作用,限制IC的改变,使工作点保持稳定。
具体稳定过程如下:
2.静态工作点的计算与测量
由实验图3.1可知,当RB、RB2选择适当,满足I2、远大于IB、时,则有
(3-1)
式中RB、RB2和VCC都是固定的,不随温度变化,所以基极电位基本上为一定值。
(2)通过IE的负反馈作用,限制IC的改变,使工作点保持稳定。
具体稳定过程如下:
2.静态工作点的计算与测量
图3.1所示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可由以下几个关系式确定:
三、实验电路及测量原理
图3.1
实验测试电路如图3.1所示:
1.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
温度的变化会导致三极管的性能发生变化,致使放大器的工作点发生变化,影响放大器的正常工作。实验图3.1 所示电路中是通过增加下偏置电阻和射极电阻来改善直流工作点的稳定性的,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利用Rb和Rb2的分压作用固定基极电压VB。
三、实验内容
教师介绍本实验室各种仪器(外观、型号、功能、面板、标识、参数、特性、仪器的接线和测量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等);学生分组,每组一套仪器,按照实验习题和教师的要求,边操作边记录。本课程的常用仪器除万用表外,应包括可调直流稳压电源、低频信号源、毫伏表和示波器。
按教师要求完成实验报妗?BR>四、实验步骤建议
第二步 测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由于恒流源对共模信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放大倍数很小。所以输出端的信号极小。测量很困难。故要增大输入信号来获得可测到的输出。本实验可加0.1V的有效值正弦电压作为共模输入Vic。然后测出输出电压Voc则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这样由式 可求得共模抑制比。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1. 按图6.1电路要求接线,检查确认无误后接入电源;
(3-2)
对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在电路中只要分别测出三极管的三个电极对地的电压值,便可求得静态工作点ICQ、VCEQ、VBEQ的大小。
>>12
实验三 分压偏置共发射极放大器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工作点漂移的原因及稳定措施。
2. 熟练掌握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方法。
3. 了解小信号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动态范围与静态工作点的关系。
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是指放大器输入端短路时,流过三极管的直流电流IBQ、ICQ及管子C、E极之间的直流电压VCEQ和B、E极之间的直流电压VBEQ。
由图2.1(a)可知 (2-1); 由图2.1(b)可知 (2-2)
对于硅管VBEQ=0.6~0.8V,对于锗管VBEQ=0.1~0.3V。
由以上两式可知,当管子确定以后,改变VCC、RB、RC(或RE)中任一参数值,都会导致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当电路参数确定以后,静态工作点主要通过RP调整。工作点偏高,输出波形易产生饱和失真;工作点偏低,输出波形易产生截止失真。但当输入信号过大时,管子将工作在非线性区,输出波形会产生双向失真。
2. 掌握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法运算等电路和的调试方法。
二、预习内容
1. 课前预习本实验习题,查找集成运算放大器LM741的有关资料,熟悉其内部电路组成和外围电路的接法。
2. 复习教材中有关运算放大器比例、加法器等电路的基本理论,掌握几种基本运算的调试方法。
3. 根据实验习题和实验电路图中给定参数,估算反相比例放大器、同相比例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和反相比例加法器、减法器的输出电压值。
图3.1所示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可由以下几个关系式确定:
(3-2)
对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在电路中只要分别测出三极管的三个电极对地的电压值,便可求得静态工作点ICQ、VCEQ、VBEQ的大小。
>>12
实验四 放大器动态特性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小信号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动态范围与静态工作点的关系。
2. 掌握共射放大器和共集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Av、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和频率特性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4. 音频信号发生器; 5. 毫伏表; 6. 万用表。
四、实验原理和测试方法
恒流原差动放大器,是直接耦合电路中最典型的一种电路,它不仅可以通过双端输出,对负载两端同向的漂移电压相互抵消,同时对单端输出的零漂也有极强的抑制能力。这种电路的共模抑制比在几十到几百分贝。共模抑制比的测试可分为两步。
第一步 测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实验一 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认识本实验室的仪器,了解其功能、面板标识、换挡开关与显示。
2. 作简单的测量练习,了解仪器的操作要领与注意事项。
二、预习要求
学生课前预习本实验的问题,初步认识本实验室基本仪器的功能、接线方法、换挡开关的操作,如有条件最好能阅读仪器的说明书。准备画仪器面板图的纸笔,以备上课用。每组准备一台小收音机,供测量波形用。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工作点漂移的原因及稳定措施。
2. 熟练掌握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方法。
3. 了解小信号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动态范围与静态工作点的关系。
二、预习要求
1. 参考教材中有关稳定放大器工作点的内容,完成本实验习题。
2. 按实验电路图3.1中实际元件参数值,计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值。
3. 据实验要求,设计数据表格,供实验测试时记录数据用。
1. 用万用表测量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记录其可调范围。
2. 用示波器测量低频号源的信号波形,初步掌握示波器的使用方法,调出3~5个完整周期、幅度适中的稳定波形,估测信号的频率和幅度。详细记录操作过程和出现的问题。
3.用示波器测量正弦波信号,记录其波形、频率、幅度。再用毫伏表测量同一个波形,对其幅度的结果进行核对(注意:毫伏表的读数是有效值)。
2. 根据实验电路图和实际元器件参数,估算出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3. 根据实验习题设计实验数据表格,供实验测试时记录数据用。
三、实验电路及测量原理
实验测试电路如图所示。
(a)(b)图2. 基本放大电路1.电路参数变化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放大器的基本任务是不失真地放大信号,实现输入变化量对输出变化量的控制作用。要使放大器正常工作,除有保证放大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外,还要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六、实验报告要求
1. 整理数据,分析误差产生原因。
2. 总结差动放大电路的特点。
3. 记叙一下实验中的测量手段,说明为什么。
4. 用示波器观察共模输出时,V01与V02反相位是什么原因?如果把恒流源改用Re时输出相位应如何?
实验七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 进一步理解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熟悉运算放大器平衡的调整方法。
4.用示波器测量小收音机的音频输出(从扬声器的音圈接点上引出信号),观察屏幕上的波形与扬声器中声音的音量、音质的对应关系,并作记录。
5.每人画一套仪器面板图,详细标注所有的文字符号,在实验报告中对所有的英文进行翻译。
6.在实验报告中对每种仪器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作简明扼要的描述(最好用图、表)。
3. 验证射极跟随器的性能。
二、预习要求
1. 课前预习本实验习题,熟悉实验内容,掌握Av、ri、ro和频率特性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
2. 按实验电路图4.1和4.2中给定元器件参数,估算出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值的大小。
3. 在万能板上按电路图4.1和图4.2 焊接好电路,注意元器件布局,为用仪器仪表测试留出足够的空间,教师可给出焊接样板。
实验二 基本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放大器的工作过程。
2. 掌握放大器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方法。
3. 熟悉示波器测试交流信号波形的方法及交流毫伏表的使用方法。
4. 观察和研究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工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