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从现在的37
绪论

绪论1研究背景一、中国建筑行业概况介绍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
将来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
管理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
我国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应该作为提升建筑行业竞争力的重点,这也是国外优秀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
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
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2001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I)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导致建筑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增速也在20%的高位波动。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市场整顿、制度建设及有效监管,我国建筑市场正在进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可谓亮点频闪。
2011年,我国建筑业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实现总产值11.8万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增加值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8%;对外工程承包额1034.2亿美元,同比增长12.2%。
我国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更加明显,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浅谈工程造价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浅谈工程造价行业的现状与未来作者:刘庆来源:《科技资讯》 2014年第14期刘庆(秦皇岛市燃气总公司河北秦皇岛 066000)摘要:简介了工程造价的含义和目前工程造价行业还存在的诸多弊端及其解决方法,介绍了工程造价的主要从业人员及从事工程造价的行业,并对工程造价的发展方向及发展前景作出了细致的推论。
关键词: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前景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129-01当前中国,建筑行业是最大的一个学科门类之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重要地位一直颇受重视。
中国现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建筑业市场很发达,现在我国也在大力发展建筑行业,哪里有建筑哪里就有造价,因此很多行业都需要造价方面的人员,如招标公司,监理公司,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等等。
1 工程造价的含义在人们的印象中,控制工程造价就是编制好预算、审查好决算、制止施工单位的高估冒算。
其实,建设工程造价是指进行一项工程建设所需的全部费用。
建设工程造价必须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方法和措施,把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以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好投资效益。
2 目前工程造价行业还存在许多弊端,要想快速发展还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2.1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需改革工程造价管理关系到投资主体和承包商的经济利益,关系到整个市场的竞争规范化,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以及全社会的科技水平的进步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远远落后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形势,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建筑业的发展。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已成为建筑业改革的核心问题。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涉及建筑市场上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也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工程造价管理必须拟定一套切实的配套改革措施。
城市管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城市管理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宏观层面的城市管理包括()A:城市发展规划 B:城市发展战略 C:解决多个政府部门职能交叉问题 D:城市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 E:解决多个政府部门职责不清的问题答案:ABD2.中观层面的城市管理包括()A:城市社会事务管理 B:综合执法 C:城市环境管理 D:城市经济管理 E:城市空间管理答案:ACDE3.现代城市管理依靠的主要手段有()A:经济 B:教育和说服 C:法律 D:行政 E:技术答案:ACDE4.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表明()A:忽视了中观层面的管理 B:全面关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管理 C:我国一贯注重不同层面的管理 D:计划经济时代关注宏观层面的管理 E:市场经济时代注重微观层面的管理答案:ADE5.斯蒂格利茨教授曾指出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事有()A:中国经济的崛起 B:人类对太空的进一步探索 C:中国城市化 D: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E:不发达国家的发展答案:CD6.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是()层面的城市管理A:微观 B:中观 C:宏观 D:客观 E:主观答案:A7.城市管理属于()范畴A:经营管理 B:社会管理 C:企业管理 D:工商管理 E:公共管理答案:E8.顺应社会全面转型,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创新的重要途径是()A:加强政府绩效管理 B:建设服务型政府 C:采取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D:突破单一政府管理的窠臼 E:建立全能型政府答案:D9.美国城市管理学科发展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A:城市管理必须依赖城市建设 B:即便城市建设会带来一些问题,治理起来却相对容易 C:城市化水平到一定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 D:城市建设问题可以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而自行解决 E:大规模城市建设告一阶段后必然要加强城市管理答案:E10.我国城市化水平正在以每年增加()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加速发展A:10 B:1 C:0.5 D:5 E:0.1答案:B第二章测试1.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为130万的城市属于中等城市。
2024年全球城市化率持续提升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未来城市化率提升的区域和城市群
欧洲:德国、英国、法国等 地区
非洲:尼日利亚、埃及、南 非等地区
亚洲:中国、印度、东南亚 等地区
美洲:美国、加拿大、巴西 等地区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 等地区
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 京津冀等地区
未来城市化率提升的驱动因素和趋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经济发展:城 市化是经济发 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全球经济 的增长,城市 化率也将持续
提升。
人口迁移:随 着农村人口向 城市迁移,城 市人口将持续 增加,推动城 市化率的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的完善和 升级,将吸引 更多的人口向 城市迁移,推 动城市化率的
提升。
添加标题
政策支持:各 国政府对城市 化发展的政策 支持,如土地 政策、财政政 策等,将促进 城市化率的提
升。
历年全球城市化率变化
1950年:全球城市化率约为30% 1980年:全球城市化率约为40% 2000年:全球城市化率约为50%
2020年:全球城市化率约为60%
预计2024年:全球城市化率将超过65%
城市化率增长速度:近年来有所放缓,但 仍保持增长趋势
全球城市化率分布情况
发达国家城市化率普遍较高,如美国、日本、德国等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相对较低,如印度、巴西、南非等 非洲城市化率最低,但增长速度较快 亚洲城市化率增长最快,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日本城市化率对环境和社会产生 了一定的影响,如城市拥堵、环 境污染等
印度城市化率
印度城市化率逐年上升 主要城市: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等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 政府政策: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
日本美国城市化模式比较

收稿日期:2001-12-04作者简介:高强(1966-)男,陕西绥德人,青岛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日本美国城市化模式比较高 强(青岛海洋大学经贸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71) 摘要:日本、美国城市化都经历了农业、农村为主,初始启动,加速成长,稳定发展等阶段。
两国快速的城市化既与其工业化、技术革命有关,也与其在农工关系、内外力作用、区域发展、工业布局等方面采取的政策有关。
通过美国、日本城市化比较,可以看出城市化是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各方努力,协调好各种关系,才能推动城市化快速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发展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2)03-0041-06 一、日本城市化(一)日本城市化的阶段性日本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起来的,开始于明治维新时期,其城市化经历了四个阶段:1、农业、农村为主的阶段。
明治维新前,日本还是一农业国,1868年,第一产业人数占日本就业人数的87.9%,第二产业只占4.1%。
2、逐渐转变为城市化的阶段。
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逐渐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人口和经济向城市区域集中。
1920年,全国城镇人口的比重为18%,1940年为35%,1875-1939年期间农业劳动力年平均转移量为3.5万人,处于一种较低的转移水平。
之后,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大量劳动力被安排在农村,1950年城市化率为37%。
3、快速城市化阶段。
从1950年到1957年城市化水平从37%上升到76%,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
1956—1973年是日本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这18年中工业生产增长8.6倍,平均每年增长13.6%,农业劳动力平均转移量达到创纪录的水平,每年转移42.9万,年平均转移递增率为3.6%。
4、稳定城市化阶段。
这一阶段城市人口达到饱和状态,1996年日本城市化水平为78%,仅比20年前高出2个百分点,人们开始从三大都市区向外迁移。
http

/wiki/topic/GA,20060317,00164020.xhtml佛山照明:为什么坚持要高派现我只做灯泡佛山照明(相关,行情,个股论坛)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钟信才访谈为什么上市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高派现,我想这跟我的出身也有一些关系。
我是农村出来的,读书的时候还要卖油条,我觉得钱来得很不容易。
作为一般的股民,他们的钱来得也很不容易,他如果不买你的股票,放在银行还有一个利息收,你怎么能够没有股息给人家?对我来讲,把人家的钱扣下来我总有很不好的感觉。
上市11年,公司年年坚持现金分红,累计向投资者派发现金红利13.01亿元,比募集资金12.86亿元还多出1500万元。
这家上市公司就是有着中国灯王之称的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而执掌这家公司的灵魂人物就是钟信才。
在2003年公司董事会换届时,由于钟信才年纪过大而传出其即将离职的消息一度成为佛山照明境内外股东最为关心的话题,许多人甚至坚持认为钟信才是否在位将直接关系到佛山照明的投资价值。
钟信才,以其固执、守财、保守而出名,其鲜明的个性在企业日常运作与经营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抠门又大方的企业家记者:刚才我们在您的办公室看到一些装满报批单子的筐子,听说这样的筐子每天都有三四箱,公司的每一笔支出,甚至小到一个笔记本,您都要亲自审批。
现在佛山照明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拥有8000多名职工的企业,您这么做会不会投入了太多不必要的精力?我们现在所在的办公楼也非常简朴,您的办公室跟许多老板的办公室相比甚至有些简陋,有人说您是一个抠门的企业家,您怎么看待这种评价?钟信才:勤俭办企业,这在我看来是必须的。
我跟我的财务讲,收钱不要我批,花钱哪怕是一分钱都要我签字。
为什么我要批?一是了解原材料价格和市场的波动情况;二是监督采购环节;三是控制公司的资金进出。
过去的年代要讲节约一厘钱的精神,我在公司同员工讲,我们现在要讲节约一块钱的精神。
我们的会议室多少年都没有动过。
办公楼何必搞那么奢华,没有必要嘛,这毕竟不是你私人的企业,是一间上市公司。
中国现代化实现程度

中国现代化实现程度一要论述一个国家现代化实现水准,首先需要明确现代化定义。
本文给现代化下的定义是: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这一历史过程是以科学与技术革命作为推动力,在实现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同时对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进而引起社会组织与社会行为的深刻变革的历史发展进程。
现代化上述定义包含了以下含义:一是现代化实质就是工业化,但现代化又远不能等同工业化。
现代化过程的结束是通过工业化来实现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现代化就是工业化。
但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两者是不同的。
工业化指的是因为技术和应用科学研究所产生的经济变迁,而现代化则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产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人自身的变迁,其核心内容是工业化由此导致的经济增长的同时,在政治、社会、文化、福利、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才称得上是实现现代化。
也就是说,工业化仅仅现代化的经济内容,现代化还包括大量非经济内容。
但尽管如此,工业化毕竟是现代化核心,其举足轻重不可替代。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工业化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工业化意味着人类控制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大大增强,工业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和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业化推动了政治发展,为自由民主提供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现代化的与时俱进特征受一定历史时期限制。
现代化这一概念中的“现代”不是“当代”的泛称,不是单纯的时间概念。
因为现代是相对而言的时间概念,所有具体的时间规定相对过去都是现代,但不是所有的“现代”时态都能代表现代化。
比如,仍处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国家,虽然正处在现代化过程中,但还不能称为现代化。
已经结束现代化过程正在向后现代社会转变的国家,虽然也处在现代,但他们的现代化过程已经结束。
既然现代化指的是一个发展过程,自然应当把现代化理解为是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概念。
但因为现代化仅是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时代,因而现代化这一概念的动态性、与时俱进的特征又是受一定的历史时期限制。
《低碳经济与健康绿色生活》参考答案

A.改变过分追求便利的消费方式 B.改变奢侈和炫耀型消费方式 C.适当增 加产品的种类便于选择性消费
D.减少碳排放的同时,通过碳补偿为减排出力 第49题:
长期来看,( )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对节能减排发挥非常 重要的作用。
A.水电 B.风电 C.可再生能源 D.太阳能 第50题:
A.生物能源 B.化石能源 C.石油能源 D.海洋能源 第46题:
国际气候博弈的本质是(D)之争。
A.自由权 B.生命权 C.生存权 D.发展权 第47题:
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行为,除了需要法律规范、规划引导外,更 多的是需要(D)。
A.科技发展提升经济发展作为引导 B.提高工业技术作为引导 C.公民素 质提升进行引导 D.经济措施进行引导 第48题:
第7题:
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是一个矛盾体,经济的快速增长都是以能源的快速
消耗为代价的 错
第8题:
碳关税的主张引起发展中国家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担忧,因而遭到许
多国家反对。 对
第9题
海平面升高是评估气候变暖的最直观的指标 错
第10题:
气候变化问题从科学议程向国际政治议程的真正转变始于1989年的联合
国大会第49届会议 错
第11题:
低碳经济理念产生的背景是气候变化 对
第12题:
“碳锁定”是指整个社会对化石能源高度依赖的状态
对
第13题:
从终端用能角度看,能源消费最大的三个部门是工业、交通和建筑
对
第14题: 低碳经济就是零碳经济
错
第15题: 《京都议定书》对碳减排实行“双轨制”,即发达国家从2005
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5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从现在的37%提高到75%以上。
这是新近在北京发布的《2001-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提出的。
中国城市化的11项战略目标主要内容有:用50年左右的时间,全面超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水平;建成具有容纳11至12亿人口的城市容量,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大、中、小“城市体系”;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占用面积不得超过国土总面积的2%,但其辐射带动的地理空间不得小于自身面积的50倍等。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城市化进程将对全球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发展,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程度仍然十分落后。
目前世界城市化率平均为50%,而中国城市化率只有37%。
大力推进城市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是中国城市化战略的核心,构筑开放、流动、有序、互补的中国城市体系,是解决中国“大城市不大、中城市不活、小城市不强、小城镇不优”的根本战略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