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等级与项目构成

合集下载

2015年中国铁路计划开工项目一览

2015年中国铁路计划开工项目一览

2015年中国铁路计划开工项目一览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在全国基本实现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

同时,李克强表示,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

另外,他还指出,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的57个项目要加快建设,今年再开工27个项目,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

棚改、铁路、水利等投资多箭齐发,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使巨大的内需得到更多释放。

哈牡客专哈牡客运专线是黑龙江省一条正在建设中的从哈尔滨市到牡丹江市的铁路客运专线,线路起自哈尔滨市,止于牡丹江市,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小时,全长293.204公里,沿线共设赵安屯、新香坊北、阿城北、帽儿山南、尚志南站、一面坡北、苇河西、亚布力西、横道河子东、海林北站、牡丹江站11个站。

预留牡丹江西站。

项目总投资356.4亿元,其中工程投资336.4亿元,机车车辆购置费20亿元。

资金来源为: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50%,计178.2亿元,其中黑龙江省出资50.4亿元,实际征地拆迁费用由投资双方认可后计入省方资本金;其余资本金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使用铁路发展基金解决。

资本金以外的资金利用国内银行贷款解决。

商合杭客专商杭高速铁路又名商杭客运专线,是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高等级铁路,起自徐兰客运专线商丘高铁站,经过阜阳、合肥、芜湖,终至宁杭高铁杭州高铁站。

商杭客运专线长770公里,采用电气化以上标准,预估算投资919.7亿元,设计速度目标值350公里/小时。

商杭高铁北端在商丘接郑徐高铁和京九高铁,中端在合肥接京福高铁,终端在杭州接宁杭高铁进而连接京沪高铁,商杭高铁地理及战略位置重要,沿线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是有效联系中原、江淮与长三角最重要的交通干线,被誉为“华东第二通道”。

铁路工程施工等级

铁路工程施工等级

铁路工程施工等级是指对铁路工程进行施工时,根据工程规模、技术难度、施工条件等因素划分的不同等级。

铁路工程施工等级的划分有助于规范施工流程,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在我国,铁路工程施工等级主要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等级。

特级铁路工程施工等级适用于工程规模大、技术难度高、施工条件复杂的铁路工程。

此类工程往往涉及到高铁、直辖市及重要省份之间的铁路线路,要求施工单位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丰富的施工经验和管理能力。

特级铁路工程施工等级的具体标准包括:企业注册资本金3亿元以上,企业净资产3.6亿元以上,企业近3年年平均工程结算收入15亿元以上,企业其他条件均达到一级资质标准。

一级铁路工程施工等级适用于工程规模较大、技术难度较高、施工条件较复杂的铁路工程。

此类工程主要包括一级铁路干线、重要省份之间的铁路线路等。

一级铁路工程施工等级的具体标准包括:企业近10年承担过下列5项中的3项以上所列工程的施工,工程质量合格;企业经理具有10年以上从事工程管理工作经历或具有高级职称;总工程师具有10年以上从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并具有本专业高级职称;总会计师具有高级会计职称;总经济师具有高级职称。

二级铁路工程施工等级适用于工程规模一般、技术难度一般、施工条件一般的铁路工程。

此类工程主要包括二级铁路干线、省份内部铁路线路等。

二级铁路工程施工等级的具体标准包括: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注册资本金和净资产,企业近3年工程结算收入稳定;企业具有相应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企业具有与承包工程范围相适应的施工机械和质量检测设备。

三级铁路工程施工等级适用于工程规模较小、技术难度较低、施工条件较简单的铁路工程。

此类工程主要包括铁路支线、铁路枢纽等。

三级铁路工程施工等级的具体标准包括: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注册资本金和净资产,企业近3年工程结算收入稳定;企业具有相应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企业具有与承包工程范围相适应的施工机械和质量检测设备。

铁路等级划分

铁路等级划分

我国铁路的等级通常分为三级,用罗马数字Ⅰ、Ⅱ、Ⅲ表示。

等级的划分是根据具体线路在路网中的作用和远期年客货运量来确定的。

所谓的远期年客货运量,是指具体线路在交付运营后第10年,其重车方向的货运量和客车对数折算的货运量之和。

每天1对客车按个百万吨(Mt)货运量折算。

但是,现在所称的客运专线不在这个标准范围内,因为它是个新生事物,至少对中国铁路而言。

Ⅰ级铁路是指在路网中起到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在20Mt 以上。

Ⅱ级铁路分两种情况,一是指在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小于20Mt;二是指在路网中起联络、辅助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在10Mt以上。

Ⅲ级铁路是指为某一区域服务,具有地区运输性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在10Mt以下。

各级铁路的建设标准,主要是其区间线路的最小曲线半径和最大限制坡度。

具体规定如下:对于客运专线(如秦沈客运专线)来说,区间线路的最小曲线半径为2800m,不得低于2200m。

从上面的表中可以看出,各级铁路的最小曲线半径是根据设计行车速度来决定的,行车速度越快,要求线路的最小曲线半径越大。

铁路等级越高,要求坡度越小。

比如高速铁路,主要追求的是速度,那么就要将曲线半径尽可能加大,坡度尽可能减小,最好是又直又平的线路。

但是由于具体地有砟轨道就是传统的铺和石子的轨道。

这种轨道投资低,但车子跑在上面会有哐当声,车跑不快,乘客也不舒服。

传统有碴轨道具有铺设简便、综合造价低廉的特点,但容易变形,维修频繁,维修费用较大。

同时,列车速度受到限制。

高铁,其实是从列车速度来定义。

时速200公里以上,即可称为高铁。

从这点来看,G字头、C字头、磁浮列车和部分D字头,都符合高铁定义。

动车组,是列车动力分散方式,跟速度无关,通俗讲就是车厢本身就有动力,不需要机车牵引。

从这点来看,G、C、D字头都是动车组,速度较慢的地铁列车也是动车组。

俗称俗称所谓高铁,通常指车次号G字头的列车,G是高速动车组旅客列车的代号俗称所谓动车,通常指车次号D字头的列车,D是动车组旅客列车的代号在中国,动车、高铁又分别代指两种不同的铁路线路类型。

铁路建设项目预可研、可研、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铁道部152号文]

铁路建设项目预可研、可研、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铁道部152号文]

总则一、为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建设理念,规范铁路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的组成与内容,使其达到所需的深度要求,依据《铁路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铁路建设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包括新建(改建)铁路、铁路枢纽(单独立项或单独编制文件)、铁路特大桥(单独立项或单独编制文件)的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的文件组成三个部分和附录《加深地质工作的文件组成与内容》,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客货共线铁路、客运专线铁路、货运专线铁路、城际铁路、铁路枢纽、铁路特大桥等大、中型建设项目。

铁路中型及以上站房设计文件比照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编制。

三、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应在项目决策阶段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实施阶段开展初步设计和施工图。

小型项目或工程简易的项目可适当简化,在决策阶段开展可行性研究,实施阶段开展施工图,其文件内容和深度应满足项目决策及实施的要求。

四、预可行性研究文件是项目立项的依据,根据国家批准的铁路中长期规划,收集相关资料,经社会、经济、运量调查及现场踏勘后编制。

其内容和深度主要包括:客货运量预测;系统研究项目在路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线路起迄点及线路走向方案和建设规模(改建铁路应对其运能与运量不相适应的薄弱环节拟定改建的初步方案,铁路枢纽应结合总图规划拟定研究年度的建设方案,铁路特大桥应结合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线路方案初拟桥址方案和桥式方案);初步提出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各项主要技术设备设计原则及主要工程内容;对主要工程、相关工程、外部环境(包括邻近或穿越特殊环境功能区)、土地利用、协作条件做初步分析;提出建设工期、投资预估算及资金筹措设想;进行经济初步评价;从宏观上分析对各种保护区、集中噪声敏感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

五、可行性研究文件是项目决策的依据,根据国家批准的铁路中长期规划或项目·1·建议书,进行社会、经济和运量调查,综合考虑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从技术、经济、环保、节能、土地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采用初测资料进行基础性设计。

工业铁路等级制度

工业铁路等级制度

工业铁路等级制度Ⅰ级铁路: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或近期年客货运量≥20Mt 者;Ⅱ级铁路:铁路网中起联络、辅助作用的铁路,或近期年客货运量<20Mt且≥10Mt者;Ⅲ级铁路:为某一区域或企业服务的铁路,近期年客货运量<10Mt 且≥5Mt者。

这些运量规格是谈国家铁路而非地方铁路。

铁路等级是技术等级(技术标准)和社会等级(功能定位)的综合。

例如,中国高铁的规定是高速化(可开时速最低250)客运专线。

时速是技术方面的,客专论客货取向,是运输功能(在经济领域的作用和地位)方面的。

铁路等级的划分有不同角度或类型,路网地位型的、时速型的、客货取向型的等,国铁Ⅰ级属路网地位等级,高铁跨越不同类型(时速的,也是铁路网的主骨架)。

中国传统铁路时代,技术上差不多,铁路等级几乎等同于社会等级,只有国铁、地铁里面的简单分级。

中国传统铁路的最高级是国铁Ⅰ级,而且体系简单,没有复线,没有电气化,没有捷运化,没有客专。

中国第一条铁路复线是京广铁路复线,那时高速铁路已经开始了,在建设京津城际高铁。

高铁快铁时代有新的等级体系。

高铁时代铁路各种技术大发展,技术等级体系里层次多个,各种等级大分化。

主要了解:高铁级;国铁Ⅰ级内部的大档小档,大档是快铁档、普铁档,普铁分电普档、燃普档,小档是单线复线。

国铁Ⅰ级以下的,一般人了解的兴趣低。

高铁—快铁—普铁是三大档次,分为高中低。

《铁总:2015年我国快速铁路网将覆盖50万人以上城市》新闻稿里中国铁路总公司称2015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1.8万公里以上而快速铁路网达4万公里以上(该年铁路总里程为12万公里),区分了高铁—快铁—普铁。

高铁和快铁都运行动车组列车,是电气化铁路,普铁有电气型和燃气型。

所以,高铁、快铁、电普、燃普,也可以说是四大级别。

国铁Ⅰ级里面包括两大级档即快铁和重要普铁,至于国铁Ⅱ级Ⅲ级IV 级、地铁Ⅰ级Ⅱ级,一般情况下都属于普通铁路。

客运专线—客货共线—货运专线:是客货角度的三大等级,分为高中低。

新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新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新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建标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北京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新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限内部印发
主编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土地管理局
施行日期
年月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北京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关于批准发布 新建铁路 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的通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一章 总 则

条 为贯彻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 切实保护耕
地 的基本国策 加强对铁路建设用地的科学管理 适应铁路建设
和发展的需要 提高土地利用率 制定本建设用地指标

条 本建设用地指标是编制 评估和审批新建铁路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确定项目建设用地规模的依据 是编审
建标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建委 建设厅 计委 计
经委 土地 国土 管理局 厅 计划单列市建委 计委 土地 国
土 管理局 解放军土地管理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管理局
根据国家计委 国家土地管理局 关于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定额
指标的几点意见
国土 建 字第 号 和建设部 国家土
地管理局 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暂行办法
区等情况 选用相应的指标 如线路同时位于风沙和雪害地区 其
另增用地只增加数量较大的一项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四章 区间正线用地指标

条 区间正线用地指标 由路基 护道 养路机械作
业平台 排水设备 桥涵 隧道及通风设施 防护设施 线路所 巡道

铁路工程质量评定等级是怎样的-

铁路工程质量评定等级是怎样的-

铁路工程质量评定等级是怎样的?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特别是铁路建设,取得了瞩目成就。

铁路工程施工结束后,建设方会组织进行验收,只有通过验收,质量合格的,工程才能交付使用。

铁路工程质量好坏非常关键,必须要确保万无一失。

那么,铁路工程质量评定等级是怎样的?下面我们跟随小编了解下相关知识。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特别是铁路建设,取得了瞩目成就。

铁路工程施工结束后,建设方会组织进行验收,只有通过验收,质量合格的,工程才能交付使用。

铁路工程质量好坏非常关键,必须要确保万无一失。

那么,铁路工程质量评定等级是怎样的?下面我们跟随小编了解下相关知识。

▲一、铁路工程质量评定等级是怎样的?工程质量等级应按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合同段、建设项目逐级进行评定,分部工程质量等级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单位工程、合同段、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1、分项工程评分值不小于75分者为合格,小于75分者为不合格;机电工程、属于工厂加工制造的桥梁金属构件不小于90分者为合格,小于90分者为不合格。

评定为不合格的分项工程,经加固、补强或返工、调测,满足设计要求后,可以重新评定其质量等级,但计算分部工程评分值时按其复评分值的90%计算。

2、所属各分项工程全部合格,则该分部工程评为合格;所属任一分项工程不合格,则该分部工程为不合格。

3、所属各分部工程全部合格,则该单位工程评为合格;所属任一分部工程不合格,则该单位工程为不合格。

4、合同段和建设项目所含单位工程全部合格,其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所属任一单位工程不合格,则合同段和建设项目为不合格。

单位工程所含各分部工程均合格,且单位工程得分大于或等于90分,质量等级为优良;所含各分部工程均合格且得分大于或等于75分,小于90分,质量等级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合同段(建设项目)所含单位工程(合同段)均合格,且工程质量鉴定得分大于或等于90分,工程质量鉴定等级为优良;所含单位工程均合格,且得分大于或等于75分、小于90分,工程质量鉴定等级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铁路线路—铁路线路等级和技术标准

铁路线路—铁路线路等级和技术标准
确定线路等级后,根据线路等级确定线路的技术标准。 铁路技术标准包括: (1)正线数目、限制坡度、最小曲线半径。
任务1 铁路线路概述 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2)牵引种类、机车类型、机车交路
任务1 铁路线路概述 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2)车站分布、到发线有效长度和闭塞类型。
任务1 铁路线路概述 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项目二 铁路线路
任务1 铁路线路概述
一 铁路勘测设计的概念 二 铁路等级和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
任务1 铁路线路概述
铁路等级是铁路的基本标准。设计铁路时,首先要确定铁路等级;铁 路的技术标准和装备类型都要根据铁路等级去选定。铁路等级是按某种比 较点来划分铁路群的级别。
铁路等级
任务1 铁路线路概述
这些标准是确定铁路能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同时又是确定设计 线的工程标准和设备类型的依据。
我国铁路建设标准共划分为4个等级,即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等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铁路在路网中的意义
在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 在路网中起联络、辅助作用的铁

为某一区域或企业服务的铁路
近期年客货运量 (百万吨) ≥20
10(含10)~20
5(含5)~10
Ⅳ级 为某一区域或企业服要技术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铁路等级与项目构成第三章电气化工程第四章站前工程第五章站后工程第六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固定资产投资与建设的宏观调控,提高铁路既有线电气化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推动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促进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既有线电气化改造铁路工程项目决策服务和控制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既有线电气化改造铁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国家铁路标准轨距铁路既有单、双线电气化改造工程项目。

第四条铁路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建投应遵循下列原则:一、必须遵守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发展铁路建设事业的技术经济政策以及有关运输安全、节约用地、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的规定。

二、从我国国情和路情出发,根据运量的增长,远近结合,为逐步扩能创造条件,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在保证运输安全的前提下,以运量为依据、运能为中心,做到点、线、网之间,固定设备与移动设备之间的协调发展,形成系统的运输能力。

四、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逐步实现铁路现代化。

五、在满足电力机车的运行条件和完成调查运量的前提下,实现原线电化;既有线路的平、纵断面和既有建筑物及设备应尽可能利用,避免大拆大改。

土建技术改造和新建电气化工程技术标准的选用,应按线路运量及其在路网中的作用,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发挥整体效益。

第五条铁路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工程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定额、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铁路等级与项目构成第六条铁路既有线电气化建设的设计年度分为近、远两期。

近期应为交付运营后第五年;远期应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

近、远期均应采用调查运量。

第七条电气化铁路(或区段)的等级,应根据其在铁路网中的作用、性质和远期客货运量确定。

原Ⅰ、Ⅱ级铁路经电气化改造后,在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远期年客货运量大于15Mt确定为Ⅰ级铁路。

原Ⅲ级铁路,一般情况下不宜电气化,确属需要时,必须在提高线路技术标准后再进行。

第八条铁路既有线电气化工程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铁路建设规划,综合考虑资金条件和投资效益,安排建设,并应符合下列条件:一、原线路运输能力利用率达到75%~80%时即应进行电气化改造。

土建技改和电气化设计的前期工作,应较电气化工程提前2~3a进行。

二、电气化工程施工,应按先土建技改后电化的顺序安排。

配合电气化工程的线路换轨大修,应满足电气比工程建设进度,提前进行。

三、向电气化铁路供电的外部电源工程,由国家在安排铁路电气化建设时,同步安排电源工程建设计划并与铁路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同步建成。

第九条铁路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后,扣除综合维修天窗后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参见表1。

综合输送能力考虑运量波动系数1.2后,应预留储备系数单线为20%、双线为15%,各指标系列的综合输送能力参见表2。

第十条铁路电气化改造后,旅客列车的最高行车速度为120km/h。

第十一条铁路既有线改为电力牵引,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路网规划、国家要求的输送能力、线路技术条件及与沿线附近电源状况因素,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

近、远期运量大的繁忙干线,高原、山区坡度大、长大隧道比重大或隧道群集中的Ⅰ、Ⅱ级铁路(或区段),宜改用电力牵引。

第十二条铁路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工程项目,由电气化的新建工程,线路、路基、轨道、桥涵、隧道、站场、机务、车辆、通信、信号、电力、给水排水、房屋建筑、环境保护、安全与卫生、节能等增扩改建的建筑物及设备构成。

第三章电气化工程第一节牵引供电第十三条牵引供电制式为单相工频(50Hz)交流制。

接触网额定电压为25kV或2×25kV。

牵引负荷等级为1级。

第十四条牵引供电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铁路、电力系统及通信设施防护要求等因素,采用直接供电方式(TR);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TRNF);吸流变压器供电方式(BT)或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AT)。

优先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和直接供电方式。

繁忙干线、重载运行区段或电力系统薄弱的地区且桥、隧净空有条件时,可采用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

根据具体条件,同一铁路可分段采用不同的供电方式。

第十五条牵引供电设施的布局应考虑线路能力及运量的发展,实现近、远结合,预留远期增建、扩建的条件。

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选点尽可能考虑生活与交通方便。

第十六条相邻两牵引变电所间,应有越区供电条件。

编组站各场和电力机务段,应有独立馈线供电。

双线电气化区段,应能使上、下行接触网分别停电检修,实现“V”型综合维修天窗的条件。

第二节牵引变电所(含开闭所、分区所、自耦所、电力调度所)第十七条牵引变电所应有两个独立的电源供电,繁忙干线和双线应为两个主电源供电。

牵引变电所内应设电源故障自动切换装置。

牵引变电所的型式和主变压器容量及备用方式,应根据线路运量、列车对数、地形及环境条件,综合比选确定。

牵引变电所110kV(220kV)侧主接线类型,应满足供电可靠、运行操作简便灵活等要求,与电力部门协商确定。

第十八条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自耦所等电器设备的选择,应满足运行可靠、检修方便,安全节能等要求。

污秽和高海拔地区,绝缘标准应相应提高。

第十九条牵引供电系统宜设远动装置,远动装置的功能和选型,可根据运输的繁忙程度、线路在铁路网中的作用确定,并应留有发展的余地。

主变压器采用固定备用方式时,应设变压器故障自动投切装置。

牵引变电所内应装设兼顾谐波滤波的电容补偿装置。

第二十条牵引变电所宜接外部公路;技术经济合理时,也可设置铁路岔线,并同时接外部公路。

第三节接触网第二十一条接触网应满足牵引供电的要求,提高可靠性。

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应根据运量、线路条件、桥隧及其它跨线建筑物的净空高度等因素,按以下原则确定:一、繁忙干线应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二、桥隧或跨线建筑物的净空高度不能满足全补偿链形悬挂条件时,可采用弹性简单悬挂;三、段管线、专用线可采用弹性简单悬挂或简单悬挂。

第二十二条接触网导线的选择,应根据使用环境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确定。

第二十三条接触网支柱、零件的选择,应根据使用环境,满足运行可靠、维修方便、少维修、免维修的原则确定。

接触网受力件应采用强度高的材料,不用铸铁件。

接触网支柱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根据需要可采用钢结构。

接触网的绝缘水平,高原及环境污秽地区应按规定加强;沿线无确切污秽等级划分资料时,宜按对重污区要求选用;隧道内电器的绝缘水平应高于隧道外。

铁路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后,除调小机车外,应避免内电混合牵引和蒸汽机车牵引。

第四章站前工程第一节线路第二十四条因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延长(或增加车站、双线插入段等)所产生的局部改线,正线平面的最小曲线半径应根据既有线技术标准、地形条件、行车速度及曲线位置等综合比选后确定。

非改线地段线路宜维持现状。

第二十五条改线地段的限制坡度应与既有线一致。

繁忙干线上原有的局部超限坡地段,可根据运输需要经技术经济比选论证,采取减缓限制坡度的工程措施。

第二十六条铁路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工程中,分界点的分布满足客货运量要求时,可仍维持现状;不能满足客货运量要求时,应调整个别分界点,单线区段可采取开放原预留的缓开站、区间局部双插、增设新车站;双线区段可封闭少量区间过短的车站,或将其改为乘降所。

第二十七条延长到发线有效长度,应根据运输需要和车站现状、地形条件、机车类型并结合邻线到发线有效长度合理选定。

地形条件困难时,可只延长部分车站或车站的部分股道达到所需的有效长度。

单线平丘地区,宜为1050m,困难条件下可为850m;单线山岳地区,宜为850m,困难条件下可为750m及以下;双线平丘地区,宜为1050m,近期运量小时可先延长至850m,待远期再延长至1050m;双线山岳地区,近期为850m,远期视运量、地形条件继续保持850m或延长至1050m。

开行组合列车的线路,有会让的到发线有效长度可为1700m或2100m。

第二十八条列车竖向活载,必须采用现行铁路标准活载,即“中—活载”,既有建筑小于标准活载的,电气化开通前应采取措施予以补强。

第二十九条增建、改建的铁路桥涵、路基工程设计应符合表3洪水频率的规定。

第三十条铁路与道路交叉,应根据道路的等级、交通量及运输性质等因素,综合评价交叉工程的效益,确定设置平面或立体交叉。

无条件设置立体交叉时,应设平交道口,交通繁忙、行车量大的道口应设看守,其道口间距不宜小于2km;并按规定设置看守、防护设备及标志。

第二节站场第三十一条既有铁路电气化时,在满足运输能力和保证运输安全的原则下,宜尽量保持原有车站站型。

新建中间站时,应采用横列式;特殊情况有充分依据时,经过论证可采用其它站型。

第三十二条中间站的到发线数量,应根据运量和运输性质按下列要求确定:一、一般条件下,应有2条到发线;二、枢纽前方站、铁路局局界站、加力牵引起终点站、长大下坡的列车技术检查站、给水站、年货运量为0.3~0.6Mt或有工业企业线引入者,可设3条;三、有工业企业线引入又有大量的本站作业和摘挂列车作业者,根据运量确定到发线及存车线的数量;既有中间站到发线数量不能满足运量及作业需要时,在电气化改造中增建。

第三十三条区段站的线路数量应按下列规定设置:一、区段站为货物列车使用的到发线数量,应依据运量及运输性质确定,一般条件下单线为3~6条、双线为6~10条。

当旅客列车每昼夜单线超过5对、双线超过15对或有两个及以上方向铁路或工业企业引入线时,可酌情增加1条。

二、区段站调车线数量,应根据所衔接线路的方向数、有调作业数量、调车作业方法和列车编组计划等确定,一般条件,单线为2~5条,双线为3~6条。

三、既有区段站站场改扩建时,股道布置应满足电气化接触网立柱的要求。

第三十四条铁路客运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延长旅客站台、雨棚等设施,应根据客流量的增长和旅客列车编组辆数确定;二、增建中间站台、改扩建站房、天桥、地道、雨棚等设施,应按客流量和具体情况确定,站台长度可为300~550m,客流量较小或工程量大的车站,可适当缩短。

新建天桥、雨棚时,其建筑限界应满足电气化铁路要求。

第三十五条铁路货运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货运作业宜集中,货场以综合性货场为主。

货场改扩建工程,应根据货物品类、作业量和作业性质、结合当地条件,经过比选决定,并应近远结合、分期建设;二、增扩建货场时,货场内的道路、货物站台面、各货区的货位宜结合土壤种类及单位面积堆货量采用不同要求的硬面处理。

第三十六条车站施工过渡,原则上在原站进行,在保证既有车站正常运营条件下,充分利用既有设备,实行分步过渡,其过渡工程技术标准和设备规模,不宜低于原有标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行车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