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00 导论
00 导论

导论1.本课程的特点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体。
计算机网络除涉及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外,还与计算数学、工程数学、信息论、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有关,因此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2.学习本课程的目的(1)能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有一个较全面和系统地了解;(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理解网络基本原理;(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常用的网络操作和使用技术,了解网络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和工作中具备计算机网络操作、使用及维护等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本课程介绍的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包括第1、2章和第3章的前半部分。
该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的体系结构与协议、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计算机局域网的基础知识和标准等。
该部分是后面各章的基础。
第二部分:网络的应用技术,包括第3章后半部分和第4章、第5章、第6章前半部分和第8章的一部分。
该部分主要介绍局域网访问控制方法及应用技术、广域网应用技术、宽带网络技术、网络互连技术、网络管理技术、数据安全技术等。
该部分是网络应用的基础。
第三部分:网络应用,包括第6章的后半部分(宽带网络应用)、第7章、第8章的一部分、第9章、第10章和附录(网络实训)。
该部分主要介绍宽带网络应用、NOS应用、防火墙应用、数据加密、Internet应用、组网及应用实训等。
该部分是网络技术的应用。
4.本课程的课时安排总课时为108(其中理论教学为72课时、实验教学为36课时)。
5.本课程的教材及参考书序号书名编著者出版社出版时间1.计算机网络教程(第2版)刘远生主编清华大学2007.62.计算机网络(第4版)谢希仁编著电子工业2003.63.计算机网络基础刘远生主编清华大学2004.94.网络工程师教程(第2版)雷震甲主编清华大学20065.计算机网络实训案例教程孙桂芝主编机械工业2007.46.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汪海波主编地质2006.12 6.本课程的考核形式闭卷考试(50%)+实验(40%)+作业和课堂表现等(10%)。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完整版)

课程名称:计算机导论课程代码: PB990001开课系(部):信息工程学院制定人:审核人:制定时间:2020.9.25《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学分:4 总学时:39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适用专业:计算机专业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结构和能力达到下述目标:1. 知识目标⑴掌握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⑵掌握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础知识及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⑶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Internet的使用知识。
⑷掌握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基础知识和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
⑸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2. 能力目标⑴具有熟练使用主流微机操作系统和管理常见应用软件的初步能力。
⑵具有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编辑、格式化、图文表混排和打印的能力。
⑶具有使用电子表格管理数据的能力。
⑷具有使用Internet收发电子邮件,使用浏览器检索并获取信息的能力。
⑸具有使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编辑各种演示文稿的能力。
本大纲旨在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计算机素质和相应的能力。
通过合理组织课程内容,特别通过掌握典型机型和软件,使学生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知识,在此基础上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学习和使用新机型、新软件的能力,逐步形成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继续学习,不断获取计算机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在毕业后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教学要求1.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达到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2. 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使他们具有运用计算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培养职业素质为目标,课程内容选择日常事务中基于工作过程实用典型案例,以实用任务的形式呈现,以“任务描述→案例→相关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步骤→知识拓展→探索与练习”几个环节贯穿每一个任务中,每一个任务都是围绕职业岗位需要的素质、能力、技能组织教学。
大一上册计算机导论知识点

大一上册计算机导论知识点计算机导论是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进行初步的了解。
本文将就大一上册计算机导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一、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软件则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计算机通过输入设备接受用户的指令和数据,经过中央处理器的运算处理,再通过输出设备将结果反馈给用户。
二、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从早期的机械计算工具,逐渐发展为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再到今天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
计算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输入-处理-输出”。
用户通过输入设备将指令和数据输入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对输入进行处理,最终通过输出设备将结果呈现给用户。
在掌握了这个基本原理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四、数制转换数制是对数字的一种表示方法。
常见的数制有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进行数据的存储和运算,因此学习数制转换对于理解计算机内部的工作原理非常重要。
五、计算机的存储结构计算机的存储结构主要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是计算机内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地方,而辅助存储器则用于长期保存数据和程序。
学习了存储结构之后,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计算机内部存储数据的方式。
六、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数据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理解互联网的工作原理和网络安全意识都非常重要。
七、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学习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特点后,我们可以更好地使用计算机,并解决相关的故障和问题。
八、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算法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而程序则是将算法转化为计算机可以执行的指令。
《计算机导论》实验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实验教学大纲1.实验名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认识目的: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造、硬件组成和软件架构。
内容:-硬件组成: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软件架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驱动程序等。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了解各个硬件组成的功能和相互连接的方式,同时介绍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2.实验名称:二进制和逻辑门目的: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中的二进制表示和逻辑门的基本原理。
内容:-二进制表示:介绍二进制数系统,让学生了解二进制数的转换方法。
-逻辑门:介绍与门、或门、非门等逻辑门的定义和真值表。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根据给定的二进制数进行转换,并使用逻辑门进行简单的逻辑运算。
3.实验名称:计算机编程语言和算法目的: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基本原理和算法的基本思想。
内容:- 编程语言:介绍不同类型的编程语言,如C、C++、Python等。
-算法:介绍算法的基本思想和流程控制结构。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并实现基本的排序和查找算法。
4.实验名称:数据库和数据结构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数据库和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内容:-数据库:介绍数据库的组成和基本操作,如创建表、插入数据、查询数据等。
-数据结构:介绍不同类型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等。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用数据库软件创建表格、插入数据,并利用不同的数据结构实现相关算法。
5.实验名称:网络和网络安全目的: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内容:-计算机网络: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拓扑结构和通信协议。
-网络安全: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威胁方式,如病毒、黑客攻击等。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配置局域网、设置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并进行网络通信测试和攻击防范实验。
评估方法:-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要求编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设计原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等。
-实验成绩: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给予评分,以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掌握程度。
曾谨言《量子力学导论》第二版的课后答案

(
)
d d 3 rψ 1* r ,.t ψ 2 r , t = 0 。 ∫ dt
( ) ( )
2.4)设一维自由粒子的初态ψ ( x,0 ) = e
⎛ p2 ⎞ i ⎜ p0 x − 0 t ⎟ / ℏ ⎜ 2 m ⎟ ⎝ ⎠
ip0 x / ℏ
, 求ψ ( x, t ) 。
解:
ψ ( x, t ) = e
∫p
即
x
⋅ dx = n x h ,
(n x
= 1, 2 , 3 , ⋯)
p x ⋅ 2a = n x h
∴ p x = n x h / 2a ,
( 2a :一来一回为一个周期)
同理可得,
p y = n y h / 2b ,
p z = n z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h / 2c ,
n x , n y , n z = 1, 2 , 3 , ⋯
(4)
E = ∫ d 3r ⋅ w 。
(b)由(4)式,得
. . ⎤ . ∂w ℏ 2 ⎡ . * * * = ∇ ψ ⋅ ∇ ψ + ∇ ψ ⋅ ∇ ψ + ψ Vψ + ψ *V ψ ⎢ ⎥ ∂t 2m ⎣ ⎦
=
. . . . ⎛ .* 2 ℏ2 ⎡ ⎛ .* *⎞ 2 * ⎞⎤ * * ⎜ ⎟ ⎜ ⎟ ∇ ⋅ ψ ∇ ψ + ψ ∇ ψ − ψ ∇ ψ + ψ ∇ ψ + ψ V ψ + ψ V ψ ⎢ ⎟ ⎜ ⎟⎥ 2m ⎣ ⎜ ⎝ ⎠ ⎝ ⎠⎦
. ⎛ ⎞ ⎞ * ℏ2 2 � . ⎛ ℏ2 2 ⎟ ⎜ = −∇ ⋅ s + ψ * ⎜ − ∇ + V ψ + ψ − ⎜ 2m ⎟ ⎜ 2m ∇ + V ⎟ ⎟ψ ⎝ ⎠ ⎝ ⎠ . . ⎛ * � *⎞ = −∇ ⋅ s + E ⎜ ⎜ψ ψ + ψ ψ ⎟ ⎟ ⎝ ⎠ ∂ � ( ρ :几率密度) = −∇ ⋅ s + E ρ ∂t � = −∇ ⋅ s (定态波函数,几率密度 ρ 不随时间改变)
大一机械导论期末考试知识点

大一机械导论期末考试知识点一、力学基础知识1. 力的概念与性质2. 力的合成与分解3. 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4. 力矩的概念与计算5. 平衡条件与受力分析二、刚体力学1. 刚体的概念与性质2. 质心与重心的概念3. 转动惯量与半径矢量4. 物体的平衡5. 万有引力与地球重力三、力学能与功1. 动能的概念与计算2. 功的概念与计算3. 动能定理和功率的关系4. 能量守恒定律5. 机械能的转化与耗散四、静力学1. 物体的支持与受力分析2. 平衡条件的推导与应用3. 对弹簧的拉伸与压缩力分析4. 不确定力系与静力矩平衡5. 斜面静力学分析五、动力学1.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2. 匀速圆周运动的力学分析3. 动量与冲量的概念与计算4. 碰撞与动量守恒5. 弹性碰撞与不完全碰撞六、简单机械1. 杠杆原理与力矩计算2. 轮轴原理与轻重物体平衡3. 滑轮组的力学分析4. 斜面与螺旋桨的机械分析5. 摩擦力与动力学问题解析七、流体力学1. 流体的性质与基本概念2. 流体静力学与压强计算3. 流体动力学与伯努利定理4. 流体的黏性与雷诺数5. 流体的流量与连续方程八、热学基础知识1. 温度与热平衡的概念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3. 热传导与导热系数4.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过程5. 热功与热量的关系九、热力学第一定律1. 热力学系统与工作2. 内能与焓的概念3. 等容、等压、绝热过程4. 理想气体的多过程分析5. 热能转化与效率十、热力学第二定律1. 卡诺循环与热机效率2. 卡诺定理与湮灭原理3. 熵的性质和计算4. 热力学不可逆性与熵增加5. 热力学循环的熵分析以上是大一机械导论期末考试的主要知识点,对于每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都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实际问题的解答和分析等方式进行综合考察。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建议同学们要多做相关的习题和实验,加强对机械导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祝大家考试顺利!。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代码:01084011二、课程名称:计算机导论(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三、课程类型:必修课四、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五、学分:4.5课时:72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12学时,实训18学时)六、考核方式:考试课七、先修课程:无八、课程教学目标:《计算机导论》课程是计算机信息专业的学科基础平台,是计算机信息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它担负着系统、全面地介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科学技术大门的重任。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课程。
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的方方面面,但着重讲解的是基本概念而不是数学模型和技术细节,要求做到“广度优先,广而不细"。
课程侧重点在于勾画计算机科学体系的框架,奠定计算机科学知识的基础,为今后深入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各专业理论课程做好铺垫;同时,通过本课程与《计算机专业技能课》平行开设,将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术,提高感性认识,为今后在各自的专业中对计算机的使用打下厚实的基础。
九、说明1、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余松森《计算机导论》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02王玉龙《计算机导论》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01十、基本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一)、理论部分教学内容第一章计算机与计算机学科【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该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史和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方法论与知识体系;了解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和职业问题。
【教学重点】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发展阶段的划分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方法论【教学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方法论【主要内容】1.1计算机的发展简史1.1.1人类计算工具的历史沿革1.1.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1.1.3计算机发展阶段的划分1.1.4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及其知识体系1.2.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定义1.2.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方法论1.2.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体系1.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教育1.3.1理性化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1.3.2学科的基本专业素养要求1.3.3社会对计算机学科专业的人才需求1.4社会与职业问题1.4.1信息技术的社会环境简述1.4.2职业责任和道德责任1.4.3计算机系统的风险和责任1.4.4知识产权1.4.5隐私和公民自由【思考题】1、以物理器件的变革作为标志划分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是什么?2、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方法论的角度,简述学科三个形态之间的关系。
最新量子力学导论习题答案(曾谨言)(3)

第九章 力学量本征值问题的代数解法9—1) 在8.2节式(21)中给出了自旋(21)与轨迹角动量(l )耦合成总角动量j 的波函数j ljm φ,这相当于21,21===s j l j 的耦合。
试由8.2节中式(21)写出表9.1(a )中的CG 系数jm m m j 21121解:8.2节式(21a )(21b ):()21),0( 21+=≠-=m ml l j jjljm φ⎪⎪⎭⎫ ⎝⎛-+++=+11121lm lm Y m l Y m l l ()⎪⎪⎪⎭⎫⎝⎛-++---+=+=21,2121,212121,21j j m j j m j j Y m j Y m j j m j m l j (21a )()21-=j ljljm φ⎪⎪⎭⎫⎝⎛++---=+11121lm lm Y m l Y m l l ()⎪⎪⎪⎭⎫⎝⎛+++--+++-++=≠-=21,2121,211122121),0( 21j j m j j m j j Y m j Y m j j m j m l l j (21b )()21++j l此二式中的l 相当于CG 系数中的1j ,而212==s j ,21,~,,~21±=m m m m j 。
因此,(21a )式可重写为jm ∑=222112211m jm m j m jm j m j212121212121212111111111--+=m j jm m j m j jm m j ⎪⎪⎪⎪⎪⎪⎭⎫⎝⎛-⎪⎪⎭⎫ ⎝⎛++-⎪⎪⎭⎫ ⎝⎛++++=+=212112212121122111211111211121121),21(m j j m j m j j m j j l j a (21a ’) 对照CG 系数表,可知:当21121+=+=j j j j ,212=m时 ,21111112212121⎪⎪⎭⎫ ⎝⎛++=+j m j jm m j 而212-=m 时,21111112212121⎪⎪⎭⎫ ⎝⎛+-=-+j m j jm m j 对于21211-=-=j l j 的(21b )式,有21111111221,212121⎪⎪⎭⎫ ⎝⎛+--=-+j m j m j m j21111111221,212121⎪⎪⎭⎫ ⎝⎛++=--+j m j m j m j9-2)设两个全同粒子角动量21j j j ==,耦合成总角动量J ,JMj2ψ()()21212121jm jm m m JM m j jm ψψ∑=(1)利用CG 系数的对称性,证明()JMjJj JM j p 22212ψψ--=由此证明,无论是Bose 子或Fermi 子,J 都必须取偶数证:由式(1),JM j p 212ψ()()12212121jm jm m m JM jm jm ψψ∑=把21m m ↔, ()()12122112jm jm m m JM jm jm ψψ∑=利用CG 系数的对称性 ()()()21212112212jm jm m m Jj JM m j m j ψψ∑--=()JMjJj 22ψ--= (2)对于Fermi 子,=j 半奇数,=j 2奇数,但要求ψψ-=12p , 即要求()12-=--Jj ,所以J 必须为偶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金融的 三大规律
国际收支不平衡规律 汇率变动规律 资本流动规律
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国际金融作为一门
学科,其重要性日益凸现。这不仅针对中国 等发展中国家,即使对美国等市场经济发达 的国家而言,亦是如此。在西方很多高等学 府中,国际金融是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案例导入
生产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 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
西安培华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
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唐 学学
第O章
导论
什么是金融学?
金融学(Finance)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 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 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 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
2015年11月30日,IMF执董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 子,新的货币篮子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IMF将篮子货币的权 重调整为:美元占41.73%、欧元占30.93%、人民币占10.92%、日元占 8.33%、英镑占8.09%。
世界银行(W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贸易组织 (WTO)一道,成为国际经济体制中最重要的三大支柱。
(6)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带动全球产业转移
新一轮的以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为核心的国际产业大转移,进 一步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变革中的国际金融市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金融市场发生的最突出变革无疑 表现为离岸金融市场的横空出世。
无论是离岸市场,还是在岸市场,都没能逃脱20世纪60年代 初兴起的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
化”,开辟了“新开宏观经济学”的时代。
什么是国际金融学?
国际金融学研究的对象是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包 括国际货币流通与国际资金融通两个方面,其目标 是阐述国际金融关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揭示国际 货币流通与国际资金融通的基本规律。
国际金融学是在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作为国际贸易学的一部分而处于从属地位,这 是因为当时的国际经济关系以商品贸易关系为主。
定义 资金在国际间进行流动或金融产品在国际间进行
买卖和交换的场所(有形或无形)。
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原因:
➢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发展 ➢ 资本输出和生产的国际化 ➢ 纸币的作用 ➢ 通讯现代化
取消了地理上的分割 创造了全球市场
更为复杂的跨国公司财务管理
在一般意义上,跨国公司所面对的成本—收益曲
线要比单纯的国内公司更为理想。 然而,与纯粹的国内公司相比,跨国公司的经营 环境更为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方面,跨国公司所面对的市场风险比国内公司 更加复杂; 另一方面,跨国公司还要面对由于东道国政府政 策变动所引起的政治风险。
20世纪60年代前后,国际金融开始成为一门新兴学科,
但其研究范围尚未明确界定。
20世纪70—80年代,由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迅速发展,
国际经济学应运而生,国际金融研究又从属于国际经济 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自由化、
投资机构化、交易电子化等趋势的发展,引起了一 系列问题,这成为国际金融理论迅速发展并形成一 门独立学科的重要推动力。
(3)经济活动的自由化和市场化
各国国内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对贸易投资领域管制的解除或放松,促进了商品、服 务和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4)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经营活动
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集生产、贸易、投资、金融、技术开发和转移于一体 的经营实体,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体现者。
内外均衡研究的崭新视角
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和外部均衡(国 际收支平衡)无疑是一国宏观经济的“掌舵者”所要达到的 理想状态。
对内、外均衡的研究由来已久,最早由英国哲学家、经济学 家和历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了价格-现金流动机制。
丁伯根法 米德冲突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995年,奥伯斯特菲尔德和罗戈夫发表“再论汇率动态变
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是商品、技术、信 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的说,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 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总结:经济全球化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 • 目的
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廉价的原材料和分散风险。 • 结果
(5)国际经济组织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 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比如我 们常听到的“特别提款权(SDR)”就是该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
2015年10月1日,中国首次开始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报其外汇 储备,这是中国向外界披露一项重要经济数据的里程碑式事件。
国际金融市场创新,体现为新的金融工具、新的交易技术、 新的组织机构与市场的创造。其中,核心是金融工具的创新。
国际金融创新使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深刻变革,在交易方式 更加灵活、交易工具更加丰富的同时,也加大了市场价格变 动的剧烈程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工具已经引发 了一系列金融动荡。
国际金融市场
使世界各个国家都被纳入新的国际分工体系。
•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1)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为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2)通信和运输技术革命
通信和运输技术革命加快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思考:技术的地位体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