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全面质量管理的新模式
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管理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管理方法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获取竞争优势。
本文将探讨几种创新的质量管理方法,以帮助企业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一、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传统的质量管理常常是由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来负责,而其他员工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质量管理的要求和指示。
然而,这种模式会导致质量管理工作与实际生产工作脱节,员工对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目标缺乏直接的感知和理解。
创新的质量管理方法需要全员参与,建立一个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机制。
企业可以通过开展质量培训和意识提升活动,让所有员工都认识到质量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企业还可以建立质量小组或者质量改进团队,让员工参与到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共同探讨和解决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进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
二、数据驱动的质量管理在过去的质量管理中,常常依赖于人工的质量检测和审查,容易出现主观判断和偏差。
现代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手段,可以实现对产品和过程质量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从而更准确地了解产品和过程的质量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
创新的质量管理方法需要借助数据驱动的方法,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和数据分析模型。
企业可以通过采集和分析大量的实时数据,建立质量指标和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和预测质量问题,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找出问题的根源和改进方向。
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能质量管理系统,实现质量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不能只停留在一次性的改进,而应该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传统的质量管理常常是以检查和纠正为主,当出现质量问题时才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然而,这种被动的改进方式效果有限,容易导致问题的重复出现。
创新的质量管理方法需要通过持续改进来推动质量的提升。
21世纪的企业管理模式

管理者的角色在北美洲和世界上其它国家正在发生变化。过去,管理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通过对职员进行发号施令来保持工作的正常运转,他们是所谓的“老板”.他们管理工作中所有琐碎的细节。他们给每个人安排一项任务,鼓励“单打独斗”。今天,在一些成功的企业和机构中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管理风格.这里所谓新的管理风格,即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3个主要的职能:今天成功的管理者都像体育教练一样协助下属把工作做得更好,他们通过培训来提高职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协助职员高效及时地完成工作。现代管理者提倡“团队工作精神”,鼓励具有良好技能的职员共同协调工作,这样有助于把工作做得更好。现代管理者必须即是管理者又是领导者。领导者必须做正确的事,管理者必须正确地做事。
-市场增长点
-客户购买行为
-市场增长点的竞争状况
-行业影响因素
公司简介和经营思路
-公司基本情况(成立时间,设计规模等.)
-客户/顾客
-产品和服务
-公司财务效益历史
行动计划
-生产
-销售
财务评估
-财务效益预测分析
制订公司发展策略和商务计划时需要公司每个员工的参与,员工的参与将有助于成功实施经营策略以及顺利实现公司经营目标,人总是支持他们参与制定的工作。
战略计划:战略计划是组织未来发展的蓝图。它描述了组织将来发展后的景象以及如何达到这个目的。战略计划包括4个主要的工作描述:远景,使命,目标和策略.所谓远景是指组织未来发展的理想状况,是假设组织在没有任何制约因素(包括人力,资金或者时间)情况下的发展状况。远景描述不仅指出了组织未来的发展道路,同时也让你想立即行动起来并尽快到达那里。因此远景可以起到很好的鼓舞作用.所谓使命是指对组织的客户,产品和服务以及组织存在的原因进行描述。组织的使命解释了组织“是什么?”和“做什么?”的问题。在确定组织使命的时候,需要组织各种业务方面的代表参与制订工作。对组织使命的表述必须做到清楚,简练,概括和兴趣。所谓目标是组织在将来努力要实现的一种结果。这里的组织目标是指组织需要完成的宏观目标。目标是与组织的使命紧密相连的.目标的制订必须注重现实性和可衡量性。一个组织如果没有目标,就等于没有前进的方向,也无法确定工作的重点,更无法衡量工作的进度.所谓策略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需要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二十一世纪现代质量管理

二十一世纪现代质量管理(重庆好舵手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摘要:剖析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困惑和各种思维盲点,探索企业在二十一世纪突破质量管理障碍的主题和切入点。
预防与可靠性是二十一世纪质量管理的主题,量身订制符合企业特色的可靠性质量管理切入模式是现代企业追求高质量低成本的必然选择。
正文:什么样的产品才是高质量的、客户需要的产品,长期以来,包括研发、生产,甚至质量管理人员都习惯于用产品的技术性能、功能指标作为衡量产品好坏的指标。
长时间以来除了军工,在民用领域这种认识没有人想着去改变,直到在这世纪之初。
2001年华为“冬天”来临,2004年TCL通讯动走下销售冠军的神坛,2006年信威通信经营开始萎缩,2008年的大唐称重、海扶科技失陷于市场投诉漩涡。
华为冬天虽然寒冷但不可怕,华为很快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TCL通讯冬天虽然漫长,但在2007年了总算走出低谷,看到了曙光。
信威通信的冬天还有多长?能否熬过寒冬?补做御寒的棉衣,还来得及否?就像当今的股市漫漫熊市何时是个头?安好的大唐称重、海扶科技能否在拥有风光无限市场的当下,让自己的“冬天”来得晚一些,去得早一些。
这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故事能够轮番上演,与“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北方有南方”的经营观念密不可分。
华为任总后来说:“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
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
我们的产品出厂检测的功能和性能毫无疑问都是100%合格的,但到了市场,我们的产品给客户带去的不是享受而是痛苦。
这是因为产品质量技术指标实际仅仅反映了产品出厂时的一种状态,而不能反应产品持久保持性能、功能指标的能力。
但只有技术性能优良,又充分可靠、经久耐用的产品才是客户需要的高质量的产品。
事实表明如果产品不可靠性,它的技术性能再好也没有竞争力,当然没有基本的性能和功能,产品的可靠性也无从谈起。
华为产品通过“草船借箭”,缩短产品质量可靠性增长工期,使自己快速的进入了春天。
TCL通讯经过三年的“卓越工程”,进入了再发展期。
构建21世纪企业运作管理的新模式

构建21世纪企业运作管理的新模式通过以上对不同业务流程的模拟分析,可以看出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应该重新考虑企业的业务流程。
如果一个企业成为供应链中的一个结点企业,但还沿用传统的业务流程,那么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带来的优势有可能被落后的工作方式所抵消,以至于无法体现出供应链管理的先进性,使企业失去对新的管理思想的信心。
因此,面对供应链管理这一新生事物,企业的决策者不仅要深刻理解其本身的实质内涵,而且还要研究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正确运作模式,这样才能把供应链管理的潜在效益发挥出来,企业才能真正获得收益。
进一步地,整个供应链才有可能获得较大的竞争力。
某些企业出现了严重亏损,究其原因,一是这些企业首?quot;亏"在观念上,面对飞速变化的外部世界,它们不主动迎战,不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思想观念落后; 二是这些企业缺乏活力,机构臃肿,冗员多,资源浪费严重; 三是忽视科技进步(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对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习惯于老一套,对新的东西产生一种自然的恐惧和抵制。
许多行之有效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因为要改变某些人的工作习惯,或触动其既得利益而受到抵制,反过来还指责这些新的东西"不符合"国情和厂情。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为企业来说,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应该吸取供应链管理和企业流程重构等理论的精华,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具体对策如下。
1. 转变思想观念企业要认清当前的形势。
随着中国加入WTO日期的日益临近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入中国的外国企业会越来越多,不出国门就已参与了国际竞争。
如何应对外来企业的挑战已是每个企业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
企业要进一步认识到,市场经济体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市场决定一切,它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思想活动要围绕市场去进行。
那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养成的思维方式必须彻底改变。
2. 系统分析企业现行管理模式BPR不是盲目打破一切。
为了有效实施供应链管理和依据BPR进行企业流程重构,首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分析企业现行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全面质量管理(TQM)详细介绍

质量控制理论的发展的五个阶段
本世纪30年代以前为质量检验阶段,仅能对产品的质量实行事后把关。但质量并不是检验出来的,所以,质量检 验并不能提高产品质量,只能剔除次品和废品。
1924年提出休哈特理论,质量控制从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过程控制阶段,利用休哈特工序质量控制图进行质量控 制。休哈特认为,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制造出来的,质量控制的重点应放在制造阶段,从而将质量 控制从事后把关提前到制造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TQM)详细介绍
过去的20世纪是生产力 的世纪,将要来临的21 世纪是品质的世纪。
朱兰
麦当劳的品质管理
麦当劳和其它大多速食业的企业都是通过设计严密的科学运作管理系统、并严格执行,从而达 到不变的高品质,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仔细挑选菜单品种:很多西方企业在这方面很聪明,它们围绕一种基本配料组织一个菜单,在 增添菜单新品种时不久要考虑这个菜本身,而且考虑到采购和准备是否复杂只有这种产品在全 世界所开的任何家速食分店品质都能保持一致时,才能新添这个新品种。
另外,全面质量管理还强调以下观点: 1、用户第一的观点,并将用户的概念扩充到企业内部,即下道工序就是上道工序的用户,不将问题留给用户。 2、预防的观点,即在设计和加工过程中消除质量隐患。 3、定量分析的观点,只有定量化才能获得质量控制的最佳效果。 4、以工作质量为重点的观点,因为产品质量和服务均取决于工作质量。
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质量来进行。它不仅要求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质量管理,它还 要求从企业最高决策者到一般员工均应参加到质量管理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还强调,质量控制活动应包括从市场调研、产品规划、产品开发、制造、 检测到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循环的全过程。可以看出,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全员参加、全过程、全面运用一切有效方法、全面控制质量因素、 力求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质量管理模式。
21世纪新型管理模式

强调“ 团体学 习” 不但 要重视个人的学 习和智 力开发 , 更注重组织
成 员 的合 作学 习和 群 体 智 力 的 发展 。
圣 吉说 :学习型组织的战略 目标是提高学 习的速度 、 “ 能力 和技 能, 并通 过 建立 远 景 来 发 现 、 尝试 和 改进 组 织 的思 维模 式 , 以此 来 改 变 成 员 的行为, 才是最成功的学习型组织 。” 这 那么对 于“ 习型组织” 学 的认识 ,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 首先, 企业做到部 门以及人员的精简。企业只有通过科学 的精 简, 才能有高效 率和高效益 。科学的精简要求企业不能简单地在 人数 和职 能部门数上做减法计算。精简必须在加强企业教育 、 员工积极进行学 习 的基础上来进 行。通过学习型的精 简, 使人员数量到最佳状态 。使企业 体制结构由过去 的机构重叠 , 决策缓慢 , 效率不高到决 策层 、 管理层 、 操 作层在同一 平面, 形成平面化结构。 这样从最上面的决策层到最下面的 操作层, 中间相隔层级极少 , 下层能直接体会到上层的决策思想 和智 慧 光点。上层 能亲 自了解下层的动态 , 便于形成相互学习 、 协调合作的群 体, 这样 的群体才能产生持久的创造力 。 其次, 企业具有强的适应能力和 目标选择能力。 的适应能力主要 强 来 自全体员 工的不断学习 , 要求各部门 、 全体员工通过不断学 习来适 应 市场的突变 , 抓住机遇 , 迎难取胜。同时企业要有 自主的 目标选择能力, 由组 织 成 员 发 现 工 作 中 的 问题 , 而 选 定 改 革 进 取 的 目标 、 进 制定 对 策 、 组 织 实 施 、 评 定 。使 各 组 织 成 员 能 形 成 共 同愿 景 , 过 不 断 学 习 和 自我 通 创 新 增 加 企 业 的适 应 能 力 。 再次 , 善于学 习和 自我创造:以上学 习型组织的各特征都基于员工 的不断学习和创造 。 即决策层 、 管理层 、 操作层都要全身心投入学习 , 尤 其是决策层 。 要创建学习型组织 , 需要进行的五项修炼 “ 习型组织” 学 理论认 为, 把企业从传统的“ 要 权力控制 型组织 ” 改 造创建成“ 学习型组织 ” 的企业 , 应进行以下五项修炼 :
21世纪最有效的管理模式

21世纪最有效的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方式不要多、不要杂,选择符合企业所需,顺应潮流走势的管理模式就是最佳管理模式。
2000年6月1日在东京日本科学技术联盟总部,TQM9000创始人长田洋博士发表近年来的研究成果:e TQM9000经营管理,它颇为符合21世纪最新经营管理的潮流。
长田洋博士的管理旋风再次吹起。
何谓e TQM9000 ?e TQM9000=ISO9000+TQM+e Business,这是长田洋博士对e TQM9000所下的完整定义。
他认为,管理要符合潮流所趋,管理要适合企业所需,既然ISO9000已改成2000年版,TQM9000必需跟着修订;再者21世纪系电子化时代,TQM9000亦应纳入e Business,这样,e TQM9000就能达到全方位的管理,21世纪的企业管理在于全力推动 e TQM9000。
长田洋说:2000年版的ISO9000更靠近TQM。
ISO9000已把TQM原有的精神与TQM的各种管理体系纳入,改版后的ISO9000更能符合企业实施全面品管所需。
新版的ISO9000强调经营目标的订定与达成,也就是TQM的方针管理制度,新版的顾客满意度调查更是实施TQM的最大目标,新版的P-D-C-A精神与TQM原有的P-D-C-A管理完全一样。
ISO9000体系终究会迈进TQM的管理体系之中,此种论点,系日本品管界在剖析1987年版的ISO9000、1994年版的ISO9000、2000年版的ISO9000种种演进过程所获得之结论。
永不褪色的流行1980年TQM在日本发扬光大,1990年TQM在全球掀起热潮,2000年TQM还是全球企业经营者的最爱。
在ISO总部推出ISO9000国际品保体系之后,全球已有数十万家企业通过ISO9000验证,ISO9000验证成为企业生存的必备要件。
然而ISO9000通过后必需推行TQM管理,如此才能达到强化体质、改善体质之境界,在企业界必需获取ISO9000验证,又要更上一层楼的实施TQM管理。
企业管理中的全面质量管理

企业管理中的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高效的企业管理模式,它以关注客户需求和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注重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旨在实现企业全面发展和可持续竞争优势。
本文将从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原则、应用和挑战四个方面探讨该模式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概念全面质量管理指的是企业在实现质量管理过程中,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的每个环节都应关注质量问题,并通过持续改进来提高企业绩效。
全面质量管理包括从产品研发到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全面管理,充分考虑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原则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原则是质量第一、持续改进、全员参与、客户导向、数据驱动和系统思维。
这些原则为企业提供了指导思想,帮助企业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优化流程和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企业类型和行业的管理模式,尤其适用于重视质量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
在制造业中,企业可以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服务业中,企业可以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来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树立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全面质量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从内部管理、员工素质、流程管理、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提高绩效和效率。
四、挑战全面质量管理在应用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如培训成本、人员素质、流程集成、数据管理等方面。
此外,企业要实现全面质量管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企业经营成本造成压力。
因此,企业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实际情况和长期效益,合理规划、分阶段实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资源浪费。
总之,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重要的企业管理模式,它强调质量、持续改进、全员参与、客户导向等核心原则,为企业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方针。
企业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时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和规划,对员工进行培训,优化流程和管理,不断提高绩效和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