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应激下生理枯竭的9个特征
应激适应模式——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是对应激的反应。
分⼆类:
(⼀)⽣理反应
当机体受到应激原的刺激后,机体会发⽣⼀系列的变化: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到⾎液中,⼼率加速,⾎压升⾼,提⾼反应速度;甲状腺释放甲状腺素,加快了⾝体的新陈代谢,增加了能量消耗并转化成⾝体活动;⾎液从消化系统等转⼊呼吸、运动系统;性激素产⽣减少等。
短时间内这些反应有利于对抗应激原。
长期持续反应则会导致多种疾病,如⼼脏病、中风等⼼脑⾎管疾病及消化、代谢、性功能疾病等。
上述⽣理反应是⾝体⾯对威胁时的⼀种准备状态,其本质是交感神经系统的普遍唤起,⼀旦威胁过去,此反应就消失。
在应激原持续作⽤下,出现⼀般性的长期躯体反应,Selye称之为⼀般适应综合征(GAS)。
GAS模式可分为三个阶段:警戒期、抵抗期和耗竭期。
(⼆)⼼理反应
有积极的⼼理反应和消极的⼼理反应。
1.积极的⼼理反应:是指适度的情绪唤起,注意⼒的集中,积极的思维和动机的调整。
此反应有利于⼈对应激原的正确评价、应对策略的选择和应对能⼒的发挥。
2.消极的⼼理反应:是指过度的情绪唤起,造成⼈焦虑、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此外还有认知能⼒降低,⾃我概念不清等。
此反应防碍个体正确地评价现实情境、选择应对策略和正常应对能⼒的发挥。
消极的⼼理反应对⼈的有害影响可分为: (1)认知影响
(2)情感影响
(3)综合⾏为影响。
病理生理学 9应激

病理生理学 9应激病理生理学:应激的九个方面应激是机体对各种内、外界刺激因素所发生的非特异性适应反应,是机体为应对各种变化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性反应。
在应激反应中,机体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来适应环境的变化,维持体内稳态。
然而,过度的应激反应则可能导致机体损伤和疾病。
本文将探讨应激的九个方面,以便更好地理解应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一、生理性应激生理性应激是指机体在面临内、外界刺激因素时,所产生的适应性生理反应。
这些刺激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机械压力、化学物质等。
在生理性应激反应中,机体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速等。
这些生理变化有助于机体应对环境变化,保持体内稳态。
二、心理性应激心理性应激是指机体在面临心理性刺激因素时所产生的适应性心理反应。
这些刺激因素包括情感压力、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
心理性应激反应可能导致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状态,以及行为异常和认知功能障碍等表现。
这些表现有助于机体应对情感压力和文化挑战,保持心理平衡。
三、社会性应激社会性应激是指机体在面临社会性刺激因素时所产生的适应性社会反应。
这些刺激因素包括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经济状况等。
社会性应激反应可能导致个体在社会角色、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以及社会适应不良和社会隔离等表现。
这些表现有助于机体适应社会环境,保持社会。
四、创伤性应激创伤性应激是指机体在面临严重创伤时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这些创伤包括身体损伤、战争经历、严重自然灾害等。
创伤性应激反应可能导致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疾病,以及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表现。
这些表现有助于机体应对严重创伤和痛苦经历,促进康复和适应。
五、病理性应激病理性应激是指机体在面临病理性刺激时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这些刺激包括感染、炎症、肿瘤等病理因素。
病理性应激反应可能导致机体的免疫防御和修复机制的异常激活或抑制,进一步加剧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这些表现有助于机体应对病理性刺激,但也可能导致机体损伤和疾病。
人体的应激反应

人体的应激反应许多影视节目中都出现过这样的场景:在非常危急的情况下,主人公会突然爆发出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或者智慧,表现出种种令常人难以置信的行为或思想,最终出现“反败为胜”或者“转危为安”的结局。
你也许会问: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可能发生吗?实际上这种情节的设置是有事实和科学依据的。
科学家们称这种情况为人体的“应激反应”。
肾上腺素的作用在人体中有一套内分泌系统,它主要用于控制体内各种激素的分泌水平。
其中有一种控制人体兴奋程度的激素,叫“肾上腺素”。
平时,肾上腺素的分泌水平处于正常状态。
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比如路遇歹徒抢劫、突发自然灾害等等,大脑受到强烈刺激,会立即调节内分泌系统,促使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急剧增加。
肾上腺素增加后会刺激人的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心跳与呼吸频率加快,血压迅速升高,血糖含量迅速提高,皮肤与腹腔内的血管收缩,大脑、心脏与骨骼肌的血液供应量急速上升。
经过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后,供向骨骼与肌肉的营养和能量成倍增长,为身体能够做出种种超水平发挥的行为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脑部得到的营养供应也相应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从而令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判断能力迅速提高,为“急中生智”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其结果就使身体出人意料地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
人体辉光的奥秘在许多古今中外的宗教绘画中,神佛为了显示他的超凡,他的伟大,往往其头上都有光环存在。
其实,撇开宗教上的象征意义不谈,即使是生存在现实世界中的任何一个凡夫俗子,他们身上同样也有一道光环,只不过不为人的肉眼所见罢了。
在世界上,整个生物界好像都在按着同一个时刻表在有规律地运转着,例如夜晚万物入眠,清晨鸡鸟鸣。
当你每天都需要在某一特定时间内醒来,在开始几天可能必须借助于闹钟的提醒。
可是,日子一久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当不再借助闹钟时,你仍然能在大约这个时刻里醒来,中间的误差率甚至相差不了几分钟。
这说明,人体内部有一定的生命节律,有一种类似时钟的结构。
这种结构不依赖外部条件而自行运转,指挥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这就是人体的生物钟。
第四章劳动情绪:疲劳、倦怠、应激与压力管理

第四章劳动情绪:疲劳、倦怠、应激与压力管理当今人类劳动已从以体力为支撑的操作性作业发展为以脑力为支撑的知识作业,知识作业已成为现代作业方式的主流,并代表了未来劳动方式的发展方向,知识工人、白领工人等概念正反映了这一变化。
鉴于脑力劳动效率在现代管理乃至社会与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基础意义,如何像提高操作性作业一样,有效地提高脑力劳动的工效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前沿。
第一节疲劳与脑力疲劳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从业人员众多,如何保障劳动者在安全、健康和舒适的条件下,更高效地工作是劳动工程心理学的根本所在。
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疲劳若不得到及时恢复,不仅会造成作业效率下降,而且还会影响作业者的身心健康,诱发事故的发生,甚至是过劳死、自杀的隐患,因此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一流企业都十分重视疲劳的调查和研究。
一、疲劳的定义医学领域通常认为,疲劳是人体的一种自主性防御,进一步说是由于运动过度而引起暂时性的人体机能下降,从而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发生综合性变化。
《辞海》给疲劳下的定义是:“持久或过度劳累后造成的身体不适和工作效率减退。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疲劳的解释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因为体力或脑力消耗而需要休息;二是因为运动过度或刺激过强,细胞或器官的机能或反应能力减弱。
”综合而言,疲劳是指工作过程中由于高强度或长时间持续活动而导致的人体工作能力下降和错误率增大的现象。
它是一种自然的人体防御反应,即提示工作负荷过高,必须降低工作。
一个人的脑力、体力及劳动强度、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限度人体的各种能力就会减弱,功能活力就会受到影响,使人力不从心,就产生了疲劳。
疲劳是人体的一种自我调节和保护功能,它的产生与劳动强度、环境、健康程度、情绪和工作绩效有关。
疲劳不仅是一个常见表现,很多原因可以引发,而且是一个自觉症状,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把握其特征。
(一)疲劳的生理观生理疲劳主要表现为肌肉疲劳。
当运动主要由人体的肌肉来承担时,人体的大量能量被体力劳动所消耗,出现了一个体内的酸环境,这种疲劳就被称为所谓的生理疲劳。
机体的应激反应名词解释

机体的应激反应名词解释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面临压力、威胁或挑战时所做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应对。
无论是外界环境的变化,还是内部的生理状态改变,都会引发机体的应激反应。
这种反应是机体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旨在帮助机体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内部平衡。
1. 应激反应的概念及分类应激反应是机体对于各种刺激和压力产生的自我调节和适应的一种生理现象。
根据刺激的性质和强度不同,一般可以将应激反应分为急性应激反应和慢性应激反应两种。
- 急性应激反应急性应激反应是当机体面临突然而强烈的刺激时,立即做出的一种短暂和强烈的生理反应。
例如,当机体遭遇巨大的威胁或危险时,会迅速释放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进行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上的反应。
此外,激发的运动神经也会引起机体肌肉的紧张,增加机体的应对能力。
- 慢性应激反应慢性应激反应是当机体长时间或频繁地暴露在压力或刺激环境下时,慢慢形成的一种长期适应性反应。
机体对于慢性应激反应的调节机制主要通过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的释放来实现。
皮质醇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肾上腺系统和神经系统,以帮助机体抵御各种压力和挑战。
2. 应激反应的生理机制应激反应是机体在生理和心理层面上的反应,其生理机制主要涉及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
- 神经系统机体的应激反应主要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和调节。
当机体感应到外界威胁或刺激时,大脑中的下丘脑会释放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肾上腺皮质。
激活的肾上腺皮质会分泌皮质醇等应激激素。
这些激素能够影响大脑的功能,改变机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提高机体对应激刺激的应对能力。
-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在应激反应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应激刺激会导致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的加强,促使垂体释放ACTH,进而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如皮质醇等。
这些激素的释放调节着机体的能量代谢、免疫反应和心血管功能等,以帮助机体适应应激刺激。
应激反应全解读

引起应激综合征的因素 1、环境(不仅仅指地域改变,还包括温度、 湿度、种群密度)的突然改变; 2、食物种类(食物品种、质量、数量、饲 喂次数的突然改变,某些营养成分的长期缺乏或 过量);
它竟然出现在窗台,冥冥之中我觉得和这个吊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我拿出
3、其他有害刺激如创伤、手术、失血、感 染、中毒、缺氧、饥饿等。 应激状态的病理生理及应激综合征 (stresssyndrome) 1、动物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 GC)超 量分泌,使机体新陈代谢大的龟形成
“鲶鱼效应”,带动它们尽快适应人工环境。2、
它竟然出现在窗台,冥冥之中我觉得和这个吊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我拿出
食物的准备:适应了环境后,准备各种可能龟会 吃的食物,有荤有素,比如蚯蚓、蜗牛、蟋蟀、 饲料、去头淡水虾、番茄、香蕉、菜叶等轮番勾 引。让其自然进食,如果不吃不要硬填,这会加 重应激反应。每日轮换不同的食物。3、药物准
应激(stress),也称为狩猎式反应(医学、 护理学专有名词),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有害刺 激(应激因子 stressor)时通过下丘脑引起血中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迅速升高,糖皮质激素大 量分泌而产生的特殊生理状态。动物生理学家用
“战斗或逃跑”来描述动物这种紧张的状态。应
激反应会引起动物机体的非特异性改变。
备:坚持在开食前每天用 5%葡萄糖+维生素 C 一
片+温开水泡澡可以有效的补充能量,维生素 C
除了补充营养还可以促进溃疡的愈合并增强机 体免疫力,在开食的早期加入多酶片或乳酸菌片 或妈咪爱促进消化。较长时间拒食的龟可以用抗 生素+抑胃酸+增强胃动力的药物进一步。
1cm0f6c7a 易博
它竟然出现在窗台,冥冥之中我觉得和这个吊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我拿出
心理枯竭

最近,北师大心理学教授许燕针对职业人谈了职业枯竭的六大特征———第一个特征是生理耗竭。
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在下降,然后出现一些身心症状,比如说头疼、腰酸背疼、肠胃不适、失眠,饮食习惯的改变等等,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疾患。
第二个特征是才智枯竭。
属于职业枯竭的一个认知维度,它主要表现在,感觉到一种空虚感,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你会觉得自己的知识已经没有办法去满足工作的需要了,思维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够很好地去适应当代的知识更新。
第三个特征是情绪衰竭。
这是枯竭的一个压力维度,也是职业枯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征,主要表现在工作热情消失了,尔后表现出许多情绪上的特点,比如说烦躁、易发脾气、易迁怒于人、对人冷漠无情、麻木不仁、没有爱心,甚至沮丧、抑郁、无助、无望,直至消沉。
第四个特征是价值衰落。
它属于枯竭的一个评价性维度。
主要表现是,个人的成就感下降,同时自我效能感、自我评价也在降低,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做好工作。
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和评价也在下降,觉得工作没有意思,工作变得非常机械化,然后出现一系列工作的问题。
这样一种挫败感会使职业人减少心理上的投入,不再去付出努力了,会出现消极怠工,甚至出现离职或者转行的倾向。
第五个特征是“去人性化”。
它属于职业枯竭的一个人际维度,会直接影响到人际交往质量,其特征就是很消极的、否定的一种态度,即以冷漠的态度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甚至是对待自己非常亲近的人,包括家人或者一些好朋友。
这些人表现出多疑、猜忌,同时对别人充满了一种批判性。
第六个特征是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一般来说有两个方向。
一是对别人的攻击行为会增多,比如说人际摩擦增多,会在极端的情况下出现打骂无辜人的情况。
比如说有的人在公司里面受了老板的气,回家可能就会拿老婆孩子“开刀”,去找“替罪羊”。
另外一种,他的攻击并不是指向外人的,而是指向自身,出现自残行为,甚至在极端的枯竭情况下出现自杀。
现代人的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在现代社会里,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从事着某一份工作,人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
应激的名词解释是

应激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是应激?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
无论是来自工作上的压力、家庭的责任、人际关系的纷争,还是来自社会的不确定性,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以某种方式去应对的。
当我们感受到这些压力的时候,身心产生的不适感受就被称为“应激”。
应激是一种自然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它是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机制。
当我们面临压力时,身体会释放一系列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激素和皮质醇。
这些激素的释放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等身体上的反应。
同时,我们的大脑也会受到影响,出现思维混乱、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上的变化。
这些反应是我们身体自动调节并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然而,如果应激的影响过于长时间和过于强烈,就可能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长时间的应激状态会让我们感到疲倦、压力过大,甚至引发身体上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而过于强烈的应激则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健康问题。
应对应激的方法有很多种。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放松和休息来缓解应激。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进行一些舒适的活动,如散步、冥想、听音乐等,以减轻身心的紧张感。
此外,维持一个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缓解应激的重要手段。
另外,与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和倾诉,分享我们的感受和困扰,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除了个人的应对方法,我们也可以通过调整环境来减轻应激。
比如,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适当减少工作量和压力,或者调整自己的工作习惯和时间安排。
家庭环境的和睦、社交支持的获得,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我们的应激感受。
此外,经常参加锻炼和运动也是缓解应激的有效方法之一。
运动不仅有助于释放身体的紧张感,还能促使身体释放内啡肽等“快乐荷尔蒙”,提升我们的心情和情绪。
不仅如此,运动还能增强我们的免疫系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应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饮食方面注意应激的缓解。
食用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全谷类、水果、蔬菜、坚果等,有助于稳定我们的情绪和神经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高压应激下生理枯竭的9个特征
作者:许燕
来源:《大众健康》2019年第05期
21世纪,压力已成为一种“世纪之殇”,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要面对它。
高压力的生活状态是社会快速发展与激烈竞争给人们身心所带来的强大冲击波,它无处不在。
每个人都是压力的承受者,孩子面对学业压力,中青年人面对职业压力,老人面对死亡压力等,虽然每个人的问题不同,压力感是一样的。
我们很难改变这种环境特征,所以要适应这种新常态。
压力分为积极压力和消极压力,积极压力是促进人奋进、迎接挑战的力量;消极压力则摧毁人的斗志、对身心产生破坏性影响。
当一个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时,会产生生命枯竭现象,包括生理枯竭和心理枯竭。
无论是积极压力还是消极压力都会导致人出现生理枯竭。
生理枯竭是一个人长期面对高压环境时所启动的生理应激反应后的身体耗竭状态。
当出现压力时,人会启动生理应激反应,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是参与控制应激的反应,并调节身心活动的生理机制,其中分泌的皮质醇也被称为压力激素,会对人的神经、消化,心血管、免疫、生殖系统等,以及能量贮存和消耗产生系列影响。
压力应激反应是对身体全方位的影响,具体表现特征如下。
1. 持续的身体疲惫感。
身体能量的耗竭感,持续精力不济,两周以上无法恢复的极度疲乏感、身体虚弱感。
特别是早上起床后,仍感到一夜的休息、睡眠并没有消除生理疲劳,带着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