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务员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蒋硕亮

合集下载

中国公务员制度研究历程回顾、前沿问题与未来展望

中国公务员制度研究历程回顾、前沿问题与未来展望

应急管理中的突发事件分类分级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应急管理作为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应急管理中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研究,为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对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接着,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分析当前突发事件分类分级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适合国情的突发事件分类分级标准和方法。

同时,探讨不同级别突发事件下应急管理的策略与措施,以及各级政府在应急管理中的角色和责任。

本文还将关注突发事件分类分级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来验证分类分级标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趋势,对突发事件分类分级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应急管理领域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突发事件分类分级体系,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提升我国应急管理的整体水平和应对能力。

二、突发事件概述突发事件,也称为紧急事件或危机事件,通常指的是突然发生,可能或已经对社会、经济、环境或公共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这些事件通常具有不可预测性、紧急性、危害性和复杂性等特点,需要迅速、有效和协调的应对措施。

突发事件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事故灾难(如化学泄露、交通事故、火灾等)、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爆发、食物中毒等)以及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群体事件等)。

这些事件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范围,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

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突发事件可以根据其可能或已经造成的影响程度被分为不同的级别,如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等。

这种分级制度有助于相关部门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调动适当的资源和力量,以实现最有效的应对。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分析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分析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分析【摘要】中国公务员制度作为国家的管理体制之一,历经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本文首先通过对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演变与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和变化。

对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及其优缺点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接着,从选拔与考核机制、职业发展路径、薪酬福利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公务员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情况。

结合以上内容,对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改革建议,展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并为未来的制度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公务员制度、历史演变、现状比较、制度特点、优缺点、选拔考核机制、职业发展、薪酬福利、发展趋势、改革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分析概述中国公务员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机关中的管理人员队伍。

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旨在为政府提供稳定、专业的管理人才,确保政府高效运转和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公务员制度也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分析主要包括历史演变与现状的比较分析,制度特点及其优缺点分析,选拔与考核机制的分析,职业发展路径分析,薪酬福利政策分析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运作机制和存在的问题,为其未来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中国公务员制度正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选拔机制,提高公务员的职业满意度和绩效,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提高公务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我国公务员制度朝着更加健康完善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历史演变与现状的比较分析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古代吏治制度,但真正形成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始于清朝末年的光绪年间。

浅析中国公务员制度(二)2024

浅析中国公务员制度(二)2024

浅析中国公务员制度(二)中国公务员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政府机构人员管理的基石。

本文旨在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公务员制度进行浅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特点和现状。

引言概述:中国公务员制度经历了多年的发展,逐步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框架。

作为我国政府机构人员的管理制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展开,分别是公务员选拔与考试、培训与职业发展、待遇与福利、纪律与监督、制度与改革。

正文:一、公务员选拔与考试1. 公务员招录方式2. 选拔与考试的基本流程3. 公务员招录的程序公正性4. 招录方式的变革与优化5. 推进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公平性二、培训与职业发展1. 公务员培训的目的与意义2. 培训内容与形式3. 培训机构与培训方式4. 职业发展的晋升途径5. 培养年轻干部的职业发展机会三、待遇与福利1. 公务员的基本工资制度2. 补贴与津贴的管理3. 住房和医疗保障政策4. 职工福利和奖励制度5. 公务员退休、保险和养老金问题四、纪律与监督1. 公务员纪律的基本要求2. 风纪与廉政建设3. 纪律监督机制的建立4. 突出问题的处理与处罚5. 公司文化与纪律建设的结合五、制度与改革1.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2. 公务员制度的变革与调整3. 构建长效机制与规范管理的探索4. 公务员制度与现代化国家治理的关系5. 创新机制与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总结:通过对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浅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其发展历程和现状,还能深入探讨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作为我国政府机构人员的管理制度,公务员制度的完善和改革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参考。

国家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_蒋硕亮

国家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_蒋硕亮

国家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_蒋硕亮调查与建议国家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蒋硕亮[摘要]国家公务员激励的机理为上有牵引力、下有推动力,自身有内在动力,内力和外力的结合从而形成强大的激励效应。

国家公务员激励的关键在于加大这三种作用力,并使之作用方向一致。

因此,在实践中可分为三类机制:拉动机制、推动机制和自动机制。

[关键词]激励;拉动机制;推动机制;自动机制[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863(2003)06-0024-02激励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它为人的行为提供动力。

激励用于管理,就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人们只需发挥20%-30%的能力,就足以应付自己的工作。

但是,当他们的动机一旦被激发,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

也就是说,平时状态的工作能力只相当于激励状态时的能力的1/3或1/4。

国家公务员尤其需要激励,因为他们从事社会公共事务而非他们个人的私人事务,他们的工作的直接受益人为其他人而非他们本人。

如果对国家公务员有效地施以激励,无疑将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增进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福利。

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激励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类型分析为论述简便起见,笔者将国家公务员勤政廉政的行为比作爬山,从物理学上看,一个人爬山的力量大小、速度快慢与三种作用力有关:一是拉动力,二是自动力,三是推动力。

这三种力量如果方向一致,这个人爬山时就会劲头足、速度快。

国家公务员勤政廉政行为的产生及发展就与这三种作用力有关系,这样形成国家公务员激励的机理:上有牵引力、下有推动力,自身有内在动力,内力和外力的结合从而形成强大的激励效应。

因此,国家公务员激励的关键在于加大这三种作用力,并使之作用方向一致。

依这三种作用力,在实践中可将国家公务员的激励机理分解为三类机制;拉动机制、推动机制和自动机制。

1.拉动机制国家公务员激励的拉动机制是指上级对下级,先进对一般,前面对后面,高处对低处,理想对现实的吸引、拉动作用。

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

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

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中国公务员制度是指对从事国家行政工作的人员进行选拔、任用、管理和监督的一套制度安排。

公务员制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公务员制度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

本文将就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公务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的公务员制度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建立了官僚体系,旨在确保国家的统治和稳定。

随着朝代的更替和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公务员制度经历了不断的改革和调整。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公务员制度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和完善。

二、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坚持一系列基本原则,包括政治原则、民主原则、专业原则和服务原则。

政治原则要求公务员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忠诚于党和人民的观念。

民主原则强调广泛民主和依法行政,公务员必须服从民意和法律的约束。

专业原则要求公务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各自的职责。

服务原则则强调公务员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积极回应人民的需求。

三、公务员选拔和任用制度公务员的选拔和任用是公务员制度的核心环节,关系到公务员队伍的质量和能力。

当代中国建立了严格的公务员考试和招录制度,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程序,选拔出具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人员。

同时,通过综合考核和竞聘,选拔出一批适应不同岗位要求的人员。

公务员的任用也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确保选拔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四、公务员管理和监督制度为了保证公务员的廉洁和服务,中国建立了一系列公务员管理和监督制度。

公务员管理包括培训、晋升、考核等环节,通过不断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他们履行职责。

同时,建立了严格的纪律检查制度,对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和处理。

此外,还加强了对公务员的监督和责任追究,对不作为、乱作为和违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惩处。

五、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与未来展望中国公务员制度在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多次调整和改革。

特别是近年来,针对公务员队伍结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

浅谈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

浅谈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

论文提纲: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背景二、我国现行公务员制度的特征三、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展望浅谈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摘要】新中国成立至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对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推进,这一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原来的干部人事制度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在这种背景下,党和政府遵循邓小平人事改革思想,自八十年代开始进行人事改革,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诞生和发展作了漫长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签署颁发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务员制度诞生。

15年以来,公务员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发展而逐步推广和完善。

本文试着在总结过去人事管理制度和当前国家公务员制度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的形势和现行我国政府的改革,对未来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做出较为肤浅的探讨。

【关键词】公务员制度改革发展分析【 Summary 】new China establishes to the 90's the middle our country of staff the personnel system, adjusted the then history condition and the history environments, opened the large-scale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exhibition to rise to promote the function actively towards the national political power that make stronger the freshman, the instauration national economy,. Along with national various propulsions of businesses, the irregularity of this systemexposes increasingly. After reforming to open especially, the fly of economy develops soon and the important reform of the economic system, original staff the personnel system becomes the country stumbling block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Under this kind of background,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s follow Deng Xiaoping the personnel reform thought, start carry on the personnel reform from 80's, for the Chinese public official the institutional naissance and developments made the endless quest, backlog a great deal of experience. On August 14 in 1993, State Department signed to distribute 《 temporary regulation of national public official 》 , the public official system that symbolizes to match the Chinese state of the nation bear. Since 15years, public official's system expands gradually with the country market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litical setups and perfect. This text try in tallying up the past person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current national public official system practicing the experience and the novella foundations, the reform of the situation and current our country government combine nowadays, make to compare to the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of future national public official to inquiry into superficially.【 Keyword 】 public official system reform development analysis浅谈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背景(一)历史背景分析新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解放区和人民军队干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优秀的历史传统,特别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借鉴了前苏联的一些人事管理经验。

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色研究

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色研究

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色研究一、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历史演变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朝。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官员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角色,他们掌握着国家的政权和财权,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科举制度和世袭制度。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官员选拔和管理方式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近代以来,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尤其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公务员制度得到了重大的改革和建设。

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现代化建设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国家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需要,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制度创新,从而打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二、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1.严格的选拔机制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之一就是严格的选拔机制。

中国公务员的选拔工作主要由国家公务员局负责,其选拔标准和程序都是非常严格的。

公务员必须通过统一的公务员考试,经严格的资格审查和面试,才能成为正式的国家公务员。

而对于高层公务员的选拔更是严格,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和评定,确保了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

2.职业化管理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另一个特点是职业化管理。

中国国家公务员系统建立了职业化管理模式,通过对公务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培训管理,确保公务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在职业化管理下,公务员的晋升和职业发展更加规范和公正,也更加符合公务员的职业特点。

3.公正的薪酬体系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薪酬体系是非常公正的。

公务员的薪酬待遇主要由国家规定,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执行,不得擅自调整。

公务员的薪酬标准根据不同级别和职务设置,以保证公务员都能获得公平的薪酬待遇。

4.职责明确、权责分离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注重职责明确和权责分离,保证了公务员的工作职责和权利的明确性。

公务员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不得超范围行使职权,也不得利用职权谋求个人私利。

这一严格的职责分工和权责分离制度,有效减少了公务员的腐败现象,保障了国家机构的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转型期我国公务员代理问题及其治理

转型期我国公务员代理问题及其治理
众 与公务 员效用不 一致 、 务 员 自主 性 强化 、 息分布 的不对称 以及 委 托一代 理 契约 的不 完全性 。通过推 公 信
进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 、 政务公开、 公务 员制度建设 以及加强监督和惩处可以有效遏制公务 员代理
问题 。
[ 关键词]转型期 ; 公务 员; 代理问题 ; 综合治理 [ 者简介 】 蒋硕 亮 , 海 师范 大学法政 学院 副教授 , 士 , 海 20 3 作 上 博 上 024 [ 中图分类号]D 3 . 6 03
的服务型政府转变 , 但相关法律制度仍不完善, 尤 其是政治体制改革 明显滞后 于经济体制改革。强
大的行政权力过度干预市场经济活动 , 且缺乏有效
者, 拥有剩余索取权 ; 公务员是雇员 , 为出资者服务 并获得一定的收益。从某种角度看 , 包括公务员制
度在 内的相关行 政管理 的法 律 、 规就是 民众 与公 法
5 2
况下 , 民众与公务员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容 易异化 , 作为代理人的公务员很可能脱离作为委托人 的民 众的控制, 他们在各种行政活动 中从追求 自我利益
出发而 自行其事 , 其问题行为的产生在所难免。
短期行为的典型。这种短期行为或者是对公共资 源 的掠夺 性开发 , 者是 寅 吃卯 粮 , 或 造成 巨额财 政
步由传统的集权人治体 制向现代民主法治体制转
变; 在公共行政体制方面由管制型政府向以人为本
公共物品和服务, 以提高民众福利。民众是公共权 力的最终所有者, 而官员则是公共权力 的最终行使
者, 双方形成委托一代理关系…。在经济方面 , 民 众缴纳各种税收养活政府及公务员 , 民众是 出资
[ 摘 要 ]公务 员代理问题是指公务 员有损害社会公众利益而谋取个人利益的倾 向, 它是 困扰服务 型政府建设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转型期我 国 公务员代理问题的典型表现形式有 : 公务 员败德行为、 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阶段是从 2005年 4月我国 5公务员法 6的颁布至今。在这个阶段, 学者们除把第二阶 段的一些研究推向深入之外, 主要是围绕 5公务员法 6展开研究。针对 5公务员法 6的创新, 一批 教材得到更新, 一大批学术论文也涌现出来。一些论文分析我国公务员法的创新, 突出了 5公务 员法 6的法制化与科学化的管理特征。¾ 有的进行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如有学者提出, 借 鉴日本公务员 / 再就职 0制度, 建立我国公务员合理的再就业制度及相关配套措施, 营造公务员 宽松的退出环境。¿ 还有学者提出要正确认识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 从中国国情出发, / 洋为中用 0才有助于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À等等。
¹ 参见任爽、石庆环: 5科举制度与公务员制度 6, 商务印书馆, 2001年版。 º 陈振明: 5转变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 中西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及其比较 6, 5厦门大学学报 6, 2001 年第 2 期; 王
玉凯: 5美国行政改革的最新发展及其启示 6, 5政治学研究 6, 1998 年第 1期。 » 李和中: 5中国加入 WTO 与公务员制度的创新6, 5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6, 2002 年 5 月。 ¼ 秦立春: 5有待改进的公务员考核制度 6, 5中国行政管理6, 1998 年第 4期。 ½ 蒋硕亮: 5公务员激励不相容问题研究 6, 5中国行政管理6, 2004 年第 6期。 ¾ 何颖: 5公务员法的制度创新 6, 5中国行政管理 6, 2006 年第 3 期。 ¿ 李和中: 5日本公务员 / 再就职 0制度的改革及启示 6, 5中国行政管理 6, 2006年第 2 期。 À 周敏凯: 5西方现代公务员制度改革与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理论思考 6, 5政治学研究 6, 2006年第 2 期。 Á 杨海蛟: 5新中国政治学的回顾与展望 6, 第 457页,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0 年版。
要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 首先要建立现代公务员制度, 拥有一支积极主动、精明干练的公务 员队伍。自 1993年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以来, 公务员制度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 组成部分, 它的不断完善也推进了我国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因此, 对公务员制度的研究成为政 治学与行政学强烈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国内学术界有关我国公务员制度研究的成果进行了 初步梳理和总结, 以期引起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¹ 5邓小平文选 6, 第 2卷, 第 326 页、第 331页、第 336页, 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 106#
中国公务员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了相应的规定。 5条例 6的颁布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学者们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研究, 学术界呈现 出一派繁荣景象。学者们的研究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出版了一批本科生、研究生学习以 及公务员培训用的教材。这些教材以 5条例 6为依托, 全面介绍了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二是 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的著作出现。这些著作比较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中国的 公务员制度建立、发展及改革。此外, 也出现了比较科举制度与公务员制度的著作。¹ 三是发表 大量的研究论文。这些论文有研究中西公务员制度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 º 有的研究中国加 入 W TO 与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创新; » 有的研究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某个具体环节存在的问题及解 决对策; 如有学者主要研究了基层公务员的绩效考核, 并提出了我国基层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基本 框架。¼ 还有学者分析了我国公务员的激励机制, 并对完善公务员激励机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和对策。½ 四是随着国内行政管理学科与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 涌现出一大批有关公务员制度 的硕士、博士论文。
¹ 欧文 # E# 休斯: 5公共管理导论 6, 第 33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º 毛彩菊: 5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十大反思 6, 5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6, 2005年第 1期。 » 张成福, 党秀云: 5公共管理学 6, 第 180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¼ 何颖: 5公务员法的制度创新 6, 5中国行政管理6, 2006年第 3 期。 ½ 李文良: 5公共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 6, 第 125 页,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¾ 宋世明: 5中国公务员法立法之路 6, 第 320 ~ 321页,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4年版。
# 108#
中国公务员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条第 3款规定: 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可以说, 5公 务员法 6规定的公务员分类制度是一种以职位分类为主, 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相结合的分类制 度。¹ 根据公务员分类制度设计的立法思想, 划分类别的标准, 不仅要依据职位的性质和特点, 还要取决于管理的需要。 5公务员法 6将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从综合管理类中区别出来, 同 时也考虑了法官、检察官单独归类的问题。对这些职位上任职的公务员, 实行了有所区别的管 理。 5公务员法 6还构建了公务员 / 职务晋升 0与 / 级别晋升 0的 / 双梯制 0, 拓宽了公务员晋升渠 道, 调动了公务员的积极性, 完善了公务员激励机制, 为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的成长拓展了 广阔的空间。
中国公务员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蒋硕 亮
内容提要: 公务员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 20世纪 80年代 中期至今, 以 5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6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6的颁布为两个分界 线, 可以将国内学术界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研究的主要 内容有公务员的管理理念、分类管理制度、任期制度、录用制度、评估机制、晋升制度、廉 政制度、管理体制等方面。为了我国公务员制度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化, 需要加强公务 员制度系统性、内部制度结构、比较研究以及制度创新等几个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政治文明; 公务员制度; 回顾; 展望
(二 )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 职位分类还是品位分类 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是两种基本的公务员分类管理方式。职位分类是以职位的性质、责任 轻重、工作难易程度、所需资格条件为标准的一种人事分类方法,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 / 事 0为中 心, 不考虑人员的个人资历情况。品位分类则是以公务员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和获得报酬多少为 分类标准的人事分类管理办法,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 / 人 0为中心, 重视公务员的资历和出身。职 位分类和品位分类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缺陷。职位分类的主要缺点是专业区分过于细密, 不 便于人才流动; 分类程序繁琐, 运行成本高; 忽视 / 人 0的因素, 不利于公务员积极性、主动性的发 挥。品位分类的主要缺点是: 因人设岗, 导致机构人员臃肿; 重视资历, 同工不同酬; 妨碍公务员 的专业发展等。 两种分类方式近年来有相互兼容的发展趋势。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的两个典型代表国家美 国和英国在公务员制度改革中, 主张将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有机结合起来, 以职位分类为主, 兼 顾品位分类, 借以实现两种制度的 / 融合 0。½ 在我国 5公务员法 6立法过程中, 有学者主张, 品位 分类在我国根深蒂固, 源远流长, 因而在立法上要以品位分类为主, 兼顾职位分类因素, 走出一条 职务与级别完全分离, 以级别为主的品位分类管理制度, 更符合我国的管理习惯。¾ 这种观点未 被 5公务员法 6接受。 5公务员法 6第 14条第 1款明确规定我国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第 19
# 107#
政治学研究
2管理理念: 以事为本还是以人为本 以事为本是传统官僚制组织的管理理念, / 它用以各种规定为基础的非人格化的制度取代了人
格化的行政 0, ¹ 强调以工作职位为中心, 把人看成是完成组织任务的工具, 排除了人的心理情感等 各种非理性因素, 使对公务员的管理变成象对物的管理一样, 可以控制和可精确计算。这样一来, 公务员个人只能服从命令、照章办事、墨守成规, 成为庞大的、永不停歇的官僚机器中的一个小小的 齿轮。在这种漠视公务员心理情感的管理理念的束缚下, 对公务员的培训开发也仅仅是单纯为了 工作的需要, 没有将公务员的个人兴趣与职业生涯的发展等人性化因素考虑进去。º
第二阶段从 1993年 8月 5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6的发布到 2005年 4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务员法 6 (简称 5公务员法 6 ) 颁布。 1993年 8月 14日, 国务院于发布了 5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6 ( 简称 5条例 6) , 条例共有 18章 88条, 对国家公务员从考试录用到退休的各个管理环节, 都做出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研究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到 90年代前期。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研究是在改革开放 之后才开始的。 1980年 8月 18日, 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 5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 改革 6的重要讲话, 针对一些具体制度的弊端, 明确提出 / 要打破老框框, 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 织制度、人事制度 0。并强调指出: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 / 关键是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 考核、弹劾、转换制度, 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职务的任期, 以及离休、退休, 要按照不同情况, 做出 适当的、明确的规定 0。同时还要求就改革干部人事制度进行 / 认真调查, 比较各国的经验, 集思 广益, 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0¹ 邓小平提出改革原有人事制度之后, 为适应经济体制和政 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国家公务员制度研究被提上议事日程, 开始了理论上的探索。在中国政治学 与行政学领域展开了对公务员制度的研究。学者们的研究最初采取 / 拿来主义 0方法, 借鉴国外 比较成熟的公务员制度, 出版发表了大量的介绍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著作和论文。有代表性 的著作有: 5文官制度 6、5各国公务员制度 6、5二十国人事制度 6、5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 6和 5公 务员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6, 等等。这批早期文献为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从上个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研究迄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经过短短 20多年的理论研讨与实践探索, 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我国公务员制度 的框架已建立起来, 形成了一个以 5公务员法 6为主导, 由多个单项法规和实施细则为配套的公 务员管理的法规体系。与此相联系, 各种基本运行机制逐步确立起来。通过全面推行公务员制 度, 实现了由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向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转变, 我国公务员队伍的结构得以优化, 人员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广大理论工作者对公务员制度的探索是分不开 的。可喜的是, 相关研究成果能够克服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政治学与公共行政学研究不足的一个 重要表现 ) ) ) / 没有明显的流派分化, 不同观点的争鸣也不充分 0。Á 在公务员制度三个阶段的 研究中, 学者们就公务员管理理念、分类管理制度、评估机制、管理方式、录用机制、公务员任期、 职务晋升、管理体制等方面展开过激烈的讨论和争鸣, 并构成国内学术界有关我国公务员制度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