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书法基本常识介绍课件(共36张PPT)

对于初学者来说,软毫毛笔有助于提高腕力和笔力, 需要先冷水浸泡,再用清水洗净,使用时不要套笔帽, 最后悬挂晾干。
常用书法用具
02 笔有“四德”——尖、齐、圆、健
尖
所谓尖或锐,是说笔锋尖锐,不秃。 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锐。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
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齐
在挑选毛笔时,由于笔尖润开后需要压平,因此很难检查毫尖是否平齐。当毫尖完 全润开后,长短相等且无空隙,这样在运笔时才能达到「万毫齐力」的效果。
常用书法用具
圆
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 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选购时, 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两种,松烟墨由松树烧取的烟灰制成, 色乌光泽差,胶质轻,更适宜书法;而中国画则常用油烟墨,其色 泽黑亮,胶质重,绘画效果更佳。
常用书法用具
(3)墨的用法:
古人论画时讲用墨有四个要素: 一是“活”,落笔爽利,讲究墨色滋润自然; 二是“鲜”,墨色要灵秀焕发、清新可人; 三是“变幻”,虚实结合,变化多样; 四是“笔墨一致”,笔墨相互映发,调和一致。
露锋的写法
与藏锋相反。 其起笔是笔锋着纸后向右下,然后抑住笔毫的转动,直
接转折角度而向右行笔。
书法作鉴赏要素
(2)正锋、侧锋
• 正锋也称中锋,其用笔是以主毫在点画之中为特征。 • 侧锋是书写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需要我们在学习的
过程中仔细体味。
书法作鉴赏要素
(3)调锋
调锋就是在书写过程中不断调整笔锋的方向和位置,始终保持笔锋的端正,以免在运笔过程中出现不协 调的偏锋,甚至导致错误。
常用书法用具
02 笔有“四德”——尖、齐、圆、健
尖
所谓尖或锐,是说笔锋尖锐,不秃。 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锐。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
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齐
在挑选毛笔时,由于笔尖润开后需要压平,因此很难检查毫尖是否平齐。当毫尖完 全润开后,长短相等且无空隙,这样在运笔时才能达到「万毫齐力」的效果。
常用书法用具
圆
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 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选购时, 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两种,松烟墨由松树烧取的烟灰制成, 色乌光泽差,胶质轻,更适宜书法;而中国画则常用油烟墨,其色 泽黑亮,胶质重,绘画效果更佳。
常用书法用具
(3)墨的用法:
古人论画时讲用墨有四个要素: 一是“活”,落笔爽利,讲究墨色滋润自然; 二是“鲜”,墨色要灵秀焕发、清新可人; 三是“变幻”,虚实结合,变化多样; 四是“笔墨一致”,笔墨相互映发,调和一致。
露锋的写法
与藏锋相反。 其起笔是笔锋着纸后向右下,然后抑住笔毫的转动,直
接转折角度而向右行笔。
书法作鉴赏要素
(2)正锋、侧锋
• 正锋也称中锋,其用笔是以主毫在点画之中为特征。 • 侧锋是书写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需要我们在学习的
过程中仔细体味。
书法作鉴赏要素
(3)调锋
调锋就是在书写过程中不断调整笔锋的方向和位置,始终保持笔锋的端正,以免在运笔过程中出现不协 调的偏锋,甚至导致错误。
书法培训课件ppt

捺画 捺画在行书中是表现字动态的关 键笔画,其书写要领是轻起笔, 向右下方行笔,逐渐加重力度, 最后收笔要出锋。
竖画
竖画是行书中重要的支撑笔画, 其书写要领பைடு நூலகம்重起笔,向下垂直 行笔,逐渐加重力度,最后收笔 要回锋。
撇画
撇画在行书中常常用于字的左侧 ,其书写要领是重起笔,向左下 方行笔,逐渐减轻力度,最后收 笔要出锋。
排列顺序
整体布局
楷书章法中的排列顺序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以保持篇章 的整体协调性。
整体布局是楷书章法的关键,要综合考虑 行间距、字间距以及排列顺序等因素,以 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03
行书进阶
行书基本笔画
横画 横画是行书中最为基本的笔画之 一,其书写要领是轻起笔,由轻 到重向右行笔,最后收笔要回锋 。
势和力度。
空间分布
楷书结构要注意字内空 间分布的均匀和合理, 避免过于拥挤或过于松
散。
笔画顺序
楷书的笔画顺序有一定 的规律,正确的笔画顺 序可以使字更加流畅自
然。
楷书章法
行间距
字间距
行间距是楷书章法中重要的一环,适当的 行间距可以使字迹更加清晰易读。
字间距的调整可以影响整个篇章的视觉效 果,过宽或过窄的字间距都可能影响阅读 体验。
行书结构
匀称与平衡
行书结构要求字形匀称、平衡, 左右、上下部分要协调统一。
变化与统一
行书结构要在匀称的基础上寻求变 化,避免单调乏味,通过笔画粗细 、长短、角度等变化增加字的美感 。
呼应与连贯
行书结构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呼应 和连贯,使整体效果更加流畅自然 。
行书章法
布局
行书章法要求整体布局合理,字 距、行距适当,字的大小、粗细
竖画
竖画是行书中重要的支撑笔画, 其书写要领பைடு நூலகம்重起笔,向下垂直 行笔,逐渐加重力度,最后收笔 要回锋。
撇画
撇画在行书中常常用于字的左侧 ,其书写要领是重起笔,向左下 方行笔,逐渐减轻力度,最后收 笔要出锋。
排列顺序
整体布局
楷书章法中的排列顺序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以保持篇章 的整体协调性。
整体布局是楷书章法的关键,要综合考虑 行间距、字间距以及排列顺序等因素,以 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03
行书进阶
行书基本笔画
横画 横画是行书中最为基本的笔画之 一,其书写要领是轻起笔,由轻 到重向右行笔,最后收笔要回锋 。
势和力度。
空间分布
楷书结构要注意字内空 间分布的均匀和合理, 避免过于拥挤或过于松
散。
笔画顺序
楷书的笔画顺序有一定 的规律,正确的笔画顺 序可以使字更加流畅自
然。
楷书章法
行间距
字间距
行间距是楷书章法中重要的一环,适当的 行间距可以使字迹更加清晰易读。
字间距的调整可以影响整个篇章的视觉效 果,过宽或过窄的字间距都可能影响阅读 体验。
行书结构
匀称与平衡
行书结构要求字形匀称、平衡, 左右、上下部分要协调统一。
变化与统一
行书结构要在匀称的基础上寻求变 化,避免单调乏味,通过笔画粗细 、长短、角度等变化增加字的美感 。
呼应与连贯
行书结构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呼应 和连贯,使整体效果更加流畅自然 。
行书章法
布局
行书章法要求整体布局合理,字 距、行距适当,字的大小、粗细
2024版(新)中小学书法课全套教学讲解课件

发展历程
从篆书、隶书、草书、楷 书到行书,书法经历了多 个历史阶段的演变,每个 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
点和代表作品。
书法流派
历史上出现了众多书法流 派,如晋派、唐派、宋派 等,各流派在技法、风格
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书法的基本技法
笔法
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运笔技巧 是书法的基本功,包括中锋、侧
锋、藏锋、露锋等多种笔法。
墨色美
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是书 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 和立体感。
气韵美
书法作品通过字里行间所 流露出的气息和韵味,传 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02
笔画教学与练习
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 横: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 长、短之分,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 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 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 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 上去平稳的意思。
• 竖: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 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 向下较轻,收笔稍重。
• 撇: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 还与捺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斜 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
(新)中小学书法课全套教学讲解 课件
CONTENTS
• 书法基础知识 • 笔画教学与练习 • 偏旁部首教学与练习 • 间架结构教学与练习 • 章法布局教学与练习 • 创作实践与作品欣赏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书法ppt课件(1)

2024/9/10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书法课件
5
楷书脱化于隶书和章草。孕育于汉代,始于三 国,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唐代是鼎盛时期。
2024/9/10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书法课件
6
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体之间的一种书 体。自汉代以来一直风行于世。
2024/9/10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书法课件
7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就是独特的 书写工具,直接参与和促成了书法家 的艺术创作。
其书法“隶篆参合行楷,非古非今, 非隶非楷,纵横错落,自成体貌”。
2024/9/10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书法课件
51
郑 板 桥 书 法
2024/9/10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书法课件
52
郑 板 桥 立 轴
三、书法艺术美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概括了书法艺术的独特的
抽象精神。
书法美表现在“实”与“虚”两个方 面。
——杜甫 《饮中八仙歌》
• 张旭书法得于“二王”而又能独创。狂 草是其在书法上的创新。 其狂草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 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痛快 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2024/9/10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书法课件
23
挫《 使肚 转痛 ,帖 刚》 柔是 变张 化旭 ,书 神法 采代 奕表 奕作 。,
中 国 之传 统 中
国 书
文 法
课
件化
一、书法艺术的两个重要基础
其一,书法艺术奠基于方块汉字的造 型基础之上。
其二,独特的书法艺术有赖于独特的 书写工具。
篆书出现最早,又分为大篆和小篆。
隶书首创于秦, 到汉代发展起来。
2024/9/10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书法课件
中国书法艺术ppt课件

三、讲究中和之美
3.艺术境界的创造及其对美的追求,反映了 人类对精神自由与审美自由的执著。
➢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洋洋大观的艺术珍品,以及 重表现、重传神、重写意、重美善相兼的美学追 求,集中体现了崇尚自然、体征生生、实践德行, 以及以自我生命去契合宇宙生命等民族特色,它 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文化的瑰宝。
三、讲究中和之美
1.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思想情感不要越 出传统的道德规范,即“发乎情,止乎礼 义”。
三、讲究中和之美
2.中和之美要求在艺术创作上将二元对立的因素融 汇结合。中国艺术在其发展史中形成了许多相反相 成的审美范畴,如书法创作要讲究奇与正、方与圆、 肥与瘦、曲与直、伸与缩、藏与露等的对立统一, 绘画注重构图布局中的虚实、宾主、疏密、参差等 关系的辩证处理。
第四节 中国艺术的美学追求
1. 李泽厚著:《美的历程》 2. 宗白华著:《美学散步》
9.东汉至魏晋在隶书和章 草的基础上孕育形成了楷书, 楷书比汉隶少波磔,形体方 正,笔画平整,便于书写, 因书写规范和便于辨认而流 行应用,至唐代已完全成熟。 在楷书的基础上,人们又简 化点面,吸收草书的连绵笔 势,形成了行书。
智永:楷书千字文
一、汉字:一个图像的世界
行书:在楷书基础上简化点面,吸收草书的连绵笔 势而形成。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时代风格
唐代:书法艺术的高峰
楷书一系:善于新变又讲 究法度。
初唐欧阳洵、虞世南、褚遂 良,其中欧阳洵尤负盛名, 其书法世称“欧体”,所书 写的《九成宫醴泉铭》标志 着楷书入唐后已完全成熟。
唐 ·欧阳洵《九成宫醴泉铭》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时代风格
唐 ·颜真卿《宝塔感应碑》
颜真卿的崛起为楷 书带来刚劲雄健之气。 颜体楷书刚健雄厚,大 气磅礴,布局上字与字、 行与行之间都比较紧密, 端庄稳重,最能反映大 唐文化生气勃勃、厚重 稳实的精神风貌。
书法教学课件ppt

THANKS 感谢观看
两种。
纸
书法用纸要求质地坚韧、吸墨 性好,常用的有宣纸、毛边纸
等。
砚
砚是用来研磨墨的工具,好的 砚石能够使墨更加细腻、光亮
。
02 书法基础知识
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包 括点、横、竖、撇、捺、钩等基
本笔画。
学习笔画需要掌握笔画的起笔、 行笔和收笔的要点,以及笔画之
间的衔接和变化。
通过练习不同的笔画组合,可以 提高笔画的流畅度和自然度,为
选取一些优秀的学生书法作品进 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05 书法与文化
书法与诗词
01
书法与诗词的关联
书法和诗词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
进。书法是诗词的载体,而诗词则是书法的表现内容。
02
书法在诗词创作中的作用
书法艺术在诗词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书法的笔墨技巧,可
通过欣赏和临摹经典的书法作品,可 以学习到不同风格的章法表现,提高 自己的书法艺术修养。
学习章法需要掌握书法作品的格式和 幅式,以及作品中的虚实、轻重、浓 淡等变化。
03 书法实践
楷书实践
楷书基本笔画
详细介绍楷书的基本笔画,如横 、竖、撇、捺等,以及其书写技
巧和注意事项。
楷书结构规则
讲解楷书字体的结构规则,如重心 稳定、比例适当、避让呼应等,以 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则来构建美观的 楷书字体。
书法的种类
01
02
03
楷书
楷书端正工整,是现代汉 字书写的主要字体之一。
行书
行书流畅自然,介于楷书 和草书之间,易于书写和 辨认。
书法基本知识介绍 主题班会 课件 (共25张PPT).ppt

字体风格 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欧阳询(唐) 《九成宫醴泉铭》
(局部)
柳公权(唐) 《玄秘塔碑》 (局部)
颜真卿(唐) 《颜勤礼碑》
(局部)
赵孟頫(元) 《三门记》 (局部)
你
知 1、《兰亭序》
道
王羲之(晋)
中
国 2、《祭侄文稿》
三 颜真卿(唐)
大 3、《黄州寒食帖》
行
苏轼(宋)
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 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书法基本常识介绍主题班会
目 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壹 贰叁肆
中 国 书 法 发 展 历 史
楷
楷
书
书
四
笔
如
大
画
何
家
的
临
和
特
帖
三
点
大
与
行
写
书
法
中国书法发展历史
壹 中国书法发展历史
中国书法
由来
演变
练习
种类
主要作品 钢笔书法 毛笔书法
千中 年国 的文 历字 史的
发 展 经 过 了 几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 商、西周、秦、汉、唐、宋、元、明清、民国、当代
自商代中后期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从 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汉字演变的总 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 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
殷商 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 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 活动的文字。图为《祭祀狩猎涂 朱牛骨刻辞》
书
吗
字体风格
(1)减省点画; (2)笔势流动; (3)用笔灵活; (4)体态多变。
草书 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 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是为了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 书体。
欧阳询(唐) 《九成宫醴泉铭》
(局部)
柳公权(唐) 《玄秘塔碑》 (局部)
颜真卿(唐) 《颜勤礼碑》
(局部)
赵孟頫(元) 《三门记》 (局部)
你
知 1、《兰亭序》
道
王羲之(晋)
中
国 2、《祭侄文稿》
三 颜真卿(唐)
大 3、《黄州寒食帖》
行
苏轼(宋)
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 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书法基本常识介绍主题班会
目 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壹 贰叁肆
中 国 书 法 发 展 历 史
楷
楷
书
书
四
笔
如
大
画
何
家
的
临
和
特
帖
三
点
大
与
行
写
书
法
中国书法发展历史
壹 中国书法发展历史
中国书法
由来
演变
练习
种类
主要作品 钢笔书法 毛笔书法
千中 年国 的文 历字 史的
发 展 经 过 了 几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 商、西周、秦、汉、唐、宋、元、明清、民国、当代
自商代中后期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从 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汉字演变的总 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 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
殷商 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 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 活动的文字。图为《祭祀狩猎涂 朱牛骨刻辞》
书
吗
字体风格
(1)减省点画; (2)笔势流动; (3)用笔灵活; (4)体态多变。
草书 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 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是为了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 书体。
书法公开课ppt课件

20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颜真卿书法
《多宝塔碑》
21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38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39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14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书法艺术成熟的特点
一,草、楷、行各体已完全成熟,中国书 法的技法体系基本形成。 二,书法走向完全自觉的阶段,书法在社 会各阶层普遍成为一种有意识的欣赏对象 。 三,文人有意识地追求书法之美,把书法 作为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并在技法功夫、 审美风貌上孜孜以求。
苏轼 《寒食帖》
29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晋 王珣 《伯远帖》
王献之 《鸭头丸贴》
30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书法与篆刻
书法与篆刻的关系是最密切的,它是书画作品中有机的组成部分,可谓相得益彰, 使整个画面更为夺目,以收到更生动的艺术效果。
4、书法与中国画
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有“书画同源”的观点。 汉字来源于象形,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图案,所以汉字与绘画有着必然联系,书 法比绘画更加抽象。 图像都是使用毛笔进行笔墨造型的,书与画的用笔与用墨都是相通的,故工画者多 善书。 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审美观念都讲究“气韵”把意境之美放在形体表现之上,所以人 们把书法视为“心画”。 书法同绘画两者在形式上也能融合在一起,题画款往往超出表明作画者身份的使用
四、书法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及于姊妹艺术的关系 书法在中国文化史上有较高的地位:
1、它是与书学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2、书法与文字学、金石学的关系
从传统文字学,金石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古文字学进一步丰富了书法的表现 领域,提供了更广泛的古代书法遗产资料,如甲骨文、汉简、帛书等,值得书法界给予 充分关注。
书法与篆刻
绪论
一、什么是书法 理论上讲是以汉字为载体,以毛笔为书写工具,以黑色线条为表现形式的民 族传统艺术。 书法三要素 1.笔法(使用笔的方法) 2.笔势(点画姿态的特殊写法) 3.笔意(作品风格,格调,情感) 注:用最简练的线条造型表达最复杂的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
.
二、为什么要学习书法
1、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六艺之一) 2、是中国人特有的艺术形式。 3、书写工具“毛笔”是中国独有的。 4、汉字是独特的(因形见字)。
3、循序渐进
苦练不是蛮练,必须掌握循序渐进的科学方法。 先正楷后行草,如小孩学步一样一步步走扎实了,才能奔跑自如。 先大字,后小字,古人说“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因为初学者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用笔,一笔 中的落笔、行笔、收笔,笔笔都有提按,调整笔锋等,须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小字有一定 的局限,毫厘之间要完成一系列的动作是很困难的,很容易一笔带过,所以要先写大字,后学小字。 先专一,后博学,初学者应本着选定一本好贴,专心致志临写,不要好高骛远,见异思迁,只
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瑰宝,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较高的地位,作为炎黄子孙的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学习、去继承、去发展书法艺术。
三、怎样学习书法
1、严格正字 所谓的正字,就是使用汉字形体标准化,使用规范化;秦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
的政策,但是秦的历史较短,正字的效果不大,解放以后我们国家统一了汉字的标准, 防止写错字、异体字,它不完全是符合文字学的规律,要使书法学习到达正字要求,就 必须在理论上懂得文字学的知识,在日常实践中养成严格的习惯。
方圆兼备代表作品: 《张玄墓志》、《张黑女墓志》
注:《龙门二十品》是北碑中的精品,唐楷学“法”,北碑学“势”。《张猛龙碑》北碑中最有影响,初学首选。
.
如何临帖 对临(要临像)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拟之者贵似”孙过庭《书谱》
背临 熟练掌握书体特点,加深对书体的印象。 读帖 在临写前要认真的观察,分析,像读书一样,去体会,去揣摩。“察之者尚精”孙过庭
分三个时期:初唐
中唐
晚唐
初唐四家: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薛稷
《信行禅师碑》
.
中唐: 代表书家颜真卿 早期代表作品: 《多宝塔》《东方朔画赞》 中期代表作品:《秦礼碑》《颜家庙》《李玄靖碑》《郭家庙碑》, 晚期代表作品: 《自书告身贴》《大麻姑仙坛记》《八关斋报德记》 代表书家李邕(李北海)《岳麓寺碑》《李秀碑》《李思训碑》
注“右军如龙,北海如象” 龙是指秀逸,象是指豪健之气。
晚唐: 代表书家柳公权 代表作品: 《玄秘塔》《神策军碑》 集唐楷之大成者
北碑(魏碑或魏楷)
方笔代表作品: 《龙门二十品》《始平公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 圆笔代表作品: 《郑文公碑》云峰刻石、《瘗鹤铭》
注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诗云“大字无过瘗鹤铭,小字无过遗教经”。
意义,成为整个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产生了书画交融、相映得趣的艺术效果。
.
第一章 基础知识
一、水准要高“高水平”正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
2、适合个人的学习程度。
3、是否喜欢(符合个人的审美情趣)正所谓“爱吃三分補”。
选贴的范围:
1、唐楷,汉—唐400多年的历史:
.
2、刻苦实践
书法的表现形式并不是很复杂,只有几根简单的线条,正因为如此,它对几根线条的要求就特 别的高,它不像绘画可以略加涂抹,而是要胸有成竹,一气呵成,一笔下去便不可更改,要求学书 者的基本功要扎实,熟练掌握手中的毛笔;当代书法家沈尹默在晚年的时候视力极度衰退的情况下, 还能写出笔笔到位、一丝不苟的楷书,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刻苦实践绝不能达到这样炉火纯青的境 界;古代流传下来很多刻苦学习书法的佳话,如张芝临池,池水尽墨,钟繇入山练字,十年木石皆 黑,智永登楼练字不下四十年,退笔成冢,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信心,待到熟练地掌握笔法,挥洒 自如之时自然会感到苦尽甘来。
《书谱》
临帖注意的问题: 1.动笔临帖(根本原则)。 2.临就一定要临“像”。(用笔、结构、神韵) 3.避免“抄帖”式的临习。“要求少而精,不要粗而杂”。 4.避免“一暴十寒”。(要养成写日课的习惯) 5.不要随意换帖。
.
二、执笔和用笔 执笔(由二王传下来的,唐朝陆希声所阐明整理的) 五字执笔法:擫(拇),押(食),勾(中),格(名),抵(小) 五字执笔姿势:掌立腕平,指实掌虚。
有跟定一家,老老实实的走进门.来,才能打好基础,博采众家之长。
4、学习古人 我们今天学习古人有着良好的社会条件,照相、印刷技术的提高,使我们简直就是
可以面对古人的真迹了(古人正相反,古代名家的真迹多封锁在深宫内院,秘不示人), 我们要提高眼力,就要多看真迹,多读著作,学习古人经验,融百家于一炉。如《中国 古代书法史》、《书谱》孙过庭,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等。 5、书之功夫,在书外 ①要求学书者要有一定的道德修养,作艺先做人(讲宋体字的发明人的故事) ②要求学书者广泛吸取艺术营养,如绘画、雕塑、音乐、国学等各方面知识也大有益于 书法的提高。
3、书法与篆刻
书法与篆刻的关系是最密切的,它是书画作品中有机的组成部分,可谓相得益彰, 使整个画面更为夺目,以收到更生动的艺术效果。
4、书法与中国画
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有“书画同源”的观点。 汉字来源于象形,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图案,所以汉字与绘画有着必然联系,书 法比绘画更加抽象。 图像都是使用毛笔进行笔墨造型的,书与画的用笔与用墨都是相通的,故工画者多 善书。 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审美观念都讲究“气韵”把意境之美放在形体表现之上,所以人 们把书法视为“心画”。 书法同绘画两者在形式上也能融合在一起,题画款往往超出表明作画者身份的使用
四、书法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及于姊妹艺术的关系 书法在中国文化史上有较高的地位:
1、它是与书学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2、书法与文字学、金石学的关系
从传统文字学,金石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古文字学进一步丰富了书法的表现 领域,提供了更广泛的古代书法遗产资料,如甲骨文、汉简、帛书等,值得书法界给予 充分关注。
书法与篆刻
绪论
一、什么是书法 理论上讲是以汉字为载体,以毛笔为书写工具,以黑色线条为表现形式的民 族传统艺术。 书法三要素 1.笔法(使用笔的方法) 2.笔势(点画姿态的特殊写法) 3.笔意(作品风格,格调,情感) 注:用最简练的线条造型表达最复杂的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
.
二、为什么要学习书法
1、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六艺之一) 2、是中国人特有的艺术形式。 3、书写工具“毛笔”是中国独有的。 4、汉字是独特的(因形见字)。
3、循序渐进
苦练不是蛮练,必须掌握循序渐进的科学方法。 先正楷后行草,如小孩学步一样一步步走扎实了,才能奔跑自如。 先大字,后小字,古人说“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因为初学者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用笔,一笔 中的落笔、行笔、收笔,笔笔都有提按,调整笔锋等,须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小字有一定 的局限,毫厘之间要完成一系列的动作是很困难的,很容易一笔带过,所以要先写大字,后学小字。 先专一,后博学,初学者应本着选定一本好贴,专心致志临写,不要好高骛远,见异思迁,只
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瑰宝,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较高的地位,作为炎黄子孙的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学习、去继承、去发展书法艺术。
三、怎样学习书法
1、严格正字 所谓的正字,就是使用汉字形体标准化,使用规范化;秦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
的政策,但是秦的历史较短,正字的效果不大,解放以后我们国家统一了汉字的标准, 防止写错字、异体字,它不完全是符合文字学的规律,要使书法学习到达正字要求,就 必须在理论上懂得文字学的知识,在日常实践中养成严格的习惯。
方圆兼备代表作品: 《张玄墓志》、《张黑女墓志》
注:《龙门二十品》是北碑中的精品,唐楷学“法”,北碑学“势”。《张猛龙碑》北碑中最有影响,初学首选。
.
如何临帖 对临(要临像)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拟之者贵似”孙过庭《书谱》
背临 熟练掌握书体特点,加深对书体的印象。 读帖 在临写前要认真的观察,分析,像读书一样,去体会,去揣摩。“察之者尚精”孙过庭
分三个时期:初唐
中唐
晚唐
初唐四家: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薛稷
《信行禅师碑》
.
中唐: 代表书家颜真卿 早期代表作品: 《多宝塔》《东方朔画赞》 中期代表作品:《秦礼碑》《颜家庙》《李玄靖碑》《郭家庙碑》, 晚期代表作品: 《自书告身贴》《大麻姑仙坛记》《八关斋报德记》 代表书家李邕(李北海)《岳麓寺碑》《李秀碑》《李思训碑》
注“右军如龙,北海如象” 龙是指秀逸,象是指豪健之气。
晚唐: 代表书家柳公权 代表作品: 《玄秘塔》《神策军碑》 集唐楷之大成者
北碑(魏碑或魏楷)
方笔代表作品: 《龙门二十品》《始平公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 圆笔代表作品: 《郑文公碑》云峰刻石、《瘗鹤铭》
注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诗云“大字无过瘗鹤铭,小字无过遗教经”。
意义,成为整个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产生了书画交融、相映得趣的艺术效果。
.
第一章 基础知识
一、水准要高“高水平”正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
2、适合个人的学习程度。
3、是否喜欢(符合个人的审美情趣)正所谓“爱吃三分補”。
选贴的范围:
1、唐楷,汉—唐400多年的历史:
.
2、刻苦实践
书法的表现形式并不是很复杂,只有几根简单的线条,正因为如此,它对几根线条的要求就特 别的高,它不像绘画可以略加涂抹,而是要胸有成竹,一气呵成,一笔下去便不可更改,要求学书 者的基本功要扎实,熟练掌握手中的毛笔;当代书法家沈尹默在晚年的时候视力极度衰退的情况下, 还能写出笔笔到位、一丝不苟的楷书,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刻苦实践绝不能达到这样炉火纯青的境 界;古代流传下来很多刻苦学习书法的佳话,如张芝临池,池水尽墨,钟繇入山练字,十年木石皆 黑,智永登楼练字不下四十年,退笔成冢,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信心,待到熟练地掌握笔法,挥洒 自如之时自然会感到苦尽甘来。
《书谱》
临帖注意的问题: 1.动笔临帖(根本原则)。 2.临就一定要临“像”。(用笔、结构、神韵) 3.避免“抄帖”式的临习。“要求少而精,不要粗而杂”。 4.避免“一暴十寒”。(要养成写日课的习惯) 5.不要随意换帖。
.
二、执笔和用笔 执笔(由二王传下来的,唐朝陆希声所阐明整理的) 五字执笔法:擫(拇),押(食),勾(中),格(名),抵(小) 五字执笔姿势:掌立腕平,指实掌虚。
有跟定一家,老老实实的走进门.来,才能打好基础,博采众家之长。
4、学习古人 我们今天学习古人有着良好的社会条件,照相、印刷技术的提高,使我们简直就是
可以面对古人的真迹了(古人正相反,古代名家的真迹多封锁在深宫内院,秘不示人), 我们要提高眼力,就要多看真迹,多读著作,学习古人经验,融百家于一炉。如《中国 古代书法史》、《书谱》孙过庭,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等。 5、书之功夫,在书外 ①要求学书者要有一定的道德修养,作艺先做人(讲宋体字的发明人的故事) ②要求学书者广泛吸取艺术营养,如绘画、雕塑、音乐、国学等各方面知识也大有益于 书法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