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老照片(正式)
8年级语文家乡的“老照片”综合性学习

8年级语文家乡的“老照片”综合性学习本次综合性学习与本单元的阅读话题联系紧密,因此,可以从"家园'话题引出,紧扣精神家园和爱国情感的主线,力图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领会"家园'的精神内涵,从而培育学生爱祖国从爱家乡开始,爱家乡从一点一滴的行动开始的思想意识。
8年级语文家乡的"老照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想】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生长在城市的独生子女,绝大部分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但精神生活远远不如物质条件丰富。
因此,通过组织合作、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的进展转变,就成为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目的。
由于学生已经比较熟识小组分工合作的活动方式,所以这次要在活动过程的设计和活动成果的评价上有新要求、高标准。
我们还是以四人小组为基本单位,但允许小组自由组合,最多是八人一个小组,最终在学生的自愿组合下,全班分为了一卜个小组。
为了保证活动开展的有序,我们设计了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的表格:家乡的"老照片'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第小组组长:组员: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方式:活动时间和人员分工:活动过程:成果展示方式:自我评价:【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关心家乡、关注祖国的历史文化的进展转变,从而培育学生宠爱家乡、宠爱祖国的爱国情感。
2.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受家乡的巨大转变,并能用合适的方式展示实践成果。
[教学重难点]确定合适的活动主题,设计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选用多样的成果展示形式。
[教学支配] 两课时1.导人预备,确定活动主题和活动方式,指导设计活动方案。
2.各小组按方案外出实践,筹备成果展示。
3.成果展示,师生评价。
4.整个活动周期为10天。
[教学步骤]一、导人:家园,既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更是我们灵魂和精神的栖息地。
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它见证了祖国的灾难和复兴,其中浸透了人民的鲜血和泪水,它记录了我们的感情和精神。
震撼!100张乐山绝版老照片,记录一座城市百年记忆!

震撼!100张乐⼭绝版⽼照⽚,记录⼀座城市百年记忆!时光如⽔,总是安然。
每⼀座城都是⼀部史诗,⽤沉稳的历史低诉着过去,⽤⽇新⽉异的变化迎接着未来。
站在历史的坐标,感受城市的变迁,⼼中拂过暖暖的柔情。
⼀座城市的记忆,牵扯太多⼈浓浓的乡愁。
你是否也在好奇,以前的乐⼭是什么样⼦的?乐⼭全景新⽼两张照⽚的对⽐看的出来乐⼭这座城市,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味道,这就是我的家乡!乐⼭!⽼霄顶公园60年代的⽼霄顶和现在的⽼霄顶,凉亭依旧、繁花盛开、叶绿枝茂!乐⼭⼤佛⽼公园凌云塔听奶奶说凌云塔那时候是可以上去的,但是现在为了保护好⽂物已经隔了⼀道铁栏,不能上了。
张公桥对⽐两张图以前张公桥对⾯是⼀座⼭⽽现在的张公桥,是闻名遐迩的⼀条好吃街了!铁⽜门作为⼀个90后⼩时候记忆中的铁⽜门和现在有些不⼀样了,每次去太阳岛的时候都会来这⾥坐船。
太阳岛那时去太阳岛的时候早已没有观光缆车了,但是还是很怀恋那个时候在太阳岛,河边上捡⽯头,搬爬海,童年真的快乐的不⾏!岷江⼤桥每次回到⽼家都会听爷爷奶奶,那时候在桥上卖鸡蛋的故事,讲故事同时,也在给我们讲道理!乐⼭汽车总站当时的汽车总站发展到现在都有肖坝车站,联运站以及⾼铁站了。
桂花楼看着古朴的砖⽡可以感受的到当时的年代感,城墙依旧保存的很好,这上⾯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是我们不知道的。
乐⼭港从⽼照⽚看后⾯的睡佛清晰可以见,蓝蓝的天、⽩⽩的云与睡佛交相辉映。
迎春门当时是80年的洪灾⼏乎把迎春门都给淹了。
⽽现在周边筑起了⾼⾼的防洪台,以免再次被洪⽔给吞没。
⽼乐⼭还有这些照⽚记载了1911年-2017年的乐⼭,⼀起来看看他的⽼样⼦吧!1911年,这是⽬前发现的最早⼀张记录乐⼭城市的图⽚,拍摄者现⼰⽆法考证,原载于早期的苏联画报。
六⼗年代的乐⼭全貌。
1982年,乐⼭的城市发展始于改⾰开放之后,上世纪六、七⼗年代以前的乐⼭城⼤都还是⼩青⽡房,和过去⼀样⼏乎没有⼤的变化。
2004年,随着⼈们的⽣活⽔平的提⾼,房地产业的逐步兴旺并进⼊⾼速发展阶段,乐⼭的城市⾯貌发⽣了惊⼈的变化,肖公嘴⼀带⼰开始出现了三⼗层以上的⾼层建筑。
【图】东北农村30年前,那些珍贵的照片

【图】东北农村30年前,那些珍贵的照片东北农村30年前,那些珍贵的照片在坛里游荡很长时间了,为了能够发个好贴子。
把吉林老家表哥发给我的了一些老照片,在坛里晒一晒,让70后生在东北农村的我们,来共同回忆的一下,哪年、那事!为了让大家多了解一下我们哪的农村的习俗,文图并茂。
不多讲了----------------上图东北的鸡窝(用稻草编制的鸡窝,鸡下蛋时,特舒服。
好窝下好蛋鸡的美食苞米)老碾盘(用于碾磨粮食的工具,也是驴的VIP专享)鞭子(用于驱赶牛、马拉车的工具,在本山大叔的小品《三鞭子》的大家见过。
皮梧露鞋(因为四五十年代的交通运输主要靠马车,冬天的车老板必须要有双耐寒耐磨的鞋,在鞋内垫上东北的梧露草,非常暖和舒服。
)土办法杀年猪(在年关底将近,把家养了足年猪杀了过春节,一般的猪都在300多斤。
现在没有养这么大的猪了,也不怎么杀了。
)做棉袄(东北的大棉裤、二棉袄,现在只有老人还穿,年轻人再也不穿了)哪个年代,那家不三四个孩子啊!孩子和鸭子比数量呢!还是计划生育好!现在生那么多也养不去啊?小时候,玩的老鹰抓小鸡。
儿时的快乐!乡情---看望生病的多年老姊妹(农村没有什么好东西,自家鸡下的蛋,和黑牛豆奶。
风风雨雨几十年的相处,感情深厚!闲时一旦烟,晒过活神仙!(眼袋杆够长吧!旱烟非常够劲!狗皮帽现在很少见了。
)农闲时,看几把小牌,娱乐一下!(东北特有的纸牌,现在没有人玩了,改成麻将了。
)跳皮筋(东北丫蛋们的最爱,现在没有人跳了,都上网玩游戏了。
)最纯朴的秧歌(没有像样服饰,开心就好!)煮黄豆(农村制作大酱的原料。
想起小葱蘸大酱、黄瓜,那个美呀!)大酱块制作(将煮熟的黄豆,倒碎,摔打成块,用纸包好存放,进行下酱)打场(东北把成熟的粮食作物,收获到家,在场院加工晾晒)大冬天的,坐在火炕上,烤着火盆,抽着眼袋,老姊妹唠唠嗑。
(东北的老姑娘叼着大眼袋,现在可没有那个姑娘吸烟了,火盆、炕席再也看不见了。
)12寸的黑白电视机、单卡录音机那时候的家庭可以了!还有自己设计的什么机器,有头脑的人才!不知道干什么用的?屋内报纸糊的墙,外地原色泥墙。
八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家乡的老照片》课件 鄂教版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武汉长江大桥——经济腾飞的纽带
•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 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 车,。
武汉绿地中心——再次腾飞的象征
606米,高度仅次于迪拜塔和上 海中心的世界第三高楼“武汉 绿地中心”将在武昌长江之滨 建成。绿地中心是武汉崭新的 地标、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载 体、城市功能开发的新亮点, 将凸显武汉中部地区中心城市 地位,加快武汉 “全国“两型” 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 设步伐。
后记
武汉的城市记忆是我们守护的城市之光,而这座城市 的未来也是我们这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时代在变迁,武汉在发展的大道上前行,愿我们的努 力,使我们的家乡更美好!
谢谢观映!
租界中的欧式建筑——向现代转型的缩影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汉 口被选为通商口岸 ,汉口下游岸先 后开辟了英、德、俄、法、日五国 租界 。 • 汉口开埠客观上给武汉发展带 来巨大的影响,使城市从封闭走向 开放,并由此开始城市近现代化之 路。 •
汉阳兵工厂——中国近代工业史的写照
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 在汉阳兴建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 而它们代表当时我国最先进的工业 技术水平。
从武汉的建筑看武汉两百年来的发展
前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近两百年来,武汉经历了深刻而惨痛的洗礼。 徘徊于江汉关口,我们窥见了武汉的崛起; 流连在汉 阳兵工厂边,我们沉浸在当年的战火硝烟中;站在红楼前, 我们呼吸着二十世纪遗留下的政治气息; ……而如今, 滨江的大厦述说着武汉的腾飞。 武汉的老建筑老照片见证着武汉的年轮、文脉和记忆, 构建了这座城市的肌理,构建着这座城市的灵魂。 让我们在老照片中体味近、现代的武汉,体味时代的 发展。
老照片:走进80、90年代的苏州,每一张都是满满的回忆

老照片:走进80、90年代的苏州,每一张都是满满的回忆苏州古城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阳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
一组老照片,带你走进90年代的苏州,小桥流水江南小镇的优美景色。
图为在船上打捞螺蛳的渔民。
苏州的河道甚多,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
图为河道打捞淤泥的工人,苏州河道每年都会定期进行清理。
图为1988年的吴县望亭镇街上修鞋的师傅,2001年苏州撤销吴县,分设吴中区、相城区,所以现在就没有吴县了。
那个时候鞋子坏了都不舍的扔掉,都是拿到街上修修在继续穿。
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修鞋师傅也越来越少了。
图为1994年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
苏州古典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文化内涵。
图中的男子穿着喇叭裤是不是很有年代感。
图为1995年的八宝街,八宝街是苏州城区东部的一条街巷,位于定慧寺巷南侧。
街长150米,宽2~7米。
其中100米为水泥道板路面,其余为弹石路面,走在这条街上更能显出苏州的文化。
图为1991年的斜塘老街,漫步斜塘老街,仿佛时光倒流,有如置身数百年前的姑苏城中。
沿街建筑以一、二层为主,绝大多数为坡顶式样,整体面貌和谐统一,基本保持着江南水乡民居原貌。
现在的斜塘老街已经重建。
苏州有句话:不到斜塘老街,不解古今穿越。
图为1998年的苏州街道,苏州古街道不仅美过乌镇,而且还免费,随便走在一条古街道上都能感受到它的古色古香,在加上小桥流水的相伴,真的是美景中的美景。
图为1996年的苏州街头,人们在休闲的打牌,这种牌只有江浙一带才会打,和猜大小差不多。
再配上吴侬软语别有一番味道。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脍炙人口的俗语不知已经影响了多少人。
鄂州老照片(观音阁公园)

鄂州是一座山水城市,东有莲花山(元极大师张志祥在此建立中华传统文化碑林),西有西山(三国吴王孙权山上建筑避暑宫、望江亭,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此题词赋诗等),南有葛山(山上有葛洪庙,葛洪当年在此采药炼丹、行医治病),北临长江(江中天然观音阁),市中心有洋澜湖(古代又称澜湖、南湖)。
城市有山有水,山清水秀,是一座旅游观光、安居乐业、不可多得的中等美丽城市。
鄂州素称“百湖之市”,梁子湖、武昌鱼等名胜、名产闻名海内外。
此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总认为身居此地这也不好、那也不行,后到外地多跑几趟,才感到“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之真谛(当然此为我的第二故乡)。
过去流传的鄂城“三恶”(人恶、车恶<因为旧时滨临长江码头搬运工人多,拉着板车不顾旁人>、米恶<沤米>)、“排外”(排斥外地人)等不好名声,现在不复存在了。
“好男儿志在四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012年10月3日舒忠民撰文/摄影)武昌门观音阁(古称“万里长江第一阁” ,江对面(江南)为黄冈市区)观音阁石碑观音阁简介近造古城墙(亦为江堤。
左为新民街,右为观音阁公园)博主舒忠民(2010年摄)吴都古城简介城墙卖风筝公园健身场公园健身场公园健身场谢守信老人,85岁,鄂州文坛名人,坚持江边散步锻炼(舒忠民摄)滨江游客观音阁公园石碑三国时期吴王孙权雕像(2012年10月3日舒摄)篆刻孙权石墩运筹帷幄始建初期(2009年12月舒摄)二期(2010年7月舒摄)三期(2011年10月)大型古装电影《武昌情殇》开机仪式(2012年5月8日于鄂州)主演、主创人员亮相京剧票友为晨练市民、草根戏迷演唱京剧、歌曲滨江公园现代化公共厕所滨江公园治安岗亭滨江公园巡逻警车中老年游泳爱好者半边天,巾帼不输须眉建国前汉口至九江(简称汉九班)鄂城小轮码头(当年我父亲就读于武昌高中时寒暑假经常乘坐小轮在鄂城住宿一夜,次日再回武穴,下船后还要步行约70华里才能回到老家)。
安庆城的老照片,只有怀旧的人才懂得安庆人的家乡情怀!

安庆城的老照片,只有怀旧的人才懂得安庆人的家乡情怀!振风塔振风塔那时是安庆的地标老码头国民党安庆政府机关安徽省第一个飞机场安庆号轮船70年代轮船码头渔船在长江中打鱼,那时端午节还有鲥鱼吃,价钱还不贵城西皖河口民国时期的鸭儿塘,塘边只有几户庄户人家五十年前的鸭儿塘,那时围着塘边已经有了一条街,也很热闹的原陆军医院(116医院)内六角亭,见证了医院的变迁与发展,现海军医院内,早年已重修修鞋匠修鞋匠挑水夫水饺挑子大王庙街老大南门,回民居住的地方大南门街旧景任家坡(英王府)改建前的龙山路(中医医院旁)玉琳路德宽路天主堂现锡麟街与孝肃路交汇处锡麟街南段旧景孝肃路旧时城东小南门城东沿江居民区四眼井,早前的井水是四眼井街居民饮水之源,无论炎热三伏或酷冷三九,常年清澈甘醇六十年代前的老龙狮桥人民路,那时满街的参天梧桐树是夏天乘凉的好去处,现已改建为商业步行街人民路商铺五十年代的菱湖公园菱湖公园内老纯阳阁,现原址修建夜月亭旧时迎江寺大门座落在城西的大观亭,毁于日本侵华战争远眺大观亭,拟重建人民路的新光电影院,现改为黄梅戏馆座落在人民路中段的人民剧院,戏迷们经常光顾观看黄梅戏那时严凤英,王少舫演出的《天仙配》深受老百姓喜爱严凤英饰演七仙女剧照那时京剧也很受安庆观众喜欢,剧场常常爆满迎江寺里茶社旧时商会江万春水饺,安庆第一名吃,生意很兴旺老字号清真饭店,也是食客常去之地方早年大南门清真牛肉包子就名扬海内外老外吃得津津有味老字号名吃,韦家巷汤圆老字号商铺胡玉美,麦陇香,安庆百姓好有口福,蚕豆酱,麦子酥糕点,家家都不缺胡玉美的豆腐乳,豆瓣酱是很有名气的,据说是驻外中国使馆必备食品百货大楼,建与五十年代,现重建金华联超市很有名气的四牌楼小崔画像馆旧景国货街旧景,那时也是安庆人逛街购物必到之处倒爬狮街商铺,女孩子们特别喜欢在这里挑选自己喜爱的衣服五交化大楼位于韦家巷路口,现在对面是安庆四中。
100多张罕见杭州老照片流出带你看看爷爷口中的小时候

100多张罕见杭州老照片流出带你看看爷爷口中的小时候你肯定没有见过这样的雷峰塔和白堤破旧不堪?可别嫌弃!这就是100年前的杭州!100多张罕见杭州老照片流出带你回顾杭州百年变迁原来老杭州长这样!百年杭州20世纪初,杭州,西湖断桥。
1906年,杭州,路边的穷苦人。
迈耶/摄1906年,杭州,西泠桥。
这里荒草丛生,苏小小墓依旧清晰可见,后面是有名的宝石山,不知为何当时的山上到处都是光秃秃一片。
1910年,杭州,西湖断桥。
1915年6月28日,杭州,市场里的小贩在卖荸荠。
杭州,延龄路,就是今天的延安路。
西德尼·甘博/摄,大约拍摄于1917-1919年之间。
1917年,杭州,礼拜堂学校的男孩。
冬天的杭州没有暖气,每人手提一小铜炉取暖。
1917年,杭州,抽烟的老人。
运河杭州段有不少船民世代以船为家,这是一个船民的小男孩。
大约拍摄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杭州,牛车拉柴禾。
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1918年,杭州,一位算命先生。
1918年,杭州,运河里装载木材的船只。
西德尼·甘博/摄1919年,杭州,剪刀匠。
1919年,杭州,装大碗茶的大壶。
西德尼·甘博/摄1919年,杭州,制伞店。
西德尼·甘博/摄杭州,私塾学童。
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杭州,用牛拉水。
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杭州,六和塔旧景。
这张照片估计是站在当时的之江大学内拍摄的。
大约拍摄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从西冷桥洞遥望保俶塔。
大约拍摄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杭州,清波门。
这张照片拍摄后不久,它就被拆除了。
大约拍摄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杭州,之江大学运动场,就是现在的浙大之江校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西寺晓钟
木兰寺一名西寺,唐贞观年间建,明洪武年间重修,为从前朝贺习仪之所,其 晓钟清脆,回荡晨空,山村田野,一片静谧景象。今黄陂区前川城区西寺大道为纪 念尉迟恭将军在黄陂功绩。西寺系唐贞观年间襄州都督尉迟恭所修,明洪武年间重 修,为从前朝贺习仪之所,寺中的大钟系明朝万历年间邑人郑光禄监铸,重5048斤。 县志有诗这样描述:竹阁春深梦未醒,木兰钟声动神听。数声清越传空际,敲落银 河万点星。其晓钟清脆,回荡晨空,山村田野,一片静谧景象。始铸西寺大钟屡屡 失败,县太爷坐卧不安,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武湖有一对渔民夫妇是铸造大钟的 能手,丈夫叫铁汉子,妻子叫银姑娘。县太爷闻讯大喜,于是马上命令他们百日之 内将钟铸造完成,否则问他们的杀头之罪。夫妻二人也不敢怠慢,随即燃炉炼铁, 九十九次的浇铸,终因无人祭炉而未能铸造成功。眼看百日期限已经到了,铁汉子 深感无望,便与银姑娘相拥而哭。为了救丈夫,银姑娘深情地望了丈夫一眼,毅然 纵身跳入炉内。铁汉子想上前阻拦,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只扯下了半幅白裙。爱妻 丧生,大钟铸造成功,县太爷感叹之余,决定亲自试敲。铁汉子言道,此钟不仅声 音悦耳,而且他走多远钟声也会传递多远。县太爷不信,赐他快马一匹,约定半夜 子时起程,次日辰时试钟。铁汉子依约催马赶到武湖,黎明弃马乘舟。刚好时辰已 经到了,耳边传来了悠扬的钟声。铁汉子触景生情,思念爱妻,痛哭着将白裙撕碎, 当作纸钱抛入湖中祭奠。一会儿,碎裙变成了群群小鱼在水中腾跃。于是“西寺晓 钟敲,武湖银鱼跳”的传说便流传开来。
黄陂三鲜
地灵人杰
清代文武三榜眼
英才辈出
曾大观 刘彬士
清朝名 宦
金国钧
山东巡抚周恒祺 振威将军王正起 广东学政胡瑞澜
民国大总统黎元洪
出奇制胜的徐海东
军旅骄子
大别山骄子杜义德 驰骋苏浙的陈庆先
知名作家绿原
文坛“老水手”曾卓
文坛精英
文化先驱伍禾
台湾学者胡秋原
梨园三俊彦
王若愚 李百川 江秋屏
艺苑俊杰
电影导演颜学恕 瑞典“终身职业歌剧歌唱家”蔡大生
前川北60里的木兰山为荆楚名岳之一,不仅以木兰 将军的家乡闻名于世,而且以自然景观和道教圣地吸引 各地游人香客。相传,汉代木兰山下有一千户长朱寿甫, 膝下有一女名木兰,聪慧过人,不仅知书达礼,而且武 艺超群,每日习文练武在山中,山山岭岭都留下了她的 足迹,山上遍布她用过的竹箭,好一派“低眉菩萨红妆 样,怒目金刚剑侠同”的巾帼英雄气概。当时,胡羌入 侵,可汗点兵。木兰女扮男装,毅然代父从军。转战十 二载,木兰凯歌还。这时,漫山遍野的竹箭,竟然变成 了参天大树,郁郁葱葱,鲜花怒放,姹紫嫣红,好象在 迎接木兰将军的胜利归来,又好象在欢庆木兰的丰功伟 绩。绿的木兰树,红的木兰花,一经轻风摇动,顿时飞 红摇翠,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木兰耸翠”的绚丽图画。
六、滠水冬温
滠水自北向南,纵贯黄陂全境,至五通口与谌家矶之间 注人长江。此河水据说冬暖夏凉,甚是奇异。[1]有一座“温 泉殿”,温水奔涌,“溯雪常消青草洲”。传说上八仙闹海 被下八仙斗败,受到了惩罚。这时,江海黄龙前来说情,并 亲自送他们回府。谁知上八仙恩将仇报,反将黄龙扣押在洞 府。何仙姑闻讯愤愤不平,救出黄龙逃到人间做了夫妻。黄 龙取名齐天龙,何仙姑取名荷花。夫妻二人相亲相爱,驾舟 打鱼为生,也常摆渡助人。一年,大雨滂沱,山洪爆发,良 田淹没,生灵惨遭涂炭。齐天龙夫妇痛彻心脾,驾舟抢险, 奋勇救人,使许多乡亲死里逃生。可他们夫妇二人却因劳累 过度,不幸被洪水卷走。乡亲们四处呼号,八方寻找,后在 县北不远找到了他们的尸体,人们便将他们夫妇合葬在滠水 边。为了纪念这对舍己救人的夫妇,人们还在他们夫妇的墓 前修建了仙侣台和仙侣洞,常年供奉。这件事情感动了上八 仙和下八仙,以后每逢冬至忌日,群仙齐集于此,纷纷向河 中洒酒祭祀,于是滠水就有了“冬温”之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八、钓台夜月
前川东北5里,有磐石临河,世传宋代隐士曾钓鱼于此。 钓台其实有岩无台,在县北5里处的滠水西岸,临河突兀 一块高达数丈的砂岩,半腰刻有“钓台夜月”四个篆字, 显得古朴大方,幽静宜人。宋代有个隐士,自负清高,一 心欲效东汉严子陵的隐居生涯,以此图谋虚名,所以爱在 月明风清的良宵,选择在此高台垂钓。一天,一路人见了 问道:“先生,你坐这么高怎么能看见浮子的动静?如此 垂钓岂不笑话?”宋隐士听了不屑地一笑,孤傲地说: “哼哼,你知道什么?象我这样钓鱼的只有雅士严子陵知 道。”路人呵呵笑道:“严子陵是弃官隐居,担心汉光武 帝刘秀来找他出仕,才天天在高处钓鱼,实则是为了居高 临下便于观察,以便朝廷来人时,随机做出应变之策。皇 帝又没有派人来找你,象你这样钓鱼不是东施效颦吗?可 笑,可笑!”宋隐士听了大为不悦,索性置之不理。不料 瞥见河中月影,只见月影在水中闪动,也象在笑他。他恼 羞成怒,捡起块石头向月影砸去,顿时水泛波纹,月成两 片。从此,在钓鱼台上观看河中的月影就成两半了,“钓 台夜月”由此而得名,宋隐士则被贻笑后世了。
黄陂人杰地灵,人文底蕴深厚,素有 无陂不成镇之说。自北向南有“木兰耸 翠”、“武湖烟涨”等十大历史人文景点 传说,时间跨度从东汉至明朝,包括花木 兰、二程、鲁班、尉迟恭、黄祖等在黄陂 的传说,招徕得不少文人墨客纷至踏来, 使得黄陂声名广为传颂,促进了黄陂的经 济繁荣与文化交流。
一、木兰耸翠
(此为黄陂第一胜景)
科学巨擘
地球化学家涂光炽 地质学家陈庆宣 半导体材料专家梁骏吾 药物学家萧培根
“东方电脑”柳大 华
美国第一位华人大学校长田长霖
海外赤子
意大利“加勋大骑士”万子美 世界诗人资料中心主席彭邦祯
活 动 主 题
①家乡的名山大川、道观寺院 ②家乡历史上的重要建筑 ③家乡的著名人物 ④家乡的特色建筑 ⑤家乡的土地变化 ⑥家乡交通工具的变化 ⑦家乡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⑧家乡历史上得小吃 ⑨家乡的租界遗址 ⑩家乡历史上的传统服饰 ⑪家乡历史上的老玩意儿 ⑫家乡在历史上的地位
黄陂十景
黄陂十景又称陂邑十景。清同治 《黄陂县志》著录有黄陂十景,分别 是: 木兰耸翠、鲁台望道、 板桥仙迹、西寺晓钟、 武湖烟涨、滠水冬温、 克寨屯军、钓台夜月、 甘露呈祥、 铁锁龙潭。
五、武湖烟涨
武湖又名黄汉湖,位于黄陂东南部,相传为东 汉江夏太守黄祖练武习射之处,湖面因日照受热, 水汽蒸腾,浓雾弥天,在黄昏或清晨形成烟雾溟蒙 的景象,山林房屋,若隐若现,如天上的仙境;人 流车马,隐现其间,如腾云驾雾。这就是“武湖烟 涨”,为黄陂的奇景之一。民间传说也附会而生。 世传汉时江夏太守黄祖,常到湖边操练水军,其坐 骑寄放在辛店马场庙,浸湿的铠甲就晒在湖中的晒 甲山上。因此,该湖成为演武湖,其名也由此而来。 后来黄祖兵败,被孙权枭首示众。黄祖饮恨黄泉成 为鬼雄,仍愤愤不平,在地府重征旧部,占据武湖。 每日清晨与生前一样,操兵演武,只杀得“万戟凝 霜”,“千舸冲浪”,水珠四溅,风沙弥漫,好似 浓雾烟云般。传说归传说,但这烟雾确实给武湖披 上一层神秘面纱,放舟湖中,飘飘然有羽化登仙之 感。
九、甘露呈祥
前川东10里的甘露山,因世传陈武帝时曾降甘露面得名。山下有 甘露寺,1567年(明隆庆元年)重建,内祀二程及诸学者。 相传南朝陈武帝时,县东10里处有一翠岭,岭上住着一对夫妻, 男耕女织,恩爱和睦。后来他的妻子身怀六甲,临盆产下一条小龙。 丈夫将这个出生物当成怪物,操起一把铁锹向小龙砸去,只听见一声 惨叫,竟斩断了小龙的尾巴。小龙就地一滚,而后腾空飞向云端,恋 恋不舍地探出头来向母亲哭诉道:“母亲不必难过,你老只要唤儿几 声,儿会回来探望双亲的。”母亲听后害怕其父生气,忍痛嘱咐他 “莫回”,而小龙却听成了“恶回”。因此,只要听见母亲的呼唤, 小龙回来时就雷电大作,雷雨交加。有一年,久旱无雨,禾苗枯黄, 人畜染疫,百姓遭殃。小龙的母亲眼见满眼饿殍,生灵涂炭,心中万 分难过。她眼含热泪,仰望长空,引颈高呼:“龙儿!”顷刻之间, 风起云涌,雷鸣电闪,只见一条秃尾巴小龙,身背南海观音而来。观 音大士将手中的紫金瓶朝下一倒,于是紫金瓶中滴下几点甘露,顿时 大雨倾盆,禾苗复苏,瘟疫消除,人畜两旺。于是翠岭被人命名为 “甘露山”,又称“甘露呈祥”。山下有甘露寺,1567年(明隆庆 元年)重建,内祀二程及诸学者。
二、鲁台望道
鲁台山上有二程(程颢、程颐)筑台望鲁、缅怀孔圣的遗址,后人又建 双凤亭于其上,是纪念二程的古迹。黄陂大桥东端,岿然一山,此即鲁台山。 山山有重点文物单位鲁台山古墓葬群。北宋中叶,程颢、程颐兄年曾在此筑 一高台,名“望鲁台”,宋称“鲁台望道”,以遥望尼山,寄托仰止之情。 北宋期山上始建“清远亭”,南宋时为纪念二程改称“双凤亭”。亭侧有一 聪明池,相传为二程研墨洗笔之处,池中有涵虚亭一座,系二程常来攻书之 所。亭东里许,有一摇碧荡翠的“流矢湖”,因二程兄弟常在此习射而得名。 明景泰年间(1450—1457)在鲁台山南麓建有“二程祠”,后相继改为“二程 书院”、“望鲁书院”,与濂溪、南岳、岳麓、石鼓书院齐名。清代增建讲 堂学舍,后改名为师范学堂和县模范高等小学堂。抗日战争时期被毁于日寇 铁蹄之下。1962年政府拨专款维修,当代著名文豪郭沫若亲笔题写“双凤亭” 金字匾额,斯亭即灿然生辉。本世纪初,政府拨款重建,古亭焕发青春光彩。 登临峦巅,仰观亭翼若飞,古木参天;俯视,岸映西州城半出,虹栏吸波润 青云;极目远眺,十里山光水色,尽收眼底。历代文人骚客登揽胜抒情,吟 古咏物,留下了大量锦诗妙文。惜之文迹寥寥,书香气微微。
十、铁锁龙潭
在黄陂城内旧县署西百步外,有一潭,中有一墩,上 立两根石柱,各高丈余,明成化年间被风吹折一根,所存 一根不知仍在否。以前传说古萧寺有一条泥龙,阴雨天或 潜或现,寺中僧伽非常害怕,恐其兴风作浪,便以锁系龙。 一天晚上,风雨大作,泥龙腾空而去,后渔人在潭中捕鱼, 网得长锁。萧寺不知何代所废,而潭则被称为铁锁龙潭。 为黄陂十景之一。万历年间县令胡仲澜在潭上建文昌祠, 久废。到1871年(清同治十年)重建文昌宫,复修正殿 一重,中祀历代帝君先贤。东侧有放生池,由放生公所管 理。1909年(宣统元年)进步人土打破女禁,创办了黄 陂第一所女子学校--木兰女校。当时封建传统观念毕竟根 深蒂固,主事者虽冲破阻力,创办了女校,但却顾虑重重, 仍把女子视为必加防范的洪水,把校址设在铁锁龙潭的中 心处,原藏经阁的旧址上,而且四周筑起篱笆围墙,只开 一门进出,几乎与世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