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二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二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教学重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并分享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两位数加两位数该怎么计算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老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如23+37。
2.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从个位数开始相加,如果和大于等于10,就向十位数进1,继续相加。
3. 老师通过例题,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
4.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和解决问题。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巡回指导。
2. 老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困惑。
3.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老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教学反思:六、课堂互动游戏(10分钟)1.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游戏,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游戏规则:学生分成两组,轮流上台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计算正确的小组得分。
3.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
七、拓展练习(10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拓展练习题,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问题、退位问题等。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巡回指导。
3. 老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困惑。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7、回想一下,在竖式计算中,他是从哪位加起的?
师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35+23= 43+26=
抽生板演,教师重点指导学困生。然后集体订正。
2、针对易错的地方着重练习: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小马虎做的题,你们谁能帮他找找错。
四、综合练习:
二、新授
1、探究例一和第一种方案。
2、你是怎么想的?(生答师板书: 35+32= )
3、说说口算时你是怎么想的?(生说师摆小棒演示)
4.学习列竖式计算。
师:看来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还是挺好的。那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应注意什么呢?(请刚才用竖式计算的学生上来介绍。)
计算方法:首先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再从个位开始加,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也有些同学可能是从十位开始加的。)
2、笔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过程:
1、引出问题。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准备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海洋博物馆,想去吗?(出示主题图)
2、你们看,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3、谁来汇报一下你的发现?
4、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人?(小组交流)
5、 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些方法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你准备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主备人:参与人: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 加两位数(不进进位)的加法。
第二单元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用于展示教学内容的图片和示例。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片中的数学问题。
2.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
2. 教师总结学生的计算方法,并介绍一种通用的计算方法,即先计算个位数,再计算十位数,最后将两个结果相加。
3.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示例,引导学生用通用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三、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 教师选择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评价和讨论这些作业的正确与否。
四、应用(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的图片,引导学生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2. 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师强调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进位、借位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这个知识点。
教材中的相关章节是第七章的第一节,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位加的原理和步骤。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计算题,并理解进位加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进位加的原理和如何在实际计算中正确地应用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练习本和计算器等教学工具,同学们需要准备好自己的学具,比如笔和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今天的课题,比如:“小明有1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5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展示一个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例题,比如:23 + 45。
我会讲解这个题目应该怎么计算,从个位数开始相加,如果有进位要记得加到下一位上。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类似的题目,让他们自己动手计算,我在旁边会提供帮助和指导。
4. 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简洁的板书,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5.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同学们回家后继续练习。
六、作业设计a) 32 + 56b) 74 + 28c) 84 + 162. 解释进位加的原理,并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答案:1. a) 32 + 56 = 88b) 74 + 28 = 102c) 84 + 16 = 1002. 进位加的原理是:当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大于等于10时,就要进位。
比如,32 + 56,个位数2加6等于8,十位数3加5等于8,所以结果是88。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些错误。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两位数加两位数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两位数加两位数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两位数加两位数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将通过实际例题来讲解和练习这个计算方法。
教材中的相关章节为《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如何正确地进行计算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练习本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比如购物时需要计算价格,来引入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概念。
2. 讲解例题:然后我会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比如23+45,来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我会逐步解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并让学生们跟随我的讲解进行计算。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进行计算,并检查他们的计算结果。
4.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将计算过程进行板书,以便学生们更加清晰地看到每一步的计算方法。
5.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们回家后进行练习。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23+45=(2)56+78=(3)34+21=2. 答案:(1)68(2)134(3)55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学生们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计算过程中,仍有一些学生出现了错误,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对于拓展延伸,我可以在下一节课中引入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概念,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是关键,它能够帮助学生们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
例如,通过购物时需要计算价格的情景,我可以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重要性。
两位数加两位数优秀教学教案(精选7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优秀教学教案(精选7篇)《两位数加两位数》优秀教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以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我们班有没有小朋友收集邮票?收集邮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增长知识,可以培养办事认真的习惯和毅力。
你们看,有两位小朋友都是集邮爱好者,他们正在数自己的邮票张数呢。
(出示情境图)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根据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小朋友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列式解答吗?从学生提出的。
问题中,选出求和的问题:“两人一共有多少张?”并让学生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34+16”三、实践操作,探索算法。
1.学生尝试计算34+16。
(1)“34+16=?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来讨论一下。
同学们可以借助计数器、小棒这些学具,也可以尝试创新用别的方法,看哪个小组讨论的最好。
”(2)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教师巡视,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讲解算法。
反馈方法1:我们组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个位上拨4个珠子。
要加16,十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
个位上4个加6个是10个珠子。
就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把个位上10个珠子拨去。
得到50。
反馈方法2:我们组用小棒来摆的。
先摆3捆4根,再摆1捆6根。
4根加6根是10根,10根可以再捆成1捆。
3捆加1捆再加1捆是5捆就是50根。
反馈方法3:列竖式,并引导学生讨论应该从哪一位算起?说说自己的理由。
人教版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

人教版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运算方法。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加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并能够正确地进行验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但是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运算,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指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加法还有一定的混淆,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澄清和强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和验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3.采用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教学课件,包括算式、图片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题目,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如购物、做菜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场景中存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问题。
让学生试着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十五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十五篇《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1合作探究,悟算理。
1)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学具,(例如:小棒、方块、计数器等)学生可以用,也可以在练习纸上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
小组内先商量一下,选择哪种学具帮助问题的解决。
2)老师提要求,小组合作先摆一摆,再说一说,进行交流,还可以把摆的过程记录下来。
学生动笔算算试试。
找一名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结果都是42,从哪一位加起比较好?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动手做一做,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我们解决了,还要解决右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打开书,做在书上。
2)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和以前的计算题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1)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2)在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都要注意什么?小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解决学生明确提出的其它问题。
过渡语:同学们算的都很好,刚才我们游览了海底世界,参观了展厅,接下来我们到海滩上去玩一玩。
[评析:仿例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新知识的特点,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不但获取了知识,而且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联系实际,应用拓展出示右边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1.猜一猜贝壳下面的数是几。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2.判断。
先独立思考,再举判断卡判断。
3.猜一猜,小海龟可能是几?学生有可能会说出很多不同的答案,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生动有趣,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学生体会到知识产生于生活情境中,又应用到生活中去。
]全课总结,升华知识下课铃声响起,老师评价在这节数学课中,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有些贝壳想送给他们,了解男生有几人,女生有几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50个贝壳够不够,并试着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2.会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计算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
3.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难点: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具学具
课件、试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知
1.口算我最棒。
(老师出示试题卡片)
50+20=70+15=
9+50=70+20=
35+60=30+30=
60+40=30+6=
2.师:请同学们看情境图,(课件演示少年合唱团的情境图),少年合唱团里有23名女生,22名男生,请你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学生:少年合唱团共有多少名学生
师: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23+22=
师:这样的算式以前我们做过吗(没有)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计算这样的算式。
设计意图:以复习整十数加两位数、一位数的加法,使学生回忆其计算方法,然后用具体情境提问题、列式引出所学知识。
二、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1.师:算式23+22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算一算。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2.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小红:我是这样算的:
①23+20=43
②43+2=45
小亮:我是这样算的:
①20+20=40
②3+2=5
③40+5=45
小刚:我是这样算的:
①20+22=42
②42+3=45
3.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我们除了用以上方法计算外,
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计算,那就是竖式计算。
(教师板书竖式,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老师书写过程)
23
+22
45
4.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用竖式进行计算。
(老师出示试题卡片)
38+21=52+15=43+55=
(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巡视,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结果,然后交流)
5.师:同学们学知识学的很快,今天我们又学习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后,教师引出可以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通过试一试,让学生亲自体验用竖式计算加法算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5+22=24+35=62+25=36+23=
2.用竖式计算。
71+18=53+14=45+54=
3.生活中的数学。
用30元钱买一把扇子和一个闹钟,钱够吗
扇子11元,闹钟18元。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课堂小结
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在摆算的学习活动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3.在用多种方法计算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难点:进位加法中的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计算原理。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课件,小棒若干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出示口算卡片。
6+78+35+84+95+2736+952+877+3
师:计算36+9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先算6加9等于15,再算30加15等于45,
2.笔算52+16=和36+12=
(让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在黑板上计算,其余学生在算术本上计算。
)
3.出示教材第76页情境图,请学生列式。
教师出示36+18。
问:36+18怎样计算呢想不想探讨它的计算方法(想)那我们今天就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
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探索过程中将知识贯穿起来学习。
二、探究算理,掌握算法
1.师:36加18用笔算怎样算
2.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摆)
师:计算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师: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14根,这时需要怎么办(引导学生操作,因为14根满十,就要拿出10根捆成1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和整捆的加在一起,剩下的4根仍放在原处),见下图:(课件演示)
教师写竖式。
问: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得数怎样写呢
(个位上6加8得14,就在横线下面对着个位写4)。
板书:4 师:个位相加得14,把个位中的10根捆成1捆,放到左边整捆的下面,这表示什么(表示向十位进1)那么竖式中怎样写我们就在横线上面的十位上写一个小“1”字,表示1个十。
板书:小1
问:十位上怎样加(3加上1再加1得5)板书:5
教师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个十。
3.归纳总结。
师:如何计算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学生说出后,教师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摆小棒的过程中积累感性认识,从而悟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道理。
三、巩固练习
1.我是神算手。
45+1848+3565+2626+59
2.大小你来判。
60○36+1524+29○5580○45+35
3.森林医生。
设计意图:围绕新知识进行的巩固练习,让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内容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进行简单加法估算的过程。
2.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3.能发现加法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体验估算在生活和计算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能对简单加法的大致结果进行估计。
难点:如何估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大致结果。
教具学具
课件、一节电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探索新课
1.课件演示:强强和苗苗收集槐树籽,强强收集了18粒,苗苗收集的比他多得多,(约33粒)如图:
2.师:你知道苗苗收集了大约多少粒吗你能估计出来吗让学生看图进行估计,然后交流,请几名学生说出估计的结
果,看谁的较为准确,(结果可能有27,28,30,31,33)老师对估计准确的给予鼓励。
(说明33是比较准确的)
3.师:能估计一下强强和苗苗一共收集了多少粒槐树籽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
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图,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引出新知,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师拿出一节电池)问:这是什么(电池)你知道电池有什么危害吗(不知道)(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知识窗的内容)2.师:我们既然知道了电池有这么大的危害,一定要保护环
境,不要随便扔弃废旧电池。
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回收旧电池的情境图。
(课件演示)
3.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他们大约回收多少节旧电池。
然后交流估计的结果。
(学生进行估计,然后交流)
4.师:哪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小红:我估计大约60多节,20多加40多是60多。
小亮:我估计大约70多节,5加8超过了10,20加40是60,所以是70多。
小刚:我算出得73,所以小亮估计得更准确一些。
5.师:小刚说得对,小亮估计得更准确些,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怎样估计才会更准确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先看个位上的数相加是不是超过了10,再看十位上的数相加是几。
6.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估计时要先看看个位上的数相加是否等于或超过了10,再看十位上的数相加是几。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深化,提高能力
1.师:三十几加四十几结果可能是多少
2.让学生自已先说一说,然后讨论交流可能出现的结果。
3.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并说明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估计的方法后,通过练习进行巩固和提高。
四、课堂小练,巩固新知
1.帮兔妈妈估计一下,她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给兔宝宝吃。
兔妈妈右手篮子里装有15个蘑菇,左手篮子里装有17个蘑菇。
2.先估计结果,再计算。
33+25=56+34=43+38=57+26=
设计意图:围绕所学内容设计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
五、课堂总结
怎样估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大致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