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增加所导致的,对该国贸易品需求的增加会使该国贸 易品价格上涨,导致实际价格总水平上升,实际汇率 升值。另外,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实 际汇率升值,而这个实际汇率的升值对出口部门是有 利的。
•4/11/2020
课后练习题第3题
·当非贸易品的价格相对于贸易品价格上升时,非
•4/11/2020
·E. 没有发生市场交易,无需记入经常项目或金融
项目。
· F. 这种离岸交易不会记入美国的国际收支账户。
•4/11/2020
课后练习题第4题
·电话录音机的购买对于纽约州应记入经常项目的
借方(进口了产品),对于新泽西州而言,要记 入经常项目的贷方(出口了产品)。
·那当么新记泽入西纽公约司州将金所融得项的目支的票贷存方入(纽资约本州流的入银)行,时,
另一部分是收益,则是伦敦银行对这笔存款支付的10% 的利息。
因此,在伦敦银行存款的年收益率是-8%+10%=2%
•4/11/2020
第5题
· a. 实际收益率=25%-10%=15% · b. 实际收益率=20%-10%=10% · c. 实际收益率=2%-10%=-8%
•4/11/2020
第6题
际货币需求量的减少,价格水平同比例上升,导 致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从M/P1到M/P2,利率恢 复到实际货币需求量减少到以前的水平。同时, 持续的货币需求减少会使外汇市场有本币贬值的 预期,导致了外国资产的本币收益率提高。汇率 从E1到E2,到E4.
•4/11/2020
•4/11/2020
Chapter 14 第2题
贸易品支出的增加会导致实际汇率升值。
·外国转向对本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会导致对本国
国际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绪论部分习题一,填空题1、国际经济学是以(国际经济关系)作为其研究对象的,它包括(国际经济交往活动)和(国际经济相互依存和影响)两层含义。
2、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贸易利益的获取),根本原因是(比较优势)、(规模经济)。
3、保护主义性质的贸易政策主要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大类。
4、开放经济体系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两个目标是(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5、汇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的实质是(价格),而且它的波动会直接影响一国的(进出口),间接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进而影响一国的(国内经济均衡)。
6、一个开放的国家,政府制定一项宏观经济政策会带来两种效应,即(溢出效应)和(回振效应)效应。
7、国贸纯理论部分旨在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模式、贸易利易的产生、贸易利益的分配),国贸政策理论部分旨在说明(保护性的贸易政策对社会经济福利的影响及其理论依据)。
8、西方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共同点在于(研究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
二、问答题1、为什么学习国际经济学非常重要?答:①现代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二战后随着技术创新和制度的不断演进,世界各国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人民经济福利水平,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开放度,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兴起和发展,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及信息技术革命,使各国国内市场不断延伸和扩展,分工和交易活动不断广化、深化、细化。
各国经济之间的的相互联系、依赖和影响程度不断加强。
因此,专门研究国际经济活动的国际经济学应运而生,并且在经济学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经济学类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
②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在一国范围内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充分就业问题,国际经济学研究在国际格局下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充分就业问题;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国内分工贸易等经济活动的规律,而国际经济学则主要研究国际分工贸易等经济活动的规律。
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各国制度、法律、语言、文化、宗教、习俗、货币、汇率、各种人为政策等复杂影响使其与国内经济活动呈现出许多不同的规律,故需要一种不同于国内经济活动的理论解释,这样经济学理论才算完整。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篇一: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习题答案要点】lass=txt>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和国际收支1、如问题所述,gnp仅仅包括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在国民收入账户中,如果进口的中间品价值从gnp中减去,出口的中间品价值加到gnp中,重复计算的问题将不会发生。
例如:美国分别销售钢材给日本的丰田公司和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
其中出售给通用公司的钢材,作为中间品其价值不被计算到美国的gnp中。
出售给日本丰田公司的钢材,钢材价值通过丰田公司进入日本的gnp,而最终没有进入美国的国民收入账户。
所以这部分由美国生产要素创造的中间品价值应该从日本的gnp中减去,并加入美国的gnp。
2、(1)等式12-2可以写成ca?(sp?i)?(t?g)。
美国更高的进口壁垒对私人储蓄、投资和政府赤字有比较小或没有影响。
(2)既然强制性的关税和配额对这些变量没有影响,所以贸易壁垒不能减少经常账户赤字。
不同情况对经常账户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关税保护能提高被保护行业的投资,从而使经常账户恶化。
(当然,使幼稚产业有一个设备现代化机会的关税保护是合理的。
)同时,当对投资中间品实行关税保护时,由于受保护行业成本的提高可能使该行业投资下降,从而改善经常项目。
一般地,永久性和临时性的关税保护有不同的效果。
这个问题的要点是:政策影响经常账户方式需要进行一般均衡、宏观分析。
3、(1)、购买德国股票反映在美国金融项目的借方。
相应地,当美国人通过他的瑞士银行账户用支票支付时,因为他对瑞士请求权减少,故记入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
这是美国用一个外国资产交易另外一种外国资产的案例。
(2)、同样,购买德国股票反映在美国金融项目的借方。
当德国销售商将美国支票存入德国银行并且银行将这笔资金贷给德国进口商(此时,记入美国经常项目的贷方)或贷给个人或公司购买美国资产(此时,记入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
最后,银行采取的各项行为将导致记入美国国际收支表的贷方。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
苹果的单位产品 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劳动产品投入时 2。
a. 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 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c. 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答:a.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是直线,在400( 1200/3)处与苹果轴相截,(1200/2 )处与香蕉轴相截,如图 2-7所b.用香蕉衡量苹果的机会成本是 3/2。
单位苹果需要3单位的劳动,生产1单位单位的劳动可以被用来生产 3/2单位的香蕉c.劳动的流动性可以使得各个部门的工资趋同,竞争可以使得商品的价格等于它们的生产成本。
这样,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而相对成本等于工资乘以苹果的单位劳动产品投入。
因为各个部门工资相等,所以价格比率等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的比率,即生产苹果所需的3单位劳动与生产香蕉所需的 2单位劳动比率。
(2)假设本国的情况和习题 1相同。
外国拥有800单位的劳动,外国苹果的 单位劳动投入是5,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 1。
a. 画出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需要2单位的劳动 如果放弃1单位苹果的生产, 这将释放国生产可能勺劳动。
一条 在600 示。
生产1香蕉b. 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
答:a.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是一条直线,在160 (800/5 )处与苹果轴相截,在800(800/1)处与香蕉轴相截。
如图2-8所示b.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可以由苹果和香蕉的相对价格和相对供给量绘出。
如图2-9。
从图2-9可以看出,苹果对香蕉的最低相对价格是3/2图在这个价格相对供给曲的世界相对供给曲线是水平曲在3/2的木酣价格上世界相国对苹果的最大供给量是400,外国对香蕉的供给量是800,这时,相对供给量为1/2。
只要相对价格保持在3/2和5之间,产量相对供给量就不变。
如果相对价格成为5,两个国家都会生产苹果,香蕉的产量为零。
这时,相对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
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思路:在两国模型中一国的贸易顺差等于另一国的贸易逆差,不可能出现两国都顺差的情况,重商主义贸易顺差的目标必有一国无法实现。
2.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
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思路:这种说法实际是“重商主义”,认为出口有利,进口受损,实际上降低关税多进口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把资源用在更加有效率的产品生产中去再出口,能大大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对一国来说反而是好事。
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 国,B 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4.理论,决不是个强权理论,只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专业化生产,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穷国也可以得到好处,这不仅可以从Sachs 和Warner 对78个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的得到证实,单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就可以得到说明。
5. 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 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 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800 1200(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1章到第4章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1章到第4章目录绪论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第一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3)第二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7)第三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3)第四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6)绪论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1.答:传统贸易理论研究产业(industry)或部门(sector)层面,假定企业同质;新新贸易理论研究企业(firm)层面,假定企业异质。
2.答:以斯蒂德曼为代表的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坚持并继承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认为贸易的真正来源在于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并非资源禀赋的差距。
新李嘉图主义以一种比较动态的、长期均衡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
新李嘉图主义贸易理论把收入分配置于突出位置,并贯穿分析的始终。
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李嘉图理论不同主要在于:李嘉图是从各国生产的角度即从各国的生产特点不同和劳动效率的高低不同上来解释比较优势的差异;新李嘉图主义不仅从各国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且强调要从各国分配领域,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动态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比较优势的不同。
3.答:北京师范大学李翀教授认为,马克思曾经有一个六册著作的写作计划,准备研究国内和国际经济问题,建立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然而遗憾的是,马克思没有能够完成他的研究工作。
将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应用于国际经济问题的研究,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领城。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经济体系已经成熟,建立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条件已经具备。
国际经济的本质是资本的跨国流动,因此,应该从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的跨国流动三个方面来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
在商品资本的跨国流动方面,需要从国际价值、生产价格和垄断价格等基本范畴出发,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流向和利益分配。
在生产资本的跨国流动方面,需要从生产资本本质的角度重新构建直接投资的原因、流向和利益分配。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Chapter 1: IntroductionExercises1.1a.What 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b.Define globalization.c.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international finance?d.Expln why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e arerelated.1.2a.Expl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ositive and normativestatements.b.Provide an example of each type of statement as it relatesto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3a.Discuss the economic arguments for and agnst free trade.b.Discuss the political arguments for and agnst free trade.1.4a.Expln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b.Provide an exam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1.5a.Discuss the gns and losses from trade.b.Provide an example of the gns from trade.Answers1.1a.International 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how countriesinteract economically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consequences ofthose interactions.b.Globalization is the integration of economies and societiesacross the world through the exchange of goods, services, capital and people.c.International trade is the exchange of goods and servicesbetween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finance refers to the movement of financial capital across borders, including foreign directinvestment, portfolio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borrowing and lending.d.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nance are related because tradenecessarily involves exchange of currencies, which in turn affects the demand and supply of currencie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1.2a.Positive statements are factual statements that can betested and verified or rejected based on evidence. Normativestatements are statements that express judgments or opinions about what ought to be.b.An example of a positive statement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i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答案提示:第二章答案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2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
(表2-2(a)和表2-2(b)部分的容)2.假设A、B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表3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
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3.证明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也必具有比较优势。
——题出错了证明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较优势。
答案提示:如果,则称A国在X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如果,则称A国在X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当或者的时候,由可以推出,但是,当的时候,不能保证。
所以,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较优势。
4.根据书中第二个例子的做法,如果按照比较劣势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那么会对世界生产带来什么净影响?答案提示:5.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000万单位的劳动,X、Y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
答案提示: ; ;6.根据上一题的条件,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试确定该国的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形。
(1)X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2)进口为2,000个单位。
答案提示:封闭条件下,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是。
因为X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所以此国出口X进口Y。
出口1,000个单位的X可以换得2,000个单位的Y。
贸易三角是CADA’(见图2-5(a))。
7.在图2—2(b)中,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否有界限?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有界限的,因为一国生产能力和消费需求是有界限的。
8*.仿照图2—4,你能否画出这样一种情形: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国际均衡价格与某一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如何解释这种结果?答案提示:从大国、小国的角度考虑。
9.试对下列说法加以评价:(1)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利可图;(2)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缺乏竞争力;(3)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比较低是因为国际贸易的缘故。
答案提示:以上三种观点都不正确。
10*.试根据嘉图模型证明:如果A国在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那么贸易后A国的名义工资水平肯定高于B国。
答案提示:比较与之间的大小。
第三章答案1.根据下面的两个表,试判断:(1)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2)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3)如果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两国的比较优势如何?表2答案提示:表1中A国劳动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Y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表2中A国资本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X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2.如果A国的资本、劳动总量均高于B国,但资本相对更多些,试仿照图3—3和图3—4的做法,确定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位置关系。
答案提示:BOYXA/B/AEaEbOL(X= )(X= )(Y= )(Y= )3.根据上一题,试在图中画出两国在封闭和开放下的一般均衡。
答案提示:BOYX A/ B/ A Eb pa pb Ea Qa Ca CbB O Y X A/ B/ A Ob Oa Qbpwpw4.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还会引发国际贸易吗?如果贸易发生的话,那么国际分工与贸易型态如何?试将你得出的结果与嘉图模型加以比较。
答案提示: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将不会引发国际贸易。
不过,国际贸易还可能存在,这时候的国际分工将有更多的偶然性质。
5*.试证明在图3—7中,两国的消费点共同位于从原点出发的一条直线上。
答案提示:根据两国的消费结构来判断6*. 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是否均等,为什么?答案提示: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将不均等。
可采用图3—8的方式来解释7.需求逆转是否会影响要素价格均等?为什么?答案提示:需求逆转导致两个国家相同产品的价格不一样,使得要素价格无法均等。
8.如何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两个国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间的差别?答案提示: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如果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则某种要素多的国家,会生产更多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反之亦然。
所以,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就出现了差别。
9.如果一国的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加,那么在下列情况下,两种产品的生产以及该国的贸易条件如何变化?(1)资本、劳动同比例增加;(2)资本增加的比例大于劳动增加的比例;(3)资本增加的比例小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答案提示:(1)两种产品的产量同比例增加,贸易条件没有变化。
(2)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3)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10.对小国来说,经济增长后福利如何变化?答案提示:对于小国来说,经济增长以后,不对国际价格形成影响,其贸易条件不会变化,所以福利将上升。
11.在战后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加以解释。
答案提示: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发挥了比较优势,促进了生产,提高了福利。
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比较优势由起初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变成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所以贸易结构也就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12.试析外资流入对东道国贸易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影响。
答案提示:外资流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东道国的要素禀赋,比如,使得原来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变成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
当要素禀赋改变以后,东道国可以发挥新形成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贸易,提高福利水平。
如果外资流入的东道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增加特别多,以至于影响到国际价格,这将使得此国此种产品的出口价格有下降的压力,不利于贸易条件的维持和改善。
第四章习题答案提示1.如果劳动不是同质的话,那么劳动技能的差别是否会造成特定要素的存在?试举例说明。
答案提示:会的。
2.如果短期资本和劳动都不能自由流动,那么国际贸易对要素实际收入会产生什么影响?答案提示:出口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其价格将上升;进口竞争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其价格将下降。
3.根据本章所建立的特定要素模型,试析劳动增加对要素实际收入和两个部门的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提示:将图4—1中的纵坐标由原点Ox或Oy向外平行移动,然后比较一下新旧均衡点)。
答案提示:劳动增加并且完全就业,则整个经济的资本-劳动比例下降,劳动力价格将下降。
劳动力增加将增加密集使用劳动力产品的产量;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量下降。
4.如果是某一特定要素增加,那么要素实际收入和两个部门的生产又将如何变化?(提示:考虑一下劳动需求曲线的变动)。
答案提示:某一特定要素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的产量上升,同时由于另一个部门释放出了一部分共同要素,使得另一个部门的产量下降了。
共同生产要素的收入将上升。
5.根据你对3和4题的回答,试判断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否依然有效?答案提示:依然有效。
6.假设某一国能源部门(比如石油部门)和制造业部门除劳动是共同的投入要素外,各使用一种不同的特定要素,那么,世界市场上能源价格的上涨对该国制造业部门的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答案提示:随着世界市场能源价格上升,一部分劳动力将由制造业部门流到能源部门,能源部门产量增加,制造业部门的产量下降。
7*.根据特定要素模型,试判断短期国际贸易能否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为什么?(提示:根据要素禀赋理论,长期条件下,要素禀赋的任何变化都不影响要素实际收入,但在短期,要素禀氟的变化会影响要素实际收入,根据这一区别,并联系一下两国的要素禀赋的差异,再加以分析)。
答案提示:根据特定要素模型,短期,特定要素在两个部门间无法流动。
按照本章的分析,虽然都是资本,但是x和y部门的资本回报是不一样的,所以不会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
第五章习题答案提示1. 试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案提示:这两个理论都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
不过,二者也有很大区别。
第一,这两个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出发点并不相同。
要素禀赋理论是从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