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 活血 化瘀 中药药方大全
痛经——祛瘀化癥汤。(组成)三棱、莪术各...

痛经——祛瘀化癥汤。(组成)三棱、莪术各...
痛经——祛瘀化癥汤。
(组成)三棱、莪术各12g,当归、赤芍、丹参、桃仁各10g,川牛膝12g,血竭3g,香附、延胡索各12g,海藻、昆布、瓦楞子各12g。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祛瘀消癥,理气止痛。主治瘀滞型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克力囊肿、膜样痛经、输卵管狭窄等症。
(方解)方中三棱、莪术破血祛瘀、消积止痛为主药;当归、赤芍、丹参、桃仁、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血祛瘀通经;血竭行经止痛,对瘀血型痛经有很好疗效。#快问中医超能团#
理血剂类名方——活血祛瘀

理血剂类名方——活血祛瘀理血剂第一节活血祛瘀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化生汤、失笑散、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方剂】:桃核承气汤【组成】:桃仁12g,大黄12g,桂枝6g,炙甘草6g,芒硝6g (冲服)。
【功效】: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急性盆腔炎、胎盘滞留、附件炎、肠梗阻、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性脑出血等属瘀热互结下焦者。
]【加减】:若对于妇人血瘀经闭、痛经以及恶露不下等症,常配合四物汤同用;如兼气滞者,酌加香附、乌药、枳实、青皮、木香等以理气止痛。
对跌打损伤,瘀务停留,疼痛不已者,加赤芍、当归尾、红花、苏木、三七等以活血祛瘀止痛。
对于火旺而血郁于上之吐血、衄血,可以本方釜底抽薪,引血下行,并可酌加生地、丹皮、栀子等以清热凉血。
【方解】:方中桃仁苦甘平,活血破瘀;大黄苦寒,下瘀泻热。
二者合用,瘀热并治,共为君药。
芒硝咸苦寒,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泻热;桂枝甘温,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共为臣药。
桂枝与硝、黄同用,相反相成,桂枝得硝、黄则温通而不助热;硝、黄得桂枝则寒下又不凉遏。
炙甘草护胃安中,并缓诸药之峻烈,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破血下瘀泻热之功。
服后“微利”使蓄血除,瘀热清,而邪有出路,诸症自平。
【方剂】:血府逐瘀汤【组成】: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9g,川芎5g,赤芍6g,牛膝9g,桔梗5g,柴胡3g,枳壳6g,甘草6g。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及肋骨炎之胸痛,以及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等属瘀阻气滞者。
治疗跌打损伤的中药

治疗跌打损伤的中药跌打损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外伤,一般是由于摔倒、碰撞或其他外力导致身体组织受损而引起的。
中药在治疗跌打损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帮助加速伤口愈合、减轻疼痛和消肿止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治疗跌打损伤的方法:1. 当归:当归具有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对于治疗跌打损伤非常有效。
可以将当归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温水调匀,敷在患处,有助于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
2. 川芎:川芎是一种常用的活血化瘀的中药,对于跌打损伤引起的淤血肿胀效果显著。
可以将川芎研磨成粉末,加入少许水调成糊状,外敷在患处,有助于加速淤血吸收,减轻疼痛。
3. 红花:红花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跌打损伤后的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可以将红花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植物油搅拌均匀,外敷在患处,有助于减轻疼痛、消肿止痛。
4. 薄荷:薄荷有清热解毒、镇痛的作用,可以帮助减轻跌打损伤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可以将薄荷研磨成粉末,加入热水冲泡,外敷在患处,有助于缓解疼痛、减轻炎症。
5. 风寒药物:对于跌打损伤引起的疼痛和肿胀,风寒药物如薄荷、荆芥等具有很好的疗效。
可以将这些药物研磨成粉末,加入热水煮沸,用于热敷患处,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中药治疗跌打损伤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在使用中药治疗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症状: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适合的中药治疗方法,有针对性地处理跌打损伤的症状,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2. 避免过热:热敷中药时,应该避免温度过高,以免烫伤皮肤,应该适当降温后再敷在患处。
3. 预防感染:使用中药治疗跌打损伤时,应该注意保持伤口清洁,避免疤痕痒痛,预防感染。
中药治疗跌打损伤的疗效独特,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消肿止痛,有助于加速伤口愈合。
在使用中药治疗跌打损伤时,应该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注意疗程和疗效,避免疗效不佳。
希望以上的中药治疗方法对于跌打损伤的症状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活血止痛药

十六、活血祛瘀药活血止痛药川穹: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胡索:————,止痛。
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乳香:————,消肿生机。
没药:————,————。
五灵脂:————,化瘀止血,解蛇虫毒。
虎杖: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止咳,泻下通便。
活血调经药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清心除烦。
桃仁:————,润肠通便,止咳化痰。
西红花:————,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益母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红花:——通经,祛瘀止痛。
月季花:——调经,疏肝解郁。
牛膝:——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补肝肾,强筋骨。
川牛膝:逐瘀——,————,引血下行,通利关节。
鸡血藤:活血补血,舒筋活络。
穿山甲:——消徽,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王不留行:—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
活血疗伤药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苏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干漆:破血祛瘀,杀虫。
血竭:内用,活血化淤止痛;外用,止血生机敛疮。
破血消徽药: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三棱:————,————。
姜黄:————,通经止血。
水蛭:——逐瘀,通经。
刘寄奴:——通经,散寒止痛,消食化积。
北刘寄奴: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
十七、止咳化痰平喘药(一)化痰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天南星:————,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芥子: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旋覆花:消痰利水,降气止呕。
瓜蒌:清肺润燥化痰,利气宽胸,消肿散结,润肠。
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开郁散结。
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肿。
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
白附子: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
竹沥:清热滑痰。
白前:降气祛痰止咳。
前胡: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海藻:————,————。
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黄药子:化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瓦楞子:清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治疗血虚血瘀中药方案例

一、概述血虚血瘀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理现象,多见于女性,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月经不调等症状。
中医治疗血虚血瘀以调和气血、活血化瘀为原则,以下是一份治疗血虚血瘀的中药方案例。
二、中药方案1. 方剂组成(1)当归10克,白芍10克,熟地黄10克,川芎10克,枸杞子10克,党参10克,黄芪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
(2)甘草6克。
2. 方剂功效本方剂具有养血活血、化瘀止痛、益气养阴的作用,适用于血虚血瘀所致的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月经不调等症状。
3. 服用方法(1)将上述药材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
(2)去渣取汁,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4. 适应症(1)血虚血瘀所致的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症状。
(2)月经不调,痛经,月经量少,色淡等症状。
(3)产后恶露不尽,腰膝酸软,面色无华等症状。
三、注意事项1. 服药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劳累。
2.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3. 服药期间,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4. 本方剂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四、方剂分析1. 当归、白芍、熟地黄:当归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的作用;白芍具有养血柔肝、止痛的作用;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作用。
三者合用,可养血调经,缓解血虚症状。
2. 川芎、桃仁、红花: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桃仁、红花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作用。
三者合用,可活血化瘀,缓解血瘀症状。
3. 枸杞子、党参、黄芪:枸杞子具有滋阴补血、益精明目的作用;党参、黄芪具有益气养阴、补气固表的作用。
三者合用,可益气养阴,增强体质。
4. 丹参: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的作用,可加强活血化瘀的功效。
5. 甘草: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的作用,可减轻方剂中其他药材的苦味。
五、总结治疗血虚血瘀的中药方案例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调整。
中成药配方详解:活血止痛散

药典中药材:土鳖虫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土鳖虫
注意: 孕妇禁用。
药典中药材:煅自然铜详解>>>
煅自然铜
药典中药材:煅自然铜
: 药典暂未收录煅自然铜。
药典中成药:活血止痛散配方详解>>>
配方: 当归400g、三七80g、乳香(制)80g、冰 片20g、土鳖虫200g、煅自然铜120g。
活血止痛散 配方详解
药典中成药:活血止痛散配方详解>>>
活血止痛散 HuoxueZhitongSan
药典中成药:活血止痛散配方详解>>>
配方: 当归400g、三七80g、乳香(制)80g、冰 片20g、土鳖虫200g、煅自然铜120g。
药典中药材:当归详解>>>
当归
药典中药材:当归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秋末采 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 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药典中药材:三七
性状: m。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或条状,表 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 绿色或白色,边缘深绿色或灰色。
药典中药材:三七
炮制: 三七粉:取三七,洗净,干燥,碾成细粉。 本品为灰黄色的粉末。气微,味苦回甜。
药典中药材:三七
性味: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药典中药材:三七
药典中药材:乳香
性状:
本品呈长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粘合 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块状物。大者长达 2cm(乳香珠)或5cm(原乳香)。表面黄 白色,半透明,被有黄白色粉末,久存则 颜色加深。质脆,遇热软化。破碎面有玻 璃样或蜡样光泽。具特醋乳香:取净乳香,照醋炙法(通则0213) 炒至表面光亮。每100kg乳香,用醋5kg。
中医治疗痹证临床处方

中医治疗痹证临床处方痹证是中医学中一类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或关节疼痛、麻木、拘挛等症状。
中医认为,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体内,或者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经络的阻滞、气血不畅而引起的。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中药处方,用于治疗痹证的临床实践。
1. 川乌炙故红花汤药方组成:- 川乌:15克- 炙甘草:10克- 红花:10克- 当归:10克- 桃仁:10克- 川芎:10克适应症:适用于由血瘀型痹证引起的疼痛和拘挛,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功效: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用法用量:以上药物水煎服,每日2次。
2. 赤芍活络散药方组成:- 赤芍:10克- 川芎:10克- 桃仁:10克- 红花:10克- 地龙:10克- 陶黄纸:10克适应症: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痹证引起的疼痛和麻木,主要用于治疗痛风、颈椎病等。
功效: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用法用量:药物研粉,每次服用3克,每日2次。
3. 温阳活细散药方组成:- 熟地黄:12克- 当归:10克- 乌草:10克- 薏苡仁:15克- 川芎:10克- 防风:10克适应症:适用于寒湿型痹证引起的疼痛和拘挛,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功效:温阳祛寒,舒筋活络。
用法用量:以上药物水煎服,每日2次。
4. 止痛散药方组成:- 羚角(研粉):10克- 肉桂:10克- 乳香(研粉):10克- 肉豆蔻(研粉):10克- 沉香(研粉):10克- 麝香(研粉):10克适应症:适用于痹痛剧烈、寒湿重、气滞血瘀型痹证,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
功效:舒筋活络,止痛。
用法用量:药物研粉,每次服用2克,每日3次。
总结:以上是中医治疗痹证的几个常见处方。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使用中药治疗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方剂量。
因此,在使用前最好咨询中医医生的意见,同时遵医嘱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痹证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仍需注意药物对身体的影响,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
活血止痛散成分是什么?治什么病的啊?

活血止痛散成分是什么?治什么病的啊?活血止痛散是一种中药方剂,其成分主要包含了多种具有活血化瘀、止痛镇痛作用的草药。
这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痛、肌肉疼痛、痛经等。
在中医理论认为,疼痛是因为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而活血止痛散正是通过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活血止痛散所使用的草药成分很多,下面我就来详细介绍其中一些主要成分以及它们的功效。
1. 当归:当归是活血药中的代表性草药之一,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它对于补血、调经、止痛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功效,广泛用于妇科问题如痛经、月经不调等。
2. 川芎:川芎被誉为是“女人的礼物”,它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相关的妇科疾病的治疗中。
3. 熟地黄:熟地黄是中药活血止痛散中具有很重要地位的成分之一,它不仅可以补血,还可以调经、活血,是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草药。
4. 川芎茶:川芎茶是一种能够活血、消肿的中草药,广泛应用于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中,如风湿关节痛、肌肉疼痛等。
5. 小红花:小红花是一种能够调经、活血的草药,它对于妇科问题的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痛经的治疗。
6. 桃仁:桃仁具有活血、调经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中。
以上仅仅是列举了活血止痛散中的部分主要成分,还有其他一些草药成分也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但其功效和作用原理大致相同。
活血止痛散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范围。
1. 风湿性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性疾病,常常伴随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活血止痛散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作用,改善气血循环,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
2. 肌肉疼痛:肌肉疼痛是由于肌肉受损或炎症引起的,常常伴随着肌肉僵硬和运动受限。
活血止痛散可以通过活血、消肿的作用,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疼痛和僵硬。
3. 痛经:痛经是一种由于子宫收缩过于剧烈所引起的疼痛,常常伴随着腹痛、头痛、腰痛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葛根
功效: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
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作用:
1 对平滑肌的作用
葛根中的大豆甙元具有抗乙酰胆碱作用,能够明显收缩平滑肌,被认为是葛根解痉作用的主要成分。
2 对冠状循环的作用
葛根水煎剂、醇浸膏、总黄酮和葛根素均有明显的扩张冠状血管的作用,能使冠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
3 对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的作用
葛根醇浸膏、大豆甙元和葛根素均有明显的对抗乌头碱和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作用,葛根素还能明显缩短氯彷、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时间,葛根素能明显缩小心肌梗塞范围,被认为是一种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4 对心脏功能和心肌代谢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能减慢心率,降低心脏总外周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工作效率.葛根素还能明显减少缺血引起的心肌乳酸的产生,改善梗塞心肌的代谢。
5 对血压和外周血管的作用
葛根总葛酮和葛根素能使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显着降低,血压下降.葛根素对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微血管运动的振幅和提高局部微血流量;葛根总黄酮具有明显扩张脑血管的作用,改善脑微循环和外周循环.据报道,葛根素还能改善视网膜血管末稍单位的阻滞状态,从而提高视功能。
6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葛根素能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和5-HT(5-羟色胺)与ADP联合诱导的人和动物的血小板聚集;另外,葛根素还能明显抑制由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中5-HT的释放,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7 降血糖的作用
葛根素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具有一定的降血糖能力。
8 对体温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对内毒素致体温升高具有转持久而明显的降温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外感发热诸症。
9 对记忆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和醇提物能提高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并降低海马乙酰胆碱转移酶活性,对抗东莨碱所效的大鼠记忆获得性障碍,这说明,葛根具有一定的改善学习记忆的能力。
草决明(决明子、青箱子)
功效
味苦、甘而性凉,具有清肝火、祛风湿、益肾明目等功能
作用
(1)抗菌作用:决明子醇提取物对葡萄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2)降压、降血脂
(3)抗血小板聚集
另外,决明子内用泡茶有很好的减肥作用,外用做决明子枕头,外用做枕头用生决明子3-4公斤,用布袋装好做成枕头。
决明子性微寒,略带青草香味,枕着睡觉闻着味道,犹如睡在青草丛中。
其种子坚硬,又可对头部和颈部穴位按摩,所以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脑动脉硬化、颈椎病等,均有辅助作用。
杭白菊
性味:辛、甘、苦,微寒
功能:
1.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疏散清泻的功效黄菊花较强,白菊花兼能养肝。
常用
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以及肝阳上亢、肝火目疾、热毒疮肿等病的治疗。
2.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
3.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扩张冠状动脉作用;
4.有抑菌作用,菊花水煎剂及水浸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
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乙型溶血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人型结核杆菌及流感病毒(PR3株)均有抑制作用。
白芍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白芍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作用(d-儿茶精和没食子酸乙酯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护肝作用:白芍对四氯化碳、黄曲霉毒素B1.D-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3.解痉作用:白芍对肠管和在位胃运动有抑制作用,能显着对抗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4.镇痛作用:白芍能抑制小鼠扭体、嘶叫、热板反应,对吗啡抑制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并能对抗戊四唑所致惊厥
5.抗菌作用。
清甘草(也叫生甘草)
甘草具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补脾益气,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
所以甘草可以用于痈肿疮毒,倦怠乏力,脘腹、四肢挛急疼痛,脾胃虚弱,咳嗽痰多,心悸气短,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上川芎(xiōng)
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本品辛温升散,凡阴虚阳亢及肝阳上亢者不宜应用;)
羌活
1、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等症。
羌活功能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用于感冒风寒,兼有头痛、身痛为主,常配防风、白芷等药同用。
2、用于风湿痹痛,头痛等。
羌活祛风湿的作用也甚为显着,为祛风胜湿常用之品,但一般认为该品以风湿痹痛在身半以上者为宜,如周身痹痛,可配防风、独活等同用。
对于头痛病症,多配合川芎、细辛等应用。
独活
祛风胜湿;散寒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头痛齿痛。
防风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作用:
1、主要用于感冒风寒所致的头痛、身疼、恶寒等。
常与荆芥相须为用,或与紫苏配伍,均可增强祛散风寒的作用。
若属风热壅盛,目赤肿痛之证,亦可用本品与荆芥、薄荷、黄芩等配伍,以祛风清热。
2、用于感风湿或风湿痹痛。
常与羌活、独活、川芎等配伍,以增强祛风除湿和止痛的功效,如羌活胜湿汤。
3、可用于破伤风。
常与天南星、天麻等配伍,内服或外敷,取其祛风止痉,如玉真散。
蔓荆子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玄胡索(也叫元胡)
中医认为,元胡辛散、苦泄、温通,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既能行血中之气,又能行气中之血,气畅血行,通则不痛,玄胡索主要功效为活血、行气、止痛。
天麻
功效:祛风湿,止痛、行气活血。
作用:
1.镇静作用:有的医疗单位用合成天麻素(天麻甙)治疗神经衰弱和神经衰弱综合症病
人,有效率分别为89.44%和86.87%。
且能抑制咖啡因所致的中枢兴奋作用,还有加强戊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效应。
2.抗惊厥作用:天麻对面神经抽搐、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癫痫等的一定疗效。
还有缓解
平滑肌痉挛,缓解心绞痛、胆绞痛的作用。
3.降低血压作用:天麻能治疗高血压。
久服可平肝益气、利腰膝、强筋骨,还可增加外周
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4.明目、增智作用:天麻尚有明目和显着增强记忆力的作用。
天麻对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具
有明显的保护和调节作用,能增强视神经的分辨能力,目前已用作高空飞行人员的脑保健食品或脑保健药物。
日本用天麻注射液治疗老年痴呆症,有效率达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