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民乐
中国民族十大金曲

1、【赛马】(二胡独奏《赛马》由黄怀海于1959年根据蒙古族民歌《红旗歌》创作的二胡曲,表现背景是内蒙古人民在传统节日“那达慕”盛会上的赛马比赛。
此曲将一首仅有四句十六小节的民歌,升华为一首风靡全国,响彻海内外的传世之作,反映了作者创作才华和娴熟演奏技巧。
2、【金蛇狂舞】(民乐合奏)此曲由聂耳于1934年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易名为家喻户晓的《金蛇狂舞》。
并曾作为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背景音乐3、【欢乐的泼水节】(民乐合奏)《欢乐的泼水节》是由周成龙、张祖豫共同创作的葫芦丝经典曲目。
描绘了云南傣族、阿昌族、德昂族、布朗族、佤族等少数民族欢度传统节日的热闹场景。
听此曲,不由忆起敬爱的周总理当年参加泼水节与民同乐的情景。
4、【彩云追月】(民乐合奏)《彩云追月》由任光创作于1935年。
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并被评为中国十大民乐名曲。
乐曲形象描绘了浩瀚夜空迷人景色。
但尚无经典的也无国家队的民乐合奏MV,遗憾!不过搜集到李云迪和朗朗同奏彩云追月,看一看PK结果谁更牛!。
5、【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牧民新歌》由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于1966年根据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创作。
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MM唐俊乔知名度不高,但其台风抖擞,演技一流,“吹技”绝佳,将中国笛技表现得淋漓尽致,故特作重点推荐。
6、【翠湖春晓】(民乐合奏)《翠湖春晓》是聂耳以家乡昆明郊外的翠湖风景为背景,根据云南昆明洞经音乐改编而成的民族管弦乐曲。
聂耳名曲佳作超过此曲的很多,翠湖春晓能入选中国民族十大金曲实属不易。
网上搜不到精品MV也在所难免7、【彝族舞曲】(琵琶独奏)彝族舞曲由王惠然于1965年以彝家山寨迷人夜色和人们欢乐舞蹈的场面为背景,取材于云南彝族《海菜腔》和《烟盒舞》创作的琵琵独奏曲。
中国十首著名民乐合奏曲

中国十首著名民乐合奏曲
中国十首著名民乐合奏曲
一、《金蛇狂舞》 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并亲自指挥灌成唱片。
该曲情绪明朗热情,乐曲配以激越的锣鼓,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
二、《翻身的日子》朱践耳创作于1952年。
三、《瑶族舞曲》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乐曲生动的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四、《喜洋洋》刘明源创作于1958年。
全曲共分三段,是ABA结构。
A主题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B主题根据山西民歌《碾糕面》改编。
五、《花好月圆》彭修文根据黄贻钧同名管弦乐曲改编,是一首采用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轻音乐作品。
六、《丰收锣鼓》彭修文、尹开先创作于1964年。
七、《彩云追月》 1932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主任时,同聂耳一起为百代国乐队写了一批民族管弦乐曲灌制唱片。
《彩云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创作于1935年。
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
八、《翠湖春晓》聂耳1934年创作。
九、《将军得胜令》杨仲儒、徐振远根据民间流行的同名吹打乐曲整理改编而成。
流星于浙江省奉化地区。
十、《蜀宫夜宴》朱舟、俞抒和高为杰于1980年写成。
中国民乐小合奏精选曲目

中国民乐小合奏精选曲目
中国民乐小合奏的精选曲目包括《春闺梦》、《丝绸之路》等。
《春闺梦》是一首非常有特色的作品,它充分表现了江南的柔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这首曲子原名为《春梦》,后来因为名字对大众来说不太雅,所以改成了《春闺梦》。
《丝绸之路》则是姜莹作曲的一首民族交响乐,它好听且耐听,是接触过民族交响乐的人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这首作品融合了作曲家之前的两首先室内乐作品,在一周之内一气呵成。
这个版本中引入了新疆萨塔尔琴的演奏。
此外,《维吾尔音诗(沙迪尔传奇)》也是一首非常有名的民族乐团演奏作品。
合奏代表曲中国民族器乐

交融,创造了民族音乐的新形式。
四
合 奏 曲 代 表 曲 目
江南丝竹《中花六板》
《中花六板》以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为母 曲,在原有的起、承、转、合基础上运用板式 变化和加花手法而形成。旋律抒情优美,富有
江南特色。
上 的 声 音 。
短岭 促南 的风 跳光 音, 表第 现二 出部 雨分 点顿 打挫 在的 芭节 蕉奏 叶、
分气 以息 流。 畅全 的曲 旋分 律为 展两 现大 出部 诗分 情, 画第 意一 的部
民乐合奏曲——《瑶族舞曲》
该曲原为刘铁山、茅沅创作的管弦 乐曲;由彭修文改编为民乐合奏曲。 以瑶族民间歌舞为素材而创作,生 动地描绘表现了瑶族人民欢歌载舞 的场面和民俗风情。乐曲为复三部 曲式结构。
请结合本学期欣赏的音乐作品,谈谈对中
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和它的未来有什
么认识?
答:1、民族音乐创作已逐渐减少,运用现代作曲技法,一 些“新民歌,新民谣”正在探索阶段,结合学习内容进行论 述。。。。。。(7分)
2、在《音乐生活周报》上开展的对“中国民族声乐千人一 腔,众人一调”的讨论,这场讨论的焦点实际上集中在金铁 林教授为代表的学院派民族声乐学派独领风骚的现状上。根 据自身感受来进行分析。。。。。。(7分)
《梁祝》是用奏鸣曲式写成,结构如下图:
创作背景:1959年,尚为上海音乐学院三年级学生的何占豪 和陈钢为探索交响音乐民族化道路,选择了家喻户晓的“梁山伯 与祝英台”这一动人的民间传说为题材,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剧 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 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 的情感与意境。
中国民族器乐曲26首!(收藏)

中国民族器乐曲26⾸!(收藏)◆◆◆01. 春江花⽉夜(民乐合奏——中国⼴播民族乐团)02. 空⼭鸟语(⼆胡独奏)▼宋飞《空⼭鸟语》03. 秋江夜泊(萧独奏)▼张维良《秋江夜泊》04. 紫⽵调(民乐合奏——中国⼴播民族乐团) 紫⽵调传奇乐坊 - 民乐合集305. 三门峡畅想曲(⼆胡独奏——王国潼) 三门峡畅想曲王国潼 - 王国潼胡琴专辑06. 喜相逢(笛⼦独奏——冯⼦存) 喜相逢传奇乐坊 - 民乐合集207. 流⽔(古琴独奏——管平湖) 流⽔赵晓霞 - 中国民乐⼤师纯独奏鉴赏全集:古琴08. 翠湖春晓(民乐合奏——中央民族乐团) 翠湖春晓传奇乐坊 - 民乐合集109. 夜深沉(京胡独奏——张素英) 夜深沉 - 京胡与乐队刘明源 - 京胡:著名曲牌10. 凤凰展翅(笙独奏——胡天泉) 凤凰展翅笙独奏胡天泉 - 单曲 - 凤凰展翅笙独奏11. 步步⾼(民乐合奏——⼴东⾳乐专科学校教师乐队) 步步⾼传奇乐坊 - 民乐合集112. 瑶族舞曲(民乐合奏——中国⼴播民族乐团) 瑶族舞曲中央民族乐团 - 中国中央民族乐团专辑13. 喜洋洋(民乐合奏——中国⼴播民族乐团) 喜洋洋陈葆坤 - 中国民乐⼩合奏精选14. ⼆泉映⽉(⼆胡协奏——中国⼴播民族乐团张⽅鸣领奏) ⼆泉映⽉王国潼 - 中国乐器名曲⼤全-⼆胡篇15. 鸟投林(民乐合奏——余其伟) 鸟投林余其伟 - 民族器乐名家名曲经典16. ⼤浪淘沙(琵琶独奏——刘德海) ⼤浪淘沙传奇乐坊 - 传奇乐坊琵琶曲演奏17. 秦王破阵乐(民乐合奏——上海民族乐团) 秦王破阵乐纯⾳乐 - 国乐⼤全打击乐18. 鹧鸪飞(笛⼦独奏——陆春龄) 挂红灯俞逊发 - 俞逊发笛⼦独奏-牧歌19. 彩云追⽉(民乐合奏——中国⼴播民族乐团) 彩云追⽉传奇乐坊 - 民乐合集120. 秦腔牌⼦曲(中⾳板胡独奏——刘明源) 秦腔牌⼦曲刘明源 - 胡琴专辑21. 良宵(⼆胡齐奏——王宜勤等) 良宵朱昌耀 - 中国⾳乐发烧天碟之⼆胡传真22. 花好⽉圆(民乐合奏——上海民族乐团) 花好⽉圆陈葆坤 - 中国民乐⼩合奏精选23. 渔⾈唱晚(古筝独奏——项斯华) 渔⾈唱晚项斯华 - 古筝领奏渔⾈唱晚24. 百鸟朝凤(唢呐独奏——任同祥) 百鸟朝凤任同祥 - 特⾊乐器欣赏(吹奏乐器)25. 江河⽔(⼆胡独奏——闵惠芬) 江河⽔闵惠芬 - ⼆胡演奏家之闵惠芬26. 丰收锣⿎(吹打乐——中国⼴播民族乐团) 丰收锣⿎纯⾳乐 - 国乐⼤全打击乐。
十大经典长笛名曲欣赏

十大经典长笛名曲欣赏一、《秋意浓》《秋意浓》是中国传统长笛曲,由著名民乐家赵祖德作曲而成,1946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首演。
这部曲子尤其适合秋天的季节,由于其旋律抒情优美,曲风温婉抑扬,表现出浓浓的秋意,因此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在演奏时,音乐家以淡雅舒缓的旋律,勾勒出秋天的凄美情怀,把秋天的空气中的温暖与凉意、悲伤与快乐融汇贯通,将长笛的清新淡雅表现得淋漓尽致,完美诠释了秋天的气息。
二、《芙蓉雨》《芙蓉雨》是中国传统长笛曲,由著名音乐家冯芳芳作曲而成,曲调悠扬,抒情优美,曲风温婉抑扬,勾勒出一片湖光山色中的温馨美景,将湖光山色中绵绵不绝的细雨声和空灵悠扬的长笛旋律融为一体,将温暖的阳光、湖水、山色和梦幻的细雨相映生辉,完美的表现了大自然中的美景。
三、《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一首著名的中国传统长笛曲,它是一首抒情优美、曲调悠扬的曲子,以其清新淡雅的旋律,勾勒出梅花开遍大地的美丽景象,将梅花的清新馨香、凌寒依稀的细雨声和悠扬动人的长笛旋律融为一体,完美的表现出大梅花开遍大地的景象,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四、《流水》《流水》是一首著名的中国传统长笛曲,它是一首旋律抒情优美的曲子,以其流畅舒缓的旋律,勾勒出长江河水汇入大海的壮丽景象,将长江的波澜壮阔、汹涌澎湃的水声和悠扬动人的长笛旋律融为一体,完美的表现出长江汇入大海的壮丽景象,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五、《月光奏鸣曲》《月光奏鸣曲》是一首著名的中国传统长笛曲,它是一首旋律抒情优美、曲调悠扬的曲子,以其清新淡雅的旋律,勾勒出月光下清夜的美丽景象,将月光的清新柔和、空灵悠扬的夜晚声音和动人的长笛旋律融为一体,完美的表现出月光下清夜的美丽景象,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六、《梁祝》《梁祝》是一首著名的中国传统长笛曲,它是一首抒情优美、曲调悠扬的曲子,以其流畅舒缓的旋律,勾勒出梁祝之恋的甜蜜、欢乐、忧伤等情感,将梁祝故事中的温暖情感和悠扬动人的长笛旋律融为一体,完美的表现出梁祝之恋的爱情景象,令人感受到真挚的爱情。
宋代民乐演奏曲目

宋代民乐演奏曲目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辉煌的时代,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在文化艺术领域也有着独特的贡献。
其中,民乐演奏曲目是宋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
宋代民乐演奏曲目丰富多样,有很多经典之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梅花三弄》。
这是一首以世俗音调为主的曲子,表达了人们对梅花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曲中采用了琵琶、箫、筝等乐器,通过华丽的旋律和婉转的音色,展现了宋代人们的情感世界。
除了《梅花三弄》,还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曲目叫做《阳关三叠》。
这是一首描绘北方边疆风光的曲子,通过丰富的乐器编配和激昂的旋律,表现了北方边塞戍卫军士们的英勇和坚韧。
它不仅展示了当时边关的雄壮风貌,也抒发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家园的眷恋。
另外,还有一首名为《流水行云》的曲子。
这是一首以水流和云行为主题的曲目,通过细腻的音乐描绘,勾勒出了自然界的美妙景
观。
它以流水、行云为意象,表达了人们对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的向往和追求。
此外,还有一些名为《长命女》、《清江引》等的曲目也是当时非常受欢迎的演奏曲目。
这些曲子以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音色,展现了宋代社会的繁荣和人们的生活情趣。
总的来说,宋代民乐演奏曲目丰富多样,既有描绘自然景观的曲子,也有表达人们情感的曲子。
它们通过音乐的方式,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些经典的曲目至今仍然被广泛传唱,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瑰宝。
适合民乐团排练的曲目

适合民乐团排练的曲目:
1. 《茉莉花》:这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歌,以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表现力展现了民乐团的特色。
2. 《二泉映月》:这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民乐作品,通过二胡和琵琶的合奏,表现了月夜下泉水旁的美丽景色。
3. 《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通过民乐合奏形式,展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悲壮的爱情故事。
4. 《丰收锣鼓》:这是一首充满喜庆气氛的民乐作品,通过锣鼓等打击乐器的演奏,表现了丰收的喜悦。
5. 《瑶族长鼓舞》: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民乐作品,通过瑶族长鼓舞的节奏,展现了瑶族人民的生活风貌。
6. 《十面埋伏》:这是一首历史题材的民乐作品,以琵琶和古筝的演奏为主,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氛围。
7. 《阳关三叠》:这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民乐作品,通过古筝和二胡的演奏,展现了阳关古战场的苍凉之美。
8. 《渔舟唱晚》:这是一首表现渔民生活的民乐作品,以古筝和琵琶的演奏为主,展现了宁静的湖面和渔民悠闲的生活。
这些曲目既具有代表性,又能够展现民乐团的演奏水平。
在排练过程中,可以根据乐团成员的乐器特点和演奏水平,选择适合的曲目进行练习。
同时,也可以尝试一些现代创作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以丰富乐团的演奏曲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春江花月夜》民乐合奏(第十一册第二课)二、《十面埋伏》琵琶独奏一把乐器,奏出千军万马三、《渔舟唱晚》古筝曲(第十册第一课)四、《高山流水》古琴曲五、《夜深沉》京胡独奏六、《春节序曲》民乐合奏七、《彩云追月》民乐合奏八、《二泉映月》二胡独奏九、《金蛇狂舞》十、《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十一、《霓裳羽衣曲》十二、《夕阳萧鼓》十三、《平湖秋月》十四、《海青拿天鹅》十五、《出水莲》十六、《梅花三弄》十七、《月儿高》十八、《广陵散》十九、《长门怨》二十、《阳春白雪》二十一、《百鸟朝凤》二十二、《采茶灯》二十三、《胡笳十八拍》二十四、《彝族舞曲》二十五、《牧笛》二十六、《紫竹调》二十七、《怀乡行》二十八、《江河水》二十九、《战马奔腾》三十、《赛马》二胡独奏黄海怀曲(第七册第五课)三十一、《快乐的啰嗦》弹拨乐合奏张式业(第二册第五课三十二、《丰收锣鼓》民乐合奏彭修文、蔡惠泉曲(第三册第二课)三十三、《步步高》三十四、《喜洋洋》三十五、《战台风》古筝独奏王昌元曲(第七册地三课)三十六、《草原英雄小姐妹》琵琶协奏曲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曲(第8 册第六课)三十七、《采茶舞曲》周大风词曲(第八册第四课)三十八、《平沙落雁》三十九、《阳关三叠》四十、《花好月圆》黄贻钧曲民乐合奏(第1十一册第二课)四十一、《瑶族舞曲》刘铁山、茅沅曲民乐合奏(第十一册第六课)四十二、《苗岭的早晨》陈刚曲民乐合奏(第十一册第六课)四十三、《阿细跳月》秦鹏章改编(第十二册第六课)四十四、《老虎磨牙》四十五、《凤凰展翅》胡天泉曲笙独奏(第六册第五课)四十六、《将军令》四十七、《寒鸦戏水》四十八、《旱天雷》四十九、《长城随想》二胡协奏曲五十、《汉宫秋月》五十一、《苏武牧羊》五十二、《空山鸟语》刘天华曲(第九册第七课)五十三、《阳春白雪》五十四、《渔樵问答》五十五、《雨打芭蕉》乐曲及相关介绍一、《春江花月夜》民乐合奏(第十一册第二课)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原名《夕阳萧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
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民乐之代表。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
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
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
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和“风回曲水”的意境。
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
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
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
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
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欸乃归舟”,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由远而近的意境。
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
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
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传了,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1820年前)与吴畹卿(1875)的手抄本,李芳园在1895年编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时收入此曲,曲名《浔阳琵琶》;1929年沈浩初在编《养正轩琵琶谱》时,曲名叫《夕阳箫鼓》。
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根据《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全曲为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多段体结构,中央广播乐团民族管弦乐队指挥家、民乐大师彭修文对此曲的艺术处理极其细腻,他充分运用大乐队拥有丰富的乐器色彩,巧加编配,乐器时增时减,使乐队音响富有高、低、浓、淡、厚、薄的变化,层次分明;在音乐表现方面,既发扬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又使音乐充满内在的激情,颇具情韵,富有生气。
中国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飚将此曲改为吉它独奏曲《浔阳夜月》,在1988年广东、香港、澳门举办的吉它大赛中获古典吉它冠军。
而黎海英则将它改编成钢琴独奏曲。
刘庄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
乐曲全曲分成十段,犹如十幅连续的画面: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风回曲水,4、花影层台,5、水云深际,6、渔歌唱晚,7、回阑拍岸,8、桡鸣远籁,9、欸乃归舟,10、尾声此曲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出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动会开幕式上二、《十面埋伏》琵琶独奏《十面埋伏》是蓍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曲谱最早见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华秋萍的《琵琶谱》,而在此谱之前,只有描绘同样题材的《楚汉》。
明代王猷定《汤琵琶传》中,记有被时人称为“汤琵琶”的汤应曾弹奏《楚汉》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
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
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
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
”从这段描述可看出,汤应曾弹奏的《楚汉》与《十面埋伏》在情节及主题上一致,由此可见早在16世纪之前,此曲已在民间流传。
《楚汉》在明代嘉靖、万历前后流行一时,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爱。
自公元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谱》问世以来,其后各个琵琶谱集都载有《十面》乐谱。
各个版本在分段与分段标目都有所不同:《华氏谱》称《十面》,由直隶王君锡传谱,凡十三段;《李氏谱》名《淮阴平楚》,隋秦汉子作;金山周瑞清厚卿校,凡十八段;《养正轩谱》称《十面》,一名《淮阴平楚》,凡十八段;《瀛州古调》名《十面埋伏》,凡十段。
《十面埋伏》可以说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而现代,这往往需要大乐队式的交响曲体裁方能得以完成),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作。
三、《渔舟唱晚》古筝曲(第十册第一课)乐曲简介:筝独奏曲,为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又一说系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板》等改编而成。
现广为流传的娄本前半部分与金本同,后半部分为娄本所独有。
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万顷碧波的画面。
接着,以66 116 为种子材料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
当它再次变化反复时,采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3561 55 2356 33 层层下落,此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且十分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
最后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接合成一个循环圈,并加以多次反复,而且速度逐次加快,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悠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这首富于诗情画意的筝曲曾被改编为高胡、古筝二重奏及小提琴独奏曲。
在多数音乐课本中可见得此曲。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古琴演奏家娄树华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山东古曲《归去来》的素材改编而成。
另一种说法,是山东古琴家金灼南根据流传于山东聊城地区的民间传统筝曲《双板》及其演变的两首乐曲《三环套日》和《流水激石》改编而成,20世纪30年代,金灼南将此曲传给娄树华,娄树华在进一步改编时,在乐曲的后半部分充分运用了筝的“花指”技巧,使音乐意境更为鲜明、生动,从而使这首筝曲得以广泛流传。
作者简介娄树华(1907—1952)筝演奏家。
河北玉田人。
1925年在北京师从河南魏子猷学筝。
1935、1936年随中国音乐旅行团赴欧洲各国介绍中国筝艺术。
同年录制《天下大同》、《关雎》等筝独奏乐曲唱片。
娄树华多年从事筝的教学工作,曾改变筝曲的传统工尺谱记谱方法,以便于按谱演奏。
编有筝练习曲21首及《筝曲选集》。
四、《高山流水》古琴曲乐曲简介传说春秋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乐谱最早见于明朝《神奇秘谱》,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
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朝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
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
现有多种流派谱本。
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
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
《高山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五、《夜深沉》京胡独奏京胡曲,乐曲以昆曲《思凡下山》折中《风吹荷叶煞》一曲中的四句歌夜深沉角色形象(17张)腔为基础,经过历代京剧琴师们的加工改编发展而成,曲名出自首句唱词的头上三字。
《风吹荷叶煞》的唱词内容是小尼姑哀叹自己身入空门,过着寂寞凄苦的无聊生活。
而《夜深沉》的作者们运用民间音乐创作中常用的加花、删简、紧缩、句末填充和变新等手法,将原来悲哀怨恨的曲调改成一支刚劲有力的新型乐曲,刚劲有力,充满激情。
在京剧《击鼓骂曹》和《霸王别姬》中,用它来配合祢衡击鼓和虞姬舞剑等的场面。
改编者集各家演奏版本之长,进行加工改编,将乐曲结构扩展成有引子后接慢板、中板、快板的板式铺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