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民歌赏析讲解学习
乡韵悠悠——中国优秀民歌赏析

乡韵悠悠——中国优秀民歌赏析篇一:中国优秀民歌赏析民歌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在中国大地上流传。
民歌以其独有的方式,表达了人民对生活的感受和情感。
在中国,民歌的种类多种多样,如《青藏高原》、《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等。
今天,我们将为您带来几首优秀的中国民歌,让我们一起来赏析它们的美妙之处。
第一首是《青藏高原》。
这首歌由李健演唱,是一首极富感染力的歌曲。
歌曲以高昂的旋律和深情的演唱风格,表达了人们对青藏高原的热爱和向往。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它高耸入云,被誉为“世界屋脊”。
这首歌通过表达对青藏高原的热爱,表达了人民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赞美。
第二首是《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首歌由王洛宾演唱,是一首经典的民歌。
歌曲以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演唱风格,表达了人们对遥远地方的向往和思念。
遥远的地方可以是远方的故乡,也可以是心中的追求和梦想。
这首歌通过表达对遥远地方的向往,表达了人民对未来的渴望和追求。
第三首是《黄土高坡》。
这首歌由张信哲演唱,是一首极具影响力的歌曲。
歌曲以豪放的旋律和独特的演唱风格,表达了人们对黄土高坡的热爱和感慨。
黄土高坡是中国最著名的地貌之一,它广袤无垠,被誉为“中国的脊梁”。
这首歌通过表达对黄土高坡的热爱,表达了人民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赞美。
以上三首歌曲是中国优秀民歌中的代表,它们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人民对生活的感受和情感。
民歌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今后的生活中,民歌将继续传递着人民的心声和美好的祝愿。
篇二:中国优秀民歌赏析民歌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民歌的种类繁多,有的地方民歌高昂激越,有的地方民歌轻柔婉转,每一首歌曲都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乡韵悠悠——中国优秀民歌赏析《茉莉花》是中国传统民歌中的经典之作,曲调悠扬动听,歌词简洁易懂,描写了茉莉花的美丽和纯洁。
这首歌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经常被用作各种场合的背景音乐。
《民歌欣赏》教案模板(5篇

《民歌欣赏》教案模板(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六章《民歌欣赏》部分,详细内容包括我国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五首民歌:山西《走西口》、内蒙古《牧歌》、江苏《茉莉花》、四川《康定情歌》和广东《彩云追月》。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各地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五首民歌的基本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各地民歌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五首民歌的基本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
难点:理解并把握各地民歌的风格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我国各地区的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民歌欣赏。
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1)介绍五首民歌的背景和特点。
(2)钢琴伴奏,教师示范演唱五首民歌。
3.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歌进行学唱,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1)分析五首民歌的旋律、节奏特点。
(2)讲解各地民歌风格的形成原因。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拓展延伸:介绍其他地区的民歌,激发学生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民歌欣赏》2. 内容:(1)五首民歌的名称及地区。
(2)五首民歌的旋律、节奏特点。
(3)各地民歌风格形成原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学唱五首民歌,录制视频。
(2)分析五首民歌的旋律、节奏特点,写成书面报告。
2. 答案:(1)视频提交至班级群。
(2)书面报告在课后一周内提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五首不同地区的民歌,使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民歌旋律、节奏的掌握情况,以及各地民歌风格特点的理解。
在拓展延伸环节,可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地区的民歌,如云南、贵州等地的特色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各地的民歌,提高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欣赏和学习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了解民歌背后的历史、民俗和文化内涵,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民歌的定义与分类:介绍什么是民歌,以及中国民歌的分类和特点。
2. 民歌的演唱技巧:教授民歌的演唱方法,如呼吸、发音、节奏等。
3. 经典民歌欣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民歌,进行欣赏和学唱。
4. 民歌背后的故事:介绍每首民歌的历史背景、创作动机和民俗内涵。
5. 民歌的文化价值:探讨民歌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以及民歌的演唱技巧。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或播放优秀民歌,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3. 互动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唱和表演,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案例分析:通过讲解民歌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歌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民歌图片、歌词和音响资料的PPT。
2. 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民歌歌曲。
3. 教学资料:准备相关民歌的乐谱、歌词和背景资料。
4. 教学用具:准备歌谱、哨子等教学用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演唱能力:评估学生在学唱民歌过程中的发音、节奏和音准等方面。
3. 理解与应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民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民歌的定义与分类,学习民歌的演唱技巧。
2. 第3-4课时:欣赏经典民歌,学习每首歌曲的演唱。
3. 第5-6课时:深入了解民歌背后的故事,探讨民歌的文化价值。
4. 第7-8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民歌的感悟。
《民歌欣赏》杨誉平知识讲解

裙 子 系 在 腰 中 。
姐 姐 放 的 是 花 蝴 蝶 ,
小 妹 妹 放 的 是 老 蜈 蚣 ,
飘 飘 摇 摇 起 在 了 半 悬 空
。
下列几个图式,哪一个是回旋曲的结构 图式?
1、 2、 3、 4、
找出下列各相邻音级哪些是全音,哪些是半 音,并画出来(用“ ”表示全音,用“ ” 表示半音。)
《民歌欣赏》杨誉平
号子是在生产劳动中产生 的,是伴随劳动而歌唱的一种 带呼号的歌曲。号子常起到统 一劳动步伐,鼓舞劳动热情的 作用。音调铿锵有力、豪迈粗 犷 。如船工号子、搬运号子、 打夯号子等。
四川民歌 《川江船夫号子》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 间、牧场劳动时,即兴抒发思想 感情的一种抒情歌曲。歌者同时 也是编者,因此,山歌的节奏大 多是舒缓而自由的。由于地域不 同而名称不一,如陕北的“信天 游”,内蒙的“爬山调”、“牧 歌”、青海的“花儿”等。
陕西民歌 《绣金匾》
四川民歌 《盼红军》
欣赏河北民歌《放风筝》,先辨别出
《放风筝》是山歌、号子,还是小调,然
后根据你的想象,画一幅图画来表达歌词
的意思。
三 月 里 来 是 清 明 ,
姐 姐 妹 妹 要 去 踏 青 ,
捎 带 着 放 风 筝 。
姐 姐 穿 的 是 葱 心 绿 ,
小 妹 妹 穿 的 是 石 榴 红 ,
青海民歌 《上去高山望平川》
陕北民歌 《脚夫调》
云南民歌 《放马山歌》
小调主要指人民群众在日常 生活中演唱的各种短小的民间歌 曲。它流传较广,结构比较规整, 旋律优美,由于经过民间艺人的 不断加工,题材更为广泛,主要 反映社会生活及人们的思想感情。 小调的演唱形式常以独唱为主, 也有对唱和齐唱。
中国民歌欣赏解读

音乐感受:请说出“小调”的特点
• 曲调性强,旋 律流畅,婉转 曲折,表现力 强.
中国民歌体裁的区别
体裁 区别
劳动号子
山歌
小调
演唱场合 演唱风格 演唱形式
劳动场合
坚毅、质朴 粗犷、豪放
一人领 众人合
山间、田 野、牧场 旋律舒展
独唱、对唱
城镇集市 优美抒情 伴奏表演
演唱目的
服务劳动 鼓舞斗志
抒发感情
音乐感受:请说出“山歌”的特点
音乐奔放、 嘹亮、开朗, 曲调悠长,广 泛使用自由延 长音和拖腔。
“小调”:又称“小曲”,产生于日常 生活和风俗性活动中。
《茉莉花》(江苏民歌):这是我 国民间小曲流传最广的优秀曲目之一。 它借茉莉花抒发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描写江南水乡人细腻的性格。曲调优 美抒情、结构规则匀称。
民歌是中国 音乐的组成部 分,要了解中 国音乐,就必 须研究民歌。
—冼星海
民歌:
指民间歌曲。是人民群众在 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 耳相传,不断加工而形成的。 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智 慧的结晶 .
民歌的特点: 短小、生动、纯 朴。
民歌的体裁: 劳动号子 、山歌 、 小调。
劳动号子:也称“号子”是人们在发展中 为适应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一种和劳 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它 在劳动中起着指挥劳动协调动作,调剂振奋 精神,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
“山歌”:一般指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 抒发思想感情的民歌。
《赶牲灵》:是一首陕北民歌."赶牲灵"也称"赶
脚",它近似于云贵地区的"赶马帮",即用牲畜(陕 北多为骡驴)长途为他人运输货物,而赶这牲畜运送 货物的人即称赶牲灵者。他们走山越岭,风餐露宿, 十分辛苦。由于赶一趟牲灵常需要数十天甚至半年、 一年,所以赶牲灵的家人非常惦念他们,凡遇到赶牲 灵的队伍走过,往往就有许多妇女、小孩探问自己亲 人的情况。民歌《赶牲灵》就是表现一个姑娘见到赶 牲灵的队伍通过,从远处期盼自己情人的情景。"你 若是我的哥哥你招一招手,你不是我哥哥你走你的路 "。此时,姑娘那种希望、焦急、失望的心理淋漓尽 致地刻画出来了。
中国民歌演唱与赏析

中国民歌演唱与赏析有一首题为《女娃担水》的民歌:红格丹丹太阳落西山,十七八的女娃把水担;小担儿闪,担钩钩响,快步来到井台儿上。
不觉得刮风树影影动,东照西照没有个人;手摇桶摆挹起猛然闪出个“冒失鬼”!他扳转奴的肩膀亲了个嘴;奴要走来他不让奴走,他一把拉住奴的手。
奴要喊来他不给奴嘴里塞了一块洋冰糖;洋冰糖甜,浑身上下热汗淌!哎哟哟,哎哟哟。
邻居家干妈来得巧,他一骨碌爬起大跑了。
赏析:这是一个美好的黄昏,十七八岁的女娃挑着走在通往水井的小路上,铁质的担钩发出“叮当,叮当”的声响。
女娃的心情轻松而快乐。
“不觉得刮风树影影动”的异常,在女娃娃的心头罩上迷团,“东照西照没有个人”使“轻松而快乐”的心情顿然消失,一种惊慌,甚至是手摇桶摆挹起一担水”,渴望发生,又害怕发生的的事情终于发生:在她的面前!“冒失鬼”、“勾魂鬼意”,而在陕北民歌以及日常生活中,却是女性对自己称谓,类似现代男女青年约会时,男的拥抱或者亲吻女友时,姑娘佯作生气,或者不愿意,撒娇地说“你真坏!”、“讨厌”,他扳转奴的肩膀亲了个嘴既描绘他们之间拉扯的状况,还有一层引深的含意,她从未体验过的那种事情,今天注定是躲不过去了。
在她的潜意识中渴望那种“体验”。
可是,这种“体验”的突然降临,又使她惊慌失措:“奴要走来他不让奴走,一把拉住奴的手;奴要喊叫他不让,给奴嘴里塞了一块洋冰糖。
”尽管她渴望与异性的交合,尽管她心中明白,这个事情的发生已成定局,但她反反复复地表白:她要走,她要喊,这个事的发生,是“冒失鬼”的强迫而致,这种“表白”是对自己的“理智”的交待,对社会传统观念的解脱”一个“甜”字,道破她显她潜藏在心底的意识。
即将发生之际,“得巧”还是“来得真不是时候”?“他一骨碌爬起来大跑了”,是“庆幸”,还是寻味!。
民歌《》艺术赏析

民歌《》艺术赏析
民歌《青海湖》艺术赏析青海湖是中国著名的一个湖泊,位于青海省西部,是中国第四大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
《青海湖》是一首民歌,歌词描绘了青海湖的美丽景色,充满了浓浓的诗意。
《青海湖》的歌词流畅舒缓,清新优美,把青海湖的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引人入胜,令人流连忘返。
歌词中穿插着青海湖的自然风光,如林荫深处的小鸟唱响,湖中泛起的朵朵浪花,湖面上烟雾缭绕的彩虹,以及湖边清澈的河水,这些景色既有着浓郁的原始风貌,也有着和谐的美妙景色。
《青海湖》的旋律简单悠扬,悠久而柔和,使人流连忘返,把青海湖的自然风光传达得淋漓尽致。
它的旋律节奏活泼,曲调优美,唱出了青海湖的壮丽和美丽,让人有一种放松的心情。
《青海湖》的演唱者也赋予了这首歌曲更多的魅力,他们用他们深厚的声音唱出了青海湖的美景,表达出一种深深的情感,让人犹如亲临湖畔,体验到湖泊的美丽。
总之,《青海湖》是一首经典的民歌,它把青海湖的美丽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流连忘返,让人仿佛亲临湖畔一般,感受到青海湖的美丽。
民歌赏析——精选推荐

1.新疆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此歌是著名作曲家王洛宾1939年收集、改编的哈萨克族民歌。
王洛宾在青海境内对一支迁徙而至的哈萨克族部落的传统音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收集、整理和改编。
其中就有此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在歌词部分的改编、翻译方面,王洛宾还参考了一则在哈萨克族民间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位哈萨克族青年都达尔与俄罗斯族姑娘玛丽亚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首民谣充分表达了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心醉和热爱。
通过对这首民谣的改编,作者深刻的领悟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所有充满爱意的包容和对一切生命的热爱,心醉于多情的大自然和美好的人生情感。
2.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小河淌水》这首歌曲是上个世纪40年代诞生于云南的一首经典音乐作品,被国外称为“东方小夜曲”。
《小河淌水》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乐曲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
聪慧美丽的阿妹,触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
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意,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歌居住的地方。
作曲家朱践耳曾将它改编为钢琴曲《流水》;作曲家孟贵彬、时乐蒙将它改编为混声合唱曲;二胡演奏家朱昌耀将它改编为二胡与乐队《小河淌水》;还有更多的音乐家将它改编为其它不同的曲目。
《小河淌水》一曲,唱响海内外,声名远播,成为中国音乐的精品。
3.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槐花几时开》是四川民歌中的经典之作,它实际上是宜宾地区的一首传统山歌,形成年代久远, 清光绪年间刻本《四川山歌》中就载有它的歌词。
它的曲调采自宜宾地区一种被称作“神歌”的山歌歌腔。
这种歌腔,过去是川南农村大户人家婚葬、祝寿、敬神时,请一批民间歌手来家里演唱的。
几经演变,其内容已完全脱离婚葬、祝寿、敬神的束缚, 而常以一些幽默的词句、腔调来反映农民生活和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北方小调:茉莉花调、剪靛花调、孟姜女调、绣荷包调、对 花调。
南方小调:江浙小调、闽粤台小调、湘鄂小调、西南小调。
中国民歌体裁的区别
体裁 区别 演唱场合
演唱风格
演唱形式
劳动号子
山歌
劳动场合 山间、田野、 牧场
坚毅、质朴 粗 旋律舒展 犷、豪放
1 是人们在山野里劳动时歌唱的曲子,歌 词一般为即兴创作,题材极为广泛,看 山唱山,见水唱水,歌词质朴、率直, 内容多以反映劳动的欢悦、青年男女纯 真的爱情为主。
2 山歌艺术表现三个特征:1、感情抒发直畅性;2、编 唱形式自由性;3、形式手法单纯性。
3 北方山歌:陕北“信天游”;甘肃、宁夏、青海“花儿”;内蒙 古“爬山调”;山西“山曲”。
ONE
小河淌水
ONE
兰花花
ONE
康定情歌
ONE
茉莉花
中国经典民歌
中国民歌欣赏
民歌是中国音 乐的组成部分, 要了解中国音乐, 就必须研究民歌。
—
—冼星海
民歌概述
民歌:指民间歌曲。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 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 形成的。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智慧的 结晶。 民歌的特点:短小、生动、纯朴 民歌的体裁:劳动号子 、山歌 、小调
2 经典曲目:
比如:“羊肚子手巾(那) 三道道蓝,我那当红军的哥
1 兰花花 2 走西口 3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4 赶牲灵 5 五哥放羊
花儿
“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 部甘、青、宁三省(区)的 汉、回、藏、东乡、保安、 撒拉、土、裕固、蒙古等民 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 因歌 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 名。它用汉语演唱,在音乐 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
1 是一种伴随着劳动过程歌唱的曲子,是人 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紧张的 劳动、沉重的体力负荷,赋予劳动号子以 吆喝、呐喊的特点。它不仅起着统一劳动 节奏、统一劳动步调的作用,而且具有振 奋劳动者精神、激发劳动者热情、鼓舞劳 动者个金的功能。劳动号子的演唱形式多 为一人领唱,众人合唱。另外,还有齐唱 或独唱等形式。
南方山歌:江浙山歌、客家山歌、湘鄂山歌、西南山歌,南 方田秧山歌。
信天游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 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是 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 其歌词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 法见长。在陕北它叫“信天 游”,又称“顺天游”“小 曲子”。形式自由灵活,每 两句为一小节,押韵;有的
信天游的比兴非常广泛,上 至日月星辰,风云雨露;下 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还 有柴米油盐,五谷杂粮,衣 食起居都可以起兴作比。
川江号子的演唱是一领众人的,领唱者又叫“号工”,也是劳动的指挥者。领和 声部的交接也因劳动条件而异,《平水号子》、《下滩号子》是唱完一句再交接 的,《见滩号子》句幅渐缩,交替渐紧,到了《上滩号子》和《拚命号子》时, 交接非常紧密,甚至领和重叠,和部又出现了呼哨,相互交织,构成了复杂的多 声部合唱织体。整个号子的音乐丰富多变,有很高的艺术性。
四川民歌《平水号子》 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 东北民歌《哈腰挂》
川江船夫号子
《川江船夫号子》是汉族民歌,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 《拚命号子》和《下滩号子》等八首不同的号子联缀而成的一个既统一、又有变 化对比的大型号子联套。《川江船夫号子》有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旋律舒畅、 悠扬动听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又有当发现险滩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 唱的坚定有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搏斗时唱的 急促紧张、气势强烈的《上滩号子》和《拚命号子》。
原生态唱法的存在是客观事实。它最初源 自于我国民间极少数人的口中,但分布广泛。 之后又数次成为央视青歌大赛的亮点声音,并 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它的发声原理是新生儿 的哭声,该哭声的发声位置恰恰是在人体的胸 腔,于是原生唱法就成为了人类唯一的原自然 声发声方法。
原生态唱法包括我国丰富多彩、形式繁多 的民间音乐的各种类型,除了民间歌曲外,还 有民间戏曲演唱、民间曲艺(说唱)演唱等, 总体上说是最接近民族、民间的没有经过太多 修饰的一种唱法,它是民族唱法的初形和起源。
花儿音乐高亢、悠长、爽朗, 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鲜明。不 仅有绚丽多彩的音乐形象,而 且有丰富的文学内容。反映生 活、爱情、时政、劳动等内容, 用比、兴、赋的艺术手法即兴 演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花儿以爱情为主线,广泛地展
1 是一种在城镇中流行的民歌,故有“里 巷之曲”之称。小调又叫“小曲”,它 主要产生于民间生活与风俗活动过程中。 小调的内容题材相当广泛,并渗透到社 会的各个角落。咏唱历史故事传说、描 述自然风光、抒发离情别愁、表现男女 青年的爱情是小调表现的重要内容。
一人领众人合 独唱、对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演唱目的
服务劳动鼓舞 斗志
抒发感情
小调 城镇集市 优美抒情 伴奏表演 用于表演
是由中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创造 和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的一种唱法。包括中国的 戏曲唱法、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 法等四种唱法。 民歌和民歌风格的歌曲带有浓郁的地方音调,在 风格处理上北方民歌要豪放悍犷一些的特点,南 方民歌则要委婉灵巧的特点,高原山区民歌要高 亢嘹亮一些,平原地区民歌要舒展自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