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传播的类型及功能

合集下载

简述传播的四大功能

简述传播的四大功能

简述传播的四大功能传播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信息的传递、意见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承等重要功能。

传播的四大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社会交往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和社会控制功能。

下面将对这四大功能进行简要阐述。

一、信息传递功能信息传递是传播的最基本功能之一。

通过传播媒介,人们可以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新闻、科学知识、教育内容等。

信息传递功能使得人们能够及时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无论是报纸、电视、互联网还是社交媒体,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功能。

二、社会交往功能传播还具有社会交往的功能。

通过传播媒介,人们可以进行跨时间、跨地域的交流和互动。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成为了人们分享生活、交流观点、建立社交网络的重要工具。

除了个人之间的交流,传播也为群体组织提供了组织、协调和动员的平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三、文化传承功能传播在文化传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传播媒介,人们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形式,包括语言、音乐、艺术、电影等。

这些文化形式通过传播得以流传和传承,保护和弘扬了人类的文化遗产。

传播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四、社会控制功能传播在社会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传播媒介,政府和组织可以向公众传递政策、法规和指导意见等,以实现社会管理和治理的目标。

传播还可以塑造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念,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媒体的报道和评论也对社会事件和问题进行监督和评价,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

结语传播的四大功能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传播系统。

信息传递、社会交往、文化传承和社会控制是传播的核心功能,它们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变革,传播的功能也在不断演化和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传播体验。

简述传播的类型

简述传播的类型

简述传播的类型
1. 内向传播:就是自己向自己传递信息,用于形成自我意识,促成自我觉醒。

2. 人际传播:依据两条原则,一是信赖,二是成本-效益。

3. 群体传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容易造成群体压力。

4. 组织传播:马克斯·韦伯说“有一个管理主体的群体就是组织”。

组织传播的特色就是存在“正式传播”和“非正式传播”,后者一般称为“小道消息”。

5. 大众传播:媒介组织通过技术性媒介与大规模受众进行沟通,就叫大众传播。

所以大众传播。

(1)大众传播有三个正面功能:传递信息、提供娱乐、以及教育大众。

(2)大众传播的三个负面功能:制造拟态环境(美国学者李普曼)、制造刻板印象、以及麻醉民众精神(拉扎斯菲尔德,人们满足于通过媒介接触社会,而不再积极地亲身参与公共事务)。

4_传播的功能汇总

4_传播的功能汇总

李普曼 “两个环境”理论

李普曼深有感慨地写道:“我们的认识 是何等的间接”、“我们大家都直接接 触消息,而不是接触我们看不到的外界 环境”
李普曼 “两个环境”理论

大众传播的普及、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 发展,现代人的认识能力即“虚拟环境” 大大扩张,此同时,现代人对这种“虚 拟环境”的验证能力则(相对地)大大 缩小了
传播功能:冲突学派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媒介在發揮正面影 響的同時,同樣不可避免地帶來了“社 會麻醉”的負面影響 關於電子遊戲對青少年的影響,以及對 “網蟲”和“電視的一代”的探討
传播功能:冲突学派

“電視的一代”是指伴隨著電視的普及而 誕生和成長的一代,他們在電視畫面和 音響的感官刺激環境中長大,以“跟著 感覺走”為行為方式,力圖擺脫日常繁 瑣性的束縛;內心世界是孤獨而封閉的, 卻很容易接受大眾傳播媒介的影響
4_传播的功能
1,功能的类型和层次 2,大众传播的正功能和负功能
思考

文学的功能是什么?
1,功能的类型和层次


功能即作用。传播既然是人类所赖以生 存、发展的基础性活劝之一,当然有其 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传播的基本功能 :传受信息
二功能说:工具性和消遗性

从功能的角度看,传播可分类两种类型: 实用性传播,娱乐性传播
拉纳(1958)传播体系与社会 体系的关系
识字率
近代社会 过渡社会 传统社会 61%以上
都市化率
26%以上
传播体系
媒介
21%-60% 11%-25% 媒介-口头 以上 20%以下 10%以下 口头
拉纳(1958)传播体系与社会 体系的关系


拉纳的著作被视为“传播与发展研究”或“发 展传播学”的经典之作 后人的批评和补充,主要有以下几点:

传播类型、功能、过程模式

传播类型、功能、过程模式

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一切交往的实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过程,它直接表现为社会信息的流动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它既是人的社会化意义建构行为,又是人际间或组织间发生、发展和维持关系的基本机制。

对传播的思考一、从词源上看,中文的“传播”在古代是两个词即“传”“播”,前者意为社会上下的信息交流,后者本意是“播种”;“传播”作为一个词是中国近现代的事,表达某种事物的传递和散播。

而“communication”在词源中是“分享”“交换”,引申为“交流”。

可见,两者兼有信息流动的含义。

二、传播学中“传播”的含义有几种说法:1、强调“共享”,即传播的目的是要与他人共享信息、思想和态度。

2、强调“互动关系”,即传播是社会的相互作用,产生社会关系,是社会发展的机理。

3、强调“符号”,即传播是通过符号来传递和交流信息、思想、态度的行为。

4、强调“劝服与影响”,即传播是带有目的性的行为,以影响他人为目的。

可见传播必然包括信息与流动两个基本要素,因此传播就是指信息的流动。

而人类社会的传播就是人的信息的流动过程,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的类型从普遍意义上讲,传播分为非人类传播和人类传播,人类传播又分为非社会传播和社会传播,非社会传播指人的自我传播,社会传播则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传播学所研究的传播是人类社会的传播,即人的信息流动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内向传播:也称自我传播、人内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信息交流活动。

是主我和客我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在传播过程中,信息主体和信息客体是同一个人。

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的非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话、书信等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具有直接性、随意性、私密性,反馈迅速和可控性强等特点。

它是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基础。

组织传播:指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即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间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互动。

总结 传播的类型

总结 传播的类型

总结传播的类型传播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活动之一,它是信息、观点、价值观等从一个个体或群体传递给另一个个体或群体的过程。

传播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

传播的类型多种多样,下面将对常见的传播类型进行总结。

首先,口头传播是最基础的传播形式之一。

人们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传递信息。

这种传播方式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从日常对话到演讲和辩论都是口头传播的例子。

它的特点是即时性强、交流效果直接,但受到了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信息容易变形、产生误解。

其次,书面传播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形式。

通过书面语言进行信息传递,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公文等。

书面传播具有持久性和可复制性的特点,可以长期保存和传承,信息传递的准确度和稳定性较高。

但是,书面传播需要读写能力,对阅读者的要求较高。

第三,电子传播是近代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传播正在成为主流,包括无线电、电视、互联网等。

不同于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电子传播以电子设备作为信息传递和接收媒介,信息传递速度快,覆盖面广,受众数量大。

电子传播的特点是互动性强,可以实时交流和互动,但也存在信息泛滥和信息可信度不高的问题。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传播形式,还有其他特殊的传播类型。

例如,艺术传播是通过艺术形式传递信息和情感,包括音乐、绘画、电影等。

它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传递思想和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社交传播是人们在社交互动中传递信息和观点,包括面对面的交流、社交媒体的使用等。

社交传播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的作用,信息传递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可信度。

媒介传播是通过媒体传递信息和观点,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

媒介传播具有大众性和广泛影响力,能够以全球化的方式传递信息和价值观。

无论是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电子传播,还是艺术传播、社交传播、媒介传播,每一种传播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庞大的传播网络,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传播的功能和类型

传播的功能和类型

第三章传播的功能与类型一、传播的功能(一)传播的社会功能1、获取信息2、知识教育3、文化传承与交流4、舆论监督与引导5、社会化途径6、调节身心(二)传播的负功能1、媒介情境的非真实化2、信息庸俗化3、文化殖民化4、思维行为惰性化二、传播的类型(一)内向传播信息交流活动。

(二)人际传播1、含义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社会行为。

2、特点:(1)运用双重手段,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更能满足受众个性化需要。

(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4)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非制度化,主要指传播关系的成立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人际传播主要是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础上的活动。

平等的传播活动。

3、研究焦点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所谓社会化,指的是一个人出生后由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从个人角度来说,它指的是个人学习语言、知识、技能、行为准则等等以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

从社会角度而言,它指的是社会成员形成大体一致的观念、价值和社会规范体系,从而使社会秩序维持、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得到保证的过程。

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过程与效果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有“意见领袖”、“两级传播理论”、“创新及扩散”理论等。

(三)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

ABC(四)群体传播1、含义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2、群体的本质特征(l)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

参与群体活动的个人都是带着某种共同的目的—共同的利益、关心、兴趣等而集合到一起的。

(2)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3、群体的作用(1)群体对社会的贡献•它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得到保证。

•通过社会分工与协作,将分散的个人力量集结起来,完成个人所不能完成的社会工作和事业。

传播活动类型及特点

传播活动类型及特点

传播活动类型及特点
1.传媒类活动
传媒类活动是指通过传媒渠道进行信息传播的活动。

这类活动通常包括新闻发布会、媒体采访、新闻稿发布等。

传媒类活动的特点是传播渠道广泛、传播速度快,并且能够将信息准确、全面地传递给目标受众。

同时,传媒类活动也需要考虑媒体的选择和对外界舆论的反应。

2.社交媒体营销活动
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社交媒体营销活动已经成为传播活动中的重要一环。

社交媒体营销活动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传播品牌形象、产品信息等内容。

这类活动的特点是传播范围广泛、互动性强,并且能够与受众进行即时互动和反馈。

此外,社交媒体营销活动也需要注意传播内容与平台的匹配,以及对受众的精准定位。

3.线下推广活动
线下推广活动是指在实体场所进行的宣传推广活动。

这类活动通常包括展览、会议、派发传单、路演等。

线下推广活动的特点是能够直接接触目标受众,传播效果直接且可观。

同时,线下推广活动也需要注意场所选择、活动内容设计以及与受众的互动方式。

4.口碑营销活动
口碑营销活动是指通过用户口碑传播来推广产品或品牌的活动。

这类活动通常包括用户评价、口碑传播等。

口碑营销活动的特点是具有公信力、传播范围广且持久,并且能够获得用户口碑和推荐。

同时,口碑营销活动也需要通过优质产品和服务来赢得用户的口碑。

传播活动包括传媒类活动、社交媒体营销活动、线下推广活动和口碑营销活动,每种活动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通过选择合适的传播活动类型,并结合具体的传播目标和受众特点,可以实现更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宣传推广效果。

传播的结构和功能

传播的结构和功能

事情来衡量,时间的速度就不一样了……事情发
生的越多,时间就过得越快。时间一加快,叫人 像是骑在快马背上,有些头晕目眩。” • —— 阿来《尘埃落定》
四、李普曼的“两个环境”理论
• 现实环境—直接环境—客观世界
• 媒介环境—间接环境—虚拟环境—主观世界
• 贡献: • ★ 强调大众传播的作用;
• ★ 在现代社会中:
•第二节 传播的功能
• 一、传播的层次和类型

• • •
二、大众传播的四大功能
三、大众传播的负功能 四、李普曼的“两个环境”理论 五、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
• 重点:拉斯维尔的5W模式、申农-韦弗的 控制论模式、传播的四大功能 • 难点:李普曼的“两个环境”理论
•第一节
• 一、传播结构的构成要素:
传播的结构
4.德弗勒的环形(互动过程)模式
大众媒介设施
信源
发射器
信道
接收器
信宿
噪音
信宿
接收器
信道
发射器
信源
反馈设施
循环模式的优点: 1、它以双向的环形结构真实地呈现了信息交流的复杂性,较全面地 反映了传播的主要过程。 2、它增加了另一组要素,以显示信源获得反馈有多种途径(大众媒 介设施和反馈设施),而反馈则使信源有可能不断改进传播方式以更有

该模式假定在我们能够观察之前,有关的传播过
程已经开始了。A和B对信息的分享导致了一个逐渐走 向更多相互理解的循环过程。
• •
A将信息I1与B分享; B将信息I1理解和解读成I2;

• •
B作出反应将I2与A分享;
一直循环下去……
(三)社会系统模式
1、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美国社会学者赖利夫妇在《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文章中 提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象征互动论》一书提出: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 —自我互动。
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 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
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 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取行动。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人的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 (superego)。
请说出关于自我传播的经验词语……
孔子: 吾日三省吾身……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达摩: 面壁而坐,终日默然
李白: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笛卡尔 : 我思故我在
一、定义
又称内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 一种信息交流活动。
是 个人内部的意识、思维或心理活动。主要由以下 几个环节构成: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 理。
人应当相信,不了解的东西总是可以了解的, 否则他就不会再去思考。 ——歌 德
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 奇的不断摆脱。 ——爱因斯坦
二、自我传播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正功能 自我认知与环境认知 自我调节
负功能 自我传播不足,无法完成认知; 自我传播不全面,认知有失衡的趋向;
我们越是文明,我们就必定越不幸。 -------弗洛伊德
超我(super ego),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 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 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 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 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 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三、自我传播的相关理论
米德的主我客我论
米德将自我分为两个部分:“主我(I)”与“客我 (me)”。“主我”指每个人“自然”的内心冲动、无 约束的动力。
“客我”是自我的社会部分——社会期待和社会评价, 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体现。
人的自我发展就是主我和客我不断交流的过程。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传播的类型
传播
非人类传播 人类传播
非社会传播:自我传播
社会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
“研究传播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人 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 受到影响,怎样互相影响,……要研究传播学, 应先了解人与人怎样建立关系。”
——威尔伯·施拉姆
第二节 自我传播
三、特点
直接性 随意性强 保密性强 反馈迅速 可控性强 瞬间性 覆盖面小
四、人际传播的动机/功能
1、罗洛夫认为,人际传播是一种社会交换,社会交换的 主要是六种资源:
物品 金钱 服务 信息 地位 爱
人际传播
2、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 尊重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第二章 传播、传播类型及其功能
教学目的: 掌握传播的定义及其要点; 了解和掌握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 和大众传播的特点和作用; 理解和掌握传播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传播的定义; 自我传播和人际传播; 大众传播的功能。
第一节 什么是传播?
“人类几乎无时无刻ຫໍສະໝຸດ 在进行着传播”?“(传播)没有只属于它自己的土地。传播是基 本的社会过程。” ——威尔伯·施拉姆
第二节 人际传播
一、概念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 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
人际传播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信息互动过程。
二、类型
面对面:口语、类语言、身体 语言、人际距离、穿着、实物 符号等
借助听觉:电话、口语、类语 言等
借助视觉:书信、网络交流工 具、书面语、绘画语言等。
3、约哈里之窗(信息交流过程管理工具 )
自己了解
自己不了解
他人了解
他人不了解
4、总而言之,人际传播的动机/功能如下:
认识自我 建立人际关系 控制周围环境 进行情感沟通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伴随着人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它们在很多情 况下对人内传播电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内向传播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人类 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既有传播的一 般特性,又有自身特性。
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 —— 柏拉图
和自己的心进行斗争是很难堪的,但这种胜利 则标志着这是深思熟虑的人。 ——德谟克利特
——格伯纳 ▲符号说 “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传递信息、思想、感 情、技术等。这种传递的行动或过程通常称为传播。”
——贝雷尔森和塞纳 ▲目的、影响、反应说 传播就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 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霍夫兰
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
传播的两个要素: 1、信息——传播行为的内容 2、流动——传播行为的方式
说文解字
傳播
《北史·突厥传》: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说文解字
Communication
▲拉丁语源为communicatus和communis ▲印欧语源为kom-moini ▲communication,为“共有”加“交换”之意
▲共享说 “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戈德 ▲互动关系说 “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传播,就是人类借助符号传递信息以期获 得一定效果的过程。
• 传播定义的要点
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传播是信息的交流 传播的载体是符号和媒介 没有无目的的传播
传播的内容
传播的内容就是信息。
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
换句话说,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 性的东西。
物质
客观世界的组成要素
能量
信息
本我即原我(ID),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 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 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 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 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ego),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 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 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 原则”,为本我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