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闻问切
中医的望闻问切

中医的望、闻、问、切肝开窍于目,肝胆不好的人,眼睛发干,发涩,无光泽,许多人甚至“猛眨”眼睛。
其华在爪(指甲),也就是表现在指甲上,肝胆好,免疫系统好,通常指甲会比较光滑,有光泽,坚硬,否则是灰指甲,易断,或有真菌感染。
还有肝是主筋(肌键)的,手背上的青筋暴露,代表肝胆不好,情绪上来看是易发怒的。
有些人情绪说来就来,没说两句就拍桌子瞪眼的,通常是因为肝火太旺了,肝不好的人口味爱吃酸的,脸色发青的,暗无光泽。
心脏(小肠):舌为心之苗。
舌是心脏的表现,怎样通过舌来看,心脏好不好呢?如果舌头比较淡、白的话,是代表心血不足,供血不太好。
如果心血瘀阻,舌头是暗紫色的。
有人舌头溃烂是心火旺的表现。
其华在脸,心脏正常的人脸色是白里透红的。
有的人的脸惨白、淡而无光的是因心脏供血不足。
脸呈暗紫色的,是心火太旺,有瘀阻的地方。
情绪上是喜的,经常微笑,没人也笑,这是心脏不太好的一种表现。
口感是爱吃苦的,苦瓜、杏仁、西柚汁等。
脸色发红(紫红色),特别是一些红光满面肥胖者,通常都有心血管方面的阻碍。
脾(胃):开窍于口、唇,其华在肌肉。
脾胃好的人嘴唇是淡红色,有光泽的,不好的呢是淡、白、萎黄,这种颜色让我们来判断脾胃好不好。
胃不好的人容易有口气,特别是胃炎或溃疡的人。
脾是负责四肢的,脾胃好,肌肉是轻健有力。
否则,肌肉松驰、无力。
情绪上是爱思的。
总是皱着眉毛,好像比总理还操心,一点小事都想不开,这是脾胃不好而造成的。
另外,口味是爱吃甜的(比一般人吃的甜度要高),脸色发黄。
是病态的蜡黄,无透明度、无光泽的黄色。
肺是开窍于鼻。
鼻是用来呼吸的,吸入新鲜空气,排出废气。
鼻不好的人,会影响体内正常的循环,会引发肺的疾病,呼吸系统的疾病也会诱发鼻腔的炎症。
其华在皮毛,肺是给皮毛供应营养的,肺不好,皮毛就枯槁,不光滑,粗糙,汗毛生长方向杂乱,脸上的毛孔粗大。
情绪是悲忧的。
无事忧愁、爱哭。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也就是一个例子,大家知道她有严重的肺结核,她的眼泪是从春流到秋、又从秋流到冬……口味爱吃辛(辣)的东西,脸色是发白的,脸无血色,象一张白纸一样。
中医望闻问切的标准

中医望闻问切的常见标准包括以下几种:
1.观气色: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睛、脸色等症状,初步判断患者身体的健康
状态。
比如眼睛明亮有神,脸色红润有光泽,一般代表健康状态良好。
2.听声息:中医通过听患者的呼吸声、咳嗽声等,初步判断呼吸系统和肺部功
能是否正常。
比如呼吸均匀、没有咳嗽等症状,可能提示呼吸道健康。
3.询问症状:中医通过询问患者以往的病史,最近的饮食、睡眠以及排便等情
况,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睡眠质量不佳、食欲低下、大便溏稀等,可能提示有内分泌或消化道的问题。
4.摸脉象:中医通过把脉观察患者的脉搏,可以从脉象看出身体五脏和气血运
行的情况。
望闻问切的定义原理方法

望闻问切的定义原理方法标题,望闻问切的定义、原理和方法。
望闻问切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一种诊断方法,也是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包括四个方面,望、闻、问、切。
望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闻指听取病人的言语、呼吸、咳嗽声等;问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饮食、精神状态等;切指按摩病人的穴位、检查脉象等。
这种诊断方法在中医中被视为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病情,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望闻问切的原理在于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状况和病理变化都会在外部表现出来,比如面色、舌苔、脉象等都能反映病人的病情。
通过望闻问切,中医医生可以综合分析病人的症状,找出病因,辨别病机,从而确定治疗方案。
这种方法强调了对病人的全面观察和深入了解,有助于中医医生准确地判断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望闻问切的方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中医医生综合运用多种技能。
在望方面,医生需要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眼底等,这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细致的观察。
在闻方面,医生需要听取病人的言语、呼吸、咳嗽声等,这需要敏锐的听觉和对声音的分辨能力。
在问方面,医生需要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饮食、精神状态等,这需要耐心和细心。
在切方面,医生需要按摩病人的穴位、检查脉象等,这需要熟练的操作技巧和灵敏的手感。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技能,医生才能准确地进行望闻问切,为病人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之,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它通过全面观察、深入了解病人的病情,帮助医生确定病因、辨别病机,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中医医生需要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听辨、问诊和切诊能力,才能更好地运用望闻问切这一古老而又经典的诊断方法。
中医-望闻问切

态
断出有关病证。如畏缩不欲去衣,是恶寒的
2.望姿态
表现,为表寒或里寒证;欲揭衣被,是恶热 ,为表热或里热证;想见人而又喜寒凉,多
为阳证;怕见人而喜温,多为阴证。
• 从坐卧姿态也可推断人体阴阳消长和正邪盛
衰的情况。如卧而蜷曲,喜向里,多为阳虚
寒证;卧而袒露,喜向外,多为阳盛热证;
坐而喜伏,多为肺虚少气;坐而喜仰,多属
语声低微,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循衣摸床,或
望
卒倒而目闭口开,手撒遗尿等。表示正气已伤,病情 较重,预后不好。
神
3、假神常见于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的病人。如
原本神识昏糊,突然神志清楚;原来不多言语,语
声低微,突然转为言语不休,声音响亮;原本面色
晦暗,突然颧[quán]红如妆;原本毫无食欲,忽然食
•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总结前人问诊要点的 基础上写成《十问歌》,清代陈修园又将 其略作修改补充为
•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精选2021版课件
14
华佗精心问“病”情
• 有一次,一位病人请华佗看病。
华佗问病人身体各部位最近有什么
异常,病人叹着气,脸上流露出悲
伤的样子,对华佗说:“十几天前
,我感觉腹中刺痛,最近几天,眉
毛头发几乎掉光了。大夫,您看我
这是什么病?”华伦仔细检查了病
人腹部,说:“你这是脾腐烂了一
半,必须动手术切除。”于是让病
人服用“麻沸散”,然后进行开腹
• 扁鹊将中医诊断方法 概括为: 望以目察、闻以耳占 、问以言审、切以指参的望闻问切--- 四诊法, 并 认为“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
中医望闻问切

证 正气未衰 正气已伤 虚寒 气虚 血虚 阴虚火旺 虚阳上越 脾胃虚弱 湿热黄疸 寒湿黄疸 血瘀、寒证、痛证 肝风内动 寒重、血瘀 肾虚 正气充盛 气虚、痰湿较盛 阴虚 风邪外袭,水湿内停 脾虚水肿 多为风动,舌即肝风 血虚或阳虚 寒证、寒湿证 实热证或阴虚火旺 实热证 虚热证 心火上炎 肝胆热盛 血热、热毒极盛 瘀血证 久病血瘀 阴寒证 毒热证 津液亏耗、热盛伤阴 脾气虚、阳虚 胃气虚弱、胃阴不足 多属寒证 外感风寒、里虚寒证 痰湿 多属热证、黄色愈深,其热愈重 表邪初入 里热加重 热盛伤阴 湿热内蕴、肠胃实热积滞 阳虚寒盛 热炽津枯 温热之邪入于营血之征 湿郁热盛、汗出不彻,津液耗伤 属实、属热 属虚、属寒 气虚 实证、热证 虚证、寒证 风寒、痰火 肺虚 气虚 肺肾两虚、中气不足 肺热、里实 外感风寒 肺气不足 肺热 新病-燥邪郁肺,久病-肺肾阴伤 痰湿或寒痰其热愈重Βιβλιοθήκη 津液耗伤-肺肾阴伤
其病在肺 其病在脾 实证、热证 虚证 胃气衰败之象 实热:食滞、消化不良 脾胃虚弱、肝胃不和 肺胃有热 停食 肺热 肠中积热 虚寒 膀胱湿热证 湿热 虚寒 癌证 外感风热 外感风寒 急性热病 半表半里证 里实热证 阴虚发热 阳气不足 表虚 表实 气虚、阳虚 阴虚 脾胃湿热郁蒸,实热,阴虚阳亢 正邪相争,病热转折 邪去病退 正不胜邪 阳气虚脱,见休克危重 胃肠有滞、胃气虚弱 胃强脾弱 胃有实火 脾胃虚弱 内有积滞、气滞血瘀 胃气上逆 胃有停滞 肝气犯胃、肝胃不和 胃寒停饮 脾胃虚寒 胃有实热 里热 脾虚湿盛 阴虚虚热 脾虚 肝胆有热,心经有热 脾有湿热 伤食,消化不良 湿困脾胃 实证、热证 津亏血少或气虚 脾胃虚寒 肾阳不足 湿热泻 内有瘀血 血热 脾不统血 湿热下痢 实热证 膀胱湿热证 虚寒
67 咳而痰少,以咳为主 68 咳少痰多,以痰为主 69 呃逆(打呃) 声高有力 70 声弱断续 71 忽见呃逆 72 嗳气 嗳气酸腐 73 嗳气频频无味 74 气味 口气臭秽 75 口气酸臭 76 痰味腥臭 77 大便酸臭 78 大便腥臭稀溏 79 小便混浊臭秽 80 带下臭秽粘稠发黄 81 带下清稀带腥臭 82 带下恶臭,色灰白带血 83 问 寒热 发热发寒 表证发热,热重寒轻,口干咽痛 84 发热发寒 寒重热轻,无汗身痛 85 发热发寒 突然寒战发热,头剧痛,呕吐 86 发热发寒 阵冷阵热,胸胁满闷,口苦咽干 87 发热不恶寒 高热口渴,尿赤便秘 88 发热不恶寒 久病潮热,午后尤甚,颧红苔干,手足发热,盗汗 89 恶寒不发热 经常怕冷,手足发凉,面色胱白 90 汗 有汗而发热恶寒 91 无汗而汗出极少兼恶寒发热 92 清醒时经常出汗:自汗 93 睡中出汗,醒后汗止:盗汗 94 手足心出汗 95 先见全身战栗而后汗后:战汗 96 先见全身战栗而后汗后:战汗 汗出热退,脉静身凉 97 先见全身战栗而后汗后:战汗 汗出烦燥不宁,脉大 98 额部出冷汗如珠如油,四肢厥冷:绝汗 99 饮食 食欲减退 100 能食而食后腹胀满 101 多食易饥,形体反瘦 102 食后胃痛减轻 103 食后疼痛加重 104 呕吐 105 呕吐 呕吐酸腐或不消化食物 106 呕吐 呕吐酸水 107 呕吐 呕吐清水 108 呕吐 妇女停经而见呕恶 109 饮食喜热 110 饮食喜冷 111 口渴引饮 112 口干不欲饮 113 口干咽燥饮水不多 114 口淡无味 115 口苦 116 口甜或粘腻 117 口酸 118 口粘 119 便 大便秘结,干燥难解 120 大便秘结,干燥难解 久病、老人、产妇大便困难 121 大便稀溏 122 大便稀溏 黎明即泻,5更天 123 大便稀溏 水泻为湿重、泻下如喷射状,肛门灼热 124 大便色黑 125 便血鲜红,肛门肿痛 126 便血暗红,面黄乏力 127 便下脓血,里急后重 赤痢多热,白痢多寒 128 小便黄而少 129 黄赤混浊,尿流不畅或尿痛 130 小便清白
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有何特点

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有何特点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完整的诊断体系——望闻问切。
这四种诊断方法相互配合,从不同角度获取患者的身体状况信息,为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望诊,是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病情的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外在表现与内在脏腑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比如,一个人的面色红润,通常表示气血充足;面色苍白,则可能是气血亏虚。
观察眼睛的神态,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
眼睛明亮有神,多为身体健康;眼睛无神、呆滞,则可能是身体虚弱或患病。
此外,舌苔的变化也是望诊的重要内容。
舌苔的厚薄、颜色、润燥等都能反映出人体内部的寒热虚实。
比如,舌苔黄厚腻,多提示体内有湿热;舌苔薄白,往往是正常或有表证。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通过听患者的呼吸、咳嗽、语言等声音,可以了解其脏腑的功能状态。
比如,呼吸急促、声音粗重,可能是肺气不宣;咳嗽声重浊,多为外感风寒。
而嗅气味则可以从患者的口气、汗液、分泌物等方面获取信息。
口臭严重,可能是胃火炽盛;汗液有酸臭味,可能是体内湿热较重。
问诊,是中医通过与患者交流,询问其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来诊断病情的方法。
这是获取病情信息最直接、最详细的途径。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如头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还会询问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以及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
通过这些详细的询问,医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
切诊,主要是指切脉,也就是通过触摸脉搏来判断病情。
中医认为,脉象能够反映出人体脏腑的气血盛衰和功能状态。
常见的脉象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等。
浮脉多主表证,沉脉多主里证;迟脉多为寒证,数脉多为热证。
当然,脉象的判断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望闻问切是一个整体,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之望法

外阴肿大.阴肿
前阴
肛痈 肛裂 肛门齿线以内 肛门齿线以外 肛瘘 脱肛
湿热或外感毒邪
裂痕小溃疡 血热肠燥
紫红色柔软肿块
内痔
外痔
混合 痔
肛痈溃后久不敛口,形成瘘管
肛门红肿疼痛
体强 体弱 粗大、胸廓宽厚 细小、胸廓狭窄 肌肉充实 肌肉瘦削 皮肤润泽 皮肤枯槁 精力充沛 精神不振 食欲好 食少 气血旺 气血少,功能低下
望色
⑴白色主病: 虚证: 血虚、失血——淡白无华 阳虚 —— 白 阳气暴脱 ——苍白 实证: 寒证——苍白
五色主病
黄色主病: 虚证: 脾胃气虚——萎黄 脾虚湿盛——黄胖 实证: 黄疸 黄而鲜明——湿热 黄而晦暗——寒湿
舌色偏淡
虚证、寒证
意义
特征
红绛舌
较正常颜色深
实热、虚热
青紫舌
全舌呈青紫
气血运行不畅
淡青紫
阳虚阴盛
绛紫
营血热盛
瘀血内阻
瘀斑瘀点
淡红舌
淡白舌
红绛舌
青紫舌
内容 特征 意义 荣 舌质滋润.红活鲜明 病轻预后好 枯 舌质干燥.色泽晦暗 病重预后差 老 坚敛苍老.粗糙色暗 实证 嫩 浮胖娇嫩.细腻舌淡 虚证 胖 胖大齿痕 阳虚水停 肿胀 里热盛 瘦 淡.瘦小而薄 气血两虚 红绛瘦薄 阴虚火旺
苔 色
白苔 黄苔 灰黑苔
刺 颗粒高起形成芒刺 邪热亢盛
多少不等 舌淡裂.血虚
舌红裂.阴虚
01
02
03
04
05
06
点 裂纹
内容 特征 意义 痿软 软.不能随意而动 绛.阴虚火旺 淡.气血虚衰 强硬 板硬强直不能转动 红.热入心包 风痰阻络 中风先兆 歪斜 舌体偏向一边 风痰阻络
中医精髓望闻问切

中医精髓望闻问切【名称】望闻问切【拼音】wàng wén w èn qiē(现代汉语词典注音为4声)【出处】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何谓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
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
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
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
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事例】~是中医必经的步骤。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
望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闻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
叫做四诊。
【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中医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和嗅气味;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合称四诊。
就是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脉四种诊法。
编辑本段望诊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
如果脏腑阴阳气血有了变化,就必然反映到体表。
正如《灵枢·本脏篇》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中医的望具体就是指看五官,目舌口鼻耳,看眼睛是否有神,眼白是否有异常,舌头是否过红,舌苔是否过厚,舌苔颜色是白还是黄,口腔是否有炎症,颜色是否过红或过白,鼻子是否有有鼻炎,鼻涕是稀还是稠,颜色黄色还是白色,耳朵外形、性状,主要看耳轮耳轮肉厚的肾先天就比较好,然后有没有耳鸣或者耳炎。
注:肝主目,心主舌,脾主口,肺主鼻,肾主耳。
解释就是:眼睛的毛病就是肝有问题,舌头有问题就是心脏不好,口腔问题就是脾不好,鼻子的问题就是肺不好,耳朵有问题就是肾不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切脉象都是心 力强弱,脉络弛张 ,气血津液虚滞的 综合反映;心脏、 脉络气血津液发生 病变,又与五脏发 生病理改变有关, 所以切脉能察五脏 盛衰。
切脉时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度 用力,在皮肤为浮取,名为举; 然后中等度用力,在肌肉为中取, 名为寻;再重度用力,在筋骨为 沉取,名为按。寸、关、尺三部, 每部有浮、中、沉三候,称为三 部九候
出一时“好转”的假象,因此称为“假神”,俗称
“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提示病情恶化,脏
腑精气将绝,使临终前的前兆。
1、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
2、赤色主热证。
望
面Leabharlann 3、黄色主虚证、湿证。色4、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5、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
望形体:主要是观察形体的强弱
胖瘦和躯干肢体外形。形体特点
中医----望闻问切
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 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 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何谓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 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 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 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 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 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 “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一般可反映人体阴阳、气血禀赋,
望 形
1.望形体
如瘦长者多阴虚阳盛,矮胖者多 阳虚阴盛,不胖不瘦、身长适中 者,则阴阳平衡。
态 2.望姿态 望姿态。即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 行为动作。 另外,望姿态还可
从行为意向的表现判断出有关病 证。如畏缩不欲去衣,是恶寒的 表现,为表寒或里寒证;欲揭衣 被,是恶热,为表热或里热证;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记载曰:“越人(扁鹊之名) 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 言病之所在。” 这四种诊法结合运用 就能对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对 症下药。在“四诊”中,扁鹊特别擅长望诊和切诊。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说:“ 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 鹊也。”
《难经》,原名《黄帝 八十一难经》,传说为 战国时秦越人(扁鹊) 所作。本书以问答解释 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 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 又称《八十一难》,全 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 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其 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 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 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 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
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和气味均 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 的,如五声(呼、笑、歌、哭、呻) 和五音(角、徵、宫、商、羽)及
问诊
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 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 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 以及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等与疾病有 关的情况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总结前人问 诊要点的基础上写成《十问歌》, 清代陈修园又将其略作修改补充 为
⑥望齿龈。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手足 阳明经脉络于齿龈。
⑦望咽喉。咽喉是呼吸、进食的要道, 与肺、胃有关。
一次,华佗走进盐渎(今盐城)的一 家酒店,看见严昕正和朋友饮酒。华 佗仔细观察了严昕的脸色,问他说: “你身体不舒服吧?”严昕听了,很 惊讶,说:“我身体很好呀!”华佗 说:“你脸上已显示出严重的病状, 恐怕要患中风病吧。你可千万别喝酒 了!”严昕听后置若罔闻,继续饮酒。 回家途中,严昕乘车走了几里路,就 从车上晕倒在地。第二天,他就死了。
望
问
俄 语
系
一
班
120130116
叶
观
闻
询
敏
切
气
问
色 听 症摸 气 状脉
息
象
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四大诊法---
望闻问切,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 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 著。
扁鹊将中医诊断方法 概括为: 望以目察、闻以耳占、 问以言审、切以指参的望闻问切--- 四诊法, 并认为 “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 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
华佗精心问“病”情
有一次,一位病人请华佗看病。 华佗问病人身体各部位最近有什么 异常,病人叹着气,脸上流露出悲 伤的样子,对华佗说:“十几天前, 我感觉腹中刺痛,最近几天,眉毛 头发几乎掉光了。大夫,您看我这 是什么病?”华伦仔细检查了病人 腹部,说:“你这是脾腐烂了一半, 必须动手术切除。”于是让病人服 用“麻沸散”,然后进行开腹手术, 果然发现病人的脾已有一半腐烂了。 华佗立即把烂掉的半边脾切掉,缝 合好,敷上药,不到一百天,病人 就痊愈了
嗅诊闻
气 味
听声音是指诊察病人的声音、语言、 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 息 、喷嚏、肠鸣等各种声响,主要是 根据声音的大小、高低、清浊,区别 寒热虚实。
听 嗅气味可分病体和病室两方面。病体 声 的气味主要是由于邪毒使人体脏腑、 音 气血、津液产生败气,以致从体窍和
排出物发出,据此,可辨脏腑气血的 寒热虚实及邪气所在。
年白发为肾虚、血虚
②望面。以望面部表情、色泽为 主。其他如面肿,即水肿发生于
①望目。目为肝之窍,五脏六腑精气皆 注于目
②望耳。耳为肾之窍,又为手足三阳经
望五官(目、耳 、鼻、口、舌) 与五脏气血盛 衰有关,望五 官神色形态变 化,可直接诊 察脏腑病变。
分布结聚的部位。望耳主要观察耳廓 色泽、形态及分泌物状况。 ③望鼻。鼻为肺之窍,属脾经,与足阳 明胃经有联系。 ④望口唇。脾开窍在口,其华在唇。 ⑤望舌。舌为心之窍,舌通过经脉、经 筋,直接或间接与五脏六腑相连。望 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
皮肤触诊:辨别温凉润燥及肿胀等。
四肢触诊:四肢厥冷,是亡阳或热邪 内闭,手足心热是阴虚发热的一种表 现,
胸部触诊:、虚里的跳动(即心尖搏 动)内藏心脏,为诸脉之本
腹部触诊:辨病变的部位、腹痛及症 瘕积聚的性质。
按俞穴
有一个妇女,患了很重的病。她 腰酸背痛,吹不下饭,喝不了 水,来请华佗医治。华佗摸完脉 对妇女的丈夫说:“从脉上看, 她是怀孕期间受了伤,胎儿没下 来。”妇女的丈夫说:“对了, 她是受了伤,可胎儿已经生了下 来。”华佗又说:“按脉里看, 胎儿还在肚里,先治治看吧!” 就一面叫她吃药,一面给她扎 针。隔了一天,那妇女肚子疼得 厉害,又来请华佗诊治。华佗检 诊完毕说:“从脉理来看,跟前
想见人而又喜寒凉,多为阳证;
头面颈项是督脉、任脉与手足三
阳经循行交会之处,足厥阴肝经
亦上行于头。脑居头颅内,是精
望头面
神意识的中枢。脑为髓海,为肾 所主。心主血脉,血脉上荣于面,
(即望头面颈项) 故心之华在面。
①望头。头形过大或过小,多由
先天发育不良或肾精不足而致。
头发稀疏干枯为精血不足,青少
切诊
切诊是中医四诊之一。包 括脉诊和按诊,是医者运用 手和指端的感觉,对病人 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 压的检查方法。检查内容, 如脉象的变化,胸腹的痞 块,皮肤的肿胀,手足的 温凉,疼痛的部位等。把 所得材料与其它三诊互相 参照,从而作出诊断。
切脉的部位:一般取寸口脉,即 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
去养肝的功效——切记) 米为主食的,当黄豆
晚上吃为好。
的蛋白质和米饭一起,
2.养心最好的食物: 就是绝佳的蛋白质。 红色食品,特别是红豆, 什么时候吃都好。
可以是红豆豆沙包、红 4.养肺最好的食物:
【味道和五脏的关系】
1.酸养肝,但是过酸则伤肝。如醋酸,每天吃点 酸作料就好,不要多吃。
2.苦养心,苦味的食物可以泄心火,特别是苦瓜。 3.甘养脾,甜味的食品养脾,比如各式各样的水
舌诊和面部色诊虽属头面五官,但因舌象、面 色反映内脏病变较为准确。实用价值较高。因 而形成了面色诊、舌诊两项中医独特的传统诊
1、有神(得神)病人目光明亮,神志清楚,语 言清晰,反映灵敏,活动自如。表示正气尚足, 病情轻浅,预后良好
2、无神(失神)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萎靡,
语声低微,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循衣摸床,或
果。 4.辛伤肺,辛辣的食品少吃,如果离不开辣椒,
则需要控制在每天最多只能吃一次。 5.咸养肾,盐是养肾的,但是过咸则伤肾,每天
吃盐控制在6g以内就好。
常见的14种脉象:浮脉、沉脉 (附伏脉) 迟脉、 数脉(附疾 脉)、 滑脉、涩脉 、弦脉 、紧脉、 缓脉、 洪脉(附大脉)、 细脉 (小脉)、 促脉、 结脉、 代脉
触诊是医生用于对病人肌肤、四肢、胸 腹等病变部位进行触摸按压,分辨其 温、凉、润、燥、软、硬、肿胀、包 块及病人对按压的反应,如疼痛、喜 按等,以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
如何调理五脏
1.养肝最好的食物: 劣等蛋白,认为黄豆
生吃绿色食品,特别是 的蛋白质很难吸收,
绿豆汤(把绿豆放水里 这个观点只适合西方,
煮,当水开了以后再煮 对中国人来说,黄豆
7~8分钟,然后喝水, 是非常优质的蛋白质,
不是我们习惯的把绿豆 原因是西方很少吃大
煮烂,绿豆煮烂后会失 米,而中国人是以大
卒倒而目闭口开,手撒遗尿等。表示正气已伤,病情
望
较重,预后不好。
神
3、假神常见于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的病人。如
原本神识昏糊,突然神志清楚;原来不多言语,语声
低微,突然转为言语不休,声音响亮;原本面色晦暗,
突然颧[quán]红如妆;原本毫无食欲,忽然食欲增强。
这是由于精气衰弱已极,阴不敛阳,虚阳外越,暴露
望诊
望诊,即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全身局部 的一切征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观察以了 解疾病情况的诊察方法。望诊应在充足 的光线下进行,以自然光线为佳。
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人的神、色、形、 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等情况以及 排泄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质量等, 现将望诊分为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 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等五项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