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六章-机械除尘器
大气污染第六章.完整版PPT资料

18Q pgW L
由 于 沉 降 室 内 的 气 流 扰 动 和 返 混 的 影 响 , 工 程 上 一 般 用 分 级 效 率 公 式 的 一 半 作 为 实 际 分 级 效 率
dmin
36Q pgW L
重力沉降室效率的影响因素
❖ 提高沉降室效率的主要途径
降低沉降室内气流速度 增加沉降室长度 降低沉降室高度
❖ 缺点
体积大 效率低 仅作为高效除尘器的预除尘装置,除去较大和较
惯性除尘器
❖ 机理
沉降室内设置各种形式的挡板,含尘气流冲击在挡 板上,气流方向发生急剧转变,借助尘粒本身的惯 性力作用,使其与气流分离
惯性除尘器
❖ 结构形式
冲击式-气流冲击挡板捕集较粗粒子 反转式-改变气流方向捕集较细粒子
冲击式惯性除尘装置 a单级型 b多级型
:局部阻力 系1 6数dAe2
A:旋风除尘器进口面积
旋风除尘器型式 XLT XLT⁄A XLP⁄A XLP⁄B
局部阻力系数ξ
5.3 6.5 8.0
5.8
旋风除尘器
❖ 旋风除尘器的压力损失
相对尺寸对压力损失影响较大,除尘器结构型式相 同时,几何相似放大或缩小,压力损失基本不变
含尘浓度增高,压力降明显下降 操作运行中可以接受的压力损失一般低于2kPa
反转式惯性除尘装置 a 弯管型 b 百叶窗型 c 多层隔板型
❖ 应用
惯性除尘器
一般净化密度和粒径较大的金属或矿物性粉尘 净化效率不高,一般只用于多级除尘中的一级除
尘,捕集10~20µm以上的粗颗粒 压力损失100~1000Pa 不适宜用于粘结性和纤维性粉尘。
旋风除尘器
❖ 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 中分离的装置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除尘器的设计

除尘器的设计1. 处理气体流量的计算该车间除尘系统的处理烟气量由三个伞形集气罩的排烟量组成。
因此,入口的烟气量为三部分总和,即:()h m s m Q Q Q Q C B A N V /5328m /s 48.1/35.035.078.03331,==++='+'+'=此外,袋式除尘器的处理烟气量还应考虑其漏风及严密程度的影响,因此,除尘系统漏风所附加的安全系数K 一般为0.1~0.15,本设计取值K=0.12,则:()h m K Q Q N V N V /36.5967h /m 12.15328)1(331,2,=⨯=+⨯=综上,该除尘器的处理烟气量为:()h m h m Q Q Q N V N V /68.5647/236.5967532821332,1,=+=+=2. 除尘效率的计算根据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其它颗粒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0.12g/m 3,根据除尘器的净化除尘效率公式:N N V NN V Q Q 11,22,1ρρη-=其中,ρ1N —装置进口的污染物浓度,g/m N 3ρ2N —装置出口的污染物浓度,g/m N 3则该除尘器的净化除尘效率为:%31.975532812.036.5967-1=⨯⨯=η3. 除尘器类型的选用根据除尘机理的不同,一般将除尘器分为以下几种:(1)机械除尘器。
利用机械力(重力、惯性力和离心力)作用进行除尘的技术,一般作为预除尘器在烟气净化中使用,如旋风分离器、沉降室、静电除尘器等。
(2)电除尘器。
利用电场力对荷电粒子的作用进行气固分离的技术。
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高,处理风量大,运行阻力低。
(3)袋式除尘器。
使烟气通过织物或多孔的填料层,利用过滤机理进行除尘的技术,主要包括袋式除尘器及颗粒层除尘技术。
袋式除尘器具有很好的除尘效果,应用广泛。
(4)湿式除尘器。
利用液滴或液膜洗涤烟气进行除尘的技术,包括低能洗涤技术或高能文氏管除尘技术。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件06-3除尘装置

2021/7/13
24
四、旋风水膜除尘器
喷雾沿切向喷向筒壁, 使壁面形成一层很薄的 不断下流的水膜
含尘气流由筒体下部导 入,旋转上升,靠离心 力甩向壁面的粉尘为水 膜所粘附,沿壁面流下 排走
2021/7/13
25
四、旋风洗涤器
旋风洗涤器的压力损失范围一般为0.5~1.5kPa,可 以下式进行估算
E t E G E L 3 6 1 0 0 ( P G P L Q Q G L )(k W h /1 0 0 0 m 3 气 体 )
ΔPG: 气体压力损失,Pa PL: 液体入口压力,Pa QL,QG: 液体和气体流量,m3/s
2021/7/13
17
2.接触功率与除尘效率
除尘效率
1eNt
28
文丘里洗涤器
2021/7/13
29
五、文丘里洗涤器
1.除尘过程
含尘气体由进气管进入收缩管后,流速逐渐增大,气流的压力能逐 渐转变为动能
在喉管入口处,气速达到最大,一般为50~180m/s 洗涤液 (一般为水)通过沿喉管周边均匀分布的喷嘴进入,液滴
被高速气流雾化和加速
充分的雾化是实现高效除尘的基本条件
可与静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相比,而且还可适用于它
们不能胜任的条件,如能够处理高温,高湿气流,高比电 阻粉尘,及易燃易爆的含尘气体 在去除粉尘粒子的同时,还可去除气体中的水蒸气及某些 气态污染物。既起除尘作用,又起到冷却、净化的作用
2021/7/13
9
湿式除尘器的缺点
排出的污水污泥需要处理,澄清的洗涤水应重复回用 净化含有腐蚀性的气态污染物时,洗涤水具有一定程度
2021/7/13
3
大气污染控制学

第六章除尘装置从气体中去除或捕集固态或液态微粒的设备称为除尘装置,或除尘器;凭据主要除尘机理,目前常用的除尘器可分为:机器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和湿式除尘器;凭据除尘效率可分为:高效(90%-99.9%)除尘器,如过滤式除尘器、电除尘器;中效(70%-90%)除尘器,如旋风除尘器、湿式除尘器;低效(40%-70%)除尘器,如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等。
6.1 机器除尘器目的要求:掌握重力、惯性和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机理、性能特点及设计选型;重点:重力、惯性和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机理;授课方法:讲授、自学机器除尘器是指利用质量力(重力、惯性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使颗粒物与气流疏散的装置,包罗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
一、重力沉降室重力沉降室是通过重力作用使尘粒从气流中沉降疏散的除尘装置。
结构如图6-1所示。
图6-1含尘气流进入重力沉降室后,由于扩大了流动截面积而使气体流速大大低落,使较重的颗粒在重力作用下迟钝向灰斗沉降。
重力沉降室的设计有两种模式:层流式和湍流式;1、重力沉降室的捕集效率(1)层流式重力沉降室沉降室设计的简单模式的假定是在沉降室内气流为柱塞流,流速为v0(m/s),流动状态保持在层流范畴内;颗粒均匀漫衍在烟气中。
粒子尘粒在离心力作用下,逐渐向外壁移动。
到达外壁的尘粒,在外旋流的推力和重力的配相助用下,沿器壁落至灰斗中,实现与气流的疏散。
图6-8 普通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及内部气流1、筒体;2、锥体;3、排气管;4、外旋流;5、内漩流;6、上旋流;7、回流区;别的,当气流从除尘器顶向下高速旋转时,顶部压力下降,使一部分气流带着微细尘粒沿简体内壁旋转向上,到达顶盖后再沿排气管外壁旋转向下,最后汇入排气管排走。
通常将这股旋转气流称为上旋流。
上旋流携带细尘汇人内旋流排走。
对付旋风除尘器内气流运动流场的测定发明,由于进入的气体不是理想气体,且具有粘性,所以实际气流的运动是很庞大的。
外旋流内部及其与尘粒之间存在着磨擦损失,因而外旋流不是纯净的自由涡,而是所谓的准自由涡,它具有向下低速向心的径向运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3版电子教案 6 除尘装置

净化密度和粒径较大的金 属或矿物性粉尘
不适用于黏结性和纤维性 粉尘
净化效率不高,多用于多 级除尘中的一级除尘,捕 集10~20µm以上的粗颗粒
22
一、机械除尘器
3.旋风除尘器
➢ 除尘机理
除尘器是使含尘气流作旋转运动,在离心力作用下使 尘粒从气流中分离捕集下来的装置。
23
一、机械除尘器
3、旋风除尘器
➢ 结构形式
② 反转式:改变气流方向捕集较细粒子。
20
一、机械除尘器
2.惯性除尘器
➢ 结构形式
冲击式
反转式惯性除尘装置
a. 弯管型; b. 百叶窗型; c. 多层隔板型
21
一、机械除尘器
2.惯性除尘器
➢ 惯性除尘器的效率与应用
效率与压力损失
应用
气体流速 挡板个数 回旋气流的曲率半径 压力损失100~1000Pa
通过重力作用使尘粒从气流中沉降分离的除尘装置。
➢ 气流进入重力沉降室后,流动截面积扩大,流速降低, 较重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灰斗沉降。
4
一、机械除尘器
1.重力沉降室
➢ 层流式重力沉降室
假定:Biblioteka (1) 气流流动状态为层流, 各断面气流速度分布均匀;
(2) 颗粒均匀分布于烟气中;
(3) 忽略气体浮力,粒子仅 受重力和阻力的作用。
稍有降低 提高或降低
—
减小锥体的排出孔
稍有提高 提高或降低
—
加长排出管伸入器内的长度
提高
提高或降低
提高
增大排气管管径
降低
降低
提高
41
一、机械除尘器
3.旋风除尘器
➢ 影响旋风除尘器性能的因素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六章-过滤式除尘器

▪ 确定滤袋尺寸:直径d和高度l ▪ 计算每条滤袋面积:a=πdl ▪ 计算滤袋条数:n=A/a ▪ 在滤袋条数多时,根据清灰方式及运行条件将滤袋
分成若干组,每组内相邻两滤袋之间的净距一般取 50-70mm
袋式除尘器的选择、设计和应用
应用
➢ 袋式除尘器作为一种高效除尘器,广泛用于各种工业部 门的尾气除尘
耐温性能(K)
长期
最高
348-358
368
353-363
373
353-363
373
348-358
368
398-408
423
413
433
523
493
533
493-523
吸水率 (%)
8 16-22 10-15 4.0-4.5
6 6.5 4.0
4.5-5.0 0
耐酸 性
很差
稍好 稍好
好 好 好
差 很好
耐碱性 稍好
11.8
风机和马达
10.5
处理设备
4.2
设计
4.2
试车
4.2
测试仪表
2.1
运输费
2.1
运行费用
项目
所占比例(%)
电力
15.6
劳务
39.0
厂内杂项开支
32.5
滤布
13.0
袋式除尘器的运行
费用与清灰频率之间的关系
颗粒层除尘器
颗粒层除尘器是利用颗粒状物料 (如硅石、砾石、焦炭等)作填 料层的一种内部过滤式除尘装置
➢ 5.选择除尘器时,必须同时考虑捕集粉尘的处理问题
除尘器的合理选择
➢ 6.其他因素
• 设备的位置,可利用的空间,环境条件 • 设备的一次投资 (设备、安装和工程等)以及操作和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期末复习考试重点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期末复习考试重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要点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大气与大气污染1、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蒸气和各种杂质。
2、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P3(名词解释/选择)3、按照大气污染范围分为: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污染、全球性污染。
4、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三大问题。
P3(填空)5、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P3第二节: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1、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两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P42、气体状态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3、对于气体污染物,有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P54、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两类。
P75、人为污染源有各种分类方法。
按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点源、面源、线源。
P76、人为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7、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分类统计:燃料燃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氮氧化物。
8、中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SO2第三节:大气污染的影响1、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的主要三条途径:表面接触、食入含污染物的食物和水、吸入被污染的空气2、大气污染物的影响: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②对植物的伤害③对器物和材料的影响④对大气能见度和气候的影响第四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1、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实质上就是为了达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对多种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区域适应性和实施可能性等进行最优化选择和评价,从而得出最优的控制技术方案和工程措施。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六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环境工程系】全文

VTRn const.
n
1
1
0.67
D
0.14
T 283
0.3
• 内涡旋的切向速度正比于半径
VT / R w -角速度
• 内外涡旋的界面上气流切向速度最大 • 交界圆柱面直径 dI = ( 0.6~1.0 ) de , de 为排气管直径
旋风除尘器
• 旋风除尘器内颗粒分离过程
一次分离:1号颗粒几乎是直线轨迹随气流进入,在1a位 置上与器壁相碰撞。碰撞后沿器壁滑动,受重力下落进入 收尘室。 不能分离颗粒:3号和5号颗粒较小,在与器壁碰撞后反弹, 在碰撞点将动能传给内壁,速度和离心力大大减小,在径 向气流摩擦力的强烈作用下,返回气流后随之逸出。 二次分离:2号和4号颗粒较大,进入后与器壁碰撞于2a和 4a点,由于入射角较大,不能沿器壁滑动而反弹到气流中, 较大2号在一次碰撞后所剩动能足以使其与器壁产生二次 碰撞而被分离。较小4号可能排出,也可能发生二次分离
速度us*
L 2v0H / us*
烟气流量Q Re判定流动状态
W Q /(H v0 )
选择合适的效率 计算公式
i、
作业
设计一个锅炉烟气重力沉降室,要求能去除dp≥50μm的 烟尘。已知烟气量Q=2800m3/h,烟气温度ts=150℃, 烟气真密度ρp=2100kg/m3(忽略气体密度),烟气粘 度μg=2.4×10-5Pa.s
重力沉降室
• 重力沉降室是通过重力作用使尘粒从气流中沉降分离的除尘装置
• 气流进入重力沉降室后,流动截面积扩大,流速降低,较重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灰斗沉降 • 层流式和湍流式两种
层流式重力沉降室
• 假定沉降室内气流为柱塞流;颗粒均匀分布于烟气中 • 忽略气体浮力,粒子仅受重力和阻力的作用 • 在气流流动方向上尘粒和气流速度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p vvT2r 0r0
dc愈小,说明除尘效率越高,性能愈好。 dc确定后,可根据雷思—利希特模式计算其他粒子的分级效率:
i
1
exp
0.6931
dp dc
1
n
1
n为涡旋指数。
另一种广泛采用的分级效率公式是分析大量实 验数据后提出的经验公式,其精度完全可以满 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i
(d pi 1 (d
考虑漏风,按P142(5-47)
1 2N Q2N 1 0.340 12000 90.3%
1N Q1N
4.2 10000
5.7 解: 按《大气污染控(1 95%)(1 80%) 99%
粉尘浓度为
排放浓度为 排放量为
22.2 g / m3 10g / m3 2.22
(
p
) g 0.714 0.714
0.428 0.286
0.153(200 106 )1.1418500.7149.810.714 (1.81105 )0.4281.2050.286
1.03m / s
Re
p
d p u
200
10 6 1.205 1.03 1.8110 5
13.85
符合过渡区公式。
这种设备, 沿气流方向 设置一级或 多极挡板, 使气体中的 尘粒冲撞挡 板而被分离。
反转式惯性除尘装置
弯管型和百叶窗型反转式除尘装置和冲击式惯性除尘装置一样都适 于烟道除尘,多层隔板型的塔式除尘装置主要用于烟雾的分离。
3. 惯性除尘器的应用
一般惯性除尘器的气流速度愈高,气流方 向转变角度愈大,转变次数愈多,净化效率愈 高,压力损失也愈大。压力损失依型式而定, 一般为100-1000Pa。
10×(1-99%)=0.1g/m3; 2.22×0.1=0.222g/s。
5.9解: 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4(5-54)
T i g1i 72.86%
5.10 解: 当空气温度为387.5K时 0.912kg / m3, 2.23105
当dp=0.4 m 时,应处在Stokes区域。
H
18 Q
dmin
18Q p gWL
由于沉降室内的气流扰动和返混的影响,工程上一般用分
级效率公式的一半作为实际分级效率
dmin
36Q p gWL
hc 2H
1.层流式重力沉降室
多层沉降室:使沉降高度 减少为原来的1/(n+1), 其中n为水平隔板层数
i
us
LW (n Q
1)
考虑清灰的问题,一般隔板数 在3以下
一、重力沉降室
通过重 力作用使 尘粒从气 流中沉降 分离的除 尘装置。
含尘气流通过横断面比管道大得多的沉降室时,流 速大大降低,使大而重的尘粒以其沉降速度us缓慢落 至沉降室底部。设计重力沉降室的模式有层流式和
湍流式两种。
1.层流式重力沉降室
假设沉降室内气流为柱塞流,流速为v0,流动状态保持在层流范 围内,颗粒均匀地分布在烟气中。粒子的运动由两种速度组成。 在垂直方向,忽略气体的浮力,仅在重力和气体阻力的作用下, 每个粒子以其沉降速度us独立沉降,在烟气流动方向,粒子和气 流具有相同的速度。
多层沉降室
1.锥形阀;2.清灰孔;3.隔板
2.湍流式重力沉降室
湍流模式1-假定沉降室中气流处于湍流状态,垂直于气流 方向的每个断面上粒子完全混合
宽度为W、高度为H和长度为dx的捕集元,假定气体流过dx距离 的时间内,边界层dy内粒径为dp的粒子都将沉降而除去
2.湍流式重力沉降室
粒子在微元内的停留时间
i 1.0
(hc H )
从该式可以看出,提高沉降室除尘效率的主要途 径为,降低沉降室内的气流速度(0.3~2m/s)、增加 沉降室长度或降低沉降室高度。
1.层流式重力沉降室
对于stokes粒子,重力沉降室能100%捕集的最小粒子的dmin
= ? hc H
us
d
2 p
p
g
18
即
d
2 p
p
g
LWH
• 若 FC > FD ,颗粒移向外壁 • 若 FC < FD ,颗粒进入内涡旋 • 当 FC = FD时,有50%的可能进入外涡旋,既除尘效率为
50%
对于球形Stokes粒子:
6
d
3 c
p
v
2 T
0
r0
3 dcvr
vT0为交界面处气流的切向速度,m/s; vr为旋转气流的径向速度。
1/ 2
dc
➢ 沉降室内设置各种形式的挡板,含尘气流冲击在挡 板上,气流方向发生急剧转变,借助尘粒本身的惯 性力作用,使其与气流分离
回旋气流的曲率半径 愈小,愈能分离捕集细 小的粒子。显然,这种 惯性除尘器,除借助惯 性力作用外,还利用了 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
2.惯性除尘器结构型式
结构型式多样,可分为以气流中粒子冲击挡板捕集较 粗粒子的冲击式和通过改变气流流动方向而捕集较细 粒子的反转式。
(1)机械式除尘器 重力沉降室、旋风除尘器和惯性 除尘器;
(2)洗涤式除尘器 喷淋洗涤器、文丘里除尘器、自 激式洗涤器、水膜除尘器
(3)过滤式除尘器 包括袋式除尘器和颗粒层除尘器
(4)电除尘器
第一节 机械除尘器
利用质量力(重力、惯性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使颗 粒物与气流分离的装置,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 器和旋风除尘器。
阻力系数按P147(5-62) 阻力按P146(5-59)
18.5
CP
Re
0.6 p
3.82
Fp
1 2
C
D
Ap
u
2
1 3.82
2
4
(200106 )2
1.2051.032
7.83108 N
第四章 除尘装置
从气体中去除或捕集固体或液体微粒的设备称为除 尘装置,或除尘器。
根据除尘机理的不同,除尘装置一般可分以下几 种类型:
g
0.09m /
s
经验证Rep<1,符合Stokes公式。
对于大多数的气体,温度对粘度的影响可以通过 Sutherland(萨瑟兰)方程来表征。
T0 C ( T )1.5
T C T0
其中μ= 温度 T 时的粘度 μ0 = 温度 T0 时的粘度 T = 终态气体温度, K To = 初始气体温度, K
➢ 外涡旋的切向速度分布:反比于旋转半径的n次方
VT Rn const.
此处n 1,称为涡流指数
n
1
1
0.67
D 0.14
T 283
0.3
D为旋风除尘器直径,m;T为气体的温度,k。
➢ 内涡旋的切向速度正比于旋转半径
VT / R w -角速度
➢ 内外涡旋的界面上气流切向速度最大
➢ 交界圆柱面直径 dI = (0.6-1.0) de , de 为排气管直径
惯性除尘器用于净化密度和粒径较大的金 属或矿物性粉尘的除尘效率较高;对于粘结性 和纤维性粉尘,则因易堵塞而不宜采用。由于 惯性除尘器的净化效率不高,故一般只用于多 级除尘中的第一级除尘,捕集10-20m 以上的 粗尘粒。
三、旋风除尘器
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 旋风除尘器内气流与尘粒的运动
C = Sutherland(萨瑟兰)常数,空气为110.4K
5.12解: 在所给的空气压强和温度下, 1.205 kg / m3, 1.81105 Pa s
dp=200 m 时, Rep=dpρu/μ
考虑采用过渡区公式,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50(5-82):
us
0.153d
1.14 p
➢切向速度决定气流质点离心力大小, 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逐渐移向外壁
➢到达外壁的尘粒在气流和重力共同作 用下沿壁面落入灰斗
➢上涡旋-气流从除尘器顶部向下高速 旋转时,顶部的压力下降,一部分气 流带着细小的尘粒沿筒壁旋转向上, 到达顶部后,再沿排出管外壁旋转向 下,最后从排出管排出
旋风除尘器
切向速度
5.3 6.5 8.0
5.8
旋风除尘器
旋风除尘器的压力损失
➢ 相对尺寸对压力损失影响较大,除尘器结构型式相同时, 几何相似放大或缩小,压力损失基本不变
➢ 含尘浓度增高,压力降明显下降 ➢ 操作运行中可以接受的压力损失一般低于2kPa
旋风除尘器
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 计算分割直径是确定除尘效率的基础 ➢ 在交界面上,离心力FC,向心运动气流作用于尘粒上 的阻力FD
➢普通旋风除尘器是由进气管、筒 体、锥体和排气管等组成 ➢气流沿外壁由上向下旋转运动: 外涡旋 ➢少量气体沿径向运动到中心区域 ➢旋转气流在锥体底部转而向上沿 轴心旋转:内涡旋 ➢气流运动包括切向、轴向和径向: 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
旋风除尘器气流与尘粒的运动
旋风除尘器内气流与尘粒的运动(续)
dt dx / v0 dy / us
被去除的分数 dN p dy usdx
N p H v0H
对上式积分得
ln N p
usdx ln C v0 H
边界条件: x 0 N p N p0; x L
得
N pL
N p0
exp(
us L v0 H
)
N p N pL
因此,其分级除尘效率
首先进行坎宁汉修正:
v
8RT
M
8 8.314 387 .5 3.142 28.97 10 3
532 .2m / s
9.4 10 8 m
2 2 9.4 102
Kn
0.47
0.499 v
dp
0.4
则
C 1 Kn[1.257 0.4exp( 1.10)]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