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解析(5份卷)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解析(5份卷)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解析(5份卷)一、名词解释大气污染系: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大气稳定度: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

气压梯度力:单位质量的空气在气压场中受到的作用力。

空燃比: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

二、填空题1、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主要的途径:表明接触、食入含污染物的物质和水、吸收被污染的空气。

2、湿法脱硫技术包括: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海水烟气脱硫技术、湿式氨法烟气脱硫。

3、目前,常用的除尘器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四种。

4、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是气体扩散、气体吸收、气体吸附、气体催化转化5、影响燃烧过程的因素是:空气条件、温度条件、时间条件、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

三、简答题1、简述双模理论模型的基本要点?答:(1)当气液两相接触时,两相之间有一个相界面在相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着呈层流流动的气膜和液膜。

溶质必须以分子扩散形式从气流主体连续通过这两个膜层而进入液相主体。

(2)在相界面上,气液两相的浓度总是相互平衡,即界面上不存在吸收阻力。

(3)在层膜以外的气相和液相主体内,由于流体的充分湍动,溶质的浓度基本上是均匀的,即认为主体内没有浓度梯度存在,也就是说,浓度梯度全部集中在两层膜内。

2、大气分为哪几层?分别有么特点?答:(1)对流层:a虽然薄,但却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蒸气,主要的大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中,天气变化最复杂。

b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c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主要是由于下垫面受热不均匀及其本身特性不同造成的。

D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2)平流层:气温虽高度增高而增高,集中了大部分臭氧,吸收紫外光,保护地球。

(3)中间层:气温虽高度的升高而迅速降低(4)暖层:分子被高度电离,存在大量的粒子和电子。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和答案解析(5份卷)分解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和答案解析(5份卷)分解

一、名词解释大气污染系: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大气稳定度: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

气压梯度力:单位质量的空气在气压场中受到的作用力。

空燃比: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

二、填空题1、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主要的途径:表明接触、食入含污染物的物质和水、吸收被污染的空气。

2、湿法脱硫技术包括: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海水烟气脱硫技术、湿式氨法烟气脱硫。

3、目前,常用的除尘器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四种。

4、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是气体扩散、气体吸收、气体吸附、气体催化转化5、影响燃烧过程的因素是:空气条件、温度条件、时间条件、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

三、简答题1、简述双模理论模型的基本要点?答:(1)当气液两相接触时,两相之间有一个相界面在相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着呈层流流动的气膜和液膜。

溶质必须以分子扩散形式从气流主体连续通过这两个膜层而进入液相主体。

(2)在相界面上,气液两相的浓度总是相互平衡,即界面上不存在吸收阻力。

(3)在层膜以外的气相和液相主体内,由于流体的充分湍动,溶质的浓度基本上是均匀的,即认为主体内没有浓度梯度存在,也就是说,浓度梯度全部集中在两层膜内。

2、大气分为哪几层?分别有么特点?答:(1)对流层:a虽然薄,但却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蒸气,主要的大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中,天气变化最复杂。

b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c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主要是由于下垫面受热不均匀及其本身特性不同造成的。

D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2)平流层:气温虽高度增高而增高,集中了大部分臭氧,吸收紫外光,保护地球。

(3)中间层:气温虽高度的升高而迅速降低(4)暖层:分子被高度电离,存在大量的粒子和电子。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卷带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卷带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卷带答案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1. B2. C3. A4. D5. C6. B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酸雨2. 扬尘3. 二氧化硫4. 光化学烟雾5. 大气污染防治法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20分)1. 错2. 对3. 错4. 错5. 错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说明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和影响。

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包括工业排放、汽车尾气、能源燃烧和生活活动等。

大气污染给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如呼吸道疾病、酸雨腐蚀、温室效应等。

2. 请简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主要原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通过减排、清洁技术和治理措施来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

具体包括尾气处理设备、烟气脱硫装置、除尘器等,以及在污染源处进行的管控措施,如限制工业污染排放、加强燃煤电厂污染治理等。

3. 请简要介绍大气污染治理的措施和方法。

大气污染治理的措施和方法包括源头控制、治理设备、清洁燃料和能源、交通管理和规划等。

源头控制是通过限制污染物的排放来减少污染源,如加强工业和机动车尾气的减排控制;治理设备包括尾气处理、烟气脱硫和除尘等装置,用于清除污染物;清洁燃料和能源的使用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交通管理和规划重点是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从而减少尾气排放等。

五、解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 请描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在中国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在中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加强污染源治理,改善了大气质量。

然而,中国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大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另一方面,环境容量限制和气象条件使得大气污染传输和扩散难以有效控制。

此外,公众环保意识不强、环境执法力度不够以及技术和人力资源短缺等也是制约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因素。

2. 请简要描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发展趋势。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技术创新方面,将会有更加高效和环保的大气污染控制设备和技术的出现,如更高效的烟气净化装置、更清洁的能源替代品等。

大气污染工程控制试题及答案

大气污染工程控制试题及答案

大气污染工程控制试题及答案大气污染工程控制试题一、填空1.燃烧烟气主要由悬浮的少量颗粒物,燃烧产物,未燃烧和部分燃烧的燃料,氧化剂及惰性气体等组成。

2.典型的烟流形状为波浪形、圆锥形、扇形和扩散型,其中扇形烟流出现在烟囱出口的逆温层中。

3.工业上广泛应用的吸附剂主要有:活性炭,活性氧化铝,硅胶,白土和沸石分子筛。

4.5.从废气中去除气态污染物并控制气态污染物向大气的排放通常涉及气体吸收、气体吸附和气体催化转化等单元操作。

6.粉尘的安息角和滑动角是评价粉尘流动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名词解释1.过量空气系数:实际风量与理论风量之比。

2.相对湿度:空气的绝对湿度占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之百分比。

3.干绝热直接还原率:每单位高度干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时温度下降或上升的值,4.分级除尘效率:除尘装置对某一粒径或粒径间隔内粉尘的除尘效率。

5.煤气化: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添加气化剂将煤转化为气体的过程。

三.简答题1.空燃比对燃烧过程中形成的污染物类型和总量有何影响?答:空燃比较低时,燃料燃烧不完全,容易形成CO和HC,NOx排放很小;在高燃比下,燃料燃烧充分,火焰温度高,CO和HC排放少,NOx生成高;存在一个最佳点,CO、HC和NOx的总排放量最低。

2.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①空气条件②温度条件③时间条件④ 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条件3.高斯扩散模式四点假设① 污染物在Y轴和Z轴上的分布符合高斯分布;② 风速在所有空间都是均匀和稳定的;③ 光源强度连续、均匀;④在扩散过程中污染物的质量是守恒的。

4分析旋风除尘器的原理和结构对其除尘效率的影响。

答:机理: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用来分离粒径大于5-10μm以上的的颗粒物。

a)排放管直径越小,dc越小,除尘效率越高;b)圆筒直径D越小,对颗粒的离心力越大,效率越高;但是,如果D太小,粒子容易二次逃逸,效率降低;c)适当延长锥体可以提高效率;d)除尘器下部的严密性不好,会引起除尘效率的下降。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卷(带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卷(带答案)

1、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2、二次污染物:是指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质。

3、空气过剩系数:实际空气量V0与理论空气量之比V0a.4、集气罩:用以收集污染气体的装置。

5、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是一类有机化合物的统称,在常温下它们的蒸发速率大,易挥发。

6、温室效应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氟氯碳、水蒸气等,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

8、大气稳定度:.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即是否易于发生对流。

9、气体吸收:.气体吸收是溶质从气相传递到液相的相际间传质过程。

10、气体吸附:气体吸附是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体混合物中一种或数祖分被浓集于固体表面,而与其他组分分离的过程。

11、气溶胶.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

12、环境空气:.指人类、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报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

13、空燃比.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它可以由燃烧方程式直接求得。

14、能见度:.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或辨认出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单位用m或km。

15、有效躯进速度:在实际中常常根据除尘器结构型式和运行条件下测得除尘效率,代入德意希方程反算出相应的躯进速度。

16、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气温的现象。

17、烟气脱销:除通过改进燃烧技术控制NO x排放外,有些情况还要对冷却后的烟气进行处理,以降低NO x排放量18、控制流速法:系指在罩口前污染物扩散方向的任意点上均能使污染物随吸入气流流入并将其捕集所必须的最小吸气速度。

(完整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参考答案版

(完整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参考答案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 1 项符合答案要求,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1. 以下对地球大气层结构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B. 暖层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故存在着大量的离子和电子。

C. 平流层的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

D. 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空气不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

2. 目前,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最多的是()。

A. 工业生产。

B.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交通运输。

D. 生态环境破坏。

3. 烟囱上部大气是不稳定的大气、而下部是稳定的大气时,烟羽的形状呈()。

A. 平展型。

B. 波浪型(翻卷型)。

C. 漫烟型(熏蒸型)。

D. 爬升型(屋脊型)。

4. 尘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的成反比。

A. 尘粒的密度。

B. 气体的密度。

C. 尘粒的粒径。

D. 气体的粘度。

5. 处理一定流量的气体,采用()净化时,耗用的能量为最小。

A. 重力除尘装置。

B. 惯性除尘装置。

C. 离心力除尘装置。

D. 洗涤式除尘装置。

6. 电除尘装置发生电晕闭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烟尘的电阻率小于104• cm。

B. 烟尘的电阻率大于1011• cm。

C. 烟气温度太高或者太低。

D. 烟气含尘浓度太高。

7. 在以下关于德易希方程式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德易希方程式概括了分级除尘效率与集尘板面积、气体流量和粉尘驱进速度之间的关系。

B.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也相同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C.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不超过气流速度的10〜20%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D. 德易希方程式说明100%的分级除尘效率是不可能的。

8. 直接应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含尘气流阻力的前提是()。

A. 颗粒雷诺数Re p < 1,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B. 1 v Re p v 500,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3套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3套

15.在吸收过程中,关于吸收操作线和平衡线的关系,下列正确的是A 吸收操作线与平衡线相交B 吸收操作线与平衡线相切C 吸收操作线位于平衡线上方D吸收操作线位于平衡线下方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少选、多选、选错均不得分)1.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控制酸雨和致酸前体物 AA 采用烟气脱硫装置;B 改进汽车发动机技术,安装尾气净化装置C 使用低硫煤,改进燃烧技术D 寻找氟利昂的替代工质。

2.电除尘器的主要特点是A 适用各种粉尘,且均具有很高的除尘效率B 压力损失小C 适合高温烟气净化D 处理烟气量大3.下列关于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因素说法错误的是A 滤袋越新,除尘效率越高B 清灰越干净,除尘效率越高C 提高过滤风速可以提高除尘效率D 降低过滤风速可以提高除尘效率4.提高重力沉降室的除尘效率,下列哪些途径是正确的A 降低沉降室高度B 降低沉降室内的气体流速C 增加沉降室高度D 增加沉降室长度5.两台不同型号的风机并联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际风压与单台风机额定风压一样B 实际风压较额定风压可能增加,也可能降低C 实际风量是两台风机额定风量之和D 实际风量可能增加,也可能比其中的一台额定风量小。

三.某车间拟用活性碳吸附净化含苯废气,共采用计2个固定床组成一连续吸附流程,工况如下:☐废气:常温常压条件下,废气排放量为4.5 m3/s,进口苯浓度1800 mg/m3,出口苯浓度10 mg/m3;☐活性碳:吸附容量为0.18 kg(苯)/kg(活性炭),密度580 kg/m3☐吸附床:操作周期8 h,吸附4 h,再生3 h,备用1 h问:该工艺共需要活性碳多少立方米?(12分)四.有一串联除尘系统,第一级采用重力沉降除尘器,第二级采用电除尘器。

除尘系统设计风量为300000 m3/h,烟气温度为140℃(除尘系统设计中不考虑降温),当地大气压力为84.6 kPa,重力除尘器入口含尘浓度为30 g/m3,电除尘粉尘排放浓度为50 mg/Nm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附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附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附答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十)200*年*月*日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1.净化NO X的选择性与非选择性催化还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某旋风除尘器切割直径(ηi=50%)d pc=15μm,当处理气体量增加一倍时,其切割直径应为多少?列出你的理由或计算结果。

3.如何定量判断大气稳定度?稳定度对扩散有何影响?4.根据必要的合理假设,试推算我国SO2年排放量。

5.可细入颗粒物是北京市主要的大气污染物,试列出它的主要来源。

6.简要分析SO2排入大气环境后的迁移转化和沉降过程。

7.简要分析风速如何影响高架点源对地面污染物浓度的贡献。

10.钙质吸收剂量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烟气脱硫剂,试分析可能影响吸收洗涤塔操作的主要因素。

二、计算题(每题10分)1.粉尘由d p=5μm和d p=10μm的粒子等质量组成。

除尘器A 的处理气量为Q,对应的分级效率分别为70%和85%;除尘器B的处理气量为2Q,其分级效率分别为76%和88%。

试求:(1)并联处理总气量为3Q时,总除尘效率(2)总处理气量为2Q,除尘器B在前,2台除尘器A并联在后串联的总效率。

2.用Orsat烟气分析仪测得烟气成分如下:CO2和SO2总计为10.7%,O2为8.2%,不含CO,求过剩空气系数。

若实测烟尘浓度为4200㎎/m3,校正至过剩空气系数α=1.8时,烟尘浓度是多少?3.某三通道电除尘器,气流均匀分布时总效率为99%,若其它条件不变,气流在三个通道中分配比例改变为1:2:3时,总效率变为多少?4.试验测得固定床吸附器的保护作用随床长的变化如下:床长(m):10 40 70 100保护作用时间(min):20 320 650 980求:(1)吸附区前进的线速度;(2)吸附区的不饱和度为0.6时,吸附区的形成时间。

一个电厂烟气中含有1000ppm没有和发射在573K和1个大气压1000m3s-1率。

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是用来实现75%的计算需要的最小kgh-1氨氮去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大气污染系: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大气稳定度: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

气压梯度力:单位质量的空气在气压场中受到的作用力。

空燃比: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

二、填空题1、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主要的途径:表明接触、食入含污染物的物质和水、吸收被污染的空气。

2、湿法脱硫技术包括: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海水烟气脱硫技术、湿式氨法烟气脱硫。

3、目前,常用的除尘器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四种。

4、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是气体扩散、气体吸收、气体吸附、气体催化转化5、影响燃烧过程的因素是:空气条件、温度条件、时间条件、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

三、简答题1、简述双模理论模型的基本要点?答:(1)当气液两相接触时,两相之间有一个相界面在相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着呈层流流动的气膜和液膜。

溶质必须以分子扩散形式从气流主体连续通过这两个膜层而进入液相主体。

(2)在相界面上,气液两相的浓度总是相互平衡,即界面上不存在吸收阻力。

(3)在层膜以外的气相和液相主体内,由于流体的充分湍动,溶质的浓度基本上是均匀的,即认为主体内没有浓度梯度存在,也就是说,浓度梯度全部集中在两层膜内。

2、大气分为哪几层?分别有么特点?答:(1)对流层:a 虽然薄,但却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 和几乎全部水蒸气,主要的大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中,天气变化最复杂。

b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c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主要是由于下垫面受热不均匀及其本身特性不同造成的。

D 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2)平流层:气温虽高度增高而增高,集中了大部分臭氧,吸收紫外光,保护地球。

(3)中间层:气温虽高度的升高而迅速降低(4 )暖层:分子被高度电离,存在大量的粒子和电子。

(5)散逸层:气温很高,空气很稀薄,空气离子的运动速度很高。

3. 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时,吸附剂应具有哪些条件?答:a.要有巨大的内边面积。

b. 对不同其体具有选择性的吸附作用。

c. 较高的机械强度,化学与热稳定性。

d. 吸附容量大。

e. 来源广泛,造价低廉。

f. 良好的再生性能。

4. 请简述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答:电除尘器的原理审计悬浮粒子荷电,带电粒子在电场内迁移和捕集,以及将捕集物从集尘表面上清除三个基本过程。

高压直流电晕是使粒子荷电的最有效办法。

电晕过程发生于活化的高压电极和接地极之间,电极之间的空间内形成高浓度的气体离子,含尘气流通过这个空间时,尘粒在百分之几秒的时间内因碰撞俘获气体离子而导致荷电。

荷电粒子的捕集是使其通过延续的电晕电场或光滑的不放电的电极之间的纯静电场而实现。

通过振打除去接地电极上的灰层并使其落入灰斗,当粒子为液态时,被捕集粒子会发生凝集并滴入下不容器内。

为保证电除尘器在高效率下运行,必须使粒子荷电,并有效地完成粒子捕集和清灰等过程。

5、高斯扩散模式四点假设答:①污染物在 Y,Z 轴上的分布符合高斯分布; ②在全部空间中风速是均匀的,稳定的; ③源强是连续均匀的; ④在扩散过程中污染物的质量是守恒的。

四、计算题1、已知重油元素分析结果如下: (质量分数)C :84.0% H :10%O :2..4% N : 1% S:0.09 6% ,空气中α =, 求燃烧1千克重油所需要的实际空气量。

设 O:N=1:则理论空气量为 : (1 3.78) 94.43 451.38mol ; 所需的实际空气量为 : 451.38 1.1 496.52mol 。

2、某冶炼厂的烟囱高 62 米,烟云抬升高度为 13 米, SO 2排 放速率为 30 105 mg/h 。

假定烟气在烟道口采用脱硫技术,脱解:1 油中含有 C:840g 所需 O 2 的量为: 840 12 70mol ;H:100g所需 O 2 的量为: 100 4 25mol ; O:24g,转化成 O 2 为: 24 32 0.75mol ; N:所需 O 2 的量为: 2.1 14 0.15mol ; S:所需 O 2 的量为 : 0.96 32 0.03mol ; 所以理论需氧量为: 70 25- 0.75 0.15 0.03 94.43mol ;硫效率为 85%:1)试估算排放后下风向 1km 处的 SO 2 地面浓度。

2)计算出地面最大浓度以及其出现距离。

5解:(1)SO 2源强为: Q 30360100 (1 0.85) 125mg/s ;名称解释空气过剩系数: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空燃比: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 次污染过一系列化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 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块(包括未饱和的湿空气块),绝热 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取 100m 时),温度降低或升高 的数值。

大气稳定度: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即是否易 于发生对流。

(1000,0,75) Q yz exp( z H z 22) zz 2 125 752 exp( 2 ) 3.14 3 55.26 26.2 2 26.22 3 0.00015mg / m 2)max 2QH 2e 2 125 26.20 2 3.14 3 752 e 55.260.000823mg / m 3 zxx max75 2 53.03m、填空1、燃烧过程的“ 3T”是指:温度、时间、湍流2、按照湍流形成原因可分为两种湍流:一是由于垂直方向温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热力湍流,其强度主要取决于大气稳定度;二是由于垂直方向风速分布不均匀及地面粗糙度引起的机械湍流,其强度主要取决于风速梯度和地面粗糙度。

实际的湍流是上述两种湍流的叠加3、常用的除尘器可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4、烟囱有效高度为烟囱有效高度与烟气抬升高度之和5、粉尘物理性指标:粉尘的密度、安息角与滑动角、比表面积、含水率、润湿性、荷电性与导电性、粘附性及自然性和爆炸性三、简答1、高斯扩散模式立足于哪种湍流扩散理论?它的主要假设是什么?答:湍流统计理论。

主要假设有四点:(1)污染物浓度在y、z 轴向上的分布符合高斯分布(正态分布)。

(2 )在全部空间中风速是均匀的,稳定的。

(3)源强是连续均匀地。

(4)在扩散过程中污染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2、目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日趋严重,主要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造成的,控制大气污染应采取哪些措施?答:1、化石燃料燃烧,对于煤炭来说,一是煤炭的固态加工;二是煤炭的转化(包括煤气化、煤的液化)。

对于石油来说,可采用直接脱硫和间接脱硫。

2、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分别采用除尘设备除尘,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方法消除二氧化硫,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消除氮氧化物。

3、3、交通运输污染可采用三效催化转化器净化汽油机排气中的CO、CH 、NO X采用过滤捕集法和催化转化法净化柴油机排气中的NO X 和碳烟.3、烟气脱硝技术有哪些方面?答: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吸收法净化烟气中的NO X、吸附法净化烟气中的NO X4、简述吸附再生的方法。

答:(1)加热解析再生(2)降压或真空解析再生(3)置换再生(4)溶剂萃取再生(5)化学转化再生5、分析旋风除尘器结构对其除尘效率的影响。

1、排放管直径越小,dc 越小,除尘效率越高;2、筒体直径D 越小,粒子所受的离心力越大,其效率越高,但D 过小,粒子容易出现二次逃逸,效率反而下降;3、锥体适当加长,可以提高效率;4、除尘器下部的严密性不好,会引起除尘效率的下降。

四、计算1. 某电厂排放出的烟气温度为453K,压力为95Kpa,每分钟排出的湿烟气体积为10000 立方米,其中除去水的部分的体积分数为%,利用奥萨特仪测得烟气中各组份的体积分数分别为:CO2为%,02 为%,没有测出CO,该厂污染物排放浓度为m^3. 求在该测定条件下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修正为全球监测系统网的标准状况)。

解:该条件下干烟气的流量为=9263m^3/min该测定条件下在干烟其中的污染物浓度为:^6/9263mg/m^3 =m^3 全球监测系统网的标准状况为298k 和101325pa,所以修正后的浓度为:计算庚烷(C7H16)在理论空气条件量下燃烧室的燃料/空气质量比,并确定燃烧产物气体的组成。

解:庚烷在理论空气量条件下燃烧,可表示为:C7H16 +11 (O2+)→ 7CO2 + 8H2O + N2 燃料每摩尔燃料燃烧需要11mol 的空气,庚烷的摩尔质量为100 g /mol, 因此,理论空气量下燃烧时燃料/空气的质量比为:(mf /ma)s=100/11(32+ × 28)=100/= 燃烧产物总物质的量为(7+8+)mol=。

因此,庚烷燃烧产生的烟气组成为:yCO2 = 7/== %yH2O = 8/== %yN2===%大气试题一.填空题1. 燃烧烟气主要由悬浮的少量颗粒物,燃烧产物,未燃烧和部分燃烧的燃料,氧化剂及惰性气体等组成。

2. 典型的烟流形状有波浪形,锥形,扇形,漫烟形,,其中扇形烟流发生在烟囱出口处逆温层中。

3. 工业上广泛应用的吸附剂主要有:活性炭,活性氧化铝,硅胶,白土和沸石分子筛。

4. 从废气中去除气态污染物,控制气态污染物向大气的排放,常常涉及气体吸收,气体吸附,气体催化转化等单元操作。

5. 粉尘的安息角和滑动角是评价粉尘流动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名词解释1. 空气过剩系数: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2. 相对湿度:空气的绝对湿度占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之百分比。

3. 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4. 分级除尘效率:除尘装置对某一粒径或粒径间隔内粉尘的除尘效率。

5. 煤炭气化: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通过加入气化剂使煤转化为煤气的过程。

三.简答题1. 空气/燃料比对燃烧过程形成的污染物种类和总量有什么影响?答:低空燃比时,燃料燃烧不完全,易形成CO和HC,NOx排放很少;高空燃比时,燃料燃烧充分,火焰温度高,CO和HC排放很少,NOx生成量较高;存在一个最佳点,CO、HC和NOx的排放总量最低。

2. 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①空气条件②温度条件③时间条件④燃料与空气混合条件3. 高斯扩散模式四点假设①污染物在Y,Z 轴上的分布符合高斯分布;②在全部空间中风速是均匀的,稳定的;③源强是连续均匀的;④在扩散过程中污染物的质量是守恒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