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将心比心》

合集下载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通用3篇)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通用3篇)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通用3篇)将心比心,温暖你我——《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与解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的含义,学习如何“将心比心”地与人相处。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表达的深层含义。

- 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等,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宽容、关爱的重要某。

- 培养学生“将心比心”的待人处事态度,做一个温暖善良的人。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的含义。

2. 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表达的深层含义。

2. 将“将心比心”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师生互动,导入课题:师: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将心比心”这个词语,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对“将心比心”的理解)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将心比心”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他人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将心比心”的课文——《将心比心》。

(板书课题:将心比心)2. 图片展示,引发思考:师: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看几张图片。

(展示图片:一位阿姨搀扶着老人过马路、一位医生耐心地为病人诊治、一位同学帮助另一位同学学习……)师: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师:是啊,这些图片都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关爱。

那么,在《将心比心》这篇课文中,又会讲述哪些关于“将心比心”的故事呢?让我们带着好奇心,走进课文去寻找某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标记疑问: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8将心比心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8将心比心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8将心比心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将心比心》主要是通过事例来揭示做人的道理,所以一定要正确的将课文读熟。

店铺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将心比心》,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将心比心》原文奶奶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听了这件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鼓起青包。

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

那位护士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她连声说:“阿姨,真对不起。

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

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

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将心比心》教材解读中国有句成语,叫作“将心比心”。

意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万善集》中有云:“物我一体,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

其一:“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这位“阿姨”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沉重的大门一旦松手,就会撞到后来的尾随者,于是她一直等后来者跟上才松手,然后想到自己,希望自己的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也有人会这样做。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8将心比心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8将心比心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8将心比心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将心比心》主要是通过事例来揭示做人的道理,所以一定要正确的将课文读熟。

WTT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将心比心》,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将心比心》原文奶奶给我讲过这样一事: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听了这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鼓起青包。

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

那位护士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她连声说:“阿姨,真对不起。

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

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

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将心比心》教材解读中国有句成语,叫作“将心比心”。

意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万善集》中有云:“物我一体,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

其一:“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这位“阿姨”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沉重的大门一旦松手,就会撞到后来的尾随者,于是她一直等后来者跟上才松手,然后想到自己,希望自己的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也有人会这样做。

8将心比心

8将心比心

8、将心比心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2、进一步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以诚待人。

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诚实有信的父亲;认识了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父亲;认识了有尊严的哈默、善解人意的杰克逊大叔。

我们在了解这些人物的时候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进行的。

今天,我们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将心比心。

继续练习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了解人物的特点这一方法。

2、“将心比心”是什么意思?3、这两个心,第一个指的是我们自己的心,第二个指的是别人的心。

“将心比心”指的是用我们自己的心来比照别人的心。

意思就是做事时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二、初读课文:1、这篇课文讲述了哪两个小故事?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经历这两件事情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请用横线画出相关词语。

(温暖)三、再读课文过渡语:如果你亲身经历了这两件事,你心里也会暖暖的,对吗?再读这两件事,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请在这些地方做好记号。

看谁体会的最细致、最深刻。

(一)自己悟读。

(二)组内交流。

(三)全班交流。

老师及时点拨。

(四)感情小结。

1、老师用课文的最后一段进行小结,范读。

2、让我们男同学把这段话发自肺腑地送给女同学好吗?3、让我们女同学把这些话真诚地送给男同学,好吗?4、让我们一起把这些话送给所有人。

四、拓展空间,升华感情。

(一)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生活中将心比心,让我们觉得温暖的事情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昨天晚上我们写的温暖的故事。

1、组内交流。

2、全班推荐交流。

(二)创设情境,学以致用。

课间,如果有人不小心碰掉了你的铅笔盒,你会怎么做?(三)课文学完了,我们收获了很多。

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

(上课前,老师把这颗心画到黑板上。

)如果让你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你认为分量很重的词,你会装什么?(尊重、理解、关心、帮助、勉励、诚信、友好)如果你的心中装的是这些,那么你的人生必定是美好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 《将心比心》【公开课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 《将心比心》【公开课PPT精品课件】

新教课学讲目解

8.要是你遇到一位老奶奶通过商场的大门,你会 怎么做?
点拨:我会帮助奶奶,让她安全地通过大门。
新教课学讲目解

小结:
阿姨看到了老奶奶,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做出了善 良的举动,令人感动,这就是将心比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教课学讲目解

同学们,生活中不仅需要爱,更需要宽容和 鼓励。请大家细细品读第2自然段,理解我和妈妈 遇到了怎样的事情,然后自主探究下面问题。

2.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位 )阿姨 一( 件 )事 一( 口 )气 一( 只 )手 一( 份 )尊重 一( 个 )患者
巩教固学提目升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 生出一份(尊重 ),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 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 )和(理解)。
巩教固学提目升
点拨: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 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新教课学讲目解

6.从中可以看出这位阿姨有怎样的高尚品德?
点拨:可以看出这位阿姨纯朴善良,乐于助人,牵挂、 热爱自己的母亲,也关心其他的老人。
新教课学讲目解

7.听了这件事,我的心为什么会温暖了许久? 点拨:因为这位“阿姨”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沉重 的大门一旦松手,就会撞到后面的奶奶,于是她一直等 奶奶跟上才松手。然后想到自己,希望自己的妈妈遇到 这样的情况时,也有人会这样做。这就说明,人人都希 望能获得多人的关心和帮助。然而想获得别人的帮助, 首先要自己先去关心、帮助别人。体现了“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思想境界。
新教课学讲目解

2020—2021年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下册8.将心比心教案.docx

2020—2021年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下册8.将心比心教案.docx

四年级下第二组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人教新课标版)8.将心比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课文写了哪两件事情。

2.结合生活实际,与同学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1.自主阅读,了解课文内容。

2.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与感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将心比心心更宽”的道理,学会宽容。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课文写了哪两件事情。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与同学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歌曲《爱的奉献》。

学生准备:搜集“将心比心”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1.有一位母亲生病了,女儿陪她去医院输液,护士给病人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病人或病人的家属会怎么办?(学生畅所欲言)2.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看看课文中的病人是怎么做的。

(板书课题:将心比心)理解课题:用自己的心去评价别人的心。

指体会别人的心理,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设计意图]由直观生动的生活情况入课文,新颖,且激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在画面中回味,激发学生兴趣,在文中感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先从直观上浅谈认识,再在学文中加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chā(差别)差chà(差不多)chāi (出差)zhā(扎针)扎zā(扎裤脚)zhá(挣扎)zhǎng (长大)长cháng (长叹一声))2.出示课件,让学生带着以下三个问题默读课文。

(1)本文写了哪两件事情?(2)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3)结合生活实际,与同学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3.解决第一个问题。

(1)学生分组讨论。

(2)指名汇报。

(3)教师归纳。

4.本文写了两件事:(1)一位阿姨为奶奶开门以及说的话让人感动;(2)“我”的母亲鼓励护士并谈及自己女儿的话让人深思[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读,在读中自悟自得,他们会品尝到成功的滋味;直插重点,学生既锻炼了语言表达,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结构,在头脑中有了较清晰的印象,被这种情感染着,学文章中心一直也是暖暖的。

8将心比心

8将心比心

8将心比心(详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知识能力检测: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说出从课文中懂得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材说明: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同时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词语卡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说咱们班有很多爱听故事的同学,谁喜欢听故事?你喜欢吗?你呢?看来我们都是知音呀。

那太好了,今天我就投大家所好讲个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肩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

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

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殊的风景。

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惊讶。

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

”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烘烘的,感动地泪流满面。

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这真是个感人的故事——是呀,你懂得用心去聆听故事。

这位妈妈真孝顺——你打心眼儿里钦佩她。

妈妈和孩子都很孝顺——妈妈为婆婆洗脚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A、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

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我写课题——(板书:将心比心)然后请生读课题。

B、你们手中拿的就是这篇文章。

课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

(出示:现在请自由读课文三分钟,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C、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并正音。

课文《将心比心》读后感

课文《将心比心》读后感

课文《将心比心》读后感《将心比心》是一篇让人深思的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小女孩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待他人,用心去体谅和理解他人的感受。

故事发生在冬天的一个寒冷的早上,小女孩艾米莉丢失了她唯一的手套,她非常担心手套会被别人拾走,所以她祈祷让一个好心人把手套交给她。

在她的祈祷下,她收到了一个陌生人送来的一双精美的手套。

然而,在她诚心祈祷的同时,却有一个流浪汉把自己的手套给了那个陌生人,因为他心想那个陌生人的需要比他更大。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它告诉我要善待他人,用心去体谅和理解他人的感受。

流浪汉虽然自己也很需要,但他却将那双手套给了一个更需要的人。

这种无私的行为令人感动,也让我意识到身处逆境或者困难时,我们应该多一些宽容、理解和关爱。

有时候我们会习惯性地将自己的需求放在首位,而忽视了他人的需要。

但如果我们能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对方的处境,或许我们就会更加理解并站在别人的角度去对待问题。

其次,故事也提醒我们,事实上,当我们好心帮助别人的时候,也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小女孩艾米莉的诚心祈祷收到了好心人的帮助,她收到了一双精美的手套。

同样,流浪汉的无私奉献也得到了一个小道谢和一个温暖的微笑。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俗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我们善待他人,给予他们温暖和帮助的时候,也许他们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我们。

我们不一定要只关心自己,而是要关心他人,因为只有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们才会真正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最后,这个故事还提醒我们要珍惜我们所拥有的。

艾米莉一直想要一双漂亮的手套,但当她收到了这双手套时,她才意识到流浪汉没有比她更多的东西,甚至可能比她还要少。

这让我想到我们常常将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无限放大,却很少珍惜已经拥有的东西。

我们应该学会满足于现有的生活,感激和珍惜所拥有的自己的一切。

我们可以从小事情开始,比如感激健康的身体、关爱的家人和朋友,以及美丽的大自然。

当我们能够用一个感激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我们会发现自己其实已经很幸福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将心比心
【教材分析】
《将心比心》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文章详略得,通过阿姨为奶奶推门的一略写和母亲鼓励小护士的一详写这两件事,在平凡显示不平凡,告诉人们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鼓励别人,即所谓“将心比心”。

整篇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通过细致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力。

教学本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同时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通过语言、外貌、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培养学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通过语言、外貌、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培养学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中国有成语叫做“将心比心”,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谁来说说。

(生发言,归纳:指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形容做事应该替别人设想。


2.我们打开课本,看看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体现题目的意思——“将心比心”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思考:故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
2.提示多音字“扎”,组词。

3.生复述两件事。

(板书:阿姨母亲)
4.作者“我”的感受?(温暖和幸福)
5.身为作者的“我”,为什么会感觉温暖和幸福?请同学们分小组仔细阅读第一二小节,找到你认为温暖的地方画起来。

(1、2组第一件事,3、4组第二件事)
三、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一)第一件事:哪些地方令“我”感受到温暖?
句子1
1.作者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阿姨的形象的?(动作)
2.只是一个简单的推门、等门的动作,为什么能让人觉得温暖呢?
(引导:如果是亲朋好友,推门等门是在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我们这里的阿姨和奶奶,确实——陌生人,这就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3..这真是一个——热心的阿姨。

3.具体哪个词或短语最让你温暖?(沉重:显示门的重量;一直…才:看出阿姨的耐心和对奶奶\老人的关爱)
4.
句子2
1.阿姨为什么热心耐心对待奶奶?(生读句子,回答)这又是什么描写?(语言)
2.由此可见,这还是一个——孝顺的阿姨。

3.你怎样理解阿姨的话?(生交流,归纳)
小结:正是阿姨对母亲的孝顺,让她对其他老人也表现出这样的热心和耐心。

她对老人付出关心、尊重的时候,其他地方也有人对她的母亲付出了关爱,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将心比心。

二)母亲理解失误,鼓励护士
过渡:在母亲的身上,又有哪些细节让作者感受到温暖呢?请三、四组同学汇报句子。

1.如果你是母亲,遇到被扎了两次的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生自由回答,感到疼痛,会埋怨\抱怨、要求换护士,甚至口出恶语)
2.但是我们的母亲却怎么做?(用平静的眼神注视着护士,用语言鼓励护士)
3.作者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母亲的形象?(神态)
4.难道她不疼吗?她此时在想什么?(理解、鼓励,由此可见母亲对他人的宽容)
母亲的宽容和鼓励不仅仅局限于眼神,她还用言语鼓励着我们这位新手护士,齐读——
句子2
1.母亲鼓励的语言相当简单,但是这句鼓励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
2.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
(对于一个已经打了两针的病患,对于一个针眼鼓成青包的人,尤其她已经察觉年轻护士是个新手,这句话确实不简单。


3.引读:
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4.这位母亲是一位怎样的人?(对人宽容、善良、和蔼可亲)
让我们带着对母亲形象的理解,一起来读母亲对护士说的话,齐读——
1.母亲此时的平静说明了什么?(母亲对我的爱是深沉的、伟大的、也是细腻的)
2.母亲的这番话给了“我”温暖和幸福,此时的我可能想对母亲说什么?(生自由交流)
小结:同样的,母亲对“我”的爱也得到了延伸,所以母亲以宽容、理解对待新护士,鼓励着她,这就是——将心比心。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我”在这两件事上有所触动,因此我发出感慨——(齐读第三段)
2.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归纳: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

一段默默
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

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

(图片展示)
3.请同学们结合身边发生的事例,采用语言、动作描写来写写你看到的“将心比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