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公开课教案
《将心比心》A、B案 教案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A、B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A案:1. 让学生理解“将心比心”的概念,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换位思考的能力。
B案:1. 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的情境,深入理解“将心比心”的意义。
2. 提高学生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学会用和谐的方式处理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好地关心他人,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A案:1. “将心比心”的概念解读2. 换位思考的意义和方法3. 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将心比心”B案:1. 不同情境下的“将心比心”案例分析2. 人际冲突解决的策略3. “将心比心”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A案:1. 讲授法:讲解“将心比心”的概念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中和实践“将心比心”的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将心比心”。
B案:1. 情境教学法: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体验“将心比心”。
2. 角色扮演法: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解决人际冲突。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将心比心”在解决冲突中的作用。
四、教学步骤:A案:1. 导入:讲解“将心比心”的概念。
2. 讲解:分析“将心比心”的意义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日常生活中和实践“将心比心”的案例。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将心比心”。
5. 总结:强调“将心比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B案:1. 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将心比心”。
2. 讲解:分析人际冲突解决的策略。
3.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解决人际冲突。
4. 小组讨论:“将心比心”在解决冲突中的作用。
5. 总结:强调“将心比心”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A案: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将心比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人教版《将心比心》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将心比心》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将心比心”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将心比心”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将心比心”的概念。
2. 分析“将心比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的不公平待遇或误解。
2. 讲解“将心比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3. 分析“将心比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庭、学校、社交等场景。
4.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将心比心”。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分享的实践经验,看其是否真正理解并应用“将心比心”。
第二章:家庭中的将心比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在家庭中实践“将心比心”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学会在家庭中用“将心比心”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分析家庭中常见的问题和冲突。
2. 讲解如何在家庭中运用“将心比心”解决这些问题和冲突。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遇到的问题和冲突。
2. 分析家庭中常见的问题和冲突,如家务分配、兄弟姐妹间的矛盾等。
3. 讲解如何在家庭中运用“将心比心”解决这些问题和冲突,如主动理解家人的需求和感受,尊重家人的意见等。
4.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在家庭中如何实践“将心比心”。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分享的实践经验,看其是否真正理解并在家庭中应用“将心比心”。
第三章:学校中的将心比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在学校中实践“将心比心”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学会在学校中用“将心比心”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分析学校中常见的问题和冲突。
2. 讲解如何在学校中运用“将心比心”解决这些问题和冲突。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校中遇到的问题和冲突。
2. 分析学校中常见的问题和冲突,如同学间的矛盾、老师的要求等。
将心比心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

将心比心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将心比心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快快拿去用吧!将心比心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活中人们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多些宽容和理解。
2、能力目标: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读中悟情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讲讲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妈妈,洗脚》的相关内容。
2、谈谈自己的想法。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说一说“将心比心”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从“阅读提示”中发现问题。
2、梳理归纳问题。
3、自读课文。
解决第一个问题:课文讲了哪两件事。
4、老师总结板书:帮助宽容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找出作者通过哪些词句把“温暖”传递给我们?自读并听范读课文,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2、与同桌交流感受。
3、指名读一读句子,说一说感受。
4、老师范读句子。
5、指名读。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比比皆是。
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
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你在生活中做过、看到过这样的事情吗?2、老师举例引导。
3、作者在听到看到这样的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是什么?指名说。
4、那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五、回归文本,提升品味。
1、男女生分别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再读课题。
加深理解。
3、(板画出心)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的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什么词?4、小结:孩子们,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让我们幼小的心灵变得饱满、充实和美丽,就让我们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将心比心优秀教学设计篇2一、设计理念:1、从四川地震的故事预测学情,迁移情感,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将心比心教案

将心比心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将心比心”的含义和重要性,并能够运用这一原则去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a. 什么是“将心比心”原则b. “将心比心”的重要性和应用场合2. 教学方法:a. 导入法:通过与学生互动讨论,了解学生对“将心比心”概念的了解程度,并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b. 讲解法: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向学生传达“将心比心”的定义、优点和应用方法。
c. 例证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将心比心”原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d. 思维导图法: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帮助他们理清“将心比心”概念与实际案例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该原则的理解。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遇到过因为缺乏将心比心而产生的冲突或问题?”,并请学生举个例子。
2. 讲解教师简要讲解“将心比心”的含义和重要性,强调该原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增进人际关系,并在解决问题时找到更好的方案。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和故事来说明这一点。
3. 案例分析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实际案例,并分析其中是否存在将心比心的问题,以及采用将心比心原则能够带来的改变和解决办法。
每个小组可以向全班陈述他们的分析和结论。
4. 角色扮演随机选择几个学生来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
可以设定场景,让学生扮演两个有冲突的角色,要求他们运用将心比心原则来解决问题,并展示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5. 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将心比心”的定义、优点和应用场合,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帮助加深对该原则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部分:教学总结和评价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将心比心”的含义和重要性,并能够运用这一原则去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
通过互动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思维导图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接受和应用这一原则。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通用3篇)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通用3篇)将心比心,温暖你我——《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与解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的含义,学习如何“将心比心”地与人相处。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表达的深层含义。
- 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等,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宽容、关爱的重要某。
- 培养学生“将心比心”的待人处事态度,做一个温暖善良的人。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的含义。
2. 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表达的深层含义。
2. 将“将心比心”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师生互动,导入课题:师: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将心比心”这个词语,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对“将心比心”的理解)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将心比心”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他人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将心比心”的课文——《将心比心》。
(板书课题:将心比心)2. 图片展示,引发思考:师: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看几张图片。
(展示图片:一位阿姨搀扶着老人过马路、一位医生耐心地为病人诊治、一位同学帮助另一位同学学习……)师: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师:是啊,这些图片都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关爱。
那么,在《将心比心》这篇课文中,又会讲述哪些关于“将心比心”的故事呢?让我们带着好奇心,走进课文去寻找某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标记疑问: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优秀5篇)《将心比心》教案篇一《将心比心》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记叙两个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将心比心,尊重老人,关爱孩子,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进行课文学习,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拿到课文后读了几遍,脑海中开始思考这节课的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情,备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读熟课文后解决几个问题,谈谈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以往大多数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滔滔不绝的讲着,台下一双双小眼睛聚精会神的看着我,小耳朵竖着在认真听,孩子们发言的时间很少。
语文课上总觉得时间过的很快,时间不够用,每每听到下课铃声响起总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没讲到,感觉意犹未尽还想继续下去,这时候却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感受。
很多时候忽略了他们的想法,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
这节略读课文让他们自己去学习看看效果怎样。
一上课,我先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们跟读课文,目的是为了纠正生字的字音,模仿如何能讲课文读的有声有色也就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而了解课文内容。
跟读一遍课文后,学生再分段朗读再继续了解课文。
读完课文老师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时学生再一次快速浏览课文寻找答案。
在这反复的阅读中渐渐的熟悉了课文内容对老师抛出的问题自然应对自如。
在交流问题时大家的表现很是让我吃惊,平时课上几乎不举手的庞硕同学这节课举了好几次手,叫起他来回答的还很好,我想他读懂文章了,有自信了,有勇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了,很替他高兴。
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发言都很积极,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还有的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给大家讲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将心比心的意义。
大家在对待老人和孩子方面也都提了不少建议,他们的建议都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很真诚,很温暖。
看到大家这样的表现我很高兴,自己想要的不就是这样的课堂吗?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学生自己做不好,可我们给他们机会尝试来吗?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文学殿堂中的奥秘,让学生们的自主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其次,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中领悟文章主旨;第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教案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将心比心”的概念和意义。
让学生学会运用“将心比心”的方法去理解和关爱他人。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展现出关爱和同理心。
1.3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培养学生具有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将心比心”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将心比心”的方法去理解和关爱他人。
2.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展现出关爱和同理心。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将心比心”的重要性。
3.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倾听和理解能力。
3.3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将心比心”的方法去关爱他人。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PPT课件案例材料小组讨论卡片4.2 场地准备教室座位安排成小组讨论的形式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将心比心”的思考。
5.2 知识讲解讲解“将心比心”的概念和意义。
讲解如何运用“将心比心”的方法去理解和关爱他人。
5.3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典型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运用“将心比心”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
5.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将心比心”的方法去理解和关爱他人的。
5.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将心比心”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展现出关爱和同理心。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将心比心”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是否能运用该概念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将心比心》教案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将心比心”的概念,认识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增强同理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包容与谅解他人。
二、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将心比心”的含义。
2. 新课导入:讲解“将心比心”的定义,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心比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将心比心的原则。
5. 总结提升:讲解将心比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例,让学生初步理解“将心比心”的含义。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将心比心”的定义,引导学生认识到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心比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将心比心的原则。
5. 总结提升:教师讲解将心比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导入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将心比心”的含义。
2. 讲解法:讲解“将心比心”的定义,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将心比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将心比心的原则。
5. 总结提升法:讲解将心比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将心比心”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考察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将心比心的原则。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心比心》教案
执教:砖集中心学校李营小学李雷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记叙了奶奶给“我”讲的一件事和“我”陪母亲去医院输液所经历的一件事,说明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活中人们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多些宽容和理解。
2、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
教学方法
读中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播放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妈妈,洗脚》视频。
2、请学生谈谈自己看后的想法。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说一说“将心比心”的意思。
(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形容做事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是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从“阅读提示”中发现问题。
2、梳理归纳问题。
(1)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文中的母亲是怎样对待别人的?
(3)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
(4)结合生活实际,谈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3、自读课文。
解决第一个问题:课文讲了哪两件事。
4、老师总结板书:
帮助宽容
5、自由读第2段,解决第二个文体。
宽容和鼓励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找出作者通过哪些词句把“温暖”传递给我们?自读并听范读课文,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2、与同桌交流感受。
3、指名读一读句子,说一说感受。
4、老师范读句子。
5、指名读。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比比皆是。
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声深深的安慰。
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你在生活中做过、看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2、老师举例引导。
3、作者在听到看到这样的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是什么?
4、那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五、回归文本,提升品味。
1、男女生分别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再读课题。
加深理解。
3、(板画出心)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的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什么词?
4、小结:孩子们,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让我们幼小的心灵变得饱满、充实和美丽,就让我们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板书设计
阿姨为奶奶开门——尊重、关爱他人
母亲鼓励实习护士——宽容、理解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