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10讲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
2018版一轮生物复习_课时10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及过程

目录
考点精讲
叶绿素a 叶绿素b
2.光合作用的色素及其吸收光谱 思考: 一束白光透过叶绿素后, 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会 得到怎样的光带?
类胡萝卜素
目录
目录
考点一 光合作用的结构和色素
2.应试例析
目录
应试例析
镁是无机盐由 根吸收
鹰眼 察题
光合作用只利 用可见光
1. (2016· 全国课标卷Ⅱ,4)关于高等植物 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 醇中 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 中吸收 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 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 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目录
考点二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3.对点小练
目录
对点小练
1.把一株牵牛花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
然后利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该实验不 能用于验证( ) A.光合作用需要CO2 B.光合作用能产生O2 C.光合作用需要光 D.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目录
应试例析
类胡萝卜 素增多
慧眼 识图
叶绿素减 少
2. (2015· 江苏卷,21改编)为研究高光强对移 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 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右图为 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 光照 C.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
目录
考点一 光合作用的结构和色素
4.易错清零
目录
易错清零
混淆塑料大棚中“薄膜颜色”与“补光类型”
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0讲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课件

(3)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①滤液细线不直;②滤液细 线过粗。
(4)滤纸条上看不见色素带:①忘记画滤液细线;②滤 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
第三十七页,共85页。
题型二 影响叶绿素合成和含量的因素 3.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种矿 质元素,科学实验发现土壤中缺磷,会导致植株矮小,叶 色暗绿。依据叶色变化判断可能是缺少类胡萝卜素,试设 计实验探究叶色暗绿是否是因为缺磷造成类胡萝卜素缺乏 所致。 实验所需主要用具、试剂:烧杯、漏斗、试管、研钵、 完 全 培 养 液 、 仅 缺 磷 的 完 全 培 养 液 、 无 水 乙 醇 、 SiO2 、 CaCO3、层析液等。
第四十一页,共85页。
技法提升
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三大因素
第四十二页,共85页。
考点 1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017·全国卷Ⅲ]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 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 O2 的释放)来绘制的。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第四十三页,共85页。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 ATP 的合成
第二十九页,共85页。
题型一 考查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与结果 1.[2017·泰安二模]下图表示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韭菜 宿根进行的实验流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第三十页,共85页。
A.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 解度不同
B.两组实验的结果①中共有色素带的颜色是黄色和橙 黄色
C.两组实验的结果②中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 蓝紫光区域
第三(dì sān)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 利用
第10讲 光合作用(guānghé-zuòyòng)的探究历 程与基本过程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过程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过程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中最重要的能量转换过程之一、它将太阳能转化为植物等光合生物能量的过程,同时还产生了氧气。
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有两位科学家提供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分别是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和荷兰医生雅各布斯·伯兰特(Jacobus van't Hoff)。
约瑟夫·普利斯特利是第一个发现植物产生氧气的人。
在1771年,他进行了一些实验,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放置了一段草和一只小鼠。
他发现,当阳光照射到容器中,小鼠能够继续存活,但当阳光被遮住时,小鼠却窒息死亡。
这个实验验证了植物在光照下产生氧气。
荷兰科学家雅各布斯·伯兰特则进一步研究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他在1890年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称为光合作用定律。
该定律描述了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光能被植物中的叶绿素吸收,然后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同时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葉綠體内。
当光照射到叶绿体时,葉綠體中的叶绿素会吸收光能,然后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在光反应中,水分子被分解成氧气和氢离子,这个过程称为光解水。
同时,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的同时,也会产生一种叫做ATP(三磷酸腺苷)的能量分子。
ATP是细胞内储存和转移能量的主要分子。
光反应完成后,暗反应开始进行。
暗反应不需要阳光,它发生在葉綠體质粒(m stroma)中。
在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氢离子通过一系列反应被转化为葡萄糖。
这个过程称为碳固定。
光反应中产生的ATP和氢离子提供了能量和电子给暗反应使用。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光合作用的研究也在持续进行。
他们试图了解更多关于光合作用的细节,如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光反应和暗反应中其他信号传导和调节机制,以及如何利用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产量等。
这些研究对人类的生活和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0讲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讲义(含解析)(必修1)-人教版高

第10讲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考纲明细] 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 2.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在色素的提取实验中,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
(P97—实验)(×)2.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
(P99—学科交叉)(√)3.大棚种植蔬菜时,选择蓝色的塑料膜比红色的好。
(P99—与社会的联系)(×)4.即使温度、CO2浓度合适,紫外线照射植物也不会发生光合作用。
(P99—学科交叉)(√) 5.同位素标记也可应用于光合作用的三羧酸循环。
(P102—正文)(√)6.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的CO2不能直接被还原。
(P104—正文)(√)7.没有叶绿素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P98—正文)(×)8.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是H2O光解,二是ATP合成。
(P103—正文)(√)9.植物体吸收光能的色素,除存在于叶片的一些细胞中外,还存在于幼嫩的茎和果实等器官的一些含有光合色素的细胞中。
(P100—拓展题)(√)10.叶肉细胞中,捕获光能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
(P99—正文)(√)11.没有叶绿素的生物就不是自养型的。
(P105—正文)(×)12.恩格尔曼通过研究植物叶片的曝光和遮光证明了光合的产物含有淀粉。
(P102—正文)(×)13.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不仅分布有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
(P100—正文)(√)14.没有光照,暗反应仍可以继续进行。
(P104—正文)(×)15.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合成作用叫化能合成作用。
(P105—正文)(×)16.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发现大量好氧细菌聚集在受光区。
(P100—资料分析)(√)(2016·全国卷Ⅱ)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答案 C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可溶于无水乙醇中,A正确;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可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B正确;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C错误;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D正确。
(全国)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0讲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学

(全国)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0讲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0讲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0讲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10讲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 2.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1.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色素的种类色素的颜色叶绿素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类胡萝卜素叶黄素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2.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分析(1)色素的功能: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2)色素吸收光的范围: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是390~760 nm,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3.叶绿体(1)结构示意图(2)结构错误!↓决定(3)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证明(4)恩格尔曼的实验:好氧细菌只分布于叶绿体被光束照射的部位1.(必修1 P99色素与吸收光谱改编)如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据图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500 nm波长的光B.用450 nm波长的光比600 nm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C.由550 nm波长的光转为670 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3的量增加D.土壤中缺乏镁时,植物对420~470 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答案:C2.(深入追问)如图是恩格尔曼实验装置改装示意图,光线先通过三棱镜再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后照射玻片上的水绵,一段时间后,水绵周围好氧细菌分布无显著变化,请分析其原因。
备战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0讲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 讲义

第10讲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2.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及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由图可以看出:(1)色素的功能: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色素吸收光的范围: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是390~760 nm,一般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对红外光和紫外光不吸收。
3.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1)结构模式图(3)(4)恩格尔曼的实验:好氧细菌只分布于叶绿体被光束照射的部位。
4.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连一连](必修1 P99“与社会的联系”改编)温室或大棚种植蔬菜时,最好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玻璃、塑料薄膜,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色透明有色玻璃或塑料薄膜主要透过同色光,其他颜色光很少或不能透过,光照强度会减弱,不利于光合作用;而无色透明的玻璃或塑料薄膜能透过日光中各色光,光照强度较大,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1)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 h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图所示。
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了蓝色,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实验时预先对植物进行暗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________对照可证明光合作用需叶绿体,________对照可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本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
(2)如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甲、乙两物质相对分子量较大的是________。
2018版 高考生物北师大版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单元 细

.[考纲要求] 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
2.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考点一 叶绿体中的色素与光合作用的过程1.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1)结构模式图(2)结构⎩⎪⎨⎪⎧ 外表:①双层膜内部⎩⎪⎨⎪⎧ ②基质:含有与碳反应有关的酶③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分布有 色素和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决定(3)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叶绿体中的色素及色素的吸收光谱由图可以看出:(1)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太阳光中的蓝紫光和红橙光,对绿光的吸收量很少。
(2)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对橙黄光吸收量很少。
3.光合作用的过程(1)反应式:CO 2+H 2O ――→光能叶绿体(CH 2O)+O 2。
(2)过程巧记 光合作用的“一、二、三、四”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 )(2)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都含有镁元素( √ )(3)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在红橙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 )(4)细胞中不能合成A TP的部位是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5)H2O在光下分解为NADP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6)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 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碳反应过程(√)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下面是光合作用的图示,请分析:(1)结构A中发生了怎样的能量转变?提示光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当供给14CO2时,放射性出现的顺序是:CO2→C3→甲。
(3)如果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C3的含量将会上升。
C3的合成速度将会降低。
1.光反应和碳反应之间的联系(1)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两种重要物质:NADPH和A TP,NADPH既可作还原剂,又可提供能量;碳反应为光反应也提供三种物质:ADP、Pi以及NADP+,注意产生位置和移动方向。
(2)碳反应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若光反应停止,碳反应可持续进行一段时间,但时间不长,故晚上一般认为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0讲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12/9/2021
01 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知识精讲
应试例析
02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及光合作用探究历程
知识精讲
应试例析
03 光合作用的过程
知识精讲
应试例析
04 网络构建
考点一 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知识精讲)
1.实验原理
2.实验过程
提取:叶绿体中 的色素能溶解在 无水乙醇中而不 溶于水,可用无 水乙醇提取色素。
类胡萝卜素主要 吸收蓝紫光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红光区
解析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在蓝紫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 合成,A错误;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其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 的吸收值来绘制,B正确;CO2的吸收速率和O2的释放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均可表示光 合作用的作用光谱,C正确;根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可知,叶片在640~ 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D正确。
3.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海尔蒙特实验
2.普里斯特利实验 3.英格豪斯实验 4.萨克斯实验 5.恩格尔曼实验
结论:植物质量来自水 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结论:植物在光下可以更新空气 结论: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
12/9/2021
结论:光合作用在叶绿体完成
考点二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及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知识精讲)
答案 C
12/9/2021
考点一 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应试例析)
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分离异常现象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讲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 2.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1.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2(1)色素的功能: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色素吸收光的范围: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是390~760 nm ,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3.叶绿体(1)结构示意图(2)结构⎩⎪⎨⎪⎧外表:①双层膜内部⎩⎪⎨⎪⎧②基质: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③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分布有 色素和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决定(3)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证明(4)恩格尔曼的实验:好氧细菌只分布于叶绿体被光束照射的部位1.(必修1 P99色素与吸收光谱改编)如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
据图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500 nm波长的光B.用450 nm波长的光比600 nm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C.由550 nm波长的光转为670 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3的量增加D.土壤中缺乏镁时,植物对420~470 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答案:C2.(深入追问)如图是恩格尔曼实验装置改装示意图,光线先通过三棱镜再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后照射玻片上的水绵,一段时间后,水绵周围好氧细菌分布无显著变化,请分析其原因。
提示:三棱镜将光分为七色光,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故透过三棱镜再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后照射到水绵上的光,没有红光和蓝紫光,使水绵不同部位的光合作用变化不大,产生氧气的量大致相同,因此水绵周围好氧细菌分布无显著变化。
1.恩格尔曼实验方法的巧妙之处(1)巧选实验材料: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用好氧细菌可以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2)妙法排除干扰因素: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
(3)巧妙设计对照实验: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叶绿体上可分为光照多和光照少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照实验;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的实验再一次验证实验结果。
2.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三大”因素(1)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叶片会发黄。
(2)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酶的活性,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低温时叶绿素容易被破坏,使叶子变黄。
(3)矿质元素:叶绿素合成的必需元素,如氮、镁等;叶绿素合成的辅助成分,如缺铁后某些酶无法合成,叶绿素不能合成,叶子会变黄。
【感知考题】(2016·高考全国卷甲,4)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中,A项叙述正确;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植物中的矿质元素主要由根从土壤中吸收,B项叙述正确;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波长范围大约是390~760 nm),而红外光是波长大于760 nm的光,紫外光是波长小于390 nm的光,C项叙述错误;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从而使叶片表现出类胡萝卜素的黄色,D项叙述正确。
[答案] C红枫在生长季节叶片呈红色的原因是因为液泡中含有花青素。
高分点拨——类题通法色素与叶片颜色的分析方法1.(2017·河南五校联考)将可见光通过三棱镜后照射到绿色植物叶片的某种色素提取液上,可获得该吸收光谱(图中的数字表示光的波长,单位为nm,暗带表示溶液吸收该波长的光后形成的光谱)。
则该色素是()A.类胡萝卜素B.叶黄素C.胡萝卜素D.叶绿素a解析:选D。
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其中,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 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色素主要吸收了红光和蓝紫光,所以该色素为叶绿素a。
2.(2017·河北石家庄二中模拟)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乙所示结构取自图甲中的①或③B.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全部分布在图乙所示结构上C.图乙所示的结构是产生[H]并消耗ATP的场所D.叶绿体以图甲中③的形式扩大膜的表面积解析:选D。
图乙所示结构含有光合色素,光合色素只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对应于图甲中的③,A项错误;在叶绿体的基质(图甲④)中,也分布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B项错误;消耗A TP的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图甲④),C项错误;③是叶绿体的类囊体,叶绿体以图甲③的形式扩大膜的表面积,D项正确。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及过程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连一连]2.光合作用的过程根据上图分析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光合作用过程的“一、二、三、四”1.(必修1 P106基础题T6改编)如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关于甲物质和乙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A .甲>乙B .甲<乙C .甲=乙D .无法确定答案:B2.(深入追问)根据提供的物质和能量,利用箭头构建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模型(光能、[H]、ATP 、ADP +Pi 、H 2O 、O 2、CO 2、(CH 2O))。
提示:突破1 高考常考的2个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经典实验分析(1)萨克斯实验①对照类型为自身对照,自变量为光的有无,因变量为颜色变化(有无淀粉生成),实验组是遮光处理组,对照组为曝光处理组。
②该实验的关键是要进行饥饿处理,以使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2)鲁宾和卡门实验①应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CO 2和H 2O 中的O 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②此实验设置了对照,自变量是标记物质即H 182O 和C 18O 2,因变量是释放的O 2有无放射性。
突破2 光合作用过程中元素转移途径分析完成下面的光合作用总反应式,分析各元素去向(1)光合作用中氢元素的转移途径3H 2O ――→光反应[3H]――→暗反应(C 3H 2O) (2)光合作用过程中O 元素的转移途径H 182O ――→光反应18O 2C 18O 2――→CO 2的固定C 3――→C 3的还原(CH 182O)+H 182O (3)光合作用过程中C 元素的转移途径14CO 2――→CO 2的固定14C 3―→C 3的还原(14CH 2O)(1)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 只能用于暗反应阶段C 3的还原,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
(2)光反应必须在光照下进行,暗反应有光、无光均能进行。
(3)暗反应停止时,使ATP 和[H]积累,光反应也要停止。
(4)[H]既不是H +,也不是H ,而是还原型辅酶Ⅱ(NADPH),它是由氧化型辅酶Ⅱ(NADP +)与电子和质子(H +)结合形成的。
【感知考题】如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图中a ~g 为物质,①~⑥为反应过程,物质转换用实线表示,能量传递用虚线表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a 物质主要吸收________________,绿色植物能利用它将光能转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表示水分的吸收,③表示_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该物质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
(3)③和④进行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H]和ATP将光反应和暗反应联系起来。
(4)当g突然停止供应,则细胞内e的含量会________;当光照突然增强,细胞内e的含量会________ 。
[答案](1)红光和蓝紫光A TP中活跃的化学能(2)水的光解ATP(3)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4)上升上升(1)若停止CO2的供应,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产生的O2量不会(“会”或“不会”)基本稳定。
(2)若突然提高CO2的浓度,叶绿体内的[H]、ATP将减少。
高分点拨——类题通法模型法分析C5、C3等物质含量的变化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光合作用中C3、C5及ATP和ADP含量变化可以采用如图分析:(1)停止光照时:A TP↓,ADP↑,C3↑,C5↓,分析如下:(2)CO2供应停止时:C5↑,C3↓,ATP↑,ADP↓,分析如下:【跟进题组】命题1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实验分析1.(2017·合肥高三质检)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提出了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量转化的假说。
以下哪项科学实验能证明这一假说()A.英格豪斯证明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以改变空气成分的实验B.恩格尔曼证明光合作用的有效光是红光和蓝紫光的实验C.萨克斯证明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的实验D.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的实验解析:选C。
萨克斯证明绿叶在光下可以产生淀粉,说明了光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其他实验均无法证明光合作用时能量转化的假说,故C项正确。
命题2光合作用过程分析2.(2017·青岛质检)如图表示发生在叶绿体中的相关代谢过程,其中①②表示相关过程,A、B表示两种气体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①表示光反应,过程②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物质A表示O2,物质B表示CO2C.过程②能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D.过程②的两个阶段都需要消耗过程①产生的[H]和ATP解析:选D。
由题图可知,过程①②分别表示光反应和暗反应,反应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
物质A、B分别表示O2和CO2。
光反应能将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 TP中,暗反应能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葡萄糖中。
过程②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阶段,其中CO2的固定不需要消耗①过程产生的[H]和ATP。
3.(2017·北京东城模拟)科学家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时间的光照,结果如表。
A.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B.每组照光后需将小球藻进行处理使酶失活,才能测定放射性物质分布C.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12种磷酸化糖类D.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等解析:选C。
CO2是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原料,A正确;每组照光后将小球藻进行处理使酶失活,其目的是终止相关的反应,这样测定的数据,才能准确反映光照时间内放射性物质的分布,B正确;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CO2先进行固定,生成三碳化合物,然后是三碳化合物被还原,从表中可以看出,放射性首先出现在3-磷酸甘油酸中,C错误;表中信息显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等,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