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肺保护策略_张敏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是重症患者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因此,
预防和护理是非常关键的。
以下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措施:
1. 降低呼吸机潮气量:限制呼吸机潮气量可以减少气压伤害和
肺泡萎陷等情况。
因此,医生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潮气量至最
低有效限度。
2. 缩短呼气时间:缩短呼气时间可以有效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
损伤。
当呼气时间缩短时,气道内的气体不容易积聚并造成肺泡的
破裂。
3. 给予呼吸机休息:呼吸机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当患者的呼吸
状况稳定时,可以适当停止使用呼吸机,并给予患者自主呼吸的机会。
4. 及时拔除呼吸机: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拔除呼吸机。
拔除呼吸
机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状况、观察并记录拔管后的情况。
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护理措施:
1. 改变体位:调整患者的体位有助于防止肺部积液和肺不张的
发生。
检查患者的身体压力点,避免压迫患者的肺部。
2. 注意营养: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为患者的康复提供营养支持。
3. 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清洁患者口腔和鼻腔内的分泌物,有助
于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通过实施上述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呼吸机
相关性肺损伤的风险。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associated lung injury,简称VALI)是指由于呼吸机使用不当而引起的肺部损伤。
预防和护理措施对于降低VALI的发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和护理措施以降低VALI的风险。
1. 优化呼吸机设置- 合理设置呼吸机参数,包括潮气量、吸气压力、呼气压力、呼气末正压等,以减少肺泡过度膨胀和塌陷循环的发生。
- 采用低潮气量通气策略,避免过度膨胀肺泡引起的损伤。
对于成人患者,通常每分钟潮气量设置在6-8毫升/千克。
- 使用正压通气模式时,合理限制吸气压力和呼气压力,避免肺泡过度膨胀和塌陷所引起的損伤。
2. 定期评估和调整呼吸机设置- 定期评估患者的呼吸机设置,包括潮气量、吸气压力、呼气压力、呼气末正压、吸气时间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参数变化,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 注意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根据监测结果合理调整呼吸机通气参数。
3. 定期体位翻身- 呼吸机患者长时间处于仰卧位,容易导致肺部阻塞和压力不平衡。
定期进行体位翻身,有助于改善肺部通气和循环。
- 建议每2小时进行一次体位翻身,并定期进行皮肤护理以避免压疮的发生。
4. 密切监测呼吸机患者的病情变化- 定期检查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音、胸部X线等,及时发现肺部病变的变化。
- 注意监测患者的气道压力和肺泡压力,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和治疗方案。
5. 加强患者的康复护理- 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维持患者的正能量平衡。
- 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肺功能和全身机能的恢复。
- 定期评估并处理患者的疼痛、焦虑和其他不适症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以上是预防和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医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患者的需求进行个体化护理,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存质量。
ARDS合理选择肺保护策略

Eichacker PQ,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2 ; 166: 1510-1514.
22
Meta 分析:小潮气量通气
国外5组小潮气量通气的RCT研究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Vol 166. pp 1510–1514, 2002
ARDS的根本原因: 过度和失衡的炎症
6
ARDS的病理生理特点
肺泡塌陷肺容积缩小 肺损伤不均匀性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7
ARDS的影像学:不均匀性
上 正常肺泡 中 可复张肺泡 下 实变肺泡
8
A B
C
ARDS肺形态学特点
三类肺区 “婴儿肺”
A区 顺应性好,易过度通气
B区 动态性开放与塌陷 剪切伤 生物伤
Red: hyperinflated (between – 901 and –1,000 HU) Blue: normally aerated (between –501 and –900 HU) Yellow: poorly aerated (between –101 and –500 HU) Green: nonaerated (between 100 and –100 HU)
(Reabsorption)
20-60 cmH2O
(modified from Gattinoni)
Consolidation
∞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的产生
机械通气时可能肺过度膨胀导致VILI
机械通气时塌陷肺泡的反复开闭 形成剪切伤而至VILI
13
不适当 的 VT
过多的VT 或
PEEP不适当
A
NEJM-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DOC)

NEJM: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2013-12-02 18:52来源:NEJM作者:达达kayla字体大小:机械通气的目的在于为机体提供足够气体交换的同时使呼吸肌获得休息。
1952年丹麦哥本哈根的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期间的实例证实,通气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正是由于机械通气的应用,使得瘫痪型脊髓灰质炎患者的死亡率由80%降至约40%。
尽管该治疗方法优点显著,但许多患者在采用机械通气后,即使动脉血气结果正常,依然不能免于死亡。
这种死亡是由多因素造成的,包括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如气压伤(各种气体泄漏)、氧中毒、血流动力学改变。
在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期间,研究者发现机械通气能够引起肺的结构性损伤。
1967年,呼吸机肺一词出现,用于描述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尸检中发现的肺弥漫性肺泡渗出和透明膜形成的病理改变。
近期,机械通气可使已受损的肺脏损伤加重并可对正常肺脏造成损伤这一现象又重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这种损伤以炎症细胞浸润,透明膜形成,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肺水肿为其病理特征。
这些由机械通气引起的肺部改变被称为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1744年,John Fothergill 探讨了一例由煤烟暴露所致“貌似死亡”的患者在采用口对口复苏法后抢救成功的案例。
Fothergill发现,口对口复苏法的应用优于风箱,因为“一个人正常肺脏所能承受的压力正好等于另一人用力呼气产生的压力。
而风箱产生的压力常常是不稳定的。
”Fothergill 显然很明白由风箱(如呼吸机)产生的机械力会引起肺损伤。
然而,直到本世纪初,一项证实减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肺通气策略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的研究出现,才使成人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临床意义得以明确。
鉴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临床意义,本文将对该损伤的发生机制,生物和生理学改变,预防及降低其危害的临床策略进行综述。
病理生理学特征肺内压力人的一生需要进行约5000000次呼吸。
每次呼吸时肺膨胀所需的压力等于克服气道阻力、惯性阻力(以及肺部的弹性阻力所需的压力总和。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与保护性肺通气策略护理课件

动态监测呼吸功能
通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 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功能 异常情况。
合理使用抗炎药物
对于已经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 患者,可适当使用抗炎药物进行治疗。
营养支持与康复治疗
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与康复治疗,促 进肺功能的恢复。
培训与教育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控制能力。
分类
根据损伤程度和性质,可分为轻 度、中度和重度呼吸机相关性肺 损伤。
发生机制与影响因素
发生机制
机械通气过程中,由于气道压力、容 量等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肺泡过度 扩张或萎陷,从而引发肺组织损伤。
影响因素
包括气道压力、潮气量、吸呼比、吸 入氧浓度等机械通气参数,以及患者 自身因素如基础疾病、年龄、营养状 况等。
确保其性能稳定。
选择合适的气道导管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 适的气道导管,以减少对气道 的刺激和损伤。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 呼吸道通畅,以减少肺部感染 的风险。
控制机械通气时间
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 机械通气对肺组织的损伤。
控制策略
实施保护性肺通气策略
采用小潮气量、适当水平的呼气末正 压等措施,以减少机械通气对肺组织 的损伤。
THANKS
感谢观看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呼吸急促、发绀、血性泡沫痰、双肺湿啰音等,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低血 压等全身症状。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胸片或胸部CT检查结果以及机械通气参数的调整,综合判 断是否存在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02
保护性肺通气策略
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疗效分析

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疗效分析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疗效。
方法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5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患儿,按照呼吸支持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
观察组给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机械通气策略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儿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28/29),对照组为75.86%(22/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NRDS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疗效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指的是新生儿在出生后出现数分钟至数小时的短暂自然呼吸,继而发生呻吟、发绀、进行性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或者急性呼吸窘迫症状,临床当中过期产儿、体重过低儿、早产儿多见。
机械通气是治疗NRDS的常规措施,但是会导致患儿出现NRDS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等并发症[1]。
近几年随着NRDS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降低VILI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在本研究当中,笔者对VILI患儿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VILI患儿5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患儿。
58例患儿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肺损伤、呼吸机所致肺损伤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2]。
观察组患儿男17例,女12例;足月儿15例,早产儿14例,平均年龄(7.8±2.1)d;出生胎龄(31.5±1.4)周;体重(1.2±0.4)kg;病情分布:弥漫性肺损伤7例,急性肺损伤7例,系统性气栓塞7例,气胸8例。
ARDS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ARDS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泡和小气道损伤,使肺的氧合和通气功能严重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一种针对ARDS患者的特殊通气策略,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机械通气对肺部的损伤,改善患者的存活率和预后。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核心原则是低潮气量和低平台压力。
低潮气量是指机械通气过程中每次给予的潮气量要尽量减少,一般控制在6ml/kg以下,以避免肺过度膨胀和肺泡内压力的过高。
过高的潮气量会导致肺泡内压力升高,进而引发肺泡的损伤和炎症反应,加重肺损伤并导致更严重的氧合障碍。
低平台压力是指机械通气过程中肺泡内的压力要尽量减少,控制在30cmH2O以下。
平台压力过高会导致肺泡顺应性降低,造成肺泡的损伤和炎症反应,加重ARDS的病情。
此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还包括以下措施:1. 高PEEP(呼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是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在呼气末阶段保持的一定正压,可以避免肺泡塌陷,保持肺泡的开放性,改善患者的氧合功能。
2.限制性液体管理:液体积累是ARDS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增加肺水肿和通气/灌注失衡的风险,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限制液体输入,维持患者的负液平衡。
3. 平衡正负平台压差:正负平台压差是指平台压力减去PEEP的值,一般应控制在15cmH2O以下,以避免过度拉伸肺泡和气管压力过高。
4.俯卧位通气:与传统的仰卧位相比,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合功能,减少肺内分流,降低肺水肿,改善患者的预后。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监测指标进行调整和评估。
通气模式应选择合适且具有保护肺部的特点,如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和压力支持通气模式。
监测指标包括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氧饱和度(S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平台压等。
总之,ARDS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机械通气对肺部的损伤,改善患者的存活率和预后。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机械通气的目的在于为机体提供足够气体交换的同时使呼吸肌获得休息。
1952 年丹麦哥本哈根的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期间的实例证实,通气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正是由于机械通气的应用,使得瘫痪型脊髓灰质炎患者的死亡率由 80% 降至约 40%。
尽管该治疗方法优点显著,但许多患者在采用机械通气后,即使动脉血气结果正常,依然不能免于死亡。
这种死亡是由多因素造成的,包括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如气压伤(各种气体泄漏)、氧中毒、血流动力学改变。
在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期间,研究者发现机械通气能够引起肺的结构性损伤。
1967 年,呼吸机肺一词出现,用于描述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尸检中发现的肺弥漫性肺泡渗出和透明膜形成的病理改变。
近期,机械通气可使已受损的肺脏损伤加重并可对正常肺脏造成损伤这一现象又重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这种损伤以炎症细胞浸润,透明膜形成,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肺水肿为其病理特征。
这些由机械通气引起的肺部改变被称为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1744 年,John Fothergill 探讨了一例由煤烟暴露所致「貌似死亡」的患者在采用口对口复苏法后抢救成功的案例。
Fothergill 发现,口对口复苏法的应用优于风箱,因为「一个人正常肺脏所能承受的压力正好等于另一人用力呼气产生的压力。
而风箱产生的压力常常是不稳定的。
」 Fothergill 显然很明白由风箱(如呼吸机)产生的机械力会引起肺损伤。
然而,直到本世纪初,一项证实减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肺通气策略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的研究出现,才使成人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临床意义得以明确。
鉴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临床意义,本文将对该损伤的发生机制,生物和生理学改变,预防及降低其危害的临床策略进行综述。
病理生理学特征1. 肺内压力人的一生需要进行约 5000000 次呼吸。
每次呼吸时肺膨胀所需的压力等于克服气道阻力、惯性阻力(以及肺部的弹性阻力所需的压力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1. 低潮气量通气: 根据潮气量不同,机械通气可 以分为小潮气量 ( 6 ~ 8 mL / kg) 通气、正常潮气量 ( 8 ~ 12 mL / kg) 通气和大潮气量( 12 ~ 15 mL / kg) 通 气。大规模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对 ARDS 患者采用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能够明显促进气体交换并提 高氧合指标,降低肺泡及循环中血浆炎性因子表达,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其中,美国一 项针对 ARDS 通气策略的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多 中心研究中,在一定 PEEP 水平下,小潮气量通气组 ( 6 mL / kg) 患者的气道平台压为( 25 ± 6) cm H2 O, 病死率为 31% ; 而常规潮气量通气组( 12 mL / kg) 患 者的 气 道 平 台 压 为 ( 33 ± 8 ) cm H2 O,病 死 率 为 40% 。这说明小潮气量通气对 ARDS 患者具有保护 作用[13]。尽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低潮气量通气并 未被全面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这主要由于两方面原 因: 首先是 ARDS 高危患者的筛查困难,目前临床医 生正使用一些工具筛查 ARDS 高危患者,或者可以 更有效的鉴别出哪些患者可能正在经历有害的机械 通气。其次,我们所谓的小潮气量是否是真正意义 的“小潮气量”? 就目前来说,部分针对小潮气量通 气策略的研究多为动物实验,而对于哺乳动物来说 6 mL / kg 的通气量实际上可能是属于其“正常潮气 量”的范畴,而并非真正意义的小潮气量。在 ARDS 患者的研究中,我们所谓的小潮气量也是根据其理 想体重计算得出的[14]。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对于不 同性别、不同体型的患者来说,其真正意义的“小潮 气量”可能 与 我 们 的 计 算 值 存 在 差 异。有 研 究 表 明,对 ARDS 患者使用保护性通气的黄金标准 ( 潮 气量为 6 mL / kg,平台压小于 30 cm H2 O) 还是导致 了肺的极度膨胀和 VALI[15]。 2. 呼气末正压( PEEP) : PEEP 的作用机制主要 是: ①防止肺泡萎陷,减少肺内分流; ②增加功能残 气量,促进肺泡-毛细血管间的气体交换; ③增加肺 泡内压,减少液体渗出; ④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 成,改善肺的顺应性; ⑤使肺泡保持开放状态,防止 VALI 的发生。PEEP 可以改善氧合以及预防萎陷伤 被人们普遍接受,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 有争论的问题,例如如何准确获得最佳 PEEP,既能 使肺泡处于开放状态达到最大氧合,又不会影响心 排出量或诱发肺损伤。早期试验在比较 ARDS 患者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4 年 3 月第 13 卷第 2 期 http: / / www. cjrccm. com
ARDS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肺保护策略
张敏 郑瑞强
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重症医学科( 江苏扬州 225000)
·211·
·综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是指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 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 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其主要的临 床特征为急性起病,胸部 X 线片示双肺弥漫性渗出 ( 非 左 房 高 压 引 起 ) , 氧 合 指 数 ≤ 300 mm Hg ( 1 mm Hg = 0. 133 kPa) [1]。绝大多数 ARDS 患者 都需要 机 械 通 气 治 疗,而 呼 吸 机 相 关 性 肺 损 伤 ( ventilator- associated lung injure,VALI) 是机械通气 患者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也是加重肺损伤的 一种医源性因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 ARDS 的治 疗不仅包括 ARDS 的及时识别和病因治疗,预防及 减轻继发性肺损伤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 主要对 ARDS 患者 VALI 的防治措施进展进行阐述。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4 年 3 月第 13 卷第 2 期 http: / / www. cjrccm. com
·213·
2. 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人机同步: 人机不同步 除影响氧合、增加呼吸做功及引发患者不适外,更可 能导致跨肺压升高而增加 VALI。一个随机研究中, 349 例重度 ARDS 患者在第一个 48 h 内分别随机接 受神经肌肉阻断剂和安慰剂的治疗,两组均采取肺 保护性通气。结果显示,治疗组在第 28 和 90 d 的 生存率明显提高,并有更少的机械通气时间和气胸 发生率,以及更低的肺外器官衰竭率[24]。表明神经 肌肉阻断剂在 ARDS 患者机械通气中的使用可能减 少 VALI 的发生率。
四、辅助通气策略 1. 俯卧位通气( 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 : 俯卧 位通气可以从三个关键方面减轻 VALI: ( 1) 俯卧位 通气时,由 于 跨 肺 压 压 力 梯 度 消 失,跨 肺 压 更 加 一 致,使原本不张的肺组织重新开放,使整体肺组织的 通气更加均一,避免了采用高 PEEP 肺复张手法引 起的局部肺组织过度通气; ( 2) 俯卧位通气时,肺组 织顺应性改善,降低了气道压力,避免了气压伤的发 生; ( 3) 俯卧位通气可以明显改善氧合,降低吸入氧 浓度,避 免 了 高 浓 度 吸 氧 引 起 的 气 道 损 伤。1974 年,Bryan[20]首先观察到当 ARDS 患者俯卧位通气 时氧合改善,提倡使用俯卧位通气作为治疗 ARDS 的辅助方法。Nakos 等[21]的动物实验提示,俯卧位 通气可以明显减少机械通气时肺损伤的发生,减少 肺及其他器官的细胞凋亡。另外,Valenza 等[22]的 动物研究也发现,大鼠进行机械通气时,俯卧位组与 仰卧位组最终均有肺损伤发生,且程度相似,但俯卧 位通气组的大鼠发生肺损伤的时间明显晚于仰卧位 组,而且俯卧位通气组大鼠的肺内损伤分布更加均 一。尽管如此,迄今未有随机临床试验能够明确指 出在 ARDS 患者中常规使用俯卧位通气能够降低病 死率。同时有多个荟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虽然常 规使用俯卧位通气没有提高 ARDS 患者的生存率, 但它确实改善了氧合。并且,其中的一项荟萃分析 发现在更高危重评分患者中俯卧位通气对存活率有 益[23]。 总之,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在 ARDS 患者中常 规使用俯卧位通气可以减少 VALI 和死亡率。但三 分之二患者的氧合有所改善,同时有迹象表明,这项 技术可能增加更危重病患的生存率。然而,就目前 而言,俯卧位通气仍然是用于难治性低氧血症改善 氧合而不是常规用于减少 VALI。
进行低水平 [( 8. 3 ± 3. 2 ) cmH2 O]或高水平 PEEP [( 13. 2 ± 3. 5) cmH2 O]通气中发现,两组死亡率没 有明显 差 异[16]。 而 后,有 研 究 证 实 高 水 平 PEEP [( 14. 6 ± 3. 4) cm H2 O 比( 9. 8 ± 2. 7) cm H2 O]下的 保护性“肺 开 放”策 略 可 以 减 少 低 氧 血 症 的 发 生 率[17]。同 时,一 项 大 型 随 机 对 照 研 究 证 实,运 用 PEEP 使平台压到达 28 ~ 30 cm H2 O 的“肺开放”策 略较最小肺膨胀策略( PEEP 5 ~ 9 cm H2 O) ,可以缩 短机械 通 气 时 间,减 少 器 官 衰 竭 持 续 时 间[18]。而 2010 年完成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在 PaO2 : FiO2 < 200 mm Hg 的 ARDS 患者中使用更高水平的 PEEP, 院内病死率显著降低[19]。这表明更高水平的 PEEP 可能使肺损伤严重的患者受益。
·212·
Chin J Respir Crit Care Med,March 2014,Vol. 13,No. 2 http: / / www. cjrccm. com
( 1 cm H2 O = 0. 098 kPa) 或高峰压 ( > 35 cm H2 O) , 能够及时警告临床医生。有前瞻性研究证实电子监 控系统发出的警报中 59% 是合适的,而 74% 的警报 可促使及时干预,从而阻止有害的通气发生[11-12]。
2. 对 VALI 患者的检测: 对 VALI 的检测手段包 括生物标志物以及电子监控系统的使用。其中,理 想的生物标志物可以确定 ARDS 患者肺损伤的程 度,亦可用于指导 ARDS 治疗和预测预后。炎症标 记物如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TNFRs) 1 和 2, 白细 胞 介 素 6 和 8 在 血 液 中 的 表 达 浓 度,都 与 ARDS 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人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 末产物受体( sRAGE) 与Ⅰ型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相 关,其血浆表达水平与肺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高潮 气量通气下患者病死率的增加呈正相关[9]。Ⅱ 型 肺泡上皮细胞产生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 D 浓度也与肺 损 伤 患 者 临 床 预 后 有 关[10]。 尽 管 这 些 生物标记与有害机械通气相关联,但都对 VALI 没 有特异性。肺损伤预测评分、遗传识别和生物标记 物的联合使用属于一个更广泛的肺保护策略,可能 有助于识别患者肺损伤风险,并对疾病严重程度和 预后情况进行分类,达到重点个别保护干预。在电 子监控系统管理运用方面,当 ARDS 患者( 选择使 用氧合和影像学标准) 接受潜在有害通气时( 例如 高潮气量( > 8 mL / kg) ,高平台压 ( > 30 cm H2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