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维修基本技能实训课程改革
实训操作模块课程改革方案

实训操作模块课程改革方案(一)构建我校特色的实训运行机制。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实训模式,我校构建适合我校的实训运行改革方案.构建我校实训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
我校实训教学管理实行“全面参与、分工合作、内外结合、监督考核"的运行机制。
在学校领导的引领下,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但又实现分工合作。
(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1、校内基地实训方案农机专业现有的校内实训基地,已经不能满足全部在校学生实训教学。
其中我校农机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已经被列为省政府支持“辽宁省2011年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的实训基地。
校内基地实训基地是我校经常性的、实训成本投入较低的形式,本方案对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以下工作:(1)建立完善的实训安全管理和运行制度。
校内实训基地用制度来保证其安全运行,保证参加实训的人员的履职安全,保证实训基地的合理、充分使用.这些待定的制度包括: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制度,实训基地教师辅导制度,实训基地学生操作制度,实训基地财物管理制度,实训基地记录考核制度。
(2)检查、监督实训基地的运行情况。
与发达地区相比,我校校内实训基地硬件、软件、师资配备、配套辅材都还有很多不足.本研究首先要立足于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基地的使用,理论基础教师的奠基,实训指导教师的投入,保证学生在校内进行日常的基地实训,为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运行过程中,学校教务处对生产实习以及校内实训基地的各项制度进行检查监督,确保校内实训基地的全负荷运转.其中教务处负责校内实训课程开设的安排,实训课程的检查,实训开出情况的量化考核;生产实习处负责实训开设的技术指导、监督,实训具体过程的组织,实训结果的检验、总结。
(3)实训基地更新方案.结合研究时段的国内外最新理论和科技情况,学校教务处、生产实习处和总务处负责对我校校内实训基地设施的更新,确保学生在较为先进的生产条件下进行校内实训,掌握较多的与时俱进的最新技能。
高职高专技能型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2019年精选文档

高职高专技能型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1引言高职高专是以培养具备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
根据这一特点,在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中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都开设了“微机组装与维护”这门实用课程。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计算机硬件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各种各样的微机故障也层出不穷,相比之下,传统的专业教育理念显得陈旧落后,因此,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应该顺应新技术的发展潮流,力求把计算机科学的最新成果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毕业后能马上适应社会工作的需求。
具体来说,在“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学中,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突破常规束缚,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组织形式、考核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彻底的改革。
2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是我院计算机相关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实训课程,它主要介绍了微机各个组成配件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选购方法等基本知识,并以微机组装和常见故障的排除等实践操作为主要内容。
“微机组装与维护 (实训) ”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微机组装与维护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有效地进行计算机销售、采购、组装、维修、维护等工作,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适应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是集理论性、操作性、应用性为一体的技能型专业实训,其中有严谨的教学理念,条例清晰的教学脉络,环环相扣的教学内容章节,以及对专业性、理论性要求极高的教学方法。
因此这门专业课的教学,不仅要求任课教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极高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微机组装与维护 (实训) ”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理论与实践动手能力兼备的应用型人才,不但具备计算机理论知识,还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能排除计算机常见的各类故障,对计算机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实施、实验室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立等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应用为主这条主线。
我校《数控维修》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对学期所学课程进行系统的 、 合的复习 ; 综 教师也 以通过考试 了解学生 的学 习情况 , 检查 自己的教学教学效果。 而, 然 采用什么样的考试方法 , 怎样考核学生 , 是十分重要 的。好 的考试方法 ,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可 极性 。 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的能力 , 改善学生学习的风气 , 促进教学 术 应用专业的一 门主干专业课 , 以培 它 养学 生熟练掌握数控设备故 障诊 断能力与数控设备维修能力 为 目标。 根据该类专学生的培养 目标 , 从我校 的实际情况 出发 , 有必要对这 门课 程进行教学改革 , 从教学 内容 , 教学方法 与手段 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 革, 以提高教学质量 , 培养掌握数控维修技术 的应用型 、 技能型人才 , 满 足市场对该类人才 的需求 。
三 、 试 方 法 的 改革 考
设好与理论教学体 系互相联系 、 相互融合 的实践教学体系 , 理论教学体 系, 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 , 必 才能培养 出高素质 、 高技 能的应 用型 人才 。 数控维修》 《 是一 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 了达到数控技术应用专 为 业对本课程的要求, 必须建立本课程独立 的实践教学体系 , 即数控维修 仿真实训——数控系统连接调试实训——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践训练。 1仿真实训 主要 开设 数控设备结构实验 , 学生了解数控设 备 ) 使 的结构 , 同时开设数控维修 的实 验 , 包括①机械部件 的安装 : 每个学 生 台计算机及配套仿真软件 , 完成数控设备机械部件的安装训练 。 ②系 统连接 : 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及配套仿真软件 , 完成典型数控系统的电 器连接 , 通过仿真训练使学生掌握数控设备结构及数控系统 的组成。 2 数控系统连接调试实训 对学生进行分组 , ) 每组三到五个人 , 给 每组提供一套系统连接所必需 的硬件 和工具 ,让他们按要求进行系统
机械加工实训教学课程改革的探索

有 综 合 职 业 能力 和全 面 素 质 的 、 直接 从 事 生 产 、 术 、 理 和 服 务第 一 方 法和 手 段 技 管 线 的应 用 型 、 能型 的高 级 实 用 人 才 。 此 , 负 这 一 类人 才 培 养 任 务 技 为 担 首 先应 根 据 人 才 培 养 规 格 和 模 式 . 订 教 学 计 划 , 合 近 年 来所 修 结 的 高 职教 育 , 须 切 实加 强 实 训 教 学 的 改革 和建 设 。我 们 必 需 树 立 崭 必
系 相 关 工 种 ,使 单 调 乏 味 的技 能训 练 溶入 到 一 个 个 有 趣 的 机 械 制 造
中。 在 老 师 的启 发 下 , 学们 设 计 制 作 了烟灰 缸 、 机 模 型 、 子 、 如 同 飞 钳 榔
5 探 索合 作 教 育 的模 式
把 单 一 的培 养 模 式 改 变成 灵 活 多 样 的 培 养模 式 。 作 教 育 特别 是 合 头 等 项 目。 这不 但 带 动 了 纯技 能 的学 习 . 时 激发 了 学生 设 计 制 作 中 同 通 要 考 虑 实 际 用途 及 相 应 功 能 的能 力 。 实 训课 教 学 中创 造 性思 维 的发 校 企 合 作是 一 种 将 校 内学 习 和企 业 工 作 相 结 合 的 一 种教 育 模 式 , 过 在 与 本 地 区 企业 联 合 建 立 实 习 基地 或 将 学 生 送 到 企 业 进 行 实践 锻 炼 , 目 挥 与 问 题 的解 决 、 识 的 获 得有 相 辅 相 成 的作 用 。 知 的是 为 了 加 强学 习 过 程 中 的 理论 与 实 践 的 联 系 . 高学 生解 决 实 际 问 提 2 建 立 理论 与 实 践 一体 化 教 学 题 的能 力 , 为学 生 广 泛 接 触 社会 , 累工 作 经 验 , 业 后 顺 利 就业 提 供 积 毕
应用技术类学生《机械综合设计》实训课程的改革与探讨

蔡有杰
( 齐齐哈尔大学应用技术学 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10 60 6 J
【 摘 要 】 文 机 综 设 》 训t 的 、 动系 的 装 测 计 和结 计的 等方 的问 进行了 本 对《 械 合 计 实 果 程中 题目 传 统 粗 、 绘、 算 构迁 关系 面 题
前 提
2 把组装 、调试作 为实训重点
我校机械综合课程设计 以往的题 目还是使 用 机械工程类机械设计课程 的题 目,采用传统的减
速器 ,减 速器 作 为 机 器 中一 个 独 立部 件 ,所 包 含
实训教 学环 节 是 学 生 获得 感 性 知 识 ,培 养 技 能 的重要手 段 。在 实训 过程 中通 过 学 生 亲 自实 际
改革 与分析 ,现代设计方法和手段的应用,以提 高练合实 酬教 学质量。
【 关键词】 技 机 合 计 应用 术; 械综 设
中图分 类 号 :G4 0 4 o一 3 文献标 识码 :A
《 机械综合设计实训》是一门培养学生机械
综合能力的重要技术基础实训课。是培养学生独 立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能 力的重要教学步骤 , 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
学生对一般机械传 动中传动系统的选用 、组装和
调试以及对 机械设计的计算 、测绘 Nhomakorabea熟悉和运用 标准 、 规范以及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分 必要的。作者对近年来在进行机械综合实训教学
中, 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有所体会 ,对该课程教
学做 了一些 改革探 讨 ,收到 了一定 的效果 。
1 选择适合应用技 术类学生 的实训 题 目是
计算和图纸绘制上 ,没有时间去考虑更好的结构 设计方 案和一些 标准手册 、资料 的查找和使用。 没有认真分析有关的数据是由类 比法或 由经验得 来。我们在实训过程 中让学生采用设计软件 《 机 械设计手册软件版 2 》进行一些常见资料的查 .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1整体设计方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011~ 2012学年第2学期)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所属系部:机电工程系制定人: XXXXXX合作人:制定时间: 2012-4XXXXXX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设计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培养从效率、质量、成本、服务、环保五个方面去分析和解决制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能力。
能力目标:①具备制定简单零件工艺文件的能力。
②能够正确操作车床加工阶梯轴、细长轴、进行外螺纹车削。
③能够正确操作铣床进行零件的各种面加工。
④能够用钳工手段进行异形配合件的加工。
⑤掌握零件加工精度、表面质量分析的能力。
⑥掌握正确装配零部件的能力。
知识目标:①在金属切削原理方面,掌握切屑形成过程、变形程度的表示方法、积屑瘤、切屑类型的形成及其控制原理、切学力与切削功率的计算方法、切学力各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理解切削力的来源于分解方式、刀具的磨损形式、磨损原因及磨损过程,掌握磨钝标准及刀具使用寿命的概念及切削用量对其影响关系,了解刀具的破损形式、刀具磨损、破损的检测与监控。
②在金属切削机床方面,掌握各种常见机床的结构、原理、工艺范围、特点。
③在机械制造工艺方面,了解零件制造工艺方法、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其组成、机械装配工艺过程、各种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零件表面的切削加工成型方法与成型运动、典型表面加工方法,掌握切削用量与切削层参数表示和计算方法;掌握基准的概念和六点定位原理。
④在零件质量分析方面,掌握零件精度的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检验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能力。
⑤在零件装配方面,能够对简单组合零件进行装配,掌握常见的装配手段。
素质目标:①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②熟练的职业技能、较强的创新意识;③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④安全操作意识;⑤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其它目标: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和自我发展的意识;②初步具备机械零件加工的能力。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培养过程。 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面向生产第一线 的高素质应用型 技能人 才 的课 ④随着学校教学软硬件条件 的改 善, 在教 学方法 、 教学手段 方面 , 程体系 , 并按工作岗位 要求进行课程设置 。② 加强素质教育 , 整优化 也进 行了一 些改革 。具体体 现在 下面几个 方面 : 调 如机械基 础、 机械加工 知识和能力的层次结构 。③加强 实践环节 , 重点强 化 以技 能为 中心的 技术等课程 , 到工厂或实验室参观 , 进行现场教学 , 强教学的直观性。 增 工程实践 , 探索教学与生产相结合 的有效 途径。④系统研 究创新教育 , A t A Po l u C D,r e 等课程 , o t 全程使用计算机教学 , 提高了教学 熙 。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⑤改革 传统的 、 单一的课 堂讲 授为 主的授
体优化原则 、 宽基础原则、 能力本位原则的思路 , 加强原有课程 改革力度, 不断开设新课 程 , 逐步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 的专业课程新体 系。
【 关键词】 机 电一体化 ; 课程体 系; 改革
课程体系和教学的改革是 高职教 育教学改革 的中 心 , 电一体化 如在讲解三相异步电动机 时不 分析 电机内部 的电磁 情况 , 机 在讲解 机床 专业是为机械电子工程 领域培 养高级应 用型人才 而设 置的 , 其课 程体 电气 控制线 路时增加电气控制线 路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 法。让学生在 系的构建应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重基础 、 实践 、 强 求创新的培养特点 。 学习完这门课程后 , 按照由生产 需要提 出控制要 求一设 计电气线 路一
2 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开 设课 程 的 改 革 、
课方式 , 运用启发式、 讨论 式、 现场教学 、 专业仿 真教学等灵 活多样的教 ①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 系统 : 该课 程主 要讲授 机电一 体化产 品设计 学方式。 的基 本方法、 控制方法和策略 及一些 机电一体 化 系统 设计 实例等。本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探索

,械殳 基 论 q 参 其 } }十 嗽学 战 几 {
图 1 机 械 设 计 课 程 改 革 前 后 教 学 模 式 对 比 图
6 8
武 汉工 程 职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的 目的和 阶段性 目标 , 习积 极 性 和学 习效 率 也会 学
2 《 械 设 计 基 础 》 程 定 位 分析 机 课
机 电一 体 化专 业 主要 是 传 统 机 械 学 ( 械设 计 机 和动 态分 析) 电子 学 的结合 , 以机械 设计 能力 是 和 所
( 汉工程 职 业技 术 学院 湖 北 武
摘 要 针 对我校 机 电一 体化 专 业 改革现 有 的《 械 设 计基 础 》 程 , 机 课 以提 高学 生 的 学 习效 率 和 专
业技 术 能 力为 目标 , 用科 学设 计 教 学 内容 、 序 和 进 度 , 活运 用 多种 教 学手段 , 强 实践 等 方 采 顺 灵 增
机 电一体 化专 业 的必备 基础 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之一 。
明显 的提高 。 总体课 程 安 排 见 图 1 工 程 力 学 》 6课 时 不 。《 5 变 , 程后 半部 分整 合 为《 械设 计 基 础 综合 实训 》 课 机
9 6课 时 ( 以实训课 题为 主 , 理论 教 学分散 其 中) 。
第2 卷 第 3 3 期
2 1 9月 01 年
武汉工程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
J u n lo o r a fWuha i e r n ns iu e nEng n e i g I tt t
《 机械设 计基 础 》教学做一体化’ 程改革探索 “ ’ 课
李
● 技 武 汉 :3 0 0 40 8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维修基本技能实训课程改革
机电工程科—温鹏飞
《机械维修基本技能实训》(以下简称《机修实训》)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其内容主要包括材料的基本知识、材料加工工艺和材料加工技能三部分内容。
课程一门是集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课程叙述性的内容较多,理论知识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乏味,实操技能停留在模仿实践,学生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不明白学什么,为什么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使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因此,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一、课程教学现状
《机修实训》课程涉及到各种材料加工工艺和方法,与生产实际关系密切,目前本课程教学主要包括四方面基本技能:钳工、机加工、焊接和管路拆装基本技能。
1.理论授课
在我国中职学校中,很多课程都存在理论与实践相互独立,未完全融合的特点,《机修实训》课程也不例外。
《机修实训》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多、知识结构联系紧密,课程标准要求能看懂各工种的加工工艺方法,然而实际各工种的加工工艺只是单独讲解,与实践操作是分开的。
教师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实现教学目的,是客观存在的一个课题。
如果仅仅采用删节部分内容的方式解决问题,显然不是对教学负责的好方法。
另外,对于本课程,学生普遍表现出厌学理论情绪。
一方面是由于课程理论叙述性的内容多;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没有针对课程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理论实践没有完全融合,理论与实践出现顾此失彼的状况。
2.技能操作
在授课前期安排机修实训,可使学生对工艺学课程中涉及的各种加工工艺方法先有一个感性认识,以利于后续的理论学习。
然而,由于实习过程中涉及的工艺方法较多,学生在实习过后很难对实习中学习过的工艺方法有清晰的认识和持久记忆。
在实训中涉及的热处理、冷加工、热加等知识内容只停留在感性认识,未及时地进行思维加工、知识整理,综合提高几乎是不可能。
当在理论课上涉及到相关知识时,学生回忆相关部分细节困难,从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认识深度。
因此,如何使机修实训操作和理论授课有机结合,值得思索。
二、教学改革的探索
1.理论教学与机修实训实习的有机结合
工艺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传统教学方法一般在理论教学开课前一学期安排3-4周的机修实训实习。
然而,这种一前一后,分块进行的安排,很难完全发挥出机修实训中实操对理论课学习的帮助作用,也难以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因此,将理论教学与机修实操进行整合,使二者穿插进行,有机结合,一定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解钳工工艺后,暂停理论教学,安排学生到机电科实训中心进行动手操作,并给出若干思考题,要求学生操作过程中思考问题,最后给出思考题的解答。
根据学校现状和学生情况,我们采用项目——任务的方式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把各工种工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的加工项目,每个项目分成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各典型工作任务涉及技能操作和相关的工艺知识。
通过各加工项目的完成,实现本工种工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相互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2.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目前《机修实训》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整合授课内容,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递进式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形成教学提纲,编制适合中职认知规律的校本教材,此教材历经1-3版的修改,内容简练,覆盖面广。
但教材涉及内容多与有限的学时形成矛盾,这就要求教师能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结合本校学生情况,适当的进行内容的删减。
3. 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机修实训》课程其具有名词概念多,有一定的计算,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的特点。
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较大,存在怕学、厌学的现象。
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避免采用填鸭式教学。
结合《机修实训》课程特点,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很难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为了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多联系实际,多举例,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另外还可多上讨论课,结合生产实际和教学内容选定讨论题,学生经预习后,展开课堂讨论,最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
(2)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机修实训课程涉及到较多的金属加工工艺与实践知识,这些内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很难进行直观、清晰的描述。
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加工工艺的文字叙述变得更形象、具体,把工艺工流程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因此,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补充)和优化的重要手段。
当然,采用多媒体教学应避免所有课时都采用多媒体,因为这样容易导致学生长时间看幻灯片引起的疲劳和走神。
4.考核评价方法改革
对传统考核方法进行改革,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知识、技能三个方面,由平时考核、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三部分组成。
其中平时考核A%:主要考查学生的出勤、课堂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由教师完成评价;过程性考核B%: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或技能的分阶段考评,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完成;结果性考核C%:整体考查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测试和成果展示进行考核,采用学生互评、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评价共同完成,此三部分形成课程标准的“ABC”评价模式,采用大作业、阶段考试、讨论课考试等方法相结合,并在试题中加大客观题比重,丰富考核评价方法,对于课程教学效果应能起到积极作用。
例如钳工操作基本技能中的手锤制作项目,该项目采用分阶段考核方法,共分五阶段,每一阶段包括平时、技能操作和技能结果性考核三部分内容,学生的最后成绩由五阶段成绩相加而得,通过评价方式的改革,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和进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手锤制作分阶段考核标准见附录1。
4.结束语
《机修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是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有机结合。
我们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与新专业建设结合起来,在涉及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上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得到较好的训练和提高。
附录1:
手锤制作分阶段考核考核标准
第二阶段考核标准
第三阶段考核标准
第四阶段考核标准
第五阶段考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