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医保之德国模式

合集下载

全球医疗制度四大模式

全球医疗制度四大模式

龙源期刊网 全球医疗制度四大模式作者:朱一心来源:《海外星云》2009年第10期全球现行的医疗模式,大概可分四种:一是以税为本的英国模式,强调“不应有人因缺乏金钱,而不能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英联邦国家及香港沿用至今。

其医疗开支以税收支付,英国是100%,香港资助83%以上,药费定价每项10港元,加拿大则资助服务不资助药物。

二是以医疗保险法令管理全民保险的德国模式,荷兰及台湾等地使用。

三是以设立安全网保护弱势社群的私营保险的美国模式,中国及印度均类似这个方向。

四是以强制性储蓄的新加坡模式。

四种模式,每种都有利有弊。

香港医学会前会长蔡坚认为,英国的医疗体制最可取,虽然近年英国的专科门诊及手术也需轮候多时,且医疗失误增加,尽管如此也算是一个公平和达至全民共识的体制。

其服务多元化,包括全盘资助家庭医生、国民看病不限次数,家庭医生担负起了基层医疗的作用。

韩国及日本实行的是“社会医疗保障”计划,资助金额视乎参加者的疾病基金而定,近年同样出现保费滥用及上涨的问题,日本更出现医院关闭急症室,减低医疗负荷,国民正面对严峻的医疗局面;但以上国家都没美国问题严重。

美国医保问题太多,其现行的私人医疗保险计划,管理参差费用也贵,还要给中间人吃掉大截供款人的血汗钱。

就算是中产人士,若突然失业,有些也无法负担医保,因此,不少美国人要远去印度及泰国才能治病。

该国医改谈论多年,一直没有定案,一些州政府等不及,已先行实行强制性医保。

北欧国家人口少,传染病少,医改理应较简单,但近年亦面对人口老化及医疗产品越趋昂贵的问题。

医保年年涨价,中下收入的国民叫苦连天,像瑞士,国民的强制性供款每月便达156-340美元,且每年仍在上调中。

发达国家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及制度改革简介

发达国家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及制度改革简介
——优势与不足
具有全民性和平等性 引起卫生资源筹资分配的公平性
优点
居民能享有免费或低廉的卫生服务,健康得到 一定保证; 由于能有效地发挥社区服务和严格转诊制度, 对卫生成本控制较为有效。 经费来源单一,政府负担过重;
存在 的问 题
卫生资源配置的高度计划性导致医疗服务体系 缺乏竞争性和活力,服务效率低;
第二种:以社团为主导的社会保险模式,如德国、日 本等。由雇主和雇员双方缴费,政府适当补贴,全社 会共同分担风险,相对比较灵活。 第三种:以市场主导的商业保险模式,以美国为代表。 主体是纯商业保险模式,看病费用高,但是老年人、 退伍军人等拥有国家特殊保障政策。 第四种:以政府为主导的储蓄型保险模式,以新加坡 为代表。强制性地把个人消费的一部分以个人公积金 的方式储蓄转化为保险基金;国家设立中央公积金, 以职工个人名义存入公积金局,以备将来退休、医疗 和其它之用
一、国家医保模式——英国
——医疗保障制度结构与运行机制
1946 年颁布的《国民卫生服务法》规定, 无论劳动者还是非劳动者, 无论个人支付能力 大小, 都可以同样得到免费的全方位医疗服务国民卫生服务体系内部, 分为提供方与购买 方。提供方包括医院和部分医院联合托管组织和制药公司(私有), 购买方包括卫生行政当 局(即医疗保险机构)和部分全科医生, 两者分别掌握总经费的70 %和30 %。 卫生行政当局作为居民健康利益的代表, 制订医疗服务的范围、内容、标准及费用水平 等, 并与购买方签订年度购买计划。全科医生则身兼二职:在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系统中, 作 为服务的提供者, 在转诊系统中又作为购买者, 代表病人向高层次医院购买专科医疗服务。 被保险人可以享受近乎免费的医疗服务和药品。 但像所有的国有化产业一样,NHS体制深受垄断之苦,官僚主义、机构庞大、效率低 下,缺乏竞争和创新,缺乏人性化,政府财政负担过重。 为解决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问 题。 英国政府自上世纪90年代起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颁布《国民卫生服务和照顾法》,改革 的重点是医疗卫生的提供方式,引入私人资本、形成竞争机制,改变医疗卫生投入由政 府单方面负担的局面。例如,创建全科医生基金持有者(GPFH),代理其注册患者购买 某些医疗服务,形成医疗服务支付方和提供方相互制约的局面;建立私人筹资计划和医 院星级评审制度等。

国外的医疗制度

国外的医疗制度

国外的医疗制度国外医疗制度是指不同国家用于协调、管理和提供医疗服务的一系列规定和政策。

在国外,大多数国家都有各自独特的医疗制度,旨在确保公民能够获得高质量、合理价格的医疗服务。

以下是对国外医疗制度的一些简要概述。

首先,许多国家采取了全民医保制度,这意味着每个公民都有权利获得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例如,加拿大的医疗制度是公立制度,由政府提供和资助。

其义务性健康保险计划是由各个省份管理的。

澳大利亚则实行全民公立医疗保健制度,政府向公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并通过税收进行资助。

其次,一些国家采用混合医疗制度,既包括公立医疗机构,也包括私立医疗机构。

例如,英国的国民健康服务(NHS)提供免费基本医疗服务,但也允许私立医院提供额外的医疗服务。

德国的医疗制度则是公私合营的,公共医疗保险计划覆盖大部分人口,同时私人医疗保险计划提供更高水平的额外保障。

其次,一些国家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这种制度通过雇主和工人之间的合作来为工人提供医疗保险。

法国的医疗制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法国雇主和工人通过社会保险机构支付医疗保险费用,并根据工作收入的一定比例来确定报销比例。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的医疗制度侧重于提供私人医疗保险。

例如,美国的医疗制度基本上是基于私人医疗保险的,个人和雇主需要购买医疗保险来获得医疗服务。

然而,这种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如高医疗费用和不公平的医疗资源分配。

总体来说,国外医疗制度的目标是提供高质量、可负担的医疗服务,并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保健。

不同国家的医疗制度有其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医疗制度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公民共同参与。

通过不断探索和改进医疗制度,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并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德国的医疗体制

德国的医疗体制

德国的医疗体制张楠辉一.德国的基本情况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5.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 250万,其中女性约4220万,男性约4030万。

德国人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平均寿命男性为72.7岁,女性为79.0岁。

德国有16个州,实行联邦共和制,每一个州都有一部在共和、民主和社会原则上和国家宪法(Grundgesetz)一致且更具体化的宪法。

德国联邦议院有603名议员,联邦参议院含16个联邦州。

德国是世界八大工业领袖国集团成员之一。

2007年其国内生产总值(GDP)总计为30多万亿欧元。

目前,德国老龄化趋势较明显,老年人的医疗支出费用明显增高,这给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二.德国医疗体制德国医疗体制最显著的特点是医疗保险体制健全。

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按照福利国家理论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自俾斯麦1883年首创法定医疗保险制度以来,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德国法定医保制度以其相对健全的医疗体系和较好的服务层次成为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典型代表。

德国医保制度有以下特点:(一)医保体系覆盖面广德国实行强制性医疗保险,人人都须参保,政府通过社会救助体系出资帮助低收入者参保。

德国通过各种途径基本上实现了全民医保,总覆盖面达99%以上。

德国医疗保险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全程覆盖,对预防、早期诊断、治疗和康复都提供保险,而且还有疾病津贴、丧葬补贴、生育优惠待遇等。

在德国,负责征收、管理和使用社会医疗保险金的机构称之为“疾病基金”,采取的是分散化运行模式。

德国有大约420个疾病基金,民众必须至少参加一个基金,但有些人可以得到豁免:首先是公务员、现役军人和欧盟雇员,他们享受德国或欧盟的特殊公费医疗;其次是高收入者,也就是收入超过缴费基数封顶线者,可以选择退出,自己另购服务水平更高的商业性保险。

(二)法定保险和私人保险双元并立德国通过社会法典确立了以“法定医疗保险为主、私人医保为辅”的医保体系,实施医保的主体是法定医疗保险,但私人医疗保险业占一定比例。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沈阳理⼯⼤学毕业设计(论⽂)题⽬: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摘要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中最复杂的⼀项,被称为“世界性难题"。

医疗保险制度改⾰是⼀项复杂的社会系统⼯程,关系改⾰、发展、稳定的⼤局。

由于涉及多⽅利益格局的调整,⼈们对其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问题。

医疗保障制度总的来说有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和储蓄医疗保险模式四种典型模式,这⼏种模式各有利弊。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也经历了两个时期——国家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现已初步建⽴起社会统筹和个⼈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

但是,同养⽼、失业保险相⽐,医疗保险制度的改⾰步履为艰,我国⽬前现⾏医疗保险体系尚不能实现全民医保,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改进。

本⽂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沿⾰及发展背景,着眼于我国城镇医疗保险改⾰的现状,总结了国外医疗保险制度运⾏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根据当前的国情提出了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启⽰,医疗保障AbstractMedical care insuranc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cial guarantee system,it is also the complicated item among various insurance systems. So it is called ‘international problem’. The reform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is a complex social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reform,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People are paying much more attention to this problem than to others,because it involves the adjustment of multilateral benefits.Looking at the insurance mode worldwide it general has four typical patterns including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mode,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mode, commercial health insurance mode, and savings insurance mode, each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fter experienced two periods of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nd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the basic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which combines society’s balance and personal account in cities and towns and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in village in China have just begun. However, it still has a hard and long way to go compared with old-age pension and unemployment insurance.Beginning from the revolution and background of present urban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of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 the thesis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reform, and generalizes a series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failure lessons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from abroad. According to our national situation, the thesis propose a policy to perfect the urban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Keywords: system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mode, enlightenment, medical security⽬录摘要.............................................................. I Abstract........................................................... I I 引⾔ (1)1 医疗保险制度概述 (2)1.1 医疗保险制度的概念及内容 (2)1.1.1医疗保险制度的概念 (2)1.1.2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2)1.2 医疗保险制度的理论综述 (3)2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经验介绍 (5)2.1 国外医疗保险模式特点 (5)2.2.1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医疗保险模式 (5)2.2.2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5)2.2.3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6)2.2.4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7)2.2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的主要问题及改⾰⽅向 (7)2.2.1国外医疗保险的主要问题 (7)2.2.2国外医疗保险的改⾰⽅向 (8)3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分析 (10)3.1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及演变 (10)3.1.1城镇职⼯基本医疗保险模式 (10)3.1.2新型农村医疗合作模式 (11)3.2 以辽宁省为例分析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2)3.2.1医疗保险覆盖⾯不全 (12)3.2.2医疗保险费⽤增长过快 (12)3.2.3保险基⾦筹措不公平 (13)3.2.4医药卫⽣配套体制不完善 (14)4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 (15)4.1 医疗保险制度要与经济发展⽔平相适应 (15)4.2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法体系 (15)4.3 完善医疗保险的管理、资⾦筹措制度 (15)4.4 不断扩⼤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 (16)4.5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实现医药分业 (16)结论 (18)致谢 (19)参考⽂献 (20)引⾔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发展⾄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种经济社会制度,为维护⼈们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保障作⽤。

德国医疗保障制度_现状_问题与改革

德国医疗保障制度_现状_问题与改革
表 2 德国 1960- 2004年医 疗费用上涨情况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1998 2004*
总支出 (亿马克 ) 145. 3 235. 2 423. 6 901 1299 1690 2118 3593 3893 2340 占 GDP比重 (% ) 4. 8 5. 5 6. 3 8. 8 8. 8 9. 3 8. 7 10. 2 10. 3 10. 6
由于历史上法定疾病保险机构覆盖的人群是按行业与地域严格对口、归类 划分、不许跨界 ( 1996年后放开 )的, 法定疾病保险机构至今还保留着不同的类 型。目前, 德国共有包括普通地方疾病保险机构、工人和职员替代疾病保险机 构、企业疾病保险机构在内的 7大类、250余个法定疾病保险机构。在保险机构 的管理上, 德国推行高度自治、竞争和多样性的原则。由各类机构的全国协会自 行与对应的医生和牙医协会缔结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和补偿的协议, 并根据自己 的经营状况依照现收现付的原则厘定各自的缴费率, ¹ 缺口由政府通过公共税 收来填补。近年来, 德国通过允许投保人自由调换法定疾病保险机构来加大它 们彼此间的竞争力度, 以提高效率。
¹ 因此, 一般所称的法定疾病保险缴费率只是各类法定疾病保险机构 的平均缴费率。
11 0
欧洲研究 2007年第 6期
基金先按保险参加者人数以人头费的方式支付给医生协会。接着, 医生协会再 按照事先制定的统一计值标准, 对医生提供的服务进行审核、结算, 再行支付。 这意味着, 每点服务的具体货币值是总预算费用和该地区所有医生提供服务的 总点数的商。对单个医生来说, 他提供的服务越多, 则获得的点数越多、报酬也 就越多, 有激励医生多提供服务和检查的倾向。但如果总体点数增加, 则每点的 单价会下降, 收入则会减少。对医院的费用补偿一般分成两大部分, 医院的基建 和设备投资 (通常以医院床位为代表 )的费用来源于各州的财政, 而医院的日常 运营经费则来自于疾病基金和未参保者的自付费用。

德英两国医疗保障模式比较分析俾斯麦模式和贝弗里奇模式

德英两国医疗保障模式比较分析俾斯麦模式和贝弗里奇模式

德英两国医疗保障模式比较分析:俾斯麦模式和贝弗里奇模式丁纯2013-1-7 15:05:54 来源:《财经论丛》(杭州)2009年1期【英文标题】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Medical Security Models of Germany and Great Britain: Model of Bismarck and Model of Beveridge【作者简介】丁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

(上海 200433)【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德国社会医疗保障体制(俾斯麦模式)和英国全民医疗保障体系(贝弗里奇模式)的基本理念、筹资、偿付、服务提供规制的描述,勾勒出两大体制的核心特征,分析它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对其改革进行了评判,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对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

Briefly describing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as well as the financing, reimbursement, and service arrangement of the German social health system(Bismarck model)and the Britis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Beveridge model), the paper outl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the two systems, analyses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they are facing with and comments their reforms which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odel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to the health care system reform in China.【关键词】俾斯麦模式/贝弗里奇模式/全民医疗服务/社会医疗保障Bismarck model/Beveridge model/NHS/social health insurance1998年以来,我国医疗体制中以“看病贵、看病难”为核心的诸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标志着城市医疗改革的流产,其结果又重新回到了医疗保障模式的选择阶段。

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及其改革方向

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及其改革方向

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及其改革方向2006-12-20 19:23 文章来源:经商处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调研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按照福利国家理论1[1]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自俾斯麦于1883年首创法定医疗保险制度以来,距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

德国的法定医保制度曾以其比较健全的医疗体系和较好的服务层次成为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典型代表。

但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法定医保模式本身所固有的弱点2[2]的显现,医疗费用逐年上升的困境已成为这一模式发展所面临的巨大瓶颈。

本文将在简要介绍德国医保体系与现状基础上,分析德国医疗改革方案的主要目标与措施、各方反应及改革前景,希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险体制有所启示。

一、德国医保体系简介及现状德国通过社会法典确立了以“法定医保为主,私人医保为辅”的医保体系,用法律形式体现了福利国家的医保理念,同时也较好地贯彻了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从人口统计学角度分析,全德法定医保的成员数到2005年底已达到7050万;而根据私人保险协会的统计,到2004年底完全私人医保参加者也突破了800万人,另有790万法定医保人员选择私人医保作为附加险种。

“双元并立,结构互容”的特点使德国医保体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一定的灵活性。

(一)法定医保现状及面临的困难德国《社会法典》第五卷《法定医疗保险》将法定医疗保险(GKV)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其在德国医疗保险体制中的核心地位。

《法定医疗保险》规定了负有法定医疗保险义务的人员范围、结构原则、缴费义务、服务范围和保险机构组织形式等重要内容,调整了医疗保险中保险机构、医院(医生)和患者三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同时也确立了法定医保的团结互助(Solidaritätsprinzip)3[3]和自我管理(Eigenverantwortung)4[4]两大基本原则。

目前法定医保覆盖了德国90%以上的人口,涵盖了绝大部分的社会群体,是福利国家“全民保险”理念的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英国通过举办公立医院来实现全民医疗保障,德国则通过强制性的全民医保来实现全民医疗保障。

买医
保还用强制吗?读者诸君可能大惑不解。

除了自己缴一些,单位还要补一些,多好的事,怎么还要强制呢?且看德国医保的特点。

特点之一:雇主和雇员各缴50%,而不是雇主占大头。

特点之二:雇员缴工资水平的14%,占工资比例较大,但是一人买医保,全家享医保。

不管你有几个孩子,都享医保。

如果你是单身,你缴的医保不会因为你没有孩子、配偶而减少。

每个人的工资差距很大,缴费百分比不变,那么缴的数额就差距很大,可是享受的医疗待遇却是一样的。

为了济贫,还划了个工资底线,你的工资低于这个底线,不用缴一分钱,你全家也可以享受医保,而且和缴医保的人享受同样的医疗待遇。

为了不至于“劫富”太狠,也划了一个工资顶线,顶线以上部分,不用缴医保。

劫富而济贫,就需要强制,强制久了,习惯成自然。

特点之三:接受医保缴费的,是医疗基金组织。

这个组织接受政府指导、监督,但不属于国有。

它自上而下分为三级:国家、十几个大区、几十个地区;每一个大区、地区又横向分为七块,这便有几百个医疗基金组织,每一个医疗基金组织都是独立的,但相互是沟通的,资金是可以调剂的。

特点之四:医疗基金组织通过医师协会与医院结算投保人的医疗费用,病人几乎不用自付,从这一点看,它是保险公司。

可是,它是非营利性的,它只花基金5%的管理费,从这点看,它又像慈善基金会。

但是法律赋予它对医保资金“劫富济贫”式的征收权力和平均主义的分配权力,从这一点看,它又像税务机构。

用“劫富济贫”形容医保,在美国可以,在德国不可以。

德国穷人和富人都发自内心认为是富人帮穷人,这说明在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已经深入人心,穷人和富人只有财富差别而没有心理鸿沟。

特点之五:医疗基金组织覆盖了德国91%的人口,还有商业医疗保险覆盖近乎8%的人口。

商业医疗保险缴1人,保1人,而不是保全家。

商业医疗保险覆盖的大多是富人,但也有参加了医疗基金组织又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的。

这么看来,医疗保险覆盖了全民,政府就不用花钱了吧!NO,医疗资金多多益善,越多越不嫌多,政府也要给医疗基金组织拨款,约占医疗基金组织资金总额的12%。

如果商业医疗保险公司提出公益性计划,政府也给拨款。

以上说的是医保,下面说说医院。

政府投资办的公立医院,床位约占全国的一半。

公立医院的建设和设备,由政府投资;运营费用主要靠医疗基金和商业保险的结算。

近几年公立医院在改革:私人资金也可投入公立医院,公立医院甚至可以转为民营;政府控制药品价格,医疗基金组织按住院病种付费,门诊按人头总额预付。

这与中国的公立医院改革何其相似,都是为了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但这决不是逃避责任,事实上政府的投入每年都在增加。

转自 丁香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