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第三章
跨国公司ppt课件

第三章 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
第三章 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
二、合伙(Partnership) 1、合伙的含义 合伙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出资人共同设立、共 同经营、共享利润的企业 2、合伙企业的特征 原则上不具有法人地位 合伙契约是合伙企业的基础 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第三章 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
3、合伙企业的变化形式 少数国家如法国、荷兰等,法律规定合伙 企业也是法人 英国有所谓“两合公司”(Limited Partnership),即有限合伙企业,在该企业 里有两种合伙人,即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 伙人 例如:William & Sons Co.
第三章 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
三、公司(Corporation) 1、公司的含义 按照《公司法》注册登记、进行组织,并以盈利为 目的的企业。 2、公司的主要特征 公司是法人(Legal Entity) 公司财产与股东财产相分离 公司与股东的法律地位相分离,享受独立的权利 和义务
第三章 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
二、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 (一)公司国籍与跨国经营 例一:尼日利亚法律规定,外国资本必须按 着该国法律组成当地公司,方能营业。 例二:泛美航空公司设在危地马拉的分公司, 因被认为在尼加拉瓜涉嫌违法,结果在危 地马拉被起诉,而由设在美国的总部出面 应诉。
第三章 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
例三: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 (Union Carbide)按印度法律在当地注册登记, 开设一家合营工厂。1985年工厂煤气泄漏, 1985 造成当地居民的严重伤亡(即Bhopal Bhopal Accident)。虽然该公司理应自行承担责 任和义务,但印度政府却到纽约州联邦法 院起诉联合碳化物公司。
第三章 跨国公司的国际环境

案例:西门子行贿
• 德国分析人士认为,西门子自1989年实行大规模的 公司重组,新建15个分部,它们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自 治权,包括获准进行不受总部监督的财务转结,弱总 部的职能仅体现在对一些重大事务负责。“西门子 中国公司拥有极大的权力,可以不向慕尼黑总部汇 报而自行做出重要的投资决定,而西门子在中国地 区的高管们,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慕尼黑总部的管辖, 自行其事。”来自德国方面的消息称,中国高管们 的一些违法行为已引起调查人员的注意。 • 而西门子前CEO冯必乐和柯菲德对于“效率”的过 分强调,在事后也被指责为西门子这场“丑闻多米 诺”的诱因之一。
不同法系对投资者保护程度的差异
• La porta等( 1998, 1999)在研究法律渊源与 投资者保护的关系时发现: 英美法系国家法 律制度对投资者保护程度较高, 公司股东对 通过表决权和控股权来维护股东权益的依赖 性较低, 因此公司股权集中度较低; 而大陆 法系国家法律制度对投资者保护程度较低, 公司股东对通过表决权和控股权来维护股东 权益的依赖性较高, 因此公司股权集中度较 高。
思考题
• 你怎么看待西门子的行贿策略?
(二)主要内容
8、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包括语言文字、风俗、价值观、伦理观、宗 教信仰等因素。
语言文字
• 我国生产的芳芳牌爽身粉,出口时用汉语拼音FangFang,作 商标品名。而英文Fang的意思是毒蛇牙、狗牙,英国人感到 恐怖。 • 我国企业向意大利出口White Elephant牌电池,卖不出去。 原来,白象虽然在泰国、印度被当作神物,但在西欧,白象 却意味着累赘而无用的东西。 • 很少有拉丁美洲人会购买雪佛兰.诺瓦(Chevrolet Nova), 因为在西班牙语中,Nova意味着“不动”。 • 我国的蓝天牌牙膏在东南亚一带很受欢迎,但在美国却碰了 钉子。因为蓝天的音译Blue Sky是不能兑现的证券的意思。 • 英国商人约翰· 墨菲成立了一家诺巴马克取名公司。为了防 止绞尽脑汁想出的好名字在另一种语言中含有不雅之意,公 司的谋士们必须将这个名字对照15种主要语种的含义,以检 查其是否有某种贬义。每当要为一种商品命名时,公司通常 列出三四百个名称让顾客挑选。
第三章_跨国公司运行环境.ppt

2020/11/3
跨国公司运行的环境
国际商品期货市场 ➢ 2019年,全球商品类期货期权交易量约有7.6亿张,
农产品是最主要的交易品种,能源产品排第二,金属 产品位列第三。
自由浮动
没有独立 的法定货币
管理浮动 可调整钉住
货币局安排 固定钉住安排
2020/11/3
跨国公司运行的环境
➢ 中国也发展或重塑与欧共体、拉美无核区组织、国际 大坝委员会、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标准组织等的合作关 系。
➢ 中国认为国际货币基金(IMF),世界银行(WB)和世 贸组织(WTO)/关贸总协定(GATT)是世界经济秩序 的三大支柱。
QDII 是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的缩写,它与QFII相反,容许在资本账项 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国内投资者往海外资本市场进 行投资。
➢ 自2019年5月26日起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5家QFII的投 资额度全部获批,总额达到7.75亿美元。
联合国 世界银行 世界贸易组织 区域经济组织
企业的外部环境 (B企业所在国)
企企业业内内部部 ((BA企企业业))
国际企业(A与B)开展商务活动的经营环 境
3.1 国际跨企国业公司经运营行环的境环境及其特征
返回
第一节 国际环境
一、国际法律环境 二、国际金融环境 三、国际经济组织环境
2020/11/3
➢ 有保护消费者公约、保护生产制造者和销售者的公约、 保护公平竞争公约。
2020/11/3
第三章 跨国公司

第三章跨国公司一、填空题1.跨国经营指数(TNI)是、和这三个参数所计算的算术平均值。
指数值越高说明该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程度?。
2.跨国公司职能一体化战略演变经历了、和三个阶段的演变。
3.跨国公司地域一体化战略演变经历了、和三个阶段的演变。
4.跨国公司全球性组织结构主要有、、和等几种形式。
5.近年来,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向着、和方向发展。
二、选择题1.最保守的观点认为,在()个国家或地区以上拥有从事生产和经营的分支机构才算是跨国公司。
A 2个?B 3个?C 5个?D 6个2.子公司完全复制母公司价值链的战略是()。
A 独立子公司战略?B 多国战略?C 简单一体化战略?D 复合一体化战略3.一个子公司主要服务于一国的东道国市场,而跨国公司母公司则在不同的市场控制几个子公司的经营战略是()。
A 独立子公司战略?B 多国战略?C 区域战略?D 全球战略4.在任何地方营运的任一子公司都可以独自地与其他子公司或母公司一起,为整个公司行使职能的跨国公司经营战略是()。
A 独立子公司战略?B 多国战略?C 简单一体化战略?D 复合一体化战略5.职能一体化战略最高级的形式是()。
A 独立子公司战略?B 多国战略?C 简单一体化战略?D 复合一体化战略三、是非题1.凡是在2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拥有分支机构的企业就是跨国公司。
()2.规模越大的跨国公司其国际化经营程度就越高。
()3.近年来,跨国公司的数量急遽增长,跨国公司的集中化程度也随着降低。
()4.跨国购并是推动跨国公司规模日益扩大的重要原因。
()5.根据价值链原理,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是根据价值链上各环节要素配置的要求,匹配全球区位优势,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途径。
()四、名词解释1.跨国公司2.价值链3.职能一体化战略4.跨国经营指数5.网络分布指数6.世界经济一体化五、简答题1.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发展的主要特点。
2.简述跨国公司职能一体化经营战略的演变。
第三章跨国公司ppt课件

• 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 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 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 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 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 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 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 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 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 即价值链。
➢ 企业要保持自身的垄断优势,关键就要保持 “价值链”战略环节上的垄断优势。
➢ 企业跨国经营,实际也是企业的价值链在地理 上的拓展。价值链的地理布局,即决定企业内 部的价值活动,哪些应当安排在国内,哪些应 当安排在国外,它直接影响到企业,跨国经营 的业绩。
21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 当前制造产生的利润低,全球制造也已供过于求, 但是研发与营销的附加价值高,因此产业未来应朝 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在左边加强研展创造 智慧财产权,在右边加强客户导向的营销与服务。
22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9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一战前跨国公司的雏形
➢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是到19世纪后半期 才形成的。
➢形式:制造业投资 ➢刺激早期跨国公司出现的因素:
第三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丰田汽车 福特汽车
康菲
总公司所在地 美国 美国
英国/荷兰 英国 美国 美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美国
主要业务) 炼油
一般商品零售 炼油 炼油 汽车 炼油 汽车 汽车 汽车 炼油
表6 跨国公司世界前10强(2007.7)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公司中文名 沃尔玛
直接投资的判断标准:投资意图(参与控制企业 的经营权)和出资比率。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
1、投资主体在海外拥有经营实体
2、国际直接投资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国境流动 资产的国际转移和拥有控制权的资本国际流动
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两种形态
3、国际直接投资的周期长、风险大
4、国际直接投资主要通过跨国公司进行 国际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区别:是否以取得
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 迅猛增长,成为推动国际资本流动和生产国际化 的主要形式和巨大动力。它对加速经济全球化进 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深入了解和研究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理 论依据、发展变化、经营特点及其经济影响,对 于更好地把握世界经济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987-1992 1993-2001 256.7 48.1 52.1
发达 国家
发展中 国家
55.6 28.3
83.1 61.8
53.6 60.0 49.6 93.0 138.5 65.8
表5 1987-2004年 跨国并购在国际直接 投资流入量中所占比重 (%)
✓ 第二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跨国公司 海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成倍扩大,而对外直接投资格局 逐渐由美国占绝对优势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三章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模式

第三章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模式本章学习目标:1、掌握跨国公司进入国外市场的主要方式2、掌握影响跨国公司选择跨国进入方式的因素第一节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模式的类型国际市场的进入模式被理解为一种制度安排,也就是企业将产品、技术、人力、管理经验和其他资源转移到其他国家的方式。
跨国公司要进入国际市场,有很多可供选择的方式。
例如,可以在本国生产,然后将最终产品出口;也可以将技术、资本、人力等资源转移到外国开展直接投资等。
在这里主要介绍贸易型市场进入模式、契约型市场进入模式和投资型市场进入模式。
一、贸易型市场进入模式贸易型市场进入模式,又叫出口市场进入模式,许多制造业企业刚开始进行全球扩张时一般先采取这种进入模式,之后才转向其他的市场进入模式。
出口是通过直接向外国市场输出产品的方式获取收人和利润。
对于多数国家来说,外国市场远远大于国内市场,通过挖掘不断扩大的市场,企业可以获取规模经济利益,降低产品成本,获得企业成长的机会。
有些企业很小或几乎不从事其产品进入海外市场的任何活动,它们把相应的工作交给中介机构来做,有些企业则通过设立专门的组织结构来沟通、连接国内外市场,独立完成其出口的全过程。
因而,出口有两种基本做法: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
(一)直接出口直接出口(direct export)是指企业将产品直接出售到国外市场。
企业可以将产品直接出售给国外的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商甚至最终用户,也可以直接出售给企业在国外设立的分支机构,由后者就地销售。
在直接出口中,联系客户、市场调查、分销网点的设置、出口文件的办理、定价等工作都是由跨国公司的出口部门完成的。
跨国公司开展直接出口要设立专门的贸易部门,需要较大的投资,但可使跨国公司直接进入国外市场,取得国际化经营的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与方法。
正因为如此,许多国际化经营专家把直接出口作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起点。
跨国公司开展直接出口的主要任务为:1、选择海外市场直接出口中,跨国公司管理层首先要做的工作是选择市场。
第三章 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新)

二、实现区位经济
把特定的价值创造活动分散配置于最有效率经 营的区位,以实现区位经济效应。 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区位既代表空间选择,也 意味着空间分工和调整。 • 区位经济(location economies):
在最适合某项活动的区位从事其价值创造活动所带来 的经济效应.无论该区位位于世界何处(在运输成本 和贸易障碍许可的条件下)。
• • • • • 企业与战略 跨国公司的全球盈利途径 降低成本压力、本土适应压力、创新压力 四种经营战略模式及其比较 跨国公司战略思想的新变化
全球经营战略研究的三种维度
• 基于战略内涵的全球经营战略论;
——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波特为代表,重视产业性质 ,产 业内定位,企业竞争力
• 基于战略过程的全球经营战略论;
增加产品价值并 提高价格
利润增长 (profit growth)
图
企业价值维度
二、经营战略的体系
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经营战略
企业竞争战略
表 企业发展战略向量
市 场
产 品
现有 市场渗透战略 新市场开拓战略
新 新产品开发战略 多元化战略
现有 新
资料来源:Ansoff,1969。
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模式对比
定义: --企业为达成企业的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决策及行动。 内涵: --企业为获取或维持“竞争优势”,在其所经营的“事 业”范畴内所采取的一系列“环境适应性”的“基本 决策及行动”。 关键词:竞争优势;事业;环境适应;基本的决策
企业的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
降低成本 盈利能力 (ROIC) 企业价值 扩大现有 市场的销量 开拓新市场
区位经济对跨国公司的启示
• 企业要想全球竞争的市场中求得生存,需要将各项价 值创造活动配置于最佳区位,比该企业将所有的创造 价值活动放在一个单一的区位更容易获得竞争力。 实现低成本 实现差异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全球区位理论(Global Location Theory) 提出 华东师范大学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师生 在完成汤建中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资金 课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和区域 战略”的基础上,于1999年提出了一个全新 的区位理论——全球区位论。
前提假设: 1.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着 资源分布及利用这些资源的条件(自然条件 和社会条件)的不均衡。 2.企业决策的主体不仅仅是“经济人”,更应 是“理性人”。 3.存在影响区位相互联系的“时空的阻滞”作 用。 4.企业决策者综合考虑投资的各种效益 。
通过分析,曼德尔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两 国生产函数相同,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相 互替代,国际投资所带来的结果是使两国 间的贸易量减少。
曼德尔理论可概括成如下三点: 第一,当两国有相同的生产函数时,贸易与投资之间存 在相互替代关系。 第二,国际投资起因于贸易障碍。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 ,不存在国际投资的动因。 第三,国际投资替代国际贸易的必然结果为:投资国 减少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生产和出口,投资接受国 (东道国)则增加该种商品的生产;相应地,投资国 的比较劣势商品的生产增加,进口减少。前者意味着 投资取代了贸易,后者意味着为维持充分就业增加对 比较劣势的产业的投资。
(二)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导致企业从 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直接原因。该理论 强调市场的不完全性如何使企业将垄断优 势保留在企业内部,并通过企业内部使用 而取得优势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超越国界 便会形成跨国企业。
市场内部化形成的原因 第一、外部市场失效; 第二、中间产品交易困难; 第三、外部市场交易成本。
(三)评价 贡献 把市场交易内部化原理引入到了对外直接投资领域 ,首次从企业组织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 动因; 内部化理论强调企业把既有优势跨国界内部化转移 的特定能力,使它的分析更具有动态性,从而也更接 近实际; 着重强调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企业竞争的重要意义 ,从而使得理论分析更加接近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 投资的经济现实,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各种形式的境外直接投资(包括服务性行业对外
一、垄断优势理论
(一)基本背景 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跨国公司呈如火如 荼迅速发展之势,利润差异论的局限性暴露 无疑,因而迫切需要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理论 出现。 1960年美国学者斯蒂芬· 海默(Stephen Hymer)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的博士论文《国 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 》中,率先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首次提 出了垄断优势理论。 鉴于海默和金德尔伯格对该理论均做出了巨 大贡献,有时又将该理论称为“海默-金德尔 伯格传统”(H-K Tradition)。
3.评价 优点 从动态角度把寡占因素和区位因素 结合起来分析特定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过程; 揭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对那些刚刚开始进行跨国投资的企 业和与最终产品相关的跨国企业的经营 行为,该理论也有很好的解释能力。
局限性 首先,它侧重于解释以开拓新市场为动因的对 外直接投资; 其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跨国公司的产品开 发、市场营销渠道和市场竞争方法等三个相互依存 的决策程序化地分开,与现实中成熟的跨国公司常 常同时考虑这三项决策的实际不符合。 第三,该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美国向西欧 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研究得出的,对 其他国家的对外直接投y of Product Life Cycle)的主要思想 阶段Ⅰ:导入期 该阶段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首先,新产品刚从试验转入商业实用,技术尚 不完善,产品亦未定型,因而销量不定,这要求 对投入要素的调整具有高度灵活性。 其次,单个企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产 品差异程度较高,易形成市场垄断。 第三,企业与顾客、供货商,甚至竞争对手需 要保持快速、有效的信息交流,以便尽可能降低 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
阶段Ⅱ:成熟期 技术已经完善,产品已定型,但尚未实 现标准化生产。 顾客因选择余地增大而对产品质量、价 格、性能等要求更加苛刻。 企业开始注重产品的成本和质量。
阶段Ⅲ:标准化期 产品已开始实行标推化大批量生产 ; 竞争对手的增加和竞争的加剧; 成本和价格成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主要因 素 发达国家的产品生产企业开始在一些发展中 国家投资生产,再将产品返销到母国或其他 发达国家市场 ; 发展中国家成为产品净出口国,母国和其他 发达国家逐渐成为产品净进口国。
2.垄断优势 ①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 、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 ②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 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 ③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 ,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 ④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 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 资利用其垄断优势。
第一节 基于国际贸易的跨国经 营理论
一、利润差异论 二、曼德尔国际货币资本投资理论
一、利润差异论
主要观点:根据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国家间拥有的资源禀赋的差异(如资本 和劳动力密集程度的差异)决定着资本 和劳动力等要素资源在不同国家具有不 同的价格,因而造成资本和劳动力等要 素资源在国家间进行移动。国家间利率 的差异则引起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对外 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以跨国生产的方式 所形成的资本流动。
评价
对于特定地域而言,全球区位论就是从 动态的角度,研究构成不同区位特性的区位 因子,根据首位因子和区位因子的显著性来 分析地域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以此指导企业 选择适宜的投资区位。 对于特定类型的企业来说,其对外投资 不局限于特定的地域,而是在全球范围内选 择不同的区位,通过该区位的投资环境分析 来确定适宜的投资区位。从这个角度看,全 球区位论又研究特定类型企业投资区位的全 球分布规律。
(二)寡占反应论(Oligopolistic Reaction Theory)
尼克博克于1973年发表的《寡占反应和跨国公司》 ,在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跨 国公司寡占理论。 主要思想:寡头垄断厂商会相互跟随进入新的国外市 场,这是一种以对外直接投资作为防御武器的战略, 即进行防御性投资。在寡占的市场结构条件下,一旦 一家跨国公司对某国直接投资,其它跨国公司也会跟 着这家厂商对该国进行投资,以抵消第一家跨国公司 行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统计资料表明:美国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行的 大量对外直接投资明显地集中在寡占市场结构明显的 行业。
应用 曼德尔理论建立在严格遵守H-O-S 定理的假设条件之上,其结论是国际投 资与国际贸易相互替代。这对于解释国 际经济领域中逆贸易导向型的国际投资 现象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曼德尔理 论的假设条件过于严格,与现实生活相 距甚远。
第二节 基于外国直接投资(FDI)的 跨国经营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寡占反应论 三、内部化理论 四、区位优势理论及其发展 五、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六、折衷理论 七、跨国公司理论新发展
局限性 内部化理论从跨国公司的主观方面 单方面探寻其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和基础,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考虑不 够,这就使内部化理论具有很大的片面 性和局限性。
四、区位优势理论及其发展
(一)传统的区位理论(Location Theory) 传统理论认为区位优势独立于跨国公司 所有权优势之外,被视为影响跨国公司对 外直接投资的外生变量。因而,从资源学 派的观点来看,区位优势既然是外生变量 ,就容易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
(二)对用证券投资理论解释企业跨国经营活动 的质疑
海默强调指出,用证券投资理论解释对外直接投资 存在三方面缺陷: 第一,市场具有不确定性。 第二,对外直接投资包含了技术、管理技能和设备 等一揽子生产资源的跨国转移,而不仅仅是金融资本 。 第三,对外直接投资并未变更投往国外的生产资源 的所有权,而间接投资则是在市场中进行的,必然伴 随着所有权的变动,其结果是生产资源的使用方式和 相关的增值活动也随市场交易发生变动。
第三章
跨国公司理论
开篇案例 学习目标 正文 主要参考文献
开篇案例
“水淹七军”
学习目标
掌握跨国公司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了解跨国公司理论建立的基础 熟悉基于FDI的跨国公司理论
总结并能初步设计出对中国跨国公司发展有 指导价值的理论
正文
第一节 基于国际贸易的跨国经营理论 第二节 基于外国直接投资(FDI)的跨国经 营理论 第三节 基于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经营理论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分析
三、内部化理论
(一)背景 20世纪70年代,威廉姆森(Williamson)进一步深 化了科斯理论; 英国学者巴克利(Peter J· Buckley)与卡森(Mark O· Casson)在1976年合作出版的专著《跨国公司的 未来》中系统提出了内部化理论; 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 M.Rugman)在1981年出版的 著作《跨国公司的内幕》中又作了进一步的完善。
(三)垄断优势理论(Theory of Monopoly Advantage)的主要思想 1.市场具有不完全性 不完全性产生于四个方面: ①产品市场不完全。这主要与商品特异、 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因素有 关; ②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这主要是特殊 的管理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及受专利 制度保护的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③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④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 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第四,许多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并 不符合产品的周期模式,它们在新产品创新 时期就在国外组织生产和销售,甚至通过子 公司在东道国研制新产品。 此外,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关于寻求低 廉市场成本地区的观点与现实也不符合。近 年来跨国公司R&D国际化日趋明显,跨国公司 在经营上逐步打破了国家的界限,服务于一 个统一的全球经营战略,这种新趋势的出现 大大降低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