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地方标准
江西省地方标准

江西省地方标准《江西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规范》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及起草单位江西省地方标准《江西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规范》于2018年10月经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立项。
本标准由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江西省信息中心为起草单位。
二、目的和意义长期以来,政务信息资源零散分布在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信息难以共享利用。
为打破信息孤岛,健全全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标准体系与制度规范,促进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业务、跨系统共享共用,保障提供方、需求方合法权益。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牵头建设江西省电子政务共享数据统一交换平台,大力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并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放。
政务信息资源的目录编制是江西省电子政务共享数据统一交换平台有效运转的关键前提和基础,是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根基,是共享交换的依据,更是推行“放管服”的重要手段,是数字政府的数据基础。
目前,江西省电子政务共享数据统一交换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各地各部门都在加强政务信息资源信息归集力度,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开放力度。
但因各行业、各业务、各系统、各平台等存在信息资源目录的标准不统一,造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障碍,阻塞,尚未对信息资源目录编制规范作出明确要求,给实际工作中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困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该尽快形成全省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标准规范,全面推广标准应用非常有必要,而且已经迫在眉睫。
三、编制原则与依据(一)编制原则《江西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规范》是在参考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基础上,确定规范的结构框架,结合我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对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等相关内容进行规范。
(二)技术依据标准编写的规范性按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国发〔2016〕51号)、GB/T 7027-2002《信息分类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GB/T 21063.1-2007《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GB/T 21063.3-2007《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3部分:核心元数据》、GB/T 21063.4-2007《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GB/T 21063.6-2007《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6部分:技术管理要求》、《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发改高技〔2017〕1272号)附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给出的原则和有关标准、政策法规进行编制。
江西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赣卫法监发[2013]4号
![江西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赣卫法监发[2013]4号](https://img.taocdn.com/s3/m/46f3167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c.png)
江西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江西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赣卫法监发〔2013〕4号)各设区市卫生局、省疾控中心、省卫生监督所,有关单位:为加强我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规范我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标准化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厅制定了《江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附件:江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2013年9月4日附件江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江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规范我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标准化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制定江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以保障公众健康为宗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充分考虑我省食品特点和饮食习惯,做到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安全可靠。
第三条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但需要在我省范围内统一实施的,且涉及的食品在本省或本省部分地区有食用习惯或生产经营的,可以制定江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内容包括:(一)食品及原料的卫生要求;(二)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四)与产品标准对应的检验方法与检验规程;(五)其他需要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内容。
2020年江西省地方标准立项指南

2020年江西省地方标准立项指南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市场监管总局第26号令)要求,持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着力建设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标准化体系,做好2020年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一、总体要求(一)提升地方标准立项质量。
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积极参与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紧密围绕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申报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
起草单位应加强地方标准制修订的前期预研,对标准制修订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促进标准立项更加贴近需求和实际。
(二)明确地方标准界限。
申报地方标准项目应突出地方特色(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特殊技术要求)或公益属性。
禁止通过制定产品质量及其检验方法地方标准等方式,利用地方标准实施妨碍商品、服务自由流通等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
(三)优化地方标准体系结构。
申报的地方标准项目应与各自领域标准体系相符合,做到标准之间的协调配套。
鼓励制定基础通用地方标准,带动行业整体提升标准化水平。
支持制定新兴领域地方标准,增加前瞻性、引领性标准供给。
加大修订力度,鼓励对现行地方标准进行整合修订。
(四)支持应急标准优先立项。
对公共安全、疫情防控、生态文明等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具有重要影响的标准项目,可以快速立项,优先制定。
按照即报即审的原则,加快标准立项评估和报批审核,强化公共卫生、社会安全、节能环保,以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应急处置等方面标准快速供给。
二、立项重点领域(一)生态文明领域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加强资源节约与利用、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国土空间布局、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生产与消费、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等重点领域地方标准研制。
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底线,加快能效、能耗、水效等地方标准制修订,提高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水平。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标准研制。
江西省地方标准

江西省地方标准《江西省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编制说明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2017年7月1 工作简介1.1 任务来源为了贯彻落实两部委印发的《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工信部联原〔2015〕309号),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全面提升我省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和应用水平,配套《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应用技术规程》的实施,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混凝土外加剂,规范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生产与应用。
江西省散装水泥与预拌混凝土管理办公室印发《关于编制江西省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的通知》(赣散预发[2016]38号),委托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编制江西省地方标准《江西省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
因此,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于2016年12月向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制定《江西省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立项申请,2017年3月,省局下达了《江西省质监局关于确定2017年第1批江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赣质监标字[2017]8号)。
为规范混凝土外加剂产品的应用,促进江西省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绿色节能、清洁生产,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为推荐性地方标准,若将来混凝土外加剂的国家标准修订了,则本规程以国家标准为依据进行修改。
1.2 编制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性能混凝土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引领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
所谓高性能混凝土即满足建设工程特定要求,采用优质常规原材料,合理掺加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采用较低水胶比并优化配合比,通过绿色生产方式以及严格的施工措施制成的,具有优异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体积稳定性能的混凝土。
混凝土实现高性能最重要的技术途径是使用优质的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亦称矿物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已成为高流动性、高体积稳定性、高耐久性混凝土配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分。
规范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科学、合理和有效的使用,对于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和促进我省外加剂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江西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广丰马家柚》编制说明

江西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广丰马家柚》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本标准由上饶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提出,经上饶市农业局、上饶市广丰区果业管理办公室、华中农业大学/共同起草完成。
该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广丰马家柚的术语与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和标志、运输与贮藏等内容。
1.2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马家柚是上饶市特有的地方优势农产品,该产品具有水分足(果肉出汁率达到50%以上)、口感好(果肉细嫩爽口,单糖多、双糖少)、保健功能强(富含番茄红素和维生素)等特点,受广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马家柚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转型,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农业主导产业来抓。
通过积极培育壮大产业规模、不断健全产业体系,努力把马家柚打造成农业转型升级的“强引擎”、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盘”。
规划通过几年的时间全市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
目前,全市马家柚面积38万亩,预计2018年产量约5万吨左右。
为了更好地促进和规范马家柚产业发展,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批准对五大连池矿泉水、赣榆梭子蟹、马家柚、漳港海蚌、万州红桔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10年第155号公告)文件精神,特申请制定《地理标志产品广丰马家柚》省地方标准。
1.3主要工作过程本标准由上饶市农业局、上饶市广丰区果业管理办公室、华中农业大学、江西省标准化研究院及行业专家进行通力合作,主要采取对我省广丰县马家柚产业进行实地调研、依次提取、研讨交流及标准落地实施与改进的方法,建立合理可行的《地理标志产品广丰马家柚》地方标准。
2.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2.1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编制在遵循“适用性、充分的可预见性、高效的协调和兼容性、灵活的开放性”等原则的基础上,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力求各项要求科学合理,符合行业工作实际需要,并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
江西省地方标准《烧结墙材制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范本模板】

江西省地方标准《烧结墙材制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编制说明《烧结墙材制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江西省地方标准编写组二O一四年五月江西省地方标准《烧结墙材制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编制说明一、背景和意义1、烧结类墙体材料是目前江西省用量最大的墙体材料,这种情况在可预见的将来都很难改变,但是烧结墙体材料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为深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节约能源资源,有效保护耕地和环境,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促进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实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2005]33号)精神,发改委印发了《“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11]2437号),意见中明确提出在十二期间,新型墙体材料生产能耗下降20%的目标.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顺利达成,通过编制和实施江西省《烧结墙材制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对烧结类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能耗进行限制,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现有企业实施节能减排就显得十分必要和意义重大。
二、编制依据1、为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工业节能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字〔2010〕113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高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制定江西省地方标准《烧结墙材制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3、参照相关行业标准JC/T713—2007《烧结砖瓦能耗等级定额》,JC982-2005《砖瓦焙烧窑炉》、GB50528-2009《烧结砖瓦工厂节能设计规范》,同时依据江西省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生产耗能的现状来制定。
三、标准结构1.封面,2.前言,3。
标准正文,4。
附录。
四、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本标准参考了JC/T713-2007《烧结砖瓦能耗等级定额》,结合江西烧结砖瓦生产的特点和现状,力求制定的《烧结墙材制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标准先进、合理、科学,能够满足江西省烧结类新型墙材制品企业的能耗评定和督促企业日常的节能管理,为江西省烧结类新型墙材制品行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电梯维护保养安全管理规范

感谢观看
起草工作
起草单位: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主要起草人:黄富华、程学明、罗文斌、周泳、陈星斌、秦智军、朱锐、冷庆虎、刘中华、俞炎 腾、李国栋、刘俊峰。
标准目次
标准目次
参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料:
内容范围
内容范围
地方标准《电梯维护保养安全管理规范》(DB36/T 785-2019)规定了电梯维护保养安全管理的 基本要求、维保单位资质、维保单位工作要求、跨区工作站的设立以及维保施工组织。该标准适 用于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 平行运送人、货物的电梯,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该标准不适用于不 影响公众安全的仅供个人或者单个家庭自用的电梯。
修订依据
地方标准《电梯维护保养安全管理规范》(DB36/T 785-2019)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 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规则起草。
修订情况
地方标准《电梯维护保养安全管理规范》(DB36/T 785-2019)代替《电梯维护保养和使用安全 管理规范》(DB36/T 785-2017),与《电梯维护保养和使用安全管理规范》(DB36/T 7852017)相比,除了编辑性修改外,其主要内容变化如下:
电梯维护保养安全管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地方标准
内容摘要
《电梯维护保养安全管理规范》(DB36/T 785-2019)是江西省地方标准,于2019年9月1日正式 实施,归口于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此地方标准规定了电梯维护保养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维 保单位资质、维保单位工作要求、跨区工作站的设立以及维保施工组织。 该标准适用于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 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电梯,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此标准并 不适用于仅供个人或者单个家庭自用的电梯,因为这些电梯不影响公众安全。 该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电梯维护保养的安全管理水平,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加安全、 舒适的乘梯环境。也为江西省的电梯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23年江西省地方标准立项指南

英文回答: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levant 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2023 Code of Local Standards for Jiangxi Province,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is a guiding and normative document。
The guide is intended to regulate and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standards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to identify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ject, procedures,subjects of responsibili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Local standards in Jiangxi Province are those developed,issued and implemented within Jiangxi Province and do not cover such criteria as technical norms, quality standards,testing methods and test evaluation protocols as are mandatory national standards, which are implemented by the local standardization authorities of Jiangxi Provinc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地方标准《江西省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编制说明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2017年7月1 工作简介1.1 任务来源为了贯彻落实两部委印发的《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工信部联原〔2015〕309号),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全面提升我省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和应用水平,配套《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应用技术规程》的实施,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混凝土外加剂,规范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生产与应用。
江西省散装水泥与预拌混凝土管理办公室印发《关于编制江西省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的通知》(赣散预发[2016]38号),委托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编制江西省地方标准《江西省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
因此,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于2016年12月向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制定《江西省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立项申请,2017年3月,省局下达了《江西省质监局关于确定2017年第1批江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赣质监标字[2017]8号)。
为规范混凝土外加剂产品的应用,促进江西省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绿色节能、清洁生产,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为推荐性地方标准,若将来混凝土外加剂的国家标准修订了,则本规程以国家标准为依据进行修改。
1.2 编制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性能混凝土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引领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
所谓高性能混凝土即满足建设工程特定要求,采用优质常规原材料,合理掺加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采用较低水胶比并优化配合比,通过绿色生产方式以及严格的施工措施制成的,具有优异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体积稳定性能的混凝土。
混凝土实现高性能最重要的技术途径是使用优质的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亦称矿物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已成为高流动性、高体积稳定性、高耐久性混凝土配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分。
规范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科学、合理和有效的使用,对于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和促进我省外加剂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混凝土外加剂的特点是品种多、掺量小,作用大,它对混凝土性能的改善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外加剂与混凝土的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
因此外加剂的质量控制、品种的选择、应用技术等相比其它工程材料更为重要。
江西省混凝土外加剂生产企业多,规模普遍偏小,技术水平较弱。
而现有的GB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指标要求偏低,不利于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
1.3 主要工作过程1.3.1 成立工作组标准编制任务下达后,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等相关单位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并组织人员开展相关工作。
2017年3月25日在上饶;4月28日在南昌;4月28日在吉安安福;标准编制小组负责人张建强、柴天红组织召开了《江西省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三次工作会议。
与会人员围绕《江西省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初稿进行了详细地解读和分析,形成并通过了编制工作计划,同时编制组成员还对标准初稿的受检混凝土性能指标、匀质性指标、相容性指标、试验方法、折固掺量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达成了共识,并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内容。
1.3.2 调研工作(1)标准起草单位调研了国内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及性能,特别是省内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在用减水剂及外加剂生产企业厂内减水剂的种类及性能;国内外混凝土外加剂标准、技术指南、出版文献的调研,国内外混凝土外加剂的研究进展和前沿技术,混凝土外加剂在国内外的实际工程应用案例;混凝土外加剂在市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公路交通工程、桥梁铁路工程及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2)国内现有混凝土外加剂相关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13《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JG /T 223—2007《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DB11/T 1314-2015(北京)(3)现有标准对混凝土外加剂的基本规定国家标准GB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规定了受检混凝土性能指标及外加剂的匀质性指标,分别见表1和表2。
外加剂掺量对生产厂家指定掺量。
表1 受检混凝土性能指标表2 匀质性指标国家标准GB 50119-20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规定了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快速试验方法,可适用于含减水组分的各类混凝土外加剂与胶凝材料、细骨料和其他外加剂的相容性试验。
行业标准JG /T 223—2007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规定了非缓凝型一等品减水率为不小于25%、含气量不大于6.0%、1h坍落度保留值不小于150mm、7d抗压强度比不小于140%、28d抗压强度比不小于130%、28d收缩率比不大于100%;规定了非缓凝型合格品减水率为不小于18%、含气量不大于6.0%、1h 坍落度保留值不小于150mm、7d抗压强度比不小于125%、28d抗压强度比不小于120%、28d收缩率比不大于120%;进行混凝土拌合物1h坍落度保留值测定时,配合比中水泥用量390kg/m3、砂率44%、初始坍落度为210±10mm;进行除混凝土拌合物1h坍落度保留值以外的性能测试时,配合比中水泥用量330kg/m3、砂率38%~40%、初始坍落度为210±10mm。
北京地方标准DB11/T 1314-201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规定:掺普通减水剂、高性能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和引气剂的受检混凝土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的规定;高效减水剂和泵送剂的减水率应不小于18%;掺引气减水剂的受检混凝土性能指标见表3。
表3 掺引气减水剂的受检混凝土性能指标2 标准编制原则和目的意义2.1 标准编制的原则本标准的编制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协调性和时效性的原则。
本标准的制定满足我国技术发展和生产需要,充分体现行业进步和发展趋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推动了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标准文本格式、条款主要是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编写。
2.2 目的意义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控制是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的技术关键。
目前我省混凝土外加剂企业有近百家,这些企业大多数为作坊式企业,质量良莠不齐,但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很难判定这些混凝土外加剂好坏,甚至出现检测合格的混凝土外加剂不好用,好用的混凝土外加剂检测不合格现象。
这是因为《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标准检测用水泥为国家统一生产的基准水泥和工程实际水泥性能相差较大,而混凝土外加剂普遍与水泥存在相容性问题;其次随着技术的进步,《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标准指标要求相对较低,且有些关键指标和新型外加剂产品没有涉及。
目前如北京地区制定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DB 11/T 1314-2015)地方标准。
铁路工程也根据工程特点对混凝土外加剂提出不同于《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的标准TB10424-2010,并对混凝土外加剂实行CRCC认证(混凝土原材料只有混凝土外加剂需要进行CRCC认证),以保障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
因此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推动我省预拌混凝土行业转型升级,促进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应用,保障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若干意见》(建标[2014]117号)要求,加强混凝土原材料标准化建设,从源头控制并提升质量,制(修)定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标准,重点完善原材料标准,提高水泥混合材、外加剂成分检测及质量控制能力,特制定《江西省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地方标准。
3 标准主要内容制定的依据和主要试验方法3.1 范围3.2 规范性引用文件3.3要求对三种类型的混凝土外性能指标作出具体的规定,包括减水率、泌水率比、含气量、凝结时间差、1h经时变化量、抗压强度比、收缩率比、氯离子含量、总碱量、pH值、含固量、扩展度、扩展度1h经时变化量等。
相比GB 8076标准,减水率指标、抗压强度比要求有所增高;氯离子含量、总碱量、pH值、含固量提出了具体要求。
结合现在预拌混凝土水泥和外加剂相容性特点,增加了扩展度1h经时变化量指标。
起草单位对混凝土外加剂产品进行了试验验证等工作,混凝土外加剂受检混凝土性能、匀质性和相容性试验结果分别见表4、表5。
表4 受检混凝土性能指标表5匀质性和相容性指标从以上验证试验的结果来看,各类型产品,大部分指标满足要求。
只有个别样品指标未达到要求。
1)减水率高性能减水剂标准要求≥25%,从表4可知,试验中30组试样有30个符合标准要求,合格率为100.0%;高效减水剂标准要求≥20%,从表4可知,试验中30组试样有28个符合标准要求,合格率为93.3%;泵送剂要求≥20%,从表4可知,试验中10组试样有9个符合标准要求,合格率为90.0%。
2)泌水率各种类型外加剂品种的泌水率比指标(见表6),指标依据GB 8076,因此标准无要说明。
表6 泌水率比指标要求3)含气量高性能减水剂标准要求≤6.0%,从表4可知,试验中30组试样有26个符合标准要求,合格率为86.7%;标准型高效减水剂标准要求≤3.0%,从表4可知,试验中10组试样有8个符合标准要求,合格率为80.0%;缓凝型高效减水剂标准要求≤4.5%,从表4可知,试验中10组试样有8个符合标准要求,合格率为80.0%;引气型高效减水剂标准要求≥3.0%,从表4可知,试验中10组试样有10个符合标准要求,合格率为100%;泵送剂标准要求≤4.5%,从表4可知,试验中10组试样有9个符合标准要求,合格率为90%。
4)凝结时间之差各种类型外加剂品种的凝结时间之差指标(见表7),指标依据GB 8076,但是要严格于GB 8076;GB 8076规定的标准型高性能减水剂和标准型高效减水剂凝结时间之差指标要求为-90~+120,而本标准均为-90~+90更为严格,因此标准无要说明。
表7 凝结时间之差指标要求5)1h经时变化量高性能减水剂(标准型、缓凝型)、泵送剂标准要求≤60mm,从表4可知,试验中30组试样有26个符合标准要求,合格率为86.7%。
6)抗压强度比早强型高性能减水剂标准要求7d≥145%、28d≥130%,从表4可知,试验中10组试样有10个符合标准要求,合格率为100%;标准型高性能减水剂标准要求7d≥150%、28d≥140%,从表4可知,试验中10组试样有9个符合标准要求,合格率为90%;缓凝型高性能减水剂标准要求7d≥140%、28d≥130%,从表4可知,试验中10组试样有8个符合标准要求,合格率为80%;高效减水剂、泵送剂标准要求7d≥125%、28d≥120%,从表4可知,试验中30组试样有27个符合标准要求,合格率为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