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2篇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2篇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报告材料、策划方案、条据文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plans, report materials, planning plans, doctrinal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人间词话》读书笔记2篇文中文件目录《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一)词,从古至今便是一种人文的阐释,和诗文一样,它是大家东方文化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奇怪。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一)王静安的《人间词话》问世以来,一直脍炙人口,他的词话所标举的“境界”一词,文学评论者多奉为圭臬。

“境界”一词的提出,盖欲取代严羽的“兴趣”,王士祯的“神韵”,王静安并自负此为“探其本”的发现。

《人间词话》卷上云: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其实,这里的意境一词,依旧是沧浪所谓的兴趣,阮亭所谓的神韵,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

而王氏的境界说,以为词之有无境界的关键,便是自然,也就是真。

前人有言:论词者之所谓自然,盖有二义。

如王灼《碧鸡漫志》所主的自然,是不待锤炼之自然,他举《敕勒歌》和《易水歌》为例来说明自然是“变徵换羽于立谈间”,是出口成章,挥笔成文的;这和刘勰的“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钟嵘《诗品序》所标举的“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等说法较为近似,这是一类;另如彭孙遹、王鹏运、况周颐等所主张的自然,而是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自然。

前者主吟咏情性,不待雕饰,故特别注重天才;后者因主“自然从追琢中来,”所以除了天才,他们还重视学识,甚至于认为学识可以弥补天才之不足。

而王静安的境界说,可肯定是属于前者,是重视天才,主创造而不主因袭的,即“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不使吏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

”《人间词话》卷上云: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照此一说,可知“自然”也是“真”的含义之一,并为达到“真”的必备条件。

则王静安以为纳兰词的好处,是在自然也就是像李后主一样,都是阅历浅而有赤子之心的人。

所谓赤子之心,其含义究竟如何?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并没有明确的界说,但他在《叔本华与尼采》一文中曾引尼采《察拉图斯德拉》的一段文字,“赤子若狂也,自然之轮也,第一运动也,神圣之自尊也。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篇1《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人间词话》是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批评著作,其独特的批评理论深深地影响了后世。

本书以"境界说"为核心,探讨了诗词的美学特征和艺术价值。

背景介绍: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学术研究涉及多个领域,而《人间词话》则是他最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

该书的创作背景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文学变革和社会变革,王国维试图通过自己的文学批评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体验。

深入分析:《人间词话》的核心理念是"境界说",即认为优秀的诗词作品应该具有深远的意境和独特的意象。

王国维认为,一个优秀的诗词作品应该具有清晰、鲜明的意象,通过这种意象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他认为,只有具有这种意境的诗词作品才能称之为真正的艺术品。

个人观点:我认为,《人间词话》的"境界说"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在于,它强调了诗词的美学特征和艺术价值,强调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在诗词创作中的重要性。

局限性在于,它过于强调了意象和意境的作用,忽略了诗词的其他方面,如语言、形式等。

对比与参照:相比于其他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更加注重对诗词的美学特征和艺术价值的探讨,更加注重对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的关注。

同时,它也借鉴了西方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但并没有完全照搬,而是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

结论与评分:总的来说,《人间词话》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文学批评著作,它提出了"境界说"这一独特的批评理论,对于我们理解诗词的美学特征和艺术价值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篇2《人间词话》是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创作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其独特的批评体系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在文学批评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境界说”这一独特的批评理念,他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备“景”与“情”的交融,即“境界”。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一)王静安的《人间词话》问世以来,一直脍炙人口,他的词话所标举的“境界”一词,文学评论者多奉为圭臬。

“境界”一词的提出,盖欲取代严羽的“兴趣”,王士祯的“神韵”,王静安并自负此为“探其本”的发现。

《人间词话》卷上云: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其实,这里的意境一词,依旧是沧浪所谓的兴趣,阮亭所谓的神韵,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

而王氏的境界说,以为词之有无境界的关键,便是自然,也就是真。

前人有言:论词者之所谓自然,盖有二义。

如王灼《碧鸡漫志》所主的自然,是不待锤炼之自然,他举《敕勒歌》和《易水歌》为例来说明自然是“变徵换羽于立谈间”,是出口成章,挥笔成文的;这和刘勰的“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钟嵘《诗品序》所标举的“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等说法较为近似,这是一类;另如彭孙遹、王鹏运、况周颐等所主张的自然,而是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自然。

前者主吟咏情性,不待雕饰,故特别注重天才;后者因主“自然从追琢中来,”所以除了天才,他们还重视学识,甚至于认为学识可以弥补天才之不足。

而王静安的境界说,可肯定是属于前者,是重视天才,主创造而不主因袭的,即“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不使吏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

”《人间词话》卷上云: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照此一说,可知“自然”也是“真”的含义之一,并为达到“真”的必备条件。

则王静安以为纳兰词的好处,是在自然也就是像李后主一样,都是阅历浅而有赤子之心的人。

所谓赤子之心,其含义究竟如何?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并没有明确的界说,但他在《叔本华与尼采》一文中曾引尼采《察拉图斯德拉》的一段文字,“赤子若狂也,自然之轮也,第一运动也,神圣之自尊也。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3篇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3篇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3篇本文是关于人间词话读书笔记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谁道落花无情意?词,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文化的诠释,和诗歌一样,它是我们华夏文化中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

喜欢古老的中国文化,更喜爱精美绝伦的词,因而爱上了《人间词话》。

在细雨纷纷的暮春,最惬意的莫过于手捧书卷,憩于窗棂之旁,沏一壶香茗,享受极致的幽雅。

好茶美景,名书在怀,实是人生一大乐事!细品《人间词话》,让灵魂在古词中得以冲涤,然后缓缓地,带着清新的心情,让蛰伏的心灵重新焕发活力。

境界,是王国维先生最为看重的一个词语,也是全书的核心。

“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此言一出,如金石掷地。

若无青莲居士的旷达之境,怎会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千古气象?若无欧阳修深沉之境,怎会有“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慨叹?若无稼轩的豪放之境,怎会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塞上绝唱?若无李后主幽婉之境,又怎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幽怨之曲?在《人间词话》中古人造境不外乎以下三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境虽过于平直,然登高远望,无遮无拦,妙在深远、旷达。

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气象取胜,无大胸襟,大豪气难以为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是也,读罢令人神清气爽,胸襟开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境虽有些柔弱,然感触细腻,凄婉动人,妙在情真、意切。

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性情取胜,无细致的感受,痴迷的情怀难以为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是也,读罢令人柔肠百转,缠绵悱恻。

此二种境界易造,古诗词中出现也最多,若论造境之难,之高妙当在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境之妙在于“顿彻”,要入乎物中,又要超然物外,无宇宙间的大智慧而不可得。

或许唯“灵性”二可当之。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精选6篇)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精选6篇)

《⼈间词话》读书笔记(精选6篇)《⼈间词话》读书笔记(精选6篇) 当品读完⼀部作品后,⼤家⼼中⼀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间词话》读书笔记(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间词话》读书笔记1 曾经,有“秋波横欲流”“魂迷春梦中”的绮丽浮靡;亦有“⽆泪可沾⼱”“飘零事已空”的悔恨悲戚;然后,有了“垂泪对宫娥”“回⾸恨依依”的亡国之哀。

倾尽“⼀江春⽔”,换来牵机毒药。

南唐李煜。

王国维谓:“不失其⾚⼦之⼼者也。

”“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

”“真所谓以⾎书者也。

” “休⾔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个笔⼒纵横,他豪放超逸、恬淡旷达;“把吴钩看了,栏⼲拍遍,⽆⼈会、登临意。

”⼀个,笔⼒雄厚,他壮志难酬、慷慨悲壮。

北宋苏轼、南宋⾟弃疾。

王国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致。

”“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 “⼈⽣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他,⾄情的楞伽⼭⼈,⾯对富贵可以轻看,⾯对仕途亦会厌倦,⾯对凡能轻取的⾝外之物⽆⼼⼀顾,但,⾯对⼼与境合的⾃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

“如鱼饮⽔,冷暖⾃知”,这才是他的《饮⽔集》。

满清纳兰性德。

王国维评:“纳兰容若以⾃然之眼观物,以⾃然之⾆⾔情。

此初⼊中原,未染汉⼈风⽓,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已。

”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学者,在⽂学、美学、史学、古⽂字学领域的成就极为卓著。

他的《⼈间词话》⼀书,突破了传统⽂化思想的束缚,⽤新的思想与眼光去鉴赏词话。

“境界”,是《⼈间词话》的核⼼——“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成⾼格,⾃由名句。

”由此观之,“境界”才是根本,只有根深⽅可叶茂。

恰如国画⼀般,意在“神”,所以王国维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间词话》读书笔记2 《⼈间词话》是王国维先⽣接受西⽅美学思想的洗礼之后,对中国旧⽂学所作的评论。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领悟五篇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领悟五篇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领悟五篇《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领悟1《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着作,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它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理论熔中西美学、文艺思想于一炉,突破清代文坛某些学派的门户之见,为中国美学、文艺理论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

他认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读了他的词论后,再去读宋词三百篇,就更能体会到诗词的意境之美。

《人间词话》虽为论词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广泛,不限于词,可以作为王氏一家的艺术论读,是对人生的反思。

它将个人自我抛入茫茫大块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恒中,让自我去面对注定的人类悲剧,甚至将自我做展示的人格分裂,作灵魂拷问,去追究人生无根茎的命数。

是作者对宇宙与人生、生命与死亡等基本人生问题讨问和思索的结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需要认清自我,选定道路,继而的执着追求和最终的顿悟。

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

关于王国维的这“三境界”妙论,百读不厌,给人深刻的启发。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领悟2在寒假期间阅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这虽然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其实是不乏深奥的文学评论书,甚至涉及谈人生、谈哲学。

我跟着飞快地通读了一遍。

王国维这本书里面最广为人知的片断是人生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雕碧树。

独上层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这儿的所谓境界是指修养或者造诣。

王国维的境界说我读中学时就知道,但那时似懂非懂,如今重读此书,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优秀3篇)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优秀3篇)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优秀3篇)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篇一书籍简介:摘抄:1、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2、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

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3、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4、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

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草共忧乐。

读书笔记:《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

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翻阅《人间词话》,不难发现王国维读了很多书,写了许多书的评论,也因此《人间词话》被誉为文学批评著作,但是我猜测,人间词话只是王国维先生的读书笔记而已。

他读一本书,摘抄语句,发表自己的感想,一开始也许他只是写给自己看的,但是记录着记录着,由于见解独到,有理有据,就成了一本评论著作。

由于我的文学功底的缺失,对本书中的一些文章有的是一知半解,有的是似懂非懂,有的则完全不知所云了,唯一记得最牢的是书中最有名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读第一遍的时候,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只是王国维的一段段评论、正文下面一条条评析、注释里一首首词作、一位位此作家和词评论家----完全凌乱的文字,“花非花、雾非雾”,所谓此话,在水一方,只能遥望。

再读几遍就会发现,此书形散而神不散,果然“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辞脱口而出而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按这本书的论述重点进行归纳整理,发现全书主要讨论了如下几大问题,最核心的,一是境界理论,二是历代词评。

先来说说境界理论,上卷的1-9节均是还有下卷的第13节均讲此理论,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

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

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

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
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王国维推崇以“境界”来品评词作水平之高下。

何谓之“境界”除了以上三点我还境界以为即是词人在作品中所构建出的一种超现实的、能为读者感知和陶醉其中的“艺术时空”。

五代北宋词是所有时代词作中最好的,因其有“境界”。

严羽“兴趣”说、阮亭“神韵”说,不如“境界”说直指根本。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情境,有物境:描绘境物可创造出一种意境,可称为“物境”;描绘人的感情,也可创造出一种意境,可称为“情境”。

有造境,有写境,前者偏浪漫主义,后者偏现实主义。

有写实家,有理想家:也即是浪漫派与现实派的辩证关系。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前者是以我心观物,一切都带上主观的色彩;后者是以物观物,看似纯粹客观,实际也是暗含感情色彩的。

无我之境须由静中得,故优美;有我之境须由动转静之时得,故雄伟。

境界可大可小,但境界小并不等于就是品级劣。

下面以朝代为顺序,总结一下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到的部分词人词作及其风格。

在他串讲晚唐五代以来各大词人,最最推崇的是五代北宋词。

他高评价的人:冯延已、李后主、欧阳修、苏东坡、辛弃疾、纳兰容若。

他低评价的人:周美成、姜白石,再等而次之则有梦窗、草窗、玉田、梅溪等人。

唐代。

一代天骄李白不仅是诗仙,他的词也独有千古。

“太白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阕”,一首小令《忆秦娥》,足以包含千百年来所有诗人的感慨和所有哲人的思索。

如果说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词人,那么温庭筠则是晚唐文化培
养出来的另一天才。

“飞卿精艳绝人”。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频洲。

”造语精致细腻,绵密隐约。

王国维对其评价是“飞卿之词,句秀也。


五代。

“冯延巳之词不是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所谓五代风格,就是指追求婉媚、言情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酒筵的词风。

而冯延巳独造清语,“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疏散闳约,“细雨湿流光”五字便能摄春草之魂,难怪他在五代词人中独受王国维赏识。

冯延巳的君主南唐中主李璟,多才多艺,善诗歌,其词“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菡萏香消,西风愁起,颇有国家之憾,我想,王国维以遗老自居,更能玩味此中深意吧。

李璟之子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正因如此,兴亡不出宫阙的经历,使他可以用整个生命去咀嚼命运的无常,一旦发言为诗词,其深厚纯绝非常人可比。

李煜难为人间之王,却极称“词中之帝”。

词之李后主而眼界始大。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业,天上人间”,这些词境的开拓以及它独特的话语方式,为宋词的繁荣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北宋晏殊词中有与诗经相近处。

欧阳永叔词与周美成相比,好比淑女之与倡优。

周美成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

秦观与晏几道词比,淮海胜于小山。

秦观词境最为凄婉:东坡咏杨花之水龙吟词这咏物词第一。

白石写景词隔了一层,格调虽高但意境欠缺,故算不上第一流作者。

梅溪、梦窗等也是类似。

北宋词名家以贺方回为最次:主要是少“真味”。

南宋词人可以比肩北宋者,唯有一幼安耳。

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

东坡词旷,稼轩词豪。

东坡稼轩之词,有雅量高致,白石弗如也。

东坡旷达在神,白石旷达在貌,刻意为之也。

苏辛为词中之狂,白石不失为狷,梅溪、梦窗、玉固、草窗等人,则皆为乡愿耳。

梅溪、梦窗、玉田、草窗等人之词,失之肤浅、平淡与
枯槁,彼等之词,一日作百首也得。

文文山之词,有风骨,亦有境界。

至于纳兰容若之词,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这本关于词的赏析的书绝不仅仅是在评判诗词,更多的时候,王国维实在给读者讲述一种生活的意义和态度。

从书的本身形式上看,这本书对自己的性格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本书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平静的感觉。

书中诗词包罗万象,喜怒哀乐常在,评词语言之细腻耐读,耐心品味这些,会让自己的心境变得开拓,在对待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琐碎或重要的事情,都会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看问题,或者说,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会更成熟。

也可以说,这就是一本好书能带给读者最大的益处吧。

经历一些事情,读一些好书,我们都会增长许多见识,增长许多智慧,《人间词话》带给我的,远远超于这些。

每一次细心的翻阅,都给人带来享受精彩绝伦的文字带来的快乐,以及思想的启迪灵魂的碰撞。

断章零语,却都是绝妙的好文章,对自己的文学修养大有裨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