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西游记》中的语言艺术与风格特点

《西游记》中的语言艺术与风格特点《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之作。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作者吴承恩借助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和独
特的风格特点,塑造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神话世界,深受读者喜爱。
首先,从语言艺术的角度来看,《西游记》展现了丰富的文学表现
技巧。
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
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例如,孙悟空被描绘成狂傲、叛逆、机
智的形象,而猪八戒则是愚蠢、贪吃、好色的形象,这些性格特点通
过作者的精湛描写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其次,从风格特点来看,《西游记》具有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情节设置。
小说中穿插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佛道思想,同时融入了对社会现
实的批判和揭露,使得作品在超凡脱俗的同时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此外,作者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方式叙述故事,使得整个作品读起来通
俗易懂,不失为一部适合大众阅读的佳作。
总的来说,《西游记》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和风格特点脱颖而出,
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生动形
象的人物塑造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吴承恩成功地打造了一部旷世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西游记》中的语言艺术和风
格特点将继续为后人所传颂,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作者:————————————————————————————————日期:浅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提纲)《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
作者吴承恩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神话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光彩夺目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其艺术魅力主要表现为奇幻和奇趣。
一、奇特瑰丽的幻想1、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2、饱蘸奇幻,游戏笔墨,成功塑造了孙悟空超凡入世的英雄形象。
3、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并在奇幻的描写中显出常情常理,折射出世态人情。
4、源于作者开放无拘的艺术思维。
二、诙谐玩世的奇趣1、《西游记》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辉映。
①孙悟空豪爽、乐观的喜剧性格.②滑稽谐趣却憨厚朴实的猪八戒形象。
2、幽默诙谐、机趣横生的对话。
3、神情、人性和自然情巧妙结合的艺术手法——人物形象的动物特征的描绘。
4、《西游记》的童真童趣有更丰富的思想文化内蕴。
浅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
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西游记》以它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把读者带进了美丽的艺术殿堂,感受其艺术魅力。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
奇特瑰丽的幻想一、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西游记》艺术特色浅析

《西游记》艺术特色浅析内容提要:《西游记》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一部神话小说,充满了浓郁、奇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它创造出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瑰丽的魔幻世界。
整部书无论是生动有趣的故事架构、曲折离奇的情节设计、丰富诡异的人物性格刻画,还是诙谐讽刺的艺术风格,以及明快、流畅、极富个性化的语言的运用,都体现出了作者吴承恩具有像他笔下的石猴一样“横空出世”的艺术想象力,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功力。
那《西游记》有怎样的艺术特色?《西游记》是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的一部辉煌的巨作,鲁迅先生把这种小说定名为“神魔小说”。
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主要是在一个假想的天地里,攫取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变幻现象作为魔术性形式来描写故事或人物,笔下的人物是离奇的,甚至是用超现实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就其本质来说,是真实的、典型的、深刻的,而且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不是凭空虚造的。
这种创作方法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
《西游记》就是用这种方法创作出来的。
《西游记》的艺术特点:第一个特点,塑造的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既有魔气,又有人气,仙气,这些是融为一体的。
第二个特点:巧妙结合故事情节,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充分深刻显示人物复杂内心世界,突出刻划人物性格,使其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第三个特点,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抨击现实,增添了故事情趣。
第四个特点:用生动贴切的对话,来突出人物性格。
第五个特点,小说虽然是长篇巨作,但是却是由许许多多的短篇小故事连缀而成。
《西游记》的缺点。
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正象社会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也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作品。
第一个缺点,小说前后对照失调。
第二个缺点,小说残留着说唱文学的痕迹。
关键词:神魔小说人物个性情节巧妙幽默对话生动贴切短篇小故事连缀《西游记》艺术特色浅析《西游记》是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的一部辉煌的巨作,鲁迅先生把这种小说定名为“神魔小说”。
有人提出疑问说“神魔小说”是否完全妥当,目前来讲,文学史家都沿用鲁迅的说法,叫“神魔小说”。
试论《西游记》的艺术特征

试论《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提纲:一、奇中见奇1、《西游记》中最突出的特色首先表现为“奇”。
从人物的造型上看,《西游记》都是怪模怪样,半人半仙(妖)的一群。
2、论长相,拿师兄弟三个来说,一个比一个酷。
3、《西游记》之奇还表现在情节发展上,往往出人意外,平中见奇,善于变化。
二、说假成真1、《西游记》作者奇情异想处处出人意外,但并不给人以虚假的感觉,这得益与他说假如真的创造力。
2、作者充分注意到人物的性格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
3、《西游记》的创造能力注意到了细节的真实,使全书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三、妙语解颐1、《西游记》另一个突出的特色是诙谐幽默,在行文中时透出种趣味。
2、孙悟空被评论家誉为“趣猴”,他的外形、他的语言,有时雅致,有时粗俗,但都恰到好处,惹人发笑。
试论《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摘要:《西游记》虽然是一部充满奇思异想的以浪漫主义为特色的神魔小说,但它却虚中见实,在奇异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表现出作者对世俗生活关注的情怀,表现出与现实世界鲜活的血肉联系。
这样,《西游记》虽然充满奇幻笔墨、游戏笔墨,但也并不只是一部让人读起来觉得好玩的书,它还能引人思索,使读者在享受娱乐的同时获得理性的感悟。
《西游记》里的人物,有无穷的本事,有他的不凡之处。
但作者在写他们超凡入圣那一面的同时,又处处注意点示他们身上的社会品性和世俗思想,写得很富有人情味。
因此读起来感到亲切,容易理解,真正赢得广大读者。
关键词:奇中见奇、异想天开、半人半仙试论《西游记》的艺术特色《西游记》能够与《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并驾共驱,跻身于“明代四大奇书”的行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不同流俗的艺术特色。
1、奇中见奇《西游记》最突出的特色首先表现为“奇”。
我们知道,玄奘法师只身取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一路见闻都是令人十分惊异的。
他在取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十分令人佩服。
这一故事本身就充满了浪漫色彩,在普通人的眼中那是一个不可再现的传奇,于是流传下来,越传越神。
浅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论《西游记》中的的艺术特色(摘要)《西游记》是一部古代神话小说,作者是吴承恩,在他充满了奇思妙想的浪漫描写方式下,成功的塑造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神话之丰富多彩,世界之神奇又美丽,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神话故事小说,里面很多有趣而又引人入胜的故事直到现在都为人称道。
如何在虚构的世界中反映现实中的人与世俗世界的情感,赋予小说中人物有血有肉的形象,正是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的体现。
一、奇思妙想1、作者创造了一个神奇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的神话世界。
2、成功的塑造出了一个个有趣的人物形象3、源于现实生活的各种奇妙幻想,又能在幻想的描写中体现现实生活的种种4、作者自身有着自由、无拘无束的写作思想二、世界描绘1、《西游记》的有意思之处是跟书中人物的形象、思想和性格相对应的。
①孙悟空的乐观、爽直②猪八戒的滑稽可笑却又憨厚。
2、人物对话幽默诙谐妙趣横生3、人物的动作神态,性格和自然的巧妙结合4、《西游记》妙趣横生中也有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蕴。
浅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前言《西游记》是一部古代神话小说,作者是吴承恩,在他充满了奇思妙想的浪漫描写方式下,成功的塑造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神话之丰富多彩,世界之神奇又美丽,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神话故事小说,里面很多有趣而又引人入胜的故事直到现在都为人称道。
如何在虚构的世界中反映现实中的人与世俗世界的情感,赋予小说中人物有血有肉的形象,正是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的体现。
《西游记》的所体现的艺术特色,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字,一个是幻,幻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另一个是趣,趣也不是一般的趣,而是奇趣。
一、奇思妙想一、超乎想象的故事情节作者吴承恩在小说中描绘了一个神奇的充满了各种神话色彩的故事的世界,书中故事通过大胆的想象和曲折的情节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美丽的充满了神话色彩的世界。
《西游记》中的艺术想象十分大胆,不止在古代小说,即使是现代小说中也很少有能与之相匹敌的,但想象又不失丰富与奇特。
元代戏剧《西游记》的艺术特点与意义

元代戏剧《西游记》的艺术特点与意义1. 引言元代戏剧《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艺术作品,它以神话传说为背景,讲述了孙悟空等主要角色四处奔波、降妖伏魔的故事。
本文将从艺术特点和意义两个方面来探讨该剧的独特之处。
2. 艺术特点2.1 创作手法多样化《西游记》运用了丰富多样的创作手法,包括舞台表演、音乐和服装等方面。
其中,舞台表演以动静结合、变幻莫测为特点,充分展现了角色形象的生动性和戏剧情节的紧凑性。
2.2 多层次的人物形象该剧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角色形象,如孙悟空勇敢机智、猪八戒贪吃懒惰等。
这些角色不仅具备传统神话故事中的特征,还展现出丰富细腻的人性。
这种多层次的人物塑造使得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2.3 精彩的戏剧冲突与情节发展《西游记》的情节设计巧妙,充满了紧张刺激和喜剧元素。
通过对戏剧冲突的构建和情节发展的安排,该剧引起观众对主要角色命运的关注,并逐渐揭示出一系列道德理念和智慧。
3. 艺术意义3.1 社会反映与思想倡导《西游记》不仅在娱乐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还通过其中所蕴含的社会反映和思想倡导来影响观众。
该剧以武士文化、佛教思想为基础,暗示了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同时传达了人性之间相互合作、善良与勇敢等价值观念。
3.2 文化传承与影响力拓展相比于其他元代戏剧,如《汉宫秋》等,《西游记》在文化传承上具有更深远的影响力。
其丰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精彩的故事情节,成为中国剧坛的经典作品,被广泛传播和演绎。
3.3 艺术创新与技术突破《西游记》在元代戏剧中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和技术手法,并对后来的戏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剧加强了音乐、表演和舞蹈等方面的呈现,推动了元代戏曲艺术向更高层次迈进。
4. 结论综上所述,《西游记》作为一部元代戏剧,在艺术特点方面展现出多样化的创作手法和形象塑造。
同时,它也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影响力。
通过对于人性探索、社会关怀以及艺术创新的体现,《西游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之一。
西游记的文学艺术特色

西游记的文学艺术特色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它的文学艺术特色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精彩的故事情节、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深入的寓言寓意以及独特的言辞风格等。
下面将分别从这些方面进行论述。
一、精彩的故事情节西游记的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以“取经西天、降妖伏魔”为主线,通过对唐僧师徒四人的艰险旅程和困境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探索和成长。
其中,孙悟空的冒险经历、猪八戒的贪吃懒惰、沙僧的沉默内敛以及唐僧的智慧善良等形象塑造极具代表性。
故事情节紧凑有趣,让读者沉浸其中,引发共鸣。
二、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西游记塑造了大量丰满的人物形象,每个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
比如,孙悟空机智聪明、善于变化的本领让人佩服;猪八戒虽然愚蠢贪吃,却温暖憨厚;沙僧沉默寡言,行事稳重;而唐僧则以智慧善良的品质充满魅力。
这些形象的鲜活塑造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可信,读者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三、深入的寓言寓意西游记以神话传说为基础,融入了许多寓言故事,通过架空的情节表达对人性、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例如,在孙悟空的冒险中,作者反复强调了“魔障”的概念,暗示人们心中的欲望和执念会阻碍自己前进的道路。
这种寓言寓意深入人心,超越了单纯的故事,使读者在娱乐的同时也能获得一种精神的滋养。
四、独特的言辞风格西游记采用了丰富多样的言辞风格,既有古典诗词的婉约唯美,又有通俗口语的幽默风趣。
其中,诗词描写了山水景色的美妙和人物内心的情感,清新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通俗口语则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各类人物的特点和性格,让人妙趣横生。
这种独特的言辞风格为西游记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综上所述,西游记作为一部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学作品,其文学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的精彩、人物形象的丰富多样、寓言寓意的深入以及言辞风格的独特等方面。
这些特色使得西游记成为了经典之作,深受读者喜爱,并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学】《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有何特色?

【古代文学】《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有何特色?《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
作者将奇人、奇事、奇境熔于一炉,构筑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一种奇幻美。
这种奇幻美,看来“极幻”,却又令人感到“极真”。
因为那些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或如现实的影子,或含生活的真理,表现得那么人情入理。
那富丽堂皇、至高无上的天宫,就像人间朝廷在天上的造影;那等级森严、昏庸无能的仙卿,使人想起当朝的百官;扫荡横行霸道、凶残暴虐的妖魔,隐寓着铲除社会恶势力的愿望;歌颂升天入地、无拘无束的生活,也寄托着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理想。
这部小说就在极幻之文中,含有极真之情;在极奇之事中,寓有极真之理。
与小说在整体上“幻”与“真”相结合的精神一致,《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电自有其特色,即能做到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如孙悟空,长得一副毛脸雷公嘴的猴相,具有机敏、乖巧、好动等习性。
他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但千变万化,往往还要露出“红屁股”或“有尾巴”的真相。
他是一只神猴,却又是人们理想中的人间英雄。
他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忍不拔、积极乐观,而又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容易冲动,爱捉弄人,具有凡人的一些弱点,乃至如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遵守“男不与女斗”的规则等等,都深深地打上了社会的烙印。
他就是一只石猴在神化与人化的交叉点上创造出来的“幻中有真”的艺术典型。
《西游记》中的神魔形象之所以能给人以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很重要的一点是注意把人物置于日常的平民社会中,多色调地去刻画其复杂的性格。
《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能“以戏言寓诸幻笔”,中间穿插了大量的游戏笔墨,使全书充满着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
这种戏言,有时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无关乎作品主旨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只是为了调节气氛,增加小说的趣味性,但有的戏占还是能对刻画性格、褒贬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提纲)《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
作者吴承恩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神话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光彩夺目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其艺术魅力主要表现为奇幻和奇趣。
一、奇特瑰丽的幻想1、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2、饱蘸奇幻,游戏笔墨,成功塑造了孙悟空超凡入世的英雄形象。
3、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并在奇幻的描写中显出常情常理,折射出世态人情。
4、源于作者开放无拘的艺术思维。
二、诙谐玩世的奇趣1、《西游记》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辉映。
①孙悟空豪爽、乐观的喜剧性格.②滑稽谐趣却憨厚朴实的猪八戒形象。
2、幽默诙谐、机趣横生的对话。
3、神情、人性和自然情巧妙结合的艺术手法——人物形象的动物特征的描绘。
4、《西游记》的童真童趣有更丰富的思想文化内蕴。
浅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
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西游记》以它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把读者带进了美丽的艺术殿堂,感受其艺术魅力。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
奇特瑰丽的幻想一、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罕有其匹的。
孙悟空活动的世界,有光怪陆离的天上神国,有幽雅宁静的佛祖圣境,有阴森可怕、鬼哭神号的阴司冥府,有碧波银浪翻滚,瑶草奇花不谢的“洞天福地”,也有富丽辉煌,水晶般的龙宫;“天龙围绕”、“花雨缤纷”的西天。
流沙河县八百里浑波涌浪,鹅毛飘不起,芦花定沉底。
火焰山县八百里腾腾火焰,即使铜脑盖,铁身躯经过也要化成汁。
观音的落伽山是在蓝色的大海上,有千万朵莲花盛开,有一片紫色的竹林护绕,有着佛国圣地的虚无飘渺之美。
孙悟空在天宫管蟠桃园时,从王母娘娘那里来的七个仙女,仿佛七只彩色的花蝴蝶,手提花篮飘然来到蟠桃园采桃,却找不到管家,原来孙悟空吃饱了桃子,变成二寸来长的小人儿,在大树梢头的浓叶下睡着了。
这种近于童话的幻境,实在是有趣,就连妖怪的洞往往也是风光绮丽。
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稀奇有趣的妖怪,如盘丝岭的蜘蛛精能从肚脐孔中骨都都冒出粘轻沾人的丝绳,满天搭个大丝篷,把人罩在当中,谁也逃不了。
黄风怪呼一吃,能吹得天摇地动,日荡星乱,河翻山崩,孙悟空在半空中似纺车儿一般乱转……真是千奇百怪,丰富多彩。
孙悟空能上天入地,穿山过海,无所不至,无拘无束。
他与二郎真君斗法,孙悟空一会儿变作一只麻雀,一会儿变作一只鹚老,一会儿变作一条小鱼,一会儿又变作一条水蛇,最后变作一座土地庙,只有尾巴不好变,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
钻到青毛狮子怪的肚子里打秋千,竖晴蜒,翻筋斗。
在灭法国与妖道做斗争,充分展示他的智慧和武艺,用铁棒变作剃刀,用毫毛变出无数理发匠,一夜之间使得国王皇后嫔妃宫女五府六部的官员,全成了秃子,因而使唐僧安全通过。
孙悟空在兴道灭僧的车迟国与三大怪进行合法斗争,各显神通,充满奇思异想。
先是比求雨,他用毫毛变一个假悟空站在那里,真身却出了元神,到天上去命令管风,管雨,管雷的神,不准帮助道士,致使道士做法失败。
后又写虎力大仙与唐僧比坐禅,行者变成一个蜈蚣去叮那道士,又取得胜利。
随后又进行“隔板猜枚”,孙悟空又将袄裙变成一口钟;将仙桃吃了只留下一个桃核;将道士变成和尚,又取得胜利。
最后又赌砍头能安上,剖腹能长完,下油锅洗澡不会烫伤,黄毛怪的头被孙悟空变成一只黄犬衔去丢在河边,最后现出原形,原来是一头无头的黄毛虎。
如此这般的笔墨真是神奇莫测,匪夷所思。
二、饱蘸奇幻,游戏笔墨,成功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人圣的英雄形象。
孙悟空属于“麟风”一类的英雄人物,他是一个来历不凡(由仙石化育而成,是日月所感,天地所生)聪明机智,神通广大的人物。
他从菩提祖师学道,学得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七十二般变化,后来又在东海龙宫获得一根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
他被二郎神捉住后,王帝下令送至斩妖台处死,结果是”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抢刺剑刳,莫想伤及其身”。
甚至他公开向如来提出:“常言道:‘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①。
火烧雷打也不能损他一根毫毛,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烧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没有把他烧成灰烬,相反却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大闹天宫时,十万天兵天将被他打的落花流水。
在天宫内“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在狮陀山被妖怪装进阴阳二气瓶,几乎丧命。
但他总是怀着必胜信心,平妖斩魔,而且豁达乐观,疾恶如仇,勇敢无敌。
值日功曹护估神称①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回;他为“人间喜仙”。
在车迟国,他主动挤国抚危,解救那些受压迫剥削的和尚,所以小僧十分感动地说:“齐天大圣,神通广大,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抗不平之事,济国扶危,恤孤念寡。
”①过火焰山时,孙悟空扇灭了火焰,保证唐僧通行西去,并特意连扇七七四十九扇,断绝了火种,使风调雨顺,为普通百姓谋利。
作者无处不饱蘸奇幻、游戏笔墨,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好又让人敬佩的神奇英雄。
三、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在奇幻的描写中折射出世态人情。
《西游记》的人物,情节,场面,乃至所用的法宝,武器,都极尽幻化之能事,但却都是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体验而来,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折射出世态人情,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作者虽儒生,此书则突出游戏……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之世态加以铺张描写”②。
例如,无限夸大孙悟空的神通,可以写他略施小技,像变戏法一样,就能使灭法国各色人等在夜间都变成秃子。
但作者并没有直截了当让孙悟空变戏法,而是让他用铁棒变剃刀,用毫毛变剃头匠,然后才分头去将那些人的头发都剃得精光。
所以《西游记》的幻想,总是这样在奇幻描写中透出常情常理,这就是它的高明之处。
①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②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七篇《明之神魔小说》第173页;四、《西游记》奇异的幻想并不单是纯技巧的运用,还源于作者开放无拘的艺术思维。
吴承恩自幼“性敏而多慧,博及群书”①,他好奇闻,阅读大量野言稗史,又喜读“善摹写物情”的唐人传奇,从中吸取营养。
后来,数奇不偶的坎坷遭遇养成他“迂疏漫浪,不比数于时人”②的愤坦疾俗的思想和傲举放浪的性格,“平生不肯受人怜,喜笑悲欢气傲然”。
在《禹鼎自序》中自述:“余幼年即好奇闻。
在童子社学时,每偷市野言稗史,惧为父师呵夺,私求隐处读之。
比长,好益甚,闻益奇。
迨于既壮,旁求曲致,几贮满胸中矣。
”《西游记》正是作者利用传统的神话题材,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爱憎的。
只有者灵妙的文心才能衍生出奇幻的文笔,全书飞动的艺术想象,让孙悟空那种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形象所传达出的意气精神,正相一致。
诙谐玩世的奇趣《西游记》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奇异想象,就要数它的趣味了。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可以说是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作品。
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山恶水,妖精魔怪层出不穷,充满刀光剑影,孙悟空的胜利也来之不易,但读者的阅读感受总是轻松的,充满愉悦而一点没有紧张感和沉重感。
一、《西游记》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辉映。
1、孙悟空的形象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乐观豪爽,所谓①周先慎《明清小说·〈西游记〉》;②鲁越、文庆《中国文学名著与文学大师》第70页.“人间喜仙”,具有一副天生的喜剧性格。
他以斗妖为乐事,以斩魔作耍子。
他修成正果时的名号叫“斗战胜佛”,真是名符其实。
战斗成了他人生的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享受。
第六十七回,写驼罗庄李老者请他除妖,他朝上唱个喏道:“承照顾了!”猪八戒就说过:“听见拿妖,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
”他不避艰险,不怕困难,明知山有妖,偏向妖山行。
猪八戒是嫉妒心很重的人物,特别对孙悟空是很少说好话的,但他也这样赞扬孙悟空,说他是个“钻天入地,斧砍火烧,下油锅都不怕的好汉”(第三十二回),他从不承认失败,失败了也仍是一个英雄。
第五十回至第五十二回写他在金兜山和独角兕大王相斗,连战一天一夜,越战越强。
就是吃了败仗,被压在三座大山之下,也从不气馁,总是满怀心胜的信心,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第七十七回写他们师徒四人被妖怪捉住,唐僧哭鼻子,说孙悟空被捉了,今番没命了。
八戒和沙僧也无可奈何,只好随声痛哭。
惟有孙悟空却笑道:“师父放心,兄弟莫哭,凭他怎的,决然无伤。
等那老魔安静了,我们走路。
”这种喜乐的精神境界总给人一种轻松愉悦感。
一个“喜”字,提示了孙悟空最重要的精神品格,这也许是古往今来无数读者喜欢孙悟空这个形象和喜欢读《西游记》一个重要原因吧。
因此,再艰苦的战斗,他都能举重若轻,当作一场游戏,第二十二回,写猪八戒在流沙河岩边与那个“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的狰狞妖怪作战,孙悟空在一旁看得技痒,小说有这样一段描写:那大圣护了唐僧,牵着马,守定行李,见八戒与那怪交战,就恨得咬牙切齿,擦掌磨拳,忍不住要去打他,掣出棒来道:“师父,你坐着,莫怕。
等老职和他耍耍儿来。
”……被行者抡起铁棒,望那怪着头一下,那怪急转身,慌忙躲过,径钻入流沙河里。
气得八戒乱跳道:“哥啊!谁着你来的那怪渐渐手慢,难架我钯,再不上三五合,我就擒住他了!他见你凶险,败阵而逃,怎生是好!”行者笑道:“兄弟,实不瞒你说,自从降了黄风怪,这个把月不曾耍棍,我见你和他战的甜美,我就忍不住脚痒,故就跳将来耍耍的。
——那知那怪不识耍,就走了。
”你看,他视战斗为“耍耍”,竟能从中品出“甜美”之味来。
可见,孙悟空与妖怪战斗,实在是兴味无穷的。
《西游记》的作者正是以与孙悟空同样的兴味无穷的态度来描写西行路上一场接一场的险恶战斗的。
第四十六回写在车迟国斗法,甚至比砍头、剖腹、下滚油锅洗澡,这样令人惊心变色的较量,在孙悟空眼里,在作者的笔下,竟也视作儿戏。
看看孙悟空是这样说的:“砍下头来能说话,剁了胳膊打得人。
斩去腿脚会走路,剖腹还平妙绝伦。
”还满不在乎地说“我当年在寺里修行,曾遇着一个方上禅和子,教我一个砍头法,不知好也不好,如今且试试新。
”说得何等轻松!等到头真的被砍下,却又从腔子里飕的一声长出一颗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