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
促进中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促进中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中学阶段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对于孩子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不仅能够改善人际关系,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
本文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角度探讨如何促进中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一、家庭的影响1. 父母示范和鼓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表达和沟通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积极示范情感表达的正确方式,比如亲密的拥抱、真诚的说话和开放的沟通。
同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接受并理解他们的情绪。
2. 倾听和共情家庭应该成为孩子倾诉和分享的温暖港湾。
父母应该积极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理解。
同时,父母也应该学会共情,即站在孩子的角度,真实地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共情有助于建立家庭内的良好沟通氛围,提升孩子情感表达的能力。
二、学校的作用1. 情感教育课程学校可以通过情感教育课程培养中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这些课程可以涵盖情绪管理、冲突解决、自我认知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己的情感,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沟通。
同时,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和互动讨论,让学生实践和运用所学的表达和沟通技巧。
2. 丰富的社交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社交活动,如团队合作、辩论赛等,激发中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沟通潜能。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相处、表达意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提供帮助他人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三、社会的支持1. 丰富的文化和艺术活动社会可以为中学生提供各种文化和艺术活动,如演讲比赛、文学阅读等,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欲望,培养他们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2. 心理咨询服务社会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包括情感表达和沟通方面的困惑。
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学会合理表达情感,并获得沟通技巧的指导和支持。
浅谈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特点及教育引导策略

浅谈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特点及教育引导策略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变化比较剧烈,所以在这方面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但一般认为,适度的、情境性的负性情绪反应,如考试中的紧张和焦虑,失恋后的悲伤等情绪是正常的。
只有那些陷于某些不良情绪体验中不能自拔、或者体验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都超过一般人、严重妨碍了学习和生活的情绪反应才被认为是有情绪障碍的。
青少年的情绪问题有很多,这里详细研究了对青少年影响较大、较普遍的几种:(一)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它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
自卑的表现有:自我评价过低。
表现在对自己的生理条件如外貌、身高以及对学习、交往等各方面,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明显不如他人。
例如,某同学在数学考试上遭受了几次打击之后就觉得自己在学习其他各科时也都不如别人了;有意识地掩饰“缺点"。
具有自卑心理的青少年往往在内心深处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并因为害怕听到别人对这些缺点的评价而逐渐变得非常敏感,常把别人一些与自己无关的言行看成是对自己的轻视。
同时,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采用回避与别人交往的方法来避免别人看出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这样的行为将导致他们失去许多朋友,很容易形成闭锁性的性格。
产生自卑的原因有:从外部环境来看,较常见的原因为适应困难而造成的学习上的失败,以及由于过高的理想和残酷的现实间的冲突所导致的优越感的丧失;从内在心理过程来看,自卑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和不当的自我评价所导致的。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更关注自己的外表、能力、自我价值、个性品质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同一性即通过修正理想自我或改变现实自我来使两者达到协调统一.同小学生和成年人相比,青少年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性程度较低。
也就是说,青少年对现实中自我的评价往往不能与所期望的理想自我的标准相匹配.因此,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就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意识和由于丧失实现理想的信心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即自卑.美国心理学家艾丽斯的ABC 理论认为,“一些负性的情绪体验如自卑、抑郁、焦虑等都是由个体对事物的某些不合理的观念造成的.”虽然人们也许不能意识到这些观念的存在,但这些不合理的期望和要求(如,“我必须是全班学习最出色的人", “所有的人都得喜欢我"等)往往很难在现实中得到满足。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情绪、情感与意志》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情绪、情感与意志》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1、简答题试述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初中生情绪的发展。
在初中生的情绪表现中,充分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点。
随着初中生心理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扩大,其情绪的感受和表现形式不再像以往那么单一,但还远不如成人的情绪体验那么稳定,表现出明确的两面性。
①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②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③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2) 高中生情绪的发展。
由于高中生认知能力、意识水平的提高,其情绪体验呈现如下特点:①情绪的延续性;②情绪的丰富性;③情绪的特异性;④情绪体验的深刻性;⑤情绪体验更加细腻。
2、单选题“点头微笑表示肯定,摇头皱眉表示否定”体现了情绪情感的_____功能。
A : 感染B : 调节C : 替代D : 信号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情绪的信号功能体现在个体将自己的愿望、要求、观点、态度通过一定的情感表达方式传递给别人并加以影响。
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实现的。
它是非言语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中具有信号意义。
3、填空题情绪与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____而产生的体验。
参考答案: 需要4、单选题新教师上讲台慌乱属于_____。
A : 激情B : 心境C : 应激D : 理智感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有两种表现:一是目瞪口呆,手足失措,陷于一片混乱之中;一是急中生智,冷静沉着,动作准确有力,及时摆脱险境。
新教师上讲台慌乱属于第一种表现5、填空题情感包括理智感、道德感和____。
参考答案: 美感6、简答题简述意志品质。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 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2) 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果断性是指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的品质。
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

第二节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一、情绪与情感(填空)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二、情绪与情感的分类(选择)(一情绪分类)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不同,一种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基本形式,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同,可以吧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后一种分类被较多采用,下面逐一进行阐述。
1.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
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值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被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成为情绪生活的主导。
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说的就是这种情绪状态。
2.激情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狂喜、暴怒、恐怖、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
他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如暴跳如雷、浑身战栗、手舞足蹈等。
3.应激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一种激素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二)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作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理智感是在认知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三、情绪理论(选择)(一)早期的情绪理论1.詹姆斯--兰格理论把他们的理论成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即詹姆斯--兰格情绪学说。
2.巴甫洛夫的动力定型理论3.坎农--巴德学说(二)情绪的认知理论1.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
2.沙特赫的两因素情绪理论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四、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选择)(一)抑郁所谓抑郁就是人们常说的忧郁,它是一种以情感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状态。
(二)焦虑所谓焦虑是指当一个人预测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中学生情感发展特点

中学生情感发展特点《嘿,聊聊中学生情感那些事儿》身为一名中学生,对于咱们这个年纪情感发展的特点,那我可真是太有感触啦!就好像是一场充满奇妙冒险的旅程。
首先呀,咱们中学生的情感那真是像夏天的天气一样,说变就变。
前一秒可能还开开心心,和同学有说有笑,后一秒没准就因为老师的一句批评,或者和同学的一点小矛盾,立马晴转多云,甚至下起“瓢泼大雨”。
有时候自己都觉得这情绪变得也太快啦,连自己都跟不上节奏。
然后呢,这暗恋的小情愫也在心底偷偷萌芽啦。
看到隔壁班那个打篮球超帅的男生,或者是文艺汇演上跳舞超美的女生,那小心脏就开始“砰砰”乱跳。
每天都期待能在校园的某个角落偶遇,哪怕只是远远看一眼,都能兴奋一整天。
不过也就是在心里默默喜欢,最多和几个好闺蜜、好哥们偷偷分享一下这种甜蜜的小秘密。
但是啊,这友情在咱们中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那可是超级重要的存在。
和好朋友一起上厕所那都是基本操作。
要是好朋友和别人走得近了点,心里就开始犯嘀咕,觉得是不是自己被冷落啦。
不过也就是一会儿的事儿,下一秒又和好朋友手拉着手一起去小卖部买零食了。
还有啊,对父母的情感也变得有点复杂。
有时候觉得他们好啰嗦,管得好多呀,但是真要是在外面受了委屈,第一个想到的还是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
这时候就觉得,哎呀,还是爸爸妈妈最好啦。
咱们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就是这么丰富多彩,有时候会因为一点小事痛哭流涕,有时候又会因为一点小惊喜开怀大笑。
就像是一场色彩斑斓的梦,充满了惊喜和未知。
还记得有一次,我因为考试没考好,心情超级低落。
就一个人坐在操场边上发呆,结果我的好朋友们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围着我讲各种笑话逗我笑,还鼓励我说下次一定能考好。
那一刻,我真的觉得有他们真好呀!总之,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就是充满了多变、懵懂、珍贵和有趣。
这是我们人生中一段十分特别的经历,让我们笑着、哭着、成长着。
嘿嘿,这就是我眼中的中学生情感那些事儿,你们是不是也这么觉得呢?。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引言概述: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的阶段,心理发展具有其特有的特点。
了解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一、认知发展1.1 初中生思维逐渐从具体向抽象发展初中生开始能够理解更加抽象的概念和思想,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
1.2 学会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初中生开始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找到解决方案。
1.3 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初中生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对事物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二、情感发展2.1 情绪波动较为明显初中生由于身心发育不平衡,情绪波动较为明显,容易出现情绪化的行为。
2.2 开始关注自我认同初中生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社会认同,对自己的外貌和性格有更加敏感的认识。
2.3 开始建立人际关系初中生开始建立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需要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冲突和问题。
三、社会发展3.1 开始独立思考和行动初中生逐渐脱离家庭依赖,开始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够独立处理一些日常生活问题。
3.2 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初中生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对社会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3.3 开始形成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初中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形成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愿意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四、性格发展4.1 开始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初中生在青春期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有明显的个性和特色。
4.2 开始独立思考和决策初中生开始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不再完全依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4.3 开始培养自信和自尊初中生在性格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培养自信和自尊,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五、行为发展5.1 开始形成自己的行为规范初中生在行为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
5.2 开始培养自律和责任感初中生需要培养自律和责任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承担后果。
5.3 开始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初中生需要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在不同社会环境中自如地行为和交往。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在中学阶段,学生们经历了许多情绪和情感方面的变化。
以下是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主要特点:1.情绪稳定性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情绪逐渐变得更加稳定。
他们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轻易地表现出喜怒哀乐。
对于挫折和失败,他们能够更加冷静地面对,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2.情绪表现性增强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的情绪表现更加丰富。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并适当地表达出来。
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3.情绪调节能力发展中学生逐渐学会了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在面对挫折和负面情绪时,他们能够采取积极的策略,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寻求帮助等。
这种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他们在面对压力时保持冷静,提高适应能力。
4.情绪与社会认知的结合中学生在社会认知方面的发展也促进了他们情绪的发展。
他们逐渐了解到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是如何影响人际关系的,并且能够更好地解读他人的情感表达。
这有助于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表达自己,同时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意愿。
5.自我意识情绪随着自我意识的提高,中学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情感。
他们开始理解自己的性格、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等,并以此为基础来塑造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种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促进个人成长。
6.情感理解加深中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能够理解情感的复杂性和多维度性,并尝试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处理情感问题。
这种深入的情感理解有助于他们在面对情感挑战时采取更为恰当的应对策略。
7.情感表达多样化中学生的情感表达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他们能够运用更加丰富和恰当的情感表达方式来传递自己的情感。
在与人交往时,他们可以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情感表现,以适应不同的情境和对象。
这种情感表达的多样化有助于促进他们与他人的有效沟通。
8.对人际关系更敏感中学生对于人际关系变得更加敏感。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影响,并尝试通过沟通和合作来解决人际冲突。
中学生情绪特征

中学生情绪特征中学生是处于青春期的群体,他们的情绪特征十分丰富多样。
他们经历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面对着学业和人际关系的压力,因此他们的情绪会有很大的波动。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学生的情绪特征。
一、焦虑中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他们常常为考试成绩、升学方向等问题而感到焦虑。
有些中学生在备考期间会出现紧张、恐惧、不安等情绪,甚至出现失眠和食欲不振的症状。
他们担心自己的成绩影响未来的发展,因此会时常处于焦虑之中。
二、兴奋中学生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群体,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兴奋感常常伴随着他们的日常生活。
无论是在学校的活动中还是与朋友相处时,他们都能感受到兴奋和激动的情绪。
他们对待生活充满热情,积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
三、喜怒无常中学生的情绪波动较为剧烈,喜怒无常是他们情绪特征的一部分。
他们可能因为一点小事而情绪低落,也可能因为一点小事而情绪高涨。
他们的情绪往往与他们的内心感受密切相关,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可能会感到沮丧和愤怒,而在取得进步和成功时则会感到开心和满足。
四、敏感中学生对外界的变化和他人的评价比较敏感。
他们往往对他人的话语和行为有着较强的反应,会因为他人的评价而产生自我怀疑、自卑甚至自责的情绪。
他们对自己的形象和形象的塑造非常敏感,对别人的关注和赞美也有着强烈的需求。
五、孤独在中学阶段,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他们可能面临着与同学的矛盾、与老师的隔阂、与父母的沟通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此外,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想意识也可能与周围的环境不同,这也使得他们感到与他人格格不入。
六、烦躁中学生往往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和社交压力,他们可能会感到烦躁和不安。
他们可能会因为功课太多而感到压抑和无奈,也可能因为与同学的冲突而感到烦躁和不满。
这种情绪常常伴随着他们的日常生活,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困扰。
总结起来,中学生的情绪特征是多样且复杂的。
他们经历着身心上的变化,承受着学业和人际关系的压力,因此他们的情绪会有所波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
一、情绪与情感(填空)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二、情绪与情感的分类(选择)
(一情绪分类)
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不同,一种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基本形式,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同,可以吧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后一种分类被较多采用,下面逐一进行阐述。
1.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
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值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被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成为情绪生活的主导。
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说的就是这种情绪状态。
2.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狂喜、暴怒、恐怖、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
他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如暴跳如雷、浑身战栗、手舞足蹈等。
3.应激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一种激素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二)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作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认知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三、情绪理论(选择)
(一)早期的情绪理论
1.詹姆斯--兰格理论
把他们的理论成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即詹姆斯--兰格情绪学说。
2.巴甫洛夫的动力定型理论
3.坎农--巴德学说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1.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
2.沙特赫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四、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选择)
(一)抑郁
所谓抑郁就是人们常说的忧郁,它是一种以情感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状态。
(二)焦虑
所谓焦虑是指当一个人预测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主要表现为紧张不安、忧虑、烦恼、害怕。
(三)强迫
这里所说的强迫,并非指强迫症,而主要是指出自内心,虽无意义却反复出现,但有时也能定制和摆脱的某些观念和行为。
它属于一种意志上的心理问题。
自我强迫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这两方面。
强迫观念主要表现为对已做妥的事情感到不放心,如出门后又回到门前,检查一下门是否锁好了;对当前事物常常联想到一些可怕或不详的情景,如看到安全行驶的汽车,有时会联想到严重的车祸;脑子里经常浮现过去的某段经历;明知没有必要研究,却反复思考,如“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强迫行为则是屈服于强迫观念的具体动作。
如过渡洗手,认为手总是越洗越干净,于是一遍一遍反复洗手。
(四)恐惧
恐惧作为一种心理问题,是指对某种特定对象或境遇产生了强烈、非理性的害怕。
(五)易怒
所谓易怒就是指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
五、中学生情绪的特点(选择)
(一)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青少年情绪情感最突出的特点是其两极性的表现。
霍尔把青春期说成是疾风怒涛期
1.外部情绪的两极性
(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2)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
(3)内向型和表现性共存
2.内心表现的两极性
3.意态的两极性
4.人际关系的两极性
5容易移情
移情,又称感情移入或同理心,即当一个人感知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同的情绪
(二)
1.心理性断乳和反抗期理论
何林渥斯最先使用了“心理断乳”这个名词。
他将青少年期看成是由儿童期到成人期的过渡时期,并指出对这一过渡时期的实质如果认识错误的话,就会引起生理疾病或心里不适应。
(2)彪勒的反抗期理论。
彪勒蒋青少年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十一否定倾向为主的青年前期,他称之为青春早期;第二时期是以肯定倾向为主的青年后期,他称之为青春晚期2.反抗情绪的表征特征
代沟指两代人之间存在的某些心理距离或隔阂。
代沟现象明显地出现在青少年期。
(三)情绪、情感不平衡性
1.情绪、情感不平衡性的阐述
2.从情感不平衡向情感稳定发展
(1)中学生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逐渐提高。
(2)中学生的情感发展逐步带有文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
六、良好情绪的标准与培养
1.赫洛克提出的四点标准
2.科尔提出的四点标准
3.日本的关忠文提出的标准
(1)在客观评价自己的基础上能控制一时的情绪和欲望
(2)能够设计现实生活,敢于面对现实。
(二)良好情绪的培养
(1)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时中学生情绪情感成熟的核心。
(2)跑自己永远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基调,培养幽默感。
(3)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4)使自己的情绪得恰当的表现,达到心理的相对平衡状态。
七、情绪调节
(一)情绪调节的定义及内容(选择)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情绪调节包括具体情绪的调节,唤醒水平的调节和情绪成分的调节三部分。
情绪调节包括所有正性和负性的具体情绪。
例如快乐、兴趣、悲伤、愤怒、恐惧、抑郁、焦虑等。
情绪调节也包括个体对自己情绪的唤醒水平的调节。
一般认为,主要是调节过高的唤醒水平和强烈的情感体验;但是。
一些较低强度的情绪也需要调节。
情绪调节的范围相当广泛,它不仅包括情绪系统的各个成分,也包括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和行为等。
(二)情绪调节的类型(选择)
1.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
从情绪调节过程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
内部调节来源于个体内部,如个体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调节;外部调节来源于个体以外的环境,如人际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自然的等方面的调节
2.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
根据情绪调节的不同作用可分为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
休整条街主要指对负性情绪所进行的调整和修复,如降低狂怒的强度使之恢复平静。
维持调节主要指人们主动地维持对自己有益的正情绪,如兴趣、快乐等。
增强调节指对情绪进行积极的干预。
这种调节在临床上常被采用,如对抑郁或淡漠进行增强调节,使其调整到积极的情绪态度。
3.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
4.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
(三)情绪调节的内容及策略(选择)
1.生理调节
2.情绪体验调节
3.行为调节
4.认知调节
5.人际调节
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还表现在情绪的激活*限、情绪的易感性和情绪的生理唤醒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