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稿(原创)

合集下载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稿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稿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底稿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中医称之为“消渴”,即消瘦烦渴之意,现代医学发现它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而引起的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进而糖大量从尿中排出,并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头晕、乏力等症状。

进一步发展则引起全身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威胁身体健康。

一、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

然而,并不是每个患者都具有这些症状,有的人甚至仅出现并发症的表现,如突然食物模糊、反复感染、肢体溃烂、肾功能损害等等。

二、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综合作用导致的代谢性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作用缺陷,进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血糖若长期控制不好,可导致多种严重慢性并发症:1.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血管疾病发生年龄提前,病变更为严重。

2.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4. 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5. 糖尿病严重可导致神经病变和下肢坏疽等。

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 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如口渴、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2.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

3.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 11.1mmol/L 。

4. 没有明显症状者,只要2次血糖化验结果达到以上标准,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四、为什么要重视餐后血糖由于糖尿病早期常仅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正常,仅查空腹血糖将会导致漏诊。

因此,40岁以上者应每年查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

五、控制血糖的饮食方案 1. 主食:根据自己的劳动强度或活动强度制定全天饮食。

职业男性一天以350~450克谷类食物为妥,女性为300~400克。

糖尿病知识讲座发言稿

糖尿病知识讲座发言稿

糖尿病知识讲座发言稿糖尿病知识讲座发言稿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总不得不需要用到发言稿,发言稿是在一定的场合,面对一定的听众,发言人围绕着主题讲话的文稿。

你知道发言稿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糖尿病知识讲座发言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糖尿病知识讲座发言稿1敬爱的评委,亲爱的同仁们: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高血糖状态;临床主要表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人群易发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如:家族遗传、肥胖、能量摄入增加和体力活动减少、人口老龄化及高血压高血脂。

其中,肥胖、能量摄入增加和体力活动减少又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很早就有专家用五架马车来形容糖尿病的治疗手段,这五架用来和糖尿病战斗的马车就是“糖尿病教育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糖尿病监测”。

今天将针对“运动治疗”来给大家予以讲解。

一、运动治疗基础:1、运动时肌肉和肝脏要分解糖原,血糖就下降了,长期保持运动就有积累的降糖效果。

2、运动锻炼可以使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就增强了。

3、运动消耗能量,降低体重,减少脂肪,血脂改善,最终降低血糖。

4、运动锻炼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改善全身状况。

二、运动治疗适应人群1、病情控制稳定的2型糖尿病2、体重超重的2型糖尿病3、稳定期的型糖尿病4、稳定期的妊娠糖尿病三、那些糖尿病患者不适宜运动不恰当的运动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运动需要一定的场合、时间,病人体力较弱,运动难以坚持等等,最后可能使患者选择休息而不参加活动,这些因素都会使运动疗法的效果受到影响。

1、病情控制不佳,血糖很高或血糖波动大的患者。

2、有急性病发症的患者,如:急性感染、酮症酸中毒等。

3、有严重慢性病发症的患者,如:心、肾功能衰竭、严重视网膜病变、下肢大血管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毒高血压等。

四、运动“三部曲”?1、运动前热身:在正式运动前先做15分钟热身活动,如伸腰、抬腿、慢走等使肌肉先活动起来,避免肌肉拉伤。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模板3篇范文.doc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模板3篇范文.doc

【演讲稿范文】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髙,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悄悄的潜入,成为危害健康的阴影。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供大家参考选择。

糖尿病健康教弃知识讲座模板1核心提示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出现髙血糖,是因为胰岛素抵抗(敏感性下降)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胰岛素数量下降),从而使血液中的血糖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

而长时间的高血糖可进一步加重胰腺内分泌胰岛素的细胞的负担,使这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下降和提前衰竭,血糖进一步升高,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别忽视隐藏在体内的凶恶杀手一一血脂紊乱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而引起血糖异常升髙的疾病。

实际上,胰岛素不仅掌管着血糖的髙低,它还是我们身体内英他两大类物质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主要调控因素。

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的生物调节作用发生障碍,常伴有脂质代谢的紊乱,岀现脂质代谢异常,俗称“髙血脂”。

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脂质代谢异常是甘汕三酯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身体中的好胆固醇)的下降。

而血脂紊乱不仅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给血糖控制带来困难,还会加快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是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多长时间检査一次血脂?正常人可以每2年检査一次血脂。

40岁以上的人应每年检査一次。

有家族史的(亲人中患有冠心病脑中风)、肥胖、长期吃糖太多、长期吸烟、酗酒、习惯静坐(办公室工作人员),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如司机),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髙血压、脑血栓及已患有血脂紊乱的病人,应半年或更短时间立期检査血脂。

査血脂要注意什么?要求在采血前一天晚10点钟开始禁食,于次日早上9点至10点钟采静脉血,也就是应空腹12小时以上、晨间取血。

还应注意取血化验前的最后一餐必须忌用髙脂食物,不能饮洒,因为饮酒能明显升高甘油三酯浓度,导致化验结果有误差;应在生理和病理状态比较稳立的情况下进行化验,因为血脂水平可随一些生理及病理状态变化。

如创伤、急性感染、发热、心肌梗死、妇女月经、妊娠等。

糖尿病健康宣教演讲稿

糖尿病健康宣教演讲稿

糖尿病健康宣教演讲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糖尿病健康宣教演讲稿糖尿病健康宣教演讲稿(通用3篇)糖尿病健康宣教演讲稿篇1各位:我们今天讲糖尿病,没有糖尿病的人,要预防它发生,有糖尿病的人,要预防它的发展,它的进展。

糖尿病健康教育讲稿

糖尿病健康教育讲稿

糖尿病健康教育讲稿标题:糖尿病健康教育讲稿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从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饮食控制、药物治疗、运动锻炼和日常护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糖尿病的基本知识1.1 糖尿病的类型: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前者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后者则是胰岛素抵抗导致。

1.2 症状表现:常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疲劳、视力模糊等,需及时就医确诊。

1.3 血糖监测:患者应定期检测血糖水平,了解自身病情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饮食控制2.1 合理饮食:建议患者控制糖分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2.2 饮食禁忌:避免高糖高脂食物,限制饮酒,控制饮食热量,避免过度饥饿或过饱。

2.3 定时进餐: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三、药物治疗3.1 胰岛素注射: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2型糖尿病控制不佳者,需要定期注射胰岛素。

3.2 口服药物:2型糖尿病患者可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等。

3.3 注意副作用:药物治疗应遵医嘱使用,注意药物副作用,定期复查血糖和相关指标。

四、运动锻炼4.1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4.2 强度控制:运动时应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或过度运动,避免低血糖发生。

4.3 定期锻炼: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保持运动习惯。

五、日常护理5.1 定期复诊:患者应定期复诊,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2 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需要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5.3 家庭支持:家人应给予患者理解和支持,共同关注患者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

结语:通过健康教育,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掌握管理疾病的方法,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演讲稿范文(精选)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演讲稿范文(精选)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控制疾病的能力,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提供一份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读者。

正文内容:I. 糖尿病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知识1. 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长期高于正常范围。

2. 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和妊娠期糖尿病等多种类型。

3.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数据:目前全球有约4.23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6.31亿。

II. 糖尿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1. 病因: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

2. 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肥胖、遗传因素、缺乏锻炼、不良生活习惯等都可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III.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和诊断标准1. 早期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疲乏、视力模糊等。

2. 诊断标准: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

IV. 糖尿病的并发症及其预防管理1. 心血管并发症: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

预防管理策略包括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调节血脂等。

2. 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等。

预防管理策略包括控制血糖、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等。

3. 肾脏病变: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预防管理策略包括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控制蛋白质摄入等。

4. 眼部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预防管理策略包括控制血糖、定期眼底检查等。

5. 足部病变: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预防管理策略包括保持足部卫生、定期检查足部状况等。

V. 糖尿病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1. 饮食:糖尿病患者应限制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适量摄入膳食纤维和低脂肪蛋白质。

2. 运动:适度而规律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控制体重和改善心血管健康。

3. 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医生会制定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糖尿病讲座发言稿范文

糖尿病讲座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朋友、各位病友: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糖尿病这一严重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

在此,我将结合糖尿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为大家带来一场健康教育讲座。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分为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二型糖尿病则多见于中老年人,与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糖尿病的预防1. 健康饮食:合理搭配膳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以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4.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

二、糖尿病的诊断1. 空腹血糖≥7.0mmol/L;2.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3. 糖化血红蛋白≥6.5%。

符合以上任意一项标准,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三、糖尿病的治疗1.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磺脲类、双胍类、胰岛素等。

2. 饮食治疗:严格控制饮食,合理搭配膳食,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

3. 运动治疗:坚持适量运动,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4. 心理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减轻心理负担。

四、糖尿病的日常管理1. 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自身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3. 遵医嘱:按照医生指导用药,不要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各位朋友,糖尿病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糖尿病的困扰。

在此,祝愿大家身体健康,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老年人糖尿病健康讲座内容

老年人糖尿病健康讲座内容

添加标题
定期监测血糖: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血糖控制稳定。
添加标题
合理饮食和运动:药物治疗的同时,老年人应注意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评估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效果
了解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发现低血糖和高血糖的预警信号
糖尿病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于青少年,2型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妊娠期糖尿病则发生在孕妇身上。
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等手段,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更容易患病
其他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等,可辅助降糖
注意事项:遵医嘱用药,避免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添加标题
遵医嘱用药:老年人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降糖药物,不要随意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
添加标题
注意药物副作用:降糖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老年人应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
肥胖:肥胖人群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胰岛素分泌不足
糖尿病的常见症状
多尿:尿量增多,尤其是夜间更为明显
疲劳:由于血糖水平升高,导致身体疲劳、乏力
口渴:饮水增多,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
视力模糊:由于血糖水平升高,导致视力模糊或眼前出现黑影
控制总热量摄入:根据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稿(原创)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是现代的五大文明病之一。

糖尿病是其中的一个,然后是高血压,高血压的患病率比糖尿病要高,我们全国有高血压的病人是1.6个亿。

糖尿病比高血压复杂一些,所以尽管只有四千万,但是很难控制。

另外还有肥胖、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

目前全球有1.7亿糖尿病患者,我国是世界上3个糖尿病最多的国家之一,有4000万糖尿病患者,另外还有四千万的糖尿病前期的人。

比2000年翻了一倍。

高血糖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

得了糖尿病以后,冠心病、脑中风、尿毒症的发病率都大大增加。

糖尿病还可以引起微血管的病变,造成失明。

糖尿病影响到血管,下肢的血管如果堵了,或者再加上有末梢神经炎,很容易变成糖尿病足,引起截肢。

所以,我们作为糖尿病患者必须更多的了解糖尿病,了解糖尿病的危害什么是糖尿病?很多人认为,糖尿病不就是尿里有糖吗?不完全对。

得糖尿病的病人,有的人尿里有糖,但是尿里有糖的人,不一定是糖尿病。

反过来讲,有的人血糖很高,可是尿里没糖,所以得糖尿病的依据必须是血糖增高才算是糖尿病。

胰腺里面有很多种细胞,其中有一个Beta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

这个象征把那个胰腺放大了,这是胰腺。

胰腺里面有很多黄像是小钥匙,这个小钥匙代表胰岛素,血液里面流动的,有胰岛素,还有白的方块,代表吃饭以后吸收的血糖,血糖到我们吃饭吸收进去以后,要进入到细胞,被细胞所利用,这样我们才能活着。

但是血糖进入细胞,必须有胰岛素开路,没有胰岛素开路,血糖就进不了细胞。

如果胰岛素不能正常产生,或身体不能正常利用胰岛素,也就是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抵抗时,就会发生糖尿病。

2型糖尿病经常同时存在这两种情况。

诊断糖尿病有两种标准。

一是看空腹血糖,一是看服75克葡萄糖以后两个小时的血糖。

空腹血糖指的是血浆的葡萄糖,因此要诊断糖尿病,要抽静脉血。

对于没有症状的人,需要查两次。

对已经有症状的人,一次就可以确定。

假如你查出来血糖是7.0,你一定要跟大夫说,再给我查一次血糖,过一个礼拜再查一次,如果还大于7.0,两次超标,就是糖尿病了。

血糖的单位有两种,一种叫做毫摩尔/升,一种叫做毫克/分升。

如果给大家的化验单上,七、八、九啊,十几,那就是毫摩尔/升,假如是几十到一百多、二百多,那叫做毫克/分升。

毫摩尔/升和毫克/分升这两种单位有一个换算方法很容易记,这是七,这是十一,七加十一等于十八,这就等于毫克/分升,这样大家就好记了。

糖尿病的症状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消瘦,有些患者有明显的症状,但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都没有感觉。

糖尿病分为4个类型,包括1型、2型、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我们多数都是2型糖尿病,1型儿童多见。

妊娠糖尿病是指怀孕期间发生的糖尿病,其他类型包括胰腺炎、药物等引起的血糖高,比较少见。

2型糖尿病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多见于成年人;发病很缓慢,症状不明显,不容易被发现;常有胰岛素抵抗;口服药有效糖尿病可以引起很多并发症,如前面说到的中风、心梗、失明、截肢等,下面我们将详细讲并发症的知识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有这几种: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急性感染、高渗综合征、低血糖等,最常见的是低血糖酮症酸中毒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使血糖不能利用,只能燃烧脂肪,从而产生很多酸性代谢产物造成的。

一般1型糖尿病发生较多,2型患者在病情较重或感染时也会有。

如果出现恶心、厌食、呕吐等情况时,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

这个人心慌、哆嗦,出汗,是发生低血糖了。

低血糖重了可以昏迷。

我们要把高血糖让它治疗到接近正常,但是我们希望尽量少发生低血糖。

血糖小于2.8毫摩尔/升就可以诊断低血糖,但是有的人,血糖往往不到2.8,一测血糖四点几,也有这些症状,这叫低血糖反应。

本来血糖太高,下降的太快了,就出低血糖反应了,这个也要重视。

大家如果有心慌,出虚汗,这种情况下,我们得赶紧吃点糖,或者喝点甜的饮料,来补充一下。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最好赶紧测一下血糖,看看到底多少。

如果家里没有血糖仪或症状很厉害,那就赶紧吃点糖块、水果、点心或喝点饮料。

如果还是不好,就得赶紧到医院。

这是大血管并发症,有冠心病、中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原因,很多患者都会发生心梗、中风。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是没有糖尿病人群的2~3倍。

心肌梗死,脑梗死都挺可怕,怎么样预防呢?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适当运动、要戒烟、戒酒,控制血糖正常、血压正常、血脂也正常,以前有过脑梗塞的人,有过冠心病的人,坚持吃一点阿司匹林,预防再梗塞。

这是微血管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肾病。

另外还有神经并发症视网膜病变和肾病都属于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病变严重时会引起失明,肾病严重会导致尿毒症,但这些疾病早期都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需要定期检查。

神经并发症虽然看起来不致于致命,但严重时可能疼痛难忍或下肢毫无知觉。

得了糖尿病要全面的治疗,对治疗糖尿病,我们提出来五驾马车,有的说是五大原则。

第一,得糖尿病,首先大家要听课,我们把最基本的知识教给你们。

第二,控制饮食,第三,适当运动;第四:大概80%到90的人,都要采取药物治疗。

最后:治得好治不好,不是凭你的感觉,要测血糖。

为什么糖尿病教育很重要,因为糖尿病是个终身病,而且它跟吃饭和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人不懂怎么正确吃饭怎么正确运动,不可能每个人后面跟着一个医生,所以一定要学习,你们自己在控制疾病中占一半的重要性。

一定要主动的学习糖尿病知识,通过多与医生交流,多读糖尿病相关书籍,杂志,多与病友交流等方式。

你学习的知识越多,糖尿病就容易控制,你的生活质量越高,也就越长寿。

一定要主动的学习糖尿病知识,通过多与医生交流,多读糖尿病相关书籍,杂志,多与病友交流等方式。

你学习的知识越多,糖尿病就容易控制,你的生活质量越高,也就越长寿。

其次是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有一句话,叫管住嘴,也有人说少吃一点。

管住嘴有什么好处?管住嘴可以能够让你的血糖降低一点,甚至于血压也能轻度的降低一点,而且你不吃那些个动物内脏这些脂肪的话,血脂也会好一点,所以管住嘴就可以少吃一点药,让你更健康。

合理饮食要控制总热量,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清淡饮食。

每天给我们供给能量的有3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由主食,如米饭、馒头供给的,蛋白质主要由肉、蛋、奶供给,而脂肪主要由油、肥肉等供给。

这三种营养素供给能量的合理比例是碳水化合物60%左右,蛋白质15%左右,脂肪25%左右。

碳水化合物应该是主要的供能物质,为什么呢?因为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分解后没有代谢废物,完全不会增加肝肾负担,所以是人最理想的能量来源。

哪些食物中含有碳水化合物呢?包括谷类,如米面,糖类,水果类,薯类,比如土豆等。

糖类、水果糖尿病要少吃,米面和薯类升血糖速度也比较快,但不能因为升糖快就少吃或不吃,如果选择合适的品种,如燕麦、荞麦和其他粗粮,对血糖会很有好处。

总之,米面等主食类应作为糖尿病的主要能量来源我们都知道,运动对我们非常有益,运动让你精力更加充沛,帮助你能够减轻体重,帮助你降低血糖,改善你的情绪,运动的时候心情会比较好,所以运动能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也能够提高生活质量。

当然,我们80%以上的人不能不吃药,口服降糖药有四大类。

有一类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这里边有磺脲类和格列奈类,这都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

还有一种增加葡萄糖利用的,叫做二甲双胍。

这个是糖苷酶抑制剂,抑制碳水化合物吸收的,叫拜唐苹。

还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噻唑烷二酮类中国人主要吃淀粉类食物比较多,如米饭、馒头。

国外吃肉多,所以蛋白质和脂肪比较多。

所以说拜唐苹适合中国人饮食结构咱们每天都要吃四两到五两的粮食,吃完饭后,肠道里面的糖吸收到血管里,血糖就高了。

粮食如果在肠道吸收的越慢,餐后血糖就不会太高。

拜唐苹就是减慢糖在小肠吸收的,它抑制淀粉变成葡萄糖,让它变糖的速度很慢,这样糖吸收就慢了,餐后血糖就不高了。

另外,因为拜唐苹不吸收入血,安全性非常好,不损害肝肾,不发生低血糖,还能用于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这个病很复杂,有的时候我们要跟家属一起共同来面对。

所以自己是最重要的医生,家人也是最重要的同盟军。

因为糖尿病是个终生病,而且这个病可以自己帮助自己,自己能够做半个医生。

所以一定要跟家里人一起,共同学习,共同面对,充分理解,积极配合,互相鼓励,互相监测。

有一些糖尿病常见的误区,有的人只重视药物治疗,忽视饮食运动,对不对?当然不对有的人就说我饮食控制,样样都不敢吃,这样对不对?也不对。

其实样样都可以吃,只要掌握适量。

有的人没有坚持正规的治疗,哪儿有保健品我就买,结果买来买去眼睛看不见了,血糖根本就没控制好,所以不要拿自己当实验品。

很多打着中药的牌子,实际上里边都加了西药。

中医是好的,药也是好的,但是加了多少西药,应该透明的告诉大家。

好多人测血糖只测空腹血糖,实际上,餐后血糖也很重要,糖尿病早期如果只测空腹血糖很可能漏诊糖尿病。

好多研究发现,餐后血糖高可以促使心血管并发症发生。

还有好多人只重视血糖,我们必须全面控制血糖、血脂、血压。

关于胰岛素也有很多误解,好多患者认为胰岛素有成瘾性,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胰岛素是体内分泌的激素,没有成瘾性,所以该用的时候就要用的有些人觉得血糖高是吃主食多造成的,实际上,饮食控制是对总热量的控制,碳水化合物供给能量应达到50~60%。

通过适当运动或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拜唐苹可以很好的控制餐后血糖。

如果各项指标都能达标,杀手就没招了,体重能达标,血糖能达标,血压能达标,血脂也能达标,胰岛素也能减轻,血液的粘稠度也能达标。

比方说得心脑血管病的人,我们建议他吃一点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有两种,一种是国产的,25毫克或40毫克的。

一种是进口的,叫拜阿司匹灵,100mg一片。

拜阿司匹灵一天吃一粒,服用比较方便副作用比较小,预防脑梗塞、心肌梗塞的力度比较强。

我们来看看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第一种危险人群,肥胖、超重,这种人容易得糖尿病。

第二种,父母有糖尿病的也是危险人群。

第三种,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第四种有高血压,血脂不正常的。

第五种原来曾经血糖高的,就是糖尿病前期的人。

第六种就是曾经分娩过八斤以上婴儿的妇女。

我们来看看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第一种危险人群,肥胖、超重,这种人容易得糖尿病。

第二种,父母有糖尿病的也是危险人群。

第三种,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第四种有高血压,血脂不正常的。

第五种原来曾经血糖高的,就是糖尿病前期的人。

第六种就是曾经分娩过八斤以上婴儿的妇女。

肥胖也是富贵病的一种,肥胖的人经常同时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尤其是苹果型肥胖的人,就是腰粗的人非常危险,很容易得心脑血管病。

如果是危险人群怎么办,危险人群每年要静脉抽一次血糖,看看血糖要正常,那我们今年就放心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