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物技术概要-华理生物技术课程-生物药物工程08版
生物药物概述

蛋(白3质)工造程(血pro功tein能en药gin物eering) 是性(利 质4用和)基功生因能工更长程加因手完段善子,的类包蛋括白药基质物因分的子定。点突变和基因表达对蛋白质进行改造,以期获得 (5)重组蛋白和多肽类激素
微生物 药物
海洋 物
4.合成半 合成生物 药物
氨基酸 半合抗
第一节 生物药物的研究范围
一、生物药物的发展简史 1. 传统生物制药技术阶段
(Traditional biopharmaceutics)
指从生物材料粗加工制成粗制剂阶段。 (1)公元4世纪葛洪《肘后良方》
—海藻治瘿病 (2)公元631~682,孙思邈
渗入dna扰乱正常复制脂类药物胆固醇多糖类药物真菌多糖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癿作用三生物技术药物新生物制品dna重组药物dnarecombinantmedicine基因工程不蛋白质工程药物1细胞因子干扰素ifn类药物2细胞因子白介素类和肿瘤坏死因子3造血功能药物4生长因子类药物5重组蛋白和多肽类激素6心血管病治疗剂不酶制剂7重组疫苗不治疗性抗体基因工程geneticengineering是将不同来源的基因dna分子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生物是奥妙的
水蛭(俗称蚂蝗)→ 水蛭素:抗凝血
苍蝇 → 抗菌肽
人生长素 人胰岛素 干扰素 表皮生长因子
生物技术药物
1.重组 DNA药物
2.基因 药物
抗癌药物“今又生”
(重组人p53腺病毒 注射液 ,深圳赛百诺 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
肝素 尿激酶 香菇多糖 维生素 氨基酸 抗生素
生物制药工艺学(1)

生物药物对热、酸、碱、重金属及pH变化和各种理 化因素都较敏感,生物材料又易腐败、染菌、被微生 物的活动所分解或被自身的代谢酶所破坏,甚至机械 搅拌、压片机冲头的压力、金属器械、空气、日光等 对生物活性都会发生影响。
为此,要确保生物药物的有效药理作用,就要从 原料制造、工艺过程、制剂、贮存、运输和使用各个 环节严加控制。
3、 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物或 动物血清制成的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制品。
⑴ 狭义的疫苗亦称为病毒性疫苗,是用减毒的活病 毒或立克次体及灭活的强毒病毒或立克次体制备的一 类用于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⑵ 广义的疫苗包括病毒性疫苗、细菌性疫苗(菌苗) 和类毒素等由微生物所制备的用于自动免疫的生物制 品。
预计基因工程疫苗的品种将会迅速增多。同时各 种免疫诊断制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也迅速发展。
3、生物技术药物:
自1982年人胰岛素成为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第一 个生物医药产品以来,以基因重组为核心的生物技术 所开发研究的新药数目一直居首位。
此外,应用酶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 技术生产抗生素、氨基酸和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也已步 入产业化阶段。
30年代中期建立了小鼠和鸡胚培养病毒的方法, 从而用小鼠脑组织或鸡胚制成黄热病、流感、乙型脑 炎、森林脑炎和斑疹伤寒等疫苗。
50年代,在离体细胞培养物中繁殖病毒的技术取 得突破,从而研制成功小儿麻痹、麻疹、腮腺炎等新 疫苗。
80年代后期,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己研制成功乙肝疫 苗、狂犬病疫苗、口蹄病疫苗和AIDS病疫苗程方法)和生化方法制成的,具有免疫学反应 或平衡生理作用的药物制剂。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一门新型的现代制药工艺学。 具体任务是讨论:
①生物药物的来源及其原料药物生产的主要途径和 工艺过程;
华北理工大学生物制药考试重点全

华北理工大学生物制药考试重点全1、中国几大药源是什么?中国三大药源是化学药、生物药、中药---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生物制品2、生物药物、生物制药定义1生物药物:是以生物材料(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组织、细胞、细胞器、代谢物、排泄物等)为原料,综合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生物技术制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动物生产医药品,叫作生物技术制药。
16、解释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抗体、免疫佐剂单克隆抗体:由单一克隆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原分子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
多克隆抗体:指由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抗原物质中多种抗原决定簇的多种抗体混合物。
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佐剂:由于不同个体对同一抗原的反应性不同,而且不同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的能力也有强有弱,因此常常在注射抗原的同时,加入能增强抗原的抗原性物质,以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这种物质称为免疫佐剂。
3、生物药物分类(1)重组DNA药物(2)基因药物(3)天然生物药物(4)合成或半合成生物药物4、几类抗生素的主要特性及生产菌种1A、β-内酰胺类抗生素:羧基有弱酸性:影响溶解度β-内酰胺环不稳定青霉素:菌种:最早的原始菌种是点青霉菌;现用产黄青霉菌◆理化性质:1、溶解性:受pH影响游离酸: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盐: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2、酸碱性:有机弱酸3、稳定性:pH在5-7较稳定,最稳定pH为6-6.54、降解反应:强酸、弱酸、碱性条件或酶、胺或醇、5、聚合反应:氨苄青霉素在水溶液中易形成聚合物,是氨苄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过敏原之一。
6、过敏反应◆青霉素的缺点:对酸不稳定==只能注射给药,不能口服抗菌谱比较狭窄==对G+效果比对G-的效果好耐药性有严重的过敏性反应第1页共12页B、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菌种:灰色链霉菌理化性质:1、溶解性: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2、酸碱性:强碱性3、稳定性:较稳定pH4~7溶液数周内稳定pH4.0~4.5最稳定降解反应:酸、碱条件下水解出链霉胍等4、醛基反应:与伯胺形成席夫碱5、成盐:与磷钨酸、苦味酸、甲基橙等成盐沉淀,用于鉴别与磺酸、羧酸、磷酸酯成盐,可溶于有机溶剂中,可用于溶媒萃取法。
生物技术药物

PPT汇报
*考核方式
(Grading)
本课程的考试以大作业分组演讲法为主:即5人一组,研读英文论文一篇,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幻灯演讲。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培养科研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考试成绩包括两个方面: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
1.了解生物药物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A2,A5.3);
2.掌握生物技术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A5.2);
3.掌握生物药物的概念、发展趋势,了解制备流程(A5.1);
4.了解生物药物的靶点发现和验证过程(A5.4);
PPT汇报
组织工程技术
2
面授
无
了解组织工程技术的要素和临床应用
课堂提问
基因治疗
2
面授
无
了解基因治疗的方法、应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
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
2
面授
无
了解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的制备原理和应用
课堂提问
医学领域生物技术药物的设计、生产和应用(包括造血功能药物、溶栓药物、抗肿瘤药物)
6
面授
小组报告
2
面授
无
了解生物药物的发展历程,自学基因重组相关原理
课堂提问
介绍生物药物研发领域相关技术(包括基因芯片、反义技术、核糖体和噬菌体展示技术)
6
面授
小组报告
掌握技术的原理、设计方法,并就某一技术的应用查找相关英文文献进行汇报
PPT汇报
不同类型药物设计和开发应用(包括多肽类药物、裸DNA基因药物)
药品生物技术主要课程

药品生物技术主要课程在现代医学领域中,药品生物技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
药品生物技术主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药品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以期为医疗保健和药物开发做出贡献。
本文将深入探讨药品生物技术主要课程的内涵和意义。
一、基础知识药品生物技术主要课程中的基础知识是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关键。
这些知识包括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和原理。
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和丰富的实验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细胞生物学方面,学生将学习细胞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了解药物与细胞相互作用的原理。
生物化学则负责教授学生药物的化学属性、分子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此外,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将帮助学生理解药物的遗传变异和基因工程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二、药品生物技术分析技术除了基础知识外,药品生物技术主要课程还将学生引导到实验室实践。
学生将学习和掌握药品生物技术领域的分析技术,如基因测序、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学技术、蛋白质纯化和分析等。
这些技术对于药物的分离纯化、生物活性分析和药品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将学会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并且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技术的学习,为学生接触到药品生物技术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促使他们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药物开发与研究药品生物技术主要课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药物开发与研究。
这一部分着重介绍药物研发中的基本流程和技术方法。
学生将学习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药效学等知识,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评估药效。
此外,学生还将探讨基因工程技术在药物创新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基于对基因工程技术的理解,学生将了解如何改造和调整基因结构,以生产更安全、有效的药物。
药物开发与研究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药物创新的热情和动力。
药品生物技术主要课程

药品生物技术主要课程一、引言药品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涉及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药品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学习和掌握药品生物技术的主要课程对于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品生物技术的主要课程及其重要性。
二、药品生物技术的主要课程1.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药品生物技术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涉及基因的克隆、表达、调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基因工程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因操作的基本技能,了解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
2.蛋白质工程蛋白质工程是药品生物技术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涉及蛋白质的结构、功能、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蛋白质工程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蛋白质表达和纯化的方法,为药物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3.细胞工程细胞工程是药品生物技术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涉及细胞培养、细胞分化、细胞移植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细胞工程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基本规律,掌握细胞培养和移植的技术,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4.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是药品生物技术的实用课程之一,主要涉及微生物发酵、产物提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发酵工程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产物提取和分离的方法,为微生物制药和农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实用技能。
三、药品生物技术主要课程的重要性1.培养专业素养药品生物技术的主要课程涵盖了生物技术的多个领域,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实践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建立起完整的生物技术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还能够为他们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
2.拓宽职业道路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药品生物技术的相关领域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生物技术药物概论》课件

分析生物技术药物的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因素,以预测药物的未来市场表现。
药物经济学评价
05
CHAPTER
生物技术药物的法规与伦理问题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生物技术药物的法规和政策,包括药品注册管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药品价格管理等,以确保生物技术药物的安全、有效和可控。
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也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对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进行规范,以确保公众健康和安全。
对基因治疗药物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细胞治疗药物是指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将正常细胞导入到人体内,替代或修复病变细胞的药物。
细胞治疗药物概述
将制备好的细胞通过各种途径输注到人体内,实现细胞治疗药物的疗效。
细胞输注技术
从自体或异体来源的组织中分离出正常细胞,通过培养技术在体外进行扩增。
肿瘤治疗
生物技术药物在神经性疾病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性疾病
生物技术药物在代谢性疾病治疗中也有所应用,如糖尿病、肥胖症等,能够调节患者的代谢平衡和提高生活质量。
有一定的应用,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提高生存率。
对筛选出的候选药物进行结构优化和改造,提高其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优化
药物筛选
临床前研究
在动物模型上对候选药物进行系统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试验
在符合伦理和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对候选药物进行初步的临床试验,评估其在人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3
CHAPTER
生物技术药物的制造工艺
细胞分离和扩增技术
生物药物技术概要-华理

生物药物技术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物药物的研究内容1、生物来源药物分类2、药物概念3、生物技术疫苗第二节生物技术药物的分类1、重组蛋白类药物2、治疗性抗体药物3、核酸药物第三节生物技术药物的特点1、生物医药产业特点2、生物技术药物特点〔10点)第四节生物药物的研究热点和方法等1、生物技术制药现状和前景2、新试剂技术不断出现3、新型反响器和新技术4、医药生物技术开展展望热点药物研究方向〔7点)5、药物发现和筛选途径6、未来新药创新的六大模式热点——有关组学、个性化给药DOC第二章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第一节总述1、多肽概念2、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分类第二节多肽类药物制剂研究现状1、维持蛋白质分子构象的化学键2、影响蛋白质分子构象的因素1)温度2)pH3)有机溶剂4)脲和盐酸胍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5)盐对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盐溶盐析)为什么研究多肽---->多肽VS蛋白质、多肽VS氨基酸获得多肽的方法第三节多肽类药物制剂研究概况1、多肽的稳定性研究1)脱酰胺反响2)氧化3)水解4)形成不正确的二硫键5)消旋6)β-消除7)变性、吸附、聚集或沉淀2、提高多肽稳定性的途径1)定点突变2)化学修饰3)添加剂4)参加酶的抑制剂5)冻干3、研究热点蛋白的结构模拟1.分子模拟技术2.基于结构和生物信息学的药物设计质3.多肽的药物设计1)多肽疫苗2)多肽导向药物3)细胞因子模拟肽4)脑活素5)胰岛素6)诊断用多肽7)神经生长因子8)新生血管抑制因子9)植物来源蛋白药物第四节与蛋白质相关的疾病DOC传染病〔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免疫性、可以预防)1)艾滋病病毒“家族〞药量小、药效好---->靶标式靶向式治疗过程:诊断---->切除---->化疗---->放疗2)阮病毒蛋白〔PrP)3)非典4)手口足病5)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6)当今研究热点——禽流感7)关于甲流8)中性粒细胞上升中性粒细胞下降淋巴细胞上升淋巴细胞下降红细胞压积〔见参考)第三章生物技术给药系统研究用药习惯常见病的误用药超级细菌之谜传播途径第一节概述1、给药系统的根本含义2、研究内容〔包括给药系统和释药系统的应用与评价等)3、研究重点与主要技术难点1)给药系统研究的重点与主要技术难点2)添加适宜的吸收促进剂3)添加酶的抑制剂4)新型制剂与技术的应用5)医学工程新技术的应用第二节主要制剂新技术1、制剂新技术1)脂质体2)微乳和复乳技术3)微球4)纳米粒5)自控式释药技术2、前体药物3、医学工程新技术1)透皮离子导入技术2)电致孔透皮导入技术3)超声波经皮导入技术4、注射给药途径主要手段DOC1)采用PEG修饰2)参加透明质酸3)做成脂质体4)制成控释微球、微囊可注射型埋置剂5)制成脉冲式程序释药系统第三节生物技术药物非注射途径给药系统1、口服给药2、鼻腔给药3、口腔给药4、直肠给药5、眼部给药6、肺部给药7、经皮给药系统8、埋植剂第四节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1、药剂学的开展1)第一代:普通制剂2)第二代:缓释制剂3)第三代:控释制剂4)第四代:靶向制剂2、稳定性实验的根本要求3、影响因素实验1)高温实验2)高湿度实验3)强光照实验4、加速实验5、长期实验6、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1)原料药2)片剂3)注射液4)胶囊7、固体制剂稳定性的特殊要求和特殊方法1)要求2)方法第四章药物根本研制路程第一节药物研究上游阶段1、研制流程2、立题3、上游研究1)根本过程2)工程菌株或细胞株的构建3)表达产物生物学性质与别离纯化研究第二节中试工艺的研究DOC1、中试应考虑的问题2、衡量中试产品的指标3、中试产物的别离纯化工艺研究4、生产新技术第三节生物技术药物的要学评价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2、培养过程的质量控制1)关于种子库2)原始种子批3)生产种子4)培养过程中5)培养周期完毕3、纯化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纯化手段〔参考)4、产品质量控制与评价1)质量控制与评价的原那么2)主要项目a)产品的鉴别b)纯度分析〔课件和参考)c)生物活性测定3)稳定性考察4)产品一致性第四节生物技术药物的临床前评价药害事件〔课件和参考)1、概述1)原因2)目的-利用动物模型3)评价内容药效学评价要带动力学安全性评价4)临床前评价在新药发现中的地位5)药物在体内过程吸收---->血浆蛋白结合---->分布---->生物转化〔课件参考)---->排泄2、药效学评价1)药效学评价的内容2)药效学评价要求3)主要药效学研究的实验方法a)主要药效作用离体实验在体实验整体正常动物实验---->急性动物实验、慢性动物实验整体病理模型实验b)动物模型---->实验老鼠、实验猴DOCc)对药效的正确评价4)药效学研究观测指标量反响质反响5)给药剂量与途径6)关于对照组空白对照阳性对照自身对照阴性对照组间对照第五节临床前安全性评价1、概述1)热点---->发现毒理学2)局限性3)结论2、根本内容和要求1.西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要求2.特殊项目3.毒副作用症状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胃口差、头晕、耳鸣、视力模糊、发热、皮肤瘙痒、出疹4.药物中毒的特征评价指标——质反响、S曲线、LD50、ED50、治疗指数TI=LD50/ED50安全X围的概念3、根本项目详细分解1.急性毒性试验2.长期毒性试验3.生殖毒性试验4.致突变与遗传毒性---->遗传毒性实验生化药物五类〔课件和参考)第六节临床评价1、概述2、必须具备的根本条件3、申报与审批程序〔参考〕4、新药临床研究的要求5、临床研究1)Ⅰ期临床2)Ⅱ期临床3)Ⅲ期临床4)Ⅳ期临床5)总结与评价第五章生物制药GMP论证第一节生物药物GMP简介DOC1、生物技术药物的生产特点1)生产剂型2)生产原料3)生产批量4)生产过程5)质量检测6)生产环境2、检查评定方法第二节空气净化技术与滤过技术1、概述1)空气净化2)大气中的浮游微粒2、洁净室的进化标准1)洁净室的净化标准2)常见的净化方法3)洁净室的洁净标准〔药品生产〕3、测量方法含尘浓度的测定方法1.光散射式粒子计数测定2.滤膜显微镜计数测定法3.光电比色计数法4、空气过滤1)形式外表过滤、深层过滤2)机理惯性作用扩散作用拦截作用静电作用其他3)影响因素5、洁净室设计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y P e t e r X u 生物药物技术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物药物的研究内容
1、
生物来源药物分类 2、
药物概念 3、
生物技术疫苗 第二节 生物技术药物的分类 1、
重组蛋白类药物 2、
治疗性抗体药物 3、
核酸药物 第三节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点 1、
生物医药产业特点 2、
生物技术药物特点(10点) 第四节 生物药物的研究热点和方法等 1、
生物技术制药现状和前景 2、
新试剂技术不断出现 3、
新型反应器和新技术 4、
医药生物技术发展展望 热点药物研究方向(7点) 5、
药物发现和筛选途径 6、 未来新药创新的六大模式
热点——有关组学、个性化给药 第二章 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 第一节 总述 1、 多肽概念
2、 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分类 第二节 多肽类药物制剂研究现状 1、
维持蛋白质分子构象的化学键 2、
影响蛋白质分子构象的因素 1)温度
2)pH 3)有机溶剂
4)脲和盐酸胍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 5)盐对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盐溶盐析) 为什么研究多肽‐‐‐‐>多肽VS 蛋白质、多肽VS 氨基酸
B y
P e t e r X u 2
获得多肽的方法
第三节 多肽类药物制剂研究概况
1、 多肽的稳定性研究
1)脱酰胺反应
2)氧化
3)水解
4)形成不正确的二硫键
5)消旋
6)β-消除
7)变性、吸附、聚集或沉淀
2、 提高多肽稳定性的途径
1) 定点突变
2) 化学修饰
3) 添加剂
4) 加入酶的抑制剂 5) 冻干
3、 研究热点
蛋白的结构模拟
1. 分子模拟技术
2. 基于结构和生物信息学的药物设计质
3. 多肽的药物设计
1) 多肽疫苗
2) 多肽导向药物
3) 细胞因子模拟肽 4) 脑活素
5) 胰岛素
6) 诊断用多肽 7) 神经生长因子 8) 新生血管抑制因子 9) 植物来源蛋白药物 第四节 与蛋白质相关的疾病 传染病(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免疫性、可以预防) 1) 艾滋病病毒“家族” 药量小、药效好‐‐‐‐> 靶标式
B y P e t e r X u 靶向式
治疗过程:诊断‐‐‐‐>切除‐‐‐‐>化疗‐‐‐‐>放疗
2) 阮病毒蛋白(PrP)
3) 非典
4) 手口足病
5)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
6) 当今研究热点——禽流感
7) 关于甲流
8) 中性粒细胞上升
中性粒细胞下降
淋巴细胞上升
淋巴细胞下降
红细胞压积(见参考)
第三章 生物技术给药系统研究
用药习惯
常见病的误用药 超级细菌之谜
传播途径
第一节 概述
1、
给药系统的基本含义 2、
研究内容(包括给药系统和释药系统的应用及评价等) 3、 研究重点及主要技术难点
1) 给药系统研究的重点及主要技术难点 2) 添加适宜的吸收促进剂 3) 添加酶的抑制剂 4) 新型制剂及技术的应用 5) 医学工程新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主要制剂新技术 1、
制剂新技术 1) 脂质体 2) 微乳和复乳技术 3) 微球 4) 纳米粒 5) 自控式释药技术 2、 前体药物
B y
P e t e r X u 4
3、 医学工程新技术
1) 透皮离子导入技术
2) 电致孔透皮导入技术
3) 超声波经皮导入技术
4、 注射给药途径主要手段
1) 采用PEG 修饰
2) 加入透明质酸
3) 做成脂质体
4) 制成控释微球、微囊可注射型埋置剂
5) 制成脉冲式程序释药系统
第三节 生物技术药物非注射途径给药系统 1、
口服给药 2、
鼻腔给药 3、
口腔给药 4、
直肠给药 5、
眼部给药 6、
肺部给药 7、
经皮给药系统 8、
埋植剂 第四节 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 1、 药剂学的发展
1) 第一代:普通制剂
2) 第二代:缓释制剂
3) 第三代:控释制剂
4) 第四代:靶向制剂
2、 稳定性实验的基本要求
3、 影响因素实验
1) 高温实验 2) 高湿度实验 3) 强光照实验 4、
加速实验 5、
长期实验 6、
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 1) 原料药 2) 片剂
B y P e t e r X u 3) 注射液
4) 胶囊
7、 固体制剂稳定性的特殊要求和特殊方法
1) 要求
2) 方法
第四章 药物基本研制路程
第一节 药物研究上游阶段
1、
研制流程 2、
立题 3、 上游研究
1) 基本过程
2) 工程菌株或细胞株的构建
3) 表达产物生物学性质及分离纯化研究 第二节 中试工艺的研究
1、
中试应考虑的问题 2、
衡量中试产品的指标 3、
中试产物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4、
生产新技术 第三节 生物技术药物的要学评价 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2、 培养过程的质量控制
1) 关于种子库
2) 原始种子批
3) 生产种子
4) 培养过程中
5) 培养周期结束 3、
纯化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 纯化手段(参考) 4、 产品质量控制及评价 1) 质量控制及评价的原则 2) 主要项目
a) 产品的鉴别
b) 纯度分析(课件和参考) c) 生物活性测定
3) 稳定性考察
B y
P e t e r X u 6
4) 产品一致性
第四节 生物技术药物的临床前评价
药害事件(课件和参考)
1、 概述
1) 原因
2) 目的‐利用动物模型
3) 评价内容
药效学评价
要带动力学
安全性评价
4) 临床前评价在新药发现中的地位
5) 药物在体内过程
吸收‐‐‐‐>血浆蛋白结合‐‐‐‐>分布‐‐‐‐>生物转化(课件参考)‐‐‐‐>排泄
2、 药效学评价 1) 药效学评价的内容
2) 药效学评价要求
3) 主要药效学研究的实验方法
a) 主要药效作用
离体实验
在体实验
整体正常动物实验‐‐‐‐>急性动物实验、慢性动物实验 整体病理模型实验
b) 动物模型‐‐‐‐>实验老鼠、实验猴 c) 对药效的正确评价 4) 药效学研究观测指标 量反应 质反应 5) 给药剂量及途径 6) 关于对照组 空白对照 阳性对照 自身对照 阴性对照 组间对照 第五节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B y
P e t e r X u 1、 概述
1) 热点‐‐‐‐>发现毒理学
2) 局限性
3) 结论
2、 基本内容和要求
1. 西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要求
2. 特殊项目
3. 毒副作用症状
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胃口差、头晕、耳鸣、视力模糊、发热、皮肤瘙痒、
出疹 4. 药物中毒的特征
评价指标——质反应、S 曲线、LD 50、ED 50、治疗指数TI=LD 50/ED 50 安全范围的概念
3、
基本项目详细分解
1. 急性毒性试验
2. 长期毒性试验
3. 生殖毒性试验
4. 致突变与遗传毒性‐‐‐‐>遗传毒性实验 生化药物五类(课件和参考)
第六节 临床评价
1、
概述 2、
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3、
申报及审批程序(参考) 4、
新药临床研究的要求 5、 临床研究
1) Ⅰ期临床 2) Ⅱ期临床 3) Ⅲ期临床 4) Ⅳ期临床 5) 总结与评价 第五章 生物制药GMP 论证 第一节 生物药物GMP 简介
1、 生物技术药物的生产特点 1) 生产剂型
2) 生产原料
B y P e t e r X u 8
3) 生产批量
4) 生产过程
5) 质量检测
6) 生产环境
2、
检查评定方法 第二节 空气净化技术与滤过技术
1、 概述 1) 空气净化
2) 大气中的浮游微粒
2、 洁净室的进化标准
1) 洁净室的净化标准
2) 常见的净化方法
3) 洁净室的洁净标准(药品生产)
3、 测量方法 含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1. 光散射式粒子计数测定
2. 滤膜显微镜计数测定法
3. 光电比色计数法
4、 空气过滤
1) 形式
表面过滤、深层过滤
2) 机理 惯性作用 扩散作用 拦截作用 静电作用 其他 3) 影响因素 5、
洁净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