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知识点
《亡羊补牢》是中国的一句古谚语,也是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的经历,他发现一只羊不见了,于是补牢,防止再丢失其他羊。

这个故事的主要意义是教育人
们珍惜时间,及时修补错误,防止日后更大的损失。

以下是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的相关知识点:
1. 词语解释:亡羊补牢(wáng yáng bǔ láo)——意思是事情发生了事故或者出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尽量修正错误。

2. 课文解读:《亡羊补牢》是一则简短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农夫发现羊不见了后,及时修补了羊圈,防止羊再次丢失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及时修正错误,不要等到事情更糟糕。

3. 寓意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珍惜时机,及时纠正错误,以避免日后更大
的损失。

不仅仅是在生活中,学习上也是如此,遇到错误及时发现并改正是取得好成
绩的关键。

4. 反义词:亡羊(wáng yáng)——羊丢失,补牢(bǔ láo)——修补羊圈。

5. 对联:亡羊而无补,未为乱羊之群;悔不当初,追索亡羊之人。

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亡羊补牢》的含义,并培养他们及时纠正错误、珍惜时机的意识。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亡羊补牢课后反思优缺点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亡羊补牢课后反思优缺点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亡羊补牢课后反思优缺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产生学习困难的情况。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往往会采取一些救急措施,比如在考试前为学生补课,或是在考试后讲解错题。

这些措施虽然可以暂时缓解一些困难,但它们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采取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以”亡羊补牢教学反思“为例的教学内容反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注重合作学习和练习形式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多一些合作学习,练习形式也努力做到多样化。

如学生在学习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时,允许同桌两个人可以互相看、互相说、互相指导。

在学生学会画垂线后,可以引导学生在对方的本子上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直线外点一点,让其练习做垂线。

做完之后,量给同桌看,让同桌明白是怎样操作的及是否正确,让自己的操作过程也更熟练。

这样安排,目的是有意识的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精神。

二、重视操作的规范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示范画图,还是学生动手操作,我都要求规范操作,归纳如下:一放(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直线放在一起),二推(推到规定的点的位置),三画(画出所给直线的垂线),四标(最后标上直角的符号)。

三、灵活运用彩色粉笔。

直线上一点和直线外一点用彩色粉笔作点缀,让学生看得很清晰。

四、练习时增加了判断、检验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等内容,让学生体会垂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以致用的习惯。

(励志天下)通过本课的教学,是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只是形成过程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有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

【K12学习】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案

【K12学习】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案

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案这次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寓言两则》之一的《亡羊补牢》。

我准备从教材,教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

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二、说教法、选择教法,明确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三、说教学设计:一、题目切入,引发期待:(设计理念:以题目切入,紧扣题眼“亡”“牢”,既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又使学生意识到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会发生变化。

)二、学习字词,了解大意。

.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2.出示生字词:认读,集体纠正。

重点指导:多音字:圈(设计理念:字词疏通为课文的理解扫清了障碍。

)三、深入学习,理解寓意..朗读课文,掌握故事主要内容。

2.指导重点句式,把握人物形象。

(1)养羊人和街坊的对话。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出示句子: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2)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想法。

(转换句式)★出示投影: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三年级数学题亡羊补牢

三年级数学题亡羊补牢

三年级数学题亡羊补牢从前,有个放羊娃名叫小石头。

每天早晨,他都带着那群羊去山上吃草,所以他的羊又肥又大。

一天,他看到羊圈里的羊少了几只,他着急的在找羊,邻居看到了对小石头说:“快把洞补起来吧!”小石头说:“羊已经丢了补也是没有用了。

”就这样小石头没迁调羊圈,第二天,他走进羊圈一看看,羊又太少了几只,他一屁股趴在地上哇哇大哭出来。

这时,一位老爷爷走到来说:“小石头,你慢把羊圈迁调出来吧,不然这几只羊也没救了。

”小石头擦了擦眼泪立马就去补羊圈了,羊圈补好之后,再也没有丢过羊了。

最后人们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去比喻犯下了错误及时废止还顾得上。

从前,有一个小牧童,整天就只顾着玩,从来也不到羊圈里去看一眼。

有一天,因为羊圈里的羊真的就是太多太多了,所以羊圈的围栏被挤坏了。

许许多多的精明的羊都趁机逃亡了出,有的自由自在地生活,而存有几只笨头笨脑的羊却无动于衷。

晚上,牧童兴高采烈地走进羊圈旁一看,不得了!羊圈的围栏被挤到了个小窟窿,羊儿们都害得无影无踪,只遗留下了几只老羊,牧童惧怕地大声叫做了出来。

这时,小牧童的爷爷听见鸣叫跑了过来,笑眯眯地说道:“孩子,羊儿走了不要紧,但是你必须忘记:‘吃一堑长一智’这句话,以后可以无法再迷糊了。

”听到了爷爷的话,小牧童连忙把羊圈的围栏修成不好,又到处去找走散的羊群。

从此以后,小牧童天天守在羊圈的门口,寸步不离,羊儿不但一只也没有少,反而又跑回来了几只。

经过小牧童的精心照顾,羊儿们长得又肥又壮,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从前,存有一位农夫,他养育了10只小羊。

他天天回去山上给羊儿们割去两大筐的草,所以,小羊很快就变成了大肥羊。

一天早上,农夫像往常一样去给羊儿们喂草,可是,他突然发现,羊儿好像少了,他数了数,10只大肥羊变成了8只大肥羊,他怕自己数错了,便又数了数,还是只有8只羊。

这时,有一位老人经过,意味深长地告诫他:“快点把窟窿补上吧,是一只狼吃了你的大肥羊!”他不以为然,以为是羊儿冲破了一个大洞,出去了,晚上或中午就会回来,所以,他仍高高兴兴地下地干活去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亡羊补牢听课反思及点评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亡羊补牢听课反思及点评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亡羊补牢听课反思及点评《亡羊补牢》评课材料评课材料凌亦祥语文学科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更有着知识教授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统一的特点。

周海伟教师在教学《亡羊补牢》一课时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知识教授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统一真正的目的。

周海伟教师找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知识教授的最正确结合点,使课堂教学闪现出思想道德教育的火花。

(1)在识字组词中,潜移默化。

“识字”。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要紧任务之一,并贯穿整个小学时期。

文章的字词中蕴藏着作者的观点,倾注着作者的情感,教学中要抓住这些字词反复体味,才能较好地领会思想内容,从而达到提高思想素养的目的。

周海伟教师在字词教学中注意通过对学生识字组词进行思想教育。

如在初读课文时周海伟教师让学生在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试探课文中哪个词与题目最紧密?周海伟教师抓住了学生提出的劝告一词学习生字“劝”和劝告的意思,进而深切问一句:“围绕劝告你最想提哪些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同意了教育。

周海伟教师把握字词的意义,把握好机会,灵活多样地寓教育与字词训练中,长此下去必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在课文教学中,加以深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思想教育内容是丰硕的。

每篇课文的思想教育因素也是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散在各册语文教材当中,没有完整的序列。

咱们只要深切钻研教材,确信适当的教育目标,找出德育点,就能够发挥课文教学的基础作用。

例如《亡羊补牢》一文中,引导学生明白什么缘故劝告?如何劝告?结果如何?从而让学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应该听从他人的劝告。

又如在教学第四、五自然段时教师提出:从哪个词能够看出养羊人后悔?他会如何想?学生抓住重点句明白得、同桌演出从中受到教育。

总而言之,周海伟教师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借助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形象的感染力,恰如其分地将思想道德教育深切到学生心田。

总之,语文和思品学科的整合,将更好地发挥它们的综合效应,展现语文人文价值。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词语解释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词语解释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词语解释(第三单元)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羊丢失了,才修理羊圈。

比喻在受到损失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

羊圈:养羊的棚或栏。

窟窿:洞,孔。

街坊:邻居。

后悔:事后懊悔。

劝告:1、拿道理说服人,使人改正错误或接受意见。

2、希望人改正错误或接受意见而说的话。

课文中取第2种意思。

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边走,却驾车往北走。

形容行动和目的相反。

楚国:周朝国名,在今湖南、湖北一带。

把式:精于某种技术的人。

课文中的“好把式”指驾车本领特别好的人。

盘缠:路费。

10、惊弓之鸟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魏国:课文中指战国时候的一个国名,在现在的河南北部、陕西东部、山西西南部和河北南部等地。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

文中指更羸是个射箭技术特别熟练、本领很高的人。

打猎:在野外捕捉鸟兽。

弦:弓背两头之间系着的绳状物,用牛筋制成,有弹性。

大吃一惊:形容对意外发生的事情非常吃惊。

悲惨:处境与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作痛:产生疼痛的感觉。

孤单失群:孤孤单单,找不到同伴。

11、画杨桃叮嘱:再三告诉对方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想当然:凭主观推测,认为事情大概是或者应该是这样。

课文中指没有仔细观察,凭自己想象认为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走了样:失去了原来的样子。

讲桌:讲课用的桌子,也叫讲台。

一端:(东西的)一头。

正对:恰好对着。

准确: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

课文中指把杨桃的形状画得符合实际,没有走形。

审视:仔细看。

严肃:1、(神情、气氛等)使人感到敬畏。

2、(作风、态度等)严格认真。

课文中取第1种意思。

半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好久。

轮流:依照次序一个接替一个。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角度:1、角的大小。

2看事情的出发点。

课文中取第2种意思,指画杨桃时的观察点。

相似:想像。

教诲:教训;教导。

受用:享受;得益。

课文中指老师和父亲的教诲对“我”一生都有教育意义。

亡羊补牢的故事300字三年级

亡羊补牢的故事300字三年级

亡羊补牢的故事300字三年级
亡羊补牢的故事
一年的春天,一个小男孩的家里养了一只小羊。

小男孩非常喜欢他的小羊,每天晚上都会和小羊一起玩耍,非常开心。

有一天,小男孩下午回家时,发现他的小羊不在家里了。

小男孩非常着急,他四处寻找他的小羊,但是什么都找不到。

第二天早上,小男孩再次出去寻找他的小羊。

他走了许多路,终于在一片草原上发现了他的小羊。

但是小羊已经死了,旁边有一只狼在吃他的肉。

小男孩非常伤心,他意识到他的疏忽让他最喜欢的小羊失去了生命。

他想起了他的父亲曾经告诉他的谚语:“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于是小男孩决定采取行动。

他去找他的父亲,请求他来帮忙。

他们一起修建围栏,确保以后他的小羊不会再走远。

尽管他失去了他最喜欢的小羊,小男孩从这次经历中获得了很多教训。

他学会了照顾动物和仔细看守他的小羊,以及在面临危险时,采取行动解决问题等等。

小男孩通过亡羊补牢这个教训,深深理解到以后应该尽力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习惯于及时检查周围,认真思考决策,从而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犯了错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改变事态。

及时采取正确的行动,我们可以修复我们的错误,并且从这个过程中成长和学习。

看图写作文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

看图写作文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

看图写作文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从前,小军家养了很多羊。

可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一只凶猛的狼奔向了小军家的羊圈。

那只狼非常狡猾。

见到许多肥肥壮壮的羊,它馋得口水直流,于是,它用锋利的牙齿咬断绳子,把羊圈的木桩撞了一个窟窿,叼走了一只羊。

第二天早晨,小军象往常一样去放羊,当他走到羊圈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窟窿,当时也没在意。

第二天,羊又少了一只,他自言自语地说;‘我的羊多着呢,这两只羊也只是沧海一粟。

过几天再说吧!’就这样,羊一天天在减少。

两天后,小军来到羊圈一看,顿时两眼发呆——原本有十八只羊,现在只剩下三只羊了,他看到羊圈旁的一堆血迹,终于明白了——一切都是可恶的狼干的坏事。

眼看着羊群越来越少,小军心里焦急万分,大步流星地跑去找爷爷。

爷爷语重心长地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只要现在把羊圈修补好,一切都来得及。

‘小军听了爷爷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他连忙拿来木棍,用榔头把木棍钉得更加结实。

从此以后,羊再也没有丢过。

这个故事说我们;生活中出来了差错,必须及时解决问题,以免再受损失。

自学也就是这样的,弄错了就改为,那么,相同的错误也就不能犯了。

前,有一个村子。

里面住着小明和他的爷爷,他们靠养羊来维持生活。

有一天,一群饿狼从山上流下来,跑到羊圈前,看见了一只只羊,就直流口水,存有只狼用坚硬的牙齿割开绳索,拔除了木板,吞下了几只肥羊,慢至清晨的时候,它们便滚跑了几只羊。

第二天早晨,小明像以前一样给羊喂草,当他走到羊圈前时,就呆住了,他发现羊圈破了一个大洞,几只肥羊也不见了,看到这样的情景,小明不知所措,一屁股坐在地上,洼洼大哭,小明的爷爷听到哭声来了,看到破损的羊圈,明白了一切,就把小明扶起来,并对小明说:“现在你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羊圈补好,把剩下的羊保住。

”小明用绳索和木板把羊圈修成的结结实实。

从此,小明家再也没太少过一只羊。

亡羊补牢从前,存有一个人,他养育了一群羊,共计十只。

一天羊圈破了一个洞。

他想:破了一个洞,没关系的,就悠闲地回家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学生回答:井底之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
2、看来同学们都是喜欢读书的孩子!这些寓言故事都非常的有趣,而且寓意深刻,你知道什么叫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蕴含一定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是人虚构的……)
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再来学习一则寓言。

师板课题:《亡羊补牢》。

(指名读后齐读。


二、质疑课题,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这个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牢)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这个字的,我是通过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的……
3 、请你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生:羊丢失了把羊圈修补好。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说的真清楚,课前的预习很全面!首先,请大家听课文的朗读,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课件播放)
2、下面,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字词:(开火车读)
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
多音字:圈近义词:街坊-邻居
4、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

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5、指导写字。

四、精读课文,小组学习。

字词掌握的不错,把字词带入故事中,每组选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一下,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5名学生读课文)同学们概括的真清楚,讲的很精彩!下面,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互相读课文,依据自学提示的内容,展开小组讨论。

出示自学提示:(课件)
1、齐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羊丢了之后,街坊和养羊人他们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1)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街坊真诚的劝告,可养羊人什么表现呢?指名读,评议。

(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街坊的一番好意,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

(指名分角色朗读。


3、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句式变换(一、二)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句式变换(三)
5、讨论交流。

6、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五、体会寓意。

1、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3、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故事我们已经读懂了,那么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再把课文认真读一读,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先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师总结:
是的,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改正,还不算晚。

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板书:为时不晚)
3、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先读懂了故事,然后明白了故事中蕴涵着的道理,以后遇到寓言故事时,就可以按“理解题意—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这样的方法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