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地图学》试题集 附答案

《地图学》试题集 附答案

《地图学》试题集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

3.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

5. 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

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西偏为正。

)6. 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δ。

7.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其成为近代地图学的主流。

8. 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

9.实地图即为“心象地图”,虚地图即为“数字地图”。

10.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

11.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12.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13.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

14.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15.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

16.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17.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18. 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

19.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

20.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21. 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一致的。

地图学原理复习题答案

地图学原理复习题答案

地图学原理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地图的基本功能是什么?A. 导航B. 记录C. 交流D. 所有以上答案:D2. 地图的比例尺表示什么?A. 地图上的长度与实际地面长度的比例关系B. 地图的精度C. 地图的复杂度D. 地图的制作时间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地图的组成部分?A. 比例尺B. 指北针C. 图例D. 页码答案:D4. 地图投影的目的是什么?A. 将三维地球表面转换为二维平面B. 提高地图的精度C. 增加地图的美观性D. 减少地图的制作成本答案:A5. 地图的分类有哪些?A. 地形图、交通图B. 政治图、自然图C. 物理图、社会经济图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1. 地图的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比例尺、图例、指北针2. 地图的精度取决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准确性。

答案:数据源、制图技术3. 地图投影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方位投影4. 地图的符号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点符号、线符号、面符号5. 地图的阅读包括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理解。

答案:图例、比例尺、指北针三、简答题1. 简述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导航、规划旅行路线、了解地理环境、教育目的以及作为交流信息的工具。

2. 解释地图投影中常见的几种失真类型。

答案:地图投影中常见的失真类型包括角度失真、面积失真和长度失真。

这些失真通常发生在地图投影过程中,因为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而地图是平面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变形。

四、论述题1. 论述地图学在现代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作用。

答案:地图学在现代地理信息系统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GIS依赖于地图学原理来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

地图学原理

地图学原理

地图学原理(shawe 20130619)一、地图的四大基本特性。

(P1)①特殊的数学法则;②特定的符号系统;③特异的地图概括;④独特的传输信息的通道。

二、地图的构成要素。

(P5)①数学要素;②地理要素;③图边要素。

三、地图比例尺有主比例尺和局部比例尺之分。

(P36)四、地图比例尺的形式。

(P37)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和图解比例尺。

五、地图投影的概念。

(P39)六、正轴投影。

七、墨卡托投影。

(P52)属于正轴等角圆柱投影。

■经纬网的特征八、波斯特尔投影。

(P58)是正轴等距方位投影。

九、地图投影的选择。

(P65)■制图区域的形状和地理位置。

■制图区域的范围。

■地图的内容和用途。

十、地图符号的分类。

(P76)按符号和所表示对象的比例关系分类为:依比例符号、半依比例符号和不依比例符号。

按所表示对象的空间分布状态分为: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

十一、地图符号的量表。

(P77)定名量表顺序量表间距量表比率量表。

十二、视觉变量由六元素组成。

(P78)位置P、形状F、色彩H(hue,含色相H 、纯度H 和亮度H )、尺寸S(size,含大小S 、粗细S 、长短S 和分割比例S )、网纹T(texture,含排列T 和疏密T )和方向D。

十三、色彩三原色。

(P100)十四、面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p167)①布满制图区的要素:质底法、等值线法和定位图表法。

②间断呈片状分布要素:范围法。

③离散分布要素:点值法、分级比值法和分区统计图表法。

(三角形图表法)。

习题 答案《地图学原理与方法》地图制图学概述

习题 答案《地图学原理与方法》地图制图学概述

一、判断题1.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Y2.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

3.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

Y5. 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

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西偏为正。

)6. 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δ。

8. 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

10.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

11.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Y12.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Y13.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

Y14.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15.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

Y16.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17.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18. 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

Y19.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

Y20.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21. 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一致的。

Y22. 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

Y23. 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

《地图学》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地图学》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地图学》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Y2.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

3.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辅助要素4.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

Y5. 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

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西偏为正。

)6. 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δ。

7.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其成为近代地图学的主流。

Y8. 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

大9.实地图即为“心象地图”,虚地图即为“数字地图”。

Y10.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

11.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Y12.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Y13.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

Y14. 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15.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

Y16.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17.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18. 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

Y19.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

Y20.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21. 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一致的。

《地图学原理》试题

《地图学原理》试题

《地图学原理》作业一.名词解释1.专题地图 2.首曲线 3.投影变换 4.磁方位角5.地图注记 6.变形椭圆法 7.DRG 8.地图分层9.地图概括 10.间曲线 11.彭纳投影12.相对高程13.变形椭圆14.地图投影15.磁坐偏角16.地形图17.数字化18.绝对高程19.助曲线20.计曲线21.地图符号22.磁偏角23.大地水准面24.绝对高程25.兰勃特正形投影二.解答题1.影响地图投影选择的因素有哪些?2.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有哪些,它们主要表达制图对象的数量还是质量特征。

3.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变形性质、变形分布规律及其用途。

4.为什么我国编制的世界地图一般采用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5.1991年实施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是如何进行分幅和编号的。

6.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有哪些?7.各大洲地图采用的投影方式有何不同?8.大圆航线和等角航线在航海上的意义?9. 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有那些?10. 地貌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11.现代地图学新理论有哪些,对地图学发展有何意义?12.我国1:100万地图采用的投影方式是什么?这种投影有什么特点。

13.测量学与地图学的关系如何?14.高斯-克吕格投影为了控制变形是如何分带的?15. 地图比例尺的作用有哪些?16.加色原理和减色原理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用途。

17.等高线的特性有哪些?三.计算题1.地理坐标为N30︒18'10",E120︒09'15"的点位所在的1:1万及1:5万幅地形图的编号。

2.依比例尺精度,1:1万、1:2.5万地形图上线状要素的最小分辨距离是多少米?四.读图说明题1.根据下图的示意说明该作业的原理方法与目的。

2.下图的投影方式属于什么投影,该投影的地图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五.作图题1.用三角形图表法示意: A :工业20% 农业:70℅第三产业:10℅ B :工业50℅,农业:10℅第三产业:40℅C : 工业:10℅,农业:20℅第三产业:70℅2.用图示意正轴圆柱、圆锥、方位投影的经纬线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地图学复习提纲及答案

地图学复习提纲及答案

地图学复习提纲——--—本资料P**为王家耀出版的《地图学原理与方法》一书的书页一、单选题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B )A.数学要素B。

图形要素C。

辅助要素 D.补充说明2.在等距投影图上,非投影中心点的长度变形为:( A )A。

因方向的不同而不同B。

变形与方向无关C.长度无变形D。

纬线无变形3、我国1:500000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C )P109A.方位投影B.圆锥投影C.高斯--克吕格投影D.墨卡托投影4、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B )A。

等角投影B。

等积投影C.任意投影D。

无法确定5、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C )P78A.等积投影B.等角投影C.任意投影D.方位投影6、我国绘制世界地图常采用的地图投影是:(A )P98A.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B。

方位投影C.彭纳投影D.墨卡托投影7。

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B )A。

便于分割图纸B。

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C。

分幅编号的需要D。

便于地图使用8、在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C )A.21731公里B。

731公里 C.231公里D。

31公里P1109、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D )A.a=bB.a〉b C。

a〈b D.a·b=110、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的最近航线,在墨卡托投影图上表现为:(C )A.直线B。

折线 C.大圆弧线 D.螺旋曲线12、已知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500,则该点距中央经线的距离为:(D )A。

21500公里B。

500公里 C.215公里D。

0公里13、在高斯—-克吕格投影中,符合地图主比例尺的是:( C )A。

赤道 B.两极C。

中央经线 D.各纬线14、下列有关变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 )A.长度变形制约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B。

版《地图学》试题及答案

版《地图学》试题及答案

35.一、判断题1.比率尺、地图投影、各样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例。

Y地图容纳和储藏了数目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好是传统观点上的纸质地图。

地图的数学因素主要包含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率尺、控制点、图例等。

实测成图法向来是测制大比率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

Y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

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西偏为正。

)一般状况下真方向角(A)、磁偏角(δ)、磁方向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δ。

大规模的三角丈量和地形图测绘,其成为近代地图学的主流。

Y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率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

实地图即为“心象地图”,虚地图即为“数字地图”。

Y方向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许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向来线的夹角。

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迫近,用于丈量计算的基准面。

Y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Y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率尺制图中,往常将椭球体当作正球体看,采纳地心经纬度。

Y1987年国家测绘局宣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代替《黄海均匀海水面》,其比《黄海均匀海水面》降落29毫米。

球面是个不行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定要发生断裂或褶皱。

Y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跟着点的地点不一样而变化,也不跟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边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边积增添;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边积减小。

Y 19.制1:100万地图,第一将地球减小100万倍,尔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万就是地图的主比率尺。

Y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不论是正轴方向投影仍是横轴方向投影或是斜轴方向投影,他们的偏差散布规律是一致的。

Y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

Y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靠近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专题地图:是指突出而尽可能完善、详尽地表示制图区内的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人文)要素的地图。

2.首曲线:也叫基本等高线,是按照地形图所规定的等高距绘制的等高线,在图上用细实线表示。

3.投影变换:天通过寻找相应的函数关系,把一种投影转变成另一种投影,就是投影变换。

4.磁方位角:从磁子午线北端顺时针方向量至某一直线的水平角称磁方位角。

5.地图注记:地图上文字及数字的统称。

地图注记是地图符号的很好补充。

主要包括:名称注记、数字注记、说明注记。

6.变形椭圆法:是指地球椭球体面上的一个微小圆,投影到地图平面上后变成的椭圆,特殊情况下为圆。

通过变形椭圆的长轴与短轴的特征进行变形分析的一种方法。

7.DRG 数字栅格地图(digital raster graphic),是将纸质模拟地图经扫描仪数字化后,通过图幅定向、几何纠正(仪器误差、图纸变形等)、灰度和色彩统一、坐标变换、整饰处理等过程,最终变成数字栅格形式的地图。

8.地图分层:在地图数字化的时候,将要素根据不同特征属性,分为多个图层,便于数据的管理与提取。

9. 地图概括:采用简单扼要的手段,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信息提取出来,形成新的空间概念的过程。

10. 间曲线:在两条等高线之间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

一般用长虚线表示。

11. 彭纳投影:等积伪圆锥投影,纬线为同心圆弧,经线为对称与中央经线的曲线。

亚洲地图采用的投影方式。

12. 相对高程: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13. 变形椭圆:取地面上一微分圆,将它投影后变为椭圆,通过研究其在投影平面的变化,作为地图投影变形的几何解释。

14.地图投影:按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椭球体面上的地理坐标与地图上相对应的点位的平面直角坐标或极坐标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15 磁坐偏角:以坐标纵线为准,坐标纵线与磁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16. 地形图:详细表示基本地理要素,且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的一种按统一规范生产的普通地图。

17. 数字化:将具有模拟性质的图形和具有实质意义的属性转化为计算机可接受的数字。

18. 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高度。

19. 助曲线:是按四分之一等高距描绘的短虚线,用以表示间曲线仍不能充分表示的地势特征。

20.计曲线:等高线的一种,为了方便统计每间隔4条等高线所绘的加粗等高线。

21. 地图符号:地图上各种图形、记号和文字的总称。

地图符号由位置、形状、尺寸、色彩、方向与网纹六要素组成。

22. 磁偏角:以真子午线为准,磁子午线与真子午线的夹角,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23. 大地水准面: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假想此面穿过大陆与岛屿,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方向成正交的闭合曲面。

24. 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高度。

25. 兰勃特正形投影: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两条标准纬线,经线为放射状直线,纬线为同心圆弧,标准纬线之间纬线长度比小于1.0,标准纬线以外纬线长度比大于1.0。

标准纬线之间及其附近面积变形较小。

二、解答题1.地图投影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地图的精度和实用价值。

因此在编图以前,要根据各种投影的性质、经纬线网的形状特点等,针对所编地图的具体要求,选择最为适宜的投影。

和地图投影的判别一样,投影的选择也主要针对中、小比例尺的地图,不包括国家基本比例尺的地形图。

这是因为其投影选择由国家测绘主管部门已统一确定。

另外,编制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图时,不论采用何种投影,变形都是很小的。

选择地图投影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及其相互影响。

①制图区域形状和地理位置②制图区域的范围③地图的内容和用途④出版方式。

2.位置P,形状F,色彩H,尺寸S,网纹T,方向D。

位置、色彩和尺寸主要表达制图对象的数量特征,方向和形状主要表达制图对象的质量特征,网纹则主要表达制图对象的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

3.高斯克吕格投影属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

其变形分布规律是无角度变形;中央经线长度比等于1,没有长度变形;其余经线长度比均大于1,长度变形为正;距中央经线越远,变形越大;最大变形在边缘经线与赤道的交点上,但最大长度、面积变形分别仅为+0.14%和+0.27%(6o带),变形极小。

我国1:50万及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主要采用这种投影。

4.通过对大陆的合理配置,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能完整地表现太平洋及其沿岸国家,突出显示我国与邻近国家的水陆关系。

从变形性质上看,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是面积变形不大的任意投影,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面积变形在10%以内,中央经线和±44o纬线的交点处没有角度变形,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最大角度变形在10o以内。

所以,我国编制世界地图一般采用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5.从1991年起,新测制和更新的地形图,都须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的国家标准实施分幅编号。

新国家标准和以前分幅编号规定相比,增加了1∶5千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仍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经差、纬差没有改变,但分幅方法变为:7个系列比例尺地形图均由1∶100万地形图划分而成;过去的纵行、横列改为横行、纵列;编号仍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加上比例尺代码,续接各相应比例尺的行、列数字码构成。

即1∶50万—1∶5千地形图编号均由5个元素10位码构成:前3位为1∶100万地形图编号,第4位为比例尺代码(用B、C、D、E、F、G、H分别代表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和1∶5千比例尺),第5—7位是图幅行号数字码,第8—10位是图幅列号数字码(图5-24)。

1∶100万地形图分幅仍按国际1∶100万地图分幅标准划分,即一幅标准分幅纬差4°、纬差6°;纬度60°—76°间纬差4°、经差12°;纬度76°—88°间纬差4°、经差24°。

编号由该图所在的行号(字母码)和列号(数字码)构成,如西安所在的1∶100万地形图图号为I49。

1∶50万地形图:每幅1∶100万地形图分为2行2列,共4幅该图,该图每幅纬差2°、经差3°,比例尺代码为B,行、列号数字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为001—002。

编号如I49B001001。

1∶25万地形图:每幅1∶100万地形图分为4行4列,共16幅该图,其每幅纬差1°、经差1°30′,比例尺代码为C,行、列号数字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为001—004。

编号如I49C002001。

1∶10万地形图:每幅1∶100万地形图分为12行12列共144幅该图,其每幅纬差20′、经差30′,比例尺代码为D,行、列号数字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为001—012。

编号如I49D006002。

1∶5万地形图:每幅1∶100万地形图分为24行、24列共576幅该图,其每幅纬差10′、经差15′,比例尺代码为E,行、列号数字码001~024。

编号如I49E011004。

1∶2.5万地形图:该图中每幅1∶100万地形图分为48行、48列共2304幅得来,其每幅纬差5′、经差7′30″,比例尺代码为F,行、列号数字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为001—048。

编号如I49F021008。

1∶1万地形图:该图由每幅1∶100万地形图分为96行、96列共9216幅得来,其每幅纬差2′30″、经差3′45″,比例尺代码为G,行、列号数字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为001—096。

编号如I49G042015。

1∶5千地形图:该图由每幅1∶100万地形图分为192行、192列共36864幅得来,其每幅纬差1′15″、经差1′525″,比例尺代码为H,行、列号数字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为001—192。

编号如I49H084030。

6.(1)地图比例尺(2)地图的用途和主题(3)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4)制图数据的质量(5)符号的图解限度7.南极洲正轴方位投影,大洋州和亚洲主要是彭纳投影,南北美洲、欧洲选用斜轴方位投影,非洲横轴方位投影或圆柱与伪圆柱投影8.大圆航线为最短距离,等角航线为恒向线,在航海上具有确定航向的作用。

9. 定点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质底法、范围法、定位图表法、分级比值法、分区统计图法、动线法等。

10. 地貌的基本形态主要有山顶,凹地,山脊,山谷,鞍部和坡面;山顶、山顶的等高线是一组内高外低闭合曲线,示坡线指向外侧。

凹地的等高线也是一组闭合曲线,但内低外高,示坡线指向内侧。

山脊指从山顶到山脚延伸的凸起部分。

山脊的等高线为一组凸向低处、依分水线对称的曲线。

山谷是两个山脊间的低凹部分。

山谷的等高线正好与山脊相反,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依集水线对称。

鞍部是两山顶间的低地,形状似马鞍。

由一对表示山脊的等高线和一对表示山谷的等高线组成。

坡面是倾斜的地表面,又叫斜坡或山坡。

山脊或山谷的两个侧面就是坡面。

坡面的等高线图形由一系列呈直线状的等高线组合而成。

11.地图信息论、地图信息传递论、地图感受论、地图符号论、地图模型论、地图认知理论、综合制图理论。

现代地图学理论对认识信息时代地图学的实质及进一步揭示地图学的发展规律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12.我国1:100万地形图最早使用的是国际投影(改良多圆锥投影),1978年以后采用了国际统一规定的等角圆锥投影。

为了提高投影精度,我国1:100万地形图的投影是按百万分之一地图的纬度划分原则分带投影的。

即从0°开始,每隔纬差4°为一个投影带,每个投影带单独计算坐标,建立数学基础。

同一投影带内再按经差6°分幅,各图幅的大小完全相同,故只需计算经差6°、纬差4°的一幅图的投影坐标即可。

每幅图的直角坐标,是以图幅的中央经线作为X轴,中央经线与图幅南纬线交点为原点,过原点切线为Y轴,组成直角坐标系。

每个投影带设置两条标准纬线,其位置是:Φ1=ΦS+30´Φ2=ΦN-30´该投影的变形分布规律:没有角度变形;两条标准纬线上没有任何变形;由于采用了分带投影,每带纬差较小,因此我国范围内的变形几乎相等,最大长度变形不超过±0.03%(南北图廓和中间纬线),最大面积变形不大于±0.06%。

13.(1)测量学与地图学的发展相辅相成。

(2)大地测量学及航空摄影测量学等测量手段的进步促进了地图学的发展。

(3)地图及地图学理论是测量结果的重要信息载体与理论指导。

14.采用3︒分带与6度分带。

3︒分带从东经1︒30'起算自西向东分为120个带,6︒分带从0︒度子午线起算自西向东分为60个带。

15.(1)决定着地图图形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