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状物散文阅读复习
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写景状物散文篇

2010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写景状物散文篇【知识导学】写景状物类散文的题型、解题思路与其他类型的现代文常规题型、解题思路并无多大的不同。
但又有其独特之处,也就有了独特的解题思路,现将具体方法剖析如下:一、整体感悟。
只有整体感悟才能高屋建瓴,前后贯通,把住文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形象才能全面完整。
所以,阅读写景状物散文时,应尽可能地了解:文章是谁写的,在什么时间写的,为什么写,写的是什么内容,写得怎么样等一系列有关文章全局性的问题,还要全面把握作者笔下的景、物等形象的形、声、色、味、情态特征以及其内在蕴涵的道理、情感等。
这些都是阅读好此类文章的根本。
整体感悟的方法有三:首先,作者的语言形成过程,就是作者的情感表露过程,文章的言与意是水乳交融的,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可通过阅读文章语言,初步感受其内容。
其次,是将自己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与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世界,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的情感态度,避免千篇一律的肢解分析与千人一面的阅读结果。
再次,文章的语言具备了使读者进行整体认读和理解的优势。
我们应该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从整合出发到整合终结。
二、找准契合点。
即析“景、物”入“情”。
作者之所以要写景状物,是因为要借所写之景,所状之物,来言志、明理、抒情,为的是让读者与他产生情感的共鸣。
所以,读者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三、合理的联想。
写景状物的文章,属于美文,在阅读文章时,既要排斥主观臆断,又要有合理的联想。
品评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的主旨、重要词句的含义等都离不开必要的联想。
常见的考题有“请续写本文的结尾部分。
”或“读了文章,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四、明确技法,分析效果。
写景状物的散文无不用到许多创作技法且涉及到它们的试题也很多,常见的题型有:本文的抒情方式是什么?备选答案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抒情方式;本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备选答案有描写、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本文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备选答案有对比、衬托、象征、铺垫、渲染、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本文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备选答案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写景类散文阅读

事
• 议论由事而生
《半野园图记》由陈君外出任职依恋半野园 引起议论;
《九嶷山图记》则是由此山命名引起议论。
理
• 议论对象
24.作者劝戒陈君旳详细内容是什么?(用自己旳 话概括) (2分) 希望陈君能够像陈相国那样,努力建功立业, 而不要一味贪恋富贵生活。
理
游华山洞 游山
①前洞——后洞 ②余所至——好游者所至 ③进洞欣喜——出洞懊悔
文漫灭 音谬
志 力 尽志无悔 物
深思慎取
石钟山记
•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眉山人。
• 北宋文学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 开创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和称为“苏辛”;文,“唐 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之一。书画亦是大家。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景
• 语言
25.从句式旳角度赏析第②段中旳画线句。(3分) 这句话整散结合;先用整句突出九疑山旳山
峰兼有嵩、华、衡、岱旳特点,强调其峻峭与宏 伟,节奏鲜明;再用散句描摹这么旳山峰诸多, 句式参差,富于变化。
• 《前赤壁赋》练习2:结合全文,详细说一说本文 整散结合旳语言特点。
•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2:本文旳语言很有特色, 多用四字短语,读来琅琅上口;文辞骈散结合,具 有参差之美;而且暗用典故,论据言简意丰。请分 别加以整顿,体会作者驾驭语言旳高超艺术。
• 其散文,雄健峭拔,语言简洁,是“唐宋八大家”之 一。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 其诗歌,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婉之作, 风格遒劲有力。如《泊船瓜洲》等。所作词不多,却 能“一洗五代旧俗”,不受前人绮靡风气旳影响。他 旳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2020届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05讲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一)(解析版)

阅读下面《荷塘月色》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荷塘月色朱自清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②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③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④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⑤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天津市中考语文第四讲写景状物阅读Ⅱ复习教案

第四讲写景状物阅读Ⅱ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上堂课我们对写景状物类散文进行了细致的讲解,相信通过上节课的讲解,大家对写景状物类散文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上次的课堂我们重点强调了层次概括、语句赏析、表现手法及情感主旨三大主要考查题型,今天的课堂我们将继续进行写景状物类散文的剖析,重点突破含义、作用、表现手法这三种考查题型。
二、复习预习辨文体:写景状物类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在这类文章中,景、物是文章的主角,其景其物所蕴含的灵气、情意则是作者赋予的。
常考题型:1、层次概况2、赏析语句3、理解词语、句子、题目的含义4、某句话或者某段话的作用5、表现手法6、主题、情感把握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考点/易错点1、主要对象混淆2、对象特点遗漏4、表现手法把握不准5、情感主旨理解较为肤浅知识点2含义类题型词语/题目/一句话的含义:修辞+浅层字面含义+深层情感主旨含义答题模式:运用了某某修辞+既指……(浅层字面含义)+又指……(深层情感主旨含义)考点/易错点①浅层含义遗漏②修辞手法遗漏③情感主旨的结合不够贴切知识点3作用类题型(1)语段作用①内容上的作用(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②结构上的作用A、位于文章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B、位于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为下文写……做铺垫)C、位于文章结尾: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文章中心、主题需要写出来)(2)环境描写的作用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②渲染……氛围③烘托人/物……心情/性格特点④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做铺垫(3)题目作用①运用……(修辞)/新颖独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文章线索,贯穿全文③题目象征……/文章主要描写对象④表达了……(文章情感、主旨)(4)写A为什么写B的作用(A B为同类)①A和B有不同点或者相同之处②A和B形成对比或者正衬③突出强调……或者由A写到B,丰富文章内涵,A和B象征着……④表达了……注:主要写A,花较多笔墨写B的作用(A B为异类)①A和B之间有什么关系(文本中可以直接圈画出来)②由A写到B,丰富文章内涵③A象征……④表达了……(5)引用的作用(引用诗句、名言)①引用……丰富文章内涵,增加文章文采②引用位于文中:烘托人/物的……③引用位于文尾:点明中心,升华主题(6)叙事顺序的作用①倒叙:概括内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插叙:概括内容+插入……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7)叙事人称的作用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拉近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2019年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专题复习——写景散文阅读(学生)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专题复习——写景散文阅读复习目标: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能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
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能就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写作特色等作初步的鉴赏品评,提倡多角度有个性地理解。
能由文章的感情、观点、价值观和思维方法等产生联想和创新。
考点分析:写景状物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本学期课本上有些散文是以景色描写主的,作者花费大量的笔默写景其目的是为了抒情,这类散文的特点是“借景抒情”。
如朱自清的《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等。
此类写景状物散文,其考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
答题思路:(1)提取要点的方法:直接从段落中找出中心句(原句、自己概括)(2)整合要点的技巧:写景散文概括方法:什么物具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感受。
2.理解重点字词的作用理解词语可用如下句式表示: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了+词语表义+词语深意(表现了……, 突出了……)。
3.理解关键语句重要句子指:(1)题目;(2)开头;(3)结尾;(4)过渡句。
重要句子的特征:(1)含蓄深刻;(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重要句子的作用:(1)题目的作用——揭示中心(对象);形象含蓄,激发兴趣。
(2)开头的作用——揭示中心(点题);引出话题(下文);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3)结尾的作用——总结上文;揭示(突出)主旨;语言含蓄深刻,留有余味。
(4)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理解关键语句可用如下句式表示:句子表义+句子深意(表现了……, 突出了……)。
3.表达方式的作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中考现代文阅读——写景状物散文考点、题型及解题指导ppt

写景状物散文考点、题型及 解题指导
一 知识掠影
1、散文概念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 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 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 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的一种文体。
2、散文特点:
•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 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或记 叙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3、散文分类
1.按表达方式分 (1)抒情散文:《春》《紫藤萝瀑布》 (2)叙事散文:《羚羊木雕》《走一步,再走一步》 《散步》 (3)议论散文:《谈生命》《敬畏自然》
2.按所写内容分 (1)写景散文:《春》《济南的冬天》 (2)状物散文:《贝壳》《蝉》 (3)叙事散文:《羚羊木雕》《走一步,再走一步》 《散步》 (4)说理散文:《人生》
4、写景状物散文概念:
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
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
等及其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
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分析意境
咏物散文---托物言志---析象征意义
5、写景状物散文——要素:
1、景、物:景物的特点
2、情:作者的内在情感
3、意:文章的主旨
写景、物是手段,是依托,抒发情感才 是目的,是归宿;散文的“情理”往往体 现在抒情议论的文字当中。
二 考点透视
(一)考纲说明: 1、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3、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 4、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做出自己的评价。 5、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6、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阅读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 疑问。 7、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8、知道文中详写略写的作用并作出分析。 9、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10、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1、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024届高考散文阅读复习之散文的结构与行文思路

写作缘起→写人记事→穿插场景、细节→抒发情感,总结 叙事散文
感悟
议论散文
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 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 议论升华(升华点)
解题通法
1.分析行文思路“3法”
直接考查型 ①划分层次法。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各 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 ②找线索法。先找出文章线索,再按照线索归纳梳理。散文常见的线 索有:具体事物、人物、中心事件、思想感情、时间、空间、作者见 闻等。分清了文章线索的归属类型,自然就厘清了行文思路。 间接考查型 ③心理词(感情词)组合法。首先要结合文本的层次或线索来分析,然后 以心理(感情)变化为突破口,用心理词(感情词)组织成合理的先后顺 序。有的心理词(感情词)可从原文中提取,有的则需要自己概括。
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
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
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
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理清行文思路
一、散文中常见的6种结构思路
类型
特点
思路
先交代赏景的缘由,暗示主题; 静赏式 多角度写景;
“对的,是越窑,这只叫盌[注],这只色泽特别好,也只有大当家和 尚才拿得出这样的宝贝,小心摔破了。”
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 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 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碗!”
“什么?”母亲不知所云。“那饭碗,越窑盌。”
使用联想,用抒情方式深化主题。
2019年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专题复习——写景散文阅读(学生)

2019年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专题复习——写景散文阅读(学生)2019年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专题复——写景散文阅读本次复的目标是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归纳内容要点,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分析文章的结构,以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和写作特色等。
其中,写景状物散文是本学期的重点之一,其特点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本学期课本上有些散文是以景色描写为主,作者花费大量笔墨来描绘景色,其目的是为了抒情,这类散文的特点是“借景抒情”。
例如XXX的《春》、XXX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等。
此类写景状物散文,其考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是散文的考点之一,因为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
提取要点的方法是直接从段落中找出中心句,整合要点的技巧是概括出物品的特点,给人留下的感受。
2.理解重点字词的作用,可用如下句式表示: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了词语表义,表现了深意,突出了重点。
3.理解关键语句,重要句子包括题目、开头、结尾和过渡句,其特征是含蓄深刻,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其作用分别是揭示中心(对象)、引出话题(下文)、设置悬念、总结上文、揭示(突出)主旨和承上启下。
4.表达方式的作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往往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综合运用几种表达方式。
描写是其中一种表达方式,其作用是通过描写物品的外观、特点和感受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黄昏的美丽写景散文的描写主要考虑景物描写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黄昏的美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黄昏有时候是一个错误,因为黯淡的光线会让人无法欣赏景色的美。
但有时候,黄昏又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比如暮霭降临时,XXX树下情人的相拥,或者泛舟在山环水曲的湖上。
作者正在镜泊湖的游船上,倚着舷窗,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3.文中描写墓顶的千年古柏有什么作用?(3分) • 【答案】渲染了司马祠庄严、静谧、肃穆的氛围 (渲染效果1分),象征着司马迁迁刚毅凛然、坚 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象征意义1分),表达了作者 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作者情感1分)。 答题思路:1、锁定景物描写的语句。 2、结合景物特点、作者写景的目的和情 感态度等内容分析其作用 。
(筛选提取整合信息· 理清文章思路)
1 3.文中描写墓顶的千年古柏有什么作用?(3分)
(写景的作用)
1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两句诗的 理解。(4分)
(把握文意,理解句子)
15.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赏析它的语言表达效果。
(品味赏析语言)
16.有人说;厚重”一词是本文本文眼,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考点:
11
•第三步:认真审题,规范作答
12、根据作者的游踪,请在下面的空格处 填上主要景点的名称。(3分)
正门→___→“高山仰止→“河山之阳” →____→____
对应考点:1、理清文章思路。 答题思路: 通读全文,注意文章各段领 起句、关键句中的地点名词,边读边勾勒 作者的游踪。
1 3.文中描写墓顶的千年古柏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渲染了氛围,象征了司马迁的精神。 对应考点:考点2、分析思考景物描写的作用。
12.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4分 (筛选提取整合信息·理解文意) 1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4分) (1)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 法不动容。 (2)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品味语言) 14.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赏析表现手法) 15.请从文中【A】【B】两处画横线的语句中任选一处,针对其 中最鲜明的语言特点加以赏析,并概括该句的深刻内涵。(4分) (品味语言) •
15.第一二段中两处加点的文字,写出了紫阳城怎样的特点?(3分) (品味语言)
16.作者为什么觉得“汉字‘腰’,似乎是专为紫阳所造”?请结合全文,简要 回答。(6分) (理解主旨)
《游司马祠》
12、根据作者的游踪,请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主要景点的名称。 (3分) 正门→___→“高山仰止→“河山之阳” →____→____
1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 公”这两句诗的理解。(4分) 【答案】司马迁的丰功伟绩可以和孔子子相提并 论,千秋万代,名垂青史。(理解诗句) 这两句诗是对司马迁的高度评价与赞美,他刚 正不阿,忍辱含羞,发愤著书,他的《史记》通古 今之变,文史兼美,流传千古!(结合全文内容具体阐释)
《陕北的山》
11.第①段画横线部分强调的重点是什么?(2分) (筛选提取整合信息· 理解文意) 12.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睡在大山里,为什么“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让人感到“温馨” 而“甜蜜”?(2分) (2)走进大山,心灵为什么会得到“净化”?(3分) (理解重点词语) 13.比较阅读第⑤段和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任选一题)(3分)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 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刘成 章《安塞腰鼓》) 【A】陕北的山与“安塞腰鼓”给人哪些相似的感受?‘ 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 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像, 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杨朔《画山绣水》) 【B】面对陕北的山和桂林的山,你的想像是否相同?为什么? (景物特点对比) 14.文章第③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有什么作用?(4分) (赏析表现手法) 15.结尾的四句“为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请联系全文加以概 括。(4分) (理解把握文章主旨)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文
《春》《济南的冬天》
《白杨礼赞》
《紫藤萝瀑布》
《飞红滴翠记黄山》
二、盘点美文: 《壶口,壶口》(2008) 《陕北的山》 (2009) 《紫阳腰》 (20011) 《游司马祠》 (2012)
《壶口,壶口》 11.为什么说倚身于秦晋大峡谷,“黄河有幸”?(2分) (筛选提取整合信息·理解文意)
对应考点: 3、紧扣语境,品味词句。
答题思路:1.锁定文句.
2. 结合上下文特定的语境和 文章主旨去分析。
四、临渊垂钓
郁孤台笑了
12.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 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加以概括,填在横线上。(每 空限5字)(3分) 仰望郁孤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对应考点: 1、理清散文的思路。 13.结合语境,解释第⑧段中加点词语“历史的霉点”的 含义。(2分) 历史的霉点: 对应考点: 3、紧扣语境,品味词句。
(主观探究,理解文眼)
明晰考点: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2、分析思考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3、紧扣语境,品味词句,赏析语言。 4、把握形象,赏析手法。 5、探究感悟,把握文章内涵。
三、答题引路 《游司马祠》
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意。
•第二步:明确考点
• 12、根据作者的游踪,请在下 面的空格处填上主要景点的名 1、理清文章思路,整 称。(3分) 体把握文意。 2、分析思考景物描写 • 正门→___→“高山仰止→“河山之阳 →____→____ 的作用。 3、紧扣语境,品味词 1 3.文中描写墓顶的千年古柏有什 么作用?(3分) 句,赏析语言。 4、把握形象,赏析手 1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功业追 法。 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两句诗 5、探究感悟,把握文 的理解。(4分) 章内涵
《紫阳腰》
12.请从文中找出对紫阳独特的人文风貌、人情人性最有概括力的四个字,写在 下面的方格中。(4分) □ □ □ □ (筛选提取整合信息· 理解文意) 13.文中画线部分表现了紫阳女子身姿、动作、性格上的什么特点?请分别回答。 (3分) (赏析句子)
14.作者说,似乎得到了“紫阳女子何以生出如此之腰”的答案。他得到了怎样 的答案?(2分) (筛选提取整合信息· 理解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