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实验设计(2011-10-27)
实验动物学-微生物控制、营养控制

第三节 实验动物饲料的质量控制
畜牧在饲料学分类上的所谓8大类饲料,即青绿饲料、 粗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 维生素饲料和添加剂8大类,这种分类方法对于实验动物 饲料分类没有意义。
全价配合饲料是指通过配合形成的全面满足饲喂动物的营养 需要,直接用于饲喂动物,而不必另外添加任何营养性饲用 物质。实验动物必需使用全价配合饲料。
4.狗 狗是肉食动物,犬必须供给足够的脂肪和
蛋白质,饲料中动物性蛋白应占全部蛋白质 食物的1/3。犬能耐受高脂肪日粮,要求日粮 含有一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的需要 量较大。
5.猴
猴日粮能量的50%以上来自 糖代谢。体内不能合成维生 素C,必须由日粮提供,同 时要注意日粮的适口性。除 主食外,每天应供给一定量 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实验小鼠微生物和寄生虫质量检测标准(1983)
不同级别的小鼠应排除的微生物及寄生虫种类
SPF
清洁级
普通级
23种
19种
4种
SPF动物和清洁级动物的饲养管理要点是
☆饲养在屏障系统中 ☆饮水、饲料、垫料、空气都要除菌后才可以使用。 ☆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定期对动物和环境检测
无菌动物 (germ free animals ,GF )
一、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 是指动物群体每天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
分、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的平均需要量。
二、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指标 以动物血液生化、免疫等指标作为衡量指征。
三、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种类
※生长需要:能够满足动物生长与同化过程中所需要的各 种营养物质。
※繁殖需要:能够满足动物母子自身营养需要与胎儿生长 发育与哺乳提供各种营养物质。
动物实验方案设计模板

动物实验方案设计模板
首先是背景与目的,这部分应该包括对研究背景的描述,明确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你需要说明为什么需要进行这个实验,以及预
期的研究结果对科学或者医学领域有何贡献。
接着是实验设计,这一部分需要详细描述实验的设计方案,包
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实验的时间安排、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等。
你需要说明每个实验组的数量、性别、年龄、体重等基本信息。
然后是动物选择与处理,这部分需要说明动物的选择标准,包
括动物的种类、品系、年龄、性别等。
同时需要描述动物的饲养条件、实验前的适应期等处理情况。
接下来是数据采集与分析,这部分需要说明实验中需要收集的
数据内容以及数据采集的方法。
同时需要说明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具
体方法,包括统计学方法等。
最后是伦理考虑,这部分需要说明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福利保
护措施,包括动物的麻醉、实验结束后的处理等。
同时需要说明实
验方案已经得到相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总的来说,动物实验方案设计模板需要全面考虑实验的科学性、伦理性和合法性,确保实验过程中动物受到适当的保护,同时获得
可靠的科学数据。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不同浓度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对家兔部分生命体征和血电解质的影响

不同浓度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对家兔部分生命体征和血电解质的影响发表时间:2011-10-10T14:06:26.8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18期供稿作者:周洁张稳燕[导读] 戊巴比妥钠是巴比妥酸的衍生物,属于中枢镇静催眠药,随剂量由小到大,相继出现镇静、催眠和麻醉作用。
周洁张稳燕(江苏省徐州医学院机能实验室 221004)【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8-0057-02 【摘要】目的观察1%和3%的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对家兔体温、血压、呼吸和血钾、血钠、血氯的影响。
方法两组家兔分别用1%和3%的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分别记录麻醉前和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10′、20′、30′、45′、60′、80′、100′体温、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的值,分别检测麻醉前和麻醉后100′血钾、血钠、血氯的值,检验麻醉前和麻醉后不同时段所观察指标有无显著差异。
结果两种不同浓度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家兔体温均显著下降,且持续维持低体温;而两组血压在不同时段均无显著变化;1%组的呼吸在麻醉后即刻有显著抑制,之后的时间段恢复与麻醉前均无显著差异;3%组麻醉后所有时间段呼吸均显著抑制。
麻醉后100′两组血钾和血钠均显著降低,而血氯无显著变化。
结论 1%和3%的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对家兔血压和血氯水平无影响,体温、血钾、血钠显著降低,3%组呼吸更容易抑制。
【关键词】家兔戊巴比妥钠生命体征电解质在机能学大动物教学实验中,我们使用过1%和3%两种不同浓度的戊巴比妥钠实施静脉麻醉,静脉麻醉可能对动物的生命体征和生化指标造成一定影响,我们观察研究了两种不同浓度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前后家兔体温、血压、呼吸和血钾、血钠、血氯的变化,期望以此作为实验设计的参考依据,从而注意到这些变化可能对一些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实验动物新西兰家兔,雌雄各半,体重2.0-3.0Kg。
实验动物学论文综述设计抗心力衰竭的实验的方案

设计抗心力衰竭的实验的方案Design experiment of anti-heart failure scenarios 摘要: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包括心肌梗死、血液动力负荷过重和炎症等,引起的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导致心脏不能维持足够的心输出量以满足身体对代谢的需要,最后导致心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
各种原因和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均可导致心力衰竭,是目前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2)随着人口老龄化,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已经成为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其发病几率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3)。
Swedberg在2003年ACC年会上报告的1988—2000年12年间心衰患者出院后1年的病死率:55-64岁下降53% , 65-74岁下降44%, 75-84岁下降33%(4)这种改善从1994年开始越来越明显,与同期应用ACE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 inhibitors) (ACEI))和B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一致。
我国部分地区1980年、1990年、2000年3个年段慢性心衰住院病历回顾性调査,2000年段应用ACEI和e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病例明显增加,心衰住院病死率也在逐步下降(由1980年的15.4%、 1990年的12.3%,再下降到6. 2%),说明心衰治疗的进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5)2001近20年来由于对心力衰竭的病理有了进一歩的认识,故在治疗心力衰竭措施上有了转变。
主要针对心室重塑的机理,防止和延缓心室重塑的发展,从而降低心力衰竭的住院率和病死率。
(6)关键词:心力衰竭、去甲肾上腺素、黄连素实验背景:据我国50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但死亡率却占40%,说明预后严重(7)此外,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始以后,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亦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因此,心力衰竭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动物学实验报告

动物学实验报告
动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动物的生理、行为和生态习性。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动物的行为和生理特征,以及探讨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实验对象为小白鼠和蜜蜂,我们将通过观察它们的行为和生理反应,来探究它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
首先,我们选取了一些小白鼠,将它们分别放置在两个不同的笼子中,一个笼子放置在明亮的环境中,另一个笼子放置在昏暗的环境中。
我们观察到,放置在明亮环境中的小白鼠表现出活跃、好奇的特点,它们不断地在笼子内探索、奔跑,展现出较高的活动性;而放置在昏暗环境中的小白鼠则显得比较懒散,行动迟缓,甚至出现了一些抑郁的迹象。
这说明小白鼠对于光线的需求是有所不同的,它们更喜欢明亮的环境,这也与它们在野外生存的习性相符。
接着,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蜜蜂的实验。
我们设置了两组蜜蜂,一组蜜蜂在花园中采食花蜜,而另一组蜜蜂则在温室中采食花蜜。
我们观察到,采食花蜜的蜜蜂在花园中表现出较为活跃的状态,它们飞来飞去,忙碌地采集花蜜;而在温室中采食花蜜的蜜蜂则显得比较迟缓,行动缓慢,甚至出现了一些停滞不前的情况。
这说明蜜蜂对于自然环境的需求是有所不同的,它们更适应于自然花园的环境,而在人工温室中则表现出适应能力较弱。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动物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对动物的行为和生理特征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也意识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只有为动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它们才能展现出最佳的生理和行为特征,实现生态平衡。
希望我们的实验成果能够为动物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也能够引起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更多关注和重视。
水城产中华大蟾蜍血细胞的显微观察

第39卷第4期2011年7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our nal of H enan N or mal Univ er sity(N atur al Science Ed itio n)Vol.39N o.4J uly.2011文章编号:1000-2367(2011)04-0136-02水城产中华大蟾蜍血细胞的显微观察周庆萍,周雪林,韦国彬(六盘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贵州水城553004)摘要:为检测动物血细胞的形态参数这一生理指标具有区域性,应用常规血涂片Wr ig ht染色法对中华大蟾蜍(Bufo gar gar izans)血细胞进行显微观察、形态参数测定、图示、描述和比较.结果表明:分布于不用地区的中华大蟾蜍各类血细胞在形态上区别不大,大小上存在差异.关键词:血细胞;中华大蟾蜍;形态特征;比较中图分类号:Q959.5文献标志码:A中华大蟾蜍(Bufo gar gar izans)属两栖纲(A mphibia)无尾目(A nur a)蟾蜍科(Bufonidae)蟾蜍属(Bufo)动物,俗称大蟾蜍、蟾蜍、癞疙疱、癞蛤蟆、癞肚子,为我国特产,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实验.对两栖纲动物而言,单个物种的血细胞研究[1-6],不同两栖动物的血细胞比较[7-10]或与其他纲动物的血细胞比较已有一些报道[11-12],但对区域性的同种两栖动物的血细胞进行分析比较却鲜见报道.鉴于此,我们特将分布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地区的中华大蟾蜍血细胞进行研究,以期为两栖动物细胞学研究提供多样性资料.1材料和方法中华大蟾蜍(共10只,5a5`)于2009年4月下旬采自贵州省六盘水师范学院校园及附近,该地区的海拔1600~1800 m,均为野生、健康无病、体重基本相近的成体.将中华大蟾蜍称重后,用毁髓针破坏脊髓致瘫,打开围心腔,用针管从主动脉干采血,用常规方法制作血涂片,用W rig ht染液染色10min左右,在XSP-BA310T显微镜下观察;用M o tic DigilabÒ-网络版数码显微互动教室软件成像,随机选取红细胞100个,其余类型的细胞各选取20个用M otic Images A dvanced3.2软件测量其大小.2结果2.1红细胞的显微观察1水城产中华大蟾蜍的成熟红细胞呈长椭圆形,细胞长轴(13.82?0.88)L m,短轴(8.83?0.55)L m,细胞核长轴(4.77?0.40)L m,短轴(3.58?0.31)L m,数量最多,其表面光滑,核椭圆形、中位、染成深蓝紫色,核质紧密,核周与胞浆交界处有一透明的薄环,颜色均匀,细胞边缘界限清楚,细胞质染色比较浅(图1:a).未成熟的红细胞形状为椭圆形,长轴比成熟红细胞短(图1:b);较幼稚的红细胞近似圆形(图1:c);血涂片中同时还观察到正在进行直接分裂(无丝分裂)的红细胞(即分裂期红细胞)(图1:d)和直接分裂后产生的梨形红细胞[5](图1:e).2.2白细胞的显微观察白细胞一般可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两类.白细胞的形态学参数如附表.2.2.1粒细胞.粒细胞一般分为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多为圆形和椭圆形,少数形状不规则,胞质较丰富,内含许多被染成浅蓝色的嗜中性颗粒;细胞核大,被染成紫色,核质界限明显,核染色质粗糙不均,排列紧密成小块状,细胞核有单叶核和多叶核,多叶核分2~3叶(图1:f),叶间常以核丝相连,各叶大小和形状也不规则.嗜酸性粒细胞近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较大,核质界限不明显,细胞核被染成紫红色,较大,几乎位于细胞中央(图1: g),核质粗糙,细胞质内有许多被染成浅紫红色的嗜酸性颗粒.嗜碱性粒细胞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较小,细胞核常常偏向细胞一侧,细胞质中含有许多被染成蓝紫色的嗜碱性颗收稿日期:2011-02-10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科研基金(黔科合丁字[2010]2071).作者简介:周庆萍(1965-),女,贵州水城人,六盘水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粒,颗粒分布不均匀,常常覆盖在细胞核上(图1:h).附表 水城产中华大蟾蜍白细胞的形态学参数白细胞长轴/L m 短轴/L m 周长/L m 嗜中性粒细胞13.53?1.8710.50?2.2037.36?4.62嗜酸性粒细胞14.04?0.1311.10?0.6346.20?1.40嗜碱性粒细胞8.68?0.507.60?0.5426.17?1.89单核细胞11.30?0.6310.6?0.3644.45?0.46淋巴细胞8.84?0.508.08?0.8626.62?2.042.2.2 无粒细胞 无粒细胞可分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小淋巴细胞和大林巴细胞.单核细胞形状接近圆形,细胞核形状有不规则圆形、肾形和马蹄形(图1:i)等,细胞质呈灰蓝色,半透明,较丰富.小淋巴细胞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偏于细胞一侧,核质被染成深蓝紫色,细胞边缘有缺刻,细胞质被染成浅蓝色,细胞质很少,只在细胞核外围成一窄环或仅在细胞核凹陷处可见(图1:j).大淋巴细胞形状类似于小淋巴细胞,但细胞核染色比小淋巴细胞稍淡,细胞质比小淋巴细胞丰富(图1:k).2.3 血栓细胞的显微观察水城中华大蟾蜍的血栓细胞呈梭形,细胞长轴(7.33?1.13)L m,短轴(6.19?0.59)L m,在涂片中一般单个分布,细胞核较大,近中位,核质被染成蓝紫色,细胞质被染成浅蓝色,细胞质较少,只在胞核外围成极薄的一圈或偏于一端,大多数仅包裹细胞核(图1:l).3 讨 论一般而言,脊椎动物进化程度越高的种类,红细胞体积越小[13].中华大蟾蜍的红细胞比大多数爬行动物的红细胞大[14],而爬行动物的红细胞又比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大(人类成熟红细胞直径7L m),符合进化规律.水城中华大蟾蜍的红细胞与重庆北碚中华大蟾蜍红细胞相比,形态上几乎一致,但比重庆北碚中华大蟾蜍的红细胞[5]小,这说明中华大蟾蜍红细胞的大小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除此之外生存环境氧含量也可能影响红细胞的大小[15].水城产中华大蟾蜍白细胞的特点是:嗜酸性粒细胞大于嗜中性粒细胞大于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大于淋巴细胞.其白细胞与重庆北碚中华大蟾蜍白细胞[5]相比,形态上区别不大,但比重庆北碚中华大蟾蜍的白细胞[5]小,说明中华大蟾蜍白细胞的大小可能与其生活的环境有关.郭宪光等[5]观察到重庆北碚中华大蟾蜍的血栓细胞在涂片中一般成群分布,笔者发现水城产中华大蟾蜍的血栓细胞在涂片中一般单个分布,而且较少,同时,水城中华大蟾蜍的血栓细胞与重庆北碚中华大蟾蜍的血栓细胞[5]相比,形态上区别不大,但明显较小,说明中华大蟾蜍血栓细胞的数量、分布及大小可能与其生活环境或生态分布有关.参 考 文 献[1] 潘玉芝.青蛙血液的组织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6(1):89-101.[2] 李丕鹏,何国湘,张育辉,等.大鲵的血液学观察[J].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7(3):50-53.[3] 侯水薇,王秀玲,王志勇,等.新疆北鲵血液的组织学观察[J].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1995(4/5):58-62.[4] 范三川.蓝尾蝾螈血液的组织学研究[J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9,17(3):22-24.[5] 郭宪光,张耀光,王志坚,等.中华蟾蜍血细胞的观察[J].四川动物,2002,2(4):211-214.[6] 周庆萍,李 松,黄 倩.双团棘胸蛙血细胞的显微观察[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6(4):87-90.[7] 马德滨,吴伟峰,魏 红.东北小鲵和东方蝾螈血细胞形态学参数研究[J].高师理科学报,2003,23(1):44-45.[8] 胡知渊,来雅萍,陈文静.棘胸蛙、虎纹蛙、黑斑蛙血细胞的比较[J].四川动物,2005,24,(1):5-8.(下转第158页)137第4期 周庆萍等:水城产中华大蟾蜍血细胞的显微观察158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2]Jeff Garland,Richard rge-Scale Software Architec ture:A Practical Guide Usi ng UML[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8-39.[3]万桂怡.网络开放式实验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204-206.[4]刘德山,张菁.基于B/S架构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1):79-83.[5]张勇,肖利.基于WE B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112-115.[6]孙晓捷.开放式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0,26(4):85-88.[7]周振波.互联网环境下远程考试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0,27(1):77-81.[8]C hristian T hilman Patterns Architectu re,Design,and Process[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4-5.[9]M ike Gunderloy,J oseph L Jorden,David W T sch anz.M astering M icrosoft S QL Server2005[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0-14.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Experiment ProcessManagement System for Software CollegeZH ANG Xue-qin a,YANG Xiao-rui b,WANG Wei b(a.Sch ool of S oftw ar e Techn ology; b.Admis sion and Career Center,Nanyang Norm al University,Nan yang473061,China)Abstract:A s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ect ion of So ftwa re Co lleg e has a low er infor mation level curr ent ly,the integ rat-ed ex per iment pr ocess management system is developed for So ftwar e Co lleg e by using U M L M odeling,.NET Socket technolo-g y,.N ET pro gr amming technolo gy and SQ L Ser ver database.T he system is dev elo ped base on the complex model of B/S and C/S.T hr ough det ailed ana lysis on the character istics o f ex perimental courses,this pa per pro po ses the design of system and a-l so g iv es a detailed funct ional descr iptio n and t echnical implementation appro ach o f the sy stem.Key words:U M L modeling;.N ET so cket;.N ET;SQL serv er;ex periment process manag ement(上接第137页)[9]刘琳琳,李淑兰,赵文阁.东北产三种林蛙血细胞的比较研究[J].四川动物,2006,25(2):231-233.[10]周庆萍,李松,黄倩,等.棘腹蛙、棘胸蛙和双团棘胸蛙血细胞的比较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102-104.[11]S zarki H,Czopek G.E ryhrocyte diarneter in s ome am phib-ian s and reptiles[J].Bull Acad Poionaise Ser Sci Biol,1966,14:433-437.[12]张奇亚,李正秋,罗晓春.鳖、蛙、鱼血细胞的显微观察与比较[J].水利渔业,1999,19(3):1-3.[13]周庆萍,黄倩.环颈雉红细胞的显微结构观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1):172-174.[14]吴孝兵,张盛周,吴海龙,等.16种爬行动物血细胞形态学参数研究[J].动物学杂志,1993,33(1):29-32.[15]陈玉琴,俞诗源,马正学,等.红腹锦鸡血细胞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J].动物学杂志,2007,42(2):107-109.Observation on the Blood C ells of Bufo Gargarizans of S huicheng by LMZH OU Q ing-ping,ZH OU Xue-lin,WEI Guo-bin(Departmen t of Biology and Geography,Liupanshu i Normal College,S huich eng553004,China)Abstract:In or der to test the mor pho log ical char acteristic,the physio log ical index o f animals bloo d cells has a reg io nal char acter istic,the r esea rch uses the r outine blood smea r Wr ig ht staining to r esear ch the Blood cells w ith micr oscopic ex amina-t ion,mo rpho lo gical par ameter testing,gr aphic ex pr essio n,description and co mpar ison.T he result indicates t hat the Bufo g ar-g arizans st retching acro ss differ ent r egions show less differentiation in morpholog y,but have differences in size.Key words:blood cells;Bufo g arg ar izans;mo rpholo gica l characterist ic;compariso n。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的动物学实验课程是高等教育中生物学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动物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系统认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该课程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熟悉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提高动物学研究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动物学实验基础知识掌握- 动物学基础概念的学习:包括动物的分类、命名与命名规则等。
- 动物解剖学基础:学习常见动物的形态特征、器官结构等。
- 动物生理学基础:了解动物的生理机能,包括营养吸收、呼吸、循环、排泄等方面的研究。
2. 动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 动物的饲养和繁殖技术:掌握科学、合理的动物饲养和繁殖方法,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利用效果。
- 动物标本制作技术:学习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点,提高动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 动物实验操作技术:包括动物取样、动物体内探测、动物生理指标测定等实验操作的基本技术方法。
3. 动物学实验设计与分析- 动物学实验设计:学习合理的实验设计原则与方法,包括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定、样本数量的确定等。
-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加强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呈现方式,形成科学、客观的实验结果。
4. 动物学实验应用与伦理- 动物学实验应用领域:介绍动物学实验在医学、生态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 动物学实验伦理:了解动物学实验的伦理规范与要求,引导学生对动物实验的道德、合理性进行思考与探索。
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结合实验操作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 讨论与研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研讨,加深对动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 课堂演示:通过课堂演示,展示实验操作步骤、技术要点等。
2. 评估方式-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实验要求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研讨,回答问题,发表意见。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报告名称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报告人学号2009574306 专业生物科学(师范)班级 09生本(3)班指导老师实习成绩2011年 6 月13 日动物学野外实习有感前言: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基础学科,它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发生发展能水平,巩固课本知识与实践中的联系和差异,了解动物的形态特征及所属科目,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印象。
1、学习目的与意义:1.1通过到生物标本馆观察动的规律。
而动物野外实习是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过程。
本次野外实习的主要对象是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培养动手与实践能力,提高专业技物标本,了解各种动物的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加深认识,巩固课堂理论知识。
1.2通过到野外浅海,沙滩观察并捡取各种贝类及其它软体动物等,初步了解海生生物生活环境,熟悉各类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1.3通过到野外直接捕捉野外动物,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使学生学会和熟悉运用专业图片—比如图片对照、动物分类检索表、主要特性鉴别等分类进行动物分类鉴定。
1.4通过对捕捉的动物进行标本的浸制、剥制、干制等,了解制作动物标本的基本步骤,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多各种动物进行分类鉴定。
1.5通过到动物园及养殖场的观察各动物,直接观察动物园内常见的各种动物,并了解动物的养殖的基本状况和生产实际操作过程,深入认识人与动物间的关系。
总之,通过野外实习,培养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中应有的科学态度以及在生活中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另外,我们更加可以亲近和接触大自然,深入了解不同地域内动物的分布情况,学习野外考察激射管理知识,巩固课本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环保意识及其社会责任感。
2、动物学野外实习安排表:3、实习地点与实习地点的自然概况3.1广东海洋大学水产生物博物馆广东海洋大学生产生物博物馆始于1991年7月,2004年7月进入广东省湛江市湖光岩东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四氧嘧啶剂量对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
化学性糖尿病动物模型诱发方便、来源广,是目前较广泛的模型。
化学物质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是应用化学物质损伤胰腺β细胞,从而引起动物发生糖尿病。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链脲菌素和四氧嘧啶,其作用机制是选择性损伤胰腺β细胞,引起部分细胞坏死,导致血胰岛素不同程度下降伴随血糖升高。
但是链脲菌素和四氧嘧啶的实验条件很难掌握,直接影响其造模功能。
为此,我们进行本研究,探究不同给药剂量及小鼠性别的不同方案以获得最佳实验条件,建立一种经济、稳定的高血糖动物模型。
二、材料与试剂
动物:雄性小鼠,体重18~22g。
仪器与器具:血糖测定仪、天平、注射器及针头、鼠笼。
试剂:临用前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10mg/ml)的四氧嘧啶(ALX),四氧嘧啶分子量:142.07。
三、实验方法
1、将实验小鼠分组编号
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6组,其中第一组为对照组,后面五组为实验组,每组雌雄各半,并对其做好标记。
2、不同剂量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模型建立
给60只小鼠禁食24h(不禁水),腹腔分别注射四氧嘧啶160,180,200,220和240mg/kg(注射时应在30s内注射完成,注射越快越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72h后用快速血糖仪测血糖(测前禁食12h)。
饮食上给予低蛋白和高动物脂肪食物能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
注意:大剂量四氧嘧啶可致大部分β细胞破坏,使犬、猫产生永久性糖尿病。
3、小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建立及检测:测前禁食4h ,72 h后测空腹血糖血糖 > 16.8mmol/L(300mg/dl)~10.00mmol/L(180 mg/dl)的小鼠为成功模型。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得出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