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头脑和不高兴》导读(二)
《没头脑和不高兴》导读(二)

《没头脑和不高兴》导读(二)作者:朱丽玲韩沐霏陈惠娟李宁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第1期《没头脑和不高兴》难点突破朱丽玲韩沐霏在《小学语文教学》2017年第12期上,我们对《没头脑和不高兴》进行了文学价值和教学价值的分析。
如果说文学价值是研究文本的起点,教学价值是寻找文本与学生的结合点,那么难点就是学生在达成教学目标过程中遇到的真实困难、真实障碍,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于知识内容、方法策略、情感态度等方面难以理解或领会的内容,它们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
难点的突破对于学生保持持续性的阅读至关重要。
因此,在对整本书的文学价值和教学价值进行分析后,也要对学生真实的问题和困难点进行调查、分析,这样教学目标才能有效达成。
一、找出阅读中的“绊脚石”在《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的阅读中,学生到底有什么真实问题呢?我们对二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访谈,让学生针对整本书的七个故事提出自己的疑问。
共收集学生问题132条,合并相似问题,共梳理出如下近30条有代表性的问题:《没头脑和不高兴》问题:1.学生没有读过或听过“武松打虎”的故事。
2.词语:“醉醺醺”的意思。
……《一个天才杂技演员》问题:1.泰焦傲真的是天才杂技演员吗?为啥天才杂技演员也会吃胖,不能表演?2.小丑甄用工怎么能用一根手指就把那么重的泰焦傲顶起来打转?手指不会断吗?3.脸真的能成为一个海吗?4.泰焦傲为什么那么骄傲?5.泰焦傲为什么看不起甄用工?甄用工为什么那么用功?6.甄用工为什么对泰焦傲看不起他的话不反驳,难道没有一点不服气么?7.真的有天才的杂技演员吗?《奶奶的怪耳朵》问题:1.奶奶的怪耳朵为什么只能听见好话?2.为啥闹闹大声嚷嚷,奶奶还能听收音机?不是大的声音能盖过小的声音吗?3.闹闹为什么那么闹?为什么不好好说话呢?4.作者为什么要等到很晚的时候才睡?《小妖精的咒语》问题:1.322除以7的计算方法没看懂。
2.阿土在现实世界里的算术是怎么学好的呢?3.词语:对“小妖精、打了交道、这个料、除不尽、苦恼、叮嘱”的意思不清楚。
1.《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前推介课教案 2.小学读前推介课一般模式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前推介课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书的内容,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2.潜移默化地进行成本书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3.通过阅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明白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长大就做不了大事等等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大致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能够进行有效阅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展示书名利用插图,激起阅读期待。
二、巧妙荐读,设置悬念1.欣赏封面,走近作者。
封面:介绍作者,展示书名,关注图画。
封底:力推经典。
2.细读目录,激活想象介绍目录,质疑激趣。
3.片段欣赏,读活人物(1)走近没头脑,感知其丢三落四的性格。
(2)走近不高兴,感知其任性的性格,感受名字的学问。
①默读小时候的不高兴片段。
②播放视频《武松打虎》。
(3)畅谈在故事人物身上读到的自己。
(4)有趣名字荐读《一个天才杂技演员》。
①由名字引发对话,再次感受人物性格及名字的学问。
②师讲故事片段,设悬激趣。
三、制定计划,课外阅读1.读者推荐,名家评价。
2.制定计划,激励阅读。
附:小学读前推介课模式要想让学生爱上这本书,推介课的确是关键,将推介与拓展视野、增加积淀、提升素养紧紧相连,不断丰富导读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展示书名推介课要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一般来说,可用动画视频、插图、歌曲、猜谜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至于展示书名的时机也可灵活一些,可在课始,也可在课中、课终,不必死板教条。
二、巧妙荐读,设置悬念这是推介课中最重要的环节,主要方法有:作者介绍,目录激趣,问题质疑,片断欣赏等。
三、制定计划,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将阅读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读书计划可依据所读作品的篇幅灵活制定。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书导读课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书导读课(初稿)中心小学董淑杰一、教学目标1.向学生推荐《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初步了解书的内容,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2.潜移默化地进行成本书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3.通过阅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明白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长大就做不了大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大致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能够进行有效阅读。
四、教学准备课件《没头脑和不高兴》的书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自古以来,读书被人们千古传承。
古有匡衡凿壁偷光,孙康囊萤映雪,孙敬悬梁刺股,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唐朝、诗人颜真卿在《劝学》中的写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宋代的苏轼也说: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我们伟大的周总理也倡导: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师生谈话导入: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一本书,这本书可能你们没有读过,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一起来走进这本书,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你最近在读哪本书呢?(生汇报,师认真倾听,根据学生的回答问书的特点。
)2.看来大家的课外书已经读了很多本了,那今天老师带来的小游戏根本就难不住你们,你们猜猜这是那本书?(出示课件)(1)有这样的三个小动物,他们都想建一座漂亮的房子。
老大用稻草围成了一座房子。
老二用木头建成了一座房子。
老三却想用砖瓦砌一座房子。
(2)有一只小兔子和一只大兔子。
它们俩在比赛谁的爱更多一些。
大兔子用智慧赢得了比赛和小兔子稍微少一点的爱,可小兔子用它的天真和想象赢得了大兔子多出一倍的爱。
(3)通过看图片猜书名刚才我们通过图片或一点提示,我们就知道了书的名字,你们真了不起,那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再走进另一本故事书。
二、共同走进书中(一)走进故事,了解人物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好朋友,(出示课件)大家认识他们吗?你们是怎么认识他们的?他们都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一个叫“没头脑”,另一个叫“不高兴”。
《没头脑和不高兴》导读

这本书的作者任溶溶,是我国大名鼎鼎的儿童文学作家,获得过陈伯吹儿童文学杰出贡献奖、宋庆龄儿童文学特殊贡献奖等各大奖项。
同时,他还是一位大翻译家,懂四种外语,翻译过许多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品。
他的书影响了好几代读者的成长。
《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由七个通熟易懂的小故事组成,分别是《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杂技演员》《奶奶的怪耳朵》《小妖精的咒语》《小妖精闯祸》《当心你自己身上的小妖精》《听青蛙爷爷讲故事》。
每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这些缺点和不足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也有可能他就是那样的人。
读这样的书,就像是小读者在照镜子,他们会不自觉地进行思考和反思:“这说的是不是我呀?”“我也有这样的缺点和毛病,我要改正,不能像书中的人一样。
”这种积极的自我认识不正是我们在阅读中期望看到的吗?1.《没头脑和不高兴》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一对好朋友。
他们为什么叫了这么个名字呢?没头脑做事总是丢三落四的,不是这里少了点什么,就是那里缺了点什么。
他妈妈担心得不得了,总说他:“瞧你这个没头脑,大起来可怎么做大事情啊,唉,大起来可怎么得了!”没头脑撅起了嘴,嘟囔着说:“这是小事情,算得了什么,我才不在乎哪!大起来做大事情,那可是另外一回事!”那么不高兴呢?他有个怪脾气,一件事情,大伙儿谈得好好的,他偏来个“不高兴”,这也不高兴,那也不高兴。
总是闹别扭,要跟别人反着来。
跟没头脑一样,他也觉得这些都是小事,跟大起来做正经事情一点儿没关系。
这样两个孩子,真的长大了,又会做出什么事呢?因为仙人帮忙,没头脑和不高兴一瞬间就长成了大人,成为建筑工程师和演员。
俩人雄心万丈想要做一番大事业,结果怎么着?没头脑设计的三百层高的少年宫,居然把电梯给忘了!让去少年宫看戏的孩子们不得不带上一大堆吃的睡的,爬了半个月楼梯。
不高兴呢?他演的老虎怎么也不高兴被武松打死,让这场戏不得不演了四五天。
这下没头脑可明白过来了,赶紧拉着不高兴去找到仙人,把他们给变了回来。
没头脑和不高兴教案

B第二段,体会小时候不养成好习惯,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给社会带来危害。
八、拓展
想象一下,如果“没头脑”当了演员,“不高兴”当上了建筑师,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教学反思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来自中——佩利预设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入:
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不仅能带给我们欣喜,还让我们感到了无限的惊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没头脑”和“不高兴”的童话世界吧!
二、认识作者
三、检查预习情况:
打折扣模样咒语被褥暂时邀请
醉醺醺纳闷儿应有尽有一五一十
锅碗瓢盆锣鼓锵锵垂头丧气满不在乎
蚊帐被褥赤手空拳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七、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它就藏在文章中呢,看谁长着火眼金睛,一下子找到它?浏览课文,画出来。(文章最后一段:“他说不管是不是梦,从小养成好习惯总是对的!”)
“没头脑”为什么这么说?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并谈谈你对要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
②分段汇报
A第一段,体会小时候不养成好习惯,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
(不同方式读)
多音字:模、折、丧、闷
四、初读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文章分为三段。
五、自学导读一
默读课文1——11自然段,找出体现“没头脑”做事总想不周全,丢三落四的语句,思考“不高兴”的外号由来,写下自己的批注。
六、自学导读二
默读课文12——20自然段,找出课文中他们给别人带来了很大烦恼的语句,仔细分析并写下自己的批注。
童书导读《没头脑和不高兴》

( A )。
2.仙人给“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期限是。 B.半个月 B.健康检查证 B.一个月
( A )
3.看“泰焦傲”表演的人都要有。
4.到剧场看戏的人来回大约需要。
( B )
( B )
5.小妖精教阿土做算术的咒语是。( A ) A.乘法表 B.芝麻芝麻开开门 6.“泰焦傲” 被司机当成 ( B ) 推上了 车。 A.一头大象 B.一只狮子 ( A ) 7.“小小小”是 的朋友。 A.格列佛 B.哥伦布
写作采蜜栏
1.不高兴这下乐得弹出了眼珠子。 夸张
2.我叫得比扩音机还响,您就是听不
见。
3.真好看,只是挺吓人的,看得我头发
请你在白纸上自己画两个圆形图把他俩休假期间做的事情分别 写下来。
泰骄傲 休假时做 的事情
甄用工 休假时做 的事情
5
《一个天才杂技演员》p29-47
童书导读
p39-47
1.泰焦傲是怎么来到杂技戏院的? 2.泰焦傲在表演时遇到了什么意外?结果怎样? 3.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4.如果让你对泰焦傲和甄用工各说一段话,你将对他们说什
童书导读
杂技
杂指多样,技指技艺,是指各种技艺的意思。杂技起源 于原始人,原始人获得猎物之后,在休息的时候经常再现打 猎时的武技和超常体能,这就形成了最早的杂技艺术。杂技 在中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汉代被称为“百戏”,隋唐称 为“散乐”。1950年我国成立了中国杂技团,周总理为这些 靠自己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的表演性节目命名为 “杂技”。
p11-19
1.没头脑和不高兴变成大人后分别从事了什么职业? 2.他们实现了自己的职业梦想之后具体做了什么事情?
3.没头脑收到了一张请帖,上面写着请他到少年宫去看戏,
好习惯,要天天养!——《没头脑和不高兴》导读

好习惯,要天天养!—《没头脑和不高兴》导读鲁钟思/文何禾/图没头脑和不高兴是谁?他们俩啊,一个粗心大意,一个任性自满。
相信在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这两个人。
他们可能是你的同学,可能是你的邻居,也可能就是你!每次家长和老师让你改掉丢三落四、不听他人劝告的坏习惯时,你有没有觉得他们好像“小题大做”?当被督促学习、做作业的时候,你有没有在想:我变成大人就好了?变成大人就能从此成为一个成功、受人崇拜的人吗?那些坏习惯、小毛病,就自动消失了吗?在《没头脑和不高兴》里,没头脑和不高兴就展开了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奇妙之旅……任溶溶,原名任以奇,1923年出生于上海,是著名的儿童文学翻译家、作家。
《安徒生童话全集》《彼得·潘》《小飞人》等作品就是任爷爷翻译的;他还写过童话集《没头脑和不高兴》、儿童诗集《小孩子懂大事情》等。
《没头脑和不高兴》不仅仅是一部广受好评的儿童文学作品,还是一部优秀的动画片。
同学们不妨参照动画片,来进行一下比对,感受一下当文字变成动画,会有哪些不同。
1.故事梗概故事非常轻松幽默。
话说有两个孩子,他们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
没头脑做起事来丢三落四,不是忘记了这个,就是忘记了那个;不高兴呢,总是别别扭扭,你要他往东,他偏往西,他开口总喜欢说“不高兴”。
大家劝说这两个孩子改掉坏习惯,他们却不以为然,认为长大了就好了。
终于有一天,一个神秘仙人把他俩嗖的一下变成了大人。
转眼间,长大了的没头脑当上了建筑师,不高兴如愿做了演员。
没头脑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设计了300层设施齐全、富丽堂皇的少年宫大楼。
可是这么高的楼,粗心的没头脑却忘了设计电梯。
于是,少年宫就出现了奇异的景象——同学们为了看戏,要带着铺盖、干粮来回走一个月才能到达225楼戏院。
没头脑觉得非常羞愧。
不高兴呢,果真做了演员。
他饰演的正是“武松打虎”里的老虎。
舞台上,扮演老虎和武松的演员都在卖力表演,可是,戏演到紧要关头,不高兴的脾气又来了。
没头脑和不高兴(教学设计)-窦桂梅

没头脑和不高兴》导读课教学设计第一板块:故事猜猜猜一、听片段,猜名字(一)猜“没头脑”1、我有个邻居,常到我家串门,听读(板书),串门的时候,在邻居家发生了什么故事?2、听读故事片段:这孩子常上我家串门。
玩了半天,走了。
我把门刚给关上,嘭嘭嘭,外面敲门了。
“对不起,我书包给忘了。
”他一边脱帽子手套,一边进屋子找书包。
他找到书包,走了。
我把门刚给关上,嘭嘭嘭,外面又敲门了。
“对不起,我帽子给忘了。
”他进屋找到帽子,走了。
我把门刚给关上,嘭嘭嘭,外面又敲门了。
这回我把门打开,也不看是谁,就把一副手套塞出去:“没头脑,你的,拿去!”我进屋子一看,那不是他的书包吗?多半他回来找帽子,又把书包给丢下了。
3、你听到了故事?(“对不起,我忘了⋯⋯”)4、“他”叫什么名字?小结:这没头脑就想书里说的这句话,“没头脑就是这么个没头脑”。
(板书“没头脑”)(二)猜“不高兴”1、这个没头脑,有一个要好的同学,经常找他玩,听读故事片段,你想给这里的“他”起个什么名字?他有那么个怪脾气,一件事情,大伙儿谈得好好的,他偏来个“不高兴”,这也不高兴,那也不高兴。
大伙儿要上东,他不高兴上东,要上西;大伙儿上西了,他又不高兴上西,要上东。
这么个人,谁还高兴跟他玩呐!可你不高兴跟他玩,他可是不高兴你不高兴跟他玩,换句话说,就是他偏高兴跟你玩。
⋯⋯有一回他在联欢会上跟大家一起合唱,唱得好好的,不高兴忽然不高兴唱得那么快,于是一个人慢悠悠地唱起来,弄得这个合唱怪腔怪调的还不说,大伙儿一个曲子唱完了,他才唱了三分之一,大家只好听他独唱,唱完那剩下的三分之二。
打那回起,大家不敢请他表演节目了,他想演戏,大家都朝他拱拱手,不让他演。
2、小结:这不高兴,正向书里说的,“这也不高兴,那也不高兴”。
(板书“不高兴”)你们听读,猜想,这也是一种读书方法,真好!(回扣板书“听读”)二、看封面,引目录(一)看封面,猜人物1.看封面《没头脑和不高兴》中的两个人物,你能猜猜他们分别是谁吗?2.师读文中描写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文字,验证猜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头脑和不高兴》导读(二)作者:朱丽玲韩沐霏陈惠娟李宁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8年第02期《没头脑和不高兴》难点突破朱丽玲韩沐霏在《小学语文教学》2017年第12期上,我们对《没头脑和不高兴》进行了文学价值和教学价值的分析。
如果说文学价值是研究文本的起点,教学价值是寻找文本与学生的结合点,那么难点就是学生在达成教学目标过程中遇到的真实困难、真实障碍,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于知识内容、方法策略、情感态度等方面难以理解或领会的内容,它们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
难点的突破对于学生保持持续性的阅读至关重要。
因此,在对整本书的文学价值和教学价值进行分析后,也要对学生真实的问题和困难点进行调查、分析,这样教学目标才能有效达成。
一、找出阅读中的“绊脚石”在《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的阅读中,学生到底有什么真实问题呢?我们对二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访谈,让学生针对整本书的七个故事提出自己的疑问。
共收集学生问题132条,合并相似问题,共梳理出如下近30条有代表性的问题:《没头脑和不高兴》问题:1.学生没有读过或听过“武松打虎”的故事。
2.词语:“醉醺醺”的意思。
……《一个天才杂技演员》问题:1.泰焦傲真的是天才杂技演员吗?为啥天才杂技演员也会吃胖,不能表演?2.小丑甄用工怎么能用一根手指就把那么重的泰焦傲顶起来打转?手指不会断吗?3.脸真的能成为一个海吗?4.泰焦傲为什么那么骄傲?5.泰焦傲为什么看不起甄用工?甄用工为什么那么用功?6.甄用工为什么对泰焦傲看不起他的话不反驳,难道没有一点不服气么?7.真的有天才的杂技演员吗?《奶奶的怪耳朵》问题:1.奶奶的怪耳朵为什么只能听见好话?2.为啥闹闹大声嚷嚷,奶奶还能听收音机?不是大的声音能盖过小的声音吗?3.闹闹为什么那么闹?为什么不好好说话呢?4.作者为什么要等到很晚的时候才睡?《小妖精的咒语》问题:1. 322除以7的计算方法没看懂。
2.阿土在现实世界里的算术是怎么学好的呢?3.词语:对“小妖精、打了交道、这个料、除不尽、苦恼、叮嘱”的意思不清楚。
《小妖精闯祸》问题:1为什么小妖精要闯祸?2有没有老师给小妖精讲课,让她不要再闯祸了?3.对阿拉丁神灯的故事不了解。
4.看到“八丈高”时,问“一丈是多高”。
5.词语:“对纳闷、遁地、窝囊”的意思不清楚。
《大大大和小小小历险记》问题:1.为什么叫“大大大”和“小小小”?2.大的东西和小的东西哪个好?3.大大大和小小小的故事太长了,老师,我看不完。
……学生的问题可以说各式各样,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文本呈现的内容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如,不理解除法算式,不知道《格列佛游记》、武松打虎、阿拉丁和神灯等故事;二是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像背景知识的缺少、实际体验的匮乏等。
另外,真实生活与文本的距离也会造成阅读困难。
二、定位阅读的教学目标根据形成的原因,我们可以将学生的这些问题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童话为什么是这样的?1.泰焦傲真的是天才杂技演员吗?为啥天才杂技演员也会吃胖,不能表演?2.小丑甄用工真的能用一根手指就把那么重的泰焦傲顶起来打转?手指不会断吗?3. 脸真的能成为一个海吗?脸那么小,海那么大。
第二类:这里我读不懂!1.“醉醺醺”的意思。
2.对“小妖精、打了交道、纳闷、这个料、除不尽、苦恼、叮嘱、遁地、窝囊”的意思不清楚。
3.对“武松打虎”的故事不了解。
4.《小妖精的咒语》里322除以7的计算方法沒看懂。
5.对阿拉丁神灯的故事不了解。
第三类:谁来管管他?1. 泰焦傲为什么那么骄傲?2. 泰焦傲为什么看不起甄用工?甄用工为什么那么用功?3. 甄用工对泰焦傲看不起他的话为什么不反驳,难道没有一点不服气么?4. 奶奶的怪耳朵为什么只能听见好话?把学生的阅读壁垒与文学价值、教学价值勾连起来,可以将《没头脑和不高兴》整本书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下面四条:1. 能够借助简单的图文信息,了解每个故事的内容。
2. 能够从课内迁移,积累动词、四字成语、常用句式。
3. 能够结合自身生活,懂得故事背后的道理。
4. 能够在阅读中联系自己的成长,从而获得启发。
其中第三条重在从故事中懂得道理,第四条重在连通阅读与学生的自我成长。
三、突破阅读里的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跨越阅读障碍,形成关键的阅读能力和持久的阅读动力,进而达成教学目标呢?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指导。
(一)相信童话脸真的能成为一个海吗?脸那么小,海那么大。
小丑甄用工真的能用一根手指把那么重的泰焦傲顶起来打转?那样的话,手指会断的呀!小小小,世界上真的有那么小的人吗?是不是有另外一个世界?……这些问题汇在一起,就是不相信童话。
语文课堂中类似的问题很常见,教学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一个学生举手:“老师,我有问题,我每天使劲举,为什么一毫米也长不高,盘古怎么能越长越高?”“老师,天和地不是这样形成的,大斧头怎么能劈开呢?”学生的问题不断从故事里跳出来,落到现实科学的地面上。
如果再追问,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这个故事是假的,我不需要学。
我爸爸让我长大当科学家,这些假的故事就是不用学。
”是的,不止一位家长对我说过类似的话:“从儿子7岁起我就不给他看童话了,7岁以后走上的是一条现实的路,看童话,会受骗的。
”每每听到这些,我的脑海里总是响起《极地特快》的银铃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连萨拉也发现,她再也听不到甜美的银铃声了。
”是的,这种感觉不像成长,而像失去了什么东西似的——就像被赶出了奇迹的国度,然后听到奇迹的大门在身后关上了。
在现代发达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下,幼小孩童能从各种途径获得五花八门的信息,仿佛无所不知,尚未提问就被给予一大堆答案。
就算二年级的学生也已经过早地关上了“童话”这扇门,开启了科学的那扇门。
我们需要正视,他们正在过早地跨越童年期,“童年正在消逝,而且飞快地消逝”!童话真的是骗人的吗?请听听梅子涵老师的话:“童话的美妙是真实的,美妙给我们的感动是真实的;童话的诗意是真实的,诗意和情感在我们灵魂里产生的回响是真实的;童话的哲学是真实的,哲学对我们的生命,对我们一生成长的方向和影响是真实的;童话给我们的温暖和善良是真实的……”是的,童话中的故事和人物,看起来是与生活不同,但它背后的道理是真实和深刻的。
《一个天才杂技演员》中泰焦傲又高又瘦,天才的杂技长相,天赋的杂技水平,好几丈的高空中,他用“武”翻,一个跟头接着一个跟头翻过去,又一个跟头接着一个跟头翻回来,他听不进甄用工的劝说,大吃大喝,不练功,结果“电报”来了,变成庞然大物的泰焦傲像个大皮球滚了下来。
而小丑甄用工勤学苦练,居然能用一根手指转着大皮球般的泰焦傲。
这个故事其实在告诉读者,先天禀赋固然重要,但是要练就本领,最重要的还是要下苦功夫,只要坚持不懈,即使是天赋有一点差异,也一样能成功。
小丑甄用工的成功就是特定环境下的真理,若违背,结果只能像泰焦傲那样天赋“退化”。
这个道理中蕴含的成长基因,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强调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笨鸟先飞等意志行动的传承。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头脑和不高兴》是扎根中华传统文化与本土智慧中的童话经典。
这本书其他的故事也在无声地提醒:奶奶的怪耳朵只能听见很轻的声音,是在提醒孩子们与别人说话要轻言轻语,不要大嚷大闹;小精灵的咒语原来是乘法口诀,是在提醒孩子们学习没有捷径,扎扎实实就是最好的捷径;《当心你自己身上的小妖精》,是在提醒孩子们赶走“脾气精”的最好办法是管住自己,坚决不发脾气;《小妖精闯祸》,是在告诉孩子们“吓得头发都竖起来了、气得一跳八丈高、笑掉牙、笑死了”原来是文学中的形容和修辞。
轻言细语、踏实勤奋、自律自控等都是优秀的民族文化,教师的责任正是将经典的力量转化为儿童成长的“生产力”。
那么如何转化呢?只有教师相信,学生才有机会!教师首先要沉浸到童话的世界中,成为一个长大的儿童;教师要坚信童话最贴近学生的心灵,是学生成长重要的精神家园;教师要陪伴学生读童话,用陪伴的过程激励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告诉学生,童话都是真的!二年级教材中第一次内嵌整本书,就推荐了《没头脑和不高兴》童话集。
似乎在告诉学生,那个真诚、纯洁、自由自在的梦想世界仍然存在着,它存在于他们的心中。
所以,请学生一定要相信,童话是真的。
在成长的道路上,童话将一直伴随着他们,给他们以永恒的启示。
正如《极地特快》故事的结尾:“我虽然已经长大了,但银铃依旧会在我的耳边响起,它会为所有真正相信它的人而响。
”在这里,我分享一个我的同事,也是一位妈妈,关于相信的故事:昕昕三岁,每天我们一起打开单元门,爬楼回到四层的家,楼梯里的声控灯会为我们照亮楼梯间。
有一天,正要迈上台阶的时候,昕昕突然好奇地问:“妈妈,灯灯为什么会亮呢?”我下意识地想:因为这是声控灯。
幸好,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没有脱口而出,而是仔细想了想,回答道:“因为灯灯和你一样有礼貌,亮灯是在跟你打招呼,灯灯不能说话,只能用自己的方法向你问好。
”昕昕露出喜悦的小脸,说:“哦,他真是有礼貌的灯灯,其他的灯灯也会这样打招呼,对吗?”我肯定地说:“是的。
你再往上爬,每层楼的灯灯都会这样做的。
”儿子快速地爬上二楼,大声地打起招呼:“灯灯,你好!”果然,声控灯应声亮起。
儿子得到了回应更是激动,二层,三层,四层,到达家门口,他兴奋地喊起来:“妈妈,真的,所有的灯灯都很有礼貌,而且他们都想和我交朋友。
”于是,每每走到楼梯间,他都会真诚地说:“灯灯,你好!”灯则立刻亮起来。
这对“好朋友”每天就这样互打招呼,互相问候。
在这个故事中,如果第一次就告诉孩子声控灯的原理,孩子还能对灯保持一份好奇吗?不知道昕昕什么时候会知道声控灯的知识,那么在这之前,就让他的童年生活在童话里吧。
(二)跨越障碍1. “醉醺醺”是什么意思?2.一丈是多高?3.《小妖精的咒语》里322除以7的计算方法没看懂。
4.对阿拉丁神灯的故事不了解。
……跨越识字障碍。
在对学生访谈的问题梳理中,发现学生识字量差异大,部分学生识字不多,这是影响这部分学生独立阅读的最大障碍。
对此,一方面,教师可以带着读,或让班内识字多、阅读快的小助手读给这部分学生听。
如在读《大大大和小小小历险记》时,对海洋探险知识有储备的学生,就在小组共读中帮助其他成员扫除生字障碍。
另一方面,学生自己可以借助跳读与猜读的方法读,即不认识的地方先跳过去,或者根据整段甚至是整篇的内容去猜内容。
如多数学生觉得《当心你自己身上的小妖精》这个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不认识的字较少,在阅读的时候就可以用跳读的方法。
在阅读《一个天才杂技演员》时,读到泰焦傲变胖后表演新节目一段,很多学生不认识“坠”和“窟窿”几个字,这时便可采取结合上下文猜读的方法:“钢丝受不住了,它从来没承担过这么大的重量,被泰焦傲——”学生猜出“压、拉”等与“坠”的意思相似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