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做到三个字,避开人生三个陷阱
曾国藩“识人术”:身上有这3个毛病的人,尽量远离

曾国藩“识人术”:身上有这3个毛病的人,尽量远离纵观古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但凡能成大事者,多少都懂得一些谋略和心计,恰恰相反的是,身上有这3个毛病的人,很难成大器。
无论是哪个领域,哪个朝代都是这样,身上有这3个毛病的忠厚之人很难成大器。
曾国藩说过,正是因为这3个毛病阻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
曾国藩说过:“大胆做事,忌瞻前顾后。
”也就是说做事情最忌讳的就是犹豫不决。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开始做事之前,总是先会考虑后果,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这种态度让他们很难真正做好一件事。
而真正成大事者,都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这种珍贵的品质正是很多人所缺少的。
曾国藩说过:“见小,便百事不成,百行尽堕。
”有的人说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
可是为什么一定要跟随别人的脚步呢?为什么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而处世墨守成规的人,只是盲目跟着别人的脚步,缺乏自己的主见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那些成功的人都是能够思维变通之人,在一个方向上遇到瓶颈,就会果断转向另一个方向,寻求新的机会。
因为不懂得变通的人,只会被淘汰。
所以生活中遇到这类人,不要深交,尽量远离!曾国藩说过:“因循二事,误尽一生。
”都说一个人的眼界和格局能够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取得成功,但是真正懂得的人并不多。
那些成功的人,都是眼界开阔之人。
只有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多走出去看看,才能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最后能够取得成功。
生活中遇到目光短浅、鼠目寸光的人,尽量远离,不要深交!成功是大家都希望的,曾国藩的识人术告诉我们:身上有这3种坏毛病的人,生活中一定要远离,不可与之深交!真正聪明的人,会把自己的空闲时间用来提升自己,而不是浪费时间和不值得的人打交道!以上三点就是曾国藩的处世良言,即使过了这么多年,这些智慧依然适用于现在。
事实上关于曾国藩,我们能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社会上曾流传着一句“立业不读曾国藩,阅尽诗书也枉然!”想要进行深入学习曾国藩的智慧和处事原则,不妨读一读《曾国藩全书》。
曾国藩人生最大敌人,就是这三个字

人生最大敌人,就是这三个字人民网财经mp2016-08-25 16:52:27阅读(1756)评论(0)《曾国藩家书》有言:“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曾国藩时常将这句话警醒自己并训诫后代,一来成就了自己,被世人称为“千古第一完人”;二来成就了家族,使得曾家后代从未出过败家子。
“奢”、“逸”、“骄”,三个并不深奥的字眼,却能指导今人如何持家、处世、做人,让你迈上人生新境界。
一、家败离不得个“奢”字诗人李商隐曾有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历史之河,浩浩汤汤,古人富贵皆归结于“勤俭”之道;而一个富豪氏族的没落,则源于一个“奢”字。
历史上因奢侈无度导致灭亡的例子不胜枚举。
商纣王的酒池肉林、两晋奢侈斗富、隋朝隋炀帝好大喜功、晚唐的享乐奢侈、晚晴八旗的奢侈腐化......历历在目。
奢侈的克星就是节俭。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只有依靠内心安静才能修养身心,只有依靠俭朴的作风才能培养品德。
《朱子家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告诫人们厉行节俭,珍惜来之不易的物质生活。
二、人败离不得个“逸”字《左传·闵公元年》有言:“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其意为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怀恋。
清代康熙皇帝教育子女:“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矣。
”五千年来,中国人对于安逸的认识从未改变:安逸绝不是人生的福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无论是古代的经书还是史书,都强调这一点。
可以说这也是一种矛盾,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在追求安乐,却不知安乐只能让我们退化。
而忧患,忧劳,虽然令人痛苦,却是砥砺我们坚强品质的磨刀石。
所以,《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只要活着,就应该学会从忧劳困苦中磨练自己,而不应该沉于安乐。
三、讨嫌离不得个“骄”字满招损,谦受益。
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
人一骄傲,就失去了上进的动力;人一旦骄傲,必然对周围的人居高临下,颐指气使。
做人不要太老实,学会这三个小心机

做人不要太老实,学会这三个小心机做人难!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感慨。
那么,做人真的很难吗?其实做人本身并不难,关键是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正如老祖宗的告诫:做人不要太老实,学会这三个小心机,你会如鱼得水!心机一、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老祖宗:中国都讲究来而不往非礼也,其实这句老人言说的就是给予他人便利,早晚他人会给予我们便利。
若要立身处世必然需要接触他人,做人能够坦诚善意,必然也能够赢得他人的坦诚和善意。
谦恭礼让,真诚待人是君子的风范,斤斤计较是小人的所为;进一步是危险的悬崖,退一步海阔天空。
做人遇事都需要让人一步,待人接物要抱真诚宽厚的态度。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需知道让人一步,也可以为自己以后进一步留下余地。
真诚待人,给予他人方便,当对方有所成就,也会带给你无尽的好处。
老祖宗的忠告1: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
那些想在竞争中出人头地的人如果知道,关照别人需要的只是一点点的理解与大度,却能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他一定会后悔不迭。
给人方便,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一条最好的路。
心机二、聪明难,糊涂更难老祖宗:一个糊涂人想要聪明起来比较困难,而一个聪明人糊涂起来却更为困难。
作为一个聪明人,不要什么事情都显示聪明,比如在不恰当的场合看到不恰当的事情或不该看到的事情,就要装作糊涂,装作不知道,这是一种立身处世的经验,也是一种智慧。
智和愚对人一生命运的影响极大,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就是说聪明人有时也会办蠢事;而大智若愚,难得糊涂,说的却是有时聪明的人表面上显得会比较愚拙,这是一种智慧人生;而聪明反被聪明误,则揭示了耍小聪明者的报应。
人都有聪明人和糊涂人之分,同是聪明人,又有大聪明和小聪明之分,同是糊涂人,则又有真糊涂和假糊涂之分。
有的人外表似乎固执自守而内心却世事通达,才高八斗;有的人外表道貌岸然,而内心却空虚惶恐底气不足。
人生是个万花筒,社会是个大染缸,个人在这社会之中立足就必须有足够的聪明智慧来权衡利弊,以防莫测变化。
曾国藩做人3字诀

日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 曾国藩六岁读书,二十八岁中进士。初授翰林院检讨,一直到道光 29年(1849年)升礼部右侍郎、署理兵部左侍郎。咸丰帝即位后, 他先后兼任过兵、工、刑、吏等侍郎等职。
贵权术。
2019年9月22日星期 日
诚
赢得上进的空间。 自敬方能自尊,敬亲方能齐家,敬人方能使人敬己,
敬业方能事业有成。 欲人敬己,必先自敬。 吾辈读书惟敬字,恒字二端,是彻始彻终工夫。。 在不自足的驱使下,不断更上一层楼。 贤者敬而贵之,不肖者敬而远之。
2019年9月22日星期 日
敬
多想坏人,不如多想好人。 有了恕,就有了强大的人格凝聚力,像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爱己之心爱人,在人际交往中,应当承认尊重彼此之间的个性差异,
静已以致远。 人打第一下, 我打第二下。
2019年9月22日星期 日
静
品位好人生的真谛。 自视常若平淡无奇,则成大器。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
求报,能文不求名。
2019年9月22日星期 日
淡
真豪杰从不轻言放弃。 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 吾惟尽一分心做一日事,至于成败,则不复计较。 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者居其半,有所激有
曾国藩在仕途上官运亨通,十年之中连升十级,并在京师赢得了较 好的声望。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德、立 功、立言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 曾国藩一生经过了中国哀朽的过程,就其本人而言,早年精专学问, 学作圣贤,着实取得不少成绩,后从戎理政,也不失终有所成。然 而他率军镇压太平天国,杀人割地等所作所为,却是罪名昭著。特 别是“天津教案”使曾国藩遭到沉重的精神打击,于1872年3月12日, 死于两江总督任上,终年61岁,正如古人所云:“千夫所指,无病 自亡。”
曾国藩的三字成事口诀:诚、勤、慎

曾国藩的三字成事口诀:诚、勤、慎文章作者:琢磨君(助力个人成长,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国学智慧)俗话说“成功不可复制”,但是“成事可以复制”。
学习他人的做人思想与智慧,学习他人的做事方法论和思维,我们也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成功人生。
《曾国藩全集》不是一部“成功学”,而是一部“成事学”,是教大家如何做人做事的智慧书籍。
正如作家冯唐在《成事》这本书中所写:“曾国藩几千万字、满纸背后都是两个字:成事!成事!成事!”01读完《曾国藩全集》,我总结了一个“成事”的公式,想分享给大家。
曾国藩的这个成事秘诀,其实全都集中在三个字上,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曾国藩在给好友李榕的书信中,说道:“骄惰则未有不败者。
勤字所以医惰,慎字所以医骄,二字之先,须有一诚字以立之本。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总结出曾国藩的成事公式:成事=诚 x(勤+慎)。
曾国藩认为:骄傲、懒惰的人,未有不遭受失败的。
如何治疗骄傲和懒惰的毛病呢?勤勉自强可以医治懒惰,谦虚谨慎可以医治骄傲。
但是大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们又要如何做好“勤奋慎重”呢?要想做好勤奋和慎重,前提是要守住一个“诚”字,真诚待人,不自欺,也不欺人,做人做事对得起天地良心,问心无愧,这样才是立身之本,才是修为一切好品德的基础。
正如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9岁儿子曾纪鸿时所说:“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
”做事之前,我们先要做人,如何做人?关键是立身修德,夯实基础,而做人真诚不欺,不说假话、大话、谎话,才是敦实品德的根基。
所以说,做人首先要真诚,然后再勉励自己勤奋努力,同时又小心谨慎,最后才能做成点事。
这就是曾国藩一生能够做成大事,实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秘诀,一点也不高深莫测,反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02我们再来看看冯唐在《成事》书中对于曾国藩这个“成事公式”的解读。
诚就是指诚心真意,真实不欺骗的意思。
一个人欺骗自己多了,最后会被自己欺骗;一个人欺骗他人和世界多了,最后也会被他人和世界抛弃。
曾国藩:大多数人的一生,往往败在这3件事上,早明白早避免

曾国藩:大多数人的一生,往往败在这3件事上,早明白早避免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不可避免的都会犯错,而有时候犯错误是缺失一定的经验,这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导致错误的发生,还有可能是个人因素,现在的社会,人心太过于浮躁,没有深思熟虑所做的决定,往往都是有问题的,难免的,也会把人生也赔进去。
对于那些能够避免的事情,最好就是杜绝这些情况的发生。
而有一个人,经历过一些失败之后总结了一些经验,并以此用来警醒世人,他就是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的曾国藩。
他的人生阅历非常丰富,他说的一些话,很多都是基于他人生的感悟。
他的高标处世以及低调为人的中庸思想,值得我们去参透和学习。
他年少的时候也有过失败,他对失败的感悟也是非常深刻的。
下面三点,是他说过的一些话,而很多人的一生,也往往败在这三件事情上,对于下面三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过分追求别人认为好的东西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
——曾国藩大意是:从小人那里得到的赞赏,都是不值得一提的,不如让上天来评价。
这句话告诫我们,做人不要刻意追求别人的赞美,时代都是会变的,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最重要。
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做一件事情,如果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或者是没有人称赞,就不想继续做下去,这是不对的。
有时候,我们做的事情,别人并不是很看好,甚至是在诋毁你,这样是带着有色眼镜在看人,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这是非常不平等的行为。
我们要知道,时代都是在变化的,比如电竞行业,在以前还没有这个概念的时候,玩游戏一度被当做是玩物丧志的罪魁祸首,被奉为电子毒药。
但是,在后来,有了电竞之后,反对的声音就变少了,电竞,还被纳入了体育项目。
可以发现,好与不好,其实是与时代挂钩的。
刻意追求别人夸赞的东西,有好也有坏,好是因为所处的时代正在急切的需要这样的人,而坏的地方也很明显,就是一旦追求的人数多了,接近饱和,不可避免的都会崩盘,重新洗牌再重新划分,这样让很多人的心血都白费了。
所以,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做自己的事情,让别人说去吧。
曾国藩处事4忌

曾国藩:做人不能触碰的4个禁忌!
1、决不可存苟且心。
“苟且心”指的是侥幸心理。
做人还是要踏踏实实,投机取巧的事情还是少做为好。
在曾国藩看来,人活一世,任何时候都要务实,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只有这样才能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最终获得成功。
2、决不可做偷薄事。
“偷薄”,指的是做人不敦厚,不厚道。
做人要厚道,不能做偷薄事,否则只会减少自己的福气,一生灾难不断!
曾国藩有句名言“轻财足以聚人,量宽足以得人”,说的就是厚道。
曾国藩年少也曾斤斤计较,但因此受害后,始终恪守厚道二字。
其成就如此之高,在很大程度上获益于厚道。
3、决不可学轻狂态。
骄傲使人落后,轻狂自大的人看不清自己的弱点,也听不进他人的建议,最后只会让自己摔得很惨。
做人,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谦卑的态度,只有放低自己的心态,才能改正自己的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才能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否则,一生难有作为,难成大器!
4、决不可做惫懒人。
想要成功必须勤奋,没有哪一个懒惰的人是可以成功的。
你看那些月入万元的摊贩,哪一个不是起早贪黑,勤奋努力才换来高收入的。
人只要肯努力,勤奋刻苦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就算自己起步比他人晚了点,也一定能够有所成就。
曾国藩的六种做人之心

曾国藩的六种做人之心
1. 思想感恩之心:曾国藩认为,生而为人,应该感恩天地、父母,以及身边的各种人和事物,不断努力,回报恩情。
2. 诚实守信之心:曾国藩一生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做欺骗、欺瞒、虚伪的事情,努力维护良好的信誉。
3. 谦虚谨慎之心:曾国藩强调谦虚、谨慎的品质,认为一个人应该不断提升自己,但也不要高估自己,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心态。
4. 聪明机智之心:曾国藩认为,做人必须要有聪明机智的头脑,才能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化险为夷、化危为机。
5. 仁爱饶恕之心:曾国藩提倡仁爱和饶恕,认为人应该宽容待人,包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并以爱心和同情心感化别人。
6. 学习进取之心:曾国藩一生致力于学习,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认为学习是一种终身追求,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取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做到三个字,避开人生三个陷阱
一、做到三个字
曾国藩是晚清末年的“中兴四大名臣”,他一生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训,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大贤。
他做人做事归纳起来,强调“三贵”,也就是三个字。
1、做到“恒”
曾国藩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谈到“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常者,恒也。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为有恒为主。
”做到有恒,既是易事,又是难事。
说易,因为人人可以做到。
说难就在于难坚持,坚持几天可以,支持几个月就难了,坚持几年、十几年,一辈子更难了。
所谓“恒”指的是有恒心,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曾国藩给自己规定,必须做到自订的十二条功课,即:敬、静坐、早起、读书不贰、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他把自己制定的一系列必须遵循的规矩严格施行,一坚持就是一辈子。
曾国藩结合自己的读书的感悟,对儿子说:“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蓄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因此,他反复要求弟弟以及自己的晚辈们要做到“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曾国藩不仅要求家人这么做,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曾氏家族后来人才辈出,与曾国藩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
2、做到“勤”
关于曾国藩读书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据说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却并不高。
有一天夜里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重读了多少遍,还是没有能够背下来。
这时候他家里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贼想等读书愉睡觉后捞点好处。
可是等啊等啊,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诵读那篇文章。
贼实在忍无可忍,推门进去说:“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由这个故事可见曾国藩之勤奋苦读。
曾国藩说为官者当有五勤:“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
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
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
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
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迹通。
”
3、做到“专”
曾国藩在家书中经常告诫弟弟和晚辈们读书要专,“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
”是曾国藩读书的准则。
他更是总结出来一套读书方法:“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蝗年再读:此所谓耐也。
”
曾国藩曾经这样反思自己: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想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我平生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
用功譬如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曾国藩的专注和他的“忌巧”是一致的。
二、避开三大陷阱
保身三要,曰节欲,节劳,节饮食,并根据父亲所说的“三节”,给自己提出了“戒多言、戒怒、戒忮求”的三戒要求。
“多言”是言多必失,“怒”是心浮气躁,“忮求”是嫉妒和贪求。
凭此三戒,曾国藩要戒掉自己身上浮夸不实的毛病。
1、多言的陷阱
在说话方面,曾国藩曾在日记里反思自己有三大错。
一是平常就自以为是,说话盛气凌人;二是嘴上说话没把门的,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三是明明说话得罪了人,还跟人强辩,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总结这三点,曾国藩说自己作为一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连《礼记》里说的“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的道理都参不透,连语言这一关都过不了,还能成什么大事呢?
嘴巴是用来说话的,好论人长短,几乎是人的天性,只是有的人知道怎么把握分寸,有的人却信口开河,曾国藩也不例外。
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曾国藩直接上疏,直指咸丰三个缺点:见小不见大、不
求实际、刚愎自用。
曾国藩敢于说皇帝的不是,自然是犯了天威,结果引得咸丰龙颜大怒,直接把奏折摔在地上,准备治曾国藩的罪,幸亏在穆彰阿、倭仁等人的劝阻下才作罢。
曾国藩自己想做一个清官,看到满朝文武个个都贪财好色,他口无遮拦地去批判这些官员,结果得罪了朝廷众多大臣,几乎成了朝内大臣的公敌。
经过许多磨难之后,曾国藩终于悟出了都是“多言”惹的祸!曾国藩教育儿子曾纪泽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丹朱不肖,曰傲,曰讼,即多言也。
”于他下定决心,在生活与工作中处处留心,每天都把见的人,说的话,看的书通过日记记录下来,以此反省自己的得失。
通过一段时间的修炼,曾国藩“好论人是非”的毛病得到了彻底的根治。
2、忿怒的陷阱
心态是人生幸福的根源,一个人容易被人激怒说明这个人的心理还没有成熟。
我们常说“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曾国藩为什么要“戒忿怒”,其实就是想营造一个平静如水的心理环境,保持积极的人生观。
为了修炼自己的心理,曾国藩向他的好友冯树堂学了静坐之法,希望能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开始时,曾国藩的静坐并未达到排除杂念的效果,是形静而神未静。
正如他自己所说:“静坐之法,养气之方,都只能知,不能行。
”
曾国藩刚入翰林院的时候,他的父亲曾麟书跟着他来到了北京。
曾麟书年老多病,曾国藩找来好朋友郑小珊替父亲看病。
因为关系亲密,郑小珊在曾国藩面前说话比较随便。
这一天,不知道郑小珊说了句什么话,羞辱到了自尊心极强的曾国藩。
这时候的曾国藩,修身功夫还很浅。
受到侮辱的他当即就怒了,大骂郑小珊。
郑小珊也是有脾气的人,当即拂袖而去。
怒气平息下来后,曾国藩觉得自己犯了大错误,后悔万分。
他在日记中写道:“这件事的责任完全在我。
一言不合就破口大骂,算什么君子!”“自己不说恶毒的话,别人就不会拿恶毒的话说你,这个道理都不懂,真是枉为人!以后要引以为戒!”
记完后,曾国藩决定前往郑小珊府中负荆请罪。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首先寻求关系缓解的不是他,而是郑小珊。
郑小珊前来为曾麟书祝寿,似乎完全忘记了曾国藩骂他的事。
朋友的豁达,令曾国藩感到万分羞愧。
这天晚上,曾国藩前往郑小珊家,正式赔礼道歉。
随后,曾国藩又邀郑小珊去酒楼喝酒。
在另一位朋友的调解下,曾国藩与郑小珊彻底冰释前嫌。
3、忮求的陷阱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众多人忙忙碌碌一生,都在为功名利禄而奋斗,一些人甚至把这些作为成功的唯一标准。
只是有的时候,富贵就如同火中取栗,栗没有得到,反而伤了自己。
曾国藩说“戒忮求”,这是他人生悟出的一大智慧。
在给他弟弟曾国荃的信中写过这样一段诗句:“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诗中的“屠羊说”是说有个宰羊的屠夫,他曾帮助楚昭王恢复失去的天下,但楚昭王复国后再三请他做官都被他谢绝。
他说,大王丢了国土时我也丢了宰羊的工作,现在大王重登宝座,我又操起宰羊刀,恢复了过去的一切,这很好。
曾国藩借用这一典故告诉弟弟:毁誉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有人说你好,自然有人眼红,会找你的麻烦;人世间到处都有利益与财富的争夺,只要你想一想楚昭王时期的“屠羊说”,那么功名利禄不过是天上的浮云。
曾国藩平定太平军之后,大清帝国三分之一的天下尽在曾国藩手中,曾国藩的很多幕僚也希望他能效仿曹孟德,进一步夺取天下,以当时湘军的实力和旗兵的战斗力来说,曾国藩称帝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曾国藩的选择却是自裁湘军。
∙曾国藩的三十六字诀:字字价值无量
∙曾国藩:一个家庭的兴败看三个地方
∙曾国藩:一勤天下无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