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临床思维的培养
从中医临床思维探讨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21, 9(2), 339-343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1 in Hans. /journal/ceshttps:///10.12677/ces.2021.92052从中医临床思维探讨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杜丽坤1*,栗佳2,任那1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收稿日期:2020年12月16日;录用日期:2021年4月8日;发布日期:2021年4月16日摘要中医内科学是为中医学五年制、七年制本科生设立的课程,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等其他各课程为基础,重点阐述了内科五十余种疾病的沿革、病因、病机、诊断、临床表现、辨证论治。
体现了中医临床思维的整体运用,在面对错综复杂的临床病症时,如何运用中医思维进行判断分析成为一个难题。
本文将针对中医内科学教学现状及如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培养临床思维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中医临床思维提供对策。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教学,临床思维The Teaching Method of TCM InternalMedicine Was Discussed from ClinicalThinkingLikun Du1*, Jia Li2, Na Ren11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2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Received: Dec. 16th, 2020; accepted: Apr. 8th, 2021; published: Apr. 16th, 2021Abstract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a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of five or *通讯作者。
浅谈中医临床思维培养

浅谈中医临床思维培养邓永红;刘立夏;赵瑛;胡一梅;左小红【摘要】中医院校的临床基本技能,尤其是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一直是中医学教育的薄弱环节。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以及医学院校的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实践机会大大减少,已成为当前中医教育界面临的一个严峻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而如何培养及提升学生们的中医临床思维是老师在课堂和临床带教时最关注和关心的问题之一。
%The basic clinical skills of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specially the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training has been the weak link of TCM education.As the medical system reform,the change of medical education model and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enrollment of medical colle-ges,students'practice opportunities to reduce greatly,has become the current TCM education is faced with a serious and outstanding issues to be resolved.And how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teacher in the classroom and clinical teaching as one of the most attention and concern.【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2页(P79-80)【关键词】中医临床思维;培养;教学【作者】邓永红;刘立夏;赵瑛;胡一梅;左小红【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河南护理职业学院,安阳 455001;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医思维[1]是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为思想基础去感知和认识世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自觉地产生并有效地指导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证思维方法。
中医临床基础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医临床基础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医临床基础论文选题参考1、争论生中医临床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步设想2、“三维立体开放式”教学法在中医临床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探究3、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式教学一一广州中医药高校中医临床基础课程改革实证争论4、探析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案例教学法5、以方证为纲研讨争论生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改革6、长夜难眠因“心病”中药食疗开“心锁”一一北京中医药高校中医临床基础系李成卫副教授专访7、简谈中医临床基础8、谈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建设与人才培育9、中医临床基础教学之我见10、对提高中医临床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思索11、有用中医临床基础技能教程12、苦练内功,扎实推动,全面提升团队精神一一广州中医药高校中医临床基础教学团队建设阅历13、中医临床基础:汉英对比14、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争论生培育方案15,100502中医临床基础(金匮)硕士争论生(科学学位)培育方案-广州中医药高校一争论生院16,100502中医临床基础(伤寒)硕士争论生(科学学位)培育方案-广州中医药高校一争论生院17、2022级硕士生三元里校区中医临床基础分班表-广州中医药高校一争论生院18.100502中医临床基础争论生培育方案-广州中医药高校一争论生院19、2022年广州中医药高校博士毕业生人才一览表(中医儿科、妇科、骨伤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广州中医药高校一争论生院20、三元里一院硕士《中医临床基础》补课通知-广州中医药高校一争论生院二、中医临床基础论文题目大全1、关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进展的思索2、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定位与构建3、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属性的熟悉4、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若干问题的思索5、整合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若干问题研讨6、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属性的熟悉7、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若干问题的思索8、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条件建设9、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构建的思索10、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现状与建设11、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应如何进展12、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若干问题的思索与争论13、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在中医课程中的地位15、有关设置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之辩析14、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现状的思索15、有关设置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之辩析16、关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熟悉、建设等若干问题的思索17、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文献整合争论18、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人才培育模式刍议19、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内涵与外延研讨该学科的建设20、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内涵及课程体系改革研讨三、热门中医临床基础专业论文题目推举1、中医临床基础学科高层论坛进行中医思维是中医人才培育关键2、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再熟悉与教改思路3、浅谈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课程设置4、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建立病案数据库研讨5、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定名及学科建设的思索6、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争论方向与重点7、试谈我院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建设构想8、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经典方向分化班教学争论研讨9、《金匮要略》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设置10、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教材建设与人材培育11、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本科教学方法优化设计争论12、加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科研教学的几点体会13、中医临床基础学科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育模式和途径的争论14、建立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病案数据库的争论与思索15、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探究16、基于翻转课堂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学-教”模式的构建一一以伤寒学教学为例17、坚持中西医结合创建新医药学理论一一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争论所病证关联争论课题组18、中医临床基础医学争论19、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中医临床诊断基础争论20、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四、关于中医临床基础毕业论文题目1、中医临床基础2、刍议“经典著作”与“中医临床基础学”3、试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形成的基础,内容与意义4、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争论浅探5、加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建设的意义与构想6、中医临床基础专题文献库的争论7、以方证为纲研讨争论生中医临床基础课程改革8、加强中医临床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探究与尝试9、中医临床基础学争论的基本思路和方法10、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与科研的建设与进展11、中医临床基础学之学科渗透与交叉刍论12、中医临床基础学学科建设研讨13、中医临床基础学学科建设的研讨14、中医临床基础学的性质和进展方向15、立足临床基础,培育核心力量一一浅谈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争论生核心力量的培育16、脏腑理论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考核中的作用17、《中医临床基础学》学科问题辨析18、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建设之我见19、《金匮要略》医案研读与教学研讨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20、中医临床基础课程考核方法思索五、比较好写的中医临床基础论文题目1、“九五”以来中医学科进展报告中医临床基础2、北京中医药高校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3、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争论生培育方案4、全国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建设研讨会纪要5、浅谈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关系6、提高中医临床专业争论生基础理论水平的研讨7、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临床与基础争论8、经方是中医临床的基础9、期盼组建我国级中西结合医学科研机构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医学基础争论所常务副所长吕爱平教授10、构建融合中西医理论的新医药学体系一一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医学基础争论所常务副所长吕爱平教授11、中医临床与基础争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一一情志致病机理与其争论方法12、论《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肿瘤临床基础与经方运用13、后期临床教学应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14、从培育中医临床思维方面谈谈中医基础课程教学15、护理专业中医临床思维和基础技能训练改革的争论与实践16、中医基础理论进展与临床实践的反差17、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临床基础所和试验中心18、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基础性问题思索19、中医相宜技术临床基础与应用20、症状关联的病毒性肺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基础争论。
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培养PPT课件

04
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培养的实践与案例
常见疾病的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
感冒
感冒是常见的外感疾病,中医临 床思维强调辨症施治,根据感冒 的不同类型(风寒感冒、风热感 冒、暑湿感冒等)采取不同的治
疗方案。
咳嗽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中医临床思维认为咳嗽的根源 在于肺,但与五脏六腑皆有关联
,需整体辩证,综合治疗。
跨学科知识的整合
学习相关学科
中医内科学不是孤立的,需要与中医 其他学科如针灸推拿、中药学等相互 配合。因此,需要系统学习相关学科 的基本知识。
整合跨学科知识
关注前沿进展
关注中医内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前沿进 展,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临床诊 疗水平。
在临床实践中,能够将中医内科学与 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 综合性的诊疗方案。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患者病情,提高诊疗效果。
反思临床思维培养的不足与改进
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
在临床思维培养过程中,有时会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 影响创新思维的发挥。
临床经验不足
年轻医师在临床实践中经验相对较少,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 来积累经验。
反思临床思维培养的不足与改进
• 跨学科合作不够紧密:在临床实践中,跨学科合作不够紧密,影响综合诊疗能力的提高。
06
总结与反思
总结临床思维培养的经验与教训
重视临床实践
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培养需要结合临床实践,通过实际病例的诊疗过程,加深 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跨学科交流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拓展临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综合 诊疗能力。
总结临床思维培养的经验与教训
• 不断学习与创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新临床思维,勇于创新,探索更有效的诊疗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说课稿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说课稿《中医基础理论》说课稿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中医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习中医药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与辨证论治等。
藏象学说、经络学说和病因病机学说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医的理论体系,掌握中医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将抽象的中医理论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探索中医的奥秘。
四、教学资源与支持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支持条件。
这包括教材、讲义、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料,以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
我们还拥有一支高素质、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成长,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
五、评价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和实践活动三部分。
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为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依据。
《中医基础理论》是一门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程。
我们将竭尽全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支持条件,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也期待学生们能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掌握中医精髓,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说课稿(1)《中医基础理论》说课稿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设计

阐述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以及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内伤病因对 机体的影响。
病理机制
病因病机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介绍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以及 津液代谢失常等病理机制,阐述疾病的发 生、发展和转归过程。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阐述疾病的预防 和调护原则。
03教学方法与手段源自讲授法系统讲解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针灸疗法的科学性
介绍针灸疗法的历史渊源、作用 原理及现代研究成果,增强学生 对针灸疗法的认同感和信心。
05
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实验教学内容安排
中医基础实验操作
包括针灸、推拿、拔罐、 艾灸等常用中医技术的实 验操作,通过模拟练习培 养学生实践技能。
中药药理实验
通过中药药理实验,让学 生了解中药的药效、药代 动力学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方面的知识。
总评成绩计算方法及标准
总评成绩计算方法
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综合计算得出总 评成绩。
总评成绩标准
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特别说明
对于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和小组讨论等方面有突出表现 的学生,可适当加分。同时,对于期末考试不及格的学生 ,可提供一次补考机会。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医基础理论在实际应用 中的具体体现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
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以图文 并茂的方式展示中医基础理论的 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
播放教学视频
播放与中医基础理论相关的优质 教学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传统医学文化自信的传承与发展

感谢观看
Thank you
汇报人:
发展趋势:介绍中医基础理论在科研领域的发展趋势,如中药现代化、中医诊疗新技术等。
05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的发展前景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的发展方向
加强中医基础理论与思政教育 的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 例教学、实践教学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 的思政素质和专业素养
加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提高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案例三:中医基础理论在科研领域的创新发展
中医基础理论在科研领域的应用:介绍中医基础理论在科研领域的应用情况,如中药现 代化、中医临床研究等。
创新案例:介绍中医基础理论在科研领域的创新案例,如中药新药研发、中医诊疗新技术等。
科研成果:介绍中医基础理论在科研领域的研究成果,如中药新药、中医诊疗新技术等。
中医基础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体 现了中医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与
时俱进的精神。
中医基础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 用:中医在现代医学领域的贡献, 如针灸、推拿、中药等,展示了
中医文化的实用性和价值。
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医,如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升了中
医文化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中医基础理论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
中医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如针 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展示了
中医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魅力。
04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的优秀案例
பைடு நூலகம்
案例一:中医基础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案例背景:某医院 采用中医基础理论 指导临床实践,取 得了显著疗效。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文化自信体现
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研究进展

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研究进展作者:耿樱段安杨定芳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01期摘要随着医疗保健行业的发展,对中医药教育有了较高的要求,临床工作需要毕业的中医学生能有较好中医临床思维,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本文就近年来教学中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寻找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的方向和措施。
关键词中医临床思维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Advances in TCM Clinical Practice TrainingGENG Ying, DUAN An, YANG Dingfang(Baosh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oshan, Yunnan 678000)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alth care industry,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clinical medical work needs graduates to have better clinical medicine thinking to adapt to the actual work need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linical medicine recent thinking on culture teaching summarized, aimed at finding a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directions and measures.Key words TCM clinical practice thinking;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research中医学起源于石器时代沿用至今,是经过上千年实践检验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医疗保健卫生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临床思维的培养
【摘要】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应当重视中医学临床思维的培养,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浅显的对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强化临床思维的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临床思维;培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2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75-01
中医基础理论的授课对象是刚刚迈入大学校园的一年级新生,对于这些新生来说,中医学是一门晦涩难懂的学科。
而中医基础理论就是带领学生迈入培养学生中医特有的思维方式的基础学科,是其他中医学科的基础[1]。
因为中医学是一门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法的学科,其与各学科之间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对于是否能学好全部中医课程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而临床思维是医生在医疗过程中运用思维工具对患者和病证进行分析判断并最终形成判断决策,以探求疾病的本质与治疗规律的思维活动过程[2]。
目前的毕业生普遍存在中医辨证能力较差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在课程的学习当中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没有跟上,要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应该从中医基础理论这门基础课程开始[3]。
1临床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现在的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即使达到了这个目标,学生也无法很好的为后几年的学习奠
定一个扎实的基础,因为中医学临床思维的方法这个必须要重视的环节被忽视了。
这门课是面对刚入学的新生的,而这些新生还习惯于逻辑性思维,感性认识事物,通过记忆和背诵来积累知识。
中医学的思维是思辨性思维,理性认知事物,通过思考来积累知识[4]。
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会让新生无所适从,造成学习时困惑较多,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2中医学临床思维
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法,中医临床思维是中医思维体系的一部分,核心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5]。
整体观念就是看待世界时用一种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思维方式,不仅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还把每一个事物,每一个人都看作一个整体,而且人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不仅自身是一个整体,而且与周围世界密切相关[6]。
这跟西方医学,把人体视为各个不同系统的组合来看待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
辨证思维就是在面对病人时,不光着眼于病人的“病”和“症”,更重要的是分析清楚当时病人的“证”。
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之下,把病人各种症状有机联系在一起并进行分类,根据中医辨证模式,对疾病现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病势做出综合性的概括,并给出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法[7]。
3临床思维的培养方式
31强化基础知识的教育要想在浩瀚的中医知识海洋中前进,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
这首先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要熟练的掌握,只有教师自身业务熟练,知识丰富,才能更好的给学
生进行讲授[8]。
在教学时,除要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外,更要运用原有知识迁移,形象生动的比喻,还要寻找到其和临床思维的契合点并加以强调。
这样就能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的同时培养起临床思维的能力。
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中医临床思维最好的培养方式就是临证学习,边观察,边思考。
32多采用案例和讨论医案是最能直接反映医生临床思维的实录。
通过学习案例能够贴近实际情况,有效模拟直观场景,能够克服课堂教学中从概念到概念的理论学习比较抽象的弊端,通过对案例的学习、思考和讨论能把学生代入到临床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于中医学的兴趣[9]。
在对案例学习的同时,让学生结合已学的中医理论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自己分析案例,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并得出中医初步诊断、给出治法、方药、针刺、推拿,再进行课堂讨论。
教师负责对学生点评与总结。
通过实践能够证明,虽然其中很多内容学生并没有学习到,但通过学生查阅资料、主动学习及教师的指导和评价,学生可以对整个辨证论治过程进行学习和理解,这种学习方式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中医、深入思考中医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
33多临床见习中医学是实践性非常强,单纯理论学习并不能让学生对学科有一个全面充分的理解。
应该让学生早一点临床见习机会,多一些临床经验。
在见习之前,教师应对病例有所选择,虽然多接触不同病例有利于学生开阔见识,增加知识面,但是选择病情简单但又能突出体现某一中医理论的病例更加能够符合大一学生
的知识特点,并能够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0]。
让学生实地感受医院的诊疗氛围,自己动手收集病人的四诊信息,亲身参与辨证施治过程的讨论与决策能够让其对中医诊疗全过程留下深刻印象,建立并巩固中医临床思维。
新生入学后,就要培养,不断建立中医思维的方式,掌握辨证思维、整体思维等中医独特思维方式。
当然,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在平日的授课和实际训练当中经常加以引导。
另外,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和传统文化的了解掌握密切相关,要想学好中医,需要广博的人文哲学知识,这是建立中医临床思维的基础。
传统文化的熏陶对提高中医感悟能力大有裨益。
学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对建立中医临床思维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聂娅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临床思维的培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04(72):134
[2]周立美,刘艳娇中医临床思维研究之现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1(11):1291-1294
[3]刘玉良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中医思维、兴趣和信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9(03):19-20
[4]韩善夯,朱蓓蓓加强实习生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南方医学教育,2008,12(04):25-26
[5]朱玲玲中医内科学实习带教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南方
医学教育,2006,09(03):33-34
[6]魏凤琴重视《中医基础理论》思维方法教学的体会[j]中医药导报,2007,04(04):112-113
[7]段安中医外科教学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02(02):132-133
[8]张新霞,詹华奎以病案为基础的学习(cbs)教学法在中医专业本科生临床思维训练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5(05):85
[9]王华楠在与西医临床思维的比较中加强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01(02):38
[10]孟静岩,应森林试论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临床研究的思考与途径[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5(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