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石晶体结构

合集下载

橄 榄 石(3L23PC)

橄 榄 石(3L23PC)

空间群符号:Pbnm
P表示格子类型为四方原始 格子;nma表示属于其对称型 为mmm(2/m2/m2/m)。
极射赤道平面投影
N
A O a
B(b)
a(011)
b
图1
S 图2
图3
图2中A点为晶面A的球面投影点,即晶面A的极点。a点为极点A 与S点(南极)连线于赤道平面的交点 。 图3为赤道平面,a为晶面A的极射赤道平面投影点;b点为(010) 方向的2次对称轴的极射赤道平面投影点。
晶形
橄榄石晶型包括平行双面(a、b、c)、 斜方柱(d、e 、m)和斜方双锥(k )3 种单 形。如图晶体上具有a,b,c,d,e,m,k7 种不同形态大小的晶面,因而可知橄榄石晶 体是由相应7个单形组成的聚形。
平行双面
斜方柱
斜方双锥
等效点系
镁橄榄石晶体结构图,绿球为 Mg2+,红黄为[SiO4]4-
橄榄石
(3L23PC)
• 晶体对称性
• 空间群
• 极射赤道平面投影 • 晶形 • 等效点系
晶体对称性
橄榄石属于低级晶族(无高次轴);斜方晶系;对称特点:L2和P 总数不少于三个 3个对称面相互垂直,即三个面的交线为 2 次对称轴; 对称型为3L23PC。
圣佛利斯符号:D2h=Vh,国际符号:mmm(2/m2/m2/m) 。
镁橄榄石晶体结构在(001)面上的 投m 空间群中魏考夫符号为 c 的一套等效点位置,其 坐标为 0,0,0; 0,0,1/4; 1/2,1/2,0; 1/2,0,1/2;
谢 谢

橄 榄 石

橄 榄 石

三、橄榄石与相似宝石的鉴别
• • • 与橄榄石类似的矿物有绿色碧玺、锆石、透辉石、硼铝镁石、金绿宝石和钙铝 榴石等,区别如下: 1.绿色碧玺 碧玺有较强的多色性,往往用肉眼即觉察颜色差异,而且折射率(1.624-1.644) 和密度(3.06g/cm3)均较低。
• 2.绿色橄榄石与绿色锆石的区别在于 后者: • ①具亚金刚光泽和很强的色散,看起 来比橄榄石明亮; • ②具高得多的折射率(1.925-1.984)和 密度(4.7g/cm3); • ③绿色锆石与橄榄石吸收谱线明显不 同。
(四) 光学性质
6.多色性 • 橄榄石多色性总体来说较弱,对深绿色品种来说, 只有借助二色镜才能见到微弱的三色性,呈黄绿色 一弱黄绿色一绿色;浅色品种几乎看不到多色性: 褐色品种可显示褐一淡褐一深褐多色性。 • 7.发光性 在长、短波紫外光照射下无荧光、磷光 反应。 • 8.吸收光谱 在蓝区和蓝绿区有三个等距离的铁的 吸收带,分别在453nm、477nm和497nm处(见图)。
• (3)重量 • 大颗粒的橄榄石并不多见, 半成品橄榄石多在3ct • 以下,3-lOct的橄榄石少 见,因而价格较高,而超 • 过10ct的橄榄石则属罕见。 据记载,产自红海的一 • 粒橄榄石重310ct,缅甸产 的一粒绿色刻面宝石重达 • 289ct,最漂亮的一粒绿黄 色宝石重192.75ct。
四、橄榄石的质量评价
• (1)颜色 • 橄榄石的颜色要求纯正,以中一深绿色为佳晶,色 泽均匀,有一种温和绒绒的感觉为好;越纯的绿色 价值越高。褐色、褐黄色罕见,价值不高,但多被 收藏。 • (2)净度 • 橄榄石中往往含有较多的黑色固体包体和气液包体, 这些包体都直接影响橄榄石的质量评价,当然没有 任何包体和裂隙的为佳晶,含有无色或浅绿色透明 固体包体的质量较次,而含有黑色不透明固体包体 和大量裂隙的橄榄石则几乎无法利用。

矿物岩石薄片镜下特征

矿物岩石薄片镜下特征

矿物岩石薄片镜下特征岩浆岩1.(纯)橄榄岩主要矿物橄榄岩橄榄石自形—半自形粒状构造粒度0、5-2、5mm 多为1、5-2、2mm 正高突起糙面明显无色透明不规则裂纹解理不发育正高突起干涉色鲜艳二级黄平行消光含量75%次要矿物普通辉石普通辉石浅绿色不规则粒状短柱状她形半自形粒度1、2-2、2mm多色性不明显横断面上为对称消光纵切面上为斜消光聚片双晶正高突起二级黄含量 20%副矿物尖晶石尖晶石不规则粒状无色高—极高正突起糙面非常明显有不规则裂纹干涉色不明显全消光磁铁矿黑色不透明正极高全消光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2.橄苏辉长岩主要矿物基性斜长石普通辉石橄榄石基性斜长石无色或因浑浊呈暗灰色粒状短柱状半自形粒度(1、6-2、1mm)X(1、8-3、5mm) 两组完全解理正低突起一级灰白可见聚片双晶卡—钠双晶含量%普通辉石浅绿色不规则粒状短柱状她形半自形粒度1、2-2、2mm多色性不明显横断面上为对称消光纵切面上为斜消光聚片双晶正高突起二级黄含量%橄榄石无色她形半自形粒度0、4-2、5mm多为1、6-22不完全解理不规则裂纹发育正高突起糙面明显干涉色三级蓝光性可正可副平行消光副矿物尖晶石磁铁矿尖晶石无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粒度0、5-2mm解理不明显正高突起糙面明显干涉色不明显简单双晶全消光含量%磁铁矿黑色不透明正极高均质矿物辉长结构或半自形粒状结构3.玄武岩主要矿物辉石基性斜长石辉石无色半自形粒状正高突起两组完全解理粒度0、1-0、4mm干涉色二级黄含量20%微斜长石无色不规则粒状负低突起有两组解理粒度0、05-0、2mm一级灰白格子双晶斜消光含量70%次要矿物橄榄石角闪石橄榄石无色透明自形半自形粒状解理不发育突起粒度0、1-0、3mm 干涉色平行消光含量10%斑状变晶结构微斜长石搭成骨架斑晶为橄榄石辉石基性斜长石间粒间隐结构粒间被细小晶体玻璃质隐竟质填充斑状结构4.角闪安山岩斑状结构斑晶成分为中性斜长石角闪石其余为基质斜长石微晶玻晶交织结构斑晶之普通角闪石黄绿浅黄色短柱状横切面六边形自形粒度0、4-0、9mm 两组完全解理多色性强正中突起二级蓝按花边结构含量15%斑晶之中长石无浅灰色板柱状自形半自形粒度0、6-1、2mm两组完全解理正低突起干涉色一级灰斜消光局部可见聚片双晶偶见环带结构含量 %基质中长石板片状微晶与玻璃质组成中长石长0、1-0、2mm可见解理正低突起一级灰含量40%安山结构玻晶交织结构5.花岗岩半自形粒状花岗结构主要矿物钾长石斜长石石英次要矿物黑云母钾长石无色透明半自形粒状表面常风化成高岭土负低突起一级灰格子双晶含量25%斜长石无色半自形粒状有绢云母化现象突起可正可负一级灰两组完全解理复合双晶卡钠双晶含量20%石英无色透明洁净她形粒状粒度0、2-1mm无解理干涉色一级灰正低突起高于长石含量45%次要矿物黑云母黑云母黄褐色板片状粒度1、2-2、2mm一组完全解理多色性极强干涉色被本色覆盖平行消光含量10%半自形粒状结构花岗结构6.流纹岩斑状结构斑晶为透长石与石英基质红褐色玻璃质及石英与长石的微晶集合体组成霏细结构流纹状构造斑晶之石英无色透明洁净自形半自形粒状粒度0、5-1、2mm负低突起无解理一级灰对称消光含量15%斑晶之透长石无色透明多呈长方形半自形粒状粒度0、2-1mm一组解理干涉色一级灰低于石英可见溶蚀现象形成的圆滑不规则港湾装含量10%石英微晶粒度0、1-0、2mm8%长石微晶粒度0、1-0、25mm10%玻璃质浅红褐色均质体全消光 67%7.含石英闪长岩半自形粒状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中长石石英角闪石副矿物磷灰石磁铁矿磁铁矿黑色不透明正极高均质矿物中长石(中性斜长石)自形无色粒径0、5-4mm部分风化后显浑浊板柱状一组解理正低突起一级灰聚片双晶卡钠复合双晶部分有环带状构造含量70%角闪石黄绿黄色长条状横切面六边形及棱形自形两组完全解理夹角56°粒径0、4-1mm强多色性正中突起最高干涉色三级黄含量10%石英她形粒径0、2-1mm透明洁净无解理一级灰含量 8%副矿物磷灰石细粒自形无色透明无解理正中突起平行消光一级灰含量极少 0、9%粒径0、05-0、5mm磁铁矿粒状黑色不透明含量0、3%变质岩1.板岩板状结构变余泥质结构斑点状构造定向性不就是很明显矿物组成为粘土绢云母绿泥石石英及暗色矿物隐晶质少数有重结晶粘土矿物灰白 70%绢云母白色-灰白一组极完全解理干涉色一级蓝绿鲜艳粒径0、1-0、2mm10% 石英灰白或无色粒度0、03-0、08mm正低突起干涉色一级灰白无解理10%绿泥石灰绿色板片状一组完全解理一级灰粒径0、1-0、2mm正低突起含量5%暗色矿物炭质矿物不透明边缘粗糙粒度0、1-0、2mm含量5%2.千枚岩主要矿物细鳞状绢云母千枚状构造绢云母中有石英小透镜状绿泥石暗色矿物绢云母白色一组完全解理二级蓝绿色颜色鲜艳平行消光粒径0、1-0、3mm 鳞片状40%绿泥石浅绿色一组完全解理一级灰绿多色性不明显斜消光粒径0、4-0、9mm 长条状正低突起10%石英无色纯净透明半自形含量30%暗色矿物炭质矿物不透明边缘不规则 30%3.红柱石片岩斑状变晶结构基质鳞片状变晶斑晶为红柱石与石英基质为绢云母炭质与磁铁矿等红柱石无色或微带粉色颜色分布不均匀弱多色性两组正交解理偶见黑色炭质包裹体正中突起自形一级灰平行消光40%绢云母白色灰白一组极完全解理二级蓝绿色鲜艳粒径0、1-0、2mm含量50% 暗色矿物不透明边缘粗糙粒度0、2-0、4 含量10%4.绿泥石片岩片状构造主要矿物绿泥石白云母角闪石暗色矿物鳞片变晶结构绿泥石浅绿色板片状粒度0、1-0、2mm正低突起一组完全解理多色性不强一级灰白40%白云母透明板片状粒度0、1-0、2mm一组极完全解理平行消光干涉色鲜艳一级蓝绿 50%角闪石浅绿色横切面不规则柱状六边形多色性较明显两组解理一级黄5%暗色矿物不透明粒状粒度0、02-0、1mm正高突起 5%5.黑云母片麻岩岩石具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石英黑云母长石片麻状构造浅色矿物中定向排列暗色矿物黑云母黄褐色不规则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多色性明显干涉色背本色掩盖平行消光 25%石英无色透明 40%长石无色半自形粒状粒度0、3-0、5mm表面有风化现象负低突起干涉色一级灰白一组解理与石英交代形成蠕虫状构造局部可见格子状双晶及次生蚀变结构,含量35%6.石英岩:岩石呈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颗粒间界限不明显主要由石英及少量不透明矿物组成石英粒度0、1-0、3mm,含量75%不透明矿物不规则粒状正高突起含量10%7.云英岩岩石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颗粒界限隐约可见主要由石英白云母及少许暗色矿物组成石英粒度0、5-2、5mm 含量60%白云母透明板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闪突起明显干涉色明显多为二级绿平行消光含38%8.堇青石角岩斑晶炭质包裹体红柱石正方形菱形堇青石六连晶斑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副矿物绿泥石黑云母基质显微花岗结构石英+长石生成半自形粒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斑晶主要为堇青石红柱石及炭质包裹体基质为长石、石英的微晶集合体组成显微花岗结构斑晶之堇青石无色呈假六方形与短柱状低突起双晶结合面以一定角度相切形成六连晶对顶的单体同时消光多炭质包裹体干涉色一级灰白含量40%红柱石柱状无色正中突起有解理干涉色一级灰白平行消光负延性9、条带状大理岩粒状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方解石方解石粒状无色闪突起明显菱面体解理清楚干涉色高级白负光性次要矿物磁铁矿磁铁矿黑色不透明正极高均质矿物全消光。

橄榄石微量元素:分析、地球化学行为与地球科学应用

橄榄石微量元素:分析、地球化学行为与地球科学应用

橄榄石微量元素:分析、地球化学行为与地球科学应用目录一、内容简述 (2)二、橄榄石微量元素分析 (3)1. 橄榄石微量元素概述 (4)2. 微量元素分析方法 (5)3. 橄榄石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6)三、橄榄石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7)1. 微量元素在橄榄石中的赋存状态 (8)2. 橄榄石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过程 (10)3. 微量元素在地质作用中的迁移与转化 (11)四、橄榄石微量元素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12)1. 岩石成因与演化研究 (13)2. 地球动力学研究 (14)3. 地质勘探与资源评价 (15)4. 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17)五、橄榄石微量元素分析实例研究 (18)1. 研究区域地质背景及样品采集 (21)2. 样品处理及测试方法 (21)3. 分析结果及讨论 (22)4. 研究结论与意义 (23)六、结论与展望 (24)1. 研究总结 (2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27)一、内容简述橄榄石微量元素是指在橄榄石中含量较少但具有重要地球化学意义的元素。

这些元素在地壳物质循环、岩石成因、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以及地球科学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档旨在对橄榄石微量元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我们将对橄榄石的基本性质和组成进行介绍,包括其晶体结构、化学成分以及常见的橄榄石矿物类型。

我们将重点分析橄榄石中的微量元素,包括铬、钴、铁、钛等元素的分布特征、丰度及其与橄榄石矿物形成的关系。

我们还将探讨这些微量元素在橄榄石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如溶解度、迁移率以及与其他元素的相互作用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结合地球科学研究的实际需求,探讨橄榄石微量元素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在寻找新的矿产资源时,橄榄石微量元素的分析可以为地质勘探提供重要依据;在研究岩石成因和演化过程中,橄榄石微量元素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的特点;在环境监测和灾害防治方面,橄榄石微量元素可以帮助评估地球环境的变化和潜在风险。

橄榄石

橄榄石

橄榄石橄榄石编辑橄榄石是上地幔最主要的造岩矿物,镁铁质矿物的一种。

主要成分是铁或镁的硅酸盐,同时含有锰、镍、钴等元素。

晶体呈现粒状,属于岛状硅酸盐。

橄榄石变质可形成蛇纹石或菱镁矿,可以作为耐火材料。

宝石级橄榄石主要分为浓黄绿色橄榄石、金黄绿色橄榄石、黄绿色橄榄石、浓绿色橄榄石(也称黄昏祖母绿或西方祖母绿、月见草祖母绿)和天宝石(产于陨石中,十分罕见)。

优质橄榄石呈透明的橄榄绿色或黄绿色,清澈秀丽的色泽十分赏心悦目,象征着和平、幸福、安详等美好意愿。

古代的一些部族之间发生战争时常以互赠橄榄石表示和平。

在耶路撒冷的一些神庙里至今还有几千年前镶嵌的橄榄石。

中文名橄榄石英文名Peridot或Olivine别称太阳宝石化学式(Mg,Fe)2[SiO4]沸点很高水溶性不溶于水比重3.34(+0.14,-0.07)硬度6.5-7颜色草绿色解理{010}中等,{001}不完全,脆性大断口贝壳状结晶习性晶体常呈短柱状、粒状晶系斜方晶系吸收光谱453nm、477nm和497nm 光泽玻璃光泽或松脂光泽透明度透明-半透明折射率1.654-1.690双折射率0.035-0.038,常为0.036 目录1 简介化学组成2 性质光学性质力学性质基本性质3 产地4 成分5 矿物特征矿物产状世界之最6 作用生理作用心理作用7 鉴别鉴定要点8 质量评价9 选购注意事项10 文化赏析11 相关研究12 用途镁橄榄石的用途简介编辑橄榄石是镁橄榄石(Mg2SiO4)和铁橄榄石[1] (Fe2SiO4)系列的中间品种。

名称指各种镁的常见橄榄绿色。

宝石级者呈淡绿黄、黄绿(橄榄绿)、绿褐色、褐色,颜色和多色性随铁的含量而变化。

色浅者不显多色性,绿色为主者呈绿一弱绿黄-绿三色性,而褐色为主者为褐一浅褐一深褐三色性。

玻璃光泽,透明。

星光效应或猫眼效应罕见。

橄榄石(2张)橄榄石因其颜色多为橄榄绿色而因此得名。

其英文名称为Peridot或Olivine,前者直接源于法文Peridot,后者为矿物学名词。

橄榄石

橄榄石

宝石级橄榄石主要产于玄武岩包裹体中及超基性岩体内的脉体中。

1.产于玄武岩包裹体中我国著名的宝石级橄榄石产地——河北大麻坪和吉林蚊河所产的橄榄石都属这种类型,山西和内蒙古也有这种类型橄榄石宝石矿床发现。

我国东部大陆地区,广泛分布着新生代玄武岩,它们的分布受裂谷构逐控制。

橄榄岩包裹体主要赋存于碱性一过碱性玄武岩中(以碧玄岩和橄榄玄武岩为主),见于火山口附近,是玄武岩流从地球深部带到地表的幔源包裹体。

包裹体种类繁多,但以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为主,其次是石榴子石二辉橄揽岩和纯橄榄岩等。

宝石级橄榄石在幔源包裹体中的产出状态有如下特征(以河北大麻坪为例):(1)当二辉橄榄岩为粗粒结构时,内部往往有宝石级橄榄石产出,这种包裹体容易风化,一击即碎,容易采集。

(2)颗粒较大的橄榄石在包裹体中往往呈条带状分布。

有时也呈不规则团块状产出。

(3)橄榄石颗粒大小十分悬殊,最小可小于0.5mm,最大可达20mm以上。

不过大多数颗粒在10mm以下,超过10mm的很少。

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宝石级橄榄石原料产地——美国桑德技州圣长路斯所产的橄榄石也属这种成因类型。

2.产在橄榄岩中的热液型脉体中属于这种类型的橄榄石矿床中,最著名的就是享誉世界的红海扎巴贾德岛。

在原苏联的萨沿岭阿尔卑斯型超基性岩体和西伯利亚地台北部库格达地区的超基性。

碱性侵入体中,也有含宝石级橄榄石的脉和网脉产出。

扎巴贾德岛几乎全部由橄榄岩组成,包括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斜长石橄榄岩和角闪石橄榄岩等。

在岛南部强烈蛇纹石化地段有大量富含宝石级橄榄石的脉体产出。

橄榄石呈放射状集合体的形式产出,也有呈网脉状产出,部分晶体生长在张性裂隙上。

橄榄石呈浅黄绿色---深绿色。

此外,缅甸、美国夏威夷、巴西、澳大利亚、挪威和肯尼亚等地出产宝石级橄榄石。

产状和产地橄榄石是地幔岩的主要组成矿物,世界上大部分橄榄石产在碱性玄武岩深源包裹体、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中。

我国河北、吉林所产橄榄石均属此产状。

另有少量的橄榄石呈脉状产在橄榄岩中。

七大造岩矿物鉴别及特征

七大造岩矿物鉴别及特征

常见造岩矿物的薄片鉴定造岩矿物按其色率可以分为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本章学习和鉴定的矿物主要有七大类。

暗色矿物包括橄榄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和云母类;浅色矿物包括石英类、长石类、和碳酸盐类。

学习重点是了解并掌握七大类矿物的一般特征和常见变种的鉴定特征。

难点是相似矿物的区别。

一、橄榄石类橄榄石化学通式:R2[SiO4],R=Mg,Fe,Ca,Mn等。

橄榄石分类:可分为三个系列。

(1)镁橄榄石-铁橄榄石系列。

(2)锰橄榄石-铁橄榄石系列。

(3)钙铁橄榄石-钙镁橄榄石系列。

橄榄石(Olivine)(Mg,Fe)2[SiO4]【晶体结构】斜方晶系;【形态】晶体呈柱状或厚板状。

但完好晶形者少见,一般呈不规则它形晶粒状集合体。

【物理性质】镁橄榄石为白色,淡黄色或淡绿色,随成分中Fe2+含量的增高颜色加深而成深黄色至墨绿色或黑色,一般的橄榄石为橄榄绿色;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

解理中等;常见贝壳状断口。

硬度6.5~7。

橄榄石(贵橄榄石)主要光学特征:多为粒状、无色、正高突起、解理不发育、裂开发育,最高干涉色二级末到三级初,平行消光、二轴晶、 (±)2V角近90°。

为超基性岩、基性岩的常见矿物。

新鲜者呈柱状晶体,鲜艳的橄榄绿色或黄绿色,玻璃光泽,不规则断口或贝壳状断口。

常见的蚀变为蛇纹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

二、辉石类辉石化学通式:R2[Si2O6],R=Mg、Fe、Al、Ca、Na等。

辉石分类:按其结晶特点可以分为两类。

(1)斜方辉石亚族(紫苏辉石、顽火辉石等)(2)单斜辉石亚族(普通辉石、透辉石、霓辉石等)。

普通辉石(Augite)Ca(Mg,Fe2+,Fe3+,Ti,Al)[(Si,Al)2O6]【晶体结构】单斜晶系;【形态】短柱状晶体。

横断面呈正八边形。

普通辉石亦呈粒状。

简单双晶和聚片双晶较常见。

【物理性质】灰褐、褐、绿黑色;条痕无色至浅褐色。

解理完全,夹角87°;具裂开。

硬度5.5~6。

橄榄石干涉色级序及双折射率

橄榄石干涉色级序及双折射率

橄榄石干涉色级序及双折射率橄榄石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宝石,其具有独特的干涉色级序和双折射率。

在地质学和宝石学中,橄榄石被广泛应用,并且在珠宝制作中也备受青睐。

本文将从橄榄石的干涉色级序和双折射率的基本概念开始,逐步深入探讨其在地质学和宝石学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在商业应用中的潜力。

一、橄榄石的干涉色级序橄榄石作为一种宝石,其干涉色级序是其独特之处之一。

干涉色级序是指在透明的矿物中,经过偏振光和双折射的作用后所产生的干涉色。

橄榄石由于其特殊的晶格结构和成分,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干涉色级序,从而成为了制作宝石和饰品的理想选择。

二、橄榄石的双折射率双折射是指光在进入晶体后,根据晶体的晶格结构和性质,会分成两束不同方向的光线,从而产生出双重折射现象。

橄榄石具有较高的双折射率,这意味着在对橄榄石进行检验和鉴定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其双折射现象来判断其品质和真伪。

另外,橄榄石的双折射率也对其在光学和珠宝制作领域的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橄榄石在地质学中的作用除了在宝石学中的应用外,橄榄石在地质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橄榄石是地幔中的主要矿物之一,其存在形成了地球上许多独特的地质构造和景观。

对橄榄石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也有助于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

四、橄榄石在商业应用中的潜力由于橄榄石具有独特的干涉色级序和双折射率,使得它在商业应用中拥有巨大的潜力。

作为宝石,橄榄石被广泛用于珠宝制作和饰品设计,其独特的干涉色和双折射效应为宝石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可能性。

橄榄石也被用于光学仪器和科学研究中,其特殊的光学性质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五、个人观点和总结从以上的探讨中可以看出,橄榄石的干涉色级序和双折射率不仅在宝石学和珠宝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在地质学和商业应用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一名宝石学爱好者,我对橄榄石的独特光学性质和广泛应用感到十分兴奋。

希望橄榄石能够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橄榄石晶体结构
橄榄石(Olivine)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地壳和地幔中的矿物,其分子式为(Mg, Fe)2SiO4。

橄榄石的晶体结构属于正交晶系,具有特殊的立方结构。

橄榄石晶体的结构由氧离子组成的密堆积层和镁离子(或铁离子)填充在间隙中的八面体层构成。

氧离子以六方密堆积的方式排列,形成六方最密堆积(HCP)结构。

在HCP结构中,每个氧离子被12个相邻的氧离子包围,形成了六边形的堆积层。

在每个六边形堆积层的上下方,分别有两个六边形堆积层,形成了三个氧离子层。

这三个氧离子层之间的间隙位置被填充了镁离子或铁离子。

橄榄石晶体的结构可以看作是由氧离子层和八面体层交替排列而成的。

氧离子层和八面体层之间通过共享氧离子相连,形成了整个晶体的结构。

在八面体层中,每个镁离子(或铁离子)被6个氧离子包围,形成了八面体的结构。

相邻的八面体层通过共享棱边相连,形成了晶体的立方结构。

橄榄石晶体的结构具有高度的密堆积性。

在晶体中,每个氧离子被4个镁离子(或铁离子)包围,每个镁离子(或铁离子)被6个氧离子包围。

这种紧密的结构使得橄榄石具有较高的硬度和抗压强度。

橄榄石晶体的结构也决定了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由于橄榄石
晶体中镁离子和铁离子的存在,使得橄榄石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镁离子和铁离子可以相互取代,形成不同成分的橄榄石矿物。

此外,橄榄石晶体还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热稳定性,可以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存在。

橄榄石晶体结构的研究对于理解地壳和地幔的构造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内部的一些重要矿物,如橄榄石、辉石等,都具有类似的晶体结构。

通过研究这些矿物的结构和性质,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地球内部过程的发展。

总结起来,橄榄石晶体结构是由氧离子组成的密堆积层和镁离子(或铁离子)填充在间隙中的八面体层构成的。

橄榄石晶体具有紧密的结构和高度的硬度,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可变性。

橄榄石晶体结构的研究对于理解地壳和地幔的构造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