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试卷分析
初一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初一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初一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篇一」本次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但是有点偏难,非常适合期末考前的练兵。
对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很好的甄别能力,能很好的体现出各个层次的学生对各个层面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接下来的全面复以迎接合格考和期末考试提供了非常好的学情体现。
一、试卷分析本份期中试卷涉及必修二的全部知识,总体来说内容较多。
本套试卷重基础,覆盖面广,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试题题量、难易程度、各种题型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并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同时又注重对地图的分析理解,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次测试卷选择题60%,综合题40%。
二、成绩分析本次期中考试地理重点指标279人,本科指标604人,重点原始分75分,本科原始分66分。
在16个选择地理的班级中,其中完成任务情况最好的是15班、16班、20班、21班、22班、23班、24班,5班、7班、8班、18班、19班,总体的完成指标情况还是较好的,但也有部分班级指标未完成。
三、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问题:1、只重视知识的记忆,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内在联系。
从试题反映情况来看,同学们对于一些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还是不错的,但是对于一些灵活的主观题,答题情况不是很好,这反映出平时的学习主要为一种机械的记忆,而没有真正的理解。
2、读图不准确,不能有效的利用图示信息。
本次考试中有一些同学不能很好的判读地理图形,不能从地理图表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3、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
从同学们答题过程中还反映出有些同学做题过于急噪,审题不清,没有看清题目就做出判断,做题、做答不是很规范,地理术语表述不明确。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1、认真做好集体备课。
在教学中,做好集体备课工作,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以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益,从而达到以探究讨论、专题活动等新型学习方式取代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废止繁琐的“发胖式分析”套路。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共5则范文)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共5则范文)第一篇: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共)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一、试卷的基本特点试卷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比例比较恰当,试题重视记忆、应用和创新相结合,具有灵活性。
题型结构比较合理,难度较小。
1、试题突出教材重点,考点覆盖了课本的重要知识点。
2、试题偏易,无偏题、怪题,个别题超标。
3、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大部分考点都能达到是课本知识的再现。
4、该试卷强调地理读图、识图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图文转换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反思教与学存在问题(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
(2)学生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
(3)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不够扎实,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4)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不够了解学生。
(5)学生不会读图和识图。
三、改进的措施1.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
3.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
第二篇: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天府新区2013—2014下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试题的评分标准试题覆盖面较大:本套试题覆盖了七年级地理下册所有章节内容,分数分布较为均匀。
整套试题分二大题,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计。
第二大题为综合题题量较大,小题分值较小,共50个空,每空1分。
二、试题的主要问题1、题型略显单一,尤其是没有填空题的设置。
一些知识点的掌握可能落实到正确书写会更能体现课标要求。
2、综合题的第3小题总分值达22分,填图部分占17分。
考察内容过细,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并且加大阅卷难度三、对试题的评价注重基础与能力的考察:本试题以考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但也对学生的探究问题能力、推断能力进行考察。
目的是促使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也要引领学生敢于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的范文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的范文一、试卷整体情况。
1. 试卷结构。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计50分)、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读图分析题(共3题,计40分)。
2. 知识覆盖。
试卷内容涵盖了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如地球和地图(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线、经纬度、地球的运动等)、陆地和海洋(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海陆变迁等)、天气与气候(天气符号、气温的分布、降水的分布、气候类型等)。
二、成绩分析。
1. 成绩统计。
本次考试参考人数为[X]人。
最高分为90分,最低分为30分,平均分约为60分。
90 100分的有[X]人,占总人数的[X]%;80 89分的有[X]人,占[X]%;70 79分的有[X]人,占[X]%;60 69分的有[X]人,占[X]%;50 59分的有[X]人,占[X]%;40 49分的有[X]人,占[X]%;30 39分的有[X]人,占[X]%。
2. 成绩分布特点。
从成绩分布来看,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正态分布趋势。
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集中在60 79分之间,说明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但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高分段学生较少,低分段学生也占一定比例,反映出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三、答题情况分析。
# (一)单项选择题。
1. 典型错题分析。
第10题:“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A. 赤道 B. 本初子午线 C. 回归线 D. 极圈”。
这题主要考查纬线的基本知识,正确答案是A。
但部分学生错选B,原因是混淆了纬线和经线的概念,本初子午线是经线,而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第18题:“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的地形是()A. 高原 B. 山地C. 平原D. 丘陵”。
正确答案为C,不少学生错选D。
这是因为学生对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颜色表示的地形类型记忆不牢,没有准确掌握平原用绿色表示这一知识点。
2. 选择题整体答题情况。
选择题整体得分率约为60%。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优秀6篇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优秀6篇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篇一本次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由海港区教研室统一命题。
从试题内容看,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突出,符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试题覆盖面广,题目难、易比例恰当。
一、试卷总体分析(一)、试卷的结构及考查内容海港区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试卷的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共分为三部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
考查内容是七年级上册全部的内容。
(二)、试卷的特点——重读图,题灵活试题质量、难度适中,题型能体现课改的要求,本份试卷多方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但试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谓面面俱到、无所不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二、学生答卷中的答题状况表明(一)选择题答题情况选择题总体失分率较低,其中第5、8、14、15题是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第5题考的是岛屿、半岛、海峡、群岛的判读,第8题考的是两地的相对高度,第14题考的是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15题考的是大比例尺地图的实例。
学生这四道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对基本概念及实例掌握不到位,说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二)填空题答题情况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出错较多的是21、22、24题和25题的一部分,21题考查的是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学生对于期中考试以前的内容复习不到位,掌握的不好;22题考查地图三要素,老师重点强调的内容,24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也是老师重点强调的内容,很多学生对不认真,答成了气候的两个要素;25题反复练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学生都不认真记忆,丢分较多。
(三)综合题答题情况综合题共4大题,40分。
29题主要考查经纬度和五带的划分及大洲的名称和界限。
从学生的答题看,大部分学生主要经纬度的书写这失分,可见对知识点理解不深刻;30题主要考查世界气候的内容,有些同学把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弄混了,可见对各种类型的气温降水图掌握不牢固。
初一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初一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第一篇:初一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初一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从分数统计和卷面分析来看,本次初一年级期末试题力求体现《地理课程标准》的思想,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1、试题覆盖面较广,题型多样。
2、注重积累。
《地理课程标准》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列入教学目的和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本次质检题注意了学生的语言积累的考查。
3、基础知识占得比例较大,除个别题之外,基本做到了难易适中,不偏不怪。
二、答题情况总人数:354 总分:20212平均分:57.09 优生率:25.98 及格率:48.02差生率:20.05三、改进措施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1、课改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忌满堂灌。
学生能展示出来的东西尽量让学生去准备去展示,充当好学生预习、展示的助手。
2、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展示都应该在清晰展示结论时更应注重介绍得到结论的方法、思路。
切忌让学生囫囵吞枣,似懂非懂;3、教师的每一堂课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如教师形象、语言、课堂设计、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学案等)等,每一节课都当做公开课一样去对待。
4、加强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使每个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书写习惯。
5、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运用基本知识。
6、教学中应强化练习。
7、注重培优补差工作,扩大优秀面,加强学生。
第二篇: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命题思路本次期末考试的内容为气象气候、水文和地质地貌,难度比第一章行星地球大为降低。
平常的教学目标和期末考命题目标为衔接未来高中会考和高考一轮复习,重点考查会考水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一些高考题、高考模拟题简单化以为高三一轮复习做好铺垫。
地理考试分析反思模板初一

一、考试基本情况本次地理考试,试卷结构合理,题型多样,涵盖了地图知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
考试时间充裕,整体难度适中,但部分题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考试表现分析1. 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在基础知识方面,我对课本上的知识点掌握得相对较好,能够准确回答选择题和填空题。
但在综合分析题和解答题中,我发现自己在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和拓展方面存在不足。
2. 读图、识图能力在读图、识图能力方面,我能够识别基本的地图类型和符号,但在面对复杂地图时,我的能力有所欠缺。
例如,在判断山脉走向、河流流向等问题上,我常常出现失误。
3. 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方面,我需要加强。
面对综合分析题时,我往往难以理清思路,无法将所学知识有机结合,导致答题不准确。
4. 学习态度和习惯在学习态度和习惯方面,我存在以下问题:(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2)课后复习不够认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3)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依赖老师讲解。
三、改进措施1. 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我将加强对课本知识的复习,确保对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2. 提高读图、识图能力我将多练习阅读和分析地图,提高自己的读图、识图能力。
同时,关注地图中的细节,学会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3. 培养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我将多参加地理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同时,多思考、多总结,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4. 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将端正学习态度,提高上课注意力,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同时,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主动查阅资料,拓宽知识面。
四、总结本次地理考试暴露出我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认真反思,努力改进,争取在下一阶段取得更好的成绩。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试卷分析七年级地理下册试卷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试卷分析七年级地理下册试卷分析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巡检中学命题主要特点概述一、命题特点1.试卷命题突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综合能力立意(1)强调对学科主干科学知识的考查,体现综合能力立意是文综地理试题的特点之一。
(2)试卷以低技术难度题为主,中等难度为辅,兼有高难度题,(3)联系时政热点,从地理角度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学以致用。
注重学习对校园生活有用地理理念的气候学渗透。
2.试题注重地理学考查地理学习能力本质量检查卷突出和强调了以下方面:获取地理信息的控制能力、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描述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
获取地理信息的控制能力:一是从地图中会获取信息;二是从选择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信息。
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一类是考查运用一般原理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和说明现象地理问题。
三类是考查运用主干知识与新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二,典型试题得失分情况及原因分及分析得分较多的试题情况分析:(1)第17题学生错误很多,18分学生只得8-9分(2)简答题亚洲地形学生也有很多错误。
选择题第3,8,14,13错的也较多。
三,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突出主干知识在研读《课程标准》时.应特别注意研究“考试内容”中的“考核目标与要求”,领会这些“考核目标与要求”的实质,把握好复习的方向和研究重点。
查缺补漏,指由地理主干知识常考、必考点加强训练。
2.加强地图训练,掌握地理接心地图是仰仗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特别地理解题中特别要强调地困的掌握。
对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相互关系、分布规律、室内空间联系等一定要非常熟悉,以主要经纬线作参照,牢牢掌握。
加强有关地理图形的训练。
如:景观图、地理剖面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掌握这些地图的一元二次方程特点及解法。
3.科学备考,讲求实效,加强答题能力训练解题训练崇尚科学合理,有选择性地进行训练,讲解和练习积极探索,不追求偏难、怪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可精选来自全国各地区的质检试题或历年高考经典试题进行讲评和分析,在答题中注意运用地理学科的科学语言练习表达,做到文字准确、条理清楚、书写规范。
初一地理期末试卷分析总结

初一地理期末试卷分析总结初一地理期末试卷分析总结地理作为一门学科,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有对实际地理现象的观察和研究。
初一地理期末试卷是对学生对这一学科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考查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初一地理期末试卷的分析总结,可以发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
下面就对初一地理期末试卷进行分析总结。
首先,试卷中的选择题部分占据了较大比重,这也是判断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
选择题不仅要求学生对概念的记忆和理解,更需要他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通过试卷分析可以发现,选择题的题干中往往会涉及到多个知识点,而学生则容易只看中一个方面的知识点,导致答案错误。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应该加强对知识点的整体认知,注重横向的知识联系,避免只看重纵向的某一方面。
其次,试卷中的填空题和解答题部分,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填空题通常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线索和所学知识,进行脑筋急转弯,正确填写空白处的单词或短语。
解答题则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具体的应用和分析,展开论述。
试卷分析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在填空题中存在对线索的忽略或无法正确理解线索,导致填写错误;而在解答题中,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论述能力还不够熟练,缺乏具体的例证和实例支持。
因此,在学习阶段,学生应该多做一些填空题和解答题的训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初一地理期末试卷还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比如学生在答题时缺少逻辑性和条理性。
部分学生在解题时缺乏明确的思路,无法将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点进行有机的组织和连接,导致答案杂乱无章。
此外,学生在答题时还存在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和流畅的问题。
他们可能知道答案,但无法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表述出来。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加强对语言表达的训练。
综上所述,初一地理期末试卷的分析总结,对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和提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地理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1、总体评价A、试题突出教材重点,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
B、试题难易适中,无偏题、怪题、超标准的题。
2、试题的优点:A、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大部分考点都能达到是课本知识的再现。
B、体现地理读图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会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如:第四大题(世界人口分布图、三大宗教建筑图)
3、试题的不足之处:等高线、等温线、大洲大洋、国家和地区知识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而试题中没有出现类似的读图题。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选择题分析共有17小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得分率高;个别学生知识不扎实,理解能力差,导致失分。
较突出的有第14题,学生对自然增长率的换算较差;第6 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不好;第3题,学生对东西半球划分特点理解不够;第9题,对海陆气温的变化理解的错误。
2、非选择题分析第二题:10分。
本题考察学生课本知识的易错点,得6分以上的占40%,得3分以下的占20%。
答题出现问题:学生不能准确找出题干中的错误点。
第三题:4分。
本题为连线题主要考查世界著名聚落。
满分占95%,得8分以上的占
15%,本题是非选择题中最容易的。
失分原因是有些同学不仔细看题。
第四大题:15分。
本题第一小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及其稠密的原因,并根据图形分析回答几个简单问题。
第三空错误较多,原因在于学生图文结合能力差。
本题第二小题考查三大宗教名称及其建筑风格建筑,本题中三大建筑特点学生错误较多,原因在于书本对三大宗教建筑特点没做要求,在讲解中未讲解。
第五大题:14分。
本题两小题,第一题考查自然环境和聚落的关系学生答题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1)学生绘图能力较差,不能将知识转化为图形。
(2)语言表述能力差。
第二题是一道拓展性的题目,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接触过此类问题,学生得分情况较好。
三、意见与建议
1、改进教学方法。
A、创造性使用教材。
要求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创造性使用教材。
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组、删减和补充,避免“教”教材。
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力求全面,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B、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读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地理新教材中更加突出了读图教学的地位,加大了读图教学的比重和力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读图训练,重视探究活动,加强动手能力,强化平时训练。
C、落实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夯实基
础,尽量创设情景,寓基础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之中,多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D、改进课堂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xx学年第一学期地理学情分析地理组:张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