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初一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初一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初一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初一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篇一」本次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但是有点偏难,非常适合期末考前的练兵。

对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很好的甄别能力,能很好的体现出各个层次的学生对各个层面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接下来的全面复以迎接合格考和期末考试提供了非常好的学情体现。

一、试卷分析本份期中试卷涉及必修二的全部知识,总体来说内容较多。

本套试卷重基础,覆盖面广,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试题题量、难易程度、各种题型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并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同时又注重对地图的分析理解,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次测试卷选择题60%,综合题40%。

二、成绩分析本次期中考试地理重点指标279人,本科指标604人,重点原始分75分,本科原始分66分。

在16个选择地理的班级中,其中完成任务情况最好的是15班、16班、20班、21班、22班、23班、24班,5班、7班、8班、18班、19班,总体的完成指标情况还是较好的,但也有部分班级指标未完成。

三、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问题:1、只重视知识的记忆,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内在联系。

从试题反映情况来看,同学们对于一些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还是不错的,但是对于一些灵活的主观题,答题情况不是很好,这反映出平时的学习主要为一种机械的记忆,而没有真正的理解。

2、读图不准确,不能有效的利用图示信息。

本次考试中有一些同学不能很好的判读地理图形,不能从地理图表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3、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

从同学们答题过程中还反映出有些同学做题过于急噪,审题不清,没有看清题目就做出判断,做题、做答不是很规范,地理术语表述不明确。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1、认真做好集体备课。

在教学中,做好集体备课工作,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以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益,从而达到以探究讨论、专题活动等新型学习方式取代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废止繁琐的“发胖式分析”套路。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共5则范文)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共5则范文)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共5则范文)第一篇: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共)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一、试卷的基本特点试卷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比例比较恰当,试题重视记忆、应用和创新相结合,具有灵活性。

题型结构比较合理,难度较小。

1、试题突出教材重点,考点覆盖了课本的重要知识点。

2、试题偏易,无偏题、怪题,个别题超标。

3、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大部分考点都能达到是课本知识的再现。

4、该试卷强调地理读图、识图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图文转换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反思教与学存在问题(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

(2)学生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

(3)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不够扎实,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4)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不够了解学生。

(5)学生不会读图和识图。

三、改进的措施1.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

3.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

第二篇: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天府新区2013—2014下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试题的评分标准试题覆盖面较大:本套试题覆盖了七年级地理下册所有章节内容,分数分布较为均匀。

整套试题分二大题,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计。

第二大题为综合题题量较大,小题分值较小,共50个空,每空1分。

二、试题的主要问题1、题型略显单一,尤其是没有填空题的设置。

一些知识点的掌握可能落实到正确书写会更能体现课标要求。

2、综合题的第3小题总分值达22分,填图部分占17分。

考察内容过细,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并且加大阅卷难度三、对试题的评价注重基础与能力的考察:本试题以考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但也对学生的探究问题能力、推断能力进行考察。

目的是促使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也要引领学生敢于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七年级地理期中试卷分析报告

七年级地理期中试卷分析报告

七年级地理期中试卷分析报告试卷分析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可以反映出学生的七年级地理学习情况。

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地理期中试卷分析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地理期中试卷分析报告范文一一、试卷分析这次期中考试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试卷体现了新课改要求,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

从试题内容看,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读图分析技能,本次试题的难度还是很高,大部分都是中等偏上的题目。

归结起来整份试卷有以下这几点好的方面:1、知识点覆盖面广。

从卷面知识点分布来看,覆盖整本书整章内容,较为全面。

2、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为主。

重视对地理读图分析的考查,特别是对经纬网、等高线地形图、七大洲四大洋和地球公转轨道图的考查。

试题大部分考查了与学生现实较为接近的地理知识,但又不离开课本,没有脱离考点内容。

试卷有些题的图太小,看不清楚。

二、成绩分析本次3个班184人参加考试,23个不及格,及格率为87.5%,平均分77.64分,优秀率为91.66%,最高分100分,最低分23分。

(一)选择题答题情况:25小题共50分,平均分37.3分,满分不多。

具体情况分析如下:第1,4,5,7,9、20、24题,做错的多,主要是对经线的认识,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本初子午线的定义,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大洲和大洋相互围绕,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这些题有些平时都做过,学生掌握不到,有些题目需要区分,学生没有理解题目意思。

第2,6,11,13,16,17,22题是简单的题目,而且是平常已做过的题目或者类似的题目,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能掌握,得分较高。

(二)综合题答题情况:第1题,考的是经纬网,共12分,平均分8.54分,失分较少,大部分失分在于经纬度的判断书写和判断纬线长度长短。

第2题,考七大洲四大洋,共20分,平均分17分,这题做的是比较好的,只有极少数学生把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写错。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优秀6篇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优秀6篇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优秀6篇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篇一本次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由海港区教研室统一命题。

从试题内容看,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突出,符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试题覆盖面广,题目难、易比例恰当。

一、试卷总体分析(一)、试卷的结构及考查内容海港区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试卷的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共分为三部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

考查内容是七年级上册全部的内容。

(二)、试卷的特点——重读图,题灵活试题质量、难度适中,题型能体现课改的要求,本份试卷多方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但试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谓面面俱到、无所不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二、学生答卷中的答题状况表明(一)选择题答题情况选择题总体失分率较低,其中第5、8、14、15题是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第5题考的是岛屿、半岛、海峡、群岛的判读,第8题考的是两地的相对高度,第14题考的是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15题考的是大比例尺地图的实例。

学生这四道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对基本概念及实例掌握不到位,说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二)填空题答题情况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出错较多的是21、22、24题和25题的一部分,21题考查的是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学生对于期中考试以前的内容复习不到位,掌握的不好;22题考查地图三要素,老师重点强调的内容,24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也是老师重点强调的内容,很多学生对不认真,答成了气候的两个要素;25题反复练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学生都不认真记忆,丢分较多。

(三)综合题答题情况综合题共4大题,40分。

29题主要考查经纬度和五带的划分及大洲的名称和界限。

从学生的答题看,大部分学生主要经纬度的书写这失分,可见对知识点理解不深刻;30题主要考查世界气候的内容,有些同学把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弄混了,可见对各种类型的气温降水图掌握不牢固。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精选12篇)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

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知识储备。

对于不同的考试,为了保证结果的公正、公平,考场必须要求有很强的纪律约束,并且专门设有主考、监考等监督考试过程,绝对禁止任何作弊行为,否则将要承担法律和刑事责任。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篇1一、试卷分析(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本次考试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内容,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分两大板块,分别是:一、选择题(50分);二、读图综合题(50分)。

1、第五章所占分值22分,选择题20分。

考查内容为各大洲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时区的实际运用、地图分类、地理与风土人情等内容。

2、第六章是本册书的重点,本次考试所占分值为46分,选择题18分、综合题28分。

考查内容覆盖面广、重点内容突出,基础知识较多。

3、第八章所占分值为32分,选择题10分、综合题22分。

考查内容为各地理分区、国家的工农业、宗教语言、人种分布等。

(二)试卷总体特点1.难度适中、结构合理、重点突出。

2.设置情境考查地理知识、地理能力。

3.不回避重点内容,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覆盖面广。

4.着重考查学生地理的学习能力。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本次考试中,单项选择题的失分率不高,总体情况较好。

综合题第24大题、26大题第一小题、28题、29题的第三小题、30题的第4、5小题失分率太高,特别是26题第1小题八个班仅有5位同学答对。

这些题主要考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难度并不大,这些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总结如下:首先,这些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多并且不容易记忆;其次,同学们课后用在地理学习的时间较少,不能及时复习使得知识遗忘的很快。

失分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并且看书不认真,抓不住重点。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本次考试范围为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和第三章的前两节。

试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读图综合题。

读图综合题内容丰富,突出地理教学的特色,所有的题目都结合地图展开。

本试卷考察的知识以课本为主,?试题的考察面很广,包括经纬度、地球公转、五带、七大洲四大洋、六大板块、气温等,难易适中有梯度,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突出了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答题分析第一部分选择题共计15分,15个选择题,每小题1分。

抽样分析,学生得分率为55%,计7分。

其中第一小题、第七小题、第十小题得分率较低。

第二部分读图综合题15分,学生得分率为30%,计5分。

第16题(地球公转)得分率最低。

从失分情况来看,首先,很多的知识学生掌握不够扎实,对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存在一知半解,理解不透彻。

有些需要记忆的,如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有的学生没有记住,或没有完全记住。

其次,基本读图能力差。

在第二部分读图综合题表现很突出。

一方面反映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另一反面也反映出审题不清,盲目答题。

第18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有些学生答不上来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

第16题考查的是地球的大小,运动以及二至二分等几部分内容的综合,学生读图不认真,下笔匆忙,有些不该错的错了。

再次是学生自信心不强,有些题难度不是学生臆想中的大,一看题就发蒙,其实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是能答出来的,当卷子发到学生手中,有的学生再看卷子时说,这分丢的实在冤枉。

三、学情分析就整体情况看,本届七年级学生稳定,课堂纪律也比较好。

从小学升入初中,逐渐适应了初中的学习和生活。

各班地理成绩较为均衡,差距不大。

此次考试仅复习一节课,结课比较仓促。

学生的成绩真实的反映出课堂所学、所记,不是临阵磨枪所得。

期中考试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七级地理试卷分析一、考试总体情况这次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共有两道大题,分两种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各占50分。

这种布局与中招考试相吻合。

试卷内容来看,题量比较适宜,难易程度体现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没有偏题、怪题,覆盖面比较广,知识点多且灵活,更能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密切结合。

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有所帮助,死记硬背的内容减少了,开放性内容增多了,更加贴近素质教育的标准。

二、答题情况分析:针对评卷过程中,学生出现问题比较多题目做如下分析:5题:此题考查学生对有关概念和地理知识的理解,学生对此理解上有错觉而导致失误。

11:这是最常见的一类题。

学生的失误在于没有审清题目要求。

20:该题既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又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但一些学生对题目信息分析不足。

说明认真细致的审题分析是答题的关键。

24题:小题有些学生受到了一些假说的干扰而不知如何作答。

没有注意到以前所做题目中往往要求是“根据所给信息写出答案”,而本题中无此要求。

25题:小题有些学生还没有理解。

只记住了概念,不会应用这一学说来解决问题。

三、答卷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老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重视知识的构建和形成,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对其运用和迁移能力弱。

2、教师习惯于注重学科知识结构、不重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讲授的多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少。

3、教师对学生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培养不够,偏重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识记,使学生思维受到限制而不开阔,缺乏自我个性展示,举一反三的创新设计训练较少。

四、对今后的教学建议1、重视“双基”,培养能力。

能力的考查是以基础为前提的,在以后的复习中应把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首位,加强对地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和重要知识的全面掌握,可采用“问题式”去实现,即将每单元的“主干知识”抽取出来,以问题的形式印发给学生,相关的知识点要整合到一起,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在体验中形成“双基”。

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通用8篇)

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通用8篇)

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通用8篇)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篇1一、试题分析试题共三大题,卷面50分,其中选择20分,读图题30分,简答题5分,试题紧扣课标,五个单元都囊括进来,较好的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有利于考察学生能力,相对前四年的考题,更加灵活一些,也更加能够考察学生的能力。

试题没有特难的题目,读图题分值加大了,而且比较零碎,摒弃了过去以填写地理事物为主,更加的注重多角度考察(植被、气候、经济、熟制等)。

既需要学生能够熟练的记忆地图,也需要学生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得分情况采用随机抽查各班试卷各20分,又从60份中任意抽取20份作为样本,得分折合为百分。

基本情况:80以上9人,60以上14人,不及格6人(其中低分2人),最高分94分,最低分32分。

做得比较好的题目有一大题的1、2、6、7、9、11、13、15,这些题目正确率达到90%左右;二大题16(1)(2)(7)(8),17(1)(2)(6)(7),18(1)(5)(6)(7);三18、19。

错得较多的题目:一3、4、5、10;二16(5)(6);17(4)、18(1)最后一空,(3)(4)。

三、得失分的主要原因分析(一)试卷反映的较好情况1 彰显了“杜郎口”教学模式的作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做题时候能够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综合考虑问题,克服了过去经常出现的“蒙”,盲目解答。

做选择的时候,基本是按照肯定一个并能找到否定另外三个选项的理由。

2 “地图意识”得到了加强,在刘金凤老师指导下,最终圈定了13幅必须掌握的地图,总复习的时候又缩小到8副,对这八幅地图,反复的练习,通过记忆、填写、勾画草图、提问等方式,强化训练,今年读图题明显好于以往,学生看到图很亲切,没有畏惧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转眼间,期中考试的工作已经接近了尾声。

通过这次考试,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更是给我敲响了警钟。

下面我就具体谈一谈:一、试卷情况这次试卷表现出重视将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目的在于让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夯实双基的内容,重视课标所要求的内容,并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

题目设置的难度比月考和日常练习要小一些,除了选择题第9题考试之前我没有着重强调过,其余大部分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都是考试之前复习过的。

所以这样的试卷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给其增加信心的一个考试,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很多学生,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在考试中暴露了更多的问题。

这张试卷突出地图这个第二语言在地理中的重要性。

20个选择题,出现了9幅图,6道综合题,出现了6幅图。

由此可见地图在以后的考试中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

其实,增加地图的出现,不但不是要为难学生,相反是想要帮助学生思考,从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这张卷子体现出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第一章的学习,难度比较大。

但是,这次期中考试没有难为学生,而是考察其运用地理的能力。

所以,很多学习比较死板的学生就出现了很多问题。

二、考试成绩这次考试全年级共243名学生参加,平均分为72.4,共有47人不及格,及格率为80.7%;76人优秀,优秀率31.3%。

我将以本次考试退步比较多的三班和进步较大的五班为例,进行分析:下表是三班各分数段统计表。

优秀100分99—90分89—85分0人6人6人0%14.6%14.6%合格80—84分79—70分69—60分7人4人10人17.1%9.8%24.4%不及格59-50分49-40分40分以下3人2人3人7.3%4.9%7.3%从表中数据分析,3班的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排在了年级的第5,3,5。

本班的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学习的态度比较认真,踏实,但是这次的成绩出来后让我大跌眼镜。

后来经过思索,我意识到考试之前的一段时间内,本班的学生比较浮躁,并没有秉承其一贯的作风。

特别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并没有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本班基础知识的夯实,对于本班的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和临界优等生,我的关注度应该加大。

下表是五班各分数段统计表。

优秀100分99—90分89—85分0人8人8人0%20%20%合格80—84分79—70分69—60分9人4人4人22.5%10%10%不及格59-50分49-40分40分以下2人3人2人5%7.5%5%从表中数据分析,5班的成绩相对要好一些。

5班的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排在了年级的第1,2,1。

从上次的第五名一下跃居到年级的第一名,进步比较大。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本班的学生比较踏实,稳定。

上课的情况,每次的作业情况,五班都是最积极速度最快,完成作业最好的班级,而且班主任也积极配合。

2平均分和优秀率均位于年级第一位,优秀率为40%。

充分说明五班的学生重视了地理学科。

但是我也看到了五班不合格的同学,正是由于这七名同学造成了五班的及格率排在了第二位。

所以在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于后进生的关注。

三、对失分情况的分析:下表是此次考试年级平均分第五名,三班各题的失分情况统计:题型题号考试人数失分人数失分率选择题141512.2%241512.2%34116 39% 44149.8% 54112 29.3% 6417 17.1% 7419 22% 841819.5% 94128 68.3% 104137.3% 114110 24.4% 124124 58.5% 134119 46.3% 144125 61% 154126 63.4% 16417 17.1% 17416 14.6% 18415 12.2% 19411331.7%204149.8%综合题21412253.7%22413483%23413687.8%24413380.5%25413995%26412253.7%其中,选择题,第1—5题中,第5道选择题的失分率比较高。

即考察组成经线圈的规律。

由于经线是半圆,两条经线组成了经线圈。

这两条经线要满足度数之和为180°,一条是东经另外一条必是西经的规则,还有一条特殊的0°和180°。

其实在考试之前有关五道题的知识点我都复习过,但是第五题的知识点我没有具体强调,考试中出现了,学生的失分率还是比较高。

从这点可以看出课堂的效率和落实的情况非常重要。

不仅要对课本中的知识点掌握透彻,更要学会举一反三,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6—10题中,第9两题的失分率较高,成为了选择题中失分率最高的题。

主要考察了学生们对于地理事物在图中的表示。

即半岛、岛屿、海峡、群岛的概念和认知,这一点确实是课堂中教学的一个漏洞。

第11-15题中,第12、14和第15题,都是我上课着重强调的基础知识,而且考试之前,我还又着重说了一遍。

所以他们失分率还是这么高,让我深深的意识到,讲了不代表会了,一定要去抓落实。

第12题考察的是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的范围之间的关系。

第14题,主要还是让学生们学会区分山脊和山谷。

即向低处突出的是山脊,向高处突出的是山谷。

第15题,考察了各大洲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中的位置和轮廓。

即看到南北美洲的是西半球;看到亚欧非大洋,南极洲的是东半球;看到最中心没有轮廓图,而是空白区域的代表为海洋,即北冰洋,所以为北半球;最后,在最中心看到了一块比较独立的陆地,即南极洲。

第16-20题中,错误率比较高的当属19题。

19题,在考试之前我没有着重的强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强调了作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的是,大西洋两岸古老底层的相似性,两岸生物的相似性以及南美洲和非洲轮廓的吻合。

综合题中,第21题中的第一问终于很多同学会判断经纬度的符号,这点让我比较欣慰。

但是经纬度又给搞混了,将经纬度正好给写反了。

第四问,要学生填出c第位于五带中的哪一个温度带。

很多同学还是对于五带的划分不是很清楚,考试之前强调多次,还是没能记住,还是落实情况不到位。

第22题,这道题学生们完成的还比较好,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错误比较集中在第4、6问上。

第4问,考察了天津冬季昼夜长短情况,本来这个知识点是教学中的难点,但是联系到日常的生活,难度也就降低了,上课的过程中,我也提到了,秋冬季节天黑的越来越早,而天亮的越来越晚,所以黑夜的时间大于白昼的时间,即昼长夜短。

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死记硬背,没有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我对于他们知识的讲授趋于表面,不深入生活。

第6问,考查了五带所出现的现象。

寒带:有极昼极夜无太阳直射,温带:无极昼极夜无太阳直射,热带:无极昼极夜有太阳直射。

考试之前,我也给学生复习到了,强调了五带的度数范围和所出现的现象,归根结底还是落实的不到位。

第23题,出现错误最多的是第1问,第4问,和第6问。

第一问,又考察到了东西半球中大洲的轮廓,这一点在选择题15题中有所体现。

第4问,南北美洲的界线和亚非洲的界线,很多同学还是知道是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把它俩给搞混了。

第6问,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主要考察的是经线是竖着的,跨经度就是横向的。

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选择了太平洋和亚洲,就是把跨经度和跨纬度搞混了。

其实我在考试之前也让学生们填了图,但是我没有注意到应该在屏幕上展示,让不会的同学跟上脚步,即教学的效果没有达到。

第24题,学生们的错误主要体现在了计算问题和选择题12题所出现的范围与比例尺的关系上。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比例尺问题,学生在小学中就已经学习过了,但是并没有过关,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死记硬背,没有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我对于他们知识的讲授趋于表面,不深入生活。

第25题,考察了学生经纬度的识别,可能由于我没有给他们讲过“分”所以很多同学不会看,这点是我的失误,他们理所当然的就认为左西右东,就写上了118°12′w。

而应该是判断向右增大的是东经,所以应该是118°12′E。

再有就是第3问,煤矿和温泉的相对高度。

此题考察了学生们,图例的识别,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读,以及相对高度的计算。

第26题,本题的难度不大,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没有拿到满分,错误率主要出现在地震引发的海啸来自于哪里?一方面,考试之前提到过,日本发生地震的原因:由于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又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所以多火山地震。

但是可能很多同学都是死记硬背的,所以对于知识不太理解,所以在来自于哪个大洋时,出现了问题。

通过这道题的出现,更加给我敲响了警钟,学生是不是真正理解了,学没学会运用,还是对于问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下面说说各班的情况:班:平均分提高了19.2,但优秀率排到了六个班的最后,和第一名相差了16.2.由此可见,一班的培优是我日后教学的重点。

2班:平均分提高了20,平均分虽然还处于第三位,但优秀率从第一滑落到第三,所以二班在稳住整体情况的同时还要多关注优等生。

3班:平均分提高了16.8,平均分从第一滑落到第五,优秀率也从第二滑落到第五位。

说明此班整体需要提高,也是我要重点关注的班级。

4班:平均分提高了18.1,平均分从年级第四滑落到第六,及格率更是从第一滑落到第六,由此可见后进生的问题尤为突出,当然此班需要整体提高。

5班:平均分提高了30.8,平均分从年级第五提高到第一,及格率从第五提高到了第二,优秀率更是从第三提高到了第一。

看到五班的成绩的提高,与五班学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上课状态也决定了一切,更与班主任的支持分不开。

但是后进生的问题,还是此班的主要问题,所以我在日后会更关注五班的后进生。

6班:平均分提高了29.7,平均分从第六提高到了第四,优秀率更是从第六提高到了第二,由此可以看出六班的同学还是非常用功的,日后我的工作重点就是盯住六班的后进生。

四、对于日常教学的反思:由此,通过对比、分析,出现以上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主要是自己对于后进生的关注不够,没能引起足够的注意力,这是我以后工作中应该改进的地方,耐下心来,认认真真,从学习吃力的学生做起。

而对于优等生更应该让他们仔细认真,对于所掌握的知识,一分都不能丢。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出在我自身的问题:1导学案和小组教学相互协调;2抓住后进生,教不会的学生,以及对于作业的处理;3对于一再强调的知识如何抓好落实4还是应该提高课堂吸收率,通过合理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活动,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5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对于重点着重强调,一些不重要的大胆舍弃,教学生不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