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州青果巷与名士文化地调研报告材料

合集下载

关于常州青果巷与名士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常州青果巷与名士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常州青果巷与名士文化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的背景:青果巷位于常州老城区中部偏南地段,东至琢初桥,西通南大街,南是护城河。

青果巷的房屋大多临河而建,形成了与河道并行的小巷和街道。

弄堂或长或短,勾画出一股宁静的氛围。

古巷两旁除了青砖雕瓦的明清传统民居外,还有大量历史文化价值颇高的名人故居,形成了常州唯一的一块名门望族聚集地。

仅明清两代就出了近百名进士,如清朝状元钱维城、明朝进士、抗倭名将唐顺之(即唐荆川)。

与唐顺之故居仅数墙之隔的八桂堂天香楼,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常州三杰之一瞿秋白。

国际知名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在青果巷东端祖辈世居。

清末谴责小说家、《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也曾在青果巷西段沿东下塘边居住过。

如此众多鹊声海内外的名人生长在这一小小的古巷中,这在全国也极为罕见,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

然而,令人感到十分可惜的是,由于保护措施不力,随着前些年的盲目征地拆迁和南大街的改造,千年古巷青果巷的老民居建筑竟遭逐年蚕食,面积大幅缩水。

尤其是巷西一段,已被拆得面目全非,其中就有部分盛宣怀、李伯元故居。

除此之外,在其原址上,新造了不少钢筋水泥的商业性建筑,并与南大街商业街区连成一体。

一些来常考察的国家级古建、文物专家目睹青果巷目前残状,无不为之摇头惋惜。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青果巷是古代先人留给后辈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那里的名人故居、青石板路都是历史的鉴证。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去呵护它们。

希望增强市民群众的历史文化保护意识和自觉保护历史文化的责任心,力争在常州形成人人关心历史文化保护、个个参与历史文化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时建议青果巷的保护采取专家和市民相结合的办法,认真编制和完善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并在符合保护要求和规定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布局和开发利用,积极修复利用开发明清建筑、名人故居、古桥古巷等。

利用青果巷名扬海内外的悠久历史名声,充分发挥这一古老街区历史文化教育、民俗民风展示和旅游休闲服务等多项功能,形成集历史、文化、旅游、餐饮、休闲、商业、娱乐、住宅等于一体、展现常州历史文化风貌的又一新的都市旅游景点,成为人们领略常州历史文化和现形态的最佳场所。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青果巷是一条赋有历史温度和文化韵味的小巷子,位于我所在城市的老城区。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青果巷,并且深受启发和感动。

以下是我对这次参观的心得体会。

一、巷子的历史青果巷始建于清朝初年,至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

巷子两旁的房屋风格保持了当年的规模和建筑特色,显露出浓厚的历史氛围。

在巷子的一旁是一些老旧的铺子,它们是当年青果巷的主要商业中心,为周边居民提供生活用品和服务。

这些老旧的铺子虽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些破旧,然而它们散发着浓郁的年代气息,让人回想起从前的繁华和喧嚣。

二、巷子的文化在参观青果巷的过程中,我发现这里不仅有历史的痕迹,还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

巷子里的一些墙壁上刻画着民间传说和故事,让人们了解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间传统。

巷子里还有一些小吃摊位,出售当地著名的小吃,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品尝。

这些小吃不仅美味可口,更是一道道文化的符号,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独特的饮食文化。

三、巷子的艺术青果巷是一条充满艺术氛围的巷子,小巷里伫立着许多精心设计的艺术品。

墙上的彩绘、巷口的雕塑、街头巷尾的壁画,无不流露着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和用心。

这些艺术作品丰富了巷子的内涵,为游客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让人们流连忘返。

四、巷子的保护和传承参观青果巷之后,我深深感受到当地政府对于古巷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视。

在巷子里,我看到许多保护巷子的标识和宣传,告诉大家要爱护巷子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当地政府还注重发挥巷子的功能,将其作为文化交流、艺术展示和旅游推广的平台。

巷子里还设有导览牌,方便游客了解巷子的历史和特色。

五、巷子的未来对于青果巷的未来,我对其保护和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要提高对巷子的保护意识,杜绝破坏巷子文化和艺术作品的行为。

其次,要加强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巷子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最后,要注重与周边地区的资源整合,打造巷子文化产业链,提升巷子的综合发展水平。

总结起来,参观青果巷带给我深刻的体验和感受。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青果巷是一条历史名街,位于我所在城市的市中心区。

它以古老的建筑、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氛围而闻名。

最近,我有幸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来到了青果巷进行参观和探访。

以下是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和心得体会。

青果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当我踏入这条古老的街道时,我仿佛被时间的长河带回到了过去。

一排排砖石砌成的青砖老屋,散发出沧桑的韵味。

这些建筑代表了当地传统建筑风格,尤其是独特的“四合院”结构,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居住文化的独特魅力。

沿着青果巷漫步,我发现了许多小巷子和角落,隐藏着各种惊喜。

这些巷子里有传统的手工艺品店、茶馆、小吃摊,每个地方都有其特色和故事。

我尝试着进入一家手工艺品店,里面陈列着各种精美的陶瓷、剪纸和绣品。

店主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对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自豪和热情。

他向我讲述了这些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文化含义。

这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地的传统艺术和工艺技巧。

在青果巷的角落里,我发现了一座古老的庙宇。

我被它的神秘感所吸引,进入其中。

庙宇内部布置简单而朴实,墙上挂满了人们的祈福牌匾。

我凝视着佛像,内心感到一种宁静和平和。

这个庙宇是当地居民信仰的中心,他们在此祈福、祈求平安与幸福。

这次参观让我体验到了宗教信仰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对当地的宗教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除了古老的建筑和传统文化,青果巷还有许多美食和特色小吃值得一试。

我光顾了一家当地著名的小吃摊位,尝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担担面。

这道美食口味鲜美,让我回味无穷。

与此同时,我还品尝到了别具风味的豆腐脑和糖葫芦。

这些小吃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

参观青果巷后,我对这里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这里不仅仅是一条街道,更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记录着城市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

通过这次参观和探访,我认识到青果巷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历史和文化,还在于它承载着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有幸参观了青果巷,这是一条历史悠久且充满魅力的小巷。

通过这次探访,我对这个地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收获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青果巷的历史渊源令我着迷。

据当地居民介绍,青果巷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在过去的岁月里,这条巷子见证了城市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转变。

步行在巷子里,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积淀。

它是城市的历史遗迹,也承载着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和留恋。

其次,青果巷的独特建筑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巷子两旁的老房子依然保存着古老的木质结构和青砖灰瓦,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散发着一种独特的美感。

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房屋内部的布局和装饰,简朴而雅致。

每一栋房子都仿佛是一个开启时光隧道的钥匙,带领着我走进过去的岁月。

青果巷还以其独特的文化氛围而闻名。

巷口处的墙壁上挂满了书法作品,每一幅都透露着韵味和情感。

而巷内则有一些小型艺术工作室,可以看到艺术家们正在创作。

这些文化元素的存在使得青果巷成为了一个文艺氛围浓厚的地方,吸引了很多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交流。

不仅如此,青果巷还保留着很多与传统手工艺有关的店铺。

我看到了一家制作手工陶瓷的工坊,工匠们正在细心地制作陶器。

他们手中的泥土化作心中的艺术,每一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这种传统的手工艺让我感受到了技艺传承的珍贵和传统文化的力量。

最后,参观青果巷让我明白了城市保护的重要性。

作为一座古老的城市,青果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而在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然而,通过青果巷的保护与复兴,我们不仅能够保留历史的记忆,也能将这些宝贵的资源传承给后代。

参观青果巷后,我对这个地方的美丽与独特有了更深的认识。

它不仅是一条风景如画的小巷,更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的见证。

我深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这样的传统与文化将得以继承与发扬,成为城市独有的精神财富。

让我们一起珍爱和呵护这样的历史遗迹,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温度。

寻访青果巷作文

寻访青果巷作文

寻访青果巷作文早就听闻青果巷是咱常州的一块风水宝地,充满了古色古香的韵味儿。

今天,我就像个寻宝的小探险家,一头扎进了青果巷。

刚到巷口,就像是穿越到了旧时光。

那青石板路,一块一块的,像是岁月的琴键,每走一步,仿佛都能弹奏出古老的音符。

巷子里的房子,大多是白墙黑瓦,墙根儿下还有些青苔,就像一群安静的老人,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沿着巷子慢慢走,两边的店铺琳琅满目。

有卖传统手工艺品的,那些小玩意儿精致得不得了。

我看到一个老爷爷在捏泥人,他的手就像有魔法一样,三两下就捏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那孙悟空仿佛下一秒就要翻个筋斗云飞走了。

还有卖常州特色小吃的,什么大麻糕呀,萝卜干呀。

那大麻糕的香味直往我鼻子里钻,我实在忍不住,买了一块就咬了起来。

外皮酥脆得很,里面的馅料甜而不腻,真是绝了。

走着走着,就到了一些名人故居。

这里可是出过不少大人物呢。

我走进其中一个故居,里面的布置十分典雅。

桌椅都是那种古旧的样式,透着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

我仿佛看到以前的主人坐在那里,手持书卷,摇头晃脑地诵读着诗词。

墙上挂着的字画,虽然我不太能看懂其中的深意,但也能感觉到一种高雅的氛围。

青果巷里的人也很有意思。

有坐在门口晒太阳的老奶奶,脸上的皱纹像是岁月的沟壑,但是眼神却很温和。

她看到我,还笑着和我打招呼,那笑容就像这冬日里的暖阳。

还有一些小孩子在巷子里跑来跑去,嬉笑玩耍,他们的笑声在巷子里回荡,让这个古老的巷子充满了生机。

在巷子里还有一条小河,河水缓缓流淌。

河面上有几只小船,虽然没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那种诗意,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小船晃晃悠悠的,就像一片树叶在水面上漂浮。

我站在河边,看着河水倒映着岸边的景色,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我在青果巷里逛了大半天,感觉像是做了一场美梦。

这里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有生活的烟火气。

这一趟寻访青果巷,就像是打开了一本生动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每一个角落都值得细细品味。

我想,我以后肯定还会再来的,因为这里就像一块磁石,牢牢地吸引着我这个对美好事物没有抵抗力的家伙。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探访心得青果巷,位于我居住的城市的市中心,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老街巷。

作为一位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人,我决定去参观青果巷,并记录下这次探访的心得。

探访青果巷的过程中,我首先被巷子两旁的古建筑所吸引。

这些古建筑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格,尤其是屋檐上的彩绘装饰和木雕窗户,展示了当时的工艺和审美观念。

我走进其中一座老宅,里面的陈设如故,仿佛能够穿越时光,感受到过去的生活气息。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反思当下社会发展对于文化传承的挑战。

在青果巷的小巷子中,有许多小店铺在经营各种特色商品。

手工艺品、传统美食、文化衍生品等琳琅满目,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和兴趣。

我挑选了一家店铺进去参观,店里的老板非常热情地向我介绍产品的独特之处和背后的文化故事。

这些小店铺不仅提供了游客购物的机会,更是传承和发扬着本地的独特文化,成为了当地人和游客交流的平台。

除了古建筑和小店铺,青果巷还有一些文化遗址和博物馆。

我参观了其中一座历史展览馆,展览馆内陈列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并配以详细的解说。

通过观看这些文物,我更加了解了青果巷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也提醒我要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更加关注和思考。

参观青果巷的过程中,我还邂逅了一位在当地长大的老人,他非常热情地与我交谈,并分享了他年轻时的故事和对青果巷的感情。

通过和他的对话,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和变迁,也增强了我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

总的来说,参观青果巷是一次有意义的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欣赏到了历史建筑的美丽和独特,也领略到了这片土地的文化魅力。

青果巷唤起了我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同时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保护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我希望这个古老的街巷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让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文化的力量。

参观青果巷是我一次有意义的探访,也是一个让我更加了解自己身处的城市的机会。

常州名人故居研究性学习报告

常州名人故居研究性学习报告

常州名人故居研究性学习报告高一(7)班组长:邹婷指导老师:恽惠娟一、问题提出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处于腾飞的状态。

在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改善、生活节奏日益紧张的今天,中国人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更高境界,也就是人们的文化生活。

从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形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发展趋势。

但是我们要“喝水不忘挖井人”,这些发展和前辈的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沉淀,其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救国救民、帮助中国快速发展经济的爱国人士,不禁让人联想起我们常州的名人。

常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在这个古老的城市中,也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士,这些名人是我们常州人的骄傲。

但是令人堪忧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爱国的杰出人士正在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他们的足迹渐渐被掩埋。

作为一个常州市民,有必要了解与熟悉常州杰出历史名人的事迹,发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并很好地传承下去,培养同学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参观这些名人的故居,了解并学习和发扬他们的杰出事迹和优秀品质,特开展探究常州名人故居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二、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有一些名人故居被保护得很好,如瞿秋白纪念馆,张太雷纪念馆以及屠一道根艺珍藏馆等,但是有些名人的故居现状不容乐观,例如:根据实地考察的结果,位于青果巷的259-269号的李伯元故居,现在位于街面的故居房屋全部成了店面房,位于里面的房子也变成了居民的居住房屋,甚至连“李伯元故居”几个标志性的文字也不被重视,我们去采访的时候,这些文字被一些破拖把掩没;再如有着150年历史的庭园——恽思瓒的故居,由于常州文化局把它卖给常州大酒店,随即推土机把它变为一堆废墟……这是否说明了我们政府只对名气大的故居给以修复和保护,而对于名气较小的则很轻视呢?但有一点我们常州政府做得很好:现在有很多故居已经免费对外开放,有的即使需要门票也只收很少的一部分,在人人都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而且这些故居里面存放着许多珍贵的物品和这些名人的介绍,有他们的杰出事迹和伟大成就,以及他们对我们国家和常州的贡献。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一、简介青果巷,位于我所在城市的市中心地带,是一条历史悠久且具有独特魅力的老街。

作为本地的知名景点之一,青果巷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

近日,我也有幸到访青果巷,对这里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代发展进行了深入了解,收获颇丰。

二、历史文化青果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当时,巷内主要以蔬果摊贩和小吃店为主,因为当地土壤肥沃,出产的水果和蔬菜品质优良,逐渐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农贸集市。

在巷内的一些老店,仍然保留着传统制作技艺和原汁原味的口味,让人仿佛穿越回往昔。

在巷子的尽头,还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庙宇。

这座庙宇被称为“文昌庙”,是一座供奉孔子的祠堂。

每年的开学季和考试季,许多学子和家长都会来到文昌庙,祈求学业顺利,考试及格。

文昌庙是巷子里的精神符号,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三、现代变迁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时代进步,青果巷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一些传统的蔬果摊贩被现代化的商铺所取代,巷子两旁摆满了时尚的精品店、咖啡馆和餐厅。

这些新型商铺和餐饮店给巷子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时尚的氛围,吸引了年轻人的光顾。

此外,青果巷还有一些艺术装置和街头艺术展览。

巷内的墙壁上涂鸦的画作或许有些惊艳,但它们却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独特的体验。

这些街头艺术作品不仅为巷子增添了一抹色彩,也吸引了艺术爱好者的驻足品味。

四、探访心得参观青果巷后,我对这个地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青果巷的历史文化令人钦佩。

这条看似普通的老街,却承载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而这些记忆恰恰是我们应该传承的宝贵财富。

其次,现代化的改变给青果巷带来了新的面貌。

当代人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我们需要保护传统的同时,也要顺应潮流,使得青果巷在发展中保持活力。

最后,青果巷的探访让我明白一件事: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之间并不矛盾,它们可以相互融合并取得均衡。

通过对青果巷的探访,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和现代交相辉映,营造了一种返璞归真、和谐共生的氛围。

总而言之,参观青果巷是一次极具意义的经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常州青果巷与名士文化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背景:
青果巷位于常州老城区中部偏南地段,东至琢初桥,西通南大街,南是护城河。

青果巷的房屋大多临河而建,形成了与河道并行的小巷和街道。

弄堂或长或短,勾画出一股宁静的氛围。

古巷两旁除了青砖雕瓦的明清传统民居外,还有大量历史文化价值颇高的名人故居,形成了常州唯一的一块名门望族聚集地。

仅明清两代就出了近百名进士,如清朝状元钱维城、明朝进士、抗倭名将唐顺之(即唐荆川)。

与唐顺之故居仅数墙之隔的八桂堂天香楼,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常州三杰之一瞿秋白。

国际知名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在青果巷东端祖辈世居。

清末谴责小说家、《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也曾在青果巷西段沿东下塘边居住过。

如此众多鹊声海内外的名人生长在这一小小的古巷中,这在全国也极为罕见,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

然而,令人感到十分可惜的是,由于保护措施不力,随着前些年的盲目征地拆迁和南大街的改造,千年古巷青果巷的老民居建筑竟遭逐年蚕食,面积大幅缩水。

尤其是巷西一段,已被拆得面目全非,其中就有部分盛宣怀、李伯元故居。

除此之外,在其原址上,新造了不少钢筋水泥的商业性建筑,并与南大街商业街区连成一体。

一些来常考察的国家级古建、文物专家目睹青果巷目前残状,无不为之摇头惋惜。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
青果巷是古代先人留给后辈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那里的名人故居、青石板路都是历史的鉴证。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去呵护它们。

希望增强市民群众的历史文化保护意识和自觉保护历史文化的责任心,力争在常州形成人人关心历史文化保护、个个参与历史文化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时建议青果巷的保护采取专家和市民相结合的办法,认真编制和完善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并在符合保护要求和规定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布局和开发利用,积极修复利用开发明清建筑、名人故居、古桥古巷等。

利用青果巷名扬海内外的悠久历史名声,充分发挥这一古老街区历史文化教育、民俗民风展示和旅游休闲服务等多项功能,形成集历史、文化、旅游、餐饮、休闲、商业、娱乐、住宅等于一体、展现常州历史文化风貌的又一新的都市旅游景点,成为人们领略常州历史文化和现形态的最佳场所。

三、调查内容:
青果巷名人故居的保护现状
四、调查方式:
实地参观和访谈
五、调查时间:
2011年6月4日
六、调查分工:
队长:严铭
采访人员:王同祥、王庆
记录人员:李朋朋、顾文善、王振兴
资料收集人员:王傅、丁彦文、鲁一
七、调查过程及体会:
六月四日,我们小组一行六人开始了实践调研之旅。

常州博物馆作为第一站,为我们之后的文化之旅拉开了序幕。

在博物馆里,我们对常州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的悠久历史文化有了初步了解。

深刻理解了”常州以名人故居为胜”的含义,这是一座充满了人文底蕴的城市,而青果巷则是这轴文化长卷中最耀眼的奇葩。

离开博物馆,稍作小憩,我们直奔目的地——青果巷。

历史的沧桑感与建筑的破败映入眼帘,在现代化建筑群的包围下,却显得满目苍夷。

我们追寻着历史的遗迹,于一家餐馆门面的一角,我们发现了一块纪念石牌——‘X伯元故居’,拿起于其上的拖把,我们才得知是清代大文人‘李伯元’的故居。

我们手中的拖把似乎变重了,一种莫名的责任感涌上心头。

我们在小巷里穿梭,努力搜求那墙角上的历史文明。

突然遇见了一位身着文化衫的中年长者——潘再生先生。

潘先生对青果巷非常了解,对青果巷的历史名人及故居亦是了解。

潘先生在我们的热情邀请下,便带着我们参观了青果巷里的名人故居。

潘先生首先带我们去的地方是周有光的出生地-----唐荆川的故居八宅之一,礼和堂。

并对周有光进行了简要介绍
周有光(1906-)常州人。

经济学教授,杰出
的语言文字学家,推动中国语文现代化的领衔人物,
是我国的“拼音之父”。

曾任第四、第五、第六届全
国政协委员。

唐荆川(1507-1560)原名唐顺之,因爱好荆溪山水,故号荆川,常州人。

他是明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嘉靖三大家”之一,著有《荆川集》等。

唐荆川不但是有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抗倭英雄,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向他学过枪法。

唐荆川51岁被朝廷第四次重新起用,任右佥都御史,兵部主事及凤阳巡抚等职。

亲督海师狙击倭寇,屡建奇功。

在赴任凤阳巡抚途中,病重去世,终年54岁
潘先生一边带领我们参观故居,一边向我们讲述周有光老先生儿时的故事。

很幸运,我们在故居遇见了周有光的侄孙周蔚村老人。

周蔚村老人又带领我们参观了他住的周家老宅,老宅的古色古香甚是感染人,仿佛我们就是生活在古代。

虽然古宅有点破损,但整体上看,却是相当不错了。

之后,我们又去了周家码头旧址,可惜当年的码头连一块砖瓦都没有残存。

这让我们很是惋惜,更加深了我们要保护历史文化的责任感。

告别周蔚村老人,我们又随着潘先生前往百年老校——常州女师,现改名为田家炳中学,这也是史良的母校。

在此,他给我们讲述了史良在中心桥上振臂高呼,支援五四运动的故事。

这屹立不倒的学校,不也是革命精神的写照吗?只是那石桥现在何处呢?
史良(1900-1985),女,常州人。

中国妇女运动领
导人。

救国会“七君子”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在武汉、重
庆等地从事民主运动。

1949年后,任国家司法部部长、全
国妇联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

即将结束百年老校的参观时,潘先生接了一个电话,而打电话的
人竟然是蒋惊雷先生。

随后,我们就与这位前常州市武进区交通局局长见面了。

经潘先生介绍和我们的初步采访才知道,蒋局长对青果巷的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非常关注,已著有一些影集唤醒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并且正在为青果巷著书。

别过蒋局长后,我们随着潘先生又去了赵元任故居。

赵元任(1892-1982)赵翼六世孙,常州人。

先后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1945年当选为美国语言学会会长。

赵元任是理论与
实际并重的语言学家,前期致力于推行国语的工作,
为50年后的“推广普通话”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主要成果有《新国语留声课本》、《国音常用字表》。

在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词汇、语法研究方面,他都有诸多令世人瞩目的重大贡献,主要论著有《语言问题》、《国语入门》和《中国话的文法》,赵元任还是一位杰出的汉语方言学家,所著《现代吴语的研究》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方法研究汉语方言的著作。

在赵元任故居里,我们看到了他的床榻、书桌,在院子里,有古旧的木圆桶、古旧石块砖瓦。

一股古老气息笼罩在我们心头,激励着、感染着我们这些后人。

途中,又参观了瞿秋白的出生地,似乎听到了秋白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们被整个氛围感染了,在路上又看到了许多高大的石碑,那些都是青果巷的人们曾经辉煌的见证呀!
周有光先生曾说:“青果巷是我童年的摇篮。

”青果巷是千千万万文人名士的故乡。

正如一位教授所讲,青果巷任意一个门牌后面都诉
说着一个国家级甚至世界级文化名人的故事,她是龙城文化的活化石,她不愧为江南名士第一巷。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文化宝库却不断遭到蚕食。

但是青果巷依然坚强,依然充满活力。

离别时刻,青果少女——晶晶为我们唱起了“叫我如何不想她”。

我们告别了青果巷,告别了精神归宿的第二故乡。

附:
潘再生简介:网名“青果妙生”,常州知名社会活动家,古巷文化爱好者,长期致力于青果巷文化保护工作,青果巷国际文友会创始人,被称为“常州一怪”、“青果巷痴”、“山寨街长”。

蒋惊雷简介:前常州市武进区交通局局长,常州市武进区摄影协会顾问,著有《武进古桥》(摄影版)、《武进古桥》(图文版)、《武进古镇风貌》。

《常州古建遗韵》是他最近的作品,将于7月份出版。

被称为“桥痴”、“桥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