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修测测量报告
地形图测量报告内容

地形图测量报告内容一、引言地形图是对地球表面特征的准确描述和记录,它对于地质勘探、土地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总结并分析通过测量手段获得的地形图数据,以期提供详尽的分析结果和建议。
二、测量方法1. 仪器及设备本次测量采用全站仪、GPS和激光测距仪等先进仪器设备,用以获取地形图的各类特征数据。
2. 测量过程在测量过程中,我们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通过设置控制点和观测点,绘制相应的测量网格,以获得准确的地形图数据。
三、测量数据处理1. 数据收集通过全站仪、GPS和激光测距仪等仪器,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测量数据。
此次测量覆盖范围广泛,包括山区、平原、河流等地形特征。
2. 数据处理通过对收集到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我们绘制了具有丰富细节的地形图。
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拟合和分析。
四、地形图分析1. 高程分布根据测量数据和处理结果,我们绘制了高程分布图。
该图描绘了测量区域内各个位置的海拔高度,通过等高线的分布,可以清晰地看出地形的起伏。
2. 地貌特征通过分析地形图数据,我们发现测量区域内存在着丰富的地貌特征。
例如,山地区域具有陡峭的山脉和峡谷,平原地区则呈现出平坦的地势和河流交汇的景象。
3. 水文特征地形图中还包括了水文特征的记录。
通过测量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形态和面积,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
五、结果与讨论通过对地形图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存在着复杂的地貌特征,这对土地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挑战。
2. 水资源分布不均,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以满足当地的用水需求。
3. 地形图为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在土地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地貌特征的影响,以确保基础设施的安全和可靠。
2. 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合理的用水计划和保护制度。
3. 在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开发中,结合地形图数据,科学制定措施和政策。
地形图测量技术报告

地形图测量技术报告地形图测量技术报告重庆市××区××镇××等(2)个村土地整理项目1:202*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报告1、概述1.1受重庆市××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重庆市××区××镇××等(2)个村土地整理项目1:202*地形图测绘工作的任务。
1.2任务完成时间:202*年×月×日前完成并提交所有资料。
1.3测区概况:项目区位于××区××镇××村、××村,海拔为208-439米,丘陵地貌。
项目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坡度条件适宜,土质肥力较好,基础水源较好,有公路和机耕道直达项目区,交通条件较好。
2、已有资料利用2.1重庆市××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提供的1:10000地形图。
2.2重庆市××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提供的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资料。
涉及图幅号:××、××。
3、主要作业依据3.1CH1002-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3.2CH1003-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3.3GB/T17942-20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3.4CH202*-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3.5CH801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查规程》;3.6GB/T7929-1995《1:5001:10001:202*地形图图式》;3.7重庆市土地整理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4、采用系统4.1平面系统:1954年北京坐标系;4.2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
5、主要技术要求5.1地形图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5.2基本等高距:等高距为2米;5.3高斯正形投影,边长投影至大地水准面上;5.4大气折光系数为0.11,中央子午线为105度。
地形图测绘报告

地形图测绘报告地形图测绘报告报告人:XXX公司测绘地点:XXX市XXX区测绘时间:2021年10月XX日一、测绘目的根据委托方的要求,我们对所在地区进行了地形图的测绘工作。
该测绘工作旨在了解该地区的地形、地势、地貌及地理特征,为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测绘方法本次测绘采用了综合测量法,具体包括地面测量、GPS测量和遥感测量等。
其中,地面测量使用了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通过建立地面控制点网络,实现了地形图的精确测绘。
GPS测量使用了高精度的GPS接收机定位,获取了地表点的经纬度坐标。
遥感测量使用了无人机进行航测,利用无人机所搭载的摄像设备,采集了大量高清航拍图像。
三、测绘结果根据测绘数据,制作了完整的地形图。
该地形图包括地势图、地貌图和地理特征图等。
地势图通过等高线的划分,展示了该地区的地面起伏情况及高程分布;地貌图通过不同色彩和符号的运用,展示了该地区的地貌类型,如山地、丘陵、平原、湖泊、河流等;地理特征图则标注了该地区的重要地理特征,如城市、道路、建筑物、绿化带、农田等。
四、测绘成果应用1.规划规划部门:提供了准确的地形数据,为该部门的规划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根据地形图的结果,规划部门可以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确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2.建设单位:提供了建设工程所需的地形数据,有助于设计和施工。
通过地形图,建设单位可以了解地表起伏情况,规划道路、建筑物的布局,合理利用地形特征,提高工程质量。
3.环境保护部门:提供了有关该地区的地理信息,有助于环境监测和保护。
通过地形图,环境保护部门可以了解地区的水源、湿地和生态环境分布情况,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措施。
4.旅游景点开发商:提供了地理特征和地貌信息,有助于旅游景点的规划和开发。
通过地形图,开发商可以确定旅游景点的位置、周边环境,设计各类旅游设施,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五、结论通过本次地形图的测绘工作,我们获取了该地区详细的地形、地势、地貌和地理特征等数据。
地形图测量检查报告

地形图测量检查报告密级: 秘密编号:2010-38测绘产品检查报告产品名称:生产单位: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五日名称 xxx(单位,1:1000地形图测绘产1:500 比例尺品生产部门 xxx(单位部门,报告撰写人(签字): xxx 2010年10月15日检查部门结论:职务: 签字: 年月日技术负责人意见:职务:总工程师签字: 年月日行政领导意见:职务: 签字: 年月日备注:目录1 质量检查任务概要.................................... 12 检查工作概况 ....................................... 13 引用的技术文件 ..................................... 1 4 主要质量问题及处理情况 (2)4.1 图根控制测量检查 (2)4.2 地形图检查 (3)4.3 数据及其它方面检查 (4)4.3.1 数据检查 (4)4.3.2 其它方面检查 ................................. 4 5 质量统计和检查结论 . (5)5.1 质量统计 (5)5.2 检查结论.......................................... 5 6 附表 (5)1 质量检查任务概要2010年6月~受XXX单位委托~由XXX单位承担井陉矿区1:2000地形图补测任务。
2我单位承担了矿区外围约21km 1?1000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工作~2具体范围为:辖区内城区北部贾庄镇约12.7km~城区南部凤山镇约8.7 2km。
我院质量检查处依据《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安排专职检查人员~对本测区测绘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2 检查工作概况在工程处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质量管理处安排2名质检员~xx为工程检查负责人~于2010年9月11日至15日~对全部外业测绘成果进行了院级检查,于2010年10月10日至15日~对全部内业测绘成果进行了院级检查。
地形图测量技术总结报告测

地形图测量技术总结报告测武汉市江夏区1:2000地形图测量以及1:500部件测量技术总结报告xx****202X 年 9 月1江夏区1:2000地形图测量以及1:500部件测量技术总结报告专案负责:***技术负责:***编写者:***稽核者:***目录一、概述 (3)二、完成工程量 (3)三、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3)四、质量评定 (4)五、提交资料 (4)一、概述受*******的委託,我公司与承担了***x1;2000地形图测绘工作的任务。
测区概况;专案测区位于武汉市江夏区,专案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交通便利。
本测量座标系统採用wgs84座标系,高程採用wgs84座标系高程。
作业依据a、《工程测量规範》(gb50026-202X);b、《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範》(ch202X-92);b、《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 7929-1995);c、《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 18315-202X);d、《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 18316-202X);二、完成工程量我公司与进驻测区至完成全部测绘工作,工作内容包括1;2000地形图,1:500城市部件测量等具体工作量详见列表完成主要工作量三、数字化地形图测量仪器装置;科立达动态*** ,南方全站仪,电脑,hp绘图仪等装置。
地形图测绘基本要求1、成图方法:採用解析法数字化成图(全野外採集数据),内业採用南方成图软体成图。
2、基本比例尺为1∶2000。
3、基本等高距为2米。
四、质量评定地形图测量加密控制点密度合适,能满足测图需要。
测站点的布设方法正确,高程注记点的密度符合规定,位置恰当。
地物、地貌的取捨恰当,符号运用正确,图面整饰清晰美观,能全面地反映测区特徵。
主要地物、地貌测绘齐全。
各种注记和注记数量恰当,接边精度良好,误差配赋合理。
编码、属性正确。
成图质量评定为良级。
五、提交资料提交资料清单*******二o一二年九月- 5 -。
地形测量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地形测量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地形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地形图的比例尺、坐标系统、等高线等基本概念。
2. 测量仪器的使用:学习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常用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3. 外业测量: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获取地形点的坐标和高程。
4. 内业计算:根据外业测量数据,进行坐标和高程的计算,绘制地形图。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了解实验区域地形特点,熟悉测量仪器操作方法。
2. 水准测量:选择合适的水准路线,安置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
3. 角度测量:利用经纬仪,进行水平角和垂直角的测量。
4. 距离测量:使用钢尺、皮尺等工具,测量地形点间的距离。
5. 数据处理: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地形点的坐标和高程。
6. 绘制地形图: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地形图。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准测量结果:通过水准测量,获取了地形点的高程,为绘制地形图提供了基础数据。
2. 角度测量结果:通过角度测量,获得了地形点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为绘制地形图提供了空间信息。
3. 距离测量结果:通过距离测量,获得了地形点间的距离,为绘制地形图提供了距离信息。
4. 数据处理结果: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了地形点的坐标和高程,为绘制地形图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5. 地形图绘制结果:根据处理后的数据,绘制出了地形图,直观地反映了实验区域的地理特征。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地形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了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
2. 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实验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各种问题,通过相互讨论和请教指导教师,最终解决了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验结果表明,地形测量在工程建设、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整理)地形图测量检查报告1.

密级:编号:2010-14测绘产品检查报告产品名称:石家庄市井陉矿区1:1000地形图测绘生产单位:河北省第一测绘院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五日精品文档目录1 质量检查任务概要 (1)2 检查工作概况 (1)3 引用的技术文件 (1)4 主要质量问题及处理情况 (2)4.1 图根控制测量检查 (2)4.2 地形图检查 (3)4.3 数据及其它方面检查 (4)4.3.1 数据检查 (4)4.3.2 其它方面检查 (4)5 质量统计和检查结论 (5)5.1 质量统计 (5)5.2 检查结论 (5)6 附表 (5)1 质量检查任务概要2010年6月,受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矿区分局委托,由河北省第一测绘院承担井陉矿区1:1000地形图补测任务。
我单位承担了矿区外围约21km21∶1000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工作,具体范围为:辖区内城区北部贾庄镇约12.7km2,城区南部凤山镇约8.7 km2。
我院质量检查处依据《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安排专职检查人员,对本测区测绘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2 检查工作概况在工程处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质量管理处安排李君、杨玉明2名质检员,李君为工程检查负责人,于2010年9月11日至15日,对全部外业测绘成果进行了院级检查;于2010年10月10日至15日,对全部内业测绘成果进行了院级检查。
3 引用的技术文件(1)CJJ 8-99《城市测量规范》;以下简称“城市规范”;(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以下简称“城市GPS规程”;(3)CH/T2009—2010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4)GB/T 7929-1995《1:10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以下简称“图式”;(5)GB 14804-93《1:10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6)GB/T 17160-1997《1:1000 1:1000 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7)GB/T 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8)《石家庄市井陉矿区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以下简称“设计书”。
地形测绘技术报告范文

地形测绘技术报告
一、引言
本报告旨在介绍本次地形测绘的任务、目的、方法和成果。
通过本次测绘,我们获得了地形数据,为后续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
二、任务与目的
本次地形测绘的任务是获取指定区域内的地形数据,包括高程、坡度、地貌类型等信息。
目的是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三、方法与技术
本次地形测绘采用了以下技术和方法:
1.地面测量:使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对地面进行高程和坡度测量。
2.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遥感影像获取地形信息,并进行解译和分析。
3.GIS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地形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地图制作:将获取的地形数据制作成地图,直观地展示地形信息。
四、成果与结论
本次地形测绘共完成了以下成果:
1.高程数据:获取了指定区域内的高程数据,包括最大高程、最小高程、平均高程等信息。
2.坡度数据:测量了地面的坡度,包括最大坡度、最小坡度、平均坡度等信息。
3.地貌类型:根据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将地貌分为平原、丘陵、山地等类型。
4.地图制作:将获取的地形数据制作成地图,直观地展示了地形信息。
通过本次地形测绘,我们获得了详细的地形数据,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地形数据的精度和误差来源等。
未来,我们将继续改进技术和方法,提高地形测绘的精度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市禾草沟煤矿一号井地物修测、井上下控制测量测量总结报告
编写单位:赛维测绘
审核单位:鑫鼎矿业咨询技术服务
省市禾草沟煤矿一号井地物修测、井上下控制测量
测量总结报告
任务情况
按照鑫鼎矿业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对工程项目安排,赛维测绘承担了省市禾草沟煤矿一号井矿区地物修测、井下控制点复测、井口周围E级GPS控制网布设及施测任务。
完成工作容
共完成E级GPS控制点7个;井下导线点22个;矿区1:10000、1:5000地形图修测各约24 KM2,修测图图根控制点若干。
已有资料及分析利用
1.1测区已有源自省测绘局所测1:10000地形图,可供作业计划使用。
1.2测区已有GPS控制点3个,可作为本次测量工作平面系统和高程系统的起算点(平面为1980年坐标系统;高程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投入的仪器设备
投入的人力资源
作业依据
2.1.《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规》GB/T18314-2009;
2.2.《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GH/T2009-2010;
2.3.《1:10000、1:5000地形测量规》GB/T20257.1-2007;平高系统
3.1平面采用1980年坐标系。
3.2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控制测量
本次GPS控制测量工作是以《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GB/T 18314—2001(以下简称《规》)为作业依据,使用3台中海达GPS接收机进行观测。
参考椭球参数
椭球长半轴a:6378245.000000
椭球扁率f:1/298.300000
中央子午线:111:00:00.000000E
起算点HCG01、HCG02、HCG03源自禾草沟煤矿提供,实地勘测完好无损。
本次测量过程中采用3台中海达双频静态仪器,采用边连接的测量方式进行作业,基线解算利用中海达GPS接收机随机软件解算,采用双差相位观测值,单一基线模式解算。
GPS控制点的选点工作由测量技术人员根据矿区的需要完成并编号,7个E级GPS点,5个图根点。
设站点名和仪器高观测时置入仪器中。
GPS控制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表
具体作业细则按《规》10执行。
GPS网基线解算采用中海达GPS接收机的随机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剔除不合格观测数据,解算出基线边长。
平差也采用随机软件对平面和高程同时进行计算,先在WGS-84坐标系进行三维
无约束平差计算;然后在已知点间进行三维约束平差计算。
平差结果输出三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角及精度信息。
一、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为国家1980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1:00:00.000000E。
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本GPS网布设合理,测量方确,点位精度优良,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60529<1/20000,最弱点ED4中误差为25.3mm。
满足《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GB∕T18314-2009中的相关要求。
省市禾草沟煤矿地形图修测图根点成果表
二、图根控制测量
1.一级导线及高程测量
本次E级GPS控制点测量工作完成以后,在E级GPS控制点的基础上利用全站仪导线法进行了工程点的测量,
观测采用日产拓普康全站仪(测角精度为2〃、测边精度为3+2ppm)进行观测。
水平角采用方向法观测,将气象元素输入全站仪,自动对边长进行温度、气压、加乘常数及倾斜改正,直接读取改正后的平距;角度半测回归零差限差为±8秒,2c较差限差为±13秒,各测回较差限差为±9秒;边长2次读数较差限差为±5mm,测回较差限差为±7mm,边长往返限差为2(a+b*D)mm(D以公里计)。
记录采用HP2500电子记录专用手簿,记录资料需由专业人员进行100%检查,无误后才可交计算人员计算平差。
平差计算采用青华山维平差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严密平差。
本次导线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25066<1/10000,最弱点中误差为
32.3mm。
满足《规》(GB/50026-93)要求。
三、地形测量的成图方法及质量评述
1.野外数据采集
野外数据采用GPS RTK配合全站仪进行外业采集,工作前对全站仪各项指标进行了全面检测,各项指标都小于规要求。
作业过程中每2天对仪器检测一次,特别是垂直角指标差严格控制在规要求围之。
为了防止设站定向出问题,每站设站定向后必须用另一已知点进行检查,并且不同测站打同名地形点检查。
每站测量结束前再次检查定向,在满足规要求的情况下继续作业,否则重新进行采集。
在野外数据采集时记录人员在现场绘制草图,草图要求容完整、清晰,对每一个点记录其位置、属性。
采集线状符号或面状边界坐标时根据曲率大小调整采点步距,尽量控制在图上0.3~1.0mm之间,
以保证其精度。
对当天采集的数据用通讯电缆及时传输到计算机,文件名用测量组代号加测量日期。
当天采集的数据传输完成后进行展点检查,丢漏的数据第二天及时补测。
2.业编辑
对外业采集的数据检查无误并备份保存后,业采用CASS7.1编辑成图。
编图按规分层分色进行处理。
由于全野外数字成图数据量大,成图后对部分高程数据进行了取舍,确保图面清晰美观。
3.外业检查
为了保证成图质量,我们采取了业复查、外业打点检查和野外全面巡查三道检查程序。
四.成果质量
E级GPS网中基线最弱边HCG5-HCG6中误差为1:33953<1:30000(E级网要求),达到E级网要求;井下导线中全长相对闭合差1:14500<1:12000(7”二级导线要求),符合要求。
五、上交成果
1.1:10000、1:5000修测纸质图2份;光盘版地形图1份;
2.井下导线测量成果表2份
3.E级GPS控制点成果表2份,平差报告1份
4.测量总结报告2份
5.以上资料电子版光盘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