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的现状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水污染防治的建议和措施

水污染防治的建议和措施

水污染防治的建议和措施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水污染防治成为当前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

本文将就水污染的现状、危害和如何防治进行探讨,提出水污染防治的建议和措施。

一、水污染的现状及危害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例如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因素等都导致了水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

水污染主要包括:有机污染、无机污染、生物污染等。

有机污染指污染物由有机物质构成,如有机废水、有机溶液等,产生的有机污染问题主要是对水体颜色、味道、透明度等造成的破坏。

无机污染是由无机物质构成,如化学试剂、重金属盐等,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对人体和水生生物造成的中毒和致畸问题。

生物污染则是由各种微生物、有害动植物及其标本等组成,引起各种水生物的病害和疾病传播。

水污染不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产活动造成威胁,也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环境安全产生了不良影响。

大量的污染源不断地向水体排放污染,直接影响到饮用水的质量,影响到周围的生态系统,污染管理变得愈加困难。

二、水污染防治的建议和措施1、完善污染治理体系目前,治理水污染的机制不够完善,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污染治理体系。

首先,科学设定治理标准和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目标,有效管控各类污染源,加强监控和管理。

其次,加强环境执法和惩罚力度,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和行业标准。

最后,加强协调和合作,引入国际环保机构,共同推动环保治理。

在实现长效机制的同时,也加大宣传及公众教育,让大众对水污染治理有更清晰准确的了解。

2、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当前的污染治理技术依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技术先进、成本高、不能普及。

为此,可以加强技术研发,打造更为完善的技术架构,以降低治理成本并提高管理效率。

同时,也可以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管理。

3、推广绿色发展为减少对水体环境的破坏,可以加强绿色发展,推进低碳环保的理念,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与城市的环境资源优化配置。

建筑施工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建筑施工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建筑施工水污染及防治措施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建筑施工水污染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水污染不仅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减少建筑施工水污染,保护环境变得至关重要。

一、建筑施工水污染源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在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悬浮物、油脂、重金属及有机物等。

这些物质在排放后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主要的污染源包括施工现场的洗车、清洗材料、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的废水、施工过程中的尾水以及生活污水等。

二、建筑施工水污染的影响1. 水环境污染:建筑施工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会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如果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还会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威胁。

2. 土壤污染:建筑施工过程中,废水的渗漏和排放会导致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增加,影响土壤的肥力和健康。

3. 环境破坏:建筑施工废水会通过河流和地下水体进入自然环境,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三、建筑施工水污染防治措施为了减少建筑施工水污染,保护水环境和生态系统,以下是几项常见的防治措施:1. 精细化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管理,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流程,减少废水产生的数量和浓度。

2. 分类处理: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应按照不同的成分进行分类处理。

可以通过设置沉淀池、过滤池和生物池等设施,将废水进行初步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

3. 封闭式施工:采用封闭式施工,减少施工现场的泥浆流失和土壤侵蚀,阻止废水进入地下水和河流。

4. 使用环保材料:选择无毒、环保的施工材料,减少污染物的释放和建筑施工废水的生成。

5. 建立监测体系:建立建筑施工水污染监测体系,定期对施工现场的水质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6. 宣传教育: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施工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技术措施

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技术措施

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技术措施1. 引言1.1 地下水污染现状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水资源,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地下水污染范围广泛,且持续加剧。

我国是一个严重受地下水污染影响的国家,据调查显示,我国绝大部分地下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

特别是城市地下水源地的污染情况尤为突出,致使地下水的饮用、工农业用水受到了极大威胁。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生活污水排放等。

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地下水中污染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危害着水质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污染现状严峻,亟需采取有效的治理技术措施来改善地下水质量,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治理技术措施地下水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治理技术措施的研究和实践对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治理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多种手段。

在物理方法中,主要包括吸附剂法、过滤法、膜分离法等。

吸附剂法通过吸附剂吸附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实现净化水质的目的。

过滤法则是通过过滤介质将污染物截留并去除。

膜分离法则是利用半透膜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筛选。

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法、络合沉淀法等。

氧化还原法通过氧化剂将污染物质氧化还原,从而降低其浓度。

络合沉淀法则是通过加入络合剂将废水中的金属离子转化为沉淀物,实现去除。

生物方法包括植物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法等。

植物修复法利用植物对污染物质的吸附和代谢作用进行治理。

微生物修复法则是通过利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污染物质。

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措施种类繁多,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治理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关键。

愿通过不懈努力,我们能够有效治理地下水污染,保护宝贵的地下水资源。

2. 正文2.1 地下水污染原因分析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2024年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范文

《2024年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范文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篇一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态环境的基石。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水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分析我国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1. 水质恶化我国许多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水质严重恶化,主要污染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水等。

2. 湖泊富营养化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普遍,导致水体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氧气,使其他生物因缺氧而死亡,破坏水生态平衡。

3. 水环境生态问题突出水污染不仅影响水质,还对水生生物和底栖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多样性。

三、水环境污染成因分析1.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中,是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2.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农药等随雨水流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污染。

3. 城市生活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垃圾的随意丢弃等也是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四、处理措施1.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惩处违法排污行为。

同时,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实时监测水质状况。

2. 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对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渣进行严格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3. 加强农业污染防治推广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同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理。

4. 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建设完善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

加强城市内河治理,改善城市水环境。

5. 生态修复与保护对已受污染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的功能。

同时,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

6.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开展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2024年水污染治理现状分析》范文

《2024年水污染治理现状分析》范文

《水污染治理现状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严重环境问题。

我国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水污染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污染治理现状1. 治理成果显著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水污染治理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等,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成果。

大江大河的水质状况有所改善,部分地区的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

2. 治理任务仍重道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国水污染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部分地区的水质状况仍然较差,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水污染问题更为突出。

此外,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污染问题依然呈现出持续恶化的趋势。

三、治理中存在的问题1. 法规制度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地区法律法规执行不力,违法成本较低,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对水污染问题不够重视。

2.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足我国部分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此外,部分设施的运行效率较低,维护管理不到位,导致处理效果不佳。

3. 跨区域水污染问题难以解决水污染具有跨区域性特点,不同地区的污水可能会相互影响。

然而,目前我国的跨区域水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完善,难以有效解决跨区域水污染问题。

四、解决措施与建议1. 完善法规制度加强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使企业和个人更加重视水污染问题。

同时,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法规的有效执行。

2.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维护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设施的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

同时,加强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3. 推进跨区域水污染治理合作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跨区域水污染治理合作机制,共同应对跨区域水污染问题。

《2024年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范文

《2024年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范文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篇一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然而,近年来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对我国的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水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造成深远影响。

因此,了解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水污染现状1. 水污染的种类和范围我国水污染主要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

其中,工业污染是主要污染源之一,由于部分企业排放的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导致水质严重恶化。

此外,农业污染也日益严重,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导致农田退化、地下水污染等问题。

生活污染主要来自于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排放。

水污染的范围广泛,从城市到农村,从河流到湖泊,甚至地下水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特别是那些工业集中、人口密集的地区,水污染问题尤为严重。

2. 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首先,水污染会导致饮用水不安全,增加人们患上各种疾病的风险。

其次,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产生有毒物质,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此外,水污染还会影响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三、治理措施针对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水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同时,加强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确保水质达到安全标准。

2. 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确保其废水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

推动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3. 农业污染治理推广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的方法和技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加强农田水土保持,防止土壤侵蚀和农药流失。

此外,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实现农田排水和灌溉的分离。

4. 加强生活污水处理加大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

《2024年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范文

《2024年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范文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水环境污染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分析旨在全面梳理我国水环境污染的当前状况,以及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期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

二、我国水环境污染的现况1. 水质状况恶化由于工业排放、农业污染、城市污水等因素,我国许多江河湖泊的水质状况急剧恶化。

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超标排放,使得水质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2. 河流污染河流是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走廊,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河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

3. 湖泊富营养化湖泊富营养化是水体污染的重要形式之一。

由于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湖泊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差。

三、水环境污染的处理措施1. 强化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应加强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各项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应建立严格的水质监测体系,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2. 推进工业污染治理政府应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应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3. 加强农业污染控制农业污染是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政府应推广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环保型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同时,应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4. 城市污水处理与再利用城市污水处理是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

同时,应推广水资源再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5. 生态修复与保护政府应加强河流、湖泊等水体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

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湿地、建立生态缓冲区等措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2024年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范文

《2024年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范文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篇一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态环境的基石。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水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1. 水环境质量普遍下降受工业排放、农业污染、城市污水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许多江河湖泊的水质普遍下降。

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赤潮等水华现象,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地下水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农业活动的深入发展,地下水资源也遭受了严重污染。

一些地区的地下水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超标,严重威胁了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3. 水环境治理压力大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差异,我国水环境治理面临诸多挑战。

部分地区工业园区和企业的污染排放问题依然突出,加之部分地区环境执法力度不够,导致水环境治理压力大。

三、水环境污染处理措施1. 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

同时,加强环境执法力度,确保各项环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2. 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建立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系统,对园区内企业排放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3. 农业污染防治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模式,降低农业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

此外,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减少畜禽粪便对水环境的污染。

4. 城市污水治理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

同时,加强对城市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的建设,减少城市面源污染。

5. 生态修复与保护对已经遭受污染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

此外,加强湿地、湖泊等生态空间的保护和修复,提高水环境的自净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水污染的现状及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水是生活之源,水源的污染问题也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对水污染的现状进行描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污染;现状;危害;防治
前言
水污染起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是由工业废水、医疗废水、生活废水等造成的。

水在地球上的储量达到14.5亿km3,但是海水的比重就达到97.2%,陆地上的淡水比重仅有2.8%,关乎人们生活的淡水湖、地下水等只占淡水比重的0.34%。

所以,虽然水的储量丰富但是可利用的淡水却所剩无几,因此,水污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 我国水污染现状
我国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废水、废油、化学废品等不断的排入到关乎人们生活的江河湖海,造成水源的污染。

现如今,不仅是陆地水被污染,地下水也面临着被污染的问题,主要是农药、化肥、生活垃圾等不断的渗入到地下,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使土地变成盐碱地。

我国的水不仅是被污染,还有很大一部分被浪费,全世界每天大概有6000人因缺水死亡。

我国其实还属于一个缺水国家,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只达到全世
界的1/4,全世界一共有600多个城市,但是大约有一般城市还处于缺水的状态。

随着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产业不断发展,我国水污染的排放量并没有降低,全国的水污染问题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并且在未来还不断的影响国家、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和发展。

水污染的危害主要有:
1.1 水污染现状普遍
根据我国2007年水污染监察数据显示:全国的废水排放量达到556.8亿t,较之上年度增加了3.7%。

在全国废水排放量中工业废水有246.6亿t,占总数的44.3%,较之上年度增加了2.7%;城镇的生活废水有310.2亿t,占总数的55.7%,较之上年度增加了4.6%。

2007年全国大约有26.7%地表水水质达到劣v类标准,属于不可使用的状态。

全国七大水系总体呈现中度污染的标准,流经各个城市和地区的水源也不断的被污染。

1.2 水污染治理滞后
我国水污染的治理力度不足,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城镇污水的处理率比较低,直至2007年只有49.1%,还有一些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因为经费不足等问题而被迫关闭;②有些工业企业非法排泄污水、重金属等,严重污染水资源;③城镇生活污染、工业点源污染、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等相互交叠,造成复合型污染,严重污染了水资源。

1.3 水资源的安全存在隐患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约有超过两万家工业企业,其中大约有3000家工业企业地处长江沿岸,存在着污染水资源的隐患。

我国近年来的大规模水资源污染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2007年以来的太湖蓝藻事件、巢湖、滇池的蓝藻事件等等,都导致了严重的水污染,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

并且,水污染问题还影响了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每年因水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大约有300亿元。

1.4 水资源利用率低、严重浪费
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低也是导致我国水资源紧张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如今,我国平均每立方米的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相较之国外只有1/5,其中用于农业灌溉的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系数只有
0.4-0.5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0.7-0.8;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效率只有60%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85%;我国万元gdp的用水量达到399m3,而发达国家只有55m3。

1.5 水生态破坏
有些地区的江河湖海的水资源不合理开发,水资源的利用率超过了生态警戒线的范围,导致水域的生态功能被破坏。

2 导致水污染的原因
水资源被污染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化肥、农药等污染物进入水域;有毒物质通过降水或者其他渠道进入水域;没有处理过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等进入水域等。

3 水污染及其危害
3.1 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人体在饮水和摄取食物时可以通过此过程将其中的元素带入到人体中,如果其中没有人体所需要的必要元素那么就会降低人们的身体机能;如果其中有危害人们的元素那么就会更危害人们的健康。

人们食用的食物或者饮水中可能会含有致癌物质或者其他影响人们健康的元素,进入人们的体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饮用受污染的水容易导致肝癌、胃癌等,高于饮用干净的水的发病率的61.5%。

如果汞、镉等危害物质进入江河湖海时,水中的植物就会将这些危害物质收集起来,如果鱼吃了这些植物后那么危害物质就会进入鱼的身体内,人吃了鱼之后危害物质就会进一步在人体内富集,最后导致人们的死亡。

这过程形成了一条食物链:水生植物→水生小动物→小鱼→大鱼→人体。

水中的污染物对人的危害主要如表1。

3.2 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水域中存在着许多的动物和植物,水中的生物和水之间、生物和生物之间都在不断的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总体数量上呈现一种平衡状态,但人们不断的向水中配方污染物,导致水资源污染,水域中只有能抗污染的生物生存下来,生存下来的抗污染的生物经过不断的繁衍,不断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一些有益的生物不是死亡就是被迫迁徙别处。

尤其是人们向水中排放的有毒物质,不
但不溶于水而且还容易在生物体内富集,给人们造成极大的危害。

譬如:水中的汞含量较低,但是水生生物体内的汞含量却比较大,尤其鱼体内的汞含量更高。

假设水域中汞的浓度是1,那么水生生物体内的汞浓度就是700,鱼体内的汞浓度为860。

显然,一旦水域被污染,那么不但导致生物与水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平衡被破坏;还导致有毒物质的进一步富集,最终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3.3 水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当人们在进行工农业生产时不但需要足够的水量,而且还需要优良的水质。

但是如果水资源被污染,那么会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①工农业设备遭到损坏;②改变土地的化学成分,使土地的肥力下降,严重的导致土地成为不可耕种的盐碱地;③进一步增加了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污水处理费。

4 判断水体污染的常用指标
现如今用来判断水体是否被污染的指标有:水温、酸碱度(dh)、溶解氧(do)、生化需氧量(bod)、硝酸盐、亚硝酸盐、化学耗氧量(cod)氮、磷、氰化物、砷化物、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重金属、挥发酚、大肠菌群数、石油类等。

5水污染的预防
目前我国预防水污染的方法有:节约用水、安装相应的节水设备、开发节水技术、加强污水处理、建立健全的企业工业水资源管
理制度、相关部门加强对水体环境的管理等。

5.1 改革工艺,改进设备
利用新型的设备和工艺来预防水体污染,取代以前的有水生产工艺,减少工业生产中的漏水、滴水、冒水等现象。

5.2 循环用水,重复用水
利用循环用水和重复用水来节约水资源,通过不同的生产工艺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过净化或者其他技术处理之后再利用,降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

5.3 科学施用农药、化肥
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化肥和农药等大部分都残留在土地中,经过雨水或者灌溉作用进入土地中,导致地下水污染。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尽量使用污染较小的化肥和农药,降低水污染。

5.4 加强管理,综合治理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不断加强,城市污染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城市污染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含有丰富的氮、磷等元素,工业污水占据城市污染的大部分比重,我们必须最大程度的减少氮、磷的排放量,从而保护水体环境。

5.5 实施污水资源化战略
污水资源化主要是指将污水经过净化技术处理之后作为水源再利用,污水资源化是污水处理的一个延伸影响。

实施污水资源化战略可以有效的弥补有效的水资源与日益增加的用水量之间的不足。

在实施次战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的问题:
5.5.1 充分认识到污水的价值
改变我们之前的旧观念,经过处理的污水也是干净的水,并不是脏水,应该将其作为节约水资源的一个有效方式。

5.5.2 加大科技投入,保障净化后的污水水质
水质是水资源的一个是否干净的标准,水资源只有达到一定的水质才能得到试用。

目前经过处理的污水只是在工业生产或者中水中得到使用,并没有用于人们的日常饮水,因为人们的饮水的水质要求较高,但是随着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以后污水净化之后也可以用来饮用。

5.5.3 提供实施污水资源化战略的政策保障
污水资源化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加强人们利用污水的意识、增加使用净化污水的渠道等。

水污染的处理使人们预防水污染的最后一道工序,只有将被污染的水经过处理,达到排放的标准之后再排放到江河湖海,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水体的污染。

在城市的建设中应该设置科学合理的排水网,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降低水体的污染。

6 结语
随着社会和生活的不断发展,足够的水量需求和水体防治是人们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

这就要求:①倡导节约用水,节能减排的意识;②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等手段加强经济规划的能力;③
提高污水处理的能力,降低水体污染等。

从而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建设社会的和谐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水利部.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z].北京,2008,10.
[2]杨军.工业废物治理技术[j].化工环保,2009,29(1):1~4.
[3]邹文书.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j].环境保护,20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