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方临床运用共60页

合集下载

晃成中医临床应用处方集

晃成中医临床应用处方集

晃成中醫臨床處方集編輯作者晃成藥局林世峯藥師1傷寒論之湯方辨証:(1).桂枝湯證:發熱惡風,頭痛汗出,鼻鳴,幹嘔,苔薄白,脈浮緩。

(2).葛根湯證:發熱惡寒,頭項無汗,身痛,項背強几,下利嘔逆,苔薄白,脈浮緊。

(3).麻黃湯證:發重惡風,頭痛無汗,而喘,身疼腰痛,骨節疼痛,苔薄白,脈浮緊。

(4).麻杏甘石:身熱咳嗽,汗出-煩渴-喘,胸悶胸痛,咯黃痰,舌紅苔黃,脈數。

(5).白虎湯證: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咽燥口苦,腹滿身重,脈滑數。

本方有顯著的解熱作用(辛涼重劑),清法之代表方,主治在陽明胃腸病。

本方善清“肺、胃”之熱,止陽明-氣分-內盛之熱。

清熱力強,以大熱、大汗出,大煩渴,大脈洪為證治診斷要點。

本方加人參,名曰“白虎加人參湯”《傷寒論》,清熱、益氣、生津。

治白虎湯證,兼見煩渴不止,汗多而脈浮大無力,氣津兩傷者。

(6).大承氣湯證:潮熱譫語,煩不解,手足汗出,腹滿痛,繞臍痛,不大便,脈遲有力。

(7).小柴胡湯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舌苔白,脈弦細。

(8).白頭翁湯證:主症是下利,欲飲水。

(9).炙甘草湯證:主症是心下結,心動悸。

(10).半夏瀉心湯證:主症是心下痞,嘔而腸鳴。

2兒童感冒治療:(1).概述:感冒俗稱傷風,外邪所致,小兒常見疾病,以發熱、惡寒、頭痛、鼻塞、流涕、打噴嚏、咳嗽等為主要症狀(見于西醫上呼吸道感染)。

(2).辨証:應首辨寒熱,再辨兼挾証。

1.寒證:風寒之邪,衛陽受遏,証見惡寒重、無汗、不渴、咽不紅。

2.熱證:風熱之邪,客于肺衛,証見發熱重、有汗、口渴、咽紅痛。

3.挾濕:挾濕之邪,暑客衛表,濕困中焦,証見高熱無汗、身重困倦、胸悶泛惡、食慾不振、或嘔吐腹瀉。

4.挾痰:見多喉鳴,咳嗽劇。

5.挾滯:見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酸腐.口氣穢濁.大便酸臭.或腹痛腹瀉.或大便秘結。

6.挾驚:見驚惕啼叫,睡臥不寧,咬牙齒,甚則驚厥。

(3).治則:以解表為主,兼治挾證。

33个经方应用经验

33个经方应用经验

33个经方应用经验1、治疗长期失眠健忘和心率紊乱的处方炙甘草15克、生姜10克、桂枝10克、党参5克、生地黄50克、麦门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10枚、阿胶5克、用米酒5碗+水4碗,将前八味药煮取3碗,待凉至微温之时,把阿胶放入,服用。

(出自《伤寒论》炙甘草汤)2、治疗痛风的处方: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炮附子25克、白术15克(出自《伤寒论》甘草附子汤)3、治疗腹痛并伴有下痢的处方: 黄芩15克、炙甘草10克、白芍10克、大枣12枚 (出自《伤寒论》黄芩汤)4、治疗下痢不止的处方: 赤石脂10克、禹余粮15克 (出自《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5、治疗恶心反胃的处方: 柴胡25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5克、半夏25克、生姜10克、大枣4枚饭前服用。

(出自《伤寒论》小柴胡汤)6、治疗胃炎的处: 黄连15克、炙甘草15克、干姜15克、桂枝15克、党参15克半夏15克、红枣15枚。

(出自《伤寒论》黄连汤)7、治疗肺积水的处方: 芫花2克、大戟2克、甘遂2克 (《伤寒论》十枣汤)注:将以上三味药研磨成粉,用十余枚红枣熬煮成红枣汤,将磨好的药粉送服,服后三小时出现非常剧烈的上吐下泻属正常情况。

该药需在早上6点左右空腹服用,切记。

8、治疗乳腺癌的处方: 柴胡4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甘草炙5克、半夏25克、生姜10克、大枣4枚、桂枝10~20克、牡蛎20克 (《伤寒论》柴胡桂枝汤+牡蛎)9、治疗肺癌的处方: 巴豆2粒、桔梗10克、贝母10克(出自《伤寒论》三物小白散)先将巴豆熬黑,然后和桔梗,贝母研磨成粉,开水冲服。

若出现腹泻不止,饮凉开水即可。

10、治疗肝腹水的处方: 巴豆2粒、芫花10克(出自《伤寒论》三物小白散)先将巴豆熬黑,再和芫花研磨成粉,开水冲服。

若出现腹泻不止,饮凉开水即可。

11、治疗喉癌的处方: 巴豆2粒、贝母10克先将巴豆熬黑,再和贝母研磨成粉,开水冲服。

若出现腹泻不止,饮凉开水即可。

经方的临床应用

经方的临床应用
十枣湯—咳唾引痛
葶苈大枣泻肺湯—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其他,小半夏湯(呕吐)等治疗。
第三十六页,共65页。
桂枝汤(上) 泻心汤(中) 肾气丸(下)
百合地黄汤(养阴)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温阳) 桂枝茯苓丸 温经汤
第三十七页,共65页。
1.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 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 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主之。
第三十一页,共65页。
阳虚内寒(少阴寒):
吴茱萸汤(肝寒胃逆,温肝和胃) 真武汤(阳虚水泛,温阳利水) 四逆汤(阳虚阴盛,回阳救逆) 参附汤(真阳欲脱,固元救脱)
第三十二页,共65页。
1、辨病辨证对症 2、守方合方扩充新药
第三十三页,共65页。
辨病用方:
百合地黄汤——百合病 甘草泻心汤——狐惑病
鳖甲煎丸——疟母
蜀漆散——牝疟
千金苇茎汤——肺痈 桂枝茯苓丸——妇人癥病 甘麦大枣汤——脏躁
半夏厚朴汤——咽中炙臠
第三十四页,共65页。
辨证用药
湿病六方 咳嗽上气五方 胸痹心痛九方 腹满七方 黄疸四方 血证四方
第三十五页,共65页。
对症处理:
大乌头煎—脐周围痛、全身发汗、手足冷 乌头赤石脂丸—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皂荚丸—时时吐脓痰、端坐呼吸
10/ 阳明的热结,少阴的阴亏(或阳明的里结, 少阴的寒甚),可以考虑用大承气汤(或大 黄附子汤);
11/ 厥热胜复偏于寒胜,可以考虑用白通加猪胆汁汤;
12/ 厥热胜复偏于热胜,可以考虑用炙甘草汤(复
脉汤)。
第十七页,共65页。
就《伤寒论》而言,仲景将外感热病发 病过程中错综复杂的情况以六经病证加 以框定,每一病证均有其主症、主脉及 相应的治法和方药,此乃六经病证之常, 是对外感热病最简略的概括。

中医十大名方---学习经方的临床应用

中医十大名方---学习经方的临床应用

中医十大名方---学习经方的临床应用中医十大名方 ---学习经方的临床应用1、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服。

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色白清稀、甚则喘息不得卧或肢面浮肿、口不渴、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方解:本方为解表涤饮方剂。

内有水饮者,一旦感受外寒,每致表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则咳痰清稀,喘息胸满,甚则喘息不得平卧,当内饮外邪得解,里饮得化。

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行水为主药。

桂枝助麻黄解表,又能温化阳气,助麻黄行水为辅药。

芍药配桂枝以调和营卫。

干姜、细辛温脾肺之寒,使脾散精,上归于肺,肺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水液能在体内正常运行,以杜其生痰之源;半夏燥温化痰,治已成之水饮;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肺气耗散太过之弊,以上均为佐药。

甘草调合诸药,以缓和麻、桂、姜辛温刚烈之性。

诸药合用,共凑解表涤痰、止咳平喘之功。

临床运用:1.本方为温化痰饮、宣肺平喘之代表方剂。

凡咳嗽、痰白清稀有泡沫、口不渴、舌苔白润者,无论有无恶寒发热,有汗无汗均可加减运用。

如恶寒无汗者,重用麻黄;恶风自汗者,重用桂芍,或加姜枣以调和营卫;外寒已解而咳嗽未除者,去麻桂,改用蜜炙麻黄,加杏仁以加强宣肺平喘之功;若痰多清稀、咳喘不得平卧者,重用细辛、半夏、干姜以温化降逆寒痰。

2.本方加石膏,名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

用于本方证兼有热象者。

3.本方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均有一定疗效。

注意事项: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为治咳喘痰饮之要药。

若肺寒停饮偏重,五味子用量宜少于干姜、细辛;若寒饮之咳肺虚者,则五味子用量宜酌加大。

2、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9克黄芩9克制半夏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党参6克用法:水煎服。

功能:和解表里,扶正祛邪。

主治:用于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口苦咽干、耳聋目弦、舌苔薄白、脉弦而数者。

经方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经方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表热(太阳热):



越婢汤、麻杏甘石汤 新加香薷饮(暑热寒闭,清暑透表) 银翘散(风热袭表,疏风解表) 桑杏汤(温燥侵表,润燥疏表) 葱白七味饮(血虚感冒,养血解表) 加减葳蕤汤(阴虚冒风,滋阴解表)
中焦虚寒(太阴寒):



理中汤(中焦虚寒,健脾温中) 附子粳米汤、大建中汤 苓桂术甘汤(脾虚水停,健脾利水) 桂枝人参汤(里虚寒兼表,温中补虚解表) 四逆辈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汤液经法》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外感天行病方》: “外感天行之病,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 大小等物。昔南阳张玑,依此诸方撰为 《伤寒论》一部……今亦录而识之。”
三三六九法(框架、位置)

以脏腑经络把握疾病的阶段与层次 以寒热虚实把握证候的病性与病势

图1 六经框架方药位置
经方的临床应用
《汉书 艺文志 方技略》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
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
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 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 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
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
常得中医。

《甲乙经· 序》:“伊尹以元圣之材,撰用 《神农本草经》以为《汤液》,汉张仲景 论广伊尹《汤液经》为数十卷。”
初 中

( 泄)
甘补 下焦 (咸、酸)
苦温(燥湿) 辛 苦 苦寒(清热) (辛开苦降) 甘温(扶阳) 甘寒(养阴) (寒温并用) 辛温(助阳) 回阳 咸寒(填精) 酸甘咸(化阴)


偏寒(阳虚) 偏湿(湿重气衰)
病期
初期
中期
晚期
上焦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课件教材教学课件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课件教材教学课件
由柴胡、黄芩、人参、半 夏、甘草、生姜、大枣组 成,具有和解少阳的功效, 主治伤寒少阳证。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经方适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如感冒 、咳嗽、发热、胃痛等,但需在中医 辨证施治的原则下使用。
禁忌症
使用经方时需注意禁忌症,如体质虚 弱、孕妇、过敏体质等应慎用或禁用 某些经方。同时,应遵循医嘱,避免 自行滥用。
止痛。同时,也可配合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04 经方在现代医学中价值体 现
临床疗效评价及研究进展
临床疗效评价
经方治疗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如感冒、咳嗽、胃痛等。通过大规模临床试 验和Meta分析,验证经方的临床有效性和优势。
研究进展
近年来,经方研究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作用机制研究、配伍规律研究等方面 取得重要进展,为经方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奠定基础。
经方的临床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详细阐 述了经方在不同病症中 的具体应用,包括辨证 施治、随症加减等方面。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学员A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经方的魅力,其在临床治疗中 的效果确实显著。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和运用 经方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继续努力。
学员B
这次学习让我对中医经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在药 物配伍和临床应用方面,我收获了很多实用的经验和技巧。
产后调理
选用生化汤、八珍汤等补益气血经方,注重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其他常见病症应用示例
01
失眠多梦
运用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等养心安神经方,以滋阴养血、安神定志为
主要治法。
02
头痛眩晕
采用川芎茶调散、天麻钩藤饮等祛风止痛经方,注重平肝熄风、活血通
络。
03

经方100首方证

经方100首方证

甘草汤组成用法:生甘草6-10g。

水煎服,每日分二次服。

方证: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

桔梗汤组成用法:桔梗3-6g、生甘草6-12g,水煎服,分二次服用。

方证:咽痛,咳吐脓痰粘痰者。

芍药甘草汤组成用法: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

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1.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2.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桂枝甘草汤组成用法:桂枝12-24g、炙甘草6-12g,水煎服,一次顿服。

方证:汗多而心下悸。

甘草干姜汤组成用法:炙甘草12-24g、干姜6-12g,水煎服,分二次温服。

方证:虚寒状态而见吐逆、腹泻;或涎唾多而小便频数,或见血证者。

大黄甘草汤组成用法:大黄12-24g、甘草3-6g。

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1.食已即吐,或口干、或口苦、或口渴、或口臭、或便干。

2.舌红苔黄,脉滑数。

甘草麻黄汤组成用法:炙甘草6-l2g、麻黄12-24g。

上二味,水煎服,加被促汗出;不出汗,再服。

方证:剧烈喘息或一身及面目浮肿,腰以上为甚者。

半夏散及汤组成用法:半夏、桂枝、炙甘草。

散法:上三味各等分,分别捣筛再合匀,白开水冲服,每次5g,日3次。

汤剂: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剂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之。

方证:咽中疼痛,或声音嘶哑,舌质淡嫩,苔薄湿润。

甘麦大枣汤组成用法:甘草10-20g、小麦30-60g、大枣10枚。

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服100ml。

方证: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

桂枝汤组成用法:桂枝6-12g、芍药6-12g、炙甘草3-6g、生姜6-12g、大枣12枚。

水煎服,分三次服,不出汗再服。

方证:1.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

2.上冲感、动悸感、肌肉拘急疼痛。

3.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

小建中汤组成用法:桂枝6-15g、芍药15-3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怡糖适量。

将五味药水煎,滤出药汁,加饴糖,再放火上使之消融,温服。

中医经方辩证用药应用

中医经方辩证用药应用

中医经方辩证用药应用中医经方辨证用药指南实战版经方的方证相应说,实质也是强调辨证的整体观念,方必须与证相应,证以方名,方以证立,方随证转。

临床上重视抓主证,但更要注重患者的整体状况予以辨证,有是证则用是药,无是证则去是药,不可顾此失彼、一叶遮目。

“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经方用于临床,只有施用得当,才能效如桴鼓。

笔者在临床上体会到,缺乏整体观念、顾此失彼是经方难以取效的原因之一。

1.理中汤.消化系虚寒性疾病的代表方.见消化液分泌亢进及其功能低下即可用之,证见,在上为多唾,或流涎,(小儿) 或口腔溃疡,在中为脘腹疼痛,喛气吞酸,在下为泄泻.2.大黄牡丹汤.小腹中感染方.(多在感染期使用症见红肿热痛)如阑尾炎,盆腔炎,肛周炎,尿道炎,结扎术后感染 .前列腺炎等.3.核桃承气汤.用药指征."少腹急结,其人如狂."凡见其中一症即有考虑使用本方的可能.例如前列腺增生,痛经,尿结石之痛甚,尿不出应了少腹急结四字.即可使用.精神病有少腹急结者."其人如狂"为主症.即可应用.4.桂枝茯苓丸.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调节剂.应用指征是运用范围是全身性,但所治病变位置又是局限性.如血管性冠心病阻塞不通下肢静脉血栓血液性血液缓慢引起的盆腔综合征.血稠粘性增高的. 如游离死血.增生性,包块性.长期性的如子宫肌瘤. 乳核 .5.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用方指征.是外泄性,外漏性病症.如多汗,遗精,遗尿,带下,崩漏,脱发.但须有桂枝汤应用指征者.6.柴胡桂枝干姜汤,用方指征,疾病末去又见津液脱失匮乏之症.如糖尿病生疮疔后7.柴胡桂枝汤用于虚弱性体质迁延性疾病的常用之方用方指征.本方即调营卫又调少阳之枢.以疲倦憔悴,食欲不振,时时恶心,自感身体多处疼痛,动则极易汗出,汗出又易感冒,脉细弱.者.8.四逆散.中药的止痛剂. 其中有芍药甘草方根.对征之一是以精神神经紧张为主的疾病 .之二是疼痛 ,急迫,痉挛性疾病 .其三是用于平滑肌痉挛性痛.9.麻杏石膏汤肺系要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